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西为什么干旱那是热带雨林和草原气候的
巴西境内并不是都干旱,西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要说干旱也只能是巴西东部,巴西东部虽然与西部同属赤道地区但由于地形影响(巴西高原)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干湿季节分明,每年11月-次年4月为干季,有的年份会造成严重干旱。
另外近年来的雨林破坏,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等也加剧了巴西的干旱程度。
希望能够帮到你。
2. 巴西东南部多干旱的原因
巴西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带,气候宜人,降水丰沛,但是由于工业发达,人口稠密,需水量非常大,所以可能会出现干旱。但是,一般来说是不会出现干旱情况的。
3. 为什么巴西旱涝灾害少
首先,巴西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沛,所以基本是不会有干旱的。
其次,巴西国土主要部分又是高原(巴西高原),虽降雨丰富,但高原地形利于排水。而亚马孙河横贯巴西,流域面积广,可以带走大部分径流。还有就是热带雨林的广茂植被,完全可以达到遏制水灾的目的。
所以,巴西旱涝灾害很少。
4. 巴西东部为什么气候
巴西全境大部份为热带气候,亚马孙平原为赤道多雨气候,巴西高原为热带干湿季气候,最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偶见霜雪。亚马逊平原降水丰沛,东北部地区略为干燥。热带气候:巴西的大部分土地处于赤道线与南回归线之间,只有占全国面积五分之一的土地位于南回归线之南,因而巴西的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根据气候特点,巴西共分潮湿赤道带、潮湿热带、半潮湿热带、半干旱热带和潮湿亚热带五个气候带。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缓慢上升。然而亚马孙流域,尽管处于赤道带,但气温并不像人们相像的那样高,平均温度不超过27℃,最高气温不超过36℃。巴西利亚、圣保罗等高原城市平均气温仅19℃,气候宜人。在南部亚热带地区,平均温度在16℃—20℃,一些地势高的地方平均温度只有10℃,冬天有时还要下雪。不过巴西各地的湿度相当高,特别是在沿海地带。年降雨量随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在潮湿赤道带的亚马孙地区年降雨量最高为1500毫米—2500毫米。只有8月—10月是少雨季节。潮湿热带地区主要是在北里奥格兰德到圣保罗州北部的沿海地区,这里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巴西的大部分地区从米纳斯吉拉斯州、圣保罗州内地、南马托格罗索州和马托格罗索州的南部,到巴伊亚州、马拉尼昂州和塞阿拉州的内地,均属半潮湿热带气候,每年分旱季和湿季,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半干旱热带在巴西东北部,年降雨量一般低于1000毫米,而且多集中于一段时期,全年大部分时间缺雨。南回归线以南的巴西土地属潮湿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巴西与我国的季节正好相反,9月22日—12月21日为春季,12月22日—3月21日为夏季,3月22日—6月21日为秋季,6月22日—9月21日为冬季。
5. 厄尔尼诺
中文名称:厄尔尼诺现象
外文名称:elninophenomenon
内 容: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
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
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
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
洲的厄瓜多爾尔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
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
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
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
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
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
鲁和厄瓜多爾尔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
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
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
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
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
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
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
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
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
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
、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
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
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
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
“南方涛动”。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
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
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
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
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
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
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
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使北半球
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
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出现的,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至1997年
的20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分别在76-77年、82-83年、86-87年、
91-93年和94-95年出现过5次。1982—1983年间出现的厄尔
尼诺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1500人死亡和8
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
越来越频繁。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通过采取一系
列预报模型,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海洋大气偶合等科研活动,深化了对这种气
候异常现象的认识。首先认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物理过程是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的结果,即海洋温度的变化与大气相关联。所以在80年代后,科学家们把
厄尔尼诺现象称之为“安索”(enso)现象。其次是热带海洋的增温不仅发生在南
美智利海域,而且也发生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无论发生在哪时,都会迅速
地导致全球气候的明显异常,它是气候变异的最强信号,会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
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6. 美国,巴西的气候是什么
一、美国气候
美国的气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属热带。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纬60至70度之间,属北极圈内的寒冷气候;夏威夷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气候。美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大体可分为5个气候区——东北部沿海的温带气候区:这一区域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和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温度为-6℃左右,夏季温和多雨,7月份平均温度为1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东南部亚热带气候区:因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1月份平均温度为16℃,7月份平
均温度为24~27℃,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中央平原的大陆性气候区:这一区域呈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温度为-14℃左右,夏季炎热,7月份平均气温高达27~32℃,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500毫米。西部高原干燥气候区:这一区域为内陆性气候,年温差较大,科罗拉多高原的年温差高达25℃;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高原荒漠地带降水量不到250毫米。太平洋沿岸的海洋性气候区:这一区域冬暖夏凉,雨量充沛,1月份平均气温在4℃以上,7月份平均气温在20~22℃,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
二、巴西气候
巴西位于南半球,其冬夏与北半球相反,每年12月底到3月底为夏季,6月底到9月底为冬季。巴西总体降雨丰富,且时常会有阵雨,但少有连绵雨季,对旅程影响不大。
巴西北部位于赤道带的亚马孙平原天气并不十分炎热,年平均气温为27℃左右,最高温度为36℃左右。亚马孙平原是巴西最湿润的地方,除冬季外全年降雨充足,年降雨量最多为2500毫米左右,因此冬季是到此观光的最佳季节。
巴西中部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的巴西高原,地势平缓,海拔基本在1500米以下,最低处只有300米左右。高原基本为热带草原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冬季干旱,而夏季则为雨季,降水较多。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高原中部,其冬季平均气温为13℃左右,夏季平均气温为29℃左右。
巴西东北部属热带半干旱气候,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旱季,但雨季到来时会有大规模降雨,年降雨量不超过1000毫米,是巴西较为干旱的地区。
巴西南部是巴西温度最低的地方,年平均温度为16-19℃,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左右,气候湿润。南部一些地区冬季会有降雪天气。
7. 地理书上说:雨林区相邻的巴西东北地区却集中了全国1/4的人口,这里也是全国最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
与热带雨林区相邻的气候区就是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雨水少自然是干旱。
8. 巴西圣保罗 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位于南半球,其冬夏与北半球相反,每年12月底到3月底为夏季,6月底到9月底为冬季。
9. 巴西东北部为什么要干旱
请问是地理题吗,因为 巴西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水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地区都要靠天吃水。去年巴西就曾发生严重干旱,导致1265个城市水资源告急。从去年底到现在,由于降水量不足,还有就是巴西西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要说干旱也只能是巴西东部,巴西东部虽然与西部同属赤道地区但由于地形影响(巴西高原)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干湿季节分明,每年11月-次年4月为干季,有的年份会造成严重干旱。
另外近年来的雨林破坏,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等也加剧了巴西的干旱程度。
希望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