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巴西资讯 > 巴西自由区怎么改

巴西自由区怎么改

发布时间:2022-12-14 14:16:34

Ⅰ 什么是巴西最大的内陆特区

西马瑙斯自由贸易区是巴西最大的内陆特区。因为它位于亚马孙热带密林的中心地带,地处亚马孙河与黑河的交汇口,离亚马孙河出海口约1700公里的马瑙斯市.该区建立的目的是开发马瑙斯市,使其成为一个经济发展中心,向四周辐射,以带动周围地区和整个亚马孙地区的经济发展.一、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三个阶段1957年巴西政府通过在马瑙斯市建立自由免税区的法律,规定该市除武器、烟草、小汽车、各种酒类和奢侈品外,其他商品一律免税进口.对消费品和区内商品免税自由出口,以及在区内免税自由地进行有关运输、转运、存储、包装、拣选消费品的批发。

Ⅱ 圣保罗和里约之后,巴西第三大和第四大城市分别是哪个

贝洛奥里藏特也被称作美景市,是巴西第四大城市,人口约210万,面积334平方公里,米纳斯吉拉斯州政府所在地,是该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巴西东南部。当地有有冶金、宝石加工、汽车制造、纺织、食品等工业较为发达。贝洛奥里藏特位于巴西高原东部的埃斯皮尼亚苏山脉西南,有高速公路与铁路和南距471公里的里约热内卢和西南距586公里的圣保罗相通。
萨尔瓦多旧称“圣萨尔瓦多”、“巴伊亚”。巴西大西洋岸重要的天然深水港,巴伊亚州首府。位于托多斯(桑托斯)湾东岸。人口3,459,377(截止2010.8.1),为巴西第八大城市。该古城是巴西最古老城市之一,始建于1549年,第一批教堂是在1549年由耶稣教士建造的。直至1763年之前,萨尔瓦多都一直是巴西首都的所在地。为综合性工商业城市。附近坎德亚斯油田生产石油。工业有石油提炼和石油化学、汽车、食品、烟草、纺织、造船等。海陆交通发达,市郊有飞机场。港口开阔水深,能停泊远洋巨轮和超级油轮,出口纺织品、烟草、咖啡、石油等。市区建在伸入大西洋的半岛上,分高低城,有升降机和索车联系。多殖民时期建筑和教堂,并有大学和博物馆。海滨风景优美,为旅游胜地。
巴西利亚(葡萄牙语:bɾaˈziliɐ,英语:Brasília),又译巴西里亚。现代化新兴城市 ,位于巴西高原上,南纬15°41′。 位于中部戈亚斯州境内,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上。海拔1100米,东南距里约热内卢900千米,南距圣保罗865千米。连周围8个卫星城镇的联邦区 ,面积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万(1990年)。地处高原,气候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 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于10月~翌年4月。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树木常年葱绿,鲜花久开不败。巴西利亚是巴西的首都,同时一座高原首都,也是巴西的政治中心,坐落在海拔1158米的巴西戈亚斯州高原上。是巴西第四大城市,巴西利亚是一座经济城市,国内生产总值是巴西第三。
累西腓市(葡萄牙语:Recife)位于大西洋沿岸,是伯南布哥州的首府,巴西第五大城市,也是巴西东北部最大城市。市区面积209平方千米,人口约150万(2011年),大累西腓面积2,768平方公里,人口414万,占全州人口的约50%。大多数为欧洲人后裔,亦有非洲人、美洲印第安人和相当数量的混血儿。宗教以天主教为主。累西腓有500年的历史,自古就是巴西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和停靠点。
阿雷格里港(Porto Alegre)
巴西南部大西洋岸重要港口和圣保罗以南最大的城市,南里奥格兰德州首府。位于帕图斯湖北口5条可航河流的交汇处。人口141.6万,连郊区223万(1980)。是巴西南部最大的城市和重要港口。面积500多平方千米。。始建于1740年,1810年设镇。附近及内地为富饶农牧区。有食品、纺织、冶金、石油化学、电气、电讯器材、造船、制革工业。重要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港口可泊7,000吨海轮,输出大量松木、谷物、肉类、皮革、羊毛、葡萄酒。市内多现代化建筑,近郊景色宜人。
戈亚尼亚(Goiania)
巴西中部现代化城市,戈亚斯州首府。位于巴西高原梅亚蓬蒂河谷地,海拔760米。东北距巴西利亚180公里。人口70.3万(1980),大都会区160万。1933-1937年按规划设计建设,1942年取代戈亚斯成为州首府。周围农牧业和矿业区产品的贸易中心。有农牧产品加工业和建筑业。公路交通枢纽,铁路通圣保罗。全市分三个区:中央区为商业区,北区为工业区,南区为住宅区。城西为绿化的娱乐场所。
库里蒂巴(Curitiba)的海拔高900米。人口约128万。气候凉爽宜人,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1412毫米。1654年兴建,原为采金区。1854年成为州府。19世纪末期由于大量殖民涌入,遂发展为内地茶叶、咖啡、烟草、玉米、小麦、大豆、甘蔗、棉花和牛等农牧产品的贸易和加工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化城市。主要有食品、制茶、纺织、造纸、木材加工、金属加工、化学和水泥工业等部门。有铁路、公路与大西洋岸海港巴拉那瓜相连。市内设有剧院、博物馆、公园、3所大学及现代化商业区。有伊瓜苏宫等着名建筑、水族馆等。有飞机场,并设有空军基地。
马瑙斯市(葡萄牙语:Manaus)是巴西亚马逊州的首府,位于亚马逊河支流黑河(Negro,又译内格罗河)和索里芒斯河(即,亚马孙河干流)交汇处,面积337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50万。玛瑙斯亦因其自由贸易区而着名。在自由贸易区投资可以享受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工业以冶金、电子和机械为主。马瑙斯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浮动码头,全长1313米。主要有柑橘、木瓜等水果农产品。属典型热带雨林气候。16世纪时为印第安人村落。1669年建城,几易其名。1825年定名为马瑙斯。1850年成为州府。1890~1920年间因周围橡胶业繁荣而得以快速发展。1912年橡胶出口居世界第一位。1967年巴西政府把该市辟为自由贸易区。1972年建立了巴西第一家电子计算机厂和彩色电视机厂,是巴西电子计算机、彩色电视机和摩托车的重要产地,有炼油厂和热电厂。巴西西部文化中心和游览地。设有大学、国立亚马孙研究所和动植物园。有国际机场。
瓜鲁柳斯是巴西圣保罗州的一个城市,属于圣保罗的卫星城市。总面积318 km²。总人口1,283,253(2006),人口密度 4,035.26 人/km²。瓜鲁柳斯为圣保罗州第二大城市,巴西第12大城市。圣保罗/瓜鲁柳斯—安德烈·弗朗哥·蒙托罗州长国际机场于1985年建成,为巴西最繁忙的机场,也是南美洲的航空枢纽于。2007年就处理了18,795,596名乘客和187,960班次的飞机。
坎皮纳斯,巴西东南部工业城市,属圣保罗州。人口2,798,477(截止2010.8.1),为巴西第十大城市。位于皮拉西卡巴河上源的一个谷地内,海拔693米。城市年平均气温20℃,冬暖夏热,年平均降水1250毫米,降水集中于夏季。1797年设城。1860年起周围地区建立咖啡种植园,至19世纪末成为咖啡贸易中心,城市由此兴旺。以后因咖啡种植区西移,该市成为当地农牧产品的交易中心。工业以当地原料为基础,有纺织、制糖、水果罐头、咖啡加工、酿酒、制革、化学、金属加工、农业机械、造纸、制乳等。交通便利,为巴西南部的铁路和公路枢纽,市南有国际机场。设有坎皮纳斯大学和坎皮纳斯师范大学,另有农业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和艺术中心。

Ⅲ 巴西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努力改变殖民地经济结构方面,都采取了哪些积极的措施

巴西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努力改变殖民地经济结构方面,都采取了哪些积极的措施

地区间发展失衡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拉美国家自不例外。今天,这个问题依然是制约拉美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作为拉美第一大国的巴西,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具典型性,而其治理地区发展失衡过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给其它国家提供了启示。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巴西人口和主要经济活动集中于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因此东南部和南部地区最为发达、中西部地区次之、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最不发达。由此导致巴西出现了所谓的“发达的巴西”和“落后的巴西”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尽管巴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缩小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地区发展不平衡依然困扰其经济的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地区之间财富分布不均;各地区在中央财政收支中比重差异显着;人类发展指数(HDI)水平虽普遍有所改善,但其中部分指标差距依然明显;人口的地区分布也相差悬殊,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居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紧密相连,并且相互作用。巴西不同地区不仅人口分布不平衡,而且种族分布也不平衡。由于巴西的不发达地区聚集了比重较大的混血种人和印第安人,因此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直接表现为这些群体的贫困问题。巴西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就成了人的经济不平等、社会不平等和政治不平等问题。有统计显示,不同的种族贫困状况大相径庭,其中混血人种和印第安人往往是贫困的代名词,是最易遭受不平等的群体。如,非洲后裔、混血人种和印第安人的平均收入远低于白种人和亚裔巴西人。此外,巴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市化水平超前,大量人口聚集于超大城市。据统计,1989年巴西东北部和北部、东南部以及南部地区的9个城市的人口为4060万,占全国人口的近1/3。其中,仅东南部地区的三大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贝洛奥里藏特市就集中了2740万人,占全国全部城市人口的65.5%、占全国人口的20%。
城市贫困问题是巴西发展模式的产物,也是亟待解决的痼疾之一。据统计,1989年上述9大城市中大约有1150万穷人,占全部城市人口的28.2%。其中,位于东南部地区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两个城市的穷人绝对数量最多,均超过300万,分别占9个城市全部城市穷人数量的27%左右。而由于人口过分地聚集于拥挤的城市,引发了城市居民基本的卫生和环境等基础设施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其中广大城市贫民既是受害者也是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演变
导致巴西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的主要是地理、资源、历史和政策等四方面因素。有分析则认为,地理特征如气候因素,以及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公共和私人投资差异导致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还有学者通过对巴西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深入研究后发现“巴西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通过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来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到底是何种因素导致或者加剧了地区发展的差距,巴西政府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
关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起因。巴西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始于殖民时代不合理的国际贸易分工,而且受制于不同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从殖民地时代到20世纪早期,巴西各地区的经济主要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形成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在工业化进程中,本国内需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前,初级产品的出口是拉动巴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时,能够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地方就决定了区域的聚集模式。交替的增长周期使那些生产相应出口商品的地区受益,其中出现了东北部地区的“蔗糖周期”、中南部的“黄金和咖啡周期”,以及北部地区的“橡胶周期”,等等。由于本国经济严重依赖几种初级产品的出口,国际市场的行情波动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也决定着生产不同初级产品的地区的发展。东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都以出口初级产品作为经济支柱,前者主要出口蔗糖和棉花,后者以出口咖啡为主,到1870年左右,两个地区的收入相当,几乎看不出经济发展的差异。
后来这两个地区的经济走势发生了严重分化:南部地区得益于国际市场咖啡需求的持续增长(据统计,在1840~1910年期间,国际咖啡市场的需求年均增长率达到5%),并受益于英国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素质良好的欧洲移民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随着咖啡出口数量急剧增加,南部地区经济日趋繁荣。大宗出口收入还为南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19世纪末期国家出台的本币贬值、关税保护等一系列政策让咖啡出口商和圣保罗地区的加工商受益。与此相反,东北部地区的蔗糖和棉花出口却频频受阻。蔗糖出口既面临欧洲甜菜糖的替代,更受到加勒比地区蔗糖的竞争。在国际市场糖价下跌的同时,巴西东北部地区的制糖业没有采用先进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减少,转而靠销往本国的南部地区。在19世纪后几十年,国际棉花市场需求疲软,而产自美国南方采用更高技术和拥有更低国内运输成本的棉花占领了当时的主要市场—英国。因此,东北部地区的棉花也开始面向南部地区的市场,但南部地区开始出现了纺织工业保护主义。20世纪之交,对内贸易成为支撑东北部地区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在20世纪头十几年,东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之间的地区差距已经形成。
从上述分析看,总的来讲,地理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和历史因素(殖民经济体系、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等)决定了巴西最初的区域聚集模式,也可以认为是导致19世纪末期在巴西形成南北经济“二元结构”的重要决定因素,并由此拉开了巴西地区发展不平衡局面的序幕。
关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凸现。这是巴西在20世纪初期至60年代之前推进工业化发展战略过程的一个“副产品”。在这个发展阶段,地区的平衡问题基本不在巴西政府的发展议程关注之内,相反,政府实施的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导致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加剧。客观上讲,政策因素成为人为地加深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推动力量。
在此阶段,巴西经济经历了重要的结构性转变。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而东南部地区则成为内向型工业发展战略阶段的主要受益地区,因为巴西政府将发展的关注点一直放在本身已经较为发达的东南部和中南部地区。具体包括:早在20年代左右,巴西就形成了对东南部地区的咖啡产业的支持政策,这是首次从地区的角度出台这样的措施,强调对南部地区发展的关注;到了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阶段,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的地区收入分配变得更多地集中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巴西政府重点关注的是中南部地区的工业部门的发展,力图解决收支不平衡问题,并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深化。
与此同时,东北部等地区的发展不仅没有得到联邦政府的专门的产业支持政策(如扶持糖或棉花生产的政策或产业调整政策),相反,在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而转向本国东南部等发达地区市场的情况下,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让东北部地区还不得不消费价格高昂的工业制成品。因此,东北部等地区与中南部等地区之间的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东北部地区靠输出初级产品获得的收入又被人为地以价格“剪刀差”的形式被中南部等地区获得,落后地区客观上为巴西全国的、尤其是东南部等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的资本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重视效率的发展战略下,巴西政府出台了一些措施(如1956~1960年发展计划)来促进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并进一步使经济布局向东南部地区集中,而并没有任何对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担忧。事实上,随着巴西在这个阶段经济的高速增长,它所采取的将投资集中于经济增长领先地区来促进国家发展的政策使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关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注。实际上,早在1940年,巴西政府就倡导“西进”运动。50年代以后,巴西历届政府一直把开发落后地区作为基本口号之一,致力于对东北部、亚马逊流域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
1956年库比契克当政时期,决心完成迁都的“百年梦想”,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在巴西高原中部建起一座新都,并于1960年正式迁都巴西利亚。“迁都”是巴西政府开发落后地区的重要举措。巴西利亚位于中部高原,地理位置比较居中,可以充分发挥全国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的作用,其辐射力可以达到边疆地区。在迁都后的3~5年里,巴西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迁都的同时,政府还修建了通往东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公路,从而为落后地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迁都政策也使区域发展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减弱。
20世纪60~80年代,巴西政府采取更多切实行动治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个阶段可谓巴西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其间的1968~1973年,巴西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被誉为巴西“经济奇迹”。因此,这个阶段的经济环境为巴西政府解决地区差异创造了实力和条件,也为国家利用优势产业反哺落后产业、鼓励优势地区反哺落后地区来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成为可能和必然。巴西政府开始高度关注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例如,直接投资于落后地区的发展项目、实行税收优惠等,有效遏制了区域聚集程度过高的趋势,促进了北部、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以北部地区为例,60年代以前该地区主要依赖橡胶出口,但在60年代期间却失去了在世界市场的几乎全部份额,此后仅靠技术含量较低的微波橡胶出口收入维持。针对这种状况,联邦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大了对这个地区的投资开发力度,如对私人投资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刺激措施,通过公共投资加强该地区与外界连通的道路交通建设,鼓励国有企业增加向该地区的直接投资,等等,为该地区带来发展动力。尽管北部地区在经济增长中也出现了环境退化、收入分配恶化等现象,但在改变地区落后面貌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1988年新宪法颁布后,巴西治理落后地区的努力受到一定的干扰。地方政府参与财政收入分配的比例锐减,联邦政府对于地区发展的投资一度减少。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设施的匮乏,使得贸易和运输等缺乏效率,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攀升,之后通货膨胀问题开始突显。为此,1994年巴西出台了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稳定计划,这些行动加上贸易自由化等改革措施,成功地吸引了外国直接投资,有效地规避了资金缺乏等困境。应当讲,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即巴西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阶段,巴西基本保持了80年代中期治理地区的不平衡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是巴西政府开始关注、治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阶段,通过其采取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起码阻止了地区发展差距的继续拉大,但是巴西不同地区发展的现实情况依然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种普遍现象,巴西也不例外。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将束手无策或无所作为,尤其在当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恶化主要是由人为的政策因素导致的情况下,更应运用政策手段加以弥合,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起码要防止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治理地区发展失衡的经验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巴西历届政府一直在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不懈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治理落后地区发展问题方面积累了经验。
实现落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在落后地区的内部也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落后地区内部也可以划分出相对发达的次区域和更为落后的次区域。因此分析整个落后地区存在的优势,创造该地区内部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扶持地区内部的“增长极”来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将是关键。
其实,巴西早在治理北部地区时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因地制宜地成功创造了三个“增长极”:亚马逊地区的“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增长极”、朗多尼亚州的“西部农业增长极”、帕拉州的卡拉雅斯“矿产和金属产业增长极”。以上三个地区成为20世纪70~80年代北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治理东北部地区的过程中,巴西政府力争改变以往支柱经济较为单一的局面,着重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结合各地的优势,打造出石化、纺织服装和金属矿产等支柱产业。
采取多管齐下的政策治理地区发展不平衡。巴西政府治理落后地区采取的措施大的方面分为两种: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鼓励私人部门、公共部门和国有企业向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等领域进行投资,同时以税收优惠措施给予鼓励。事实上,在巴西政府的治理措施中,联邦政府转移支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1970年,北部、东北部和中南部地区在中央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1.4%、10.0%和88.6%。而同期上述地区在中央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分别为3.2%、13.4%和83.4%,其中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在支出中的比重分别比其在收入中的比重高出1.8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说明联邦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对该地区的发展予以扶持。实际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资金尤其是联邦政府能够掌控的财政收入多寡是影响治理措施力度的重要条件。在1988年之后的一段时期,由于改革后的巴西联邦政府财力一度锐减,导致对落后地区的治理政策弱化。
通过成立专门机构甚至立法来保证政策的延续性。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巴西政府为治理地区发展失衡的局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治理措施的脉络基本上为:地区发展差距拉大→开始关注→初期以调研性质为主→出台鼓励性措施→设立专门的发展基金→写入法律法规(1988年宪法)→(1999年以后)成立专门的主管机构→成为国策(2003年出台国家地区发展政策)→更广泛范围的合作来治理(与其他拉美国家合作)。
在对北部地区的开发过程中,1953年巴西政府成立“亚马逊经济开发计划管理局”,开始组织对亚马逊地区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在东北部地区开发过程中,巴西政府成立了“东北银行”,为开发东北部地区提供雄厚的资金来源;成立“东北部开发管理局”,负责对东北部地区的开发;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是包括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内的巴西不平等问题被1988年的巴西宪法所关注;1989年,巴西创建的“宪法融资基金”被认为是该国又一个最为重要的地区政策工具,其目标就是通过给予地方企业以特许贷款实现相应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享有优惠待遇的是“微型”和“小型”的农业生产者、“小型”和“微型”的企业、利用当地原材料的生产活动以及劳动密集型和基本食品生产经营项目等。此外,巴西政府的治理思路正在跳出落后地区自身、甚至是国家的界限,从更大的地理范围(如拉美地区和世界范围内)寻求解决落后地区的治理方法和经验,其中巴西与欧盟还就地区发展问题建立了对话机制等。
巴西政治制度的设计有利于地区发展政策的形成。巴西国内较小且经济实力弱的州在国会占有席位的比例远多于那些经济实力强大的州,从而体现出较高的代表性。而代表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北部和东南部地区之间。东南部地区拥有全部选民的46%,但在议会中只占有33.6%的席位;而北部地区拥有4.8%的选民,却在议会中占有11.3%的议席。北部地区具有的较高代表性始于1932年,目的是要制衡圣保罗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在联邦中的力量,削减上述实力强大的州对整个国家的控制能力,这种政治制度一直延续至今。正是让经济实力弱小的州在联邦议会中具有了较高的代表性,使得联邦政府、国会可以将地区不平衡问题纳入政治议程。
治理地区发展失衡的教训
要避免人为因素加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差距。拉美国家独立后因政策偏差而人为地加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实行的某些经济政策及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结构调整,不仅未能改变经济活动主要集中于少数地区的不合理格局,反而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初,巴西政府实施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但民族工业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地区;为发挥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优势和辐射作用,政府实行的倾斜政策反而不利于各地区的平衡发展。
区域开发应建立在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在拉美,巴西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最多,但教训也不少。巴西采取的一些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其开发落后地区的战略过于“贪大求快”。1971年,巴西政府提出了包括把亚马逊地区纳入一体化的“全国发展计划”,目标是“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使巴西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巴西政府对西部的开发采取了超出国力的大预算、大规模、大投资的办法,例如“大卡拉雅斯计划”的预算投资高达600亿美元。此外,由于缺乏可行性研究,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长达5000千米的“泛亚马逊公路”的使用率一度仅为50%,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这些耗资巨大的工程一度使巴西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在开发落后地区的过程中,违反了自然法则,忽视发展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造成“20世纪80年代世界最大的生态问题”。20世纪70年代,为了实现在20世纪末使巴西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梦想,军政府鼓励外资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到亚马逊地区投资。但由于法规不完善,加上投资者急功近利,烧林开荒建牧场,结果使亚马逊森林、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链遭到了破坏。1998年,亚马逊热带雨林被毁面积达1.68万平方千米。1999年2月巴西政府不得不颁布法令,无限期地不再受理对亚马逊森林开发的申请,要求已采伐20平方千米以上的企业立即停止采伐。巴西热带雨林面积的减少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世纪性过失”。
地区发展不平衡严重危及社会和谐。城市化过于集中于超大城市的模式是包括巴西在内的拉美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大弊端。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拉美国家普遍出现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这种始终以大城市急剧扩张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也使城市化出现失控。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使本已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恶化。过度集聚化的城市发展造成人口、私人投资等从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为了应对中心城市人口无节制的增长,国家只能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资而减少对落后地区的投资,导致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被削弱,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从而引发新一轮人口迁移。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大了中心城市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并对经济社会的总体稳定构成威胁。
与此同时,地区差异的扩大使地方离心倾向不断上升,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带来挑战,对国家的统一构成潜在的威胁。20世纪90年代,不仅在巴西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圣卡塔琳娜和巴拉那3个州存在20多个分裂组织,一些分裂分子甚至酝酿成立独立国家,而且在东北部的分裂分子也提出要建立一个包括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在内的独立共和国。
结语
巴西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治理地区发展差距的任务也非常艰巨。巴西政府一方面不断提升对失衡地区发展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在制定系统的战略,以动员全局的力量治理这个难题。历史上,巴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依靠初级产品出口的经济结构就因受到国际市场的变化而使各自的发展历程开始走向分化,而地区收入的减少加之国家发展战略的转轨也加剧了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在治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上,既要依靠本国内部的正确政策,也需要一个有利的国际条件,这样才能维持巴西经济社会稳定的发展,以保证按照既定的政策治理落后地区的进程不至于被干扰或是被打断。
其实,与巴西的情况类似,其它拉美大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也甚为严重。其中,在墨西哥,联邦区、哈利斯科州和新莱昂州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致使其他地区的经济似乎无足轻重;在阿根廷,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轴心的潘帕斯地区发展一支独秀,其他省份则长期被排除在增长的繁荣之外。因此,拉美国家出现的“一个国家、两个世界”,甚至“一个城市、两种景象”的发展失衡情况应当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

Ⅳ 巴西首都搬迁的主要原因

南美大国巴西幅员辽阔,经济形态比较复杂。东南部和南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东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为此,巴西政府多年来努力开发落后地区,取得了一些成果。据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公布的材料,中西部和北部地区占巴西全国面积的64%,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8%,但其经济在巴西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仅为9.7%。地区经济发展失衡导致巴西地区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贫富差距拉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巴西政府首先在落后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兴建大中城市,通过城市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工业化水平。1960年,巴西政府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斥巨资在中部高原上建造了一座现代化都市。新首都巴西利亚的建立,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在北部地区,巴西政府设置了马瑙斯自由贸易区,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内外投资,从而使马瑙斯成为巴西最重要的贸易集散地,并带动了整个亚马孙地区的开发。此外,巴西成立了“亚马孙经济开发计划管理局”和“东北部开发管理局”等专门机构,负责对落后地区的开发。同时,巴西还成立了“东北银行”,从财政上对落后地区给予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巴西政府也尽量采取向西北部地区倾斜的方针。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巴西已建立了以巴西利亚和马瑙斯为中心的交通网络,使边远地区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同时,巴西政府积极开发水利资源,在亚马孙地区建造了总装机容量800万千瓦的图库鲁伊水电站,为落后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电力资源。
近年来,巴西政府还通过提供优惠税收和投资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增加在西北部和东北部落后地区的投资。1996年底,巴西政府出台一项政策性措施,对于前往西北部和东北部投资的外国汽车厂商提供大幅减税优惠,使巴西汽车工业的重心逐渐从东南部转向中西部地区。此外,巴西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也纷纷向投资者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减免土地使用费、参与新建企业股份等。
巴西政府鼓励纺织、制鞋等传统工业将企业转设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巴西政府还在东北部地区积极发展无污染有机农业,力争在本世纪初将这一地区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无污染农业出口基地,目前已经取得成效。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开发落后地区的重要环节。为此,巴西政府近年来投资7亿美元成立了东北部教育基金,帮助落后地区培养教师,免费发放教科书,并于1996年启动“远距离教学计划”,通过电视卫星向偏远地区播放教学节目,使落后地区的文盲率大大降低。
尽管巴西在开发落后地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比如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在减免税收的政策上相互竞争,开展所谓“州际减税战”,造成地方税收大量流失,地方财政亏损转嫁给中央政府,成为巴西联邦政府出现巨额财政赤字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要真正解决地区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和缩小落后地区同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巴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Ⅳ 巴西的主要港口有哪些其简称与简码又是什么

巴西的主要港口有以下:
1、桑托斯 SANTOS
桑托斯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可移式吊、抓斗吊、集装箱吊、浮吊、铲车、自动装卸机、输送带、拖船及滚装设施等,其中集装箱吊最大起重能力为35吨,浮吊达150吨,拖船的功率最大为1734kW,还有直径为150~400mm的输油管供装卸使用。港区仓库容量达120万吨。集装箱专用码头的面积为32万m∧2,拥有吊举10.6m的集装箱吊,装卸效率每小时20TEU。谷物每小时装300吨,矿石每小时卸600吨,原油每小时卸2000吨,煤每小时卸1000吨,化肥每小时卸2000吨。本港保税仓库面积为8.9万m∧2。散货码头可靠4.5万载重吨的船舶。1994年集装箱吞吐量为43.8万TEU,年货物吞能力的约4000万吨。
2、萨尔瓦多 SALVADOR
港口有南北防波堤保护,南防波堤由陆向西北伸展,北防波堤孤悬港区之外。从西南东顺岸伸展有四座码头:1.沿海船码头,长683米,前沿水深7-8米。2.远洋船码头,长782米,沿边水深7-9米。3.连接码头,长238米,沿边水深8-9米。4.十米码头,长370米,沿边水深9-10米。全港码头线总长2000多米,十多个泊位。港湾北部水域还有离岸油码头4个泊位。出口纺织品、烟草、咖啡、可可、糖、皮革及石油等;进口煤、谷物等。
3、维多利亚 VITORIA
维多利亚港口服务设施有;修船、加燃料、小艇、医疗、牵引、淡水、给养、遣返,无干船坞、排污设施。港市有阿根廷、比利时、芬兰、法国、意大利、黎巴嫩、葡萄牙、英国、乌拉圭、德国的领事。入港航道宽120米,水深13米。港口泊位分两部分:北岸,5个泊位,水深1个4.3米、1个7.3米、3个7.8米,总长600米左右,装运废钢。生铁、谷物、集装箱、可可、咖啡、托盘货物;南岸:1个油轮泊位,长182米,水深10.2米,是个系缆桩泊位;生铁和煤炭泊位岸线长600米,水深10米到11米;一个装运酒精和糖浆的系缆桩型泊位;1个精矿砂泊位,长160米,水深11米;650米杂货、散装货泊位,水深12米,装运玉米、小麦、集装箱、杂货、钢材等。
4、福塔莱萨 Fortaleza
福塔莱萨(Fortaleza),巴西东北部重要海港,塞阿拉州首府。位于大西洋岸,横跨帕热乌河河口两岸。面积 336平方公里,人口130.9万(1980);始建于1609年,原为葡萄牙人与荷兰人为争夺东北部甘蔗种植园而修建的城堡。1637~1654年曾被荷兰人占领。1823年设市,并成为塞阿拉州的首府,更今名。
5、马瑙斯 Manaus
马瑙斯(Manaus)是巴西西北部亚马孙州首府。位于亚马孙河支流内格罗河左岸,是亚马孙河的重要港口,万吨货轮可以经亚马孙河到此。面积1.4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83.4万。属典型热带雨林气候。16世纪时为印第安人村落。1669年建城,几易其名。1825年定名为马瑙斯。1850年成为州府。1890~1920年间因周围橡胶业繁荣而得以快速发展。1912年橡胶出口居世界第一位。1967年巴西政府把该市辟为自由贸易区。1972年建立了巴西第一家电子计算机厂和彩色电视机厂,是巴西电子计算机、彩色电视机和摩托车的重要产地,有炼油厂和热电厂。巴西西部文化中心和游览地。设有大学、国立亚马孙研究所和动植物园。有国际机场。
6、巴拉那瓜 Paranagua
巴拉那瓜(Paranagua),巴西南部城市和第二大咖啡输出港。位于大西洋巴拉瓜湾畔。人口6.8万(1980)。始建于1585年。港口优良,水深10米,主要输出咖啡、马黛茶、木材等。工业以农产品加工和木材加工为主。公路通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巴拉圭出口商品也以此为自由港。多殖民时期着名建筑。港区有个巴拉圭的过境区,第9A货仓属巴拉圭管理和控制,他们用封闭的卡车将进口货物运回国内.对巴拉圭的进出口贸易有很大影响。有不少集装箱班轮公司开通有中国到此港口的运输。
7、里约热内卢 Rio de Janeiro
巴西第二大城和巴西最大海港。位于巴西国土的东南部,南临大西洋,在向北伸入的瓜纳巴拉湾西岸,有长达14公里的跨湾公路大桥与东岸的尼泰罗伊市相连。面积1255.3km²,海拔2.3米,南北长35公里,东西长70公里,绿地面积325.6km²,人口900万人。年平均气温17-36℃。1502年1月,葡萄牙航海家来到海湾,误以为这里是一条大河的入海口,随口起名“一月的河”,葡萄牙语译音便是“里约热内卢”。该城市始建于1565年,1763年成为巴西首府,1822年成为首都;1960年首都由此迁往巴西利亚。后改为瓜纳巴拉州(范围与城市相同),1975年瓜纳巴拉州撤销后成为里约热内卢州首府。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有纺织、服装、印刷、汽车、造船、机械、石油加工、化学、冶金和食品等工业。全国最大金融中心;许多大企业、银行和垄断组织在此设有经理处。市内设有60多家各种类型的博物馆,70多家图书馆,85座大小剧场和82家俱乐部。
8、里奥格兰德 Rio Grande
FUEL:AVAILABLE 巴西南端帕托斯湖湖口,大西洋沿岸港口。采用西3区标准时。最大吃水11.28米。水的载重密度为1000-1005。无潮汐变化。盛行东北、西南风、强制引航。通讯联系通过JUNCAO无线电台,呼叫信号PPJ。频率:AL组484、500、4251、4231、8460、84660.5、12840、12689.5、16918、17170;A3J组:2086.6、2182、2096、4125、4143.6、4413.2、4118.8、4382.2、4087.8、8802.6、8278.7、8774.7、8250.8、8790.2、8266.3、13184.5、12413.7;16F3组,甚高频23、24、25、26、27、28频道。港市有英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丹麦、德国、荷兰、挪威的领事机构。长度超过200米的船只不能进入内锚地停泊。港口有一个商业码头,泊位岸线总长1920米,最大吃水8.84米,装卸杂货、化肥、港外、谷粉、植物油、磷酸、冻肉等;二个集装箱泊位,长275米,吃水11.28米;一个油轮泊位,长300米,吃水10.06米,装卸原油、石油产品、氨、磷酸;一个系缆桩泊位,可停靠长220米以上,吃水11.28米的散装谷物船只。另外还有2个私营码头,一个专门装卸散装化肥、氨和磷酸,吃水10.97米;一个谷物泊位,也可装卸散装植物油,吃水11.28米。长200米以下的船舶可在内锚地停泊,用驳船装卸货物。

Ⅵ 进出口巴西市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一、进口关税
拉美贸易网讯 一、进口关税
巴西1998年的平均关税率为17%,对入关产品价值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五条:首先是根据成交价,即事实支付的或将支付的价格加上其他各种费用。如果这种方法被海关拒绝,那么可以采用其他4种,即相同产品的成交价;相似产品的成交价;零售价减去关税和佣金等;或者用生产成本、利润和其他费用计算得出。在巴西、关税主要以CIF价计,以巴西货币支付。当巴西海关官员对出口商品申报的货物价值提出质疑时,出口商有8天时间决定新的报价。进口商可以在30天之内对出口商的新报价作出反应。另外,为保护民族工业,已西政府在进口关税征收时主要采取以下两种非关税措施:1、设置最低限价或参考价,并据此征税,此外还计征差价税,例如,某商品的最低限价为10美元,商业发票价仅为7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海关将对此商品以10美元的价值征税,并征收两种价格间的差额税;2、对低报价或有倾销行为的货物征收附加税。

二、进口单证。
商业发票:需5份用英文或葡文填定的商业发票。发票必须由制造商、销售商和中间商分别用英文或葡文填定出详细的有关装船的情况,并附有英,葡两种文字的产品说明书。发票还应申明产地和确切的价格。出口商可向进口商询问是否需要出口国商业部门对货币价格的证明和公证材料。巴西海关对于没有呈报商业发票的行为,其惩罚的金额将等同于关税;当商业发票与报关单不符时,罚金将是关税的l%-5%。

提货单:要求有5份不可转让的提货单。一份附于商业发票后。所有的提货单或货运情单必须用数字和文字注明运费。

原产地证明:一般不需要,因为商业发票上己注明产地。如果需要,则应备有两份正式的产地证明,由商业部门证明并附有公证。

工生许可证:有些货物如动物、动物制品、种子和植物等需要卫生证明。卫生证明首先必须经过公证,然后送交巴西使领馆认证。出口商可就有关问题询问进口商。

三、报关与入境。
巴西的海关事务由财政部下属联邦税务总局具体负责,包括海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关税的征收以及海关监管制度的实施等。根据联邦税务总局的海关条例,所有货物的报关程序,均需通过巴西外贸网络系统(S1SCOMEX)进行。货物申报单在外贸网络系统立案之日起即为报关程序的开始,货物通关授权在外贸网络系统正式通知之日起即为报送程序的结束。巴西海关对报关货物实行抽检的审查方式,即按照绿色、黄色、红色三种不同颜色分类处理。绿色即报关货物可全部免检,并自动通关;黄色即仅检查报送文件,若被核实,货物则自动通关;红色即报关文件和货物均需进行检查后方能通关。若进口货物需申领进口许可证,进口商一般应在货物装船前向巴西工商旅游部外贸操作局(DECOM)提出申请,该进口许可证在装船之日起60天内有效。货物到港后90天内进口商应办理报关手续,并将进口申报单输入外贸网络系统进行登记,开始报关程序。申报单的内容应按联邦税务总局的规定格式填写。在巴西海关审核了一系列进口申报数据后,进口商才可提货。根据有关规定,海关在5个工作日之内提出验货结果,验货时当事人应在场,货物若需样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另外,有些特殊商品可采取提前报关制。例如散装货、易燃易爆和有辐射性的危险货物。活畜、植物以及新鲜水果等易损货物、印刷用纸张、政府部门进口的货物、陆路、河、湖运输的货物。

四、自由贸易区。
巴西最大的港口有桑托斯、里约热内卢、巴拉那瓜、累西腓和维多利亚。巴西在上述口岸设立了各种形式的自由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仓库和转口区等,这其中最着名的是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凡进入该区的货物,其商业发票的提货单上必须注明"马瑙斯自由贸易区"(Free Lone of Manaus)字样,但不允许通过该区向巴西其他地区运送进口货物。在该区有两道边关,第一道是从国外进入特区,另一道是从特区进入国内,一方面允许外国商品从国外进入特区,不受海关管制;另一方面,商品从特区进入国内市场需要办理进口手续,货物需经海关检查,并交纳进口关税。

Ⅶ steam地区改成巴西可以吗

可以,就是如果你没有肉身去巴西的话,那么转区会有一定的风险,轻则遣返回国区,重则封号。而且转区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你需要有代理巴西IP的软件,然后你需要有能在巴西区付费购买游戏的手段,这样你才能在巴西区成功购买游戏后转区。

Ⅷ 巴西独立过程

葡萄牙人殖民统治时期(1500~1822) 巴西古代印第安人主要属于图皮-瓜拉尼、热斯、加勒比、努阿鲁亚克等 4个部落集团。16世纪以前,尚处于原始公社阶段。
1500年葡萄牙探险家P.┭.卡布拉尔率船队横渡大西洋,4月22日发现了这块陆地,并宣布为葡萄牙属地。当地盛产一种叫做“巴西木”的红木,从中可以提炼出当时被认为十分贵重的染料,所以欧洲人后来就以“巴西”称呼这一地区。1530年,葡萄牙王室派M.A.de索萨率领移民到巴西。1532年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建立居留地,1534~1536年将巴西沿海至《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划定的界线以东地区,划分成14个“封地”,作为世袭领地分封给封建主统治。1549年王室委任T.de索萨为第一任总督,统一管辖各“封地”,并建萨尔瓦多城(又称巴伊亚)为首府。此后,葡萄牙移民逐渐增加。1580年,葡萄牙王位为西班牙王室继承,国土被合并于西班牙;西班牙王室在葡萄牙设立印度及海外领地事务院,负责管理巴西。1624年,荷兰人占领巴西东北部大片土地,一直统治到1654年。1640年葡萄牙恢复独立,另设海外事务院管理巴西。1763年葡萄牙政府把巴西总督首府从萨尔瓦多迁往里约热内卢。
在殖民统治初期,葡萄牙人为寻找黄金和捕捉印第安人为奴隶,不断扩张巴西疆土。封建领主把大批掠夺来的土地赏给有功的军官和移民,于是在巴西逐渐形成许多大庄园和大种植园。殖民者强迫捕捉来的印第安人从事奴役性的繁重劳动,大批印第安奴隶被残酷折磨而死,或是逃亡丛林地带。由于劳动力不足,1532年起殖民者开始从非洲运入黑奴,至1585年巴西已拥有 1.4万多黑奴,成为当地的主要生产者。殖民地经济以农业为主,咖啡、棉花和甘蔗种植业以及畜牧业都有较大发展。1694年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大金矿,1729年又发现丰富的金刚石矿,采矿业随之发展起来。
面对殖民者的压迫和奴役,巴西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斗争。1558年印第安艾莫雷人与邻近部落结成联盟,几乎把葡萄牙殖民者赶出两个“封地”。1572年,起义的印第安人曾占据 300多个村庄。1686年巴西东北地区爆发 1.5万多印第安人参加的暴动,最后迫使葡萄牙殖民者求和。1750~1756年,瓜拉尼部族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的战争,曾把耶稣会教士争取到自己一边。由于人民的反抗斗争,葡萄牙王室被迫于18世纪多次颁发禁止以印第安人为奴的敕令。与此同时,黑奴的斗争也十分激烈。1630~1697年,黑奴在伯南布哥举行起义,并按照非洲社会的组织形式成立了“帕尔马雷斯共和国”(见帕尔马雷斯起义)。巴西的土生白人不满宗主国的歧视,也不断举行起义。1660~1666年间,里约热内卢和累西腓的居民发动起义并夺取政权,最后遭到镇压。1684年,马拉尼昂的土生白人在贝克曼领导下,成立由贵族、僧侣和商人联合组成的洪达,逮捕地方当局代表。1710~1711年,伯南布哥地区的土生白人也举行过大起义。
18世纪末,随着种植园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巴西人民要求摆脱葡萄牙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1789年,蒂拉登特斯在米纳斯吉拉斯密谋组织武装暴动,要求建立共和国,因叛徒告密而失败。1798年,在巴伊亚又发生了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秘密活动,亦遭镇压。这些斗争推动了巴西独立运动的发展。
1807年,葡萄牙王室为躲避拿破仑一世入侵,逃往巴西里约热内卢。1815年12月,若昂亲王为缓和巴西人民的反抗情绪,宣布巴西与葡萄牙处于平等地位,成立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1816年,若昂亲王即位,任“联合王国”国王,称若昂六世。葡萄牙王室驻巴西期间,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如开放巴西港口,取消王室的垄断专营政策,出版报刊,建立剧院、图书馆、学校和医院等。但若昂六世的腐朽统治,引起人民不满。1817年伯南布哥人民起义,成立共和国,结果遭到镇压(见伯南布哥起义)。1820年葡萄牙本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21年若昂六世将王室迁回葡萄牙,并任命王子佩德罗为巴西摄政王。同年,葡萄牙议会向巴西下达各省直属里斯本的命令,并令佩德罗立即返回葡萄牙。这些命令激起了巴西人民的愤怒,独立运动席卷全国。佩德罗为保持布拉干萨王族的统治地位,于1822年9月7日宣布巴西独立,成立巴西帝国,接着加冕称帝,称佩德罗一世。1824年巴西颁布宪法。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
帝国时期(1822~1889) 巴西帝国成立后,布拉干萨王朝的体制和葡萄牙贵族势力原封未动,大庄园制和奴隶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依附于英国。佩德罗一世实行专制统治,1823年强行解散议会,接着又用武力镇压了东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义。1825~1828年巴西与阿根廷进行争夺乌拉圭的战争(见乌拉圭战争),以失败告终。专制统治引起人民群众广泛不满,战争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黑人也不断举行起义。1831年里约热内卢等地的居民发动起义,军队也加入起义者的行列,最后迫使佩德罗一世让位给他 5岁的儿子,即佩德罗二世。
佩德罗二世即位后, 由三人摄 政委员会主持政务。1833~1849年,巴拉、南里奥格兰德、巴伊亚、马拉尼昂和伯南布哥等省先后爆发大规模人民起义,基本目标是取消君主制、废除苛捐杂税、建立共和国和实行联邦制,最后均遭镇压。佩德罗二世于1840年 7月提前亲政。他利用30年代中期出现的两个重要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交替管理政务,自己则保持最后裁决权。执政期间,工农业有所发展,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橡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显着地位,资本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欧洲移民大量增加。但奴隶制度和专制统治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长年对阿根廷和巴拉圭的战争又加重了人民的负担。70年代后,巴西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废奴与共和运动。1888年5月13日,帝国政府被迫宣布废除奴隶制。1889年11月15日,军队与共和党人联合推翻帝国,组成以M.D.da丰塞卡为首的临时政府。
共和国建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889~1945) 1891年 2月24日,国会通过宪法,定国名为巴西合众国。25日举行选举,丰塞卡当选为首届总统。共和国成立后,大种植园经济仍占主要地位。工农业生产有所增长。20世纪初,巴西咖啡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资本主义因素进一步发展,但人民群众的生活并未改善,工人罢工、农民夺地、士兵起义不断发生。1893~1897年,巴伊亚腹地发生卡努杜斯农民起义;1911~1916年,南部地区发生康特斯塔多农民战争。20世纪初,工人运动兴起。1922年巴西共产党成立。1924年,以“尉官派”为主的军人举行起义,而后称为“普雷斯特斯纵队”的起义部队转战 13州,行程2.5万多公里,坚持战斗到1927年,给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以沉重打击。1929年,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巴西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之中。1930年10月,巴西几个州同时发生反政府武装暴动,以G.D.瓦加斯为首的自由主义者同盟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由派地主的联合政权。11月初,瓦加斯就任临时政府总统。1934年临时政府颁布新宪法。同年瓦加斯当选正式总统。他执政期间,宣布将地下资源收归国有,采取优先发展民族工业和实现农业经济多样化的方针,使经济有较大发展。1937年他解散所有立法机构和政党,进一步巩固了独裁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瓦加斯政府保持中立。1942年对德、意宣战。大战期间,巴西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速发展本国经济。1945年瓦加斯辞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巴西(1945~1985) 1951年,瓦加斯再次当选总统,进一步推行发展民族经济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抵制外资的措施,经济有较大的发展。1954年发生军事政变,瓦加斯自杀。1956年起,J.库比契克·德奥利韦拉、J.da S.夸德罗斯、J.B.古拉特先后任总统。他们基本上继承了瓦加斯的发展民族经济的政策。1960年将首都迁到巴西利亚(见彩图)。1964年3月31日,军人发动政变,推翻古拉特政府,建立了以H.C.布朗库为总统的军人政权。此后,C.席尔瓦、E.G.梅迪西先后任总统。这 3届军政府在政治上取消民主制度,实行独裁统治;经济上鼓励利用外资,限制通货膨胀,对财政经济机构进行改组,促进了经济发展。1968~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10%以上。1969年 10月30日改国名为联邦共和国。1974~1979年E.盖泽尔任总统,提出逐步实行有控制的“民主开放”政策。1974年8月15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3月,J.B.de菲格雷多就任总统。他继续推行“民主开放”政策,采取了一些准备向文官执政过渡的措施,如实行大赦,恢复多党制和州长与联邦参议员直接选举制等;对外实行独立外交,宣称巴西属于第三世界。1974~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7.1%。1981~1983年经济衰退,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10.6%。1984年经济缓慢回升。目前巴西的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1985年巴西民主运动党和自由阵线党联合竞选获胜,由坦克雷多任总统。同年坦克雷多病逝,由副总统J.S.科斯塔接任总统。新政府把“和平、自主、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定为外交政策的最高原则。

巴西什么时候独立的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率探险队来到巴西,给这里起名叫“圣
十字地”。后来,人们在海岸附近的热带森林中发现二种可以提炼贵重的红色染料的树木,于是他们就把这里叫作“巴西”。“巴西”在葡萄牙语里就是红木的意思。1532年,葡萄牙人在巴西建立行政管辖区。此后,葡萄牙殖民者不断对巴西土着居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人进行压迫和剥削,巴西人民终于掀起争取独立自由的浪潮。17世纪黑人来巴发起的反葡运动持续了六十多年。1792年,“巴西的国父”、民族英雄蒂拉登特斯被殖民者残酷绞杀,尸体被砍成9段。但革命的烈火仍在全国熊熊燃烧。
1822年9月7日,巴西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而独立,成立了巴西帝国,年仅24岁的彼得罗一世成为巴西国王。1888年,巴西帝国废除了奴隶制。第二年,帝制垮台,巴西成立了联邦共和国。1891年,第一部宪法制定,定国名为巴西合众国,1969年国名又改为巴西联邦共和国。

阅读全文

与巴西自由区怎么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4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5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9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9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