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巴西资讯 > 巴西为什么取消狂欢节

巴西为什么取消狂欢节

发布时间:2022-08-22 09:35:12

① 狂欢节是不是巴西独创的

不是喔~狂欢节通常是基督教四旬斋前饮宴和狂欢的节日,原由主节一直延长到四旬节前一天,如今通常只限四旬节前几天。盛行于欧美地区。许多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狂欢节节日,化妆舞会、彩车游行、假面具和宴会是狂欢节的几大特色,它起源于非基督徒的节日庆典,如希腊酒神节、古罗马农神节和牧神节以及凯尔特人的宗教仪式等。虽然这些节日举行的时间不尽相同,但大多数都在2、3月份举行。狂欢节的由来: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狂欢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木神节、酒神节都可以说是其前身。有些地区还把它称之为谢肉节和忏悔节。该节日曾与复活节有密切关系。复活节前有一个为期40天的大斋期,即四旬斋(lent)。斋期里,人们禁止娱乐,禁食肉食,反省、忏悔以纪念复活节前3天遭难的耶稣,生活肃穆沉闷,于是在斋期开始的前3天里,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纵情欢乐,故有"狂欢节"之说。如今已没有多少人坚守大斋期之类的清规戒律,但传统的狂欢活动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人们抒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重要节日。 欧洲和南美洲地区的人们都庆祝狂欢节。但各地庆祝节日的日期并不相同,一般来说大部分国家都在2月中下旬举行庆祝活动。各国的狂欢节都颇具特色,但总的来说,都是以毫无节制的纵酒饮乐着称。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巴西狂欢节。人们普遍认为狂欢节起源于古代罗马人和希腊人迎新春的典礼。在中世纪,天主教想压制所有异教徒的思想,却未能取消狂欢节,于是就把它纳入自己的年历,即感恩节。在欧洲,尤其是葡萄牙,人们用抛举同伴和戴着面具到街上跳舞来庆贺。后来葡萄牙把传统带到了殖民地巴西。不过有人认为,巴西的狂欢节不同于传统的狂欢节,可能是来源于巴西的非洲黑人对本土文化的崇拜,还有人认为它或许是非洲和伊比利亚两种文化的混合体。 最初,在圣灰(SENZAS)星期三(相当于公历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之前三天里,人们戴着假面具涌上街头,相互扔臭鸡蛋、面粉和味道恶心的水。葡萄牙人本来就喜欢这种恶作剧,巴西当地的黑人奴隶也参加了进来,他们用面粉涂白了脸,从主人那里借来旧衣服、旧发套,疯疯狂狂地玩三天。许多奴隶主还给奴隶们三天自由。他们感谢主人的善举,一般不借此机会逃走。 1840年1月22日,一家意大利饭店的老板娘分发了请柬,雇了乐师,用彩带装饰了饭店,准备了五彩纸屑,一大群人到这里跳起了新大陆时兴的波尔卡舞,这种风格的舞会一直延续到1846年。那时从欧洲刚回国艺术家克拉拉德玛斯特罗(CLARA DEL MASTRO)带了一伙戏剧演员,他们在一家剧场举行了当时意大利十分游行的假面舞会。后来,人们很喜欢这种方式,纷纷在其他的剧场效仿。几年后,假面舞会越来越红火,起初还站在一边观望的富贵人家也加入了假面舞者的行列。街上的恶作剧从此销声匿迹了。 1879年有一则舞会广告是这样写的: 早场舞会上午11时至下午2时,交响乐队伴奏,门票每位1000雷亚尔(REIS),下午场5-9时,地点在乔治广场(GEORGEOUS SQUARE),晚场9点至次日天亮。 在NINICHES俱乐部的化装晚会上,人们第一次使用了非洲的AGOGO鼓和巴西黑人爱用的金属打击乐器。后来,由当地的铁匠和采石工人搞出来的化装人物形象大获成功,这是一个打着大号非洲鼓,留着八字小胡须的假面人,他满面春风,热情、厚道,成了倍受喜爱的形象,这就是无人不知的"泽佩雷依拉大叔"(ZE PEREIRA),其实,大叔正好代表了欢快的巴西人在节日里的心情。泽佩雷依拉的歌曲迅速传遍全国,成为当年巴西狂欢节的代表歌曲。歌词大意为:"你是个好心的人,泽佩雷依拉万岁!为了今天的狂欢节,我们一醉方休,万岁!" 狂欢节最初是作为天主教的主要节日,一般在每年2月中下旬举行,历时三天,现已改为从星期六开始,六、日和下周一、二,全国共放假4天。一百多年来,巴西的狂欢节吸收了黑人的音乐和舞蹈等内容,逐步由闹剧、上层社会的豪华假面舞会,变成了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生动、热闹的庆典活动。它原有的宗教气氛反而被冲淡了。它已是巴西特有的传统节日,一个民间的节日。 今天的巴西人已经把一年的时间分成了"节前"和"节后"这两个时间段,这与中国的农历春节对中国人的影响有些类似。狂欢节的习俗:
狂欢节为期四天,每年的2月中下旬举行。据说巴西狂欢节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当时的罗马教皇下令封斋期的前三天在教皇皇宫前举行庆祝活动。教徒们轻歌曼舞、手舞足蹈,整个罗马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从此狂欢节被正式确定并在欧洲广为流传,后由葡萄牙人传入巴西。1641年,在萨尔瓦多举行了马队和花车的游行,从而开创了巴西欢度狂欢节的先河。1846年,巴西首次举行狂欢节化装舞会。到了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巴西奴隶贸易的逐步取消和奴隶制的最后废除,广大黑人兴高采烈地加入了狂欢节的游行大军,在非洲传统乐器的伴奏下,跳起带有浓郁非洲风格的舞蹈。1889年巴西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国后,狂欢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新的变化,桑巴舞逐渐成为节日的主角。就这样,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今天这种盛况空前的非宗教的全民联欢活动。 节日虽为短短的四天,但早在节日前的一两个月,巴西的各大城市和各界团体就着手准备节日的庆祝活动了。城市的主要街道也早早披上了节日的盛装,街道两边搭起高高的看台,里约热内卢大看台最佳的包厢票价虽高达千余美元,但被早早地抢购一空。 狂欢节那四天,狂欢的热浪席卷整个巴西,男女老少披红挂绿,艳装浓抹,载歌载舞,春潮决堤般地涌向大街。市面上除了药店、医院和酒吧之外,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学校放假,真可谓“谁也不属于谁,谁也管不了谁”。有钱人金装玉饰自不待言,就是穷苦人家凑热闹也要稍整衣帽,敲着空罐头盒子,叮叮当当地投入狂欢的人流,仿佛一年一度不狂欢一下,明天就没有好运气。人们忘掉了富裕和贫穷,忘掉了忧愁和烦恼,忘掉了紧张和疲劳,只剩下欢和乐。此时,全国上下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种族肤色,都似一朵朵欢乐的浪花汇入了欢乐的海洋。这种欢乐的气氛也感染着来自异乡的旅行者,不少外国人也情不自禁地溶入其中。 最为热烈、紧张、欢快的要数桑巴舞。从16世纪时起,起源于非洲西海岸的桑巴舞跟随着黑奴传到巴西,它吸收葡萄牙人和印第安人音乐舞蹈艺术的风格,演变成巴西的桑巴舞。跳桑巴舞时,舞蹈者的每一块肌肉都在抖动,因而不同于一般的轻歌曼舞。早在1928年,里约热内卢就出现了被称为“桑巴舞学校”的表演团体。从那时起到现在,“桑巴舞学校”一直是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桑巴舞大赛的主角。在狂欢节来临前的几个月内,各桑巴舞表演团体便要赶排舞蹈、创作乐曲、自制独特的服饰和彩车,进行精心排练,选出训练有素的舞蹈“国王”和“王后”。 桑巴舞化装游行时,为首的开路队员簇拥着自己所属团体的名称和标志,其后的游行队伍打头的由负责人、作曲者和彩车设计人等头面人物组成。他们身穿笔挺的礼服,微笑着频频向四周围观的人群招手致意。紧随其后的是打扮得花枝招展、色彩纷呈的女子游行队伍。她们身着艳丽的宽摆衣裙,有的头戴羽头帽,也有的面戴假面具。女子游行队伍两侧或前后是数百人的男子打击乐队,乐手们身着由无数金属片镶成的衣裤,在灿烂的阳光下金光闪烁。他们兴高采烈地吹吹打打煞是热闹。再后就是彩车和桑巴舞队了,彩车上站着的是被选为“国王”和“王后”的俊男靓女,他们春风满面地笑着向人群频频抛飞吻。其后是让人欣喜若狂的桑巴舞队,舞者服饰各异,争芳斗艳,随着舞曲,边歌边舞,这是一种以腰、臀、腹剧烈抖动大幅度摇摆的舞蹈。舞者神采飞扬,观者如痴似呆,不论是舞者还是观者,人们忘记一切烦恼,忘却了姓啥叫啥,忘却了吃喝,其热烈痴迷的程度几乎达到了疯狂。 各地的狂欢节: 巴西狂欢节 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在巴西的狂欢节上,每个人都不愿表现自我,而是想成全别人。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拥有女性的特征;而有的平时内向的女人则大跳狂热的舞蹈,尽量地模仿他人的敏捷和有力动作。狂欢节中常常出现“易装癖”,这是历史的产物。巴西狂欢节对女性化的狂热程度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在巴西的狂欢节中,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世界上最着名、最令人神往的盛会。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狂欢节是巴西最大的节日,但最负盛名的当属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该市狂欢节以其参加桑巴舞大赛演员人数之多,服装之华丽,持续时间之长,场面之壮观堪称世界之最。相传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始于19世纪中叶。最初,狂欢节的规模不大,仅限于贵族举行的一些室内化妆舞会,人们戴上从巴黎购买的面具,尽情地欢乐。1852年,葡萄牙人阿泽维多指挥的乐队走上了街头。随着节奏明快的乐曲,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也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男女老少都跳起来了,整个城市欢腾起来了。阿泽维多的这一行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狂欢节成了大众的节日。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最早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全市各主要大街上都是桑巴舞表演的舞台。由于狂欢节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游行活动都在夜晚进行。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桑巴舞学校建议在市内修建一座桑巴舞赛场,用于狂欢节活动。1983年,曾设计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等工程的着名工程师奥斯卡·涅梅耶尔亲自设计,6万名建设者齐心协力,仅用了117天,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纳数万观众的桑巴舞赛场。从此,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就有了固定的场所。 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开幕当天,里约热内卢市市长在市长官邸,亲手将城门的金钥匙交给被称作“莫莫王”的“狂欢节国王”,象征着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正式开始。自此,在长达一周的狂欢节中,整个里约热内卢城都要由“狂欢节国王”“统治”,全体市民将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狂欢。 “莫莫王”并不会真正坐到市长办公室里发号施令。在全城沸腾、全民狂欢的节日期间,“莫莫王”只要好好带领大家尽情跳舞、尽情享乐就算是出色完成了市长使命。 “莫莫王”一般在狂欢节开幕前两个月由市民选出,同时产生的还有一名“狂欢节王后”和两名“狂欢节公主”。他们将作为里约热内卢桑巴舞队的领袖参加狂欢节的彩排和正式演出,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拥有无限荣誉。 交钥匙仪式之前,“莫莫王”还与化装成巴西皇室成员的演员在街上进行马车巡游。这个别出心裁的仪式既是为了纪念巴西第一位君主——佩德罗一世抵达巴西200周年,也是为了增加狂欢节的喜庆气氛。同时,为了让更多市民和游客分享狂欢节开幕的喜悦。 相传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始于19世纪中叶。最初,狂欢节的规模不大,仅限于贵族举行的一些室内化妆舞会,人们戴上从巴黎购买的面具,尽情地欢乐。1852年,葡萄牙人阿泽维多指挥的乐队走上了街头。随着节奏明快的乐曲,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也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男女老少都跳起来了,整个城市欢腾起来了。阿泽维多的这一行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狂欢节成了大众的节日。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最早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全市各主要大街上都是桑巴舞表演的舞台。由于狂欢节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游行活动都在夜晚进行。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桑巴舞学校建议在市内修建一座桑巴舞赛场,用于狂欢节活动。1983年,曾设计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等工程的着名工程师奥斯卡·涅梅耶尔亲自设计,6万名建设者齐心协力,仅用了117天,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纳数万观众的桑巴舞赛场。从此,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就有了固定的场所。 桑巴舞大赛是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的-项重大活动。赛场占地8.5万平方米,两侧是看台,中间是桑巴舞队伍行进的通道。每年狂欢节期间,要在这个赛场举行5场桑巴舞活动,其中以第三天和第四天的活动最为精彩。在这两天中,全市名列前茅的14个桑巴舞学校要在这里一决雌雄,评出当年的名次,名列前五名的还要再进行一场表演。 每个桑巴舞学校上场参赛的人数为3800至4000人,分成32个方队,方队之间还设有8辆彩车。参赛内容和配唱歌曲都要有故事情节,全队服饰都要根据表演情节设计。每年各校编排的故事情节内容极其丰富,有表现印第安人历史的,有表现巴西足球的,有表现人们现实生活的。 久负盛名的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吸引着大批外国游客,每年约有40万游客选中这个季节前来这个美丽的城市旅游。 狂欢节不仅给巴西人带来了欢乐,并吸引了众多游客,促进了旅游业,刺激了经济,已成为巴西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年比一年更热闹。桑巴舞、狂欢节同足球一样,已成为巴西的象征。萨尔瓦多狂欢节在巴西的狂欢节中,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市的狂欢节独具特色。由于巴伊亚人不愿将狂欢节市场化,所以这里的狂欢节得以保持它的原汁原味。此外,在音乐方面,巴伊亚是全国最发达和最重要的地区,这里到处充满了音乐和舞蹈,它是巴西传统和狂欢节精神最真实的体现。 萨尔瓦多狂欢节“国王”因瘦被罢黜亚马孙丛林里的狂欢节帕林廷斯是亚马孙河边一个人口只有9万的巴西小城市,每年总有那么几天,会有相当于当地人口数目的各国游客为它心动不已,甚至提前1年预订这里的旅馆,因为这里具有浓烈亚马孙风情的狂欢节——博伊蹦巴。

② 狂欢节几月几号

狂欢节每个国家的不太一样,通常是在2月中下旬

狂欢节,通常是基督教四旬斋前饮宴和狂欢的节日,原由主节一直延长到四旬节前一天,如今通常只限四旬节前几天。盛行于欧美地区。

许多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狂欢节节日,化妆舞会、彩车游行、假面具和宴会是狂欢节的几大特色,它起源于非基督徒的节日庆典,如希腊酒神节、古罗马农神节和牧神节以及凯尔特人的宗教仪式等。一般在2、3月份举行。

(2)巴西为什么取消狂欢节扩展阅读:

巴西狂欢节的起源: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最早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巴伊亚市各主要大街上都是桑巴舞表演的舞台。由于狂欢节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游行活动都在夜晚进行。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桑巴舞学校建议在市内修建一座桑巴舞赛场,用于狂欢节活动。

1983年,曾设计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等工程的着名工程师奥斯卡·涅梅耶尔亲自设计,6万名建设者齐心协力,仅用了117天,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纳数万观众的桑巴舞赛场。从此,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就有了固定的场所。

③ 巴西狂欢节的目的和意义

巴西狂欢节对于巴西来说,就是一张亮丽的名片,令全世界都心驰神往。像巴西着名的桑巴舞,都是在狂欢节当中达到高潮,吸引了全世界无数的爱好者。可以说巴西狂欢节促进了巴西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巴西经济来说至关重要。

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有"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之称。每年二月的中旬或下旬举行三天。在巴西的狂欢节上,每个人都不愿表现自我,而是想成全别人。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拥有女性的特征;而有的平时内向的女人则大跳狂热的舞蹈,尽量地模仿他人的敏捷和有力动作。狂欢节中常常出现"易装癖",这是历史的产物。巴西狂欢节对女性化的狂热程度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在巴西的狂欢节中,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世界上最着名、最令人神往的盛会。

狂欢节在复活节前47天,而复活节是春分月巴西狂欢节后的第一个星期日,由于这一因素,导致了每年狂欢节的日期不确定性,一般在二月的中旬或下旬,狂欢节的活动从狂欢节那天的前三天(星期六)就开始了,每天晚上进行,接连举行三天。在狂欢节的游行队伍里,不分贫穷和富有,不分尊贵或卑贱,从白天跳到黑夜,快乐可以传染,不满得以宣泄。狂欢节期间,数不清的罗曼史在发生,点亮人们平庸的日常生活。你有权期待浪漫,期待激情,你有权发泄不满,表达抗议,一切都那么爽,于是你笑了。环顾四周,载歌载舞的游行队伍中,桑巴舞小姐多么美,阳光多么好,开心最重要。里约热内卢每年的狂欢王、狂欢后及狂欢公主都是经过评选产生的。他们都是在各种桑巴舞表演中担任过领舞的桑巴能手,狂欢王的体重还必须在130斤以上。

规模盛大的桑巴舞游行中,一辆辆车身长达10米的彩车打头阵,车上装着高音喇叭,车顶上七八名鼓手敲出震耳欲聋的欢乐鼓点,歌手引吭高歌,桑巴舞小姐高高在上,扭动腰肢,跳着欢快的桑巴舞。成千上万的人簇拥在彩车前后,一边和歌手一起歌唱,一边随着节奏跳着桑巴舞。

由于沿途不断有人加入,游行队伍越来越长。人们极尽想象,把自己打扮得千奇百怪,以吸引路人的眼光,参加游行的人有年过花甲的老人,有坐在父亲肩头的儿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人都在唱,个个都在跳。烈日炎炎,气温高达32摄氏度,虽然人人脸上都淌着汗水,但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容。

大家都奇装异服,要引人注目,只有走极端。电视女演员安吉拉·比兹玛克在身体上涂满了巴西国旗的颜色,赤裸全身,随着游行队伍尽情欢跳,警察实在看不过眼,一定要她穿上点什么,否则就以"侮辱国旗"为由拘禁她。但是在电视采访中,安吉拉辩驳说:"这是表达对国家的尊敬。"

里约热内卢的海滩,随处可见上身赤裸的女性,以致于游客也开始脱衣服。而在游行的桑巴舞彩车上,桑巴舞模特或赤裸上身,或只穿比基尼,在车顶忘情欢跳。

巴西狂欢节游行是表达政见的好机会,尽管此届狂欢节的主题极力弘扬爱国主义,但是,还是有彩车被装点上了土着印地安人、拿枪的葡萄牙"入侵者",以及运奴船,以抗议殖民历史,还有人举起牌子,抗议1964年至1985年巴西军政府的专制统治。

但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的,全身赤裸、诋毁宗教被普遍认为不合适,这些行为,一般会遭到警察的立即制止。

狂欢节中,警察是惟一笑不起来的人。狂欢节的头两天,交通流量大增,许多内地人开车前往里约热内卢等海滨城市旅游观光,圣保罗等大城市的人们又纷纷开车前往内地探亲度假。巴西全国发生车祸1065起,造成72人死亡,551人受伤。大部分交通事故发生在白天和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多数车祸原因是司机酒后驾车和超速行驶。

在游行队伍气氛处于高潮时,毒品交易比平时高出一倍。狂欢节期间,大量的风流韵事发生,巴西警察毫不忌讳地提醒人们注意预防艾滋病。此次巴西狂欢节吸引的游客创下了历史纪录,仅里约热内卢一地,就有31万多名游客。国家旅游局的官员恩伯塔估计,仅4天假期,巴西咖啡商做成了12亿美元的生意。出租车生意出奇地好。热心的组织者为了让游人尽兴,特地为外地游客开设了跳桑巴舞的速成班,好让他们也能边舞边乐,体会桑巴风情。

④ 巴西的狂欢节被成为谢肉节,其中的原因有

一是根据基都教教义要谢肉来哀悼基督;二是根据移民的传播然后渐渐被接受三是谢肉节做的这些事情逐渐成为习俗,这就是我总结的原因

⑤ 狂欢节的来历

狂欢节的简介

狂欢节通常是基督教四旬斋前饮宴和狂欢的节日,原由主节一直延长到四旬节前一天,如今通常只限四旬节前几天。盛行于欧美地区。
许多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狂欢节节日,化妆舞会、彩车游行、假面具和宴会是狂欢节的几大特色,它起源于非基督徒的节日庆典,如希腊酒神节、古罗马农神节和牧神节以及凯尔特人的宗教仪式等。虽然这些节日举行的时间不尽相同,但大多数都在2、3月份举行。

狂欢节的由来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狂欢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木神节、酒神节都可以说是其前身。有些地区还把它称之为谢肉节和忏悔节。该节日曾与复活节有密切关系。复活节前有一个为期40天的大斋期,即四旬斋(lent)。斋期里,人们禁止娱乐,禁食肉食,反省、忏悔以纪念复活节前3天遭难的耶稣,生活肃穆沉闷,于是在斋期开始的前3天里,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纵情欢乐,故有"狂欢节"之说。如今已没有多少人坚守大斋期之类的清规戒律,但传统的狂欢活动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人们抒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重要节日。

欧洲和南美洲地区的人们都庆祝狂欢节。但各地庆祝节日的日期并不相同,一般来说大部分国家都在2月中下旬举行庆祝活动。各国的狂欢节都颇具特色,但总的来说,都是以毫无节制的纵酒饮乐着称。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巴西狂欢节。

人们普遍认为狂欢节起源于古代罗马人和希腊人迎新春的典礼。在中世纪,天主教想压制所有异教徒的思想,却未能取消狂欢节,于是就把它纳入自己的年历,即感恩节。在欧洲,尤其是葡萄牙,人们用抛举同伴和戴着面具到街上跳舞来庆贺。后来葡萄牙把传统带到了殖民地巴西。不过有人认为,巴西的狂欢节不同于传统的狂欢节,可能是来源于巴西的非洲黑人对本土文化的崇拜,还有人认为它或许是非洲和伊比利亚两种文化的混合体。

最初,在圣灰(SENZAS)星期三(相当于公历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之前三天里,人们戴着假面具涌上街头,相互扔臭鸡蛋、面粉和味道恶心的水。葡萄牙人本来就喜欢这种恶作剧,巴西当地的黑人奴隶也参加了进来,他们用面粉涂白了脸,从主人那里借来旧衣服、旧发套,疯疯狂狂地玩三天。许多奴隶主还给奴隶们三天自由。他们感谢主人的善举,一般不借此机会逃走。
1840年1月22日,一家意大利饭店的老板娘分发了请柬,雇了乐师,用彩带装饰了饭店,准备了五彩纸屑,一大群人到这里跳起了新大陆时兴的波尔卡舞,这种风格的舞会一直延续到1846年。那时从欧洲刚回国艺术家克拉拉德玛斯特罗(CLARA DEL MASTRO)带了一伙戏剧演员,他们在一家剧场举行了当时意大利十分游行的假面舞会。后来,人们很喜欢这种方式,纷纷在其他的剧场效仿。几年后,假面舞会越来越红火,起初还站在一边观望的富贵人家也加入了假面舞者的行列。街上的恶作剧从此销声匿迹了。 1879年有一则舞会广告是这样写的: 早场舞会上午11时至下午2时,交响乐队伴奏,门票每位1000雷亚尔(REIS),下午场5-9时,地点在乔治广场(GEORGEOUS SQUARE),晚场9点至次日天亮。 在NINICHES俱乐部的化装晚会上,人们第一次使用了非洲的AGOGO鼓和巴西黑人爱用的金属打击乐器。后来,由当地的铁匠和采石工人搞出来的化装人物形象大获成功,这是一个打着大号非洲鼓,留着八字小胡须的假面人,他满面春风,热情、厚道,成了倍受喜爱的形象,这就是无人不知的"泽佩雷依拉大叔"(ZE PEREIRA),其实,大叔正好代表了欢快的巴西人在节日里的心情。泽佩雷依拉的歌曲迅速传遍全国,成为当年巴西狂欢节的代表歌曲。歌词大意为:"你是个好心的人,泽佩雷依拉万岁!为了今天的狂欢节,我们一醉方休,万岁!" 狂欢节最初是作为天主教的主要节日,一般在每年2月中下旬举行,历时三天,现已改为从星期六开始,六、日和下周一、二,全国共放假4天。一百多年来,巴西的狂欢节吸收了黑人的音乐和舞蹈等内容,逐步由闹剧、上层社会的豪华假面舞会,变成了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生动、热闹的庆典活动。它原有的宗教气氛反而被冲淡了。它已是巴西特有的传统节日,一个民间的节日。 今天的巴西人已经把一年的时间分成了"节前"和"节后"这两个时间段,这与中国的农历春节对中国人的影响有些类似。

狂欢节的习俗
狂欢节为期四天,每年的2月中下旬举行。据说巴西狂欢节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当时的罗马教皇下令封斋期的前三天在教皇皇宫前举行庆祝活动。教徒们轻歌曼舞、手舞足蹈,整个罗马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从此狂欢节被正式确定并在欧洲广为流传,后由葡萄牙人传入巴西。1641年,在萨尔瓦多举行了马队和花车的游行,从而开创了巴西欢度狂欢节的先河。1846年,巴西首次举行狂欢节化装舞会。到了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巴西奴隶贸易的逐步取消和奴隶制的最后废除,广大黑人兴高采烈地加入了狂欢节的游行大军,在非洲传统乐器的伴奏下,跳起带有浓郁非洲风格的舞蹈。1889年巴西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国后,狂欢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新的变化,桑巴舞逐渐成为节日的主角。就这样,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今天这种盛况空前的非宗教的全民联欢活动。
节日虽为短短的四天,但早在节日前的一两个月,巴西的各大城市和各界团体就着手准备节日的庆祝活动了。城市的主要街道也早早披上了节日的盛装,街道两边搭起高高的看台,里约热内卢大看台最佳的包厢票价虽高达千余美元,但被早早地抢购一空。
狂欢节那四天,狂欢的热浪席卷整个巴西,男女老少披红挂绿,艳装浓抹,载歌载舞,春潮决堤般地涌向大街。市面上除了药店、医院和酒吧之外,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学校放假,真可谓“谁也不属于谁,谁也管不了谁”。有钱人金装玉饰自不待言,就是穷苦人家凑热闹也要稍整衣帽,敲着空罐头盒子,叮叮当当地投入狂欢的人流,仿佛一年一度不狂欢一下,明天就没有好运气。人们忘掉了富裕和贫穷,忘掉了忧愁和烦恼,忘掉了紧张和疲劳,只剩下欢和乐。此时,全国上下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种族肤色,都似一朵朵欢乐的浪花汇入了欢乐的海洋。这种欢乐的气氛也感染着来自异乡的旅行者,不少外国人也情不自禁地溶入其中。
最为热烈、紧张、欢快的要数桑巴舞。从16世纪时起,起源于非洲西海岸的桑巴舞跟随着黑奴传到巴西,它吸收葡萄牙人和印第安人音乐舞蹈艺术的风格,演变成巴西的桑巴舞。跳桑巴舞时,舞蹈者的每一块肌肉都在抖动,因而不同于一般的轻歌曼舞。早在1928年,里约热内卢就出现了被称为“桑巴舞学校”的表演团体。从那时起到现在,“桑巴舞学校”一直是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桑巴舞大赛的主角。在狂欢节来临前的几个月内,各桑巴舞表演团体便要赶排舞蹈、创作乐曲、自制独特的服饰和彩车,进行精心排练,选出训练有素的舞蹈“国王”和“王后”。
桑巴舞化装游行时,为首的开路队员簇拥着自己所属团体的名称和标志,其后的游行队伍打头的由负责人、作曲者和彩车设计人等头面人物组成。他们身穿笔挺的礼服,微笑着频频向四周围观的人群招手致意。紧随其后的是打扮得花枝招展、色彩纷呈的女子游行队伍。她们身着艳丽的宽摆衣裙,有的头戴羽头帽,也有的面戴假面具。女子游行队伍两侧或前后是数百人的男子打击乐队,乐手们身着由无数金属片镶成的衣裤,在灿烂的阳光下金光闪烁。他们兴高采烈地吹吹打打煞是热闹。再后就是彩车和桑巴舞队了,彩车上站着的是被选为“国王”和“王后”的俊男靓女,他们春风满面地笑着向人群频频抛飞吻。其后是让人欣喜若狂的桑巴舞队,舞者服饰各异,争芳斗艳,随着舞曲,边歌边舞,这是一种以腰、臀、腹剧烈抖动大幅度摇摆的舞蹈。舞者神采飞扬,观者如痴似呆,不论是舞者还是观者,人们忘记一切烦恼,忘却了姓啥叫啥,忘却了吃喝,其热烈痴迷的程度几乎达到了疯狂。

各地的狂欢节

巴西狂欢节
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在巴西的狂欢节上,每个人都不愿表现自我,而是想成全别人。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拥有女性的特征;而有的平时内向的女人则大跳狂热的舞蹈,尽量地模仿他人的敏捷和有力动作。狂欢节中常常出现“易装癖”,这是历史的产物。巴西狂欢节对女性化的狂热程度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在巴西的狂欢节中,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世界上最着名、最令人神往的盛会。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
狂欢节是巴西最大的节日,但最负盛名的当属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该市狂欢节以其参加桑巴舞大赛演员人数之多,服装之华丽,持续时间之长,场面之壮观堪称世界之最。
相传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始于19世纪中叶。最初,狂欢节的规模不大,仅限于贵族举行的一些室内化妆舞会,人们戴上从巴黎购买的面具,尽情地欢乐。1852年,葡萄牙人阿泽维多指挥的乐队走上了街头。随着节奏明快的乐曲,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也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男女老少都跳起来了,整个城市欢腾起来了。阿泽维多的这一行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狂欢节成了大众的节日。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最早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全市各主要大街上都是桑巴舞表演的舞台。由于狂欢节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游行活动都在夜晚进行。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桑巴舞学校建议在市内修建一座桑巴舞赛场,用于狂欢节活动。1983年,曾设计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等工程的着名工程师奥斯卡·涅梅耶尔亲自设计,6万名建设者齐心协力,仅用了117天,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纳数万观众的桑巴舞赛场。从此,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就有了固定的场所。
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开幕当天,里约热内卢市市长在市长官邸,亲手将城门的金钥匙交给被称作“莫莫王”的“狂欢节国王”,象征着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正式开始。自此,在长达一周的狂欢节中,整个里约热内卢城都要由“狂欢节国王”“统治”,全体市民将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狂欢。
“莫莫王”并不会真正坐到市长办公室里发号施令。在全城沸腾、全民狂欢的节日期间,“莫莫王”只要好好带领大家尽情跳舞、尽情享乐就算是出色完成了市长使命。
“莫莫王”一般在狂欢节开幕前两个月由市民选出,同时产生的还有一名“狂欢节王后”和两名“狂欢节公主”。他们将作为里约热内卢桑巴舞队的领袖参加狂欢节的彩排和正式演出,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拥有无限荣誉。
交钥匙仪式之前,“莫莫王”还与化装成巴西皇室成员的演员在街上进行马车巡游。这个别出心裁的仪式既是为了纪念巴西第一位君主——佩德罗一世抵达巴西200周年,也是为了增加狂欢节的喜庆气氛。同时,为了让更多市民和游客分享狂欢节开幕的喜悦。
相传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始于19世纪中叶。最初,狂欢节的规模不大,仅限于贵族举行的一些室内化妆舞会,人们戴上从巴黎购买的面具,尽情地欢乐。1852年,葡萄牙人阿泽维多指挥的乐队走上了街头。随着节奏明快的乐曲,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也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男女老少都跳起来了,整个城市欢腾起来了。阿泽维多的这一行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狂欢节成了大众的节日。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最早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全市各主要大街上都是桑巴舞表演的舞台。由于狂欢节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游行活动都在夜晚进行。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桑巴舞学校建议在市内修建一座桑巴舞赛场,用于狂欢节活动。1983年,曾设计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等工程的着名工程师奥斯卡·涅梅耶尔亲自设计,6万名建设者齐心协力,仅用了117天,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纳数万观众的桑巴舞赛场。从此,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就有了固定的场所。
桑巴舞大赛是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的-项重大活动。赛场占地8.5万平方米,两侧是看台,中间是桑巴舞队伍行进的通道。每年狂欢节期间,要在这个赛场举行5场桑巴舞活动,其中以第三天和第四天的活动最为精彩。在这两天中,全市名列前茅的14个桑巴舞学校要在这里一决雌雄,评出当年的名次,名列前五名的还要再进行一场表演。
每个桑巴舞学校上场参赛的人数为3800至4000人,分成32个方队,方队之间还设有8辆彩车。参赛内容和配唱歌曲都要有故事情节,全队服饰都要根据表演情节设计。每年各校编排的故事情节内容极其丰富,有表现印第安人历史的,有表现巴西足球的,有表现人们现实生活的。
久负盛名的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吸引着大批外国游客,每年约有40万游客选中这个季节前来这个美丽的城市旅游。
狂欢节不仅给巴西人带来了欢乐,并吸引了众多游客,促进了旅游业,刺激了经济,已成为巴西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年比一年更热闹。桑巴舞、狂欢节同足球一样,已成为巴西的象征。

萨尔瓦多狂欢节
在巴西的狂欢节中,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市的狂欢节独具特色。由于巴伊亚人不愿将狂欢节市场化,所以这里的狂欢节得以保持它的原汁原味。此外,在音乐方面,巴伊亚是全国最发达和最重要的地区,这里到处充满了音乐和舞蹈,它是巴西传统和狂欢节精神最真实的体现。 萨尔瓦多狂欢节“国王”因瘦被罢黜

亚马孙丛林里的狂欢节
帕林廷斯是亚马孙河边一个人口只有9万的巴西小城市,每年总有那么几天,会有相当于当地人口数目的各国游客为它心动不已,甚至提前1年预订这里的旅馆,因为这里具有浓烈亚马孙风情的狂欢节——博伊蹦巴。

⑥ 巴西传统节日

这个比较详细

巴西的节日很多,有宗教性的,也有非宗教性的。有些节日同葡萄牙、非洲、土着印第安等民族的历史渊源和宗教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元旦 1月1日(国定假日)。自除夕夜至天明,全国各地通宵达旦举行庆祝活动。

海神节 1月1日。这是一个辞旧迎新、供敬海神、祈祷保佑家人来年平安的节目,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最隆重的庆祝活动属东部的萨尔瓦多市。每年12月31日子夜前夕,海神节的信徒们和来自各地的旅游者聚集在海边,怀抱自制的小船,头顶装满鲜花的陶皿,围绕在女神像前载歌载舞。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歌颂女神的乐声响起,焰火腾空开放,信徒和游客们鱼贯般地走到齐腰深的水中,将小船、鲜花和装满献给女神供奉的篮子放入水中,凝视着它们顺水漂去,好似带走对女神的崇仰之情和无限寄托。然后,人们会在水中洗个痛快,将过去一年的污浊洗刷干净,纯洁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主显节 1月6日(区域性节日,多半在东北部举行)。彭芬节 1月第三个周日(萨尔瓦多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狂欢节 2至3月(机动性的国定假日)。是巴西人民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我国的春节,属里约、萨尔瓦多和累西腓、奥林达最为盛大。详情请参阅本书第十六章。

复活节 2至3月(机动性的国定假日)。也称耶稣受难日,在殖民城市黑金市有丰富多彩的游行活动。新耶路撒冷演出耶稣受难复活剧。

蒂拉登特斯纪念日 4月21日。是巴西首次独立运动领导人若泽·达·席尔瓦·沙维埃尔(俗称“蒂拉登特斯”,他是牙科医生,故也称“拔牙者”)1792年就义纪念日。

国际劳动节 5月1日(国定假日)。这天,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集会举行庆祝活动。

圣灵节 6月初(国定假日)。起源于葡萄牙的一种民间节日。1819年首次在巴西举行,每年6月初开始,历时十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穿盛装,头戴以牛、鬼、小丑、海盗为主的面具,互祝幸福,年轻人则谈情说爱。圣灵节最热闹的时候是最后三天,届时骑马表演和少女的巡游仪式以及歌咏表演将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敬牛节 6月下旬。是巴西东北部的传统节日。它从非洲黑人的牛复活节演变而来,现已成为葡萄牙人、黑人和土着印第安人的共同节日。庆祝活动以游行演出为主要形式,节目的内容丰富多彩,多是通过牛的遭遇来抒发对当今社会的爱与恨,倾诉人们的苦与乐,或表达人们敬牛、爱牛的风俗。节日的高潮是举行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游行。人们在圣坛前为化装的牛命名,举行祈祷活动。

琼尼纳斯节 6至7月。6月和7月初为纪念圣约翰、圣彼得和圣安东尼所举行的一连串街头庆祝活动。其特色为燃烧篝火、跳舞狂欢和假结婚。

亚马孙民俗节 6月15日至30日。在马瑙斯举行。独立日 9月7日(国定假日)。为1822年摄政王佩德罗(后加冕为佩德罗一世)在圣保罗市郊外的伊比兰加河畔高呼“不独立毋宁死”,宣布巴西脱离葡萄牙而独立的纪念日。

布鲁曼瑙的十月节 德国移民后裔的节日。圣母显灵节 10月12日(国定假日)。纪念巴西的守护神。

万灵节 11月2日(国定假日)。每逢此日,巴西人或去家族墓地,或去公墓悼念先人。我国有人称此为“外国的清明节”。

共和国日 11月15日(国定假日)。为1889年以丰塞卡元帅为首的军俱乐部和共和派推翻佩德罗二世的统治,确立共和政体的纪念日。

圣诞节 12月25日(国定假日)。是巴西重要的节日。自12月24日夜晚起,举国同庆。教堂举行圣诞前夜弥撒仪式,欢唱圣诞颂歌;各家各户欢聚一堂,装饰圣诞树,扮装圣诞老人并互赠礼品。公众还集会,欢迎圣诞老人降临。巴西是南半球国家,虽然12月正是炎夏季节,但是扮饰圣诞老人者仍遵循传统穿着宽大红袍。

⑦ 巴拿马2021年狂欢节等庆祝活动取消,以往他们都是如何庆祝的

2021年的2月3日,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巴拿马各地传统的狂欢节等庆祝活动都被迫取消。巴拿马的相关政府部门表示,此次取消狂欢节等庆祝活动活动,也是为了防止新冠病毒的进一步传播,防止新冠疫情的感染人数和死亡病例的数量再度上升。

巴拿马的人口结构非常的复杂多样,欧裔、华裔、菲裔、印第安人和欧洲的混血人种。巴拿马人非常热情好客,对待客人就如同家人一般。并且巴拿马人与对方交谈时,更喜欢用一些身体动作,来表达对他人的热情和自然。由于巴拿马大部分的宗教仪式,都是按照天主教进行的,一些原着的印第安民族,仍然也保留着自己的民族仪式。巴拿马的居民非常热衷于跳舞,当地在举行狂欢节时,也会用自己原始的民族舞蹈。巴拿马的居民还经常开展一些赛马、斗鸡、斗牛等比赛,还包括现在的传统竞技运动,如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等。巴拿马的旅游业非常繁杂繁荣,巴拿马运河有着世界桥梁之称,并且巴拿马还是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的旅游胜地。

⑧ 狂欢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狂欢节是欧美各国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古罗马的农神节,发展于中世纪,盛行于当代。狂欢节的节期,各国不一,有的开始于元旦,有的开始于圣诞节或其他日子。但多数国家在二三月间气候宜人之时举行。意大利的海滨城市维亚雷焦是举世闻名的狂欢胜地之一。拉丁美洲是世界公认的“狂欢节之乡”

⑨ 狂欢节是什么时候啊有什么相关历史呢

狂欢节(Carnival),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狂欢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木神节、酒神节都可以说是其前身。有些地区还把它称之为谢肉节和忏悔节。该节日曾与复活节有密切关系。复活节前有一个为期40天的大斋期,即四旬斋(lent)。斋期里,人们禁止娱乐,禁食肉食,反省、忏悔以纪念复活节前3天遭难的耶稣,生活肃穆沉闷,于是在斋期开始的前3天里,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纵情欢乐,故有"狂欢节"之说。如今已没有多少人坚守大斋期之类的清规戒律,但传统的狂欢活动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人们抒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重要节日。
欧洲和南美洲地区的人们都庆祝狂欢节。但各地庆祝节日的日期并不相同,一般来说大部分国家都在2月中下旬举行庆祝活动。各国的狂欢节都颇具特色,但总的来说,都是以毫无节制的纵酒饮乐着称。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巴西的狂欢节。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在巴西的狂欢节上,每个人都不愿表现自我,而是想成全别人。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拥有女性的特征;而有的平时内向的女人则大跳狂热的舞蹈,尽量地模仿他人的敏捷和有力动作。狂欢节中常常出现“易装癖”,这是历史的产物。巴西狂欢节对女性化的狂热程度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在巴西的狂欢节中,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世界上最着名、最令人神往的盛会。

相传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始于19世纪中叶。最初,狂欢节的规模不大,仅限于贵族举行的一些室内化妆舞会,人们戴上从巴黎购买的面具,尽情地欢乐。1852年,葡萄牙人阿泽维多指挥的乐队走上了街头。随着节奏明快的乐曲,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也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男女老少都跳起来了,整个城市欢腾起来了。阿泽维多的这一行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狂欢节成了大众的节日。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最早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全市各主要大街上都是桑巴舞表演的舞台。由于狂欢节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游行活动都在夜晚进行。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桑巴舞学校建议在市内修建一座桑巴舞赛场,用于狂欢节活动。1983年,曾设计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等工程的着名工程师奥斯卡·涅梅耶尔亲自设计,6万名建设者齐心协力,仅用了117天,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纳数万观众的桑巴舞赛场。从此,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就有了固定的场所。

在巴西的狂欢节中,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市的狂欢节独具特色。由于巴伊亚人不愿将狂欢节市场化,所以这里的狂欢节得以保持它的原汁原味。此外,在音乐方面,巴伊亚是全国最发达和最重要的地区,这里到处充满了音乐和舞蹈,它是巴西传统和狂欢节精神最真实的体现。

在德国,从每年11月11日11时起狂欢节就算开始了,一直到第二年复活节前40天为止,前后要持续两三个月。但它的高潮是在最后一个星期,特别是这周的星期日、星期一和星期二。在这"发狂的"三天里,德国的狂欢节达到了顶峰。

威尼斯狂欢节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狂欢节之一。欧洲的狂欢节据说都起源于古代的神农节。每年的冬去春来之际,人们自动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庆新的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而威尼斯狂欢节的起源则还有一说:公元12世纪,古老的威尼斯城邦共和国日渐强盛。1162年的初春,它战胜附近的阿奎莱亚封建城邦国,称霸一方。为庆祝这一胜利,威尼斯人走上街头高歌欢舞,一连数日不休。从此,他们每年这个时候都举行欢庆活动。时到200多年后的1296年,这个尊崇天主教的城邦国根据宗教节日的安排,正式把一年一度的欢庆活动时间固定下来,即从2月初到3月初之间到来的四旬斋的前一天开始,延续大约两周时间。到18世纪,狂欢活动盛极一时,欧洲各国的王公大臣、绅士淑女都赶到威尼斯,观看精彩的室内音乐和戏剧演出,参与街头和广场上的民众狂欢。威尼斯遂赢得"狂欢节之城"的称号。19世纪之后,威尼斯共和国逐渐衰亡,狂欢节逐渐失去活力。直到近20年前,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威尼斯的狂欢活动重新恢复,威尼斯狂欢节得以重放光彩。

威尼斯狂欢节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的华丽服饰。这一传统可追述到1700年前。权贵和穷人可以通过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后面,社会差异暂时被消除。富人变成了穷人,而穷人成了富人。他们互相尊敬地打着招呼。

在面具后面,年龄差异被消除,老人变年轻了,年轻人一下子老成持重起来。年轻人和小人物借助面具代表的权威把自己装扮成大人物。而老人极力将自己装扮得很年轻,甚至越无知越愚蠢越好,男人可以变成女人,女人也可以变成男人。

平时,威尼斯总是游人如织。威尼斯人好象已经习惯了这么多的游客在他们的城市里闲逛。他们的街道狭窄得似乎不能容纳得下这么多人。但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还是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毫无疑问,狂欢节期间游人会成倍地增长,尤其在狂欢节的周末。

诺丁山狂欢节是欧洲规模最大的街头文化艺术节,每年在英国伦敦西区诺丁山地区举行。诺丁山区的黑人居民多半不来自非洲,而来自加勒比海或拉美其他地区。正是诺丁山的移民文化孕育了诺丁山狂欢节。20世纪60年代,聚居在诺丁山地区的西印度群岛移民因思乡情重而举办狂欢节,当时不过只有一小群人穿着民族服装,敲着钢鼓在街上走一圈而已。几十年后,它发展成为规模盛大的多元文化节日和伦敦最炙手可热的旅游项目之一。

在世界各地的狂欢节中,诺丁山狂欢节的规模仅次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诺丁山狂欢节一向以浓郁的加勒比海情调着称。论服装和面具,诺丁山狂欢节如同一场奇异华丽的化妆舞会;论音乐,钢鼓乐队、卡里普索歌曲、索加音乐则是诺丁山狂欢节的灵魂。钢鼓的强烈节奏足以令心跳立即合着节拍提速;卡里普索歌曲每每根据最新时政和社会热点即兴改动歌词,惟有词曲幽默讽刺的本色不变。

阅读全文

与巴西为什么取消狂欢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85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234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100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1047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51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56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512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36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36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72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56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445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36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993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31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96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86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13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84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