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哈尔西的一生是怎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太平洋地区指挥多次战役并获得胜利,因作风勇猛而获绰号“蛮牛”,因为人随和而又被称为“水兵的海军上将”,是二战中美军人气最高的将领之一,深受部下爱戴。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于1882年10月30日降生于新泽西。他父亲是美国海军军官学校1873年级的毕业生。在海军服役多年,曾被授于海军上校军衔。哈尔西的先辈中有许多人与海军有关,这对他选择海军生涯不无影响,中学毕业之后,因为没有获得保送资格而未能考入美国海军学院,只得考入弗吉尼亚大学攻读医学。
(1)巴西小威廉怎么过世的扩展阅读
1904年,由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扩建海军,需要大批新军官,哈尔西便提前毕业,到一艘烧煤的战舰“堪萨斯”号上服役。他虽然只是一个低级军官,但渴望着在战争中大显身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哈尔西受命指挥“弗鲁塞”号驱逐舰。
恰巧,未来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也在这艘军舰上从事海域测量工作,两人结下了不同寻常的友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哈尔西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支驱逐舰编队的指挥官。在作战中,他显露出的军事才干,受到上级的赏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海军情报部的训练之后,哈尔西海军中校出任美国驻德国大使馆海军武官。1924年,改任驱逐舰舰长。两年后升为怀俄明号战列舰副舰长,晋升为海军上校。
⑵ 箭牌的公司传奇
1891年春,小威廉·瑞格理(William Wrigley Jr.)从美国费城来到了芝加哥。时年29岁的他口袋里仅有32美元,却有着创业的勃勃野心。除了澎湃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瑞格理先生还有着销售方面的异禀。小威廉的父亲是一名香皂制造商,他孩时就学会挽着小篮子在费城沿街兜售瑞格理 牌去垢香皂了,并由此初谙销售之道。
瑞格理先生在芝加哥的创业历程,就是从经销瑞格理 牌香皂开始的。他给商家派送苏打粉之类的赠品作为额外的促销手段。很快地,苏打粉比起香皂来更加俏销,他就当机立断地做起了苏打粉买卖。1892年开始,瑞格理先生每卖一罐苏打粉给商家附赠两条口香糖。这个赠品计划获得了极大成功,再一次的因缘际会使得作为赠品的口香糖比起主销产品来显得更具潜力。
当时,美国至少已经有了十几家口香糖生产商,但整个行业仍处于蹒跚学步阶段。瑞格理先生认定口香糖这一产品具有他所苦苦寻觅的商机。他开始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品牌经销口香糖。(箭牌的英文原名为瑞格理牌,中文译名直接传达公司悠久品牌的箭形识别元素。)他的最初两种产品是洛塔(LOTTA)和维萨(VASSAR)。1893年接踵而至的是黄箭口香糖,当年晚些时候白箭也次第推出。
在口香糖行业立足谈何容易!比起箭牌产品当时的寂寂无闻,其它公司的产品已经初具声名。创业伊始,小威廉·瑞格理在业务方面颇是亲历亲为。他总是能够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需。他相信天道酬勤,所以总是风尘仆仆地遍访美国各地的批发和零售商。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瑞格理先生更是尽显了他的非凡领导才能:他总是能鼓舞和激励身边的人。
瑞格理先生仍然继续沿用他的营销利器--用赠品鼓励商家进货。他知道客户如果能免费获得一些小甜头,他们就会更乐于销售箭牌口香糖。瑞格理先生将赠品范围扩大到台灯、剃须刀、尺子等品种。这些赠品计划大获成功,成效日彰,以至于他需要印制目录来方便客户选取赠品。 瑞格理先生同时尝试利用广告来吸引普罗大众购买箭牌口香糖。在利用广告推销品牌产品方面,瑞格利先生堪称先驱之一。他发现,通过报纸和杂志广告、户外海报以及其他广告形式宣传产品益处,能使消费者更易于接受箭牌口香糖。随着消费者络绎到各家商店询问和购买箭牌口香糖,店方自然就会源源进货,以免顾客向隅。
瑞格理先生决定倾力推广白箭口香糖时,广告效应问题有了试金石。他相信白箭口香糖是优质产品,无奈由于名气不彰而销售滞缓,于是,1906年瑞格理先生决定在水牛城、罗切斯特和锡拉丘兹等美国东部三座城市进行适度的广告宣传,成效果然不俗。
翌年,恰逢市道低靡,几乎所有公司都在削减包括广告经费在内的开支。但瑞格理先生逆势而为,他预感到当他人纷纷减弱营销攻势之时,正是他加强白箭口香糖广告力度的良机。他踌躇满志地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久攻不下的纽约市场。
在此之前,瑞格理先生曾经先后两次在纽约投放过广告,但成效寥寥,无法说服消费者试尝箭牌口香糖。这一次,瑞格理先生的坚定执着和时机选择上的睿智终于有了回报。他在纽约推出的白箭口香糖广告攻势势如破竹,并迅速覆盖至其它城市。到1910年,瑞格理先生已经成功地使白箭口香糖一跃而为美国人钟爱的品牌。黄箭和1914年推出的绿箭也随着日受欢迎,很快崛起为广受青睐的主导品牌。
1920年,创业成功的瑞格理先生希望在芝加哥为箭牌糖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箭牌公司)筹建一座不同凡响的总部大楼,他将楼址选在了蜿蜒穿城而过的芝加哥河北岸。其时,芝加哥河北岸还没有任何大型商业写字楼,箭牌大厦(Wrigley Building)成为捷足进驻北密歇根大道商业区的先驱建筑。气势恢弘的箭牌大厦1924年竣工,自此即被引以为芝加哥的标志性建筑,入夜以后箭牌大厦的绮灯华采更是尽显辉煌气象,成为美国大都会商业区建筑灯饰的经典之一。与此同时,箭牌公司的业务迅速走向国际化。通过向许多国家出口,箭牌产品开始享誉全球。箭牌公司还分别于1910年、1915年、1927年和 1939年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新西兰建立了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批工厂。此外,从1919年开始箭牌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其股票于1923年到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国际市场上的多样化喜好催生了众多的新产品、新口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本土以外的箭牌公司产品中最成功的应属一种名为P.K的粒状口香糖。 在公司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箭牌公司始终如一地贯彻着这样的基本理念:口香糖虽小,品质为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时任箭牌公司总裁的公司创建人之子菲利普·瑞格理(Philip K. Wrigley),带领公司采取颇富传奇色彩的措施来维护品牌美誉。战争情势使得优质原料不敷供应,而口香糖需求见涨,尤其是被批量供应军需。箭牌公司没有办法为大众市场供应足够的优质口香糖了,而由于它不愿在品质方面降格应付期望殷殷的消费者,所以从1944年开始,箭牌公司干脆将旗下的白箭、绿箭和黄箭产品通通撤出了大众消费市场,全部供应美国的海外驻军。
当时,箭牌公司专门为大众消费市场推出了一种名为奥碧(Orbit)的战时品牌,并开诚布公地告诉消费者,这一产品虽然品质纯正、健康有益,但仍无法与正常箭牌产品媲美,所以不贴常规的箭牌品牌标签。不久,优质原料更是奇货可居,即便是供应军需的达到战前质量标准的口香糖的生产也难以为继了。箭牌公司于是断然停产成熟品牌产品,改向军方供应奥碧。与此同时,虽然消费者无缘购买箭牌口香糖,箭牌公司仍通过一项独特的广告方案继续宣传箭牌口香糖的品名和品质。广告画面形象地凸显一片白箭口香糖的包装纸,辅以广告词提醒消费者:请记着这片包装纸!
战后,箭牌公司又可以购买到用于生产成熟品牌产品的优质原料了。1946年白箭口香糖重返市场,当年晚些时候黄箭口香糖也接踵复出,绿箭产品则于1947年再度亮相。 1961年,菲利普·瑞格理的儿子威廉·瑞格理(William Wrigley)出任总裁职务,开始倾力拓展全球市场。在其任内,他锐意扩张,使箭牌产品的覆盖版图从十几个国家猛增至一百多个国家。除了业已建立的芝加哥、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新西兰的工厂之外,箭牌公司在亚洲和欧洲广设销售机构。为了满足全球市场对于箭牌产品的需求增长,箭牌公司又分别于如下地方和时间设立了工厂:菲律宾的马尼拉(1965年)、法国的拜塞姆(1968年)、奥地利的萨尔茨堡(1968年)、肯尼亚的内罗毕(1971年)和中国台湾的台北(1978年)。美国本土则分别于1954年和1971年在加州的圣克鲁斯和乔治亚州的盖恩斯维尔开设新厂。
1989年,箭牌公司在中国设立独资企业箭牌口香糖有限公司。位于广州经济开发区的箭牌工厂于1991年开始动工,1993年正式投产,总投资额达 3,000多万美元,先后推出了绿箭、白箭、黄箭、益达无糖口香糖和劲浪超凉口香糖等品牌产品。从此,箭牌产品开始不断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具有相当美誉度的箭牌品牌形象开始深植广大中国消费者心中,目前箭牌口香糖在中国的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均高居业界之首。箭牌在中国的商业成功,使得中国一跃而为箭牌公司除美国本土之外的最大海外市场。
为了满足新兴的东欧市场的需求,箭牌公司还分别于1996年和1999年在波兰和俄罗斯兴建工厂。紧接着,印度工厂也于1999年动工。
在产品多样化方面,为了适应顾客口味的变化,箭牌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推出了不粘手的Freedenta口香糖、Big Reda肉桂香型口香糖和Hubba Bubbaa泡泡糖。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无糖产品的需求,箭牌公司于1984年推出了Extraa(益达)无糖口香糖。
目前,商业触角遍及全球许多角落的箭牌公司在全球拥有15家生产厂,并拥有众多的关系企业。箭牌公司的口香糖品牌产品行销全球超过150个国家,箭牌公司成为国际糖果业界公认的领导者之一和全球最大的口香糖生产商。 箭牌公司的创建人小威廉·瑞格理先生1932年辞世。1925年起就已经被委任为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的创建人之子菲利普·瑞格理承继父业。1961年,菲利普·瑞格理获选董事会主席,由他的儿子威廉·瑞格理(William Wrigley)出任总裁职务。
作为公司总裁,威廉·瑞格理成为瑞格理家族中执掌公司业务的第三代人物。菲利普·瑞格理1977年4月逝世后,威廉·瑞格理继续担任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执箭牌公司帅印总共38年,直至1999年故去。目前,第四代的小威廉·瑞格理(William Wrigley Jr.)代表瑞格理家族的第四代就任箭牌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管。
第四代的瑞格理先生显示了继往开来的领导魄力。秉承为股东创造世代相传的业务发展和企业繁荣的公司使命,目前箭牌公司正致力于鼓舞全球员工不惮开拓进取、勇于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以应万变。 箭牌口香糖的主要经销渠道是通过经销商向其所在服务地的零售商供应箭牌产品。如需更多关于中国各地经销商的信息,请洽箭牌口香糖有限公司销售部。
箭牌口香糖在超市、便利店、糖果店等等大小零售点甚至通过自动售货机广泛有售。在供应的便利性和广泛性方面,也许没有任何其他一种产品能与口香糖媲美,着实应验了箭牌公司的远景口号:箭牌融入生活每一天。口香糖的价位适合大众消费,而且口香糖能够带给人们咀嚼的愉悦,以及清新口气、预防龋齿和舒缓压力等方面的益处。箭牌口香糖的俏销使得口香糖成了零售商情有独钟的陈列产品,零售商通过小额投资就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商业回报。
⑶ 威廉·威尔伯福斯的简介
威廉·威尔伯福斯,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1780年至1825年)、慈善家、废奴主义者。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赫尔河畔京斯顿。他在1780年开始他的政治生涯,并成为代表约克郡的国会议员(1784年至1812年),是一位支持托利党的独立议员。他是首相小威廉·皮特的密友。
1785年,他经过了一次“重生”的经验并成为一位福音派基督徒。
1787年,他结交了托玛斯·克拉克森(Thomas Clarkson)和一群反对奴隶贸易运动的成员,包括沙普(Granville Sharp)、波图斯主教(Beilby Porteus)、莫尔(Hannah More)和米德尔顿伯爵(Lord Middleton)。
在以上各人的劝说下,威尔伯福斯承担使命,成为英格兰废除奴隶运动的领袖之一,领导国会内的废除奴隶行动,对抗英帝国的奴隶贸易,并于1807年亲自见证《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的通过(Slave Trade Act 1807)。
威尔伯福斯亦领导多种使命和运动,包括道德重整运动、成立Society for Suppression of Vice和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在威尔伯福斯的晚年,他支持完全废除奴隶的运动,并导致《废除奴隶制度法案》(Slavery Abolition Act 1833)的通过,为英帝国于1833年完全废除奴隶制度铺平道路。
他孜孜不倦地为废除奴隶制度而奔走,亦在国会通过《废除奴隶制度法案》的三天后辞世。威尔伯福斯葬于西敏寺,与其密友小威廉·皮特为邻。
⑷ 绿光森林12集剧情介绍
绿光森林 剧情简介 人物介绍
【片 名 :】绿光森林
【集 数 :】未知
【年 份 :】2005年
【格 式 :】RM
【语 言 :】国语
【字 幕 :】中文
【监 制 :】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 型:】偶像剧
【演 员 :】
威廉---立威廉 苏菲---刘品言 欧文---阮经天 苏珊---宋智爱 尚董事---陈宇凡 FIONA---冯玮君
学务长---卜学亮 ALLEN---梁修治 伯爵夫人---林秀君 咆妈---陈幼芳 丽香---姚坤君
时宇---蔡立群 蓝校长---黄若白 大介---Kido 由美---林可唯 梅子---詹嘉娜
安妮---石井美佳 布鲁---林政勋 小辣椒---施语嫣 大炮---林奕丞 甲虫---吴承晏
苏菲生长在音乐家庭中,是个幸福快乐的女孩,个性积极没有心眼。
罗姗从小在苏菲家长大,爸爸是苏家的司机,妈妈在他小时候就离家出走,再也没有音讯,罗姗羡慕苏菲,他希望有一天可以变成苏菲那种人。
罗珊的爸爸因为一次酒醉驾车而意外身亡,罗珊的妈妈又在罗珊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失联多年,苏菲的父母于是收养了罗姗,并且帮她改名为苏珊,成为苏菲的姊姊苏珊。从小在司机家庭长大的苏珊一直对于自己“下等人”的身分感到自卑,所以苏珊一直都有一个希望,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像苏菲一样的人,因为他一直相信,只要变成苏菲,他就一定会幸福。在这样的心理阴影之下,苏珊养成了只要是苏菲的,他都想要的习惯。从小到大,苏珊一直这样对待苏菲,苏菲也知道,但是她一直记得妈妈告诉过她,要把苏珊当自己的亲姊姊,不能告诉外人他是领养的孩子,而且苏菲也认为苏珊会这样做,一定是因为出身不好的关系,所以并不跟苏珊计较。
苏姗和苏菲,还有从小一起长大的元方原本一起就读绿光森林中,一间没有墙壁的学校—绿光小学,但是,因为搬家的关系,他们三人必须离开绿光小学,转入皇家史宾赛音乐学院就读。喜欢自由自在的苏菲,纵使有万般的不愿意,却仍还是必须进入一间筑着高墙的学校—史宾赛音乐学院。教育严谨的史宾赛音乐班里有一个规定,忘记带琴谱来的人会被打手心。一天,皇家史宾赛音乐学院创办人老威廉的公子小威廉,从奥地利来到学院试听课程,不知道威廉是谁的苏菲,误以为他忘记带琴谱,连忙把琴谱借给他,却因此让自己受罚了,威廉无法忍受自己眼睁睁地看着苏菲为了救他,而遭受打手心的惩罚,拉了苏菲就往教室外面跑,两人一起逃课,却也一起在绿光森林里迷路,但是,他们因为迷路,而一起看到传说中的绿光,在绿光中,森林里的老奶奶告诉威廉,长大之后,他会遇到一个他非常深爱的女孩子,他一定要相信她,否则,这个女孩将会为他失去一切,甚至是她的生命。老奶奶还告诉威廉跟苏菲,在恋人的世界里,时间是静止的,威廉跟苏菲似懂非懂谛听着,但这句话,似乎深深地刻在两个小小的心灵中。威廉拿出史宾赛的家徽送给了苏菲,他告诉苏菲,他会永远保护她,这是他给苏菲的承诺,苏菲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苏菲问起威廉的名字,威廉告诉他自己叫作威廉,但是,调皮的苏菲,开心地说自己是威廉王子的公主,却不肯告诉威廉自己叫什么名字。
威廉要回奥地利了,离开的那一天,他想要回史宾赛皇家音乐学院去跟那个可爱的女孩道别,但是同一天,因为元方也要出国学音乐,苏菲急着找元方而在阴错阳差之下,与威廉擦肩而过。急着找苏菲的威廉,来到史宾赛的校园,找不到苏菲,却在走廊上遇到了苏珊,苏珊见王子气质不凡,想到自己要努力成为“上等人”,才能摆脱自己下等人的阴影,一念之间,撒谎告诉威廉,他要找的那个女孩叫作…苏珊,威廉信以为真,以为苏菲的名字叫苏珊。
长大后,苏珊成为皇家史宾赛音乐学院的艺术总监,而苏菲却是从史宾赛奥地利分校溜回国,想要回到绿光小学任教的老师。而小时候的元方已经成为名满国际的小提琴音乐家“欧文”,受皇家史宾赛学院之邀,准备回国参加史宾赛新执行长的就任音乐会。而皇家史宾赛音乐学院的新执行长,正是因为创办人,也是他父亲老威廉过世,而回国继承执行长位置的威廉,威廉回国,除了接掌皇家史宾赛音乐学院,同时,他也想借此回来寻找他小时候记忆中那个女孩“苏珊”。
在欧文的音乐会上,威廉、苏菲、苏珊、欧文四个人相遇了,欧文与他从小就喜欢,而且希望能永远保护的苏菲重逢;威廉开心自己找到了他小时候的女孩“苏珊”,可以实现他对她的承诺;而做事情横冲直撞的苏菲,却不知道身边的欧文就是小时候的青梅竹马元方,妹妹苏珊的男朋友威廉就是小时候曾跟他约定,一定会回来找他的威廉王子,苏珊也因为威廉的误认,而不敢承认自己的谎言,而成为威廉心目中的那个“苏珊”,四个人虽然重逢了,关系却不是他们原先期待或者想象的那样。
刚回国接掌执行长任务的威廉,正面临史宾赛董事会想要结束绿光小学,史宾赛教育机构中最特殊的学校,威廉因为赞同绿光小学校长的治校精神,也为了保护他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决定出面保住绿光,却被校内保守派的尚董事反驳,并且提出在音乐比赛中,绿光小学如果没有第一就要关掉绿光村的苗圃的条件,两人尚且约定不论是尚董事带领的史宾赛音乐学院,或者威廉所捍卫的绿光小学输了这场比赛,谁就必须交出现在所担任的职务,一场像是命运的赌注,就在史宾赛学院跟绿光小学之间展开。
对绿光小学有深厚情感的苏菲,为了保护绿光村民的生计,为了保护这个家园这块土地,甚至是为了留住小时候最重要的记忆,苏菲担负起让绿光小学在音乐比赛一定要得第一的责任,从小就喜欢苏菲的欧文也加入保卫绿光的行列,他们并肩作战,为的就是让绿光的一切能够平安地留下来,就像放在他们心中永远不能磨灭的感情与记忆一样。另一方面,尚董事为了让史宾赛保持第一名,竟计划要求担任总评审的苏珊在比赛的评分中做假,这个破坏计划竟然意外地被威廉的母亲,也是史宾赛的校董伯爵夫人,还有欧文知道了,来自尚董事跟他所喜欢的威廉母亲的压力,全部加注在苏珊身上,苏珊不喜欢绿光,因为那是“罗珊”念过的学校,但她却更害怕失去威廉,苏珊犹豫着到底该怎么抉择…
音乐比赛落幕了,绿光小学得了第一,事情却在苏珊不断为了保护自己的爱情与幸福中变得更为复杂,苏珊即将与威廉订婚,苏菲在自己不知道的状况下,意外成为苏珊跟威廉之间的第三者,知道事情真相的欧文,虽然对苏菲有深深的感情,但他眼看威廉跟苏菲的距离越来越远,决定不能坐视威廉错把苏珊当苏菲,欧文决定挺身而出,告诉苏菲跟威廉,他们才是彼此一直在寻找与等待的那个人,只是,苏菲选择不相信欧文,再次错过与威廉相逢的机会。
在一次绿光小学的烤肉活动中,苏菲终于知道这个即将与苏珊订婚的威廉执行长,就是他等待了十几年的威廉王子,他们终于相认了,眼看苏菲就要得到幸福,王子与公主即将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有更多的困难却在前面等着他们。不过,不管未来会如何,在威廉跟苏菲的心中,都一直有个信念支持着他们,只要相信,就会看见幸福绿光!
BR>
威廉·史宾赛,男,28岁。
立威廉 饰,演出作品:《天国的嫁衣》
William有德、英、中、美四国血统,在贵族豪门环境下生长,加上先祖善于投资,底下产业丰厚,从小被妥善照顾,接受贵族学校与私人导师的教育,风度翩翩,举止优雅,谈吐之间,贵族气质展现无疑。承袭家族的艺术与文学天份,在音乐、绘画上有不凡成就。
因为自觉有贵族应该担当的家族与社会责任,所以行事理性谨慎,表达情感方式含蓄,一切以大体为考量。
但私底下对感情执着,并有同时有骑士与绅士的精神,对爱人信赖、体谅并完全照顾。母亲来自绿光森林,此次回国,目的除了带伯爵夫人回故乡小居,并筹备国际音乐大赏、考核旗下赞助之教育机构外,并希望找到他小时候遇到的女孩...
苏菲,女,24岁。
刘品言 饰,SWEETY成员, 演出作品:《西街少年》,《仙剑奇侠》,《格斗天王》
来自宠爱的家庭,从小备受呵护,单纯天真,善良,因为被爱,所以对人信任,个性中的傻劲没有消失,不放弃,有干劲,为理想而活。父母亲为殷实商人,家族长久以来一直是富裕的中产阶级,家产丰厚,为人仁厚有礼,苏菲承袭了家族特性,善于体谅别人。从小就有艺术天分,加上父母亲不限制她的发展,以致于具有艺术家气质,不拘泥于礼教标准规范,自有一套逻辑,因此每每在她个人独特的逻辑开始运转,四周的人都会又好气又好笑,却又不驳不倒她。个性直爽,少瞻前顾后,会为了寻找创作素材,跑去树林里砍一棵树,却忘记自己无法将一棵大树搬回家。也会为了证明自己相信的事,不顾一切亲身去体验或参与,因此常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加上身形娇小,又习惯背着一个大布袋,把所有她可能用得着的东西带齐在身上,活像个灰姑娘,无法跟名媛淑女联想在一起。但从小接受上流社会教育,一但踏入正式场合,也会摇身一变,立即变成高贵的小姐。
答应父母亲把苏珊当成自己的妹妹,并且不对外说穿苏珊的身分,让她自卑,也因为怕苏珊对自己的出身没有安全感,所以对她一再礼让。
靳欧文,男,28岁。
阮经天 饰 ,出演作品:《米迦勒之舞》
个性极度艺术家,讨厌媒体,虽然名满天下,演奏的邀约不断,但他不爱名,不爱利,一切率性而为,除了每年公开的春秋两季公演外,都在流浪,过着类似波西米亚的生活,声称寻找创作灵感,绿光小学所在的绿光森林是他目前流浪的落脚地。个性中有点无厘头,并具有独特的幽默感,敏锐度很高,很容易猜中人家心事,习惯以打哈哈或是开玩笑的游戏态度与人应对,所以,当要真心面对感情,就会变得羞涩,并会恼羞成怒。
有时很臭屁,以为女人都爱他,轻挑,但也会吃闭门羹。个性两面,对媒体冷酷严肃,私下搞笑,就算想严肃也严肃不起来。
他的主要思惟和关注的焦点和一般人不太相同,这种无畏无惧、游戏人间的态度,主要也是因为他来自富裕的家庭,并和他接受欧洲贵商的资助有关。他与富商之之女费欧娜Fiona,有个30岁的约定。喜欢苏菲,但就偏爱和他斗嘴。
苏姗,女,24岁。
宋智爱 饰,出演作品:《千金百分百》,《家有日本妻》
本名罗姗,父亲为苏菲家司机,在五岁的时候,母亲跟人家跑了,造成她心里的创痛。苏家两夫妇心疼苏珊和女儿同年纪,却缺少母亲的照顾,因此经常要上玩幼稚园后的罗珊到他们家玩,并让两个女孩子一起去上史宾赛皇家音乐学院音乐班。
本来罗珊的父亲因车祸保护苏菲爸爸过世,苏家夫妇因此收养罗珊,并将他改名为苏珊,把她当成苏菲的妹妹看待。苏家二老对苏珊并没有因为不是亲生女儿而偏心,但苏珊却从小不相信苏家夫妇会对他好,并忌妒苏菲拥有一切她所没有的东西,因此,养成掠夺的个性,认为只要是苏菲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她都要抢过来,对外并造成苏菲才是被收养的小孩的错误印象,苏菲因为答应过父亲,从不澄清,让她去说,没想到等到她想说的时候,反而人家都不相信她了。从小离开她的妈妈,是唯一可以揭发她身分的人,成了她心里永远不愿意再提起的过去。能力强,亦善于玩弄手段、心机,但内心其实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子。表面逞强,在坏事做尽,自己独处的时候,也会露出脆弱的一面。生理期来的时候,有严重的生理痛。
尚董事,BRAIN,男,30岁。
陈宇凡饰,演出作品:《MVP情人》,《舞动奇迹》,《我只在乎你》,《向左边向右边》
史宾赛艺术学院的董事,个性孤傲,以维护史宾赛优良传统为己任,自有一套教育理念,认为应该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优秀的人才,而不是到处让人滥用而跟威廉不合,让人有处处跟威廉作对的感觉。
孙大介:男,26岁。
Kido 饰,演出作品:“紫禁之巅”
绿光小学老师,个性古板懦弱,
不太会和小朋友相处,常被小朋友欺负,
谢由美会帮他出气。两人于是越走越近。
谢由美:女,22岁。
林可唯 饰
山上卫生所的驻所护士,并在绿光小学里兼任保健室护士,和健康教育的老师,喜欢李欧文,但也和苏菲成为好朋友,最后和绿光小学老师孙大介闪电结婚,之后,一直努力要撮合苏菲和欧文。
英语能力不太好,但偏偏要表示自己有水准,常变成闹笑话,是村中八卦消息的来源。
个性冲动、头脑简单,但是是个很有正义感的好人。
目前此剧在台湾还没有播放完毕,具体多少集现在还不太清楚,三立台的偶像剧一般最多不超过20集,我想《绿光森林》也不会例外,听说2月中旬183club主演的《爱情魔法师》要上映了。
⑸ 如何评价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 全称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霍亨索伦 (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Hohenzollern) (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 ,是末代德意志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从1888年到1918年在位。
早年生活
他在1859年出生于柏林,是腓特烈三世和维多利亚皇后的长子。维多利亚皇后是俄罗斯亚历山德拉皇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的姑妈,英国爱德华七世的姐姐。由于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令他患上了Erb's Palsy (暂译作:尔勃氏麻痹),以至左臂萎缩。在上面的相片中,他就用健全的右手掩着了左手。在很多相片中,威廉经常用左手拿着一对手套,让左手看起来长一点。他也喜欢用左手倚在剑或拐杖,做到比较体面的效果。
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后,他父亲被加冕为腓特烈三世皇帝但不久死于咽喉癌,同年六月威廉二世继位成为皇帝。
最近,有关宫廷对他出生之记录指出,威廉的脑部可能患过病,以致引致脑部损害。他如此的健康问题,可能令他培养了具有野心、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这样的德性有否影响他在个人及政治上的生活,历史学家还未有定论。如果此论调属实,那威廉的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他的母亲对儿子态度冷淡。基于对儿子的缺陷有罪咎感,母亲尝试迫儿子加紧运动,尝试治理好那种缺陷。故此,威廉与其母亲的关系不太好。另外,由于维多利亚皇后出生为英国贵族,她常常向儿子灌输英国地位至上的概念。她坚持只称呼儿子的英语名字:威廉在德语作“Wilhelm”,但她称之为“William”;她的次子之名字是“Heinrich”,就被称为“Henry”。未来皇帝威廉从小开始就对英国与英国人有复杂的感觉,可能影响了他后来对英国的态度。
战前统治
社经政策
虽然威廉在未当皇帝前,曾很仰慕俾斯麦,但他登位后,就马上与这位铁血宰相发生冲突。其实,这位少年皇帝是不甘受制于人,想掌握统治帝国的最高权力。于是,他在1890年解除俾斯麦的首相职务。后来,他先后任命卡普里维伯爵、Hohenlohe-Schillingsfürst和伯恩哈特·冯·比洛继承职务。在1909年,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成为首相。威廉尤其尊重贝特曼·霍尔维格的意见,并肯定他对内政事务的远大目光,例如他的普鲁士选举法改革。经过三年的战争后,威廉才在1917年勉强地与他分道扬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首相都是高级公务员,而不是如俾斯麦一般的政坛老手。 其实,威廉想避免第二个俾斯麦出现,因为他认为俾斯麦过于专横—所有官员只能在他陪同下,才可会见皇帝。另一方面,在被逼退休后,俾斯麦一直猛烈批评威廉的政策。
在社会政策上,帝相二人的意见同样充满分歧。最少,在统治初期,威廉对社会主义组织的容忍,赢得公众的正面评价。
外交政策与步向战争
威廉二世生性冲动鲁莽,故此未能在德国的对外政策上采取理性的方案。其中一个好例子,是他对统治英国的表弟及英国一种爱恨交缠的关系。对他而言,与英国发生武装冲突是“最难以想象的事”;然而,随着他大量扩建海军的计划开始后,德国的崛起令英国甚为忧心。在1914年,战争爆发时,他认为自己是因为其舅父所设的外交陷阱而被卷入战争。其实,威廉未曾领悟到,自己的鲁莽行为已令自己帝王的形象受损。1896年,德兰士瓦的总统克鲁格成功镇压詹森远征,德皇竟然用电报向他祝贺。当时布尔人与英国关系紧张,所以英国对这克鲁格电报感到愤怒。而在八国联军事件中,他发表演说,勉励参与战役的德军,要他们仿效匈奴人般攻打中国。这令德军在后来的战争中被冠以“匈奴人”的绰号。
不幸地,他想出于好意为自己的外交政策辩护,但屡次犯上严重的错误,令对外关系更恶劣。最着名的例子,是他在1908年接受英国报章Daily Telegraph的访问。他借此宣扬德英的友好关系。可是,他一时意气用事,竟然冒犯英国、法国、俄国和日本。他指出,德国人不喜欢英国人(而他不是)、法俄两国曾煽动德国干预第二次布尔战争,以及德国的海军扩张是针对日本,而非英国。(他其中一句着名的话是:“你们这些英国人都是疯的,疯的。”) 因为他这番激烈的言论,连他的部下也噤若寒蝉。而他自己就在此事以后几个月,都保持低调。比洛由于没有适当编辑当天访问的纪录,被威廉革退。
虽然如此,德英两国的皇室仍然保持良好关系。在爱德华七世葬礼的出席名单上,威廉排名第一。
不过,报章的事件已令威廉受到严重的心理打击。其实,在最后十年的统治期间,他减少参与政府事务,是当时一般评论所未预料到的。
在战争前,威廉再次不跟随俾斯麦孤立法国的政策。纵然他欠缺诚意,他尝试与法国修好—但基于法国坚定不移的复仇主义(普法战争之失败)和对德国的愤恨,这些尝试的效果很有限。
威廉尝试缓和法国的复仇情绪,但与对英政策雷同,他还是不光彩地失败了,始终是因为他不懂随机应变。1906年,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发生—他访问丹吉尔时,不经意地提出支持摩洛哥独立的言论,因此触怒了想在该地扩展势力范围的法国。全凭他的外交官员表现出色,成功在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上避免德国与法国及两者同盟正面交锋。
革退俾斯麦以后,德皇任由在登位前签订的再保险条约在1890年失效。这令德国失去俄国的支持,从此不能保证她在德法两国有冲突时会保持中立。威廉的性格和主张,使德国对英法俄三国的政策摇摆不定。一方面,他忠于支持与奥匈帝国的联盟—他甚至在1889年向奥皇表示,只要奥国以任何理由出兵,德军也会鼎力支持;而另一方面,德国又愿意与英国合作,甚至想过与法俄两国组成强大的欧陆联盟—威廉认为在1905年与沙皇尼古拉二世会面后,已经得到俄国的支持。
帝国主义的道路
威廉二世实行帝国主义,以显示德国蒸蒸日上的国力。他积极推行着名的世界政策(德语:Weltpolitik),具有强烈军国主义的色彩。
他欲借殖民地扩张,为德国寻找“一个太阳下的位置”(a place in the sun),一改以往俾斯麦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中心主义。
他通过1897年与1900年的新海军方案,实行提尔皮茨计划,以加快帝国的海军扩张,赶上大英帝国的海军力量。这与俾斯麦尝试跟英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政策背道而驰。结果,在1889年的海军演练中,英国海军就邀请威廉二世和提尔皮茨到临,以展示其军力。德国一直都不甘在海军上落后于英国,积极争取海上霸权。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德皇的朋友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人刺杀身亡。得知好友的死讯后,威廉感到大为震惊。于是,他向奥匈帝国提供协助,支持后者镇压策划刺杀行动的秘密组织,甚至容许奥国以武力对付怀疑是该组织的幕后黑手—塞尔维亚。威廉想在事件平息前留在柏林,但他的部下建议他按每年习惯在7月6日到北海出航。这样的建议,可能是出于德国政府中有人认为皇帝会干预事件,希望借此分散皇帝的注意,利用事件提升国家威望,甚至不惜一战。威廉虽然性格高傲,但对此甚为敏感。
德皇以奇异的方式对事件以电报作回应。奥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后,塞尔维亚于7月26日表示接受所有条款,除了第六条:
在奥国政府之有关部门的协助与指示下,塞尔维亚必须采取法律行动,惩罚策划或执行6月28日之刺杀事件,而现在于塞尔维亚领土的人士。
塞尔维亚认为以上第六条条款违反了她的宪法规定,而且会损害她的主权独立,所以拒绝接受此条款。威廉于7月28日赶回柏林。阅读过塞国的回应后,他的回应是:
“非常好的方案。而且在48小时之内!这比理想更好。奥地利赢得了道义上的胜利,但既然赢了,就再没有任何开战理由了。[奥地利外交大使] Giesl 其实应该安心留在贝尔格莱德。在这份文件上,我实在不应该下达总动员的命令。” [Emil Ludwig, "Wilhelm Hohenzollern: The last of the Kaisers," G.P. Putnam's Sons, New York, 1927 (trans. by Ethel Colburn Mayne), p. 444]
威廉在开战前的最后一刻,其实想劝谕奥地利和平解决事件。然而,在奥国政府还未得知德皇的意见时,政府内的部长与将军已经说服了八十四岁高龄的奥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
虽然威廉二世满怀扩张野心,但他有否发动战争,则难以有定论。他的确希望德国变得强大,但他从未想过以如此大规模的冲突来实现这目标。由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到德国向俄国宣战期间,德皇明白大战即将爆发,于是竭力争取和平。威廉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4年7月29日沟通 ([1]) ,尝试避免战争。他乐观地解读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认为奥军只会将战争限于该地。然而,威廉的努力为时已晚。在部下的劝谕之下,德皇下令总动员并开始进行施里芬计划。
当时,英国普遍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皇的战争” (也正如断言二战是希特勒的战争) 。此看法现在被视为不公平,这是基于它断言威廉二世要为此负上个人责任。但其实,威廉大力鼓吹军国主义,支持德国军扩,又支持军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克虏伯公司),已经令他的国家陷入军事竞赛。当这竞赛变得难以驾驭的时候,战争就在所难免。
在签署总动员之命令时,威廉被认为曾经对部下说过“你们会后悔的”。但那边厢,他又鼓励奥地利对塞尔维亚采取强硬政策。在战争期间,威廉更自任德军大元帅。
影子皇帝
作为战时国务的最终决策者,威廉要承受的负担实在太沉重。当战事持续,他越来越依赖部下的意见,以至1916年后的帝国变成一个军事独裁政权,由兴登堡与鲁登道夫操控。战争期间,受到挫败感与胜利的幻想影响,威廉的策略摇摆不定。虽然如此,这位德国皇帝仍然是国家的重要象征。他依然能监督军事生产、颁发奖章与发表演说鼓励士兵。
另外,德皇依然有自由任命官员的权利,能掌握重要的军事指令。1915年,他撤换总参谋长小毛奇,改用埃里克·冯·法金汉。同样地,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后,威廉下令海军减少与英军正面冲突。
1918年,德军的最后攻势宣告失败,四面楚歌。明显地,结束战争将会是明智之举。而那时,威廉早已失去所有权力。由于他不满被部下架空权力,他尝试在战争末期的危机中争取主导权。得知德军大势已去后,他支持德军向盟军投降 ,以免德国为继续打仗而遭受灭顶之灾。
退位
德国革命在柏林爆发时,威廉正在比利时Spa的德军总部。兵变令他十分惊讶,不知应否退位。直到那时,他相信即使自己被迫取消德意志皇帝的称号,仍可保留普鲁士国王的身分。不过,在1918年11月9日,为求政治统一,首相巴登亲王马克西米利安突然宣布把威廉以上两个称号也废除。威廉的皇帝梦幻灭了。亲王得知只有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能控制德国的局势后,自己也在皇帝退位后辞职。
然后,在德军总部,首席参谋总长鲁登道夫辞职,由威廉·格勒纳接任。格勒纳向德皇保证在元帅兴登堡的统领之下,德军会撤退至德国而不会镇压革命。故此,德皇只好退位。帝国已经失去最后的支持,就连兴登堡这个一生拥护皇帝的将军,也只能劝谕威廉退位。
11月10日,威廉流亡荷兰——一个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国家。凡尔赛条约第227条明确规定将威廉定为战犯,指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国际道德及条约的圣洁 (例如德国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时) 。但荷兰的威廉明娜女王拒绝引渡他受审,不理会协约国的上诉。威廉凭着与女王的亲戚关系,在Doorn得到一座小城堡Huis Doorn,度过余生。他免除与官员和仆人的君臣关系,但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头衔。
战后生活
1922年,威廉出版他的回忆录,坚称自己没有犯下战争罪行。他一直邀请贵宾到他家作客,也十分留意欧洲事务。他本来很希望希特勒会帮他复辟王朝,但纳粹党始终未有如愿以偿。不过,对于希特勒成功解决德国的政经困难,他深感欣赏。德国在1940年占领荷兰后,威廉正式退出政治舞台。
1941年6月5日,威廉在荷兰的Doorn病逝,被葬于Huis Doorn,由希特勒为他举行一个小型军事葬礼。他生前希望葬礼上不摆设纳粹党的标志,但纳粹党没有理会。
婚姻和家庭
威廉二世与其妻奥古斯塔·维多利亚1881年2月27日,威廉二世与奥古斯塔·维多莉亚结婚。他们有七个孩子:
威廉王储 (1882-1951).
埃特尔·弗雷德里希王子 (1883-1942)
阿达尔伯特王子 (1884-1948)
奥古斯图斯·威廉王子 (1887-1949)
奥斯卡王子 (1888-1958)
约阿希姆王子 (1890-1920)
维多莉亚·路易斯公主 (1892-1980)
威廉与妻子一直感情良好,而妻子在1921年4月21日去世,更令他非常痛心。在威廉被迫流亡荷兰后,他的幼子约阿希姆王子因受到参军后的忧郁症与婚姻失败之影响,在1920年开枪自杀身亡。
1922年1月27日,Prince Johann Georg of Schönaich-Carolath的儿子向威廉贺寿。威廉邀请他与其母[Hermine Reuss zu Greiz]到他家做客。威廉觉得Hermine非常吸引,并决定要娶她。威廉受到其支持者与子女反对,但仍在11月9日与Hermine结婚。Hermine的女儿Henriette (威廉的继女) 与约阿希姆王子之子Karl Franz Josef于1940年10月5日结婚,却在1946年离婚。Hermine则与丈夫感情良好,一直至威廉去世。
婚外情
在威廉结婚之前,他曾深深倾慕Grand Duchess Elizabeth Fyodorovna (后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媳妇,维多利亚女王之孙女,亦即威廉的表妹) ,更为她写下数段情诗。Elizabeth最初受到他吸引,但后来拒绝了威廉的追求。在一战期间,威廉曾多次想协助她逃离俄罗斯,但她不为所动。最后,Elizabeth于1918年被布尔什维克党人杀害。威廉始终未能追求到她,但威廉到老年时承认没有忘记过她。
威廉在位期间,曾经有传言指他与其好友Philip Fürst zu Eulenburg-Hertefeld有染。在当时,这种同性恋行为乃德国法律所不容许 (有关禁止男性同性恋行为之法律,详见第175条) 。传言引致1907年的Harden-Eulenburg Affair。俾斯麦曾经指出威廉与Eulenburg有“不正当关系”,但此话可能只是纯粹的推测。
琐事
小威廉与他的父亲腓特烈太子 (1863年) 威廉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第一个外孙。在女王临终前的一刻,威廉还握着她的手,直到她离世。当时,英国民众曾因此深深感动。很可惜,威廉的形象在1914年被破坏了。
威廉曾经到希腊的科孚岛旅游,自此对考古学产生浓厚兴趣。他也喜欢在悠闲时描绘宏伟的建筑物与战船,但专家认为他的构想过于浮夸与不切现实。威廉也爱好打猎和砍伐树木。流亡期间,他在自己的别墅大量砍伐树木。该地的森林在最近才回复过来。
威廉收藏了大量制服与服装,经常转换服装,多达一天内更衣四次。
威廉在司图加特有一座行宫。他在行宫时,会在每个星期日的中午进行巡游。他与部下及骑兵穿上军服,在大街上巡游,吸引附近居民观看。
基于与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关系,威廉二世有不少亲戚是欧洲王室领导人。德国后来与英国和俄国交战,而当时的英皇乔治五世是威廉的表弟;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阿历山德拉就是上述Elizabeth Fyodorovna的妹妹,所以尼古拉就是威廉表妹的丈夫。三位皇帝都能说流利英语,并以兄弟互相称呼 (分别叫做 Willy、Georgie 和 Nicky ) 。
时至今日,仍然有一小群支持君主制的德国人在每年威廉的逝世周年到Huis Doorn聚会,以示他们对这位末代德国皇帝的忠诚。
文献
在历史研究中,威廉二世在德国历史的角色颇受争议。在1950年代前,他最初被视为重要而令德国历史蒙羞的人物。但后来,一般认为对于世界大战的爆发,他的角色不太重要,甚至完全没有影响。可是,在1970年代,John C. G. Roumlohl教授等人又不同意此论调。无论如何,曾经有很多关于威廉二世传记推出,其中以第一部传记 (Emil Ludwig) 最为着名。
⑹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的轶事典故
至今已有两艘船舰以哈尔西命名:一艘为莱希级巡洋舰(编号:DLG/CG-23),另一艘为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编号:DDG-97)
1960年10月20日,加州圣地亚哥的北岛海军航空站的机场在一个庆祝美国海军航空50周年(1911-1961)的活动中向哈尔西致敬。
至少两家美国院校有以哈尔西命名的建筑:一座为哈尔西的母校弗吉尼亚大学的哈尔西楼,另一座为美国海军学院的哈尔西运动场。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内的哈尔西巷是以哈尔西命名的。
在哈尔西的家乡,新泽西州联合县伊丽莎白的伊丽莎白高校内哈尔西综合大楼是以哈尔西命名的。此外,在同县斯普林菲尔德镇的强纳生·戴顿高校,则将学校礼堂以哈尔西之名重新命名。
保罗·麦卡尼和琳达·麦卡尼在1971年推出的热门流行曲《爱尔伯特叔叔/哈尔西上将》(Uncle Albert/Admiral Halsey)中有提及哈尔西。
在汤姆·克兰西的小说系列中,主角杰克·雷恩是一本名为《海上斗士》(Fighting Sailor)的哈尔西传记的作者。所以故事中也有提及哈尔西。
在小说《猎杀红色十月号》改编的同名电影中,则有贬损哈尔西的对白:“我知道这本书(《战斗的水手》)。雷恩,你的结论全都是错的。哈尔西都是愚蠢地做事。”
在小说《红兔子》中,哈尔西因主角所编的传记而被提及。
哈尔西在贺文·沃克的两本小说中登场。
在《战争之风》(The Winds of War)中,哈尔西只是一个次要角色,并没有太多登场机会。1983年,小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
在战争之风的续作《战争与回忆》(War and Remembrance)中,哈尔西是其中一位配角,较前作有较多登场机会。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于1988年播出。
在记述莱特湾海战的雷暴之海一书中,哈尔西是四位主要角色之一。
哈尔西是一些电影和电视剧内登场的角色。
《东京上空三十秒》(Thirty Seconds Over Tokyo,1944年):记述杜立德空袭。
《永恒之海》(The Ternal Sea,1955年)
《战斗岗位》(Battle Stations,1957年)
《英勇时刻》(The Gallant Hours,1960年):哈尔西传记电影。
《虎!虎!虎!》(Tora! Tora! Tora!,1970年):记述珍珠港事件。
《中途岛》(Midway,1976年):记述中途岛战役。
《麦克阿瑟》(MacArthur,1977年)
《战争之风》(1983年)
《战争与回忆》(1988年)
《珍珠港》(2001年):记述珍珠港事件。
在约翰·伯明翰的时间轴三步曲(The Axis of Time trilogy)小说中,哈尔西和尼米兹均是作品中的次要角色。
哈尔西是哈利·托特达夫的小说《向东前进》(Drive to the East)中的一个小角色。故事假设美利坚合众国和美利坚邦联和在二战期间的交战。故事中哈尔西参与了强渡弗吉尼亚州的拉帕汉诺克河,让合众国士兵继续向美利坚邦联的首都──弗吉尼亚州的列治文市前进。
在电视节目《JAG》中,虚构角色海军军法处处长爱尔伯特·切尔韦登的办公室内,挂上了哈尔西的美国海军官方照片。
1951年3月4日,哈尔西是电视游戏节目《What's My Line》第40集的神秘嘉宾。当时,参加者正确地猜出他的身份。
⑺ 威廉·华莱士·林肯的人物生平
威廉一定是他父亲最喜爱的儿子。父亲当选总统时,他只有10岁。对爱玩的威廉和弟弟泰德来说,白宫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游戏场地。调皮的威廉的恶作剧常常闹得白宫一片混乱。有时,他会和弟弟赶着一头山羊穿过绘画室,令成群的参观者大吃一惊。但他也有严肃的一面,因为他对绘画和写诗情有独衷,有的作品还在报纸上发表过。
内战爆发不到一年,在报纸头条的战况报道中,夹着一条消息:“总统的儿子威廉,今年11岁左右,死于肺炎。”小威廉的死给陷于国家危难中的林肯家族无疑又增添了一份负担。玛丽·托德·林肯再也没有走进过儿子去世和灵柩停放的房间。林肯如此悲痛,以致人们相信他曾两次让人挖开坟墓再看一眼他的儿子。威廉的尸体放在华盛顿公墓的地下墓室,直到他父亲遇刺身亡。
他的父亲遇害后,威廉的尸体被取出放在他父亲的灵车上,穿越全国,运回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的总统墓地。总统的葬礼共花费了7,000美元,其中有10美元用于安葬威廉,使他能够陪伴父亲最后一程。有关林肯的最后的公开记录就是送葬人记下的“迁移威廉遗体费用10美元”。
⑻ 威廉一世的生平经历是怎么样的
威廉·腓特烈·路德维格(1793~1888)生于普鲁士首都柏林,他是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的次子。威廉从小便受到了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和平民百姓的子女一起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学会了骑马、射击和战术技巧。1807年,他年仅十几岁便参军入伍。1810年,母后路易莎因病早逝,从此小威廉便以军营为家。他性格倔强,勇猛好斗,在军中以普通一兵的身分服役,从不摆王子的架子。1814年他获得上尉军衔。在反对拿破仑入侵的战争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因功勋卓着而受到上级嘉奖。1825年他获中将军衔,任普鲁士近卫军团司令。1829年,他与萨克森—魏玛的奥古斯塔公主结婚。
⑼ 那个被公认“世界第一帅”的13岁男孩,如今怎样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随之进步,这让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美的那颗心开始不停的躁动,很多人通过化妆健身甚至整容的方式,希望拥有较高的颜值。在追求自己美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去发现身边的美,就像自己虽然没有很高的颜值但是可以欣赏到,也算是一种不错的享受。娱乐圈的明星们,不用说颜值都非常的高,但是其实有很多在我们身边的素人,也拥有神颜,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被称作“世界第一帅”的男孩,他如今怎么样了呢?
当时在网络上爆红之后,就有电影公司找到了威廉,威廉也成功的成为了一个童星,出演了一些电影和电视剧,在网络上也有一定的名气了。如今三年过去了,已经16岁的威廉五官已经渐渐长开了,退去了一丝稚嫩,添上了一些成熟,当初突然爆红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威廉还有一点羞涩,现在他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16岁的他身高已经一米七五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模特,对此屏幕前的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