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巴西资讯 > 巴西向中国进口豆粕有多少

巴西向中国进口豆粕有多少

发布时间:2022-08-12 02:39:20

A. 中国进口大豆数量往往要达到9千万吨,为何需要进口这么多大豆

到时候,其他粮食的产量变少了,势必要从国外购买。有专家指出,从国外购买大豆,其实是在间接节省土地资源、水资源等。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大豆是油料作物,我国主要用来榨油,而进口大豆的出油率更高。

不过,想要解决“过度依赖”的问题,倒也不是没办法。可以采用多个渠道的进口方式,与更多国家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就是使用大豆振兴计划,这一点农业部门早有筹划,我国明年的大豆产量或将有所提高。

B. 2007年3月豆粕价格

本周美豆下探企稳,连豆期货窄幅盘升,国内豆粕现货价继续稳中走低。截止3月24日,黑龙江集贤地区报2170元/吨,较上周跌20元/吨;辽宁沈阳地区2230元/吨,较上周跌20元/吨;大连地区报2210元/吨,较上周跌30元/吨;秦皇岛地区2220元/吨,较上周跌30元/吨;山东日照地区2230-2250元/吨,较上周跌10元/吨;河南周口地区2290元/吨,较上周跌10元/吨;张家港东海粮油43%蛋白报2280元/吨,44%蛋白报2320元/吨,较上周持平;宁波金光报2260元/吨,较上周跌20元/吨;广西防城地区报2280元/吨,较上周跌20元/吨;广东地区报2230-2250元/吨,较上周50元/吨;进口印度豆粕46%蛋白报价2230元/吨。

本周豆粕需求有所好转,成交量略有增加。但大部分饲料企业还是采取即用即买的采购策略,需求对粕价的支持力度较弱。另外,禽流感疫情对养殖业的冲击影响仍在持续,据了解,3月份以来国内部分地区家禽饲料销量较2月份同期下滑30%左右,多者在50%;相应地,国内猪饲料销量3月份较2月份同比下滑幅度达20%-30%。随着季节性的变化,疫情进一步爆发和扩散的可能性较小,国家18日宣布疫情全部扑灭,当前各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业内人分析,4月中旬之后,国内畜禽养殖业才会出现缓慢的复苏迹象。

油世界周二称,尽管禽流感在全球蔓延,但全球豆粕需求仍旺盛。很难发现数据证明目前禽流感已产生负面影响。全球四大出口国---美国、阿根廷、巴西和印度2006年1/2月豆粕出口总量为770万吨,较上年同期上升120万吨。豆粕的主要出口对象是墨西哥、中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其他几个国家。禽流感传播的部分影响和饲料消费需求减少,将会通过3月和4月部分重要国家的豆粕进口减少反映出来。”

目前低成本的进口大豆和进口印度豆粕的不断到港,对国内粕价有较大的冲击。4月之后南方地区到港的进口豆粕预售价为2180元/吨,个别最低报价仅为2160元/吨,这给国内豆粕市场尤其是南方沿海市场无疑带来明显的利空压力。

周四美国农业部公布了截至3月16日的出口销售报告,报告显示当周美国2005/06市场年度豆粕净销售为115,200吨,比上周增加23%,比四周均值增加36%。出口量为100,900吨,比上周减少了8%,比四周均值减少了25%。美国普查局称,2006年2月底美国豆粕库存为301,552短吨,高于业内平均预估的281,300短吨。相比之下,2006年1月底的豆粕库存为326,629短吨,而2005年2月底的库存为310,400短吨。本周国内鱼粉的价格坚挺,各港口鱼粉报价7100-7300元/吨,南方港口由于水产养殖即将启动,贸易商看好后市
目前国内粕价跌到较低价位,即靠近2200元/吨是近年来的底部价位,预计下周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下跌的空间不大,不排除粕价触低反弹的可能

参考资料:豆粕市场一周行情综述
http://www.cnslly.com/

C. 列举我国从巴西进口的主要商品

巴西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大豆、铁矿砂、石油、大豆油、纸浆、铁合金、去毛皮革、烟叶、飞机、锰矿砂等。
巴西致力于积极发展对华双边贸易。2008年7月3日巴西发展工业和外贸部会同巴外交部、农业部、中巴企业家委员会和全国工业联合会发布了对华贸易指导性文件,计划在三年内将对华货物出口从2007年的107亿美元提高到300亿美元,以改变目前双边贸易的不平衡。该文件列出了其有潜力扩大对华出口的48个行业, 619种产品,包括猪肉、禽肉、鱼、大豆及豆油、动物饲料、矿产品、石油及衍生品、化学产品、医药产品、卫生及化妆用品、清洁用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皮革及其制品、纸浆、纺织品、冶金产品、金属、机械设备、电子产品、铁路材料、汽车及其零配件、精密仪器等产品。该文件还列出了巴西希望吸引中国投资的有关行业领域,包括钢铁冶炼、物流、农业和生物柴油等行业。

D. 巴西财政

1、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增产潜力很大。 巴西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巴西仍处在“拓展农业边疆”的发展阶段,耕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巴西中西部着名的“稀树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国家可耕地总面积为2.8亿公顷。(注:并非前面所说的12亿公顷,12亿公顷等于1200万平方公里,巴西总国土面积才是850万平方公里左右,这是不可能的)近20年来,巴西的耕地面积每年递增1.84%,从3440万公顷扩大到现在的4950万公顷,但仍只占到国土面积的6%,人均0.3公顷(4.75亩)。巴西农业增产的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世纪的世界粮仓”。
2、农业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粮食尚需进口。 政府鼓励生产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赚取更多的外汇,同时也可减少对咖啡、可可等传统出口作物的过分依赖。农业仍是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行业之一。
3、大庄园主农业和小农并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巴西的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均衡。全国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园主手里,其规模大得惊人,最大的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顷。他们经营现代化的商业性农场,以生产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农产品为主。另一方面,占农场总数85%的是自给性小农,以生产木薯、黑豆等为主,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还有无地的农民1200万,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多半仍处于赤贫状态。
巴西的地区发展也很不均衡。在经济发达的南部、东南部地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大量的资本投入。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是巴西的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东北部,虽有不少河流湖泊,但是没有灌溉系统,由于气候干旱,农业基本上“靠天吃饭”,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小农主要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有的甚至刀耕火种,对资源的破坏相当严重。
二、巴西农业生产
咖啡、蔗糖、柑橘和大豆生产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
1、种植业。巴西主要种植水稻、大豆、木薯、甘蔗、小麦、马铃薯等。由于灌溉面积微不足道,产量受气候影响很大。2002年,大米的产量为1048.9万吨(单产153公斤/亩),小麦的产量320.3万吨(单产98公斤/亩)。
近几十年来,巴西农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迅速发展了大豆生产。1994年大豆面积增加到了1194万公顷,产量达2485万吨,2002年巴西大豆产量达到4190.3万吨。巴西的大豆产量已经超过了亚洲的大豆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5。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成了巴西重要的外汇来源,近年来平均为国家获得近30亿美元的外汇。其中,大豆常年出口量为300万-400万吨,创汇8亿多美元,大豆饼粕出口大致在850万吨,创汇16亿美元,豆油出口达50万-80万吨,创汇约3亿美元。
从7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开始实施用甘蔗加工乙醇以取代汽油的计划,以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因此甘蔗的种植面积大增。与此同时,棉花本来是巴西的第二大出口品,因棉田纷纷转产甘蔗和大豆,出口的结构也有明显的调整。此外,巴西的气候适宜于许多热带水果生长,柑桔和浓缩桔汁是重要的出口产品,香蕉、菠萝等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畜牧业。巴西的牧场面积相当于耕地面积的3倍,广阔无垠的牧场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养牛的头数和牛肉的产量均占世界第2位,猪的头数名列世界第3位。巴西的养禽业近年来发展很快, 2002年存栏有1.76亿头牛,3000万头猪,1.05亿羽小鸡。在肉类出口方面,巴西的禽肉和猪肉产量都占拉美国家的首位。肉类出口每年为国家创汇约8亿美元,其中尤以禽肉的出口增长较快。养牛业以放牧为主,集约化的奶牛场集中在大城市附近,奶产品仍需大量进口。在南美洲,巴西是奶制品最大的进口国,每年需耗费外汇1亿多美元。
3、渔业。巴西有很好的发展渔业的条件,但是现在渔业的生产水平还较低。巴西目前渔产品的出口只占拉美国家的第5位,而进口量却占第1位。80年代以来,水产品产量从90万吨下降到了目前的80万吨,主要是由于近海的捕捞量减少,而淡水鱼的产量一直稳定在20万吨的水平上。
4、林业。 巴西森林覆盖率高达60%,是林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90年代初,年产圆木2.65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1992年,巴西的林产品出口总额将近19亿美元,占拉丁美洲的54%。
5、农产品加工业。一方面,由于二元结构,巴西的农村发展很不均衡,许多地方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储存、运销和加工的能力有限,因此农产品的损耗相当可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技术,无力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值的利益被转移到发达国家。以可可豆为例,巴西在1992年出口了5.2万吨可可粉,只赚得2151万美元;相反,地处寒温带的荷兰根本不产可可,却出口了10.3万吨可可粉,创汇高达1.46亿美元。
三、巴西农业对外贸易
巴西2002年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出口17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8.1%。在出口的初级产品中,(1)大豆出口30.3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02%,其中向中国出口8.25亿美元居第一,其次是荷兰5.43亿美元、德国3.07亿美元、西班牙2.23亿美元、葡萄牙1.64亿美元、日本1.40亿美元、英国1.28亿美元、比利时卢森堡1.24亿美元、意大利0.97亿美元、法国0.94亿美元、其他4.18亿美元。(2)豆粕出口21.9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64%,其中出口荷兰6.40亿美元、法国4.73亿美元、比利时卢森堡1.11亿美元、意大利1.08亿美元、德国1.05亿美元、韩国0.97亿美元、英国0.90亿美元、泰国0.89亿美元、印尼0.82亿美元、西班牙0.78亿美元、其他3.2亿美元。(3)鲜、冻肉鸡出口13.3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21%,其中出口日本2.15亿美元、沙特1.88亿美元、俄罗斯1.69亿美元、德国1.11亿美元、荷兰1.01亿美元、英国1.01亿美元、香港0.76亿美元、阿拉伯联合酋长国0.57亿美元、科威特0.34亿美元、新加坡0.33亿美元、其他2.46亿美元。(4)咖啡豆出口11.9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98%,其中出口德国2.66亿美元、美国2.07亿美元、意大利1.16亿美元、日本0.92亿美元、比利时卢森堡0.57亿美元、西班牙0.49亿美元、法国0.47亿美元、斯洛文尼亚0.40亿美元、瑞典0.32亿美元、希腊0.28亿美元、其他2.55亿美元。(5)甘蔗原糖出口11.1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4%,其中出口俄罗斯4.94亿美元、加拿大0.85亿美元、伊朗0.80亿美元、埃及0.62亿美元、马来西亚0.39亿美元、美国0.38亿美元、阿拉伯联合酋长国0.38亿美元、尼日尔爾利亚0.35亿美元、沙特0.33亿美元、其他1.72亿美元。(6)橙汁出口8.6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44%,其中出口比利时卢森堡3.13亿美元、荷兰2.45亿美元、美国1.42亿美元、日本0.76亿美元、韩国0.26亿美元、澳大利亚0.15亿美元、波多黎各 0.099亿美元、中国0.073亿美元、新西兰0.036亿美元、其他0.19亿美元。(7)鲜、冻牛肉出口7.7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29%,其中出口智利1.12亿美元、荷兰1.09亿美元、意大利0.64亿美元、沙特0.63亿美元、埃及0.58亿美元、英国0.53亿美元、俄罗斯0.45亿美元、德国0.40亿美元、西班牙0.39亿美元、以色列0.28亿美元、其他1.60亿美元。(8)豆油(毛油)出口6.7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12%,其中出口伊朗2.25亿美元、印度1.57亿美元、中国1.17亿美元、埃及0.43亿美元、摩洛哥0.37亿美元、孟加拉0.27亿美元、塞内加尔0.17亿美元、马来西亚0.11亿美元、南非0.10亿美元、突尼斯0.08亿美元、其他0.19亿美元。
四、巴西农业科学技术
巴西主要的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是“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和“巴西农牧业技术推广公司”,分别成立于1973和1974年,均隶属农业部。现在,巴西农牧研究公司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农业科研单位之一,拥有高级农业科研人员2000人,在全国有41个研究中心。在它成立以来的22年里,向社会推出科研成果8000多项,投资回收率高达43%。该公司的主要资金靠联邦政府拨款,此外,该公司还经常接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私人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这个公司根据国家农业发展的需要,近20多年来研究的重点有:
1、大豆品种改良。70年代巴西大豆年产量仅150万吨左右,经过该公司的努力,培育出了适合赤道地区生长的16个新品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低纬度地区试种大豆的热带国家。大豆的单产从每公顷1000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目前,巴西大豆种植已逐步由南部、东南部向北部转移,特别是中西部稀树草原地区,大豆产量达2500吨左右。
2、高产品种的培育。巴西已经成功地育成了适合本国气候与土壤条件的小麦新品种,使单产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对进口小麦的依赖。此外,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科学家们还培育成了胡罗卜、马铃薯、甘蔗良种。
3、稀树草原的开发研究。鉴于稀树草原对于巴西农业发展的重要性,1975年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心,研究该地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问题。经过20余年的研究和开发,吸引了外国资本,本地区的种植面积已由过去的450万公顷扩大到1000多万公顷,成为巴西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和出口基地。
4、根瘤菌育种技术。由于采用这种技术,已经使巴西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每年用于进口氮肥的费用估计可以节省15亿美元。
5、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巴西在胚胎移植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巴西农牧业技术推广公司拥有2.3万名职工(其中科技人员1.3万),在全国设有2500余个办事处,其使命是将农牧业新技术直接传授给农业生产者。
五、巴西农业政策支持体系
(一)巴西农业政策的演变
在巴西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巴西的农业依然能够继续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政策的适时调整。巴西农业政策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但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政策特点。以1994年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达成为标志,巴西农业政策明显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在1995年以前,巴西的农业政策经历了由补贴向价格支持的转变,目的是支持和保护农民收入。1965-1985年用于农业的政策资金累计约2191亿美元,其中310亿用于农业补贴,其他用于投资和市场政策。限于财政压力,巴西政府从1985年开始取消对农业的补贴,转为以农产品价格支持为主的政策。1975年以前,巴西的农产品出口以咖啡为主。从1975年开始转向谷物,如大豆、玉米、大米和小麦等。为了促进农业结构的转型,从1975年开始正式对大豆、豆类和木薯等实行价格支持。还专门成立了农牧业技术研究公司,改良大豆等,使之更适合于巴西的土壤。从1985年开始,价格支持(PGPM)成为农业政策的支柱,其目的是确保农民具有稳定的收入。价格支持主要有两个手段:一是联邦政府的直接购买(AGF),当市场价格低于规定最低价格时政府买入。例如1987年政府用最低价格方式购买农产品达1230万吨;另一个是营销贷款(EGF)。价格支持促进了巴西农业的发展。1985年到1995年,农业补贴由142亿美元减少到60亿美元,但是,谷物产量却由5980万吨增长到8000万吨。
上述政策一直持续到1994年WTO的成立与农业协议的签署。从1995年开始,农业市场更加开放。一方面出于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考虑到必须遵守WTO的游戏规则,巴西政府开始转变农业政策,提出了两个新的政策措施来逐步取代旧的价格支持政策,即产品售空计划(PEP)和期权合约补贴(option contracts)。旧的价格支持计划目前仅限于稻米、玉米、小麦、木薯和豆类等主要作物。2000年,政府购买了51.7万吨大米、9.3万吨豆类和0.3万吨其他作物。这一阶段的政策目标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针对大农场,减少价格支持,使之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二是确保农民收入不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维持社会的稳定,主要是针对小农户而采取家庭农业支持计划,防止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过快和过度流动而造成社会问题。从1995年开始,虽然对农业的补贴和价格支持力度降低,但是谷物产量却不断增长,由1995年的8000万吨增长到2001年的9830万吨。
(二)现行巴西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
虽然巴西农业政策在1995年之后做出了重大调整,产品售空计划和期权合约补贴成为两个新的政策工具。但是,时至今日,巴西农业政策仍然包含很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着巴西农业的发展和巴西农民的收入。巴西的农业政策由结构政策、国内支持政策和贸易政策等三方面构成。
1、结构政策
结构政策主要包括土地改革计划和家庭农业支持计划。土地改革计划的目的是吸引农民到内陆的中西部开发后备耕地资源,通过大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竞争力的提高;而家庭农业支持计划则专门针对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小农,通过该计划使小农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以防止破产的小农向大城市过快流动而带来社会不稳定,最终保证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
(1)土地改革计划
巴西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开发,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区的农民到这些地区从事农业。促进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征用(land confiscation),征用之后分给农民(如早期时为每个农场提供300公顷),使得45401个家庭得以在农村定居下来;另一项措施是于1999年成立“土地银行”,由联邦政府向农民提供信贷用于购买农村地产,从而推动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这类信贷额高达2.67亿雷亚尔,1.56万家庭从27.6万公顷土地中受益。
(2)家庭农业支持计划(PRONAF)
家庭农业支持计划有三条主线:一条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村公共需要的道路、电信、电力、勘探、仓库的建设等。由市上报计划,由农业部驻州代表处审核计划是否可行。然后组织一个评审组,由农业部代表处、州农业厅官员、市农业局官员和农场主代表(一般占50%)组成,根据气候、土壤、农民经验、当地市场情况及产量情况而不是根据作物种类,在可行的计划中确定优先扶持对象,由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出资(各约1/3),农民不出资。在部分地区,也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予以支持,大体上农民和政府各出一半价钱。第二条是农业信贷。给小规模农户提供比商业贷款利率(17%)更低的低利率(2%或6%),分期付款的话还可以免除30%的本金。如果到期不能按时归还,可以向农业部门进行解释,可以考虑延长还贷时间。在里约州,“小规模农户”的标准有五条:1)农场农业用地少于20公顷;2)收入来源只能是农业; 3)家庭年收入低于3万雷亚尔(约1.2万美元);4)必须是家庭经营,最多只能雇佣长期工1人,特殊情况下可以再临时雇佣一人;5)必须住在农村或附近村庄。第三条是免费对农民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免费提供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资料,但种子、肥料等仍然是商业行为。
家庭农业支持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小农户的基本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把小农固定在土地上,不让农民大量进入城市,抑制农业人口向大城市的过快流动而造成的城市社会问题,为维持社会稳定。该计划于1997年开始实施,1999年开始推广。以里约州为例,该州没有大规模农场,主要是中小农场。54%的农场在10公顷以下、37%的农场在10-100公顷、9%的农场在100-1000公顷,基本没有超过1000公顷的农场(而巴西北部很普通的农场就可达到2.5万公顷)。近三年已经在34个市得到推广,约有1.4万个农民参加了该计划。其中用于技术培训的资金300万雷亚尔、用于基础设施的资金约3700万雷亚尔(其中联邦政府提供1500万,其余为州市两级政府提供)、农业信贷项目250项共提供贷款1200万雷亚尔。
其他支持政策
①解决农民的债务危机
自1995年以来,巴西政府一直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农民的债务危机问题。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允许到期(1995年6月份)不能还债的农民可以继续与放款者协商而延期还贷。农场债务在20万雷亚尔(约合10万美元)以下的,可以延期10年还贷,年利率为3%加上政府制定的特定商品最低价格的变化率;债务在20-50万雷亚尔之间的,可延期20年还贷,年利率为8%加上物价指数变化率(the variation of the General Prices index);债务在50-100万雷亚尔之间的,年利率为9%加上物价指数变化率;债务在100万雷亚尔以上的,年利率为10%加上物价指数变化率。
②促进农业合作计划 (RECOOP)
RECOOP的目的是促进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增强其资本实力。为此,该计划预算210亿雷亚尔,其中包括16.5亿雷亚尔用于债务再协商。RECOOP执行委员会分析了652项提案,认为有439项可行,其中已经有322项获得通过。截至2001年2月13日,已经有133项得以实施,大约14.33亿雷亚尔。
③税收政策
对农民只征收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亚尔以下的免征所得税。如果亏损,三年之内可以在税前所得中抵扣。
④鼓励加工业发展
各州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不同的优惠政策。例如帕雷拉斯州规定,在加工企业投产之后前10年,政府把所得税全部留给企业作流动资金,第11年开始逐步偿还,保证了加工业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⑤公路建设
巴西大面积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最大制约条件是交通问题。因此,巴西政府把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州际间的公路以及州际公路到各个农场之间公共道路完全由政府出资。此外,农场内部的道路建设也有可能争取到一定的政府支持。
3、农业贸易政策
巴西政府努力促进与农业有关的各贸易团体和机构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协调。此外,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着力于动植物卫生检疫协定的落实。在动物健康、植物保护和食品检疫检验等方面加强管制,对转基因产品十分慎重。

E. 豆粕是什么 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用途是什么主要有几种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获取方式为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大约85%的豆粕被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主要分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中国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

(5)巴西向中国进口豆粕有多少扩展阅读

1、国内生产概况

我国是豆粕的生产大国,豆粕产量位于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居世界第四位。东北三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同时也是我国的豆粕的生产基地,加上山东、河北、河南,豆粕产量约占全国的90%以上。

2、国内豆粕消费

我国豆粕市场的特点是北方生产,南方消费。东北3省是我国主要豆粕生产地,而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则是豆粕的主要消费地。豆粕消费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重庆、北京和上海等省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对肉蛋禽鱼等食品的摄取量大幅增加,促进了饲料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家禽、优质瘦肉型猪所用饲料迅速增加,刺激了对优质蛋白饲料的需求。我国饼粕类产品很多,油菜籽和棉籽饼的产量也很大,但这两种饼粕都要经过脱毒后才可用于饲料。因此,目前国内使用的优质饼粕主要是大豆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豆粕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国内豆粕供需概况

F. 中国大豆进口比例是多少

中国大豆进口比例是占世界的60%比例。

中国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为7140万吨,其中从巴西进口大豆3317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6.5%;从美国进口大豆2649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7.1%。所以巴西是中国进口大豆的最大来源国。

这么大的进口量是因为我国居民平均每年人均食用油数量为20升,国产大豆每年是1000万吨,绝大部分被用于豆制品的制作,如果不进口这9000万吨的大豆去榨油,食用油市场的缺口太大只能由我国自行弥补。

进口大豆比例这么高的原因

进口大豆榨油后的豆粕主要用作饲料。饲料缺口还可以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调剂来解决,包括玉米及大麦、高粱、玉米酒糟粕等玉米替代品进口,应该说,多措并举是能解决我们饲料粮供给问题的。

国产大豆以食用为主,市场运行相对独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我国大豆产量392亿斤,比上年增加30亿斤,增长8.3%,继续恢复性增长。受食用需求拉动,今年以来贸易商和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积极性高,国产大豆价格持续向好。

G. 豆粕的市场状况

豆粕作为大豆提取豆油后的一种副产品,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期货交易产品。作为蛋白饲料,是畜禽的主食,不易被替代;作为重要的期货交易品种,使得其价格波动的影响范围广、冲击面大。
影响豆粕价格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整体上豆粕价格受宏观经济环境走势影响主流价格,受豆粕供求关系影响主要波动幅度,受周边相关产品或者替代品制约波动。在中国,大豆主产区在黑龙江,由于大豆不算主粮,不像玉米、水稻、小麦,享受国家保护性的收储政策,种植面积不断减少。2012年大豆出口国——美国、巴西、阿根廷遭遇的恶劣天气,致使大豆产量锐减。七八月份美国农业部连续两个月调低大豆产量预测,豆价随之飙升,并直接影响到中国国内豆粕价格。此后中国国内猪饲料豆粕价格一路飞涨,甚至远高过人们餐桌上的主食——粮食和面粉的价格。如:早籼稻每吨价格仅2800元,小麦每吨2500元,而现货市场上豆粕价格已达4500元一吨。

H. 1700万吨的大豆将要运往中国,中国很缺大豆吗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何秀荣教授指出,中国每年大约进口8000万吨大豆。我国要生产这种规模的大豆,需要6亿亩左右的耕地,势必会占用其他农作物和工业用地。总的来说不划算。据报道,大豆根据用途分为油豆和食用豆。美国等进口大豆含油量高,适合榨油;国产大豆富含蛋白质,适合加工成豆腐、豆浆、腐竹等豆制品。所以单纯的认为增加国产大豆可以减少进口大豆是不符合实际的。

美国大豆“从地做起”,失去中国市场!巴西大豆已经达到1700万吨从国内总体供应情况来看,未来豆粕供应将继续增加。预计4-6月中国进口大豆总量将上升至2700万吨,届时国内大豆供应将更加宽松,这进一步表明国内油厂运营率下降是由于需求不足而不是大豆供应短缺。但需求消费是限制豆粕涨价的主要原因。非洲猪瘟仍零星发生,育种端积极性差,猪饲料对豆粕的需求减少。但随着水产品旺季的到来,豆粕市场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振。

I. 美西、美湾、巴西、阿根廷、乌拉圭,这几个产地,哪些产地出的是43豆粕,哪些出的是46豆粕

豆皮掺的少就是46的 铲多点就变43了

J. 有人说中国每年从巴西和美国进口很多大豆,为什么国内不大面积种植呢

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一直以来都以“农业大国”而闻名。至于为什么有此称号想必大家也十分清楚。所以近几年来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调整农业发展机制,使得农业得到优先发展,让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当然了,随着农业的不断地发展,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拿大豆举例吧,近些年来,中国进口了美国大量的大豆,而不收购我们国内自产的大豆。

首先,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是从贸易政策面和国内大豆实际需求量两个层面来考虑的。

总而言之,为什么会出现此类问题呢?结合我国自身的因素,大豆本身就是一种产量不是很高但需要大量耕地面积的植物,如果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并且占用大面积耕地用来种植大豆实在是得不偿失,最关键的是,我国产出的大豆无论是质量上还是品种上都不算是上乘,与之相比就大豆而言,似乎进口是考虑了一切利弊因素后最为稳妥,合适的选择。

阅读全文

与巴西向中国进口豆粕有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85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23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1009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1050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514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571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51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366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366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730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5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448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36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995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3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973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9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135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851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