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卢拉·达席尔瓦在做总统的时候做了哪些事情
2002年12月14日,对于卢拉·达席尔瓦来说,是一个最值得高兴和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接受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证书,这个证书正式确认他为巴西第40任总统。他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一个地区大国的总统,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卢拉接过证书时,激动得流下了热泪。2003年1月1日,卢拉·达席尔瓦在国会大厦举行隆重总统就职仪式,他庄严地从卸任总统手中接过绶带,正式成为巴西联邦共和国第40任总统。卢拉早年受古巴社会主义革命和拉美左派思潮的影响,曾是一位激进的斗士,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一直持批判态度,他曾毫不留情地抨击美国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前3次总统竞选中,卢拉激烈的“反美”言辞让华尔街的大亨们感到恐惧,使在巴西多有投资的国际金融机构和大型跨国公司心存忧虑。他们想方设法,动员一切力量反对卢拉当选。然而,卢拉在吸取前3次竞选失败的教训后,在2002年的第4次竞选中,开始改变激进的左派代表的态度,不再抨击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经济政策,承认美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巴西经济的作用,主动改善与美关系。他还选择巴西自由党领袖做竞选搭档,以争取美国和国内外商界的认同。卢拉明智地看到了这些因素,开始以务实的态度与布什政府打交道,与美国建立和谐的外交关系与往来。早在2002年7月,卢拉就派遣经济顾问访问华盛顿向美国政府解释未来的经济政策以换取支持。12月他亲自出访华盛顿,会晤布什总统,重申承认债务、稳定经济的承诺,争取美国为巴西的“反饥饿运动”提供贷款。他当选总统后,又任命了符合美国和国际金融界意愿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巴有争议的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卢拉态度已有所软化,从坚决拒绝,到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美国原担心卢拉执政后对美立场强硬,在美国后院形成又一个反美核心,影响其实现全球战略。面对卢拉对美态度转向温和务实,美国对卢拉的态度也来了180度的大转弯,从开始“打压”、进而“默许”,到最后进行“拉拢”。
大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之间的合作,是卢拉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作为巴西左派代表人物,对社会主义中国有着“天然的阶级情谊”。1974年巴中建交以来,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和政治关系,并且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航天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成功发射了两颗地球资源卫星,并正在继续研制第三和第四颗卫星。两国经贸关系近几年发展迅猛。中国已经成为巴西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2004年5月22日晚,巴西总统卢拉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6天的国事访问。随同卢拉总统来访的有420多名巴西企业家组成的巴西商务代表团,创下巴西总统出访随行人数的最高记录。除了庞大的商务代表团,与卢拉总统同行的还有外交部、发展工商部、旅游部、能源矿产部的多位部长。可以说,影响巴西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物都来了。据统计,巴西是中国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全球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2003年,双边贸易额达79.89亿美元。5月23日,卢拉总统参加了巴西石油公司北京代表处的揭幕仪式。这家石油公司是全球领先的20家石油公司之一。巴西石油公司驻北京办事处成立后,巴西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将从以前的每年200万桶猛增6倍,达到每年1200万桶。巴西将成为中国又一个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卢拉总统访华期间还接受了中国旅游局递交的“旅游目的地”文件,巴西有望成为中国公民的下一个旅游目的地国。
卢拉在评价他2004年中国之旅时说,这是“巴西政府一次伟大的旅行”。借着巴西总统卢拉访问中国的契机,中巴两国政府在工业、商业、科技等方面建立起广泛合作,这将极大地改变目前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均衡状况,也将对两国自身的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中巴两国签订多个合作协定标志着亚洲和拉美两个大国将在经济互补和双边合作方面更进一步寻求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中巴两国间的合作边远离国际经济旧秩序里的掠夺和依附关系,更冲破了美国凌驾于拉美国家之上的不平等的经济局面。《波士顿环球报》载文称,卢拉总统对中国的访问,再一次体现了卢拉“灵活务实”的外交谋略,卢拉政府积极的态度发展对华关系,这是由卢拉总统所确定的外交路线和政策决定的。巴西对外关系研究所所长萨拉伊瓦指出,卢拉政府的外交政策包括三项基本原则,即平衡外交、提升双边关系地位和(巴西)国际作用普遍化。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巴西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与其中的大国发展关系。中国、印度、南非和俄罗斯被巴西列为重点发展关系的对象国。巴西这样做,欲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在经济方面,增加与上述国家的经贸合作,以实现卢拉总统本人提出的改变“巴西贸易地理”的目标,减少巴西出口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在国际政治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沟通,通过国际作用普遍化的逐步实现,最终完成“巴西需要在世界上占据突出位置”的目标。卢拉以左派身份当选巴西总统后,在国际舞台上往往以第三世界代言人而自居。卢拉总统访问南非、印度、中国,以及对其他非洲和中东的发展中国家的访问,与印度、南非结成三国集团,在坎昆会议出面组织20国集团,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巴西为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
❷ 2011年1月~2月的新闻时事,要重点的
一月:
1.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使、水利部部长陈雷1日出席了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巴西总统权力交接仪式,并会见了新任总统迪尔玛罗塞夫。
2. 2011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
3.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日和韩国总统李明博通电话,表示他将会和相关国家密切合作,为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提供协助。
4. 非洲联盟(非盟)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4日在尼日尔爾利亚首都阿布贾发表联合公报称,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同意无条件与非盟和西共体展开协商,以和平解决科特迪瓦政治危机。
5. 2011年国土资源部将开展有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情况的专项检查工作,即对增减挂钩试点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自查、清理,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这是国土资源部4日召开的2011年第一次部长办公会作出的部署。
6. 人民法院日前发布《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解释》),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
7. 据韩联社1月5日消息,根据一项统计显示,2009年朝鲜和韩国经济规模差距扩大到37倍,韩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是朝鲜的18倍,而韩国的贸易额比朝鲜高出202倍。
8. 中国铁路春运自2011年1月19日起至2月27日止。
9. 也门海岸警卫队3日说,约80名来自非洲的偷渡者近日在也门西南海域的两起翻船事故中丧生。
10. 2010年1月4日,美国阿肯色州当局表示,自上周开始,阿肯色河(Arkansas River)陆续发现有数万条石首鱼(Drum fish)死亡。
11. 国家统计局4日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12月下旬国内50个城市29种主要食品平均价格,与12月上旬相比,超过7成价格出现上涨。
12. 记者1月4日从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将新增4715公里,总里程将突破1.3万公里,初步形成覆盖面更广、效应更大的高铁网络。
13. 消息人士5日透露,国土资源部最早将于2月启动土地违法问责处分机制。
14. 巴列维4日在美国东北部城市波士顿的家中开枪自杀身亡,享年44岁。
15. 厦门市台办主任吴明哲在2日举行的厦金“小三通”客运直航开通十周年座谈会上说,厦金航线十年来往返旅客累计超过580万人次,其中2010年达130万人次,厦金“小三通”航线已成为便利两岸直接往来的“黄金通道”。
二月:
1、2月1日,《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施行。
2、2月26日,“奋进”号执行完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后,美国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
3、1月29日-2月6日,第十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将在韩国大邱举行。
❸ 希望特斯拉能在巴西建厂 巴西总统拟3月亲访特斯拉
据外媒报道,巴西正打算和特斯拉商谈,看这家电动汽车公司会有多大几率会在巴西建设工厂。据悉,巴西总统雅伊尔·梅西亚斯·博索纳罗计划下个月访问美国,而向特斯拉提出在巴西建厂的商业计划是他此次大量议程的其中一项。
特斯拉
此前,也就是2月20日,巴西科技部长马科斯·庞特斯(MarcosPontes)、参议员爱德华多·博索纳罗(EardoBolsonaro)和巴西其他政界人士与美国驻巴西大使馆副团长威廉·波普(WilliamPopp)举行了首次会晤。如果巴西政府在谈判中取得成功,巴西圣卡塔琳娜州南部的一座城市将会拥有一座特斯拉超级工厂,而特斯拉也将在除了在非洲、澳洲之外的所有主要大洲都有了生产基地。
围绕着特斯拉可能会在巴西生产电动汽车的消息,奥迪上周宣布,将投资1000万雷亚尔(约合1577万元人民币),在未来几年内在巴西各地推出200个电动汽车充电站。
特斯拉目前仅在美国和中国建有工厂,其德国柏林的工厂在经历了一波三折之后,才刚刚开始施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❹ 历史日期
1504年——哥伦布第一次返航西班牙。
1659年——西班牙和法国签订比利牛斯和约。
1665年——《伦敦公报》开始发行,这是现存的历史最长的报纸。
1860年——英法侵略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
1862年——俄国赠给清政府洋枪8000支
1874年——大象首次成为美国共和党的标志。
1885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在卑诗省的最后一段铁轨完工,成为加拿大首条横贯东西两岸的越洲铁路。
1888年——清政府发展海军,北洋海军正式建立。
1912年——北京政府表示,不承认《俄蒙协约》。
1914年——青岛德军向日军投降。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在列宁领导下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
1918年——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1918年——德国慕尼黑爆发起义。
1918年——萨摩亚发生瘟疫,7542人死亡,该国损失了20%的人口。
1920年——《共产党》杂志秘密发刊。
1921年——墨索里尼宣布法西斯政党成立。
1928年——胡佛当选美国总统。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1931年——新华通讯社成立。
1939年——晋察冀八路军在河北沫源黄土岭,给日军以歼灭性打击,毙伤敌军一千五百人。此即黄土岭战役,亦称沫源战役。
1944年——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到达延安。
1944年——罗斯福连任美国总统。
1948年——北京市育英学校建立于西柏坡
1972年——尼克松连任美国总统。
1975年——孟加拉国扑灭一次军事政变。
1978年——第一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闭幕。
1980年——黄热病在加纳和拉美流行。
1984年——我法学家倪征当选国际法院法官。
1987年——我国首次分离出艾滋病毒。
1987年——突尼斯发生政变,总理宰因·阿比丁·本·阿里推翻哈比卜·布尔吉巴,成为突尼斯总统。
1989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1989年——贝利宣布参加巴西总统竞选。
1990年——中宣部和国务院办公厅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工作会议。
1993年——意大利比萨斜塔的维护工作初见成效,比萨斜塔停止了长达800年的缓慢倾斜趋势。
1994年——斯里兰卡总理昌德拉·库马拉通加夫人当选为总统。
1995年——山东40多个县(市)遭受暴风袭击,35人死亡,121人失踪,3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亿多元。
1996年——美国火星探测器——“火星环球观测者”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航天中心发射成功。
1996年——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当选为日本首相
1998年——马化腾创办腾讯公司。
2001年——阿富汗战争,塔利班政权崩溃。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法国巴黎宣布了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古琴艺术与世界其他27个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获此殊荣,成为继昆曲被授予这一称号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
❺ 2011最新国内外重大新闻!!!要最新的,越多越好~~~
中国作物受旱面积1.12亿亩 272万人饮水困难
中国作物受旱面积1.12亿亩 272万人新华网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姚润丰)进入2月份以来,前期受旱的冬麦区仍无有效降水,气温明显回升,耕地土壤失墒加剧,旱情继续发展。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2月8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12亿亩。
这一数据比2月1日增加了3400多万亩,其中重旱1570万亩;有272万人、2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据介绍,目前受旱农田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江苏、陕西、甘肃8省冬麦区,小麦受旱面积约占播种总面积的40%。其中河南、山东、安徽3省作物受旱面积合计8271万亩,占全国作物受旱面积的74%。人畜饮水困难分布在内蒙古、河北、甘肃、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区的山丘区和牧区。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在9日召开的国家防总抗旱专题会议上介绍,立春后,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田间蒸发加快,作物需水明显增加。目前受旱的1.1亿亩冬小麦中,约有2000多万亩无灌溉条件,若持续无有效降雨,冬麦区旱情可能迅速发展,抗旱形势严峻。
为保持今年粮食稳定增产,国家防总、水利部将从七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抗旱工作: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旱区各地和有关部门也启动了应急响应;密切监视旱情,加强抗旱会商;国家防总在前期已派出17个工作组的基础上,再加派12个抗旱工作组;会同财政部落实新增200个抗旱服务队的建设;组织各省进一步细化抗旱浇灌、人饮解困计划;于2月10日再次召开引黄济津、引黄入冀应急调水协调会;开辟应急水源,抓紧安排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人畜饮水等建设。
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涉嫌价格欺诈将被处罚
新华网北京1月26日电 (记者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6日宣布,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在部分城市的连锁店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示等欺诈行为,发展改革委已责成相关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这些超市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
发展改革委指出,其行为违反了价格法中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以及《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等规定,构成价格欺诈的违法行为。
中国价格协会会长王永治表示,家乐福等大型零售企业出现上述问题实在不应该。价格主管部门对这类价格欺诈行为的检查应常态化,以维护消费者和诚实守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使那些违法企业诚实经营。
统计局:一月中旬50个城市近9成食品涨价
虽然去年12月份物价暂缓了快速攀升的步伐,但是随着春节的临近,加之“南冻北旱”的天气影响,物价在本月又有抬头之势。
据国家统计局24日公布的1月中旬全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当期监测的29种食品中,有27种出现不同幅度的价格上涨。其中,蔬菜价格涨幅尤为明显。
专家多认为,受节日消费的带动,以及南方冻雪天气对南方蔬菜运输的影响,一季度物价仍有较大的上涨压力。
我国春节期间22人因重大事故死亡
国家安监总局发布了《春节期间(2月2日-8日)全国安全生产简要情况》。7天内全国重大事故死亡22人,同比增加12人。
此外,春节期间发生较大事故16起,死亡和下落不明68人,同比减少3起、9人。
❻ 不是第一个!巴西总统是感染新冠的最大牌领导人吗
有报道称巴西总统博索纳罗感染新冠病毒,但其已在个人的社交网站表示其核酸检测为阴性,感染新冠的并不是他本人,而是他访美时的助手法比奥·瓦金加藤 。此人自访美归国后就出现新冠症状,经过核酸检测显示阴性,目前已在家隔离。新冠病毒的感染性强,潜伏期长,各国的防控意识不等,所以传播依旧很广泛。
一、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助手感染新冠病毒
此次疫情的发展程度尤其壮大,各国民众都有所感染,此次说巴西总统博索纳罗感染新冠,个人自社交平台澄清此事。但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极大,目前多国政要都已感染,比如伊朗,伊朗迄今为止已有近20名政府要员感染新冠病毒,其中有数10名因救治无效而身亡。还有西班牙、波兰、英国、法国等也均有政府高官感染新冠病毒。
❼ 巴西总统的历任总统
巴西共和政府最初的41年时期可称为第一共和时期或旧共和国时期(República Velha)。1889年,德奥多罗·达·丰塞卡与弗洛里亚诺·阿劳霍·佩绍托等人参与巴西共和政变,11月15日成功推翻帝制,佩德罗二世被迫逊位,巴西帝国灭亡。其后他们成立巴西临时政府,并由丰塞卡出任临时总统。两年后的1891年,临时政府正式改组成为巴西联邦共和国,丰塞卡遂成为共和国首任总统。丰塞卡主张集权,倾向独裁,并滥用职权,结果民怨沸腾,同年被迫辞职,由佩绍托继承。
虽然当时的巴西,理论上是一个自由民主制国家,但实际上却奉行寡头政治。在第一共和时期只有圣保罗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两州的共和党轮流执政,里约热内卢州共和党只执政一次,而其他政党在这段期间则无法一尝执政的滋味。在乡郊地区的选举投票亦往往被地方地主控制。由于识字限制,故当时只有少于百分之六的人口拥有投票权。还有,当时只有富裕人家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德奥多罗·达·丰塞卡(Deodoro da Fonseca)1889年11月15日—1891年11月23日 军人
2、弗洛里亚诺·佩绍托(Floriano Peixoto)1891年11月23日—1894年11月15日 军人
3、普鲁登特·德·莫拉伊斯(Prudente de Morais)1894年11月15日—1898年11月15日 圣保罗州共和党
4、坎波斯·萨莱斯(Campos Sales)1898年11月15日—1902年11月15日 圣保罗州共和党
5、罗德里格斯·阿尔维斯(Rodrigues Alves)1902年11月15日—1906年11月15日 圣保罗州共和党
6、阿方索·佩纳(Afonso Pena)1906年11月15日—1909年6月14日 米纳斯吉拉斯州共和党
7、尼洛·佩萨尼亚(Nilo Peçanha)1909年6月14日—1910年11月15日 里约热内卢州共和党
8、赫耳墨斯·达·丰塞卡(Hermes da Fonseca)1910年11月15日—1914年11月15日 军人
9、文塞斯劳·布拉斯(Venceslau Brás)1914年11月15日—1918年11月15日 米纳斯吉拉斯州共和党
罗德里格斯·阿尔维斯(Rodrigues Alves)圣保罗州共和党(1918年当选第二任期总统,但在宣誓就职之前因病于1919年1月16日去世)
10、德尔芬·莫雷拉(Delfim Moreira)1918年11月15日—1919年7月28日 米纳斯吉拉斯州共和党
11、埃皮塔西奥·佩索阿(Epitácio Pessoa)1919年7月28日—1922年11月15日 米纳斯吉拉斯州共和党
12、阿图尔·贝纳德斯(Artur Bernardes)1922年11月15日—1926年11月15日 米纳斯吉拉斯州共和党
13、华盛顿·路易斯(Washington Luís)1926年11月15日—1930年10月24日 圣保罗州共和党
儒利奥·普列斯特斯(Júlio Prestes)圣保罗州共和党 维塔尔·苏亚雷斯(1930年3月1日当选为候任总统。同年10月24日海、陆军发动军事政变,华盛顿·路易斯被推翻,因军方不承认儒利奥·普列斯特斯,所以他最终未能继任成为总统。) 在第一共和时期的巴西最初以咖啡业为经济重心。1929年,美国发生华尔街股灾,引发经济大萧条,巴西亦不能幸免。受到大萧条的影响,咖啡价格急剧下跌,经济大受打击,加上国内乡村与城镇之间的贫富悬殊,为社会带来沉重压力。当时的总统华盛顿·路易斯,因未能应付经济危机而失去民心。1930年,海、陆军发动军事政变,将路易斯政府推翻,出身自南里奥格兰德州的热图利奥·瓦加斯被军方拥立成为总统。瓦加斯最初致力改善政治、经济和民生,令国家再次走向富强。但后来随着共产党派和法西斯党派的兴起,瓦加斯的权力开始动摇,故采取独裁统治以巩固权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人民要求民主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最终迫使瓦加斯下台。瓦加斯在位的时期可以称为瓦加斯时期(Era Vargas)。
临时军政府主席奥古斯托·弗拉戈索(Augusto Fragoso)1930年10月24日—1930年11月3日 军人
临时军政府主席伊扎伊尔亚斯·德·诺罗尼亚(Isaías de Noronha)1930年10月24日—1930年11月3日 军人
临时军政府主席梅纳·巴雷托(Mena Barreto)1930年10月24日—1930年11月3日 军人
14、热图利奥·瓦加斯(Getúlio Vargas)1930年11月3日—1945年10月29日 无党籍
15、若泽·里尼亚雷斯(José Linhares)1945年10月29日—1946年1月31日 无党籍 由于瓦加斯黯然下台,因此造成了巴西历史上十几年的党派之争,期间在政坛内形成两个派系:亲瓦加斯派系和反瓦加斯派系,他们在这段期间斗争不断。1954年瓦加斯自杀,令斗争更趋白热化,两派水火不容,最后要到1964年的军事政变始被平息。
16、尤里科·杜特拉(Eurico Dutra)1946年1月31日—1951年1月31日 巴西社会民主党
17、热图利奥·瓦加斯(Getúlio Vargas)1951年1月31日—1954年8月24日 巴西工党
18、卡费·菲尔霍(Café Filho)1954年8月24日—1955年11月8日 进步社会党
19、卡洛斯·卢斯(Carlos Luz)1955年11月8日—1955年11月11日 巴西社会民主党
20、内雷乌·拉莫斯(Nereu Ramos)1955年11月11日—1956年1月31日 巴西社会民主党
21、儒塞利诺·库比契克(Juscelino Kubitschek)1956年1月31日—1961年1月31日 巴西社会民主党
22、雅尼奥·奎德罗斯(Jânio Quadros)1961年1月31日—1961年8月25日 国家工党
23、拉涅里·马兹利(Ranieri Mazzilli)1961年8月25日—1961年9月7日 巴西社会民主党
24、若昂·古拉特(João Goulart)1961年9月7日—1964年4月1日 巴西工党
25、拉涅里·马兹利(Ranieri Mazzilli)1964年4月2日—1964年4月15日 巴西社会民主党 1964年3月31日,巴西爆发军事政变,若昂·古拉特政府被军方推翻,军事独裁时期(Ditara militar)开始,结束两派斗争的局面。军方在其统治期间实行独裁统治,限制各方面的自由,但在这段期间却令经济急速发展,令巴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国家之一,至1970年代中叶因第一次石油危机而掉头下降。1979年,若昂·菲格雷多上台,他致力恢复民主政治,令军方统治力量日渐衰落。
26、卡斯特略·布朗库(Castelo Branco)1964年4月15日—1967年3月15日 国家革新联盟(军人)
27、科斯塔·伊·席尔瓦(Costa e Silva)1967年3月15日—1969年8月31日 国家革新联盟(军人)
临时军政府主席奥雷利奥·德·里拉(Aurélio de Lira)1969年8月31日—1969年10月30日 军人
临时军政府主席奥古斯托·拉德马克(Augusto Rademaker)1969年8月31日—1969年10月30日 军人
临时军政府主席马斯奥·美罗(Márcio Melo)1969年8月31日—1969年10月30日 军人
28、奥米利奥·梅迪西(Emilio Medici)1969年10月30日—1974年3月15日 国家革新联盟(军人)
29、埃内斯托·盖泽尔(Ernesto Geisel)1974年3月15日—1979年3月15日 国家革新联盟(军人)
30、若昂·菲格雷多(João Figueiredo)1979年3月15日—1985年3月15日 国家社会党(军人) 1985年,若昂·菲格雷多下台,其权力归还予民主政府,新共和国时期(Nova República)开始。面对军事政府遗留下来的经济和民生问题,政府采取各项政策以稳定民心。最后政府成功稳定经济,并让国家再次走向繁荣。
坦克雷多·内维斯(Tancredo Neves)巴西民主运动党(坦克雷多·内维斯于1985年1月15日当选为总统,本应于1985年3月15日上任,但他就任前几天突发重病,故并未宣誓就任,并于4月21日逝世。)
31、若泽·萨尔内(José Sarney)1985年3月15日—1990年3月15日 巴西民主运动党
32、费尔南多·科洛尔(Fernando Collor)1990年3月15日—1992年10月2日 国家复兴党
33、伊塔马尔·佛朗哥(Itamar Franco)1992年10月2日—1994年12月31日 巴西民主运动党
34、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1995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 巴西社会民主党
35、卢拉·达·席尔瓦(Lula da Silva)2003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巴西劳工党
36、迪尔玛·罗塞芙(Dilma Rousseff)2011年1月1日—今 巴西劳工党
❽ 历届美国总统访华
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到达北京。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总统第一次访华历程
1975年 12月1日-5日福特访华
1984年 4月26日-5月1日里根访华
1989年 2月25日-26日乔治·布什访华
1998年 6月25日-7月3日克林顿访华
2001年10月18日至20日,美国总统小布什访华
2002年2月21日至22日,小布什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工作访问
2005年11月19日至21日,小布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2008年8月,小布什带着家人到北京观赏奥运会
2009年11月15日,奥巴马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