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巴西资讯 > 购买什么东西会在巴西雨林种树

购买什么东西会在巴西雨林种树

发布时间:2022-09-09 20:53:28

A. 亚马逊地区有哪些主要树木种类 最好快点 回答好了双倍给分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 (tropical rain forest)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阴凉、潮湿多雨、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平均温度为25~~30℃。S.H.E的一首歌曲名为热带雨林,收录于青春株式会社专辑中。

目录

环境
分布
生物特征
结构
雨林生态
典型代表典型土壤与动物
我国的热带雨林
生物资源
其它雨林
书籍
《热带雨林》
内容简介目录
歌曲《热带雨林》1. S.H.E《热带雨林》
2、陈奕迅《热带雨林》
环境
分布
生物特征
结构
雨林生态
典型代表 典型土壤与动物
我国的热带雨林
生物资源
其它雨林书籍《热带雨林》内容简介
目录歌曲《热带雨林》
1. S.H.E《热带雨林》 2、陈奕迅《热带雨林》展开 编辑本段环境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纬 5 ~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 热带雨林
区别,年平均温度 25 ~ 30 ℃,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也在 18 ℃ 以上,极端最高温度多数在 36 ℃ 以下。年降水量通常超过 2 000mm ,有的竟达 6 000mm ,全年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空气相对湿度 90 %以上。 热带雨林为热带雨林气候及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植被。 大多数热带雨林(Tropical zone rainforest)都位于北纬23.5度和南纬23.5度之间(即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非洲地区)。在热带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层的植被,上面还有高达150英尺到180英尺的树木像帐篷一样支盖着。下面几层植被的密度取决于阳光穿透上层树木的程度。照进来的阳光越多,密度就越大。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亚洲和非洲的丛林地区,如亚马逊平原和云南的西双版纳。每月平均温度在华氏64.5度以上(摄氏温度约为18度),平均降水量每年80英寸(1英寸=2.54厘米)以上,超过每年的蒸发量。 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辛伯尔广泛收集和总结了热带地区的科学发现和各种资料,把潮湿热带地区常绿高大的森林植被称作为热带雨林,并从当时的生态学角度对它进行了科学描述和解释。热带雨林具有独特的外貌和结构特征,与世界上其它森林类型有清楚的区别。热带雨林主要生长在年平均温度24℃以上,或者最冷月平均温度18℃以上的热带潮湿低地。
编辑本段分布
热带雨林
世界上三大热带地区都有它的分布。最大的一片在美洲,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目前还保存着40,000平方公里面积,约占热带雨林总量的一半,即约占世界阔叶林总量的1/6。第二大片是热带亚洲的雨林,面积有20,000平方公里。第三大片是热带非洲刚果盆地雨林,面积18,000平方公里。它们都是在赤道附近的雨林气候下形成的。中美洲东岸及西印度群岛、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巴西东南部的雨林则发育于热带海洋性气候。 我国云南、台湾、海南地区也有分布。 热带美洲、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的雨林虽然分开为三大片,但它们都有非常类似的外貌和结构特点。由于生长环境终年高温潮湿,热带雨林长得高大茂密,一般高度在30米以上,从林冠到林下树木分为多个层次,彼此套迭。在热带雨林中,最高的树木可长到80多米高度,例如马来西亚的塔豆(Koompassia excelta),西双版纳的望天树亦高达70米。热带雨林的种类组成极端丰富,尽管热带雨林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七,但它所包含的植物总数却占了世界总数的一半。热带雨林有很多独特现象是其它森林所没有的。例如,大树具有板状的树根,在老茎杆上开花、结果;有很多小型植物附生在其它植物的枝、杆上;有的通过绞杀其它植物而树立起自己;有的树木从空中垂下许多柱状的根,最后变成独树成林;林下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有滴水叶尖,而有的植物的叶子长得十分巨大;在林内,大藤本非常丰富,有的长达数百米,穿梭悬挂于树木之间,使人难于通行。 随着科学家对热带雨林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越来越多的生态现象被发现和解释。但越来越多的发现也证明,热带雨林中蕴藏着大量的尚未被充分认识的生物学和自然规律。特别是热带雨林物种的极端丰富性和植物生活类型的多样性并不能完全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世界上除热带雨林外的物种充其量仅占总物种的一半。植物生活类型亦仅只是一部分。例如,温带的森林,不仅种类贫乏,生活类型单调,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表现亦是相对简单和直接。依赖于热带以外森林的研究而得出的一些经典或传统的生物学规律和概念显然是非常不完善的,若直接套用来解释热带雨林,自然有很多现象不可思议。因此,科学家预测,通过对热带雨林的深入研究,或许会完全改变原有的生物学观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们还没有充分解开热带雨林之谜时,它就可能由于人类自己的破坏而永久地消失。 A.F.W.席姆佩尔曾扼要指出热带雨林的特征是具有“常绿喜湿、高逾30米的乔木,富有厚茎的藤本、木质和草本的附生植物”。热带雨林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植物种,其中70%为木本植物(高位芽植物)。热带雨林通常每英亩(合4047平方米)生长 40~100种乔木,形成优势种分化不明显(种多样性极大)的混合雨林。但也有单优种群落出现,即上层乔木由少数树种组成,如南美洲北部泛滥平原上的毛拉豆(Mora)雨林,在东南亚常成小片分布的龙脑香 (Dipterocarpus)雨林等。乔木高大,个别类型可达40~60米,主干挺直如圆柱状,胸径一般为50~60厘米,大者为100~200厘米。乔木通常分化为3层结构,上层多呈不连续状,使雨林顶部起伏不平,树干基部普遍有板状根发育。乔木中下层树冠郁闭,使林内光照急剧减弱,经常出现树干和老枝着生花果的茎花现象。雨林中乔木一般具有带滴水叶尖(即尾状突出的叶尖)的中型革质叶片,缺乏同步的生物节律(如老叶更新、花期终始等)。木质藤本植物茎粗20厘米以上,穿行于最高层树木之间,如棕榈科省藤属(Calamus)的茎长可达 300米。大量附生的蕨类和有花植物为雨林重要特征,它随所在层位局部小环境而有从湿生到旱生的各种生态类型,半附生的绞杀植物尤具特色。林下真正灌木较少。草本植物稀疏,多耐荫湿生类型,有些属于腐生或寄生植物。
编辑本段生物特征
乔木多板状根,多气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统分层明显,乔木高大,植物品种丰富;因为天气长期温热,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续生长,造成树木生长密集且长绿。
编辑本段结构
层 高度 主要植物 其他
露生层 31米或以上 乔木 单独生长,较为分散,有板根支撑,须面对蒸腾作用
树冠层 21-30米
树冠横向生长,形成连续的一层,吸收了雨林中7成阳光和8成雨水
幼树层 11-20米 年幼树木 树干较幼,树冠呈椭圆形;依靠林中少量的阳光生长
灌木层 6-10米 蕨、丛木、灌木

地面层 0-5米 小植物如苔藓和地衣 几乎黑暗一片;不连续和茂盛;只在河边和林地的边缘,才会较茂盛

编辑本段雨林生态
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神话世界。在这里抬头不见蓝天,低头满眼苔藓, 热带雨林
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这里光线暗淡,虫蛇出没,人们在其间行走,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也很危险。但是,这里却是生物的乐园,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陆地上其他地方所不可比的。 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于1800毫米,有些地方达3500毫米。这里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白天温度一般在30℃左右,夜间约20℃。 雨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从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纵横的高原峡谷。多样的地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雨林景观。在森林中,静静的池水、奔腾的小溪、飞泻的瀑布到处都是;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迷宫。 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和落叶阔叶树,树皮色浅,薄而光滑,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别发达,叶面附生某些苔藓、地衣,林下有木本蕨类和大叶草本。 雨林中的树木多为双子叶植物,具有厚的革质叶和较浅的根系。用以营养的根部通常只有几厘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叶面的蒸发而丢失很多。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风化壳可达100米。这类土壤虽富含铝、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高岭石,但其他一些矿物质却因淋溶和侵蚀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饥饿的树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这里的土壤其实并不肥沃。 雨林中的次冠层植物由小乔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兰科、凤梨科及蕨类植物组成,部分植物为附生,缠绕在寄生的 热带雨林
树干上,其他植物仅以树木作为支撑物。雨林地表面被树枝、和落叶所覆盖。雨林内的地面并不如传说那样不可通行,多数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层和落叶外多是光裸的。 雨林中,木质藤本植物随处可见,有的粗达20至30厘米,长可达300米,沿着树干、枝丫,从一棵树爬到另外一棵树,从树下爬到树顶,又从树顶倒挂下来,交错缠绕,好像一道道稠密的网。附生植物如藻类、苔藓、地衣、蕨类以及兰科植物,附着在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树干和枝桠上,就象披上一厚厚的绿衣,有的还开着各种艳丽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叶片上,形成“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奇妙景色。 有些种类的树干基部常会长出多姿多态的板状根,从树干的基部2至3米处伸出,呈放射状向下扩展。有些则生长着许多发达的气根,这些气根从树干上悬垂下来,扎进土中后,还继续增粗,形成了许许多多“树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气势,非常壮观。有些种类的树如波罗蜜、可可等,在老树树干或根颈处也能开花结果,成为热带雨林中特有的老茎生花现象。
编辑本段典型代表
在世界同类型地区中,亚马逊平原的热带常绿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这是 热带雨林
由于亚马逊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使它具有特别有利于该类型发育的现代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也与它发育历史悠久、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比较稳定有关。南美的热带常绿雨林一般也称为希列亚群落,其植物种类成分极其丰富,而且相互杂生,很少形成纯林,其中三分之一种是南美特有种。它们生长连续无间,植物终年葱绿繁茂。乔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组成多层次的郁闭丛林。一般有4至5层,多者可达11至12层,树冠城锯齿状,参差不齐。许多乔木为争取日照,力图往上生长,树干很少分枝,有的可高达80至100米。
典型土壤与动物
热带雨林
热带常绿雨林下发育的典型土壤是砖红壤和具有灰化现象的红壤,前者分布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并且有比较少雨季节的地区,后者主要分布在各季节降水丰沛、森林郁闭、草本植被缺乏的地区。 雨林中的动物极为繁多,但以小型、树栖动物为主。另一特点就是种类多而单种个体较少。尤其是雨林中的昆虫,找到一百种昆虫比找到同种昆虫一百只容易得多。科学家们相信,至今有很多雨林昆虫未被我们认知。 大象、河马等大型动物一般仅活动于雨林边缘或稍开阔的河谷地区。
编辑本段我国的热带雨林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此外,在西藏自治 热带雨林
区墨脱县境内也有热带雨林的分布,这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界,位于北纬 29度附近。但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和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最为典型。我国热带雨林中占优势的乔木树种是:桑科的见血封喉 (Antiaristoxicaria) 、大青树 (Ficusaltissima) 、马椰果(Ficus glomerata) 、菠萝蜜 (Artocarpus spp.),无患子科的番龙眼以及番茄枝科、肉豆蔻科、橄榄科和棕榈科的一些植物等。 但是由于我国雨林是世界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缘,因此,林中附生植物较少,龙脑香科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不如东南亚典型雨林多,小型叶的比例较大,一年中有一个短暂而集中的换叶期,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季节变化,这是由于纬度偏高所至。
编辑本段生物资源
热带雨林蕴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但世界上热带雨林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热带地区高温多雨,有机物质分解快,物质循环强烈,植被一旦被破坏后,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环境退化。因此,保护热带雨林是当前全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热带雨林中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如三叶橡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胶植物,可可、金鸡纳等是非常珍贵 热带雨林
的经济植物,还有众多物种的经济价值有待开发。开垦后可种植巴西橡胶、油棕、咖啡、剑麻等热带作物。但应注意的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有机物质分解快,物质循环强烈,而且生物种群大多是K-对策,这样,一旦植被破坏后,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环境退化,而且在短时间内不易恢复。因此热带雨林的保护是当前全世界关心的重大问题,它对全球的生态效应都有重大影响,例如对大气中和浓度平衡的维持具有重大意义。 热带雨林在最适状况下每公顷的总植物量为 350~450吨,年总生产量每公顷120~150吨,但有 75%左右的有机产品当年被自身吸收消耗掉。其植物量(主要是木材)占陆地总植物量40%,净生产量则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雨林下土壤因风化淋溶强烈,肥力不高,植物直接从林下凋落物层借助于真菌获得营养成分,同时每天以每平方米 4.5~12.6克干物质的速度补充落叶数量。因此,热带雨林是依靠迅速的营养物质生物循环维持自身庞大的生物量和很高的生产力。 中国雨林位于热带边缘,受热带季风气候限制,仅在局部湿润环境(如沟谷、山地)有小片分布,并呈现出季节性特征。优势种类以具有龙脑香科的种类为标志,并由桑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梧桐科及棕榈科等的种类组成。 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也是碳素生物循环转化和储存的巨大活动库。它的盛衰消长不仅是地表自然环境变迁的反映,而且直接影响全球环境、特别是人类生存条件。雨林的保护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生态问题之一。
编辑本段其它雨林
除了热带雨林,还有亚热带雨林,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的迎风海岸。该处有雨季和干季之分,有温度和日照的季节变化。亚热带雨林的树木密度和树种均较热带雨林稍少。其他雨林类型还有:季雨林、红树雨林、温带雨林等。 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重要条件,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都将产生重大的变化而那样的变化将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现在,全世界都在为保护热带雨林而努力,我们国家雨林的面积虽不大,但我们同样可以为保护雨林而有所作为,比如,我们为保护雨林而大声疾呼,比如,我们拒绝购买和使用以热带雨林中资源制造的产品。相信有大家的努力,我们地球上的这条美丽的绿色颈链会永远光彩四射。
编辑本段书籍

编辑本段《热带雨林》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作者: (德)安德里亚·麦尔提尼文,(德)莱纳·蒋格,葛瑞·斯考特图,李立娅译出 版 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5-1 开本: 大16开 I S B N : 9787535154484 定价:¥29.00
[1]热带雨林,我们称其为“绿色地狱”,但茂密的丛林却是各种生物的天堂。 经过长期不断地进化,热带雨林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生态模式,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在这里和谐地生活。现在,科学家们仅仅只发现了热带雨林中很少一部分现象,比如箭毒蛙利用树冠上的迷你池塘来孵化和养育后代;滑翔蛇和飞蜥通过滑翔来避开危机四伏的地面;树木为蚂蚁提供住所,同时也得到蚂蚁的保护。 时至今日,尽管热带雨林中还有很多秘密没有被发现,但是研究与破坏之间的竞赛已经迫在眉睫。经过数百万年演变进化而来的独特的动植物物种,仅仅在数十年间就被人类所毁灭。近年来,我们才慢慢意识到热带雨林作为“地球绿肺”对于气候的意义,以及作为一座巨大的“药房”、一个生机勃勃的整体对于人类的意义。今天,热带雨林作为人类共有的遗产,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得到越来越多的保护。
目录
热带雨林 什么是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怎样形成的? 热带雨林多少岁了? 热带雨林如何分类? 热带雨林如何分层? 哪些动物生活在热带雨林的“底层”? 热带雨林哪一层中物种种类最多? 为什么热带雨林中会存在着如此之多的物种? 热带雨林到底有多富饶?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如何争夺阳光? 为什么会有植物生长在树上? 藤蔓植物有哪些生存伎俩? 如何分辨热带雨林乔木的种类? 热带雨林树木的根系有什么特点? 热带雨林中的树木如何汲取养料? 如何计算热带雨林树木的年龄? 如何看待热带雨林中的树叶? 热带雨林中花朵如何吸引授粉者?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 如何传播种子? 热带雨林中的动物 热带雨林中的动物如何生存? 动物如何在热带雨林中生活? 为什么有些树会为蚂蚁提供巢穴? 为什么热带雨林中的蛙类可以在树上生活? 热带雨林中动物如何伪装自己? 为什么有些热带雨林动物会有鲜艳的体色? 热带雨林中的动物如何吸引异性? 地球上的热带雨林 马达加斯加 热带雨林中 生活着哪些动物? 非洲热带雨林中 生活着哪些动物? 南美洲热带雨林中 生活着哪些动物? 亚洲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哪些动物? 澳洲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哪些动物? 人类与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中的 土着居民如何生活? 热带雨林是 如何被破坏的? 热带雨林的利用与破坏 为什么人们称热带雨林为“药房”? 为什么人们称热带雨林为“生物图书馆”? 热带雨林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什么是温室效应? 被破坏的热带雨林能恢复原貌吗? 如如何才能 合理利用热带雨林? 名词索引
编辑本段歌曲《热带雨林》
1. S.H.E《热带雨林》
收录于2002年s.h.e专辑《青春株式会社》的作品,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钟兴民编曲。因旋律优美而具有较高传唱度。
歌词: 冷风过境回忆冻结成冰 我的付出全都要不到回音 悔恨就象是绵延不断的丘陵 痛苦全方位的降临 悲伤入侵誓言下落不明 我找不到那些爱过的曾经 你象在寂寞上空盘旋的秃鹰 将我想你啃食干净 月色摇晃树影 穿梭在热带雨林 你离去的原因 从来不说明 你的谎象陷阱 我最后才清醒 幸福只是水中的倒影 月色摇晃树影 穿梭在热带雨林 悲伤的雨不停 全身血淋淋 那深陷在沼泽 我不堪的爱情 是我无能为力的伤心 悲伤入侵誓言下落不明 我找不到那些爱过的曾经 你象在寂寞上空盘旋的秃鹰 将我想你啃食干净 月色摇晃树影 穿梭在热带雨林 你离去的原因 从来不说明 你的谎象陷阱 我最后才清醒 幸福只是水中的倒影 月色摇晃树影 穿梭在热带雨林 悲伤的雨不停 全身血淋淋 那深陷在沼泽 我不堪的爱情 是我无能为力的伤心 月色摇晃树影 穿梭在热带雨林 你离去的原因 从来不说明 你的谎象陷阱 我最后才清醒 幸福只是水中的倒影 月色摇晃树影 穿梭在热带雨林 悲伤的雨不停 全身血淋淋 那深陷在沼泽 我不堪的爱情 是我无能为力的伤心
2、陈奕迅《热带雨林》
收录于陈奕迅2001年发行的专辑《the easy ride》中的作品。 明明并非夏季 但我竟会觉得热 呼吸到 南美的暑气 闲谈被关掉了 伴奏只有那烟味 听风扇 转得多诡秘 句句我爱你 布满青苔 别拥抱 懒得要死 摇摇欲倒是你 像客厅里这幅地 将驶进 数辆推土机 相恋的关系 犹像 热带雨林 逐分钟 消失 4.8哩 最 茂盛的恋爱 静静盖满地 是否 这样的韵律 也算自然定理 这 静默的灾劫 没法可退避 像相对没相对论 我闷还是你 连绵绿色万里 静悄得鸟兽走避 只得我 蛮荒中等你 当初的亲密 犹像 热带雨林 逐分钟 消失 4.8里 太 热烈的恋爱 用去的储备 或者 以后的以后 永远亦难治理 这静默的灾劫 没法可退避 像相对没相对论 我有病还是你 得奖纪录 2003Hito流行音乐奖 - 十大华语歌曲奖“热带雨林”

B. 亚马逊河热带雨林植物种类及名称

热带雨林林下的许多草本植物具有巨大的叶子,如芭蕉、海芋、箭根薯等植物的叶子,它们大得足以容纳数人在下面避雨。巨大的叶子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线,一般认为这是热带雨林林下草本植物适应弱光的结果。

有些雨林下的草本植物,叶子并非全为绿色,而是杂以黄、白、红等各色的花斑纹,这称为花叶现象。花叶现象的成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热带花叶植物很早就被人们用作花卉素材,在很多温室里都能见到。

热带雨林林下层的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叶子普遍具有尾状尖端,叫滴水叶尖。典型的如菩提树的叶子,它的弯曲尾状的叶尖长达数厘米。热带雨林的内部非常潮湿,空气中的水汽和随时发生的降雨常在叶片的表面结成一层水膜。滴水叶尖能使叶片表面的水膜集聚成为水滴流淌掉,使叶面很快变干,这样即有利于叶片的蒸藤作用,又避免一些微小附生植物(苔藓、藻类)在叶片表面生长而防碍其光合作用。

醒目的红叶现象

不论什么时侯,从空中俯看热带雨林,你都会发现在茫茫绿海中点缀着撮撮红色在阳下闪灼,那并不是花朵,而是红色的树叶。在季节性热带雨林,老叶脱落,新叶萌生的时节,片片红色映衬在绿海之中非常醒目。

热带雨林的很多树种,新叶长出时是红色而垂下的,几天或几周后才逐渐变绿和变得坚挺。温带的树木则不同,例如着名的枫叶和黄栌,是在秋季叶片衰老快脱落时才为红色。前者象征新生,后者意味衰老。

附生植物空中花园

步入热带雨林就映入眼底的是除了地上生长的树木灌草外,在各不同的树枝杆和藤萝上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小型植物,琳琅满目,犹如一个空中花园。这些悬挂的植物被称为附生植物层片。

热带雨林生境优越,植物种对生存空间的竟争异常激烈。由于林下光线幽暗,很多小型植物都难于获得足够的光线而不得不向其它空间扩展。热带雨林的多层次结构,加上林内空气潮湿,在各种树丫枝杆以及树皮裂隙处经常能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许土壤,为一些种子提供了温床。很多小型植物在这些位置得以立足、发展,成为附生植物。热带雨林越潮湿,附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热带雨林创造了对太阳光能最有效利用。那些躲过了厚厚树层而渗漏进来的光线也常常逃不脱附生植物的捕捉。难怪林下如此阴暗,能到达地面的光线所剩无几。

魔高一丈的藤本植物

热带雨林中,有一类靠缠绕或攀援于其它树木上,借助于树木支撑自己的躯体的植物,叫藤本植物。热带雨林中大型藤本植物十分丰富,它们时而卧地而行,时而缠绕穿梭悬挂于大树上,在林下只能见其藤茎不能见其枝叶。藤本植物的枝叶一般伸张于林冠之上,填充林冠空隙,这也是对光线的一种竞争形式。有些类型的热带雨林,藤本植物多得行人难于穿过,当树木被破砍伐时常常被大藤子挂住,悬掉于空中不能倒落。在这类森林中采伐非常困难

贪得无厌的绞杀植物

早期的欧洲植物学家和旅行家常被热带雨林中树上长树的奇异现象所困惑。从枝叶上任何细心的人都能分辨是两种不同植物,但它们的茎杆则彼此缠杂融合在一起,或者一种植物的茎杆套包住另一种植物的茎杆。逐渐地,人们注意到,被缠绕包在内部的树木最终将枯死,而包它的植物则将发展成大树。人们把包缠者称绞杀植物,而把被包缠者叫寄主植物。

绞杀植物大多是一些被叫做榕树的植物,它们的果实是动物的一个主食,它们的种子很微小。当动物把榕树的种子携带到树木的枝丫或树皮裂隙上后,这些种子便会萌发。幼小的榕树能产生不定根,行为就象附生植物一样。随着榕树的不断长大,它的不定根逐渐将寄主树木包住,借助寄主树来支撑自己躯体。当这些榕树逐渐长成为大树时,它们的根和茎已整个地包住寄主树,寄主树最终由于太负重和营养亏缺而枯死,而这些绞杀榕树最后也变成为独立的大树。

生活独特的根寄生植物

在阴湿的热带雨林下,不时可见到一些没有叶子而形态奇异的花朵骤然由土中冒出,有的小如绿豆(无叶兰),有的硕大无比, 直径可达到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这些花朵是寄生在其它植物根上,平常看不见,只是开花时才冒出土壤的植物,叫根寄生植物。大花草是热带雨林特有的一类根寄生植物,它的花非常巨大,颜色醒红,花瓣肉质,发出浓烈的腐臭味,犹如一堆臭肉,吸引苍蝇为它传粉。

沉默的真菌世界

阴暗潮湿的热带雨林下,在枯枝倒木或蓬松的腐殖物上,人们常忽略了一类没有叶绿素的小型植物,它们的形态各异,色彩斑驳,靠分解枯落物腐殖质获取养份为生,属于真菌一类植物。人们熟知的磨菇便是此类植物。它们没有硕大的身躯和健壮的枝叶,但在森林更新和养份循环中缺它们不可。

奇花异草

热带雨林湿热的气候环境滋生了极端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植物生活类型。有些花果形态怪异,有的似花非花, 有的花果一体, 无法区分。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最小的花、最怪的花、 最美的花都藏匿于雨林之中。

兰花世界

兰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之一, 全世界有2000多种, 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以热带雨林最为集中。中国有兰科植物1240种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西双版纳有兰科植物属334种,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中。热带雨林是兰科植物的分化形成中心。

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植物生活类型最多样,生态现象最特殊,也是目前人类最陌生和对它的毁坏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由于热带雨林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成为许多古老物种的避难所。热带雨林中也含有十分丰富的珍稀濒危物种。热带雨林无疑是我们这个星球的精华和最最珍贵的财富,对它的保护和研究正在成为科学技术发展所汇集的焦点,也是决定人类和我们这颗星球存亡的最伟大工程

后记

热带雨林的昨天和今天

今天热带雨林仍复盖着地球上广大的地区,特别是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仍存在着一望无际的大片热带雨林,与世界其它类型的植被相比,它仍是复盖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然而,同几百年前相比,现今的热带雨林已大为减少,在很多地方变成为小块片断甚至消失殆尽。

自十九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业飞速发展,对木材和森林产品的需求量剧增,从而开始了对热带雨林疯狂的开采。特别是最近几年人口暴涨,在热带雨林地区人口也明显剧增,大片热带雨林顷刻之间转变为农地、种植园和城镇。在热带非洲和热带亚洲,大片的雨林已经消失和片断化。即便在热带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随着纵横交错的道路的开通同,密集人口区的大量移民涌入热带雨林,在那里定居、蕃衍, 馋蚀热带雨林。

几十年前看到的无边无际的雨林现在看来是有限和脆弱的。现在对热带雨林的破坏速度仍有增无减,若再不加紧有效的保护,它们很快就会从地球上消失殆尽。

合理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越来越多的发现揭示人类是起源于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养育了人类。即使在今天,仍有许多各种各样的人类种族依赖热带雨林为生。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复盖面积最大的森林,在人类生活中,它一直在无私地奉献着木材和森林附产品以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现在世界上每年要消耗木材3350百万平方米, 其中的一半是作为燃料木材,而燃料木材中84%是热带木材。热带雨林中藤蔑每年的贸易量达1万5千多吨,价值15亿英磅。人类的许多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甘遮等都是起源于热带雨林。以它们独特的风味而着名的热带水果也主要来自热带雨林。工业原料橡胶是出自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雨林的一个河岸树种。 现在的植物药品中2/3是来自热带雨林,例如抗疟疾特效药奎宁是由热带树种金鸡纳树皮中提取;麻醉剂可卡因由古柯树叶中提取;降压药利血平由萝芙木根提取;口服避孕药成分之一薯蓣皂苷由薯蓣根中制得。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植物群落,它蕴藏着无穷多样的遗传基因。人们现在所依赖和利用的仅仅是极少数的雨林物种和它们的遗传基因产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显然正在转向热带雨林发揭新资源和药物。

热带雨林的植物通常分布的范围狭小,有的种类仅是某个群落或某个局部生境所特有。温带地区的植物一般都是广布种、分布范围广大,例如,英格兰的阔叶林减少到仅占它陆地面积的4%,但并没有木本植物种类灭绝。热带森林如果面积减少,无疑大量的植物种将会灭绝。

热带雨林的减少也将导致雨林动物的减少和灭绝。雨林植物为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动物反过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它们彼此之间已形成了十分复杂的依存关系。有一个粗略的规律,保持一个动物种在短时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个成年个体;保持一个动物种长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0只个体。在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里做的调查研究表明: 要保持头盔犀鸟这个种,需要保留500只个体,那么就需要有100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暹满猿(Siamang)这个种,需要186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长尾猕猴这个种则要90平方公里雨林。

热带雨林的破坏,不仅仅只是导致环境恶化和水土流失,更主要的是大量动物、植物种的灭绝。雨林的环境效益是可以由各种各样的人工植被(人工林、种植园等)和次生植被所缓解和部分替代的,但形成一个物种需要上万年的时间,大量动、植物种的灭绝却是人类不可补救的。

人自身也是一个动物种,与其它生物种有着极其密切复杂的依存关系。雨林的消失,物种之间平衡关系的打破,完全可能毁灭人类自己。

值得庆幸的是在仍留存有大片的雨林,保护热带雨林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心,国际上已有很多非政府和政府的组织机构在积极不断地努力筹集资金,培训人员,建立自然保护区。自1970年以来全世界热带地区已有3000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被建立, 保护面积已达400百万公顷。生态旅游也逐渐在自然保护区里开展起来,以唤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兴趣和意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研究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专们机构,他们的科学家正在夜以继日地努力探索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热带雨林的新路子。

人类离不开热带雨林,人们需要利用热带雨林,只要是在热带雨林的承受力内进行开发,热带雨林是可以更新和永续利用的。

热带雨林林下的许多草本植物具有巨大的叶子,如芭蕉、海芋、箭根薯等植物的叶子,它们大得足以容纳数人在下面避雨。巨大的叶子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线,一般认为这是热带雨林林下草本植物适应弱光的结果。

有些雨林下的草本植物,叶子并非全为绿色,而是杂以黄、白、红等各色的花斑纹,这称为花叶现象。花叶现象的成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热带花叶植物很早就被人们用作花卉素材,在很多温室里都能见到。

热带雨林林下层的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叶子普遍具有尾状尖端,叫滴水叶尖。典型的如菩提树的叶子,它的弯曲尾状的叶尖长达数厘米。热带雨林的内部非常潮湿,空气中的水汽和随时发生的降雨常在叶片的表面结成一层水膜。滴水叶尖能使叶片表面的水膜集聚成为水滴流淌掉,使叶面很快变干,这样即有利于叶片的蒸藤作用,又避免一些微小附生植物(苔藓、藻类)在叶片表面生长而防碍其光合作用。

醒目的红叶现象

不论什么时侯,从空中俯看热带雨林,你都会发现在茫茫绿海中点缀着撮撮红色在阳下闪灼,那并不是花朵,而是红色的树叶。在季节性热带雨林,老叶脱落,新叶萌生的时节,片片红色映衬在绿海之中非常醒目。

热带雨林的很多树种,新叶长出时是红色而垂下的,几天或几周后才逐渐变绿和变得坚挺。温带的树木则不同,例如着名的枫叶和黄栌,是在秋季叶片衰老快脱落时才为红色。前者象征新生,后者意味衰老。

附生植物空中花园

步入热带雨林就映入眼底的是除了地上生长的树木灌草外,在各不同的树枝杆和藤萝上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小型植物,琳琅满目,犹如一个空中花园。这些悬挂的植物被称为附生植物层片。

热带雨林生境优越,植物种对生存空间的竟争异常激烈。由于林下光线幽暗,很多小型植物都难于获得足够的光线而不得不向其它空间扩展。热带雨林的多层次结构,加上林内空气潮湿,在各种树丫枝杆以及树皮裂隙处经常能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许土壤,为一些种子提供了温床。很多小型植物在这些位置得以立足、发展,成为附生植物。热带雨林越潮湿,附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热带雨林创造了对太阳光能最有效利用。那些躲过了厚厚树层而渗漏进来的光线也常常逃不脱附生植物的捕捉。难怪林下如此阴暗,能到达地面的光线所剩无几。

魔高一丈的藤本植物

热带雨林中,有一类靠缠绕或攀援于其它树木上,借助于树木支撑自己的躯体的植物,叫藤本植物。热带雨林中大型藤本植物十分丰富,它们时而卧地而行,时而缠绕穿梭悬挂于大树上,在林下只能见其藤茎不能见其枝叶。藤本植物的枝叶一般伸张于林冠之上,填充林冠空隙,这也是对光线的一种竞争形式。有些类型的热带雨林,藤本植物多得行人难于穿过,当树木被破砍伐时常常被大藤子挂住,悬掉于空中不能倒落。在这类森林中采伐非常困难

贪得无厌的绞杀植物

早期的欧洲植物学家和旅行家常被热带雨林中树上长树的奇异现象所困惑。从枝叶上任何细心的人都能分辨是两种不同植物,但它们的茎杆则彼此缠杂融合在一起,或者一种植物的茎杆套包住另一种植物的茎杆。逐渐地,人们注意到,被缠绕包在内部的树木最终将枯死,而包它的植物则将发展成大树。人们把包缠者称绞杀植物,而把被包缠者叫寄主植物。

绞杀植物大多是一些被叫做榕树的植物,它们的果实是动物的一个主食,它们的种子很微小。当动物把榕树的种子携带到树木的枝丫或树皮裂隙上后,这些种子便会萌发。幼小的榕树能产生不定根,行为就象附生植物一样。随着榕树的不断长大,它的不定根逐渐将寄主树木包住,借助寄主树来支撑自己躯体。当这些榕树逐渐长成为大树时,它们的根和茎已整个地包住寄主树,寄主树最终由于太负重和营养亏缺而枯死,而这些绞杀榕树最后也变成为独立的大树。

生活独特的根寄生植物

在阴湿的热带雨林下,不时可见到一些没有叶子而形态奇异的花朵骤然由土中冒出,有的小如绿豆(无叶兰),有的硕大无比, 直径可达到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这些花朵是寄生在其它植物根上,平常看不见,只是开花时才冒出土壤的植物,叫根寄生植物。大花草是热带雨林特有的一类根寄生植物,它的花非常巨大,颜色醒红,花瓣肉质,发出浓烈的腐臭味,犹如一堆臭肉,吸引苍蝇为它传粉。

沉默的真菌世界

阴暗潮湿的热带雨林下,在枯枝倒木或蓬松的腐殖物上,人们常忽略了一类没有叶绿素的小型植物,它们的形态各异,色彩斑驳,靠分解枯落物腐殖质获取养份为生,属于真菌一类植物。人们熟知的磨菇便是此类植物。它们没有硕大的身躯和健壮的枝叶,但在森林更新和养份循环中缺它们不可。

奇花异草

热带雨林湿热的气候环境滋生了极端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植物生活类型。有些花果形态怪异,有的似花非花, 有的花果一体, 无法区分。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最小的花、最怪的花、 最美的花都藏匿于雨林之中。

兰花世界

兰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之一, 全世界有2000多种, 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以热带雨林最为集中。中国有兰科植物1240种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西双版纳有兰科植物属334种,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中。热带雨林是兰科植物的分化形成中心。

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植物生活类型最多样,生态现象最特殊,也是目前人类最陌生和对它的毁坏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由于热带雨林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成为许多古老物种的避难所。热带雨林中也含有十分丰富的珍稀濒危物种。热带雨林无疑是我们这个星球的精华和最最珍贵的财富,对它的保护和研究正在成为科学技术发展所汇集的焦点,也是决定人类和我们这颗星球存亡的最伟大工程

后记

热带雨林的昨天和今天

今天热带雨林仍复盖着地球上广大的地区,特别是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仍存在着一望无际的大片热带雨林,与世界其它类型的植被相比,它仍是复盖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然而,同几百年前相比,现今的热带雨林已大为减少,在很多地方变成为小块片断甚至消失殆尽。

自十九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业飞速发展,对木材和森林产品的需求量剧增,从而开始了对热带雨林疯狂的开采。特别是最近几年人口暴涨,在热带雨林地区人口也明显剧增,大片热带雨林顷刻之间转变为农地、种植园和城镇。在热带非洲和热带亚洲,大片的雨林已经消失和片断化。即便在热带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随着纵横交错的道路的开通同,密集人口区的大量移民涌入热带雨林,在那里定居、蕃衍, 馋蚀热带雨林。

几十年前看到的无边无际的雨林现在看来是有限和脆弱的。现在对热带雨林的破坏速度仍有增无减,若再不加紧有效的保护,它们很快就会从地球上消失殆尽。

合理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越来越多的发现揭示人类是起源于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养育了人类。即使在今天,仍有许多各种各样的人类种族依赖热带雨林为生。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复盖面积最大的森林,在人类生活中,它一直在无私地奉献着木材和森林附产品以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现在世界上每年要消耗木材3350百万平方米, 其中的一半是作为燃料木材,而燃料木材中84%是热带木材。热带雨林中藤蔑每年的贸易量达1万5千多吨,价值15亿英磅。人类的许多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甘遮等都是起源于热带雨林。以它们独特的风味而着名的热带水果也主要来自热带雨林。工业原料橡胶是出自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雨林的一个河岸树种。 现在的植物药品中2/3是来自热带雨林,例如抗疟疾特效药奎宁是由热带树种金鸡纳树皮中提取;麻醉剂可卡因由古柯树叶中提取;降压药利血平由萝芙木根提取;口服避孕药成分之一薯蓣皂苷由薯蓣根中制得。

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植物群落,它蕴藏着无穷多样的遗传基因。人们现在所依赖和利用的仅仅是极少数的雨林物种和它们的遗传基因产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显然正在转向热带雨林发揭新资源和药物。

热带雨林的植物通常分布的范围狭小,有的种类仅是某个群落或某个局部生境所特有。温带地区的植物一般都是广布种、分布范围广大,例如,英格兰的阔叶林减少到仅占它陆地面积的4%,但并没有木本植物种类灭绝。热带森林如果面积减少,无疑大量的植物种将会灭绝。

热带雨林的减少也将导致雨林动物的减少和灭绝。雨林植物为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动物反过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它们彼此之间已形成了十分复杂的依存关系。有一个粗略的规律,保持一个动物种在短时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个成年个体;保持一个动物种长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0只个体。在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里做的调查研究表明: 要保持头盔犀鸟这个种,需要保留500只个体,那么就需要有100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暹满猿(Siamang)这个种,需要186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长尾猕猴这个种则要90平方公里雨林。

热带雨林的破坏,不仅仅只是导致环境恶化和水土流失,更主要的是大量动物、植物种的灭绝。雨林的环境效益是可以由各种各样的人工植被(人工林、种植园等)和次生植被所缓解和部分替代的,但形成一个物种需要上万年的时间,大量动、植物种的灭绝却是人类不可补救的。

人自身也是一个动物种,与其它生物种有着极其密切复杂的依存关系。雨林的消失,物种之间平衡关系的打破,完全可能毁灭人类自己。

值得庆幸的是在仍留存有大片的雨林,保护热带雨林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心,国际上已有很多非政府和政府的组织机构在积极不断地努力筹集资金,培训人员,建立自然保护区。自1970年以来全世界热带地区已有3000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被建立, 保护面积已达400百万公顷。生态旅游也逐渐在自然保护区里开展起来,以唤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兴趣和意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研究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专们机构,他们的科学家正在夜以继日地努力探索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热带雨林的新路子。人类离不开热带雨林,人们需要利用热带雨林,只要是在热带雨林的承受力内进行开发,热带雨林是可以更新和永续利用的

C. 想了解桉树是否生长在热带雨林,特别是巴西地区

桉树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热带雨林地区较少见。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地区另外菲律宾等地区也有分布。巴西地区的热带雨林应该很少有。

D. 热带雨林有什么危险的东西

蚊、虫、兽、蚁、瘴气和沼泽。另外迷路的可能性非常大。最危险的就是沼泽。蚊虫兽蚁可以使用药品,武器等驱赶。沼泽一旦陷入没他人帮助就只能任其吞噬。
亚马逊雨林位于南美洲,占地550万平方公里,横跨9个国家,占全球森林面积的五分之一,被称为“地球之肺”,又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亚马逊雨林大半位于巴西,这里降水量充沛,植物生长茂盛,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从空中看雨林,这里郁郁葱葱,翠绿一片,而身处于雨林之中的话,则完全是另外的景象,由于高大的林木遮挡了阳光,显得很暗。在亚马逊雨林中生活着许多珍稀的动物,比如美洲豹、凯门鳄、大食蚁兽、海牛、貘、水豚、金刚鹦鹉、赤秃猴等,它们生存在一望无际的原始热带雨林中,深入亚马逊雨林,可以领略到雨林生态的独特魅力。这里大部分都被植物覆盖,有生态学家做过估计,通过对1170个样本地的几百万棵树木进行分析,生态学家估计亚马逊热带雨林中共有近400亿棵树木。除了树木之外,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植物,有植物学家认为,在亚马逊雨林中有不下于五万种植物,到目前为止,仅有一半得到了科学鉴定。陆地上还潜伏着各种各样的毒蛇。亚马逊巨蝮,是亚马逊雨林中体型较大的毒蛇了,喜欢潜伏在潮湿的灌木丛中,如果被咬伤,极具危险性。除此之外,还有蝰蛇、矛头蝮、珊蝴蛇等几十种上百种毒蛇,可以说是到处都潜伏着危险。陆地上不光只有毒蛇,还有毒蜘蛛、箭毒蛙、各种各样的毒虫、毒蝎子等等,甚至连有些蚂蚁都是有剧毒的,比如子弹蚁,可别小瞧这个子弹蚁,子弹蚁曾被评为“全球十大毒性最强动物”,同时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蚂蚁种类之一。

E. 巴西热带雨林生活的动植物有那些

处拉丁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茂密丛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至少已经存在了1亿年之久。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总面积为750万平方公里,占全世界热带雨林的1/3,主要分布在巴西和秘鲁。在巴西的热带雨林中,分布着大约1000多条河流,生活着1500种鱼类,而欧洲境内的河里大约只有150种。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原来在海洋里生活的鱼类和动物,如鲨鱼和海豚等,现在也改换“门庭”,到雨林的河流里“安家落户”了。在茫茫雨林里,树木品种多达1万多种,这个庞大的森林王国占了全世界森林资源的40%。亚马孙热带雨林蕴藏着全球一半以上的动植物种类,释放的氧气约占世界总量的1/3,被称为“地球之肺”。几百年来,亚马孙热带雨林一直是探险者心驰神往之地。

上世纪80年代初,多数游客到巴西来,主要是为了享受这个国家迷人的海滩。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绿色浪潮”在全球风起云涌。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的生态旅游悄然兴起。森林,这个被誉为孕育人类诞生和促进文明发展的“大摇篮”,这个与世界万物休戚与共的“大宝库”,正敞开它那博大的胸怀去迎接四方游客。

近年来,巴西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同时,大力开发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资源。作为森林旅游管理部门,他们一方面着力加大森林旅游的宣传力度,在旅游区设置标牌,用来解释热带雨林的奥秘,呼吁保护大自然;另一方面精心组织安排游客参加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愉悦中使保护森林的观念得到增强,把森林旅游变成提高生态意识的大课堂。每天,大批的森林旅游者来到贝伦和玛瑙斯这两个门户城市,然后再乘船或者坐车进入亚马孙热带雨林。在这个最原始的生态天堂里,人们返璞归真,与大自然进行真正的亲密接触。

在广袤的林区,最早仅有十分原始简陋的“丛林小舍”。然而随着森林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如今旅馆的条件有所改善。它们建在大树或者高高的木桩上,背靠森林,面向河水,雨季时就像水榭楼台。进入旱季后犹如空中楼阁,游客住在里面会感到十分惬意。以亚马孙州为例,这样的森林旅馆就有30多家。雨林深处巴塞洛斯的一家旅馆离玛瑙斯最近,但距离也达500多公里,游客需乘船溯河而上,或搭乘小型飞机前往。居住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冲淡原始探险的气氛,而是将浪漫同舒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引人注目的是“阿里奥·亚马孙”森林旅社,堪称地球上占地面积最大的旅馆。它由建筑在36米高的栗树上的4座高塔组成,有住房、娱乐和自助餐厅,相互之间用8公里长的木桥连接。据说,这种树上旅馆的创意是为了避免大兴土木,让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又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森林旅馆不仅提供食宿服务,还为游客提供一日游或多日游的森林旅游项目,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游客们有的背着背篓,漫步于深山老林之中,观赏王莲,参观“河边人”家庭和林中渔村,领略原始森林的粗犷风貌。有的乘坐一叶扁舟顺流漂泊,穿行在峡谷绿水上,饱览两岸参天大树的巍巍风姿。有的则住进雨林深处奇特的森林旅馆里,抬头可眺望莽林大河,侧耳可闻鸟鸣猿啼。对于想冒险的游客来说,去钓“食人鱼”、夜捉鳄鱼和喂食河豚等是最令人刺激心动的活动。在亚马孙热带雨林旅游,游客出行时都有导游陪同讲解,交通工具只有船。

F. 巴西林业是什么

(forestry in Brazil)

(王秉勇)

巴西森林面积为4.259亿公顷,森林覆盖率52%,森林蓄积量584.45亿立方米,年生长量3.34亿立方米。在森林总蓄积量中,绝大多数为阔叶林。1979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来源于林业部门。

森林分布

巴西有四个主要的森林类型:热带雨林、稀疏林、灌木林和狭叶南洋杉林。①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亚马孙盆地,面积达3.4亿公顷,占世界雨林总面积的36%,立木蓄积量为479.45亿立方米。亚马孙雨林是全世界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生活着100多万个物种。这片雨林又分为高地林、水淹林两种类型。高地林幅员辽阔,占亚马孙盆地的80%,树木高达60~65米,郁闭度大。树种组成极为复杂,达2000多种,着名的巴西坚果树就是在这里发现的。雨林中生长着超硬度和超重量的树木,它们的比重大于0.7,因此有60%的木材不能流送。水淹林生长在河流两岸,其年采伐量占亚马孙雨林年伐量的80%。树种构成不象高地林那样复杂,已定名树种和出口树种的比例较高。大多数树种的伐倒木都可水运,其中的维罗拉豆蔻已经过伐。亚马孙雨林的用材林蓄积量为450亿立方米,平均每公顷的原木材积量为155立方米。主要的商品材树种有维罗拉豆蔻、大叶桃花心木,卡拉巴木、缘心木、拉美香椿等。商品材中的46%供出口,其中的维罗拉豆蔻、大叶桃花心木和卡拉巴木三种木材的出口量占木材出口总量的83%。②稀疏林大部分分布在巴西中西部和东南部,面积为1.7亿公顷,森林蓄积量58.6亿立方米。这片森林每年要为米纳斯吉拉斯和圣保罗两州的钢铁厂提供1000万立方米的木炭。③灌木林位于内陆东北地区,面积有8000万公顷。主要生长灌木、落叶或多肉植物,木材蓄积量低,每公顷仅10立方米,总计8亿立方米,主要用作燃料。④狭叶南洋杉林分布在巴西南部以及东南部地区。在圣保罗、巴拉那、圣卡塔林纳和南里约格朗德四州共有120万公顷,成熟林蓄积量1.9亿立方米。由于狭叶南洋杉林过伐,使集中产区的巴拉那州的森林覆盖率已由84%下降到8%。

森林经营管理

巴西现有385.5万公顷人工林。大面积的人工造林始于1910年。50年代初,桉树林已能为炼铁业提供木炭。主要造林树种是柳叶桉、狭叶南洋杉、云南石梓、湿地松、巴夫木和玫瑰木樟等。为了鼓励造林,巴西政府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①木材加工企业承担法定造林任务,力争原料自给。森林法规定,加工企业每消耗1.8立方米原木,必须种好三棵树,由企业购买土地造林。②国家给予经济扶持。为了鼓励投资造林,政府规定造林所得税减半,林木收入的25%上缴国家,其余的75%留给企业自用。70年代以来,靠这一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造林,使它成为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基本财源。③采用科学方法造林。巴西的木材加工企业有自己的人工育种、选种、育苗试验研究基地。巴西于1965年9月15日颁布了新《森林法》。该法规定,原始林允许采伐的最高限额不得超过伐区面积的50%;把亚马孙热带雨林划分为用材林区和自然保护区,以利于开发利用和保护这块世界上最广阔的原始林。根据政府1979年制定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巴西建立了26个国家公园和14个生物保护站,面积达1063万公顷;此外还有79万公顷的特别保护区(保护动植物景观供教育、休息和科学目的)。比哥达内普利纳是最大的国家公园,占地220万公顷。

森林工业

70年代末期,巴西每年的木材采伐量为2.1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薪炭材占77%,按标准煤当量计算,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0%。巴西年加工原木2000万立方米。1980年,全国有锯材厂5600家,生产锯材750万立方米。单板产量为121万立方米,胶合板98万立方米。锯材生产设备结构合理,产品规格简单,出材率一般在60%以上。巴西现有纸厂49家。1980年,全国纸产量达到了300万吨,占世界第12位;纸浆产量230万吨,居世界第八位。同年,林产品的出口值近10亿美元。其中木材出口值占35.7%,其他林产品占64.3%;林产品对外贸易量占巴西对外贸易总量的4.7%。

采伐利用是开发亚马孙雨林最主要的问题。现在仅有极少数的优质材得到了利用,每公顷的采伐量只有2~10立方米,原因是缺乏采伐标准和目前的工业设备还无法加工所有的材种。强度择伐和疏伐是亚马孙雨林的主要采伐方式,这里生产的木材占全国木材产量的12%。采运方式从伐木、打枝到集运材几乎全部由人工操作。采运效率因地因树而异,平均每人3立方米/日。在韦洛地区和贝伦—巴西利亚高速公路沿线的高地林中,采伐方式比较先进,由3~4人组成一个伐木队,用油锯伐木、打枝和造材,用拖拉机和汽车集运材。

林业教育与科学研究

巴西有高等林业院校及研究中心34所,中等林业学校6所。自1960年创办第一所林业学校以来,全国已培育了2200位林业工程师。在巴拉那州的圣塔维姆城有一所木材专业培训中心,它隶属于亚马孙开发监督处。巴西林业发展研究所成立于1967年,该研究所的主要职责是实施巴西的林业政策。它还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吸收外资,开展林业基础和应用、木材加工等课题的研究。

G. 巴西的特产是什么

1、圣多斯咖啡

圣多斯咖啡,巴西特产,主产于巴西圣保罗。这种咖啡酸、甘、苦三味属中性,浓度适中,带适度酸味,口味高雅而特殊,是最好的调配用豆,被誉为咖啡之中坚。

2、瓜拉那

瓜拉那,巴西特产,属无患子科多年生木质藤本,原产于巴西亚马逊盆地热带雨林。种子咖啡因含量约是咖啡豆的2-4.5倍,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和制药工业中。

3、卡沙萨

卡沙萨卡沙萨是巴西的国饮,其酿造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全球消费量第三的蒸馏酒,仅次于伏特加和烧酒。

4、巴西蘑菇

巴西蘑菇,巴西特产,又名姬菇、姬松茸、巴西菇。巴西蘑菇属中温偏高菌类,原产于北美南部和巴西等南美地区。据说也分布于美国佛罗里达及南卡罗莱纳。不过。首先发现是在巴西圣保罗郊外皮耶达提山地。

5、巴西蜂胶

巴西亚马逊原始森林,属于病原菌最容易繁殖的热带气候及亚热带气候,有细菌、病毒或是虫类等对蜂窝有害的东西,蜜蜂为保护蜂窝,就会制造蜂胶来保护蜂窝。巴西蜂胶分为绿蜂胶、褐蜂胶、黑蜂胶、黄蜂胶和红蜂胶,以绿蜂胶品质为优。

H. 巴西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雨林,为何并不会珍惜

巴西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大片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巴西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反而大肆砍伐呢?

一、国内人民增加,需要砍伐雨林用于耕种。

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业仍是他们的主要产业,需要砍伐大量的雨林作为耕地进行种植。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大量的移民的涌入,对于农作物的需求更大了,使耕地资源更加紧缺,加剧了人们对于耕地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只能砍伐雨林,用于种植农业物。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I. 什么是巴西坚果

巴西栗又名巴西坚果,是玉蕊科巴西栗属的植物,
其形似鲍鱼。
巴西栗属只有巴西栗一个种,属名 Bertholletia是以法国化学家克劳德·贝托莱的名字命名的。原产于南美洲的圭亚那、委内瑞拉、巴西、哥伦比亚东部、秘鲁东部、玻利维亚东部。巴西栗的种子中含有百分之十四的蛋白质,百分之十一的碳水化合物,百分之六十七的脂肪和丰富的硒、镁、维生素B1。在坚果类食品中,巴西栗是饱和脂肪含量最高的坚果,其所含的饱和脂肪甚至比澳洲胡桃更高。种子的脂肪含量高,保存不易,特别是已经去壳的巴西栗,很容易腐坏。

中文学名:巴西栗
拉丁学名:Bertholletia excelsa H.B.K.
别称:巴西坚果
界:植物界
科:玉蕊科
属:巴西栗属
分布区域:圭亚那、委内瑞拉、巴西、哥伦比亚东部、秘鲁东部、玻利维亚东部

J. 谁知道热带雨林有什么珍贵的植物呀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纬 5 ~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 热带雨林
区别,年平均温度 25 ~ 30 ℃,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也在 18 ℃ 以上,极端最高温度多数在 36 ℃ 以下。年降水量通常超过 2 000mm ,有的竟达 6 000mm ,全年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空气相对湿度 90 %以上。 热带雨林为热带雨林气候及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植被。 大多数热带雨林(Tropical zone rainforest)都位于北纬23.5度和南纬23.5度之间(即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非洲地区)。在热带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层的植被,上面还有高达150英尺到180英尺的树木像帐篷一样支盖着。下面几层植被的密度取决于阳光穿透上层树木的程度。照进来的阳光越多,密度就越大。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亚洲和非洲的丛林地区,如亚马逊平原和云南的西双版纳。每月平均温度在华氏64.5度以上(摄氏温度约为18度),平均降水量每年80英寸(1英寸=2.54厘米)以上,超过每年的蒸发量。 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辛伯尔广泛收集和总结了热带地区的科学发现和各种资料,把潮湿热带地区常绿高大的森林植被称作为热带雨林,并从当时的生态学角度对它进行了科学描述和解释。热带雨林具有独特的外貌和结构特征,与世界上其它森林类型有清楚的区别。热带雨林主要生长在年平均温度24℃以上,或者最冷月平均温度18℃以上的热带潮湿低地。
编辑本段分布
热带雨林
世界上三大热带地区都有它的分布。最大的一片在美洲,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目前还保存着40,000平方公里面积,约占热带雨林总量的一半,即约占世界阔叶林总量的1/6。第二大片是热带亚洲的雨林,面积有20,000平方公里。第三大片是热带非洲刚果盆地雨林,面积18,000平方公里。它们都是在赤道附近的雨林气候下形成的。中美洲东岸及西印度群岛、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巴西东南部的雨林则发育于热带海洋性气候。 我国云南、台湾、海南地区也有分布。 热带美洲、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的雨林虽然分开为三大片,但它们都有非常类似的外貌和结构特点。由于生长环境终年高温潮湿,热带雨林长得高大茂密,一般高度在30米以上,从林冠到林下树木分为多个层次,彼此套迭。在热带雨林中,最高的树木可长到80多米高度,例如马来西亚的塔豆(Koompassia excelta),西双版纳的望天树亦高达70米。热带雨林的种类组成极端丰富,尽管热带雨林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七,但它所包含的植物总数却占了世界总数的一半。热带雨林有很多独特现象是其它森林所没有的。例如,大树具有板状的树根,在老茎杆上开花、结果;有很多小型植物附生在其它植物的枝、杆上;有的通过绞杀其它植物而树立起自己;有的树木从空中垂下许多柱状的根,最后变成独树成林;林下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有滴水叶尖,而有的植物的叶子长得十分巨大;在林内,大藤本非常丰富,有的长达数百米,穿梭悬挂于树木之间,使人难于通行。 随着科学家对热带雨林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越来越多的生态现象被发现和解释。但越来越多的发现也证明,热带雨林中蕴藏着大量的尚未被充分认识的生物学和自然规律。特别是热带雨林物种的极端丰富性和植物生活类型的多样性并不能完全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世界上除热带雨林外的物种充其量仅占总物种的一半。植物生活类型亦仅只是一部分。例如,温带的森林,不仅种类贫乏,生活类型单调,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表现亦是相对简单和直接。依赖于热带以外森林的研究而得出的一些经典或传统的生物学规律和概念显然是非常不完善的,若直接套用来解释热带雨林,自然有很多现象不可思议。因此,科学家预测,通过对热带雨林的深入研究,或许会完全改变原有的生物学观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们还没有充分解开热带雨林之谜时,它就可能由于人类自己的破坏而永久地消失。 A.F.W.席姆佩尔曾扼要指出热带雨林的特征是具有“常绿喜湿、高逾30米的乔木,富有厚茎的藤本、木质和草本的附生植物”。热带雨林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植物种,其中70%为木本植物(高位芽植物)。热带雨林通常每英亩(合4047平方米)生长 40~100种乔木,形成优势种分化不明显(种多样性极大)的混合雨林。但也有单优种群落出现,即上层乔木由少数树种组成,如南美洲北部泛滥平原上的毛拉豆(Mora)雨林,在东南亚常成小片分布的龙脑香 (Dipterocarpus)雨林等。乔木高大,个别类型可达40~60米,主干挺直如圆柱状,胸径一般为50~60厘米,大者为100~200厘米。乔木通常分化为3层结构,上层多呈不连续状,使雨林顶部起伏不平,树干基部普遍有板状根发育。乔木中下层树冠郁闭,使林内光照急剧减弱,经常出现树干和老枝着生花果的茎花现象。雨林中乔木一般具有带滴水叶尖(即尾状突出的叶尖)的中型革质叶片,缺乏同步的生物节律(如老叶更新、花期终始等)。木质藤本植物茎粗20厘米以上,穿行于最高层树木之间,如棕榈科省藤属(Calamus)的茎长可达 300米。大量附生的蕨类和有花植物为雨林重要特征,它随所在层位局部小环境而有从湿生到旱生的各种生态类型,半附生的绞杀植物尤具特色。林下真正灌木较少。草本植物稀疏,多耐荫湿生类型,有些属于腐生或寄生植物。
编辑本段生物特征
乔木多板状根,多气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统分层明显,乔木高大,植物品种丰富;因为天气长期温热,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续生长,造成树木生长密集且长绿。
编辑本段结构
层 高度 主要植物 其他
露生层 31米或以上 乔木 单独生长,较为分散,有板根支撑,须面对蒸腾作用
树冠层 21-30米
树冠横向生长,形成连续的一层,吸收了雨林中7成阳光和8成雨水
幼树层 11-20米 年幼树木 树干较幼,树冠呈椭圆形;依靠林中少量的阳光生长
灌木层 6-10米 蕨、丛木、灌木

地面层 0-5米 小植物如苔藓和地衣 几乎黑暗一片;不连续和茂盛;只在河边和林地的边缘,才会较茂盛

编辑本段雨林生态
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神话世界。在这里抬头不见蓝天,低头满眼苔藓, 热带雨林
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这里光线暗淡,虫蛇出没,人们在其间行走,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也很危险。但是,这里却是生物的乐园,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陆地上其他地方所不可比的。 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于1800毫米,有些地方达3500毫米。这里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白天温度一般在30℃左右,夜间约20℃。 雨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从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纵横的高原峡谷。多样的地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雨林景观。在森林中,静静的池水、奔腾的小溪、飞泻的瀑布到处都是;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迷宫。 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和落叶阔叶树,树皮色浅,薄而光滑,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别发达,叶面附生某些苔藓、地衣,林下有木本蕨类和大叶草本。 雨林中的树木多为双子叶植物,具有厚的革质叶和较浅的根系。用以营养的根部通常只有几厘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叶面的蒸发而丢失很多。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风化壳可达100米。这类土壤虽富含铝、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高岭石,但其他一些矿物质却因淋溶和侵蚀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饥饿的树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这里的土壤其实并不肥沃。 雨林中的次冠层植物由小乔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兰科、凤梨科及蕨类植物组成,部分植物为附生,缠绕在寄生的 热带雨林
树干上,其他植物仅以树木作为支撑物。雨林地表面被树枝、和落叶所覆盖。雨林内的地面并不如传说那样不可通行,多数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层和落叶外多是光裸的。 雨林中,木质藤本植物随处可见,有的粗达20至30厘米,长可达300米,沿着树干、枝丫,从一棵树爬到另外一棵树,从树下爬到树顶,又从树顶倒挂下来,交错缠绕,好像一道道稠密的网。附生植物如藻类、苔藓、地衣、蕨类以及兰科植物,附着在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树干和枝桠上,就象披上一厚厚的绿衣,有的还开着各种艳丽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叶片上,形成“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奇妙景色。 有些种类的树干基部常会长出多姿多态的板状根,从树干的基部2至3米处伸出,呈放射状向下扩展。有些则生长着许多发达的气根,这些气根从树干上悬垂下来,扎进土中后,还继续增粗,形成了许许多多“树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气势,非常壮观。有些种类的树如波罗蜜、可可等,在老树树干或根颈处也能开花结果,成为热带雨林中特有的老茎生花现象。
编辑本段典型代表
在世界同类型地区中,亚马逊平原的热带常绿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这是 热带雨林
由于亚马逊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使它具有特别有利于该类型发育的现代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也与它发育历史悠久、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比较稳定有关。南美的热带常绿雨林一般也称为希列亚群落,其植物种类成分极其丰富,而且相互杂生,很少形成纯林,其中三分之一种是南美特有种。它们生长连续无间,植物终年葱绿繁茂。乔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组成多层次的郁闭丛林。一般有4至5层,多者可达11至12层,树冠城锯齿状,参差不齐。许多乔木为争取日照,力图往上生长,树干很少分枝,有的可高达80至100米。
典型土壤与动物
热带雨林
热带常绿雨林下发育的典型土壤是砖红壤和具有灰化现象的红壤,前者分布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并且有比较少雨季节的地区,后者主要分布在各季节降水丰沛、森林郁闭、草本植被缺乏的地区。 雨林中的动物极为繁多,但以小型、树栖动物为主。另一特点就是种类多而单种个体较少。尤其是雨林中的昆虫,找到一百种昆虫比找到同种昆虫一百只容易得多。科学家们相信,至今有很多雨林昆虫未被我们认知。 大象、河马等大型动物一般仅活动于雨林边缘或稍开阔的河谷地区。
编辑本段我国的热带雨林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此外,在西藏自治 热带雨林
区墨脱县境内也有热带雨林的分布,这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界,位于北纬 29度附近。但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和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最为典型。我国热带雨林中占优势的乔木树种是:桑科的见血封喉 (Antiaristoxicaria) 、大青树 (Ficusaltissima) 、马椰果(Ficus glomerata) 、菠萝蜜 (Artocarpus spp.),无患子科的番龙眼以及番茄枝科、肉豆蔻科、橄榄科和棕榈科的一些植物等。 但是由于我国雨林是世界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缘,因此,林中附生植物较少,龙脑香科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不如东南亚典型雨林多,小型叶的比例较大,一年中有一个短暂而集中的换叶期,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季节变化,这是由于纬度偏高所至。
编辑本段生物资源
热带雨林蕴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但世界上热带雨林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热带地区高温多雨,有机物质分解快,物质循环强烈,植被一旦被破坏后,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环境退化。因此,保护热带雨林是当前全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热带雨林中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如三叶橡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胶植物,可可、金鸡纳等是非常珍贵 热带雨林
的经济植物,还有众多物种的经济价值有待开发。开垦后可种植巴西橡胶、油棕、咖啡、剑麻等热带作物。但应注意的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有机物质分解快,物质循环强烈,而且生物种群大多是K-对策,这样,一旦植被破坏后,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环境退化,而且在短时间内不易恢复。因此热带雨林的保护是当前全世界关心的重大问题,它对全球的生态效应都有重大影响,例如对大气中和浓度平衡的维持具有重大意义。 热带雨林在最适状况下每公顷的总植物量为 350~450吨,年总生产量每公顷120~150吨,但有 75%左右的有机产品当年被自身吸收消耗掉。其植物量(主要是木材)占陆地总植物量40%,净生产量则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雨林下土壤因风化淋溶强烈,肥力不高,植物直接从林下凋落物层借助于真菌获得营养成分,同时每天以每平方米 4.5~12.6克干物质的速度补充落叶数量。因此,热带雨林是依靠迅速的营养物质生物循环维持自身庞大的生物量和很高的生产力。 中国雨林位于热带边缘,受热带季风气候限制,仅在局部湿润环境(如沟谷、山地)有小片分布,并呈现出季节性特征。优势种类以具有龙脑香科的种类为标志,并由桑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梧桐科及棕榈科等的种类组成。 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也是碳素生物循环转化和储存的巨大活动库。它的盛衰消长不仅是地表自然环境变迁的反映,而且直接影响全球环境、特别是人类生存条件。雨林的保护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生态问题之一。
编辑本段其它雨林
除了热带雨林,还有亚热带雨林,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的迎风海岸。该处有雨季和干季之分,有温度和日照的季节变化。亚热带雨林的树木密度和树种均较热带雨林稍少。其他雨林类型还有:季雨林、红树雨林、温带雨林等。 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重要条件,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都将产生重大的变化而那样的变化将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现在,全世界都在为保护热带雨林而努力,我们国家雨林的面积虽不大,但我们同样可以为保护雨林而有所作为,比如,我们为保护雨林而大声疾呼,比如,我们拒绝购买和使用以热带雨林中资源制造的产品。相信有大家的努力,我们地球上的这条美丽的绿色颈链会永远光彩四射。
编辑本段书籍

编辑本段《热带雨林》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作者: (德)安德里亚·麦尔提尼文,(德)莱纳·蒋格,葛瑞·斯考特图,李立娅译出 版 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5-1 开本: 大16开 I S B N : 9787535154484 定价:¥29.00
[1]热带雨林,我们称其为“绿色地狱”,但茂密的丛林却是各种生物的天堂。 经过长期不断地进化,热带雨林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生态模式,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在这里和谐地生活。现在,科学家们仅仅只发现了热带雨林中很少一部分现象,比如箭毒蛙利用树冠上的迷你池塘来孵化和养育后代;滑翔蛇和飞蜥通过滑翔来避开危机四伏的地面;树木为蚂蚁提供住所,同时也得到蚂蚁的保护。 时至今日,尽管热带雨林中还有很多秘密没有被发现,但是研究与破坏之间的竞赛已经迫在眉睫。经过数百万年演变进化而来的独特的动植物物种,仅仅在数十年间就被人类所毁灭。近年来,我们才慢慢意识到热带雨林作为“地球绿肺”对于气候的意义,以及作为一座巨大的“药房”、一个生机勃勃的整体对于人类的意义。今天,热带雨林作为人类共有的遗产,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得到越来越多的保护。

阅读全文

与购买什么东西会在巴西雨林种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850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232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100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104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504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563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50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35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358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722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562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44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35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988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31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964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8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126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844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