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据说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到巴西去开过一个会,这是怎么回事
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的巴西乡班佑寺院开过会,会议的内容如下:
1、会议批判了张国焘要求南下的的错误。
2、会议决定一、三军团继续北上。
3、毛泽东在会上指出:党中央坚持北上的路线是正确的,南下是没有出路的。
4、巴西会议是决定红军前途命运的一次关键会议,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⑵ 巴西会议的会议介绍
1935年9月9日上午,张国焘给陈昌浩来了份密电,参谋长叶剑英首先看到此电,电报的大意是命陈昌浩率右路军立即南下,并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危害党中央。叶剑英识破了这一阴谋,立即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张闻天、博古随即赶到了三军团驻地巴西,连夜召开了政治局紧急会议。
会议分析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抗拒中央命令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张国焘仗优势兵力,妄图凌驾和危害党中央的危险处境。毛泽东等同志一致认为,在此种危急关头,再继续说服、等待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而且会招致严重后果。为了坚持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方针,同时为了给整个红军北上开辟道路,会议决定采取果断措施,立即率红一、三军、军委纵队一部,组成临时北上先遣队,到阿西集合,继续北上,向甘南前进,并通知已到俄界的林彪、聂荣臻,行动方针有变,要一军在原地等待。会议还决定以后右路军统归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指挥,并委托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
1935年9月10日凌晨党中央率直属纵队离开四川巴西地区向甘肃俄界进发,同时发布《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
党中央和毛泽东率红三军、军委纵队和红军大学一部,离开巴西迅速北进,于9月11日晚陆续到达甘南俄界(今甘肃迭部县高吉村),与先期到达的红一军会合。
这次匆匆开始、匆匆结束的会议就是着名的“巴西会议”。巴西会议又一次将红军从危机中解救了出来。巴西会议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次关键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⑶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什么会议
以下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
1、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湖南通道召开临时紧急会议。会议听取了毛泽东的意见,改变了原定的去湘西同二、六军团会合的路线,而取西入贵州。
2、黎平会议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县召开会议,再次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放弃了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改向黔北的遵义进军。
3、猴场会议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瓮安县猴场镇召开会议,通过了在川黔边展开战略反攻,建立新的苏区的决定。
4、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中央领导岗位上。
5、鸡鸣三省会议
1935年2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处的一个村庄(尚示确切考证)召开会议,决定反攻遵义,并且博古向张闻天正式交出中央领导权。
6、扎西会议
1935年2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云南扎西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决定恢复白区工作,总结了土城战役的失利原因,重新整编了红军并确定了回师遵义的战略方针。
7、白沙会议
1935年2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古蔺白沙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红军二渡赤水。
8、苟坝会议
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苟坝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是否进行打鼓新场战役,并确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事决策三人团,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9、会理会议
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会理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批评了部队中的“右倾情绪”,并点名批评了彭德怀、林彪、刘少奇、黄克诚等人。
10、泸定会议
193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泸定县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中央红军过雪山与四方面军会合,并且由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地下党组织。
11、两河口会议
1935年6月26日,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小金县城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红军北上陕甘建立根据地,准备实行松潘战役。
12、黑水芦花会议
1935年7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黑水县(亦称芦花县)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并集中讨论了四方面军的工作问题。
13、沙窝会议
1935年8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毛儿盖地区的血洛寨(藏语叫作沙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增补了几位四方面军将领进政治局,同时决定执行《夏洮战役计划》。
14、毛儿盖会议
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儿盖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左右两路军迅速执行北上东进的发展计划。
15、牙弄会议
1935年9月8日,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徐向前、陈昌浩在四川阿西牙弄召开非正式会议,决定联名催促张国焘及左路军尽快北上。
16、巴西会议
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单独北上。
17、俄界会议
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迭部县高吉村(亦称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
18、榜罗镇会议
1935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通渭榜罗镇召开会议,决定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为陕北。
19、吴起镇会议
1935年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陕西省赤安县吴起镇召开会议,总结俄界会议后红军的行动,确定新形势下陕甘支队的行动方针,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从而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开创了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新的历史时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长征
⑷ 联合国在巴西首都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几几年几月几日
联合国于1992年6月3~14日在巴西
里约热内卢
召开的会议
⑸ “地球高峰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的海滨城市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83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大会,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故此次会议又被称为“地球高峰会议”。
⑹ 巴西奥运会是哪一年
巴西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到2016年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是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次奥运会口号为一个新世界,寓意里约奥运会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以影响和改变下一代人。
巴西奥运会是哪一年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巴西全国上下都对足球非常的热爱,有足球之国的美誉。
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的城市,基督像是该市的标志之一,狂欢节是里约热内卢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⑺ 2022年金砖会议在哪里召开
截至2020年12月,2022年金砖会议的召开地点还未确定。
2018年7月25日至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 2019年11月10日至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在巴西利亚举行。
2020年11月17日,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7日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以视频形式举行。
(7)巴西会议什么时候举行扩展阅读:
召开意义
金砖国家会议的召开,使“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逐渐形成,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代表的“金砖四国”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10月发布的《国际经济展望》,按照市场汇率估算,“金砖四国”的GDP总量将从2008年占世界份额的15%上升到2015年的22%,届时四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同时四国的GDP增量也将占世界增量的三分之一。
伴随着南非的加入,“金砖四国”即将成为历史,一个更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金砖五国”将登上国际舞台。随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日趋成熟,今后或许会有更多的新兴经济体加入进来,“分量”大增的“金砖国家”将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⑻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1992年,被称为“地球峰会”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召开,开启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里程,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1、大会表明全球否定了“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对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认识空前提高。
2、与会各国就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达成共识,并表达了共同应对环境问题的愿望。
3、大会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道理被广泛接受,“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深入人心。
4、大会通过和签署了5个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些文件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提供了指导,也为此后的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谈判奠定了基石。
(8)巴西会议什么时候举行扩展阅读: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首次将世界各国领导聚集一堂专门讨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联合国大会。
根据巴西政府的统计,108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72国的代表、1400个非政府组织代表和10000多名记者,参加了在大会主会场里约展览中心举办的会议。
会议确立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环境,并以“优惠的、非商业性的”条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清洁和无害的环境技术。
大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转让和机构等3个关键问题上分歧严重,虽然达成了初步共识,但在此后的实施中困难重重,只有个别发达国家履行了承诺。
⑼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什么会议
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180多个国家派代表团出席了会议,103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并讲话。参加会议的还有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等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会议讨论并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称《地球宪章》,规定国际环境与发展的27项基本原则)、《21世纪议程》(确定21世纪39项战略计划)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防治地球变暖)和《生物多样化公约》(制止动植物濒危和灭绝)两个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