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西的经济如何
巴西联邦共和国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居世界第五,面积居世界第五。巴西是金砖国家之一,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七。
巴西经济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 其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是世界第6大经济体,美洲第2大经济体。 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其国内生产总值则达到1.8万亿美元,巴西在2011年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6大经济体和美洲第2大经济体。
巴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建成了非常完善的工业体系。工业领域涉及各个方面,因为巴西的铁矿量非常丰富,所以钢铁部门是很重要的工业部门,并且铁矿石质地非常优良,因此产量和出口量都非常巨大,居世界前列。还有化工、造船、石油、汽车、冶金等等非常健全的工业部门。这么多完善健全的工业部门,也使得巴西的经济非常稳定。巴西还拥有非常多,储量非常大,质地非常好的矿种,人均水资源也居世界第一,如此种种有利条件,都有利于工业经济的发展。
当然,巴西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因此,巴西的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巴西的农业部门是巴西国民经济中非常基础的部门,巴西的农产品对巴西经济增长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巴西的咖啡,可可,柑橘,蔗糖等热带经济作物出口量和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每年赚取大量的经济外汇。并且粮食可以基本自给,养活世界第五多的人口,这也免去了进口粮食的烦恼。并且劳动力非常充足,成为经济增长坚实的保障。而且巴西的畜牧业非常发达,农业在巴西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巴西拥有非常稳定的内政和外部环境,对发展经济非常有利。巴西的旅游资源相对较丰富,每年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相对薄弱的服务业,也使得巴西的潜力非常巨大,经济前景非常被看好。
现在巴西经济现状非常好,稳定,并且健康可持续。
❷ 巴西农业的发展
1、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增产潜力很大。 巴西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巴西仍处在“拓展农业边疆”的发展阶段,耕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巴西中西部着名的“稀树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国家可耕地总面积为2.8亿公顷。近20年来,巴西的耕地面积每年递增1.84%,从3440万公顷扩大到4950万公顷,但仍只占到国土面积的6%,人均0.3公顷(4.75亩)。巴西农业增产的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世纪的世界粮仓”。
2、农业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粮食尚需进口。 政府鼓励生产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赚取更多的外汇,同时也可减少对咖啡、可可等传统出口作物的过分依赖。农业仍是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行业之一。
3、大庄园主农业和小农并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巴西的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均衡。全国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园主手里,其规模大得惊人,最大的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顷。他们经营现代化的商业性农场,以生产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农产品为主。另一方面,占农场总数85%的是自给性小农,以生产木薯、黑豆等为主,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还有无地的农民1200万,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多半仍处于赤贫状态。
巴西的地区发展也很不均衡。在经济发达的南部、东南部地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大量的资本投入。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是巴西的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东北部,虽有不少河流湖泊,但是没有灌溉系统,由于气候干旱,农业基本上“靠天吃饭”,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小农主要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有的甚至刀耕火种,对资源的破坏相当严重。
❸ 巴西和美国的工业和农业有什么不同
美国高度机械化和信息化。巴西农业的地区差异很大,北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的工业生产方式很落后,依然为自然的焚林开地,不断迁移的模式,属于粗放型农业。而南部地区则为大规模的种植园农业,商品化程度高,是集约型农业。巴西工业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纺织、建筑等。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政府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巴西的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❹ 巴西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回答❺ 巴西的主要农业分布位置及有利条件
巴西铁矿丰富,水力资源丰富,全国90%的电力来自水电.巴西的主要农作物有:咖啡、甘蔗等,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该地带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热量充足.(2)巴西受到关注的是热带雨林;受到关注的原因是: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目前正面临毁灭的危险,对全球气候影响巨大.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巴西的主要农作物有:咖啡、甘蔗等;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热量充足;(2)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目前正面临毁灭的危险,对全球气候影响巨大.
❻ 巴西的农业特色是什么
巴西盛产热带经济作物,所以某些温带寒带的经济作物需要进口,比如:麦类、玉米、水稻、肉类、温带水果(苹果、橘子、葡萄什么的)、蔬菜以及某些肥料、饲料也需进口。
❼ 巴西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
巴西的主要农作物有:大豆、甘蔗、玉米、稻米、咖啡、子棉、木薯、柑桔、烟叶、芸豆、香蕉、小麦、马铃薯、西红柿、葡萄。
巴西农业部和巴西地理统计局统计的巴西主要农作物信息:
巴西是农牧业大国,农牧业是巴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巴西以国土面积、可耕地资源、气候特点等优势以及世界对农产品需求增长为依据,确定“以农立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巴西有优质高产良田3.88亿公顷,其中的9000万公顷尚未被利用;2.2亿公顷的牧场。2004年的农牧业产值180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农村劳动力177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数的37%;农产品出口值390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40%,农业被视为拉动巴西国民经济的火车头。
❽ 巴西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因为巴西内部是巴西高原,地势比较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沿海地区海拔低气温高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北部还有亚马逊雨林,耕地面积较小。沿海地区耕地较多,人口多,劳动力丰富,
科技发达。因此巴西农业分布在沿海地区。
❾ 巴西农业特点
巴西农业特点:
1、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增产潜力很大。 巴西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巴西仍处在“拓展农业边疆”的发展阶段,耕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巴西中西部着名的“稀树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国家可耕地总面积为2.8亿公顷。
近20年来,巴西的耕地面积每年递增1.84%,从3440万公顷扩大到4950万公顷,但仍只占到国土面积的6%,人均0.3公顷(4.75亩)。巴西农业增产的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世纪的世界粮仓”。
2、农业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粮食尚需进口。 政府鼓励生产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赚取更多的外汇,同时也可减少对咖啡、可可等传统出口作物的过分依赖。农业仍是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行业之一。
3、大庄园主农业和小农并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巴西的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均衡。全国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园主手里,其规模大得惊人,最大的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顷。他们经营现代化的商业性农场,以生产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农产品为主。
另一方面,占农场总数85%的是自给性小农,以生产木薯、黑豆等为主,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还有无地的农民1200万,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多半仍处于赤贫状态。
(9)巴西的农业怎么样扩展阅读:
巴西农业政策
1、结构政策,土地改革计划的目的是吸引农民到内陆的中西部开发后备耕地资源,通过大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竞争力的提高;而家庭农业支持计划则专门针对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小农,通过该计划使小农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以防止破产的小农向大城市过快流动而带来社会不稳定,最终保证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
2、巴西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开发,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区的农民到这些地区从事农业。促进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征用(land confiscation),征用之后分给农民(如早期时为每个农场提供300公顷),使得45401个家庭得以在农村定居下来;
另一项措施是于1999年成立“土地银行”,由联邦政府向农民提供信贷用于购买农村地产,从而推动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这类信贷额高达2.67亿雷亚尔,1.56万家庭从27.6万公顷土地中受益。
3、对农民只征收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亚尔以下的免征所得税。如果亏损,三年之内可以在税前所得中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