导航:首页 > 巴西资讯 > 巴西通货膨胀了多少年

巴西通货膨胀了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2-07-30 11:22:22

❶ 巴西和葡萄牙哪国经济强

相比葡萄牙,巴西是更强的经济实体。

综合实力居拉美首位。综合实力居拉美首位。经济结构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超过50%。1967-1974年,巴西经济创造了年均增长10.1%的“巴西奇迹”。上世纪80年代受高通货膨胀困扰,经济出现停滞甚至严重衰退。从90年代开始,巴西向外向型经济模式转轨。1994年政府实施了雷亚尔货币稳定计划,有效解决了高通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宏观经济结构改革,大力推进私有化。1997年后,由于受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冲击,巴经济发展受阻。1999年初巴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政府被迫放弃1994年以来实行的固定汇率制,货币大幅贬值,经济受到重创。其后受国内电力危机、大选因素和阿根廷经济危机影响,金融市场波动频繁,加之国际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巴经济增长速度缓慢,通膨率和失业率均有所上升。卢拉政府上台后采取稳健的经济政策。目前,巴金融形势稳定,外资流入增加,生产恢复增长,就业形势改善,经济实现温和增长。

2005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初步统计结果):

国内生产总值:19367亿雷亚尔(约合7957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520雷亚尔(约合4400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3%。

货币名称:雷亚尔(Real)。1雷亚尔=100分。

汇率(年平均):1美元=2.43雷亚尔。

通货膨胀率:5.69%。

失业率:9.8%。

【资 源】已探明铁矿砂储量250亿吨,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铁矿砂品位多数在60%以上,且为露天矿。铀矿、铝矾土和锰矿储量均居世界第三位。铌矿储量已探明455.9万吨,按当前消费量够全球使用800年。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铬矿、镍矿、黄金矿和石棉矿。煤矿探明储量101亿吨,但品位很低。石油储量已探明112.4亿桶,天然气329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7%。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拥有量29000立方米,可利用的水电资源蕴藏量达1.43亿千瓦。

【工业】实力和工艺均居拉美首位。上世纪70年代即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基础较雄厚。2005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建筑、纺织、制鞋、造纸、食品等。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信息、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药品、食品、塑料、电器、通讯设备及交通器材等生产增长较快;制鞋、服装、皮革、纺织和机械工业等减产。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万吨):

2003 2004 2005

水泥 3401.0 3440.0 3664.9

铝 1380 1457

粗钢 3115 3291 3163

纸浆 910 953

汽车(万辆) 183 221 244

(资料来源:巴西中央银行)

【农牧业】 可耕地面积约1.525亿公顷,已耕地4900万公顷,牧场1.77亿公顷。咖啡、蔗糖、柑橘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大豆、牛肉、鸡肉产量居世界第二,出口量第一。2005年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粮食总产量1.14亿吨。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03 2004 2005

稻谷 1036.0 1326.2 1323.0

大豆 5203.3 4922.2 5113.6

小麦 585.1 581.5 471.0

玉米 4741.1 4187.2 3490.6

杂豆 320.5 297.8 301.2

棉花 136.5 235.0 230.8

【服务业】 2005年产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主要部门包括不动产、租赁、旅游业、金融、保险、信息、广告、咨询和技术服务等。

【旅游业】据巴旅游部统计,2004年巴接待外国游客470万人次,同比增长14%,创汇32.2亿美元,同比增长30%。旅游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0%。全国共有旅行社7896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130万人。全国主要旅游点: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萨尔瓦多、巴西利亚、伊瓜苏大瀑布、马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和大沼泽地等。

【交通运输】公路运力占全国总运力的60.49%、铁路占20.86%、水路占13.86%、管道运输占4.46%、航空运输占0.33%(2002年统计)。

铁路:铁路网总长29706公里,铁路系统职工总人数21269人,拥有机车1587台,车厢55472节。

公路:总里程172.49万公里,其中联邦级公路74681公里。各种车辆3190万辆(1999年),其中51.8%以上产于1990年之前。

水运:2005年水路货物运输总量6.7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390万个标准箱。全国有44个港口,远洋运输船舶126艘。内河航线总长9403公里。主要港口有:桑托斯、维多利亚、里约热内卢、帕拉那瓜和圣•路易斯等。近年来,为适应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带动东北部地区经济发展,巴正在东北部地区兴建一批万吨以上的深水港口。

空运:2005年全国机场客运量为1.17亿人次。全国有八家航空公司,均为私营。2002年正式登记的飞行器有10610架,其中各种型号的波音客机100多架。全国通航城市有150个,与世界主要地区均有定期航班。据官方统计,全国共有机场2014个,其中私人机场1299个,公用机场715个,有定期商业航班的66个。主要国际机场为: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累西腓、马瑙斯。

【财政金融】 受巨额债务的影响,巴财政收支长期赤字。为摆脱财政赤字,巴政府从1999年起厉行增收节支,增加初级财政盈余。2005年初级财政盈余935.04亿雷亚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4%,账面财政赤字634.41亿雷亚尔,占GDP的3.29%。

2005年巴公共债务余额10024.8亿雷亚尔,占GDP的51.6%。外债余额1818亿美元,外汇净储备538亿美元。

巴西银行: 成立于1808年,是巴西最大的国家银行,2002年底总资产额为2045.95亿雷亚尔。在32个国家设有代表处。1984年3月在北京开设办事处。

【对外贸易】 近年来,巴西政府对外贸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摈弃以高额关税限制进口的保护主义,对出口进行奖励和补贴,鼓励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强出口竞争机制,宣布开放市场,减免5000种商品进口关税。1999年雷亚尔对美元贬值后,巴产品出口迅速增加,外贸形势逐步好转。2005年,巴外贸再创新高。

近几年巴西外贸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03 2004 2005

进 口 482.53 627.79 735.45

出 口 730.84 964.57 1183.09

差 额 248.31 336.96 447.64

主要进口石油、小麦、煤炭、焦炭、大米、输变电设备、汽车与拖拉机零配件、集成电路、药品、仪器仪表等。出口大豆、铁矿砂、汽车、原油、飞机、纸浆制品、肉类、皮鞋、钢铁、纺织品、蔗糖、咖啡等。

2005年与各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进口 出口

美 国 128.51 227.41

阿根廷 62.39 99.15

中 国 53.53 68.34

德 国 61.44 50.23

(资料来源:巴西发展、工业和外贸部)

【外国资本】 目前在巴共有11400家外资企业,雇员170万人。外国在巴主要投资部门为汽车、能源、通信、金融、冶金、化工、交通运输和机械等。2005年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51.93亿美元,主要投资国是美国、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等。

各国在巴投资的情况:(亿美元)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美 国 46.9247 80.8761 53.9871

德 国 4.1279 4.8083 3.7456

日 本 2.7777 2.7427 3.8474

英 国 1.2790 12.6883 3.9374

意大利 6.4660 4.0851 4.8802

法 国 18.0539 19.8213 19.0971

荷 兰 33.6499 20.4247 22.2804

西班牙 51.2023 57.0220 95.9286

葡萄牙 17.5512 24.0940 25.1480

外资在巴西各经济部门的分布比例(%)

服务业 73.2

工业 23.8

农牧,矿产 3

❷ 国外的通货膨胀的例子以及经济分析

美国通货膨胀史分析与经济周期理论

Lin, Ershen (PhD)

英文原文: 2001年11月16日 ━ 2002年5月16日
中文译文: 2007年9月14-17日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使用曾经极大地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然而,如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货币的负面影响是造成通货膨胀。这篇文章将对于通货膨胀的起因和各方面的后果进行实证性的分析,并讨论货币稳定性问题。

第一部分 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一、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通货膨胀作为货币供应量过剩的结果对于经济,特别是成长率具有重大影响。为了说明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的关系,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 (包括官方失业率U1数据和根据就业率计算出来的真实失业率U2) 的历史数据将作为分析的对象。数据系列将涵盖繁荣的1920年代、大萧条的19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扩张期、滞胀的1970年代以及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成长期。由于经济本身具有周期性,一个足够长的数据系列是避免系统性偏差的唯一有效方法,也是为什么要采用美国历史数据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当然是美国历史数据的相对可靠性。再者,美国在西方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使其免受外来因子的干扰。在所有这些方面,其他国家的数据是难以匹敌的。
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美国经济在扩张与收缩之间大幅度振动 (图1)。到了下半叶,振幅明显减小,而通货膨胀则成为经常性的特征,并在各种线性与非线性回归分析中表现出来。与此同时,U2则自从1947年的劳工部开始统计以来呈现持续的下降趋势。
为了系统地分析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通货膨胀率系列与GDP增长率系列在不同的对应位置作线性回归并得出斜率与回归系数 (R) 的平方,这两个数据被用于对时间作图 (图2A)。总的来说,线性相关性较弱,但可以看出两者在-3至-1年之间的正相关性 (-3年的α ≈ 0.05) 和在1-4年区间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GDP上升领先于通货膨胀三年,而后者领先于GDP下降一年。如果在分析中使用GNP代替GDP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上述结果可以与以下两种可能性相容:(1) 高增长-高通货膨胀-低增长;(2) 低增长-低通货膨胀-高增长。
为了对于上述两种可能性进行验证,必须对于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区别对待。因此,分别对于两个时期的历史数据作回归分析。
首先,是1927-1940年间的通货紧缩和萧条时期 (图2B)。1920年代早期的通货紧缩时期没有被包括进去是为了防止1910年代的通货膨胀的任何潜在的滞后影响干扰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在-1至+1年间显示显着的正相关性 (α < 0.01) 和+3至+4年间显示弱负相关性 (α > 0.05)。显然,经济衰退与通货紧缩并存,两者领先于成长3-4年。这一结果支持低增长-低通货膨胀-高增长的推理。
其次,是1941-1999年间的成长与通货膨胀时期 (图2C),两种的速率都比较低。在-1至+1年间,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呈现显着的负相关性 (α < 0.05)。这一结果与高增长-高通货膨胀-低增长的推理相容,但仅此尚不足以做出证明。
以上分析也表明图2-1的总体分析包涵了通货紧缩时期的正相关性与通货膨胀时期的负相关性,而总的特征理所当然的是由通货紧缩时期的强相关性统治着。大部分信奉凯恩斯理论的经济学家中间广泛流传的所谓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说法显然是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应加成并混淆不清并且仅仅观察0年的相关性而得到的错误结论。在这里,他们同时犯了两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一是没有区别对待经济周期不同的时相;二是没有做不同系列之间不同时间点的“滑动”的分析,而被即时效应所迷惑。
由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被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有必要检验根据美国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为此目的,选择了二十个由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上各区域的主要经济体在1960-1994年间的通货膨胀率和增长率历史数据用于分析。这二十个经济体被分为两组:四个属于高通货膨胀率组 (年通货膨胀率 > 50%),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印度尼西亚;其余16个属于中、低通货膨胀率组,包括德国、埃及、西班牙、法国、伊朗、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荷兰、沙特阿拉伯、南非、瑞典、瑞士、土耳其、美国。在这里,标准是选择各个大陆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某些大经济体由于缺乏可靠的数据而被排除在外。
对于这两组数据做线性回归得到不同的结果 (图2D, 2E)。中、低通货膨胀率组显示通货膨胀率与GDP成长率自0年开始的负相关性,其峰值在1年 (α < 0.01)。这一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略为领先于经济衰退 (与美国的即时相关性略有不同)。因此,可以推测通货膨胀有可能引发衰退,从而证实了由美国通货膨胀数据导出的“高增长-高通货膨胀-低增长”的推理。另一方面,高通货膨胀率组的分析显示从-2年到0年期间极为显着的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的负相关性 (α < 0.01)。在这里,经济衰退领先于高通货膨胀一到两年,显示经济萎缩可能造成产品短缺和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负相关性:通货膨胀可以在短时间内引发经济衰退,经济衰退可以减低通货膨胀,低通货膨胀则有利于经济增长。这就构成了经济周期的最基本的几个环节。在上述的一般描述中尚有两个环节未能得到充分解释,即如何从经济增长过渡到通货膨胀增加,以及如何从经济衰退过渡到通货膨胀降低。上述分析对于相关性的证明是肯定的,对于因果关系的推理则是假设性的。另一方面,高通货膨胀的起因是比较复杂的;它不完全是货币供应量增加的结果,也是经济萎缩的结果。这是对于通货膨胀理论的重要补充。

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经济活动与失业率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通货膨胀影响到经济增长,也必然要影响到失业率。因此,有必要研究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由于美国劳工部数据系列始于1947年,这里使用线性回归分析了1947-1999年间通货膨胀率与U1、U2之间的关系 (图3A, 3B)。通货膨胀率与U1之间在1-4年以及7年存在正相关性 (α < 0.01),与U2之间在4,8,9年显示负相关性 (α < 0.05),在-3至-1年也有弱的负相关性趋向 (α > 0.05)。由此可见,U2下降领先于通货膨胀,后者领先于U1的增加2-3年和7年,而U1增加之后1-2年都会有U2的下降。这里能够导出的一般推理是“失业率持续下降-通货膨胀-U1增加-U2减少”。
如果从上述推理要作出因果关系的假设,首先可以认为失业率持续下降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其次,通货膨胀可能造成中下阶层的经济困难,迫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来,从而增加失业率U1。应该注意的是U1的增加是有滞后的,所以与GDP下降的即时效应不是同时的。换句话说,U1增加不是发生在衰退早期,而是发生在衰退之后的复苏时期。当U1下降到正常范围的时候,U2就降低了,说明全社会的就业率提高了。所以,通货膨胀本身并不刺激就业,而是通过增加生活费用来迫使非就业人口在衰退之后的复苏时期参与市场。
第一部分未能解释如何从经济增长过渡到通货膨胀,而这一环节恰好可以通过失业率持续下降引发通货膨胀而得到解释。从经济衰退过渡到通货膨胀降低存在两种途经,即失业率增加和工资下降。对于U2的分析表明衰退早期的失业率只是略有上升,没有显着意义,说明工资下降可能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货膨胀时期的一个经济周期可以被假设为以下事件系列:(1) 经济增长使更多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 (U1增加);(2) 更多的人就业导致失业率U2持续下降;(3) U2持续下降最终引发通货膨胀率上升;(4) 通货膨胀率上升在短时间内引发经济衰退;(5) 经济衰退减低工资以及就业率;(6) 低工资以及低就业率减低通货膨胀率;(7) 低通货膨胀率有利于经济增长。在这一系列事件中,通货膨胀率的改变与经济增长率的改变是紧密相连的两个事件。可见通货膨胀在经济周期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对于通货紧缩时期,GDP数据上述假设相容,但由于就业数据的缺乏,目前尚无法验证上述假设是否适用。

第二部分 通货膨胀的作用机理

在各种与通货膨胀相关的现象中,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是关系最为密切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带来经济衰退?
首先,通货膨胀减少了可用于再生产的资本存量,其结果要么是减少生产,要么是增加借贷以维持再生产水平。在宏观水平上,两种效应必然同时存在。后者将增加对于金钱的需求和价格,使利率上升。
其次,通货膨胀减少储蓄的本金和实际利率,从而减少储蓄的欲望。尽管利率随着通货膨胀而增加,但往往不足以弥补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美国1970年代的情况便是如此。通货膨胀也同样影响到股东的增值与红利。在通货膨胀期间,小投资者的回报在扣除税收之后往往成为负数。在这种环境中,超前消费变成一种时尚,银行的坏帐会增加。这是一种中长期的现象。
由于国内资本形成途径受阻,通货膨胀必然增加对于外国资本的依赖性。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很可能触发货币贬值,造成资本外流、资金短缺,触使利率进一步上升。当利率上升和银行坏帐的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经济衰退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上述分析预期利率上升与两个因子相关联:(1) 短期资本存量的减少;(2) 中长期储蓄的减少以及资本外流。于是,通货膨胀造成的利率上升是短期现象与中长期现象的加成。这一预期已经为美国通货膨胀率与基础利率在-1至8年的正相关性 (α < 0.01) 所证实 (图4A)。显然,在0-1年的峰值反映了短期效应,而其后的长尾反映了中长期效应。此外,美国通货膨胀率与一年期国债利率也具有类似的正相关性。
利率改变对于GDP增长率具有即时的影响,正如预期的那样。美国基础利率与GDP增长率的负相关性显示于在0年 (α < 0.01) 和1年 (α < 0.05),正相关性显示于3-4年 (α < 0.05) (图4B)。美国一年期国债利率与GDP增长率也显示类似的关系。
以上定量分析充分证明了本文对于通货膨胀在经济周期中的两种作用机制的理论推理。
有人以为通货膨胀可以鼓励消费而达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其实,这种刺激是通过减少储蓄率而达到的。应该认识到储蓄并不意味着资本停止循环,而是减少消费以扩大再生产 (包括基本建设、教育、研发的费用),资本始终没有停止流动。减少储蓄丝毫不会增加社会的总需求量,而仅仅改变其消费方式。当然,储蓄率不是越高越好,但美国社会长期依赖日本和中国的储蓄来填补其预算赤字,其自身储蓄率过低则是毫无疑问的。通货膨胀可以减轻政府和企业的债务负担倒是一点不假。但这种好处是短期的。随着储蓄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长期经济增长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在美国,这种负面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虽然已经相当明显,但问题尚不十分严重。这是因为美元最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和美国最为世界经济体系中心的地位决定了资本向美国集中的倾向,抑制了利率的上升,其它国家决不可能效仿美国的榜样。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通货膨胀必然改变整个社会的消费模式。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必然减少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对于消费品的需求和储蓄。某些美国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不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力,因为工资是与物价指数挂钩的。然而,挂钩不是普遍的,况且银行储蓄的下降无论如何不可能挂钩,两者对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均有影响。通货膨胀说到底是财富从民间向政府的再分配过程,相当于一种税收。既然是税收,就不可能不影响民间的购买力和需求。除此之外,通货膨胀也可以被雇主用于抵消工资的增长,是一种劫贫济富的方式。这里的所谓贫者主要不是指赤贫者,而是广大中下阶层。所以,通货膨胀必然使消费品市场特别是基本消费品市场疲软。但是社会总需求量确实可以不受影响,民间的购买力减低可以被政府购买力的增加所抵消,社会中下层的购买力减低可以被上层购买力的增加所抵消,尽管这是一种不同的需求。
第三部分 国际货币体系极其前景

美国的通货膨胀在世界上具有特别的意义。今天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代替黄金最为储备,所以这个体系可以称之为美元标准。这种情况与十九世纪英镑的统治地位相类似,但又有所差别:美元与过去的强势货币不同,它已经无法按固定牌价转换为黄金。美元仅仅是一种法定货币,其币值很容易在货币市场上被高估,而且这种情况早已发生。
说美元被高估有两条证据。首先,联合国公布的PPP比例显示美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被高估。其次,美元大量持续地流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缘国这一事实无疑是Gresham定理无处不在的体现。美元在边缘国比在中心国身价更高,所以流向边缘国。这种单向流动不会因为达到平衡点而终止,因为纸币的供应量可以无限增大,同时又完全符合美国的短期利益。美国以印刷的纸张换取其它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而其它国家接受这种交换因为他们以为美元是一种保值的手段。
当然,这一过程不可能永远地延续下去。英镑在四个世纪之内贬值了三个半数量级,从而沿着通货膨胀的路子完成了自我毁灭。美元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也已经贬值了一个半数量级。如果美元要避免英镑的噩运,美国必须采取负责任的财经政策,放弃那种以通货膨胀来消灭债务和增加税收的如意算盘。不过,在国债利息占用财政支出一半的时代,采取负责任的财经政策对于白宫的主人来说是个难以想象的挑战。
某些美国经济学家宣称只要国债与GDP的比值不增加,国债不会成为问题。这种思维的背谬在于它一旦被各主要经济体所接受,整个体系就会进入赤字预算年代,到那时就没有人能够出来填补赤字,最终导致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通货膨胀一直在统治世界经济。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都乐于以凯恩斯疗法对付经济衰退,尽管凯恩斯主义在理论界早已风光不在。这种情况大概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通货膨胀的诱惑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解释。一是通货膨胀增加财政收入而不必增税。二是通货膨胀减轻债务负担,西方各国政府往往是国内最大的债务人。三是通货膨胀对于富人有利,因为在西方国家富人总是超前消费的主力军,也是主要的债务人群体。最后一点是因为采用大量注入资金的方式挽救危机中的大银行和资本市场,加重通货膨胀。不久前美国及西方各国对次级房屋贷款危机的处理就是沿用了这个老办法。这种注资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危机,但却造成长期的停滞,因为经济错位无法得到矫正。总之,只要权宜之计仍然成为治国的方略,通货膨胀就会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而美元的下滑轨迹也不会改变。

❸ 有新闻报道称巴西陷入经济危机,已经破产了,情况属实吗

导读:据外媒报道,巴西因为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陷入了破产局面,媒体疯狂宣传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巴西的经济危机。对此,巴西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表示,我无能为力,巴西破产了。

一些经济学家以为,巴西政府是否能快速展开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这对巴西的经济复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巴西政府至今还没启动疫苗接种程序。当记者就巴西的经济形势如此严峻提问博索纳罗,博索纳罗的回答是,巴西媒体是“软弱的媒体”,这直接助长了新冠病毒的火焰。各大媒体总是无所不用其极,想各种办法来榨干政府,要打倒我们(巴西政府),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相关利益。相关报道指出,在疫情肆虐巴西的情况下,作为巴西的国家元首却把全国严峻的经济形势归咎各个地方的政府,认为他们为了阻隔新冠病毒的发展,强制执行社交隔离措施导致经济发展停滞。

❹ 如何看待近几年全球的通货膨胀

随着经济不断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人均消费水平均在大幅提高的过程中,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明显的经济问题也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其中,随着CPI的持续高企,通货膨胀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它不仅仅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关系到国民的生活实际水平与生活状态,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多种原因综合而成,既难以真正把握其根源,又难以进行一次性的根治。所以,正确看待当前的通胀压力,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是当前经济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大局。而作为即将面对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新一代大学生,更应该对此类问题有正确独到的认识,才能积极应对,找到一条适合经济和谐发展的道路。

❺ 通涨与通缩对物价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的发行增长,超过产品的增长。这是最关键的第一点,以后我会再次提到。这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似乎很容易懂,但是很多人又并不完全懂,因为其追究起来,却会有很多细节方面的原因。

我首先讲讲货币,货币是什么,比如我们现在手里的人民币,货币,它是一种代表,一种衡量的标准,衡量什么的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所有产品的标准。所谓通货膨胀,一般而言,跟产品本身关系并不大,产品与产品之间,比如说猪肉与牛肉之间,本身的比值一般是维持不变的。而发生变化的,是它们分别与货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它们与货币的币值,俗称价格。因为有价格,才会有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所以一个国家总体物价上涨或者下跌,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产品增多或者减少,而是产品本身与货币的关系发生变化。

对于货币而言,这个标准奏效的前提是国家信用。国家信用以国家的军事,政治,国家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前提。它有两个层面,国际层面和国内层面。对于需要的国家信用而言,国际层面高于国内层面。

一个国家的货币若是要在国际通用,它需要强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为后盾,但未必代表着该国货币可以实现完全自由兑换,比如人民币在越南缅甸等国,甚至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流通。至于说台湾,现在也开始越来越多得使用人民币。

至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其美金世界通用,甚至在墨西哥,巴西等拉丁美洲国家,已经基本取代了本国货币。

94年巴西曾经经历过超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曾达到2000%以上。

98年金融风暴当中,泰国货币泰铢贬值超过60%

这样的货币,在当时,都没有国际信用,同时也缺乏国内信用,这些国家的国民,很多都选择了美金,亚洲有些类似小国的国民经常会采用人民币日元等,作为流通货币。比如越南。而据可靠数据分析,中国台湾,也开始越来越流行用人民币购物。可见人民币伴随中国国力增长,越来越坚挺的价值。

而若是一个国家本身是没有国家实力与信用甚至干脆就是流氓国家,其货币在国际上来说,是不会有任何价值的,比如绝大部分的非洲国家,甚至包括朝鲜。所以金正日买的奔驰车,是用大块的金条来支付。而这些金条,很多是用本国的一些农产品等换来的。朝鲜的货币,是不具备国际,甚至国内流通价值的。

而非洲国家的黄金白银和宝石很便宜,因为它们被用来直接当作货币流通,除此之外,流通的就是美金了。

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世界流通了除了美金之外,还有金银。

以上,是货币的两个层面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从国际层面来讲,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从国内层面来说,人民币的发行完全依靠执政党的信用,这个可以对比美国的货币发行机制,美国的美元的发行,是各大银行向美联储举债,年利率一般1-5%不等。中国的机制是执政党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运,可以说完全掌握在执政党手里。

对美国来说,谁执政无所谓,货币发行与此无关,对中国来说,若是执政党出问题,与其捆绑的人民币,很可能变成一堆废纸。

前提说了这么多,下面开始阐述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质了。

说一个模型,简单说,就是货币量不变,产品少了,那么产品会涨价,产品多了,产品会跌价。

假设产品多了,货币量多的程度超过产品,那么产品会相对货币升值,也就是涨价。

这个模型这么说,假如有100个人,每人有100块钱流通,产品只有100斤大米,那么应该来说,每斤大米应该是100元,这是一般情况,现在若是每人的钱变成200块,大米还是100斤,那么大米就应该涨到200块一斤。

假设每人的钱变成200,但是大米变成150斤,那么大米增加的幅度小于人手里货币增加幅度,大米还是要涨价。

我说到这里,很多人就明白一点了。那么我再说一点:假设100个人里面有50个人买了房子,花了50块,然后贷款贷了100块,相当于市面上流通货币变成:50*50+50*100+50*100=12500>100*100,那么大米价格,是否应该从100块,变成125块?

很多人,已经看出来问题所在了,这多出来的2500块是怎么来的,显然,是银行放出来的,是发行出来的,那么这发行出来的货币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这是未来消费的一种透支。

那50个贷款买了房子的人,很多人都需要还贷款,为了还贷款,以前每个人可以花50块钱,现在只能花20,有30要用来还贷款。

那有人会讲啊,这么看的话,市面的货币还不如原来多啊,好像只有8500《10000,但是对于短期来说,这个消费的缩减效应并不明显,所以短期来说,大米的价格,也就是物价,肯定要涨的,这个短期,一般来说持续2-5年左右,这是肯定的。

对于这2-5年内的那50个买了房子的人来说,消费降低了,另外50个卖了房子给他们的人来说,他们可以不贷款买房,由于钱多了,所以房价必然进一步上涨,银行印钞票的速度必然加快。流通货币更加增多。

物价进一步上升。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模型,真正讨论起来,要比这复杂得多。一句话,为了现在而透支未来的消费,必然导致物价上涨。至少是短期内的上涨。

而在国际层面,由于国家原材料和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尤其原油,从98年底最低时的10.3美元一桶,涨到现在90美元左右一桶,涨了8倍,并且创历史最高,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原油产品的上涨,无论是汽车的汽油柴油,还是石油的化工品,如化肥、塑料等。很显然,化肥上涨,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而油价的提升,会直接导致电价、运费的上涨,这必然进一步导致物价上涨,这是国际层面。

可以说,这次通货膨胀,是国际性的,国际原因主要就是石油和原材料的上涨。

而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这句话很多人在说,其实是错误的,我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下,由于美元相对两大货币基石:黄金和石油,都急剧贬值,所以单纯从对美元的比值来说,看不出问题,2007全年,虽然人民币从7.8升到7.3,相对于美元来说升值7%,但是与此同时,原油价格从58美元一桶,涨到90美元,上涨70%,黄金价格从620美元/盎司上涨到850美元/盎司,上涨超35%。

所以人民币,相对于石油贬值了63%,相对黄金贬值超30%,相对于其它工业原料,比如铁矿石、铜、铝等(有些是04-06年就在涨,比如铜),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

即使相对于除美元之外的欧元,人民币亦贬值近10%。

所以,原本按照增长幅度,中国2007年的GDP应该超过德国,但是事实上,由于欧元兑美元,从1.29涨到1.49,上涨超17%,相对人民币升值10%,所以2007年,中国GDP仍然比德国稍低,居于世界第四。而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11%,德国仅有2%不到。

所以那句话应该改成,人民币对外对内都是贬值,仅相对于美元升值。

在这里我在探讨一下石油价格上涨的实质,这次石油价格上涨是与美元暴跌同步进行的,历史上也出现过几次,其中有一次是73年的石油危机。

在我看来,这显然又是强势美元走向衰弱的时候,对世界石油价格的一次干预。也就是说,是直接或间接控制全世界或者说欧佩克组织60%以上石油生产的霸权美国,一手操纵的结果。

这里我要说到伊拉克战争,有种说法据说就是由于萨达姆要求石油以欧元来取代美元兑换,触发了美国的底线,最终引爆了伊拉克战争,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但是其说到的问题,是实质性的。

石油价格最低的时候,正好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最猛烈的时候,金融风暴时候的那些小政府为了维持本国货币的币值,不惜抛售美元购入本国货币,维持货币的币值。美国人当初不动声色得用抛售的美元来买入史上最廉价的石油,然后大赚一笔。索罗斯狙击泰铢,也赚得钵满盆满。

石油价格涨到最高的时候,美元指数却跌到历史最低谷。这不是巧合。

只要国际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这种事情,就会一再得发生。在美国经济衰退,美元处于低谷时候,为了维持美元,或者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需要有人来为它的透支买单,这些买单的国家,就是购入美元来支付油价的国家。所以90美元一桶的油价,除了因为石油本身越来越希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控制或者放任油价的上涨。

这是国际层面,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币不但对内贬值,对外也是贬值的。而不是很多人说的升值。

若是回到国内,我们会发现,共同推高物价,导致中国当下通货膨胀的三大因素,分别是,房产(包括土地)、原材料(包括石油等,与国家价格有关)、股市。

第一和第三因素,造成货币的过量供应,市场上货币的流动性过剩,第二因素,是产品本身的稀缺性提高而涨价,三大因素互相影响,恶性循环,物价水涨船高,下面我就来具体分析此三大因素是如何互相影响的。这与我前面讲的那个简单的模型有关。

对于房产而言,其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首先就是我模型里所讲的,我再讲一下现实的模型,假设一个人花30万买了一套100万房子,贷款70万,那么开发商拿到了100万分配下去,非常简单的,通过银行贷款的运作,社会上的资金由30万突然间变成100万,但问题是,这个房子真的值100万么,显然,利润与其它行业相比,是不合理的。这个房子应该卖50万,这是它的价格,或者说代表社会创造这个房子的价值。显然,房价是一直被高估的,远大于它的成本,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银行放出来的贷款70万当中,有50万是多放的,也就是说50万的货币本不该流通却流通出来了。

这不是一个特殊事例,而是在全国各地正普遍发生着的。物价上涨可以说是必然。并且,这个物价上涨,若是扣除了国际原材料上涨的因素,应该是一个持续时间并不长的过程,会在几年内结束,但很显然,我们目前,我们现在的时刻,正处于这个过程中。

为什么我断言通货膨胀会在几年内结束,因为就如同前面的例子,30万买100万房子的那个人,向银行贷款了70万,这70万被别人拿去消费,造成市场资金过剩,这是暂时的,因为贷款70万的这个人,将来要一直为还贷款而缩减消费,很简单得讲,就是拿到70万银行贷款的开发商,会在段时间内把钱拿去流通,造成短期内流动资金过剩,而通货膨胀,而长期看,这个买房者为这70万买单,长期看,会出现一个消费与紧缩的平衡,这个平衡迟早会来到,经济会因为对于未来财富的过量透支,而承受代价。

若是有人跟我说有疑问,那么看看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吧。很明显,就是这些年通过大举向银行举债,这个举债,有民间的有政府的,造成美金的过量流通,并且美金的消化,是世界范围的,世界,也已经难以消化这么多印钞机出来的美金,美金购买力下降,而美国人却为了还贷款紧缩消费,并且造成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

这只是首先我要讲的,其次,就是讲讲房价的构成。

中国有一个产品的产量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就是水泥,有另一个产品产量占世界近四分之一,就是钢铁。这两个,都与房产有关,属于成本这一块。

粗略得说,构成房价有三个因素

房价=土地成本+建造成本+利润

事实上运作是很复杂的,比如水电等配套设备的申请之类,算在哪个里面。其实,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由于影响房价的第一个因素,土地价格高企不下,是造成房价居高不下的首要因素,而这个土地价格,原本是可以由市场决定,并且有所选择的,现在来说,中国房价的实质,土地价格的居高不下,几乎来说,是罪魁祸首。之所以是罪魁祸首,是出自于中国土地买卖的地方政府垄断本质。

为着房价的问题,我走访了很多开发商,和建筑商,如万科、爱建、如上海的捷成滨江,与他们都有所交流,这是我通过交流并且深思熟虑而得出来的结论。

简单得说,由于中国土地的买卖由各地方政府垄断,价格没有任何竞争机制,所以基本上来讲,价格都是在地方政府掌控的尺度上,再上一个台阶。

我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我前年在湖南考察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口仅130万的湖南浏阳政府大楼盖得比美国白宫还要气派,其周围大概由4到5块地,但是却是一块一块拿出来卖,卖的价格节节升高,政府一点都不着急,价格虽然都是政府公开向开发商招标的,但是对于开发商来说,却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因为每次,在卖着的土地只有这一块,可以说,整个地价,是由完全由政府垄断和操纵的。

几乎在中国任何的中小城市,都是这种情况。土地这一块,已经把房价的门槛筑高了一倍。

据我根据掌握的数据分析,土地拍卖的收入,已经占到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60%以上,然后地方政府会用这些钱,经常不是去扶贫,扶持教育,去改良医疗,而是去盖新的政府大楼,盖新的公安局大楼,新的税务大楼,其宏伟壮丽的程度,一个个都在赶超美国的白宫。让国际友人见了,都会以为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

除掉土地,开发商通常是拿到地之后,马上会在当地的银行申请到巨额贷款,这巨额贷款,又是凭空产生的一个流通。

前面讲到了,由于土地拍卖的收入,是很多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地方政府通常对于国家下达的要严格审批,严格控制房价的措施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针,有意无意纵容开发商的暴利。就我所知道的炒楼花(就是拿到土地之后仅画草图打地基就开始销售并在销售过程中换名转卖)行为,就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虽然上海已经严厉禁止了。

地方政府纵容开发商的暴利,是因为他们需要开发商来支付高昂的地价。而开发商捆绑银行的战略,无疑是给自己上了一个保险。

所以中央政府打击房价,越打击越涨,老百姓苦不堪言,纷纷将矛头指向“黑心”的开发商,却不知道这获取垄断暴利的,究竟是谁。

至于房价的另外两块,成本和利润,就不用多提了,成本是水涨船高,这点是肯定的,而至于利润,若是炒楼花这种行为都存在(虽然据我所知,现在这种行为越来越少了,但是变相炒作的行为仍然存在),开发商的资金可以快速回笼,也就不用担心支付高额的土地买卖费用了。开发商成为替罪羊,可以说是丢了面子得了里子。万科老总王石劝大家40岁之前别买房,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他是对的。

这里我说点题外话,就是原来的春运期间铁路车票涨价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给我的感觉就是落井下石,你要回家我偏不让你回,而且还要摆一刀,这样的事情竟然在中国存在了那么多年,可见中国人真的太好管了。

关于房价说好了,现在我来说说股市。

中国股市创造了在07年年内,市值翻了1.5倍,从2005年末到2007年10月,涨了6倍,虽然最近又回落到4600点附近,号称整体市盈率只有40多(我怎么算,都觉得这个数字被部分低估了),但是股市的造富神话,似乎每天都在上演,中国的数量世界第二的一亿股民,似乎随时都在屏住呼吸,“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

在全世界最赚钱的25家公司当中,中国仅有一家,中国石油(601857)上榜,而在2007年下半年公布的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10家公司中,中国竟超过美国,占了半壁江山。很讽刺么?这令我不由得想起了当年雄纠纠气昂昂收购美国洛克菲勒中心的日本。想起美国人对于日本会把整个美国都买下来的担忧。现在回头看看,美国还是美国,日本为当年股市和房产的泡沫付出巨大代价,持续衰退10多年。东京很多房产价格比颠峰时的1992年左右下跌了近80%。

说了这么多,看的应该能明白,我说说股市怎么导致的通货膨胀,股市导致通货膨胀的前提是一个时间内的单边市场,就如同2005年底到2007年10月的股市,虽然经历过几次大跌,但是整体是螺旋向上的。

在这段时间内,原本1元的股票,涨到6元,原本10元的,涨到60元,涨六倍的话,另外5倍钱从哪里来,这并不重要,总会有渠道过来,我们知道的就是,中国整体股市的市值,从大约3万亿,涨到07年下半年的超过20万亿,短期内积累的财富,超过15万亿。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

有人会疑问啊,有人赚必然有人跌啊。好,那么我告诉你,在一个单边行情中是可以出现任何人都赚钱的情况的,这个赚钱的意思就是手里的货币增多了,未必代表它能够买到的东西变多了(因为有物价上涨的因素在里面)。

是啊,所有人的钱都多了,这不是好事么,所以你看看印度,号称要在2010年人均GDP超过中国(估计,2007年中国人均GDP约2500USD,印度约1000USD),据说依靠的就是调整货币的购买力,进一步推高股市,要知道印度那号称有150年历史的股市,已经在短期内上涨了300%了。就是不知道,当印度的人均GDP超过中国时,他们的老百姓能不能受得了高昂的物价,会不会发生暴动,会不会有大范围的自杀式袭击,大家拭目以待。印度若真的这么做面临的后果可能是什么,我可以给个提醒:巴西现在流通的货币雷亚尔,是1994年为了取代大幅贬值的旧货币引入的。在那以前,旧货币的官方价格是一百兑一美元,但黑市价格则长期在一万至一万四千兑一美元之间徘徊。那时政府虽然开支巨大,却从来没有赤字。政府的钱从何而来?来自垄断着发钞权的中央银行!通过各种现代化的记帐手法,央行未必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无中生有,创造出所需要的货币来。赤字的确被成功掩盖了,但通货膨胀却不胫而走。到了1994年7月,巴西年通货膨胀率达到了2000%。

由于中国股市单边行情下“创造”了超过15万亿的财富,你说中国怎么可能不通货膨胀?现在已经将来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都是在为这两年的过热股市房市买单。

中国2007年CPI是6.9%,全年仅为4.7%,这里面也包括翻倍上涨的猪肉价格,翻两倍甚至五倍上涨的蔬菜价格,却不包括50%左右幅度上涨的住房价格。50%一点都没有夸张。就以上海为例,大部分地方房价都上涨了40%以上,很多地方上,幅度甚至超过100%。

正因为中国CPI的计算不像国外那样把房价也算进去,所以中国政府,包括地方政府,都缺乏了对物价上涨的警惕,中国2007年的4.7%的CPI数据,在我看来,是毫无价值的。

因为中国前三年就开始的房价上涨,是如今物价整体上涨的罪魁祸首之一,却因为CPI数据没有包括房价,把危机隐藏起来。似乎到2007年底才爆发出来。

若是中国CPI数据包括房价,还用得着前段时间政府动用政令来控制物价么?恐怕应该早就未雨绸缪了。总之,受苦的,最后还是老百姓。

在我的计算中,若是包括房价因素,中国2007年的CPI应该是20%左右,甚至更高,而远不是4.7%。这才是真实数据。

前段时间股市我倒一直看好股市,因为知道,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来接盘,所以会劝告很多人进入股市,在我看来,中国的股市,到泡沫阶段,已经不是创造财富的游戏,而很大程度上是制造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的游戏。包括房价也是,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

既然物价还是要涨,既然钱存银行是负利率,根据我的计算,负利率达到吃惊的10%以上。那么还是拿到股市里转一下,用钱来生钱。

但是现在我不会劝任何人进入股市了,因为我知道,这个游戏该正常化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❻ 巴西经济状况

巴西综合实力居拉美地区首位,经济结构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服务业产值和就业人口长期保持50%以上。1967-1974年,巴西经济创造了年平均增长10.1%的“巴西奇迹”。20世纪80年代受高通货膨胀困扰,经济出现停滞甚至严重衰退。从90年代开始,巴西向外向型经济模式转轨。卢拉政府上台后,采取稳健的经济政策,金融形势趋于稳定,外资流入加大,生产恢复增长,就业岗位增加,经济实现强劲复苏。
(一)2005年经济形势
2005年,受石油涨价、国内需求增长乏力、政府继续执行货币紧缩政策、投资不足以及农业减产等因素影响,巴西经济虽继续保持增长,但速度有所放慢。全年GDP增长率为2.3%,比上年低2.6个百分点,也低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国内通货膨胀基本得到控制,财政状况继续得到改善,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巴西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外汇储备的增加为提前偿还外债创造了条件。
受干旱和雨量分布不均的影响,2005年巴西农牧业产值仅增长0.8%,而上年增长率达5.3%。南部农业主要产区减产5.51%,全国主要作物总产量为1.13亿吨,比上年减产658万吨。总收获面积为4760.4万公顷,同比减少0.58%。预计2006年巴西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为4693万公顷,比2005年减少4.68%;产量为1.28亿吨,同比增长13.22%。
巴西工业保持连续6年增长势头,但受高利率政策的抑制,2005年产值仅增长2.5%,低于上年6.2%的水平。其中,加工业和建筑业增长率均为1.3%,大大低于上年水平,公共工程部门增长3.6%,采掘业增长最快,达10.9%。
巴西服务业2005年增长率为2%,比上年少1.3个百分点。其中运输业、金融业和通信业的增长率均比上年放慢,只有租赁业和政府机构服务业产值增长率比上年稍高。
2005年巴西公共部门(包括联邦、州、市三级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初级财政盈余(不包括偿还债务和利息的收支差额)累计达935.04亿雷亚尔(合374.6亿美元),占GDP的4.84%,比预期目标高0.59个百分点。联邦政府、州和市级政府以及国有企业完成的比例分别占2.88%、1.10%和0.85%。虽然2005年累计实现初级财政盈余935.04亿雷亚尔,但同期累计支付的债务和利息高达1571.45亿雷亚尔(合629.6亿美元,占GDP的8.13%),因此中央政府最终的财政结果是账面赤字634.41亿雷亚尔(合254.2亿美元),占GDP的3.29%。
截至2005年12月30日,巴西外汇储备余额为538亿美元,比11月底减少105亿美元,主要原因是12月21日和22日分两次提前还清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部贷款(154.4亿美元)。2005年巴西累计吸引外资151.93亿美元,比上年(181.66亿美元)下降16.4%。
受石油价格上涨影响,2005年巴西城市交通、电力、通信等价格上涨,但由于美元对巴西货币雷亚尔贬值,进口商品和进口农业生产物资价格下跌,弥补了因农业歉收5.5%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全年通货膨胀率为5.69%,略超过预定目标(5.1%)。
2005年,巴西新增正式就业人数125.4万人,比上年有所减少,但远高于2003年64.5万人的水平,为1992年以来创造就业机会最多的第二个年份。巴西劳动部预测,卢拉政府4年执政期满时,新增正式就业人数可达500万人,超过上届政府创造的就业人数(181.5万人)一倍多。与此同时,2005年平均失业率也从前两年的两位数字降到9.8%。
(二)2006年展望
2006年影响巴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将与2005年大致一样,国际环境的变化至关重要,特别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涨跌,将影响巴西铁矿砂、大豆等产品的出口。农业生产将直接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汇率变化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2005年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4.3%,雷亚尔持续升值势必影响巴西的出口。
总体来看,2006年巴西经济可望稍好于2005年。据预测,2006年巴西GDP增长率可望达到4.5%。

❼ 中国的通货膨胀平均是多少

在经济领域,通货膨胀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为物价上涨,而物价的上涨,又会令等值的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也就是常说的货币贬值。虽然通货膨胀会让货币贬值,但一个经济体又离不开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真的不存在了,那就说明这个经济体已经陷入了萧条。所以,只要通货膨胀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是对经济有利的。那么,我们国家目前的通货膨胀是多少呢?是高还是低?或者是正好合适?

首先,来看一下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多少。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的 CPI同比上涨2.5%,PPI同比上涨3.3%,二者平均下来,应该在3%左右。而前三季度的名义GDP和实际GDP增长率的差值也是在3%左右。由此可见,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应该就是在3%左右。当然,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觉得目前的通货膨胀应该要更高才是。但既然官方的数据是这么多,那我们就当它是这么多好了。

3%的通货膨胀算不算高?

根据通货膨胀的速度分类,可以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3%以下)、温和通货膨胀(3%-10%)、急剧的通货膨胀(10%-50%)和恶性通货膨胀(50%以上)。前两类属于良性的通货膨胀,只要在这个范围内,那通货膨胀就是适中的。由此可见,我国的通货膨胀可以说是不高不低刚刚好。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过去20年里,我国通货膨胀率最低为-1.4%,最高为5.9%,中间值为3.65%,所以目前的通货膨胀率还在历史中间值的下方,并不算高。而过去20年的平均值为2.06%,目前的通货膨胀率比历史平均值要稍微高一点。

外国的比较处什么水平?

首先,在主要的发达国家中,美国通货膨胀率大概为2.7%左右;德国通货膨胀率为2.9%左右;英国通货膨胀率为2.9%;法国通货膨胀率为3%;日本通货膨胀率为2.1%左右。而我国3%的通货膨胀率,除了比日本高那么一点之外,与其他国家相差不大。

其次,在发展中国家中,我们来看一下同为金砖国家的其他几个国家的情况,其中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为2.5%左右;印度的通货膨胀率为为4.9%左右,巴西的通货膨胀率为2.9%左右,南非的通货膨胀率为为4.4%左右。所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在金砖国家中也属于中等偏下的。

由此看来,如果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只有3%的话,那还真的不算高。

❽ 巴西和阿根廷哪国发达

比较而言,还是巴西比较发达些,具体资料请参考下面,希望对你有用
阿根廷越来越贫穷的国家
【经 济】 阿根廷工业门类较齐全,农牧业发达,是世界粮食和肉类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世界粮仓肉库"之称。

阿80年代曾发生严重的债务危机,国民经济大幅衰退。1991年开始实行以比索与美元固定兑换率为基础、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1991~1998年年均增长率达6%。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动荡的影响,阿经济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滑坡。德拉鲁阿总统执政后,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的措施,但收效甚微。2001年,阿经济连续第四年衰退,国家风险指数突破4000点,偿债压力陡增,工业生产严重下滑,银行存款大规模流失。为避免金融系统崩溃,政府于12月1日宣布冻结银行储蓄存款的紧急经济措施,引发大规模社会骚乱并最终导致联合政府跨台。杜阿尔德总统上台后,采取暂停偿还外债,取消固定汇率制等措施,但迄难摆脱经济危机。2001年的主要经济数字:

国内生产总值:2638.7亿比索。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300比索。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5%。

货币名称:比索。

汇率:1991年4月实行固定汇率,1美元=1比索;2002 年起实行浮动汇率,1美元=3.5比索(6月份)。

通货膨胀率:-0.6%。

失业率: 20%。

【资 源】 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银、铀、铅、锡、石膏、硫磺等。现已查明蕴藏量:石油4.11亿吨,天然气6886亿立方米,煤炭6亿吨,铁3亿吨,铀2.94万吨。水力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左右。沿海渔业资源丰富。

【工 业】 工业较发达,主要有钢铁、电力、汽车、石油、化工、纺织、机械、食品等。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核工业发展水平居拉美前列,现拥有三座核电站,能独立生产浓缩铀。钢产量曾达700万吨,居拉美第三位。机器制造业具有相当水平,阿产飞机已打入国际市场。食品加工业较先进,主要有肉类加工、乳制品、粮食加工、水果加工和酿酒等。阿是世界上葡萄酒主要生产国之一,年产量30亿公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998 1999 2000

钢(万吨) 421 379.7 447

发电量(亿度) 681 731 812

水泥(万吨) 721 718.7 611

原油(万立方米) 4917 4650.8 4468

天然气(亿立方米) 387 424.3 449

汽车(万辆) 46 30.5 34

(资料来源:阿根廷经济部和《2000/2001年度经济季评》)

【农牧渔业】 农牧业发达,是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和出口国之一。2000/2001年度粮食总产量为6748万吨。2000/2001年度耕地面积达2662万公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梁、葵花籽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1998/1999 1999/2000 2000/2001

小麦 1070 1530 1596

玉米 1450 1670 1535

大豆 1850 2020 2620

高粱 550 335 291

葵花籽 700 600 319

畜牧业占农牧业总产值的40%。全国牲畜的80%集中在潘帕斯大草原。1999年牛存栏4905.67万头,屠宰量1241.14万头,牛肉产量265.2万吨,出口33.8万吨,出口收入为6.5亿美元。同年羊存栏1710.53万头,年屠宰量47.3万头,产羊毛6.5万吨。1999年阿牛羊及其肉类出口收入达19.34亿美元。 2000年牛存栏4867万头,屠宰量1222万头,牛肉年消费量235万吨,出口33万吨。同年羊存栏1356万头,年屠宰量72万头,羊肉出口1.4千吨,产羊毛3.9万吨。2000年阿牛羊及其肉类出口收入达18.8亿美元。

渔业资源丰富。1991年~1996年,渔业是阿第一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增长率为214%。1999年捕鱼量达101.28万吨,出口收入为5.05亿美元。 2000年捕鱼量达85万吨,出口收入为5.9亿美元。

(资料来源:阿根廷经济部和《2000/2001年度经济季评》)

【旅游业】 近几年来,阿已成为南美最大的旅游国家,全国共有7190家旅馆,39.7万套客房。2000年外国游客共294.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8.75亿美元。主要旅游点有巴里洛切风景区、伊瓜苏大瀑布、莫雷诺冰川等。

【交通运输】 陆、海、空运均较发达,交通运输以陆运为主。

铁路:总长3.57万公里,年客运量124.7亿人公里,货运量79亿吨公里。

公路:总长29万公里,客运汽车410万辆,商运汽车150万辆。

海运:有商船140艘,总吨位185万吨;沿海港口有20个,港口年吞吐量8500万吨。

空运:全国共有大型客机29架,机场400多个,其中80多个为主要机场。各省府、主要城市及重要旅游点每天均有航班往来,国际航线26条。年载客量370万人次,营运额7亿多美元。重要国际机场有首都埃塞萨(Ezeiza)国际机场。近年,政府对国营航空公司实行了私有化,57%的股份卖给了西班牙航空公司和私人企业。

【财政金融】 2001年,阿财政收入511.24亿比索,财政开支592.35亿比索,财政赤字81.11亿比索。截至同年末,阿中央银行国际储备147亿美元。外债总额为1397.83亿美元。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调整了外贸政策,降低关税,开放进口,取消对进出口物资的数量及配额限制,外贸逆差明显增加。2001年外贸总额为470亿美元。主要出口产品为谷物、牛肉、皮革、羊毛、油脂、栲胶、植物油、钢材、化工产品和机械;进口化肥、石油产品、铁矿砂、煤炭、精密仪器等。主要贸易伙伴为巴西、美国、智利、荷兰、乌拉圭、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中国、日本等。近年对外贸易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1999 2000 2001

出口额 233 262.5 267

进口额 255 251.5 203

差 额 -22 11 64

(资料来源:阿根廷经济部)

【外国资本】 阿吸引外资已有170年历史。二次大战前,英国资本占半数以上。战后,美资后来居上。1989年8月,梅内姆政府制订了新的外资法,提高外资的优惠条件,以扩大引进外资。1990年~1999年,外国投资总额近1210亿美元,其中主要来源于美国,西班牙、法国、智利等国家。外国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汽车制造、医药化工、金融机构和服务业等部门。近年来,民航、电信等公用事业部门已向外资开放,部分外债资本化也使外资总额有所增加。1999年外国投资达200亿美元。

【人民生活】 阿根廷原来贫富差距相对较小,相当一部分居民属中产阶级。但80年代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从1980年的13%增至2001年的44%,失业、半失业人数高达700万。自1991年实行固定汇率政策以来,贫富差距日益扩大。40%贫困阶层人均月收入从80年代初的273美元减至267美元,10%最富裕阶层人均月收入却从同期的2380美元增至2561美元。目前阿根廷人均住房面积22平方米,67.8%的家庭拥有私人住房。家用电器普及,平均每6人1辆汽车,每百人40台电视机、21部电话。在医疗卫生方面,每万人有33.1张病床、26.8名医生和7名专业护士。

❾ 巴西全年通胀率算法

从各大城市看,按过去12个月累计,库里蒂巴通胀率最高,达12.77%。其次是里奥布兰科,通胀率为11.9%。第三是维多利亚,通胀率为11.65%。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和首都巴西利亚的通胀率分别为10.02%、9.04%和9.83%。

❿ 为什么俄罗斯巴西的通货膨胀那么高

主要是发展速率较快。

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也导致两国货币贬值。据统计,乌克兰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8.5%,排名跃升至第二名;而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也在一年之间由6.2%增加到16.7%。
据巴西《圣保罗页报》网站3月7日报道,随着上个月IPCA指数(国家通货膨胀官方指数)达到了7.7%,巴西通货膨胀率已经排名世界第六。目前,与其他富有国家和正在遭受通货紧缩的国家相比,巴西高通货膨胀率的问题已经在所有国家中显得十分突出。

在去年二月统计的数据中,巴西IPCA指数为5.7%,在75个列入名单的国家中排名第13位。而今年调查的数据显示,巴西通货膨胀率增速明显,排名迅速上升,超过了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非、甚至巴西的邻国乌拉圭。

阅读全文

与巴西通货膨胀了多少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861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23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101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105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516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574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5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36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369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73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5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45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36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99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3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974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9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13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85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