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西和玻利维亚领土互换,巴西为何可以用三千平方公里换得15万平方公里
二十世纪初期,在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南美大陆上曾经发生过一次国家之间的领土交换事件,当事双方分别是巴西和玻利维亚。当时巴西用三千多平方公里土地换取了玻利维亚19.1万平方公里的疆域。那么这个特别不平等的领土交换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呢?这要从阿克里争端说起。
阿克里争端由来与一项技术,即硫化橡胶的发明有莫大关系。1839年,美国人查尔斯·古德伊尔革新橡胶工艺,将橡胶变成了遇热不粘、遇冷不硬的高弹性材料。此后橡胶开始被用在诸如皮带、胶鞋和雨衣等产品上,而随着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对橡胶的需求更是成倍增加,随之盛产橡胶的阿克里地区的重要性便日益凸显。当时阿克里地区在名义上属于玻利维亚领土,但当地居民却大多是从亚马逊河流域移居过来的巴西人,这就为两国的争端埋下了隐患。
由于国力偏弱,所以玻利维亚为保住北部疆域,将阿克里的民政管理权授予了美国财团。这种引进外部势力并准许治外法权存在的举动使领土争端复杂化,因而引起了巴西的极大愤慨,并迫使巴西将主要精力都聚焦到了与美国的博弈之中。为此巴西历史上最出名、最受人爱戴的外交部长里奥·布兰科男爵挺身而出,制定了解决与玻利维亚领土纠纷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关闭从亚马逊河进入阿克里地区的航路。当时进入阿克里地区的唯一入口就是亚马逊河,所以巴西的禁航决定使美国财团在阿克里地区采取的任何经济行动都变得毫无价值。
第二步是谋求美国在边界争端中保持中立。里奥·布兰科向美国政商界灌输了一种观念,那就是美国财团在阿克里的行动是对门罗主义的践踏,因为允许拥有特权的经济集团进入南美,会引起欧洲其他国家效仿并在南美进行势力范围划分的危险。
第三步则是补偿美国财团在阿克里地区的投资,以满足美国提出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
里奥·布兰科制定的三步走战略是卓有成效的,因为它迫使美国财团退出了阿克里地区,亦使得玻利维亚失去了在领土争端中讨价还价的筹码。1903年,巴西和玻利维亚签订了《彼得罗波利斯条约》,该条约规定巴西以阿布南河与马德拉河交汇处的三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换取玻利维亚19.1万平方公里的阿克里地区(1909年巴西划出3.9万平方公里交予秘鲁)。因交换面积不对等,巴西需另付两百万英镑,且要修建一条连接瓜雅拉米林至波多韦柳的铁路,以绕过马德拉河的急流,从而使玻利维亚获得一条通过亚马逊河沟通大洋的进出口通道。
因为阿克里地区盛产橡胶,所以巴西的换地之举可谓是使自己坐在了一个堆满财富的聚宝盆之上。
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刺激,橡胶价格由1840年的每吨45英镑快速飙升到了1870年的182英镑,而到了1911年更是达到了每吨512英镑的高位。在二十世纪的最初十余年,亚马逊河流域出产的橡胶快速发展为了巴西第二大出口产品,并贡献了巴西外汇收入的1/4,大有挑战咖啡霸主地位的趋势。但签署换地协议的另一方玻利维亚,过得却远不如巴西滋润。
玻利维亚在南美太平洋战争后失去了出海口,在二十世纪初又将盛产橡胶的阿克里“拱手相送”,后来在与巴拉圭的战争中(1932-1935年)又丢掉了绝大部分查科地区。可以说,国力孱弱的玻利维亚已成为了周边国家待宰的羔羊。时至今日,玻利维亚经济仍是欠发达的,其虽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受限于资金和技术,还无法对全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进行系统普查。玻利维亚从1825年独立以来,似乎一直在为他人做嫁衣。但历史已经无法挽回,玻利维亚能做的就是从那段刻骨铭心的苦难中吸取教训。
B. 巴西新任总统邀请美国建立军事基地,但为何巴西军方表示反对反对有效吗
因为巴西军方和巴西总统非常的不对付,而且双方有非常严重的矛盾。更因为如果请美国来建立军事基地的话,这样会对于巴西造成非常不稳定的安全因素。因为南美洲国家普遍的抵触美国。更是因为这也损害了巴西军方的权力以及利益。如果巴西军方坚决反对的话,我想还是会达到效果的。

当然巴西军方在巴西政局里还是非常有权势的。所以如果巴西军方坚决反对的话,就一定会达到效果的。当然,如果巴西总统固守己见的话,那么巴西军方将会发动军事政变,将巴西总统赶下台。以此来维护巴西人民和巴西军方的权益。
C. 同样是殖民地翻身为什么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而巴西没有
美国崛起的原因:
▲崛起原因之一:发明家的国度
19世纪70年代末,着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闸门。
爱迪生一生中共有一千多项发明,白炽灯只是其中之一。这些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但爱迪生本人只是当时美国众多发明家中的一员,19世纪后半叶,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
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爱迪生出现在美国绝非偶然,他生活在一个属于发明家的国度,美国早在大半个世纪前就为他的出现创造了基本条件。对于专利的保护,在16世纪的英国就已经开始,但是,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1802年,国家专利局成立。
美国联邦政府用专利制度保护了发明人的权益,同时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
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共事务办公室主任理乍得?莫斯比宣称,知识产权,是大脑的产品,是一份无尽的资源。我们对这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我们为那些伟大的发明家们所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美国能够在历史上,包括在21世纪的今天,取得世界经济强国地位的要害原因。
▲崛起原因之二:没有围墙的大学
使美国保持创新活力的,还有它的四千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的美国有4000多所大学,塑造的人才遍及美国各个领域,曾有一位学者说:“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毕业生成就了美国。”
美国立国后不久,就颁布了《全民教育法案》,要求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教育,并把受教育的权利当作人权的一部分。1862年,面对美国缺少大学的局面,时任总统林肯签署了一项以出售联邦土地收入投资创办大学的法案——《莫里尔法》,为美国庞大的大学院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美国各州的财富40%以上用于教育开支,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由慈善机构和私人捐赠完成。
美国许多着名的常青藤学校都是由私人创立的,私人的资助几乎遍布美国教育的各个角落,并成为美国独特的传统。着名的钢铁大王卡内基临终前捐献出自己的绝大多数财产,资助公共文化事业,留给后人的有着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以及2500多座公共图书馆和其他数不清的社会文化设施。对此,卡内基曾说:“哪怕你拿走我所有的财富,只要把技术人员留给我,用不了几年,我又是钢铁大王。”
早在100多年前的众多美国富翁眼中,教育就等于科技,科技就等于生产力。
美国的大学还有它独特之处。英国教育学家埃里克?阿什比爵士曾评价:“美国对高等教育的贡献是拆除了大学校园的围墙。”美国的大学获得了社会支持后,也开始为社会服务。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美国的教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浑然一体,不仅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甚至还主导了以电子技术为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到今天,这个只有世界人口5%的国家,拥有43%的世界经济生产力和40%的高科技产品,汇聚着世界上最多、最优秀的科技人才和超过一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崛起原因之三:宏大的科学战略
美国的领先优势还来源于富有远见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1945年9月6日,杜鲁门总统在日本投降后的第四天就向国会递交了“21点战后复兴计划”,向世界公开表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维持领先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美国第一次把发展高科技放在这样的战略地位来思考,此后,从未放弃过这一战略。
5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诞生,象征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这是美国在20世纪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
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除了英国在18世纪开启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19世纪后期的电气时代和20世纪的信息时代都是在美国开端的。
今天,美国在科研和开发上的投入仍居世界首位,相当于其他最富裕的西方七国的总和。
巴西没有崛起的原因:
巴西在基本条件是是比较好的,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但500多年长期沦为殖民地造成了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造成制约巴西发展的因素。同时国家主体观念极差,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造成巴西的国防工业相对落后。 而且拉美人天性比较散漫 没有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D. 巴西身为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为什么不发展核武器
巴西目前是拉丁美洲最为强大的国家了,到现在为止巴西之所以坚持不发展核武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身不由己,巴西倒是想发展,可以由于美国等国家的强制限制,巴西算是有心无力;再就是巴西本身的经济也并不一定能够支持巴西发展核武器。

三、巴西目前本身也没有研发核武器的经济基础。巴西经济发展一直是“过山车式”发展,经济发展时好时坏,受国际资本控制比较大,所以其政府其实财力非常有限。而研制核武器是需要巨额的投入的,如果巴西花大力气,大价钱研制核武器,不但财力负担不起,也必然会影响到经济发展,这一点原因也是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巴西目前并没有研制核武。
E. 美国为什么不打巴西
经济超不超过自己会决定对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吗?这样说的话,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两国就要开战了,欧洲加一起的经济也超过美国,怎么没绝交呢?
当然也是有竞争的,日本当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进逼美国,美国于是想法让日本陷入了"经济泡沫"经济从此长期不景气,现在的第二是谁呢,况且两国还有着意识形态的差异,所以美国会时不时的抵制中国的崛起。还有一些坚定反美的国家,美国也会针对甚至动用武力。
F. 联合国确定禁飞区是否就意味着任何国家都可以对禁飞区域使用武力
编辑本段禁飞区
禁飞区又称禁航区,指某一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的空域。禁飞区有多种形式:一种是主权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在特殊时段对其领空范围内的特定空域采取的限制飞行的管制措施,这种禁飞区的建立是国家主权所赋予的权力;另一种是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某个或某些国家或组织在冲突地域划定的特殊限制空域,限制冲突相关方的飞行器在管制空域内的飞行活动,只有在国际组织授权的前提下,建立这种禁飞区才具有合法性。
编辑本段设置目的
设置”禁飞区”,作为空中攻势作战的一种新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绝对优势的空中进攻力量为基础。二是集空中战略战役威慑和空中战术打击于一身。不但能随时向对方传递威慑信息,而且能根据情况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三是规模可大可小,进程可快可缓,程度可紧可松,部署、展开、空中巡逻和截击、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回撤等,均可快速有效地进行。因此,设置“禁飞区”已成为强权国家实施军事干预的一种新手段。伊拉克和波黑两个“禁飞区”的建立和运转,初步反映了现代战争空中斗争形式的新特点。
编辑本段禁飞区实例
伊拉克禁飞区
1991年4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88号决议,谴责伊拉克当局3月下旬对库尔德人的镇压行动。西方大国也对库尔德难民问题作出强烈反应。英国提议在伊北纬36度以北建立一个保护库尔德人的“安全区” (security zone) ,得到美、法等国的响应。4月17日,美国地面部队进入伊北部地区后,英、法军队也相继到达,建立了库尔德人“安全区”。5月3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将“安全区”正式移交给联合国有关机构。7月15日多国部队撤出伊北部地区而驻扎在土耳其南部,作为快速反应部队,继续对库尔德人进行保护。自此,形成了在伊拉克北纬36度线以北的库尔德人“安全区”。[1] 灰色区域为禁飞区
[2]1992年8月,美国等以保护伊拉克南部穆斯林什叶派免遭伊空军轰炸为由,在伊拉克南部北纬32度以南地区建立了“禁飞区” (no-fly zone) ,同时规定,从当年8月27日起,无论是伊拉克的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都不准飞入这一地区,否则,飞机将被击落,机场及地面雷达将遭到空袭。南部“禁飞区”约占伊拉克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几乎包括了所有穆斯林聚居区,伊主要空军基地和部分大油田都集中在该地区。1996年9月4日12时(伊拉克当地时间),美国又将“禁飞区”扩大到北纬33度以南地区。这意味着美国进一步限制了伊拉克空军的飞行范围,西方盟国在伊拉克领空飞行的范围扩大了120公里。扩大后的“禁飞区”已逼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将伊拉克的两个空军基地包括在内。[1]
波黑禁飞区
除在伊拉克建立“禁飞区”以外,美、英、法等国于1992年10月,还在前南斯拉夫波黑共和国地区建立了“禁飞区”,1993年4月12日,北约组织发起了“禁飞”行动,开始使用空中力量对波黑上空进行监控。
利比亚禁飞区
3月17日安理会通过设立利比亚禁飞区决议
[3]2011年3月17日,美国东部时间18时30分,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决议说,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决议指出,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和巴西投了弃权票。 3月18日凌晨,利比亚副外长卡伊姆在的黎波里发表声明说,利方将积极对待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将积 利比亚地图
[4]极关心利比亚所有地方的平民,保证食品、药品的供应。卡伊姆说,目前利方尚未拿到决议全文,等看到决议全文后再作全面的评价。 卡伊姆还说,利比亚当局已经准备好立即(同反政府武装)停火,但要就停火协议细节达成一致并非易事,同时所有各方都要遵守协议。他说,利比亚武装部队决定将不再向反政府武装发起进攻,政府军没有任何意愿要向平民发动攻击。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一个决议案在获得9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3]
G. 美国在遏制中国的发展 为什么不遏制 印度 巴西 这2个国家发展的也很快啊
中国的集权可以说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集权统一的比美国彻底的多。我没其他意思。不过你要明白,对于开展等发挥。中国主席可以最大可能的独排众议。最终对了就名垂青史。错了,遗臭万年而已。
而美国则太过民主吃亏。人民经常是盲目的,所以才需要政府。
而印度因为国情关系,社会建设很好。但是经济发展太差。而有钱人很有钱,穷人太穷。等次拉的太大,渐渐的会出现问题。需要美国的支援,如果美国对印度开始经济打压,印度毫无疑问,会元气大伤。完全在美国掌控之间。
相反中国,完全无惧美国所谓的经济打击。完全可以顶得住美国的压力。并且国债的关系,拥有足够的能力去反击,使美国经济崩溃。美国最大的国债拥有国,掌握美国绝大多数的国债。如果低价贩卖,美国美元破跌的局面是无法逆转的。而国债不是说还就能还的。
中国是红色主义国家,在特定时刻会用一种接近不讲理的方式。去喊着圣洁的口号,侵略别人,反而自己国家里还有不少支持的人。最后用美国的土地,去满足美国的穷人,将民怨降到最低,统治美国的国土。这一点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差距。
不过在和平年代,口号作用不怎么大。只有特定的特殊年代里,资本主义导致国家贫富差距严重才会出现。
中国很多情况百姓无处述苦,但是你难道认为美国的国情就可以那么乐观?人民集体的意志不会有错?二战法国都和德国开战了,他们居然吃喝玩乐一点不耽误,电影院等地方竟然和平时一样,没有危机感。民众的意识……也不怎么靠谱的。
美国的敌人如今几乎是以中国为首,苏联俄罗斯对美国渐渐失去了威慑力。而中国渐渐的成为第一。其次是印度等国家,俄罗斯。虽然俄罗斯和美国比的很火热,但不可否认,俄罗斯几乎是持续的落后。
可以说中国的周边情况也适合打压。在者,从毛主席的时候,似乎中国对美国的敌意就不小。如果更成了最大的潜在敌人之一,为什么不去针对?
不要以为国家之间的差距多么难以逾越。航母,战时社会,可以说两年就造出一台,基本就满编制。
美国的宙斯防御系统,如果巡航舰都没攻击坠落,也就和没有一样了。可以说,攻坚是测试一个国家军事实力最好的方式。而战术是指挥作战能力而不是军事实力。绝不是宙斯防御系统可以如何如何,就无敌了。面对生化武器,集束炸弹,弹雨,飞机自杀式冲撞。航母也吃不消。
而如今战事都不多,每个国家都没什么练兵的机会,所以在于战术,实战方面大家都差不多是一起共同进步。
至于联合国禁用,别逗我了,二战英国,日本,美国都经常使用。苏联没注意过,他们在乎人道,协议了吗?
H. 巴西和美国的关系怎么样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巴西入常五常中唯一反对的就是美国,最害怕巴西强大的国家也是美国
I. 1997年巴西正式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是怎么回事
1997年10月,美国宇航局与巴西空间局签署了一项美、巴国际空间站双边合作协议,从而使巴西成为第十六个合伙国,在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巴西能够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首先是因为本身具备技术能力,另外由于空间站计划耗资巨大,美国需要更多有实力的外来援助,而且,此计划已是美国政府的一个外交工具。
按照协定,巴西将向美国宇航局提供:1套窗口观测研究设备,技术试验设备,1个站外后勤容器,非增压后勤架和1个快速运货架。美国则为巴西提供空间站上的试验环境,送1名巴西宇航员上空间站。双方采取“不付款”协议。同年,美国又与欧空局签订这个协议,欧空局将在1999~2002年向美国宇航局提供节点舱2号和3号、制冷机及软件服务,作为交换条件,美国为欧洲发射欧空局负责建造“哥伦布”轨道舱。
J. 联合国如何来决定领空禁飞区
禁飞区又称禁航区,指某一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的空域。禁飞区有多种形式:一种是主权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在特殊时段对其领空范围内的特定空域采取的限制飞行的管制措施,这种禁飞区的建立是国家主权所赋予的权力;另一种是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某个或某些国家或组织在冲突地域划定的特殊限制空域,限制冲突相关方的飞行器在管制空域内的飞行活动,只有在国际组织授权的前提下,建立这种禁飞区才具有合法性。
2011年3月17日,美国东部时间18时30分,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决议说,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决议指出,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和巴西投了弃权票。
3月18日凌晨,利比亚副外长卡伊姆在的黎波里发表声明说,利方将积极对待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