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七八会议上确定了什么的方针
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着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
(1)党的巴西决议确定了什么方针扩展阅读:
会议背景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今鄱阳街139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出席会议的有部分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中央机关、共青团中央、地方代表共21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明纳兹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由于当时环境极其险恶,会议只开了一天。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
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
B. 党的八大提出各项工作方针是什么
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2)党的巴西决议确定了什么方针扩展阅读:
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
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C. 八七会议确定了什么方针
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着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的意义:
八七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在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暴动。
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八七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也有缺点,它只注意反右,而忽视了防“左”,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这是一个深刻的经验教训。
D. 1956年9月党的八大确定了一个什么繁荣科学和文化艺术工作的指导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于1956年,根据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具体情况,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1956年党的八大确认了“双百方针”,写进了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从而使这个方针成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这个最高领导机关的决策。
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这一方针的着重点是发扬社会主义的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主张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流派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讨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讨论和实践去解决,而不应采取简单的方式去解决。
(4)党的巴西决议确定了什么方针扩展阅读:
最先提出“百花齐放”,是在1951年。毛泽东应梅兰芳之请,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八个字。“百家争鸣”最初的提出,则是在1953年。当时,对中国奴隶社会何时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分期问题,两位着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和范文澜,有不同的意见和热烈的争论。当时的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陈伯达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说要百家争鸣。
E. 巴西会议的巴西会议旧址
巴西会议旧址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东32公里的巴西乡。会址原为喇嘛教寺院班佑寺,现仅存残墙。毛尔盖会议后,中央率右路军跨过草地到达班佑、巴西一带,等待与左路军会合。但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后,违抗中央命令,拒不与右路军会合,并要挟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甚至企图危害党中央。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于1935年9月2日至9日在班佑寺内连续召开政治局会议,经充分讨论仍坚持北上的正确路线,谴责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行为,要求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迅速向中央靠拢北上。鉴于张国焘和陈昌浩的顽固立场和当时敌情形势,党中央决定率直属纵队先行北上,9月10日凌晨党中央率直属纵队离开巴西地区向甘肃俄界进发,同时发布《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巴西会议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次关键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F. 党的八大提出了什么的经济建设方针
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大会通过了各项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选举了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党的八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以苏联为鉴,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积极探索取得初步成果。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 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G. 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统一战线策略的决议有何历史意义
1922年11月5日至12月5日,在莫斯科召开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来自58个国家的66个组织(其中有58个共产党)的408名代表,会上,列宁作了《俄国革命五周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的讲演。列宁总结了苏俄在新经济政策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建设,号召全国共产党人必须深人学习俄国和世界革命运动的经验。
大会批准了共产国际策略提纲,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组织工人统一战线,提出了建立工人政府或工农政府的思想,共产党人必须竭尽全力防止工会分裂,争取工会的统一和工会的革命化。在民族殖民地问题上,大会提出了建立反帝统一战线的口号。
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统一战线策略的决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推动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向深广发展。1922年1月,智利共产党成立。3月,巴西共产党成立。7月,日本共产党在“非法”的情况下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