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基础,然后逐级上升,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适应生活需要的民俗事象。这是一种自然科学规律,人们只能按照这种规律,善于利用之,督导之,而不能逆从之,或用暴力强加服从之。
民俗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遇到种种的变异现象,都是与自然环境的转变有关。
民俗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以下五个因素:
一、政治
社会不断地发展,时代不断地前进,旧有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新生产力的需要,必然要发生变革现实的作用,产生新的社会组织机构,实行新的政治,借以规范人类的思想行动。随着政治的改革,现实生活的种种存在,反映在人们的思想领域里,也会对原有的民俗事象进行改造,或产生新的民俗事象。
二、经济
随着时代的前进,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大发展,逐步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贫穷到富裕,物质文明不断前进,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切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必然会改变旧有的民俗意识和民俗事象。
三、地理形势
山水不同,地形各异。自然环境对人们的思想有直接的影响。如久居住在深山的人,由于消息闭塞,见识少,人民的思想多落后;常居住在河道的人,由于人来人往,见识广,人民的思想多智慧。故有“北山愚翁,河曲智叟”之说。地形与环境直接陶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必然反映在民俗意识和民俗事象方面。
四、交通
随着交通的发展,运输力的加强。南来北往,物资交流,文化沟通,大大改变了地区间的差别,物质生产面貌,甲地之足可以弥补乙地之不足,乙地之长可以弥补甲地之短,物质上的互为补缺,文化方面的相互学习交流,人们的思想意识互受影响,也必然反映在民俗的思想意识和民俗事象中。
五、科学文化
时代不断前进,科学文化不断发展提高,随即产生新的时代精神文明。这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必然要对旧有的精神文明进行审视和批判,对原有民俗事象,也必然有所改造和摈弃。这是民俗发展变异的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能转变的。
一言以蔽之,对待传统的风俗习惯,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给予“批判地继承”,即承其精华,弃其糟粕,创造出新的民俗程式和新的民俗事象,为建设新社会的精神文明服务,这是民俗研究人员,神圣不可推卸的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是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是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更高级的时代。我们要望眼世界,眼观全球;解放思想,大胆设想;与时俱进,移风易俗;翔实采录,科学求证。把民俗学的科学研究工作,向纵深处发展,使研究民俗的课题更多更广泛,更多切合实际,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
㈡ 巴西的环境和社会风貌有哪些特点
巴西主要受两种气候影响:
第一种是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第二种是巴西高原上的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又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
还有一个特殊的地点是巴西高原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那里是因为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及受巴西暖流影响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
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北部是圭亚那高原,南部是巴西高原。东南边缘有一系列与海岸平行的山脉。亚马孙平原位于两个高原之间,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平原上繁育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森林,蕴藏着世界28.5%的森林资源.
㈢ 巴西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地理
自然
南美洲面积第一大的国家,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是世界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巴西在历史上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长达300年之久。在16世纪,殖民者登上巴西时,发现这里有一种名贵的树木---------巴西木,从中可提取欧洲难得的红色染料,遂将此木称为“红木”后演变成国名。巴西全国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五大国。
巴西所跨经纬度:西经35到西经74度,北纬5度到南纬35度。东临南大西洋,北面和南面与其他南美国家接壤(除智利和厄瓜多爾尔尔外,与其他全部南美洲国家接壤)。
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所处时区UTC/GMT -3 小时 (西三区) ,比中国北京时间晚11 个小时。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西部。全境地形分为亚马逊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亚马逊河全长6751公里,横贯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长2900公里,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其中,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圣保罗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
巴西东临大西洋。
资源
已探明铁矿砂储量333亿吨,占世界总储量9.8%,居世界第五位;产量3.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西29种矿物储量丰富,镍储量达世界总储量98%,锰、铝矾土、铅、锡等多种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0%以上。铌矿储量已探明455.9万吨,按当前消费量够全球使用800年。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铬矿、黄金矿和石棉矿。煤矿探明储量101亿吨,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来,巴西在东南沿海相继发现大油气田,预计石油储量将超过500亿桶,有望进入世界十大石油国之列。森林覆盖率达57%。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拥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蕴藏量达1.43亿千瓦/年。
人文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简称地狭人稠)
巴西南比卡瓦拉族
巴西全国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居世界第5名。东南地区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区,根据IBGE 2004年数据显示该地区人口约有7800多万,相当于巴西人口总数的42%。该地区拥有巴西三个人口最多的州(圣保罗,7000万人口,、米纳斯吉拉斯,1900万,里约热内卢,1500万)和两个最大的城市(里约和圣保罗)。在圣保罗和里约的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圣保罗、里约为支柱的商业地带,该地区聚集了约23%的巴西人口,成为该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民族和移民
巴西种族和文化差异显着。南部居民多有欧洲血统,可溯源到19世纪初来自意大利、德国、波兰、西班牙、乌克兰和葡萄牙等国的移民。而北部和东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着,部分具有欧洲或非洲血统。东南地区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广泛的地区,该地区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后裔和意大利后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亚洲和印第安人后代。
在整个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频繁混血。19世纪,亚洲和欧洲的移民化开始受到刺激,德国人开始在1818年来到这里,1875年,意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纪初,日本人,叙利亚人和黎巴嫩人开始相继来到这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东南地区发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为这次移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那个时候开始了奴隶解放运动,当时种植园以及刚刚兴起的巴西工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巴西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移民浪潮,仅1884至1962年间迁居巴西的移民即达497万多人,主要来自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波兰和阿拉伯国家。黄种人多来自日本、朝鲜和中国。巴西约有130万日本人,25万华人,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
人口种族构成
由于历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种族构成十分复杂。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种族和文化差异显着。按照2010年的数据,巴西人口中47.3%的为白种人,43.1%为混血种人,7.6%为黑人,2.1%为亚洲人,其余则为少数印第安人。
望楼主采纳为满意答案,谢谢!
㈣ 巴西的风俗习惯
1、社交礼仪
从民族性格来讲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
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其一,握拳礼。其二,贴面礼。其三,沐浴礼。
2、服饰礼仪
在正式场合,巴西人的穿着十分考究。他们不仅讲究穿戴整齐,而且主张在不同的场合里,人们的着装应当有所区别。在重要的政务、商务活动中,巴西人主张一定要穿西装或套裙。
(4)巴西的自然环境对民俗有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地理位置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地跨西经35到西经74度,北纬5度到南纬35度。东临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与南美洲任意一个国家接壤(智利、厄瓜多爾尔尔除外)。
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界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海岸线长约7400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排行第五。
㈤ 巴西的民风民俗的特色
巴西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巴西的风俗习惯与欧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时较拘礼,有时又十分随和。初见面时,人们以握手为礼,然而亲戚朋友彼此问候,也习惯拥抱、亲颊。不仅如此,就是对完全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可以拥抱、亲颊。“社交”礼仪的亲颊,是在两颊各亲一下。男女彼此亲颊问候,女人与女人也习惯如此,然而在大多数社交圈中,黑人彼此不兴这一套,而习惯握手,同时用左手在对方肩上拍一拍。比较亲近的男士彼此习惯拥抱,在对方背上重重拍打。不过,由于社会地位有高低,究竟谁该亲谁,其中有微妙的区别。
西人毫不在乎在大众面前表露情感,他们慷慨好客,到他们家里做客,酒杯里永远有酒,盘子与咖啡杯里永远不空。
巴西民族勤劳、严肃、认真、自信,人们的观念正在日益加强,他们自知生活不容易,但对前途充满自信和乐观,相信巴西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和强国。说起巴西,人们脑际里自然会浮现出世界杯绿茵场上那些巴西球员骄健的身影;就会联想到狂欢节上穿着奇装异服的巴西姑娘;耳边回响起节奏急昂的桑巴音乐,空气中似乎也传来烤肉香味……的确,巴西足球、狂欢节、桑巴舞和烤肉早已扬名世界,人们多多少少能够从中领略到巴西那种独特而浓郁的民族风情。巴西这种特有的移民进程和移民通婚造就了巴西独特的文化。巴西文化中既有土着印第安人的纯朴,又有非洲人的热情,还有欧洲人的庄重。然而,它又不是欧洲文化、非洲文化或印第安文化的简单翻版,它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在对多种文化的兼收并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在巴西,你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南方牧场的烤肉、中部山区的陶锅炖肉,东北地区的海鲜杂烩,北方亚马孙地区的水煮鲜鱼以及过去奴隶所吃的杂烩煮豆饭。这些巴西特有的菜肴中多多少少又有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陶器炖肉中有着葡萄牙人烹饪方式的印记,海鲜杂烩中融进了非洲人爱吃的调料,水煮鲜鱼中带有土着印第安人的传统。除此之外,世界各国移民又带来的纯真的民族特色菜肴,你可以品尝到地地道道的法国大菜,意大利面点、韩国烧烤、日本料理、中国菜系和古色古香的阿拉伯菜肴…… 巴西人热情,奔放,爽朗,纯朴。在与巴西人的交往中,你绝不会感到冷漠,感到被排斥,你可以和巴西人轻松的、自由自在的交谈,甚至很快就能成为知心朋友,同时你也能感受到巴西人带着童心般的顽皮劲和自由散漫的习惯。 巴西人喜欢与亲朋好友共度周未。每到休闲日,就可以看到巴西人围坐在酒吧间里、游泳池边,海边沙滩地上,一边吃着烤肉煮豆,一边喝着啤酒,整天整夜地侃大山,扶琴呤唱。巴西人生性热闹,喜欢歌舞。在巴西举行的各种演唱会上,观众绝不会正襟危坐,屏息聆听。只要音乐声起,全场观众就会跟着音乐节奏,伴着演员的歌声狂歌狂舞。桑巴、乡村音乐、摇滚乐都是巴西人最喜爱的音乐。 巴西还是一个宗教大国。除了天主教外,在巴西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非洲坎东来莱教等,既有哥德式的教堂,又有圆穹屋顶的清真寺和红墙飞檐的庙宇。巴西人是虔诚的教徒,每每遇到宗教节日,成千上万信徒倾城而出。当然在巴西影响最大,信徒最多的应数天主教,全国有80%以上的人信仰天主教,因此,每个城镇的格局都以大教堂为中心而规划。在黑金城、奥林达、福塔莱萨、累西腓等古老的城市里,几乎每个街区都有一座教堂,最多的当数萨尔瓦多市,据说那里的教堂有366座之多。如果想每天换一个教堂朝拜,一年下来正好走一圈,甚至遇到闰年也不用担心。在圣保罗州的阿帕莱西达,有一个号称世界最大的教堂。这个教堂里可容纳上万信徒,教堂外广场可容纳数十万人信徒的朝拜,可供数千辆旅游车停放。巴西幅员辽阔,物产丰富,造就了巴西独特的民族风情,它带着热带风情浓郁的浪漫色调,又有一股强烈的亲和力。曾有外国哲人说过,“在中国居住的越久,你越发喜欢中国人”。我想,巴西人也有和中国人一样的亲和力,不信,当你和巴西人相处得越久,就会越来越喜欢这个国家,喜欢这个国家的人民。 具体查看 http://ke..com/view/5399.htm,谢谢观看
㈥ 自然环境对区域民俗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民俗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政治、社会、经济、宗教等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民俗学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光、热、水、气、土壤、生物、地质、地貌等多种因素对于众多民俗事象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以表现在民俗形成的初始阶段,也可以贯穿在民俗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同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也是导致民俗区域性特征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地理环境因素对民俗的影响既表现出综合性的特征,也具有主导性的特点。综合性是指各种生态因素在影响民俗形成、发展过程中绝不是单独地、孤立地发生作用,而是全面地、综合地发生作用;同时,一个区域内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也绝不是表现为对某一个地理因素的专一适应,而是表现为对影响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在整体上的综合适应。主导性是指各种自然地理因素对民俗事象的影响程度不具有等值性,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地质地貌等因素都有可能在特定区域内成为影响民俗事象的主导因素,对区域民俗的基本特征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地理环境与民俗事象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每一个生态因素都对众多的民俗事象发生作用,每一个民俗事象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其宏观的相关关系可以图1表示。
二
气候因素是影响民俗事象形成、发展和演变的最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我国从南到北可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热量带,自东到西又可以区分出湿润带、半湿润半干旱带和干旱带,水热条件的各种组合形成了我国极其复杂的自然地理气候区。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由于光照、温度、降水、湿度、风等气候要素千差万别,因而对民俗事象也产生了不同的综合影响。例如因气候条件不同,我国原始人类就有“南方人巢居,北方人穴处”的“古之遗俗”。即使是在近现代,我国传统民居也仍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例如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光照强烈、降水稀少、温差大、风沙多,故而形成了屋顶平、墙体厚、冬季保温、夏季防暑的“平顶土房”;而在南方地区由于气温高、降水多、风力弱、湿度大,则形成了屋顶陡斜、四壁透风、房体高架、上下分层的干栏式“竹楼”、“木楼”等民居类型。
另外,由于气候条件不同,在我国长江以南形成了稻(民俗)文化区,而在北方形成了麦(民俗)文化区,而在不宜发展农耕的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则形成了游牧(民俗)文化区。
在诸多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降水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它们的组合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基本的气候特征,因而对物质民俗的影响尤为重要。
例如在居住民俗中,屋顶的形态就突出地反映了这种影响。在全年温度高而均衡、降雨量大的热带地区,屋顶形态呈尖锐的“△”形,它既有效地减少了受光面积,又使屋内的热量积聚在室内上部,保持了屋内凉爽,同时还有利于迅速排除屋顶水分;而在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屋顶形态则呈较平缓的“△”形或斜长的“一面坡”形,既增加了受光面积,使冬季比较暖和,同时在夏季也比较凉爽,雨季到来时还可以及时排除水分;在干旱地区由于不必要耽心降水的经常性侵蚀,所以屋顶常常是“一”字形,而且复土较厚,四璧墙体十分厚实,窗户也比较小,这样屋内就可以达到冬暖夏凉了(见图2)。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内都有火炕、火墙等取暖设施,并设双层窗户以利保温,而南方的传统民居则只置一火塘,窗户也多为一层。
又如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他们在夏季搭建蒙古包时往往把围墙束得较紧,使包顶升高,倾斜角度加大,既可降低室内温度,又有利于包顶排水;而在冬季搭建蒙古包时则把围墙放宽,使包顶降低,倾斜角度减小,这样一方面可以积蓄热量,增加室内温度,还有利于防风(见图3)。
再如生活在南方的人们,由于气候湿热,食物难以保存,因此旧时饮食大都小碟小碗,一次食净。对于一时难以食净的食品常有腌制的习俗,如侗族的“酸食”、京族的“鱼露”、傣族“花腰傣”的“酸肉”、“酸辣菜”、瑶族的“鸟酢”等。而生活在北方的人们,由于气候干寒,食物不易腐败,故炖菜、烩菜食风颇盛。为长期保存还可以制成干菜、干肉、干鱼,夏季也不例外。
三
泉、溪、河、湖、海洋等水文因素在民俗文化中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江南水乡和东南亚地区的河湖水边,常可见到半依陆地、半悬水上形态各异的水上房屋,有的甚至屋屋相连形成水上村落。有的渔民为了生产、生活方便,干脆把房屋建在船上,形成了流动的“船屋”。还有的渔民在水中木柱上搭建“水上禾仓”,既可以看护鱼塘,又可以当作放粮食的仓库。
水文条件对饮食习俗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淡水河湖周围的人们以青、草、鲢、鳙等淡水水产品为食,而生活在海边的渔民则以黄鱼、带鱼、乌贼、鱿鱼、海参等海产品为食,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烹饪方法。
在服饰习俗上,生活在东北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人喜穿保温防水的鱼皮服装,而生活在南方海边的渔民则穿着宽松肥大,打赤脚,以利在船上捕鱼作业。
水上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与陆地生产有明显的不同。船、网、钩、叉、镖等是最常见的捕鱼工具,仅鱼网就有撒网、拉网(拖网)、抄网、挂网等许多类型,复杂多样。水文条件对交通习俗也有重要影响。例如船、排(木排、竹排等)、筏(羊皮筏、牛皮筏、葫芦筏等)等都是带有地方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为了跨越水体,还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桥,例如藤桥、索桥、木桥、石桥、铁桥、风雨桥等等。因在水面上生产其危险性要比陆地上大得多,所以形成了许多渔民特有的祈祷、祭祀和禁忌习俗。例如“祭海神”、“洗船眼”、“祭海关菩萨”等祭祀活动和忌讳说“翻”字的习俗等。
四
自然地理因素中的土壤条件对民俗事象的影响容易被人忽视。实际上土壤的机械组成(质地)、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特性对民俗事象的影响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远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了解了土壤肥力的重要。人们先用刀斧把树木砍倒、晒干,然后放火焚烧,使灰分元素回归土壤,以增加地力。在我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地区,在农业上有撂荒轮作的习俗。这一方面由于可供开垦的土地面积大,但更主要的是由于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质地因表层细土被风蚀而变得粗糙,土壤有机质含量迅速降低而导致不得不弃耕轮作。再如,在我国南方有往水田中施撒石灰的习俗,这是因为南方的土壤多属于酸性或强酸性的红壤、砖红壤,酸碱度(PH值)多在5.0左右,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危害,而施入一定量的石灰后则可以减弱这种危害。
在西北干旱地区由于降水极其稀少、蒸发量极大,加上风力强劲,所以土壤表层的有效水分含量很少。在一些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农民创造了种“砂石田”的习俗,即在原土壤表面再覆盖上一层粗砂或砾石,降低了土壤颗粒表面张力,减弱了表层土壤水的蒸发过程,为干旱地区从事种植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在砂质土壤上打井,由于土质松软、井壁易坍塌而难以掘成井筒。人们就先用柳条编成园形井筒放在地面上,打井人站在筒内一边将筒内沙子挖出,一边把柳条井筒往下放,一会儿一个“沙井”就挖好了。还可以在井筒外边再充填一些杂草,阻挡沙子从井筒的缝隙中流入,使井的使用寿命更长一些。后人用水泥管打“沙井”,基本也是用这种方法。
五
不论是采集、狩猎还是种植业、养殖业,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对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据研究,在距今4万年前,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仰韶文化时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居民就已经形成了定居的以种植业和饲养业为生的农耕生活。生物因素作为人类生存繁衍的基础,其种类、群落的区域差异无疑对各种民俗事象的形成、发展、演变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民间在利用植物、动物资源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明显的地区性特点,已经在民居、服饰、饮食、岁时、农业生产、交通、民间手工艺、祭祀信仰等诸多民俗事象方面成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宝。例如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在秦岭淮河以南以种植水稻为主,形成了“稻文化”区,而在以北地区则以种植小麦为主,形成了“麦文化”区。在林区南有“竹文化”,北有“桦皮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饮食习俗方面,“手抓肉”、“烤全羊”、“蒙古八珍”、奶制食品、沙葱(一种百合科野生植物,其叶肉质多汁,可做馅鲜食也可腌制)、“哈拉海”(一种荨麻科野生植物,其春季的嫩芽可食)等具有突出的北方游牧民俗特色;东北的熊掌、猴头蘑(一种真菌类植物)、犴鼻、飞龙(即榛鸡)均可做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佳肴;而广东的“龙虎斗”(用毒蛇、老猫、小母鸡烩制而成),侗族的“虫蛹菜”,侗族和苗族等民族的酸食习俗,傣族的“竹蛹”、“蚂蚁蛋”、“沙蛹”,独龙族的“董棕粉”,布朗族的食鼠习俗等则具有我国南方不同的地方饮食特色。民间饮茶除了饮用茶树(一种山茶科植物)以外,各地区还有饮用代用茶的习俗。例如西藏地区常饮用“兰布茶”(用一种蓼科植物叶子制作而成),西北地区常饮用“罗布麻茶”(用一种柳叶菜科植物叶子制作而成)、“枸杞茶”,南方地区还用冬青、枸骨、女贞等众多的植物作为代用茶饮用。据研究,仅内蒙古阿鲁克尔沁旗蒙古族民间利用的代茶植物就有14种之多,分别属于10个科。
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带,由于树茂林深,野兽出没,于是原始人类就形成了“树栖”、“巢居”的原始民居形式。即使是在居住条件改善以后,生物性材料在建筑材料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有利用作物秸秆的稻草房、麦草房,有就地取材的海带房、竹楼、木楼,有用牦牛毛制作的牛毛帐蓬,有用羊毛毡和木料制作的蒙古包、哈萨克毡包,有用森林中树杆、树皮搭建的“仙人柱”(也称歇人柱、撮罗子)等。
在服饰民俗方面,有用野生动物皮毛、植物纤维制作的各种衣物,有用动物骨骼、贝壳、羽毛等制作的装饰物、配饰物,有用植物汁液制作的颜料、染料等。
在交通民俗方面,马、牛、骆驼、象、犴(驼鹿)早已作为畜力使用;桦皮船、木筏、羊皮筏、牛皮筏、葫芦筏等也是具有民俗特色的渡水工具。
在宗教信仰民俗方面,我国古代民族很早就将熊、狼、龟、虎、蛇、鹰、鹭等动物作为图腾崇拜,或将一些名木古树作为神灵供奉。
六
地质地貌因素也是影响民俗形成、发展、演变的因素之一。地质过程中形成的岩洞在北方寒冷地带的原始民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近、现代民居中,地质条件对地区性民居习俗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例如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就考虑了黄土缺乏层理、有明显的垂直节理和透水保温性好的地质特性;在山区常见的“石头房”就用块石、石板甚至用鹅卵石构筑房屋墙体,用石板鳞次铺盖屋顶,使房屋十分美观、坚实,不畏风雨,不藏鸟虫。难怪有些人文地理学家在考察山区石屋之后认为,“石屋几有超越民族界限而上之势,而成自然环境之附属体”。
另外,地质变化中形成的玉石、玛瑙、水晶、瓷土、陶土、粘土以及金、银、铜等多种金属矿物在各类民俗文化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宗教中雕塑佛像、开凿石窟也都十分重视选择适宜的岩石种类与岩性。
地貌条件也对民俗事象同样发生重要的影响。一些地理学家在很早以前就研究过山地村落的垂直分布规律。在地形倾斜的坡地,人们就地势在向阳坡建起“吊脚楼”、“千脚楼”,既省工、省料,又防风、防水。草原牧民在倒场放牧时,冬天一般住在温暖挡风的低洼地,并有积雪可以供给牲畜饮用;而到夏季则搬到海拔较高的丘陵山坡顶部,既通风、凉爽、干燥,又可防止蚊虫叮咬。在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区,气候条件随海拔高度不同发生明显的变化,农业生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平原地带以种植水稻为主,在丘陵下部则开垦成梯田种植玉米,在丘陵中部种植茶树,而在丘陵顶部则栽种马尾松、杉木等经济树木,做到了因地制宜,合理安排。
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崎岖而交通不便,于是形成了开凿栈道、架设溜桥、索桥、藤桥、铁索桥等交通习俗。由于地形条件不同,对外联系交往程度不一样,封闭的山地地区多出现同姓村落,而开阔的平原地区则多为亲族村落和杂居村落。在宽广坦荡的草原地带,出现了浑厚、舒展、婉转起伏的“长调”等民歌形式,而在沟壑纵横、地形破碎的黄土高原,则形成了曲调明快、抑扬顿挫的“爬山调”、“信天游”等民歌形式。
综上所述,人类生存繁衍的过程就是对自然地理环境不断适应和利用的过程,作为反映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稳定传承的历史文化现象——民俗,生态地理环境对其形成、发展和演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展民俗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关系的研究,不仅对于深入研究民俗事象的起源、发展、演变和地域分异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深入研究人地关系系统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㈦ 巴西地理位置和习俗
地理位置:
南美洲东南部。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邻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国土80%位于热带地区,最南端属亚热带气候。北部亚马孙平原属赤道气候,年平均气温27-29℃。中部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区平均气温16-19℃。
习俗:
巴西是由欧洲人、非洲人、印第安人、阿拉伯人以及东方人等多种民族组成的国家,但核心是葡萄牙血统的巴西人。另外,由于从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欧国家来的移民,在巴西占压倒的多数,因此,巴西人的习俗和葡萄牙、南欧的习俗非常相似。巴西由于地大物博,居民的行动看来显得悠闲自在,但在教育方面却有严谨的一面,如电影院放映片子分成三级,依照内容而规定观众年龄的限制。在巴西看电影的时候,一定要把护照带上,以便检查。巴西有个规定,要进入私人的土地或住处,必须先获得主人的准许。如果被问了三次而仍不回腔,对方可以举枪射击。巴西幅员辽阔,风景亦侍,外国商务旅游到此,看到牧场一片翠绿,有瞧一瞧的想法,必须按章办事,小心为妙。人们外出开车时一切以行人为优先,因为有些行人,只为自己的方便着想,并不把车子放在眼里。因此,开车的时候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他们的风俗也颇有趣。如男人喜欢在自己的胸前画一支虎,以表示英勇。或者在胸前画一支箭,表示自己是最好的射手。他们还把一种稀有的“金桦果”视为幸福的象征。另外,巴西的印第安人有一种习俗颇有趣。洗澡和吃饭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若有人到他们家中作客便邀请客人一起跳进河里去洗澡,一次又一次,有的一天要洗上十几次。据说,这是他们对宾客最尊敬的礼节,而且洗澡次数越多,表示对宾客越客气、越尊重。
在巴西,熟人相见,男士之间互相拥抱,相互拍打后背,以示关系非同一般,女士之间,或女士遇到熟识的男士,则要亲吻面颊,表示亲热。但这种亲吻,不是亲吻嘴唇,而是两人的面颊互贴一下,嘴里还要发出亲吻之声,但嘴不接触脸。恋人见面,方可亲嘴。有时这种贴面礼显得很繁琐,比如几十人相聚,后到的人要依次同在场的每个人贴面颊。即使先到的人已围着桌子坐好了,并正在吃东西,他们也必须站起来,走出去同后到的人行这种贴面礼。在一些社交场合,身份高的女士经常伸出手,让人亲吻。以吻手而代替握手,是表示对妇女的尊重。当然,在巴西也有握手的礼节,这一般在初次见面或在不太熟识的人之间发生。身份较高的人、年长者、主人或妇女和别人见面,一般要先伸出手,身份低的人、年轻人、客人等不能抢先伸手,否则会被认为举止不恭。巴西人同别人相见时很注意自已的仪表、言谈和举止。但是,巴西人与别人见面往往不太守时,约定几点见面,往往要推迟若干分钟。不守时这一毛病,恐怕是拉美国家的一个通病吧。巴西人喜欢在周末或节假日携家人或伴友在餐馆用餐。一般工薪阶层一个月在餐馆吃上两三顿,往往要花去薪水的很大一部分。
“Ash Wednesday”是巴西最着名的狂欢节——嘉年华会最后一日。事实上,在该日前后一周,巴西商业活动几乎完全停顿,此期间应避免前往。12月至次年2月为当地“暑假”度假期,其他时间宜往访。巴西的公共假日:1月1日、4月21日、5月1日、9月7日、11月15日、12月25日。此外,1月6日、2月17-18日、6月24日与29日虽然非公共假日,但劳力不足。巴西在9月到次年2月期间为季,全年约90%的降雨量集中在季。
巴西商人的商务习俗社交礼仪:
从民族性格来讲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 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目前,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其一,握拳礼。其二,贴面礼。其三,沐浴礼。随时记住,你的言谈举止,宜保持温暖友好。无论访政府机关或私人机构,均需事先订约。
在正式场合,巴西人的穿着十分考究。他们不仅讲究穿戴整齐,而且主张在不同的场合里,人们的着装应当有所区别。在重要的政务、商务活动中,巴西人主张一定要穿西装或套群。在一般的共公场合,男人至少要穿短衬衫、长西裤,女士则最好穿高领带袖的长裙。商务访问时,宜穿保守式样深色西装。随时记住,你的言谈举止,宜保持温暖友好。无论访政府机关或私人机构,均需事先订约。圣保罗的商品粮对守时一事,甚为重视,不可大意。巴西利亚是新型的现代首都,但商业中心仍然是圣保罗市。圣保罗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的马尔山脉大崖壁的人口863万多,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首府。东南距外港桑托斯63公里,现为巴西最大的工业中心,集中全国工业生产的一半左右,咖啡、冻肉、糖、棉花等贸易极盛。巴西军火外销位居世界第4位。
在巴西,以棕色之色,紫色表示悲伤,黄色表示绝望。他们认为人死好比黄叶落下,所以忌讳棕黄色。人们迷信紫色会给人们来悲。另外,还认为深咖啡色会招来不幸。所以,非常讨厌这种色。在巴西,曾有过这样失败的例子,日本向巴西出口的钟表,因在钟表盒上,配有紫色的饰带,由于紫色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颜色,因而不受欢迎。在巴西,会话和行文时使用当地语言会更便利和亲切。使用名片应有当地通用文字,商品说明应有当地文字对照。
巴西人不羞于表露感情,人们在大街上上相见也热烈拥抱,无论男女,见面和分别时都握手。妇女们相见时脸贴脸,用嘴发出接吻时的声音,但嘴不接触脸。
和巴西商人进行商务谈判时,要准时赴约。如对方迟到,那怕是1-2个小时,也应谅解。像大部分拉美人一样,巴西人对时间和工作的态度比较随便。和巴西人打交道时,主人不提起工作时,你不要抢先谈工作。谈话时要亲热,要离得近近的,但不要有失计策。不管那里天气怎么热,穿深色服装都是适宜的。巴西人特别喜爱孩子,谈话中可以夸奖他的孩子。巴西的男人喜欢笑,但客人避开涉及当地民族玩笑。对当地政治问题最好闭口不谈。
在巴西人家里做客后的第2天,应托人给女主人送一束鲜花花或一张致谢的便条。鲜花千万不能送紫色的,紫色是死亡的象征。
巴西商人付款最爱拖
巴西进口商喜欢L/C以外的付款方式,在给中国出口商付款时,老客户容易拖延。但对新客户,如采用L/C以外方式付款,则须预收部分定金。
与巴西人会晤,最好事先预约。见面时,互相握手,赠送名片。一般名片最好印刷简洁但必须质地较好、刷精美。会晤的最好时间是上午10点至12点或者是下午3点至5点。办事最好效率高点。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的商人商人很注重效率,很守时间,但参加一个宴会,最好比约定的时间晚10~15分钟。最好约在办公室会晤而绝对不能约在饭馆或酒吧。会晤时,经常备有咖啡,很甜,味道浓厚,你最好接受。如果是第一次见面,穿着最好保守一点,男士最好穿黑色西服;
如果是公司的领导人最好穿三件套的西服。女士也宜穿正式的套装,并注意修剪指甲。当会见一组人时,当进入时及离开时,应与每一个人握手。最好不用"你好"或"再见"这样简单的用语。向男士打招呼用他的姓加上先生(葡语为senhor),向女士打招呼则用她的姓加女士(葡语为senhora)。最好在对方称呼你的名字后,你再称呼他们的名字。如果你的合作伙伴写信给你,最好用他/她写信用的文字复信,将你所有的材料翻译成葡语交给他/她,最好不要用西语。将你的资料复印多份,以备分发。巴西的生活节奏很快,但不要急于将谈话内容转向商务题目,最好花几分钟时间谈谈家庭、健康、天气、运动等话题。要保持友好、热情的态度,但不要过于热情。要有耐心,所有人都对宦僚机构的办事效率有意见,但巴西人很会适应这种方式。与离你较近的人交谈,而不要背向任何人,否则显得冷淡。
巴西商人愿意随着信任和长期关系的发展而保持商务往来。切记,巴西人可能会对想购买公司股票的外国人失去信任。个人关系很重要,如果可能的话,在初次见面时,带上一张你们双方共同认识的人的名片,你也可以找一家中间商,中间商收取一定的费用,他可以帮助你处理从翻译到注册之类的杂事。其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初次见面,最好送些小礼物。但必须注意送礼的方式。
首先,女士应避免送礼给男伙伴,否则容易引起误解;其次,在双方已建立较好的个人关系以后,不应再送商务范畴的礼物;送给孩子的礼物最受赏识和欢迎;送礼最好在商务会谈之后,气氛轻松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送礼最好;如果你在回国前,询问一下你的巴西伙伴,是否需要带些家乡特产给他们,他们将非常欢迎;最后,不要特别赞赏你的伙伴家里的任何一件东西,否则他们将坚持送给你,而你必须接受。
巴西饮食文化:
在饮食方面,巴西因为是欧、亚、非移民荟萃之地;饮食习惯深受到葡萄牙、非洲、意大利、日本和土蓍巴西人的共同影响,所以各地习惯不一,极具地方特方.巴西南部土地肥沃,牧场很多,烤肉就成为当地最常用的大菜.东北地区人们主食是木薯粉和黑豆.其他地区的主食是面、大米和豆类等. 巴西人平常主要吃欧式西餐。因为畜牧业发达,巴西人所吃食物之中肉类所占的比重较大。在巴西人的主食中,巴西特产黑豆占有一席之地。巴西人喜欢饮咖啡、红茶和葡萄酒。饮食上习惯以吃欧式西菜为主,但有的人也喜欢吃中国菜。巴西人性格开豪放,待人热情而有礼貌。在饮食上,巴西人的特点是以大米为主食,喜欢在油炒饭上,撒上类似马铃薯粉的蕃芋粉,再加上类似花菜豆的豆一起食用。过去,巴西人不喜欢食用菜,自外来移民种植了大量的优质菜后,巴西人的家诞餐桌上变得丰盛起来了。吃鱼在巴西人当中还没有完全普及,通常只是在星期五和复活节时有吃鱼的。然而,他们都喜欢吃虾,不过价钱很贵。在周末愉快的餐中,巴西人喜欢把大块的肉放在火上烤着吃。注意,巴西晚餐时间早则8、9点开始,晚则于午夜12点开始。饮水不安全。只可烧开过的水,或瓶装饮料。
巴西有名的菜肴有:豆子炖肉是全民大菜,它是用豆子烹煮而成的菜。烤肉为一品国菜,在巴西的每个地方,烤肉是具有巴西的风味菜.坑炖羊肉可称得上是异军突起,其特有的烹制方式和乡村风味风靡全国.人们也有人称它为激情炖肉.
还有香辣烤鱼、酸甜烤鳗鱼、烤茄子、烤辣椒等则是巴西流行的新品种,还有烤菠萝、烤苹果、烤玉米、烤香菇、烤哈密瓜等烤素系列,风味各不相同,但每一样都受到女孩子的特别宠爱.
巴西人的社交活动里离不开酒,天气热时,点一杯冰凉的啤酒解暑.巴西素称“咖啡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消费国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咖啡产地之一。咖啡是大多数人喜欢的饮品,喝咖啡也就成了当地人们的习惯.还有马黛茶,不含酒精的饮料当属新鲜水果汁为最佳。巴西人的生活跟咖啡有不解之缘,一天内喝个数十杯咖啡是常见的事。巴西人会见客人时,请客人喝浓咖啡,用很小的杯子一杯一杯地喝。
在巴西餐馆用餐使用的餐具有刀、叉、勺、盘、杯、碟等。餐具放在即将就餐的客人面前,叉子放在餐盘的左边,刀放在餐盘的右边,勺摆在刀子的右边。刀叉的数目要与菜的道数相同。使用刀叉由外及里。吃面包不使用刀叉,用手掰就可以了。每道菜吃完,侍者将用过的盘子和刀叉撤去,再换上新的餐盘,以供吃下一道菜时使用。用餐时,右手持刀,左手持叉。用刀将盘内的肉等切成小块儿,再用叉把食品放进口内。巴西人也喜欢饮酒,但一般不劝酒,也不灌酒,这与我国的习惯不太相同。正餐过后,侍者端上甜点、水果、咖啡或茶。装有咖啡和茶的杯子是放在小盘子上的,喝过连同小盘一起端起。小盘上还摆放一把小勺,是用来搅拌咖啡和茶的,喝时不能用小勺一勺一勺地喝,而应该把小勺放在盘子边上,左手托着盘,右手端起杯来喝。巴西人招待普通朋友,一般是到餐馆请客,不轻易邀客人到家用餐。只有知已或亲密朋友,才特殊对待,有请进家中做客的资格,这也是给客人的一种最高礼遇。客人应邀出席家宴时,都要带些礼物送给主人,例如鲜花、玩具、书籍等等。在巴西人的家宴上,酒类准备的较多,通常以红、白葡萄酒和碑酒为主,凉菜多为沙拉,主菜则以烤肉为主。饭后备有甜食、水果、咖啡、茶、冰淇淋等。席间,主人一般不劝酒,客人喜欢哪种酒、哪种饮料可随便饮用。
主要餐厅:巴西利亚主要的中国餐厅有:China;New China(据说这家最好吃);Fon Min;Fon Pin;Fon Shian;Pequim;Ran Gon等.
闻名遐迩的国菜:烤牛肉---烤牛肉是巴西上层宴客的一品国菜,也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一道菜.烤牛肉不加调料,只在牛肉表面撒点食盐,以免丧失原质香味;炭火一烤,表层油脂渗出,外面焦黄,里面鲜嫩,有一种特有的香味.
巴西人的婚嫁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巴西人的结婚年龄一般为:男子24-26岁,女子19-20岁。婚姻大多是同一阶层的不同家族之间的结合。合法婚姻有两种:一种是在政府登记,另一种是到教堂登记。但有些中产阶级和上层人士为在财产处理上有法可依就要到政府去登记,而出于宗教信仰又要到教堂去登记,从而举行两次婚礼。 在一些偏僻乡村因为一时无法登记结婚而要同居者,必须由双方家长同意方可。等有关神职人员巡视时,再为这些已成婚的夫妇登记,举行集体婚礼。
根据巴西婚嫁的传统习惯,男女双方结婚,男方无须聘礼,只准备一对戒指,准时到教堂举行婚礼就行了。而女方则要担负结婚时所用的一切费用。如操办婚礼的事务费、教堂的使用费、新房的布置费等。有钱人家的闺女出嫁,除了丰厚的嫁妆外,还要陪嫁楼房住宅。陪嫁的财产越多,越能显示出女方家庭的富有和女儿的尊贵地位。
男女双方结婚以后,妻子一般不跟丈夫到婆家去住,多数是同自己的父母居住在一起。有的女婿干脆也搬到丈母娘家来住。但女婿要负担生活费。在比较贫穷落后的乡村,婚嫁并不那么讲究。一般都是女方嫁到男方去。聘礼、陪嫁很简便。婚礼也很简单,大都是请喝一些甘蔗酒就行了。
巴西人很重视少女的童贞。所以家长对少女管教比较严格,一旦女儿发育成熟,便先送进修道院。在巴西虽然妇女多于男子,但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相反,对妇女极为尊重。妇女在法律上都有一定的保障,一旦夫妻离婚,大多数男方要按时付给对方生活费和未成年子女的教育费,同时女方有权向富有的男方要求平分财产。在法庭上,往往妇女是胜利者。
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巴西青年男女有择偶的充分自由。随着社会的发展,巴西人的恋爱观、婚姻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已不大重视形式上的“结合”,而看重双方情感上的一致。“好则合,不好则散”是当前绝大多数巴西青年男女的共同信条。他们宁愿恋爱很长时间,而决不草率成婚。不履行结婚手续而在一起同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同居多年的宣布分手的大有人在,因而非婚生子女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许多麻烦。不少青年妇女带着非婚生子女生活,十分艰难。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情侣,在同居数年之后再覆行结婚手续,成为合法的夫妻。
不少巴西人的门第观念依然很强,联姻的两个家族同属一个阶层的情况很多,以此加强各自家庭的力量。巴西人很重视少女的清白,这同西方国家的性开放有很大不同。少女在家中受到严格管束,一到成年便被嫁出。有些少女则被送到修道院,以免出现越轨行为。男女青年在结婚前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婚前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婚后的行为规范、待人处事的原则、婚姻道德以及性卫生等。经过学习通过考核者,可得到合格证书,凭证书方可登记结婚。未获得证书而擅自结婚者,其子女不被法律所承认,上学、继承遗产都可能出现问题。
按照传统的习惯,结婚的一切开支以及举办婚礼的各项事务,多由女方负责。有些富有的女方家庭,除准备有丰盛的嫁妆外,还陪送新房。新郎则悠闲自得,只需准备一对戒指,到教堂参加婚礼即可。女方嫁到男家后,常接父母同住并负责赡养。有些男人做倒插门女婿,婚后住在女方家。在贫穷偏远地区,男方只需用甘蔗酒作为聘礼,婚礼也很简单。
巴西绝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教会对离婚者嗤之以鼻,不准离异者参加圣礼,因此夫妻离异现象很少。如双方坚持离婚,那也得等法庭判决三年后生效,而且巴西人一生只能离一次婚,不允许发生第二次。
许多巴西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上下几代人住在一起很普遍。
巴西礼仪禁忌:
巴西的风俗习惯与欧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时较拘礼,有时又十分随和。初见面时,人们以握手为礼,然而亲戚朋友彼此问候,也习惯拥抱、亲颊。不仅如此,就是对完全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可以拥抱、亲颊。“社交”礼仪的亲颊,是在两颊各亲一下。男女彼此亲颊问候,女人与女人也习惯如此,然而在大多数社交圈中,黑人彼此不兴这一套,而习惯握手,同时用左手在对方肩上拍一拍。比较亲近的男士彼此习惯拥抱,在对方背上重重拍打。不过,由于社会地位有高低,究竟谁该亲谁,其中有微妙的区别。
在巴西人际关系是相当重要的,应邀参加正式宴会或是商业应酬时,最好穿保守的黑色西装.巴西人喜欢跟每一个人握手,交换的名片,姓通常是写在最后.不论任何约会都要事先约定好;圣保罗的商人很注重守时观念;晚宴时间一般在20:00-24:00.每年2-3月所举行为期4天的嘉年华会,其豪华盛大的化妆游行队伍,热闹非凡的森巴舞蹈及音乐,年年都吸引了大批的观光客.孩子们喜欢把鞋子放在屋顶上,等待圣诞老人把礼物送给他们。
巴西传统习俗
巴西民族勤劳、严肃、认真、自信,充满自豪与乐观,人们的道德观念正在日益加强,对于无政府主义、好吃懒做、偷摸等不良行为嗤之以鼻,大家都希望能遵守纪律,建立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对多数巴西人来说,家庭仍是生活中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但是,随着人们独立性和妇女地位的提高,家庭也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关系纽带。妇女走向社会,独立性增强。过去,人们靠吃利息为生,以在亲属的公司或任何其他部门谋得一个收入丰厚的闲职为荣,中产阶级的家庭主妇也认为最好不出外工作。但现在,社会学家玛丽亚说:“工作成了一个道德问题。不工作会被认为是一件丑事。”现在人们推崇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发家致富,赞扬贫穷的天主教会正在不断失去信徒。勤劳、善良的巴西人自知生活不容易,但他们对前途充满自信和乐观,相信巴西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和强国。
与巴西人打交道时,适于谈论的话题:足球、笑话、趣文等等。不宜向其赠送手帕或刀子。英美人所采用的表示“OK”的手势,在巴西看来是非常下流的。
巴西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巴西友人很质朴,性格爽快善谈吐;心地善良又耿直,幽默风趣不粗鲁;坦率、豪放喜热闹生来能歌又善舞;足球运动嗜成癖,人人酷爱又关注;待人友好又诚挚,热情礼貌世人瞩。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巴西的男人一般都喜欢开玩笑,还习惯拍拍打打地同他人谈话。他们认为这样更能显出相互间的亲近和友好。在巴西,无论男女老幼,人人都酷爱足球运动。恐怕不知道政府官员是谁的人到处可见,若不知道本国足球名星是谁的人极难找到。他们在接受别人送礼时,总习惯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礼品包,然后致以谢意。如果他们到什么地方买了礼品,首先要把原来包装的纸剪掉一点。因为他们认为包装纸是管运气的,不要把别人的好运气带走。
巴西印第安人区流行着一种奇特的礼节。客人来访第一件事就是请他们洗澡,客人洗的时间越长,就越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如果主人有急事要谈,主人则赔客人同浴,边洗边谈。他们欢迎来自文明社会的客人仪式很奇特。首先同一个巫师向客人脸上吹气,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驱散文明人带来的疾病;接着是部落的男人泪流满面的发表演说,他们认为眼泪是对和平使者的欢迎;最后女人用唾液和树叶调制颜料,把客人的脸颊涂成红色或黑色,以表达他们的友好情意。巴西赤道森林里的印第安人有不把自己的名字告诉陌生人的特有习俗。他们认为把自己的名字说出来,会给自己带来损害。
巴西人很重视亲笔签名。无论写信、便条等,都要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以示尊重和礼貌。他们特别喜爱孩子。交谈中尤为喜欢别人夸耀他们的孩子。他们也极珍爱兰花,并将兰花尊为国花。他们认为兰供给是民族一切可贵品德的象征,视大而美的花形象征高瞻远瞩,坚实的花瓣象征坚毅刚强,富于变化的花色象征知难而进和百折不挠。他们偏爱“蝴蝶”。认为蝴蝶有美丽的形象,是一种吉祥之物。
巴西的纳坚斯第地区女子惯以带帽子表达情感。他们把帽子带的偏右,表示已婚;偏左表示未婚;帽子顶在前额,则表示遇到了不幸之事而心情沮丧。巴西西北的车尼斯族,有“女姓至上”之俗。在那里,男子必须对妻子绝对服从,不得有违抗之意。
㈧ 巴西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地跨西经35到西经74度,北纬5度到南纬35度。东临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与南美洲任意一个国家接壤(智利、厄瓜多爾尔尔除外)。
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亚马逊河流域。
境内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河流数量多,长度长,水量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 西南部有巴西的水利枢纽--伊泰普水电站。
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中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
(8)巴西的自然环境对民俗有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排行第五。
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界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海岸线长约7400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全境地形分为亚马逊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
㈨ 巴西传统风俗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巴西是由欧洲人、非洲人、印第安人、阿拉伯人以及东方人等多种民族组成的国家,但核心是葡萄牙血统的巴西人。另外,由于从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欧国家来的移民,在巴西占压倒的多数,因此,巴西人的习俗和葡萄牙、南欧的习俗非常相似。在饮食方面,巴西因为是欧、亚、非移民荟萃之地,饮食习惯深受移民国响,所以各地习惯不一,极具地方特方。巴西南部土地肥沃,牧场很多,烤肉就成为当地最常用的大菜。东北地区人们主食是木薯粉和黑豆,其他地区的主食是面、大米和豆类等。蔬菜的消费量,以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居多。巴西有名的菜肴有:豆子炖肉是全民大菜,它是用豆子烹煮而成的菜。烤肉为一品国菜,在巴西的每个地方,烤肉是具有巴西的风味菜。坑炖羊肉其特有的烹制方式和乡村风味风靡全国。巴西素称“咖啡王国”,喝咖啡也就成了人们的习惯。还有一些人爱喝马黛茶。缤纷节日
㈩ 一个国家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民俗有什么影响
你好!!!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最突出的是:
1)季风影响显着,范围广阔。季风环流使东亚大气运行发生明显改变,也大大改变了气候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规律。季风的强弱和影响的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以及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风的控制。我国亚热带有着广阔的面积,从南到北跨纬度12°之多,我国的亚热带植物在世界同类植物中所占面积也最大。广大亚热带地区不像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那样表现为荒漠或草原,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在高温季节降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成为世界上着名的农业发达地区。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高原上耸立着许多着名的高大山系,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5%。我国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其间也散布着许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犬牙交错。不同水平地带内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带结构,从而加深了我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我国自然地域分异具有世界罕见的独特性。特别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积约为国土总面积的1/4。它的存在极大地破坏了通常的水平地带结构。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与同纬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带不同,属于垂直地带性的高寒类型,又与同纬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显区别。而类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远比同纬度的山地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纬度的山地强烈。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在我国,某些从地质时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袭下来的因素,在现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第四纪冰川作用远没有欧洲、北美同纬度地区那样广泛、强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响较少,所以生物种属(包括特有种属)特别繁多,地理成分复杂,分布亦比较混杂。古代红色风化壳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但甚至在大兴安岭还可见到。在现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红色风化壳的残留特征。对历史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许多自然痕迹,必须和现代自然过程比较才能获得合理的解释。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历史悠久,长期的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缓了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强烈地改变着自然面貌。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开垦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泽,圩湖筑垸,围海造田,修塘筑堰,开河修渠,在祖国大地上开拓了十多亿亩耕地,培育了许多作物和牲畜品种,建成了都江堰、大运河等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生产,改造山河,使过去经常泛滥成灾的黄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许多水库、分洪、滞洪和水利枢纽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运输等多方面的综合水利效益。营建了大面积防风固沙林与海防林,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使祖国的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但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复杂的,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由于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也使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力低下,固然有其自然因素,但和历史上砍伐森林、滥垦草原、破坏植被等人为因素也直接关联。严重的水土流失,又引起黄河下游的河流演变与洪水泛滥,造成华北平原的旱、涝、盐、碱、风沙的危害。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和浑善达克、科尔沁等地沙丘的出现,也是人类活动破坏草原使草场退化,风沙漫延的结果。不合理的砍伐,过度的捕猎,使森林资源、野生动物大为减少,甚至绝迹。二三百年前祁连山“野牛出饮,数以千计”的情景,已不复见。大兴安岭的黑貂、麋鹿(又名四不象,Elaphurus dividianus)也已绝迹。我国林木种类丰富,但森林覆被率只有12.98%,和世界许多国家相比,和经济建设对木材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