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西总统特梅尔仅仅上任两年就辞职,巴西总统比韩国总统还难当
了解国际时事的都知道,韩国因为政治经济一体化,为每位总统的生涯都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而在地球的另一边,位于南美洲的一个大国,“金砖五国之一”也貌似正在上演同样的历史,本月21日,巴西前总统米歇尔·特梅尔因涉嫌腐败问题被捕。除了有贪污嫌疑之外,民众对如今巴西经济低迷,生活水平下降保抱有强烈不满。题主问到的,难不难当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毕竟没有这一说法,说最难的就我的观点来看,应该是英国,按照同样的参考系来说的话,我觉得巴西挺难的,毕竟涉及到民生,而韩国有美国在背后,除非说以后跳阵营了。
不仅仅是特梅尔,推翻巴西军政府创造“福利兴邦”的卢拉,以及罗塞夫只是“接盘侠”,都多次收到诉讼。分析主要原因,其实还是如今巴西的经济政策导向,没有给巴西带来持久性的经济效应,而且在时代潮流中,甚至逐渐落伍,曾经的金砖逐渐黯淡。
2. 巴西总统的现任总统
迪尔玛·罗塞芙(Dilma Rousseff)。1947年12月14日生。毕业于巴西南里约格朗德联邦大学经济系。曾因反对巴西军政府的独裁统治被捕入狱。1980年进入南里约格朗德州议会工作。1985年起历任州首府阿雷格里港市财政局长、州经济与统计基金会主席、州矿能交通厅长。2001年加入劳工党。2003年出任矿能部部长,2005年出任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2010年10月31日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以56.01%的得票率当选总统。2011年1月1日就职,任期4年。2004年曾以能矿部长身份访华。2011年4月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和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
3. 巴西前总统卢拉生平
卢拉生于巴西欠发达的伯南布哥州的一个小村庄,在圣保罗州(São Paulo)港口城市桑托斯(Santos)长大,由于在桑托斯容易找到就业机会,只受过小学教育的卢拉从孩提时候就开始了工作,比如擦鞋、做工等。
21岁的时候,正在工厂工作的卢拉由于一次意外割断了一个手指;大约在这个时候,卢拉开始投身工人运动,这时期的工会受到右翼专制政府的压制。1970年代,卢拉协助组织多次的工会运动包括几次的大的罢工,曾被逮捕拘禁一个月但由于抗议示威活动很快被释放。从工会积极分子开始,卢拉渐成为个人运动领袖并转入政坛。1975年和1978年两次当选圣保罗州工会主席,曾领导反对军政府独裁的工人运动;1980年2月10日,卢拉与一些工会领袖、学者和知识分子建立“劳工党”(PT), 1983年参与组建“劳工统一中心”(CUT),1986年当选全国立宪议会联邦众议员,1990—1995年任劳工党主席。
卢拉曾于1989年、1994年和1998年三次参加总统竞选;2002年第四次总统选举——当选巴西第40任总统,并于2003年1月1日宣誓就职;卢拉也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通过选举取得政权的左派总统。2007年1月1日连任,任期至2010年12月31日。
1966年,在巴西共产党员哥哥的带领下,卢拉开始积极参加工会运动。
1975和1978年,卢拉两次当选为拥有10万工人的ABC地区冶金工人工会主席。
1980年2月,卢拉与一些工会领袖、学者和知识分子创建了劳工党,后当选党主席,并使该党很快发展成为巴西最大的反对党。
1983年,卢拉参与组建“劳工统一中心”。他领导的工会运动为加快军人独裁在1985年下台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6年卢拉高票当选全国立宪议会联邦众议员。
卢拉曾于1989、1994、1998年三次竞选总统。
2002年10月,他第四次参加总统选举并获胜,当选巴西第40任总统,
2003年1月1日任职,任期4年。他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
2006年10月再次当选巴西总统。
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职,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二位通过直接选举获得连任的总统。
4. 巴西总统是谁
简述 巴西总统,是巴西联邦共和国的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巴西的总统制是在1889年推翻了佩德罗二世的巴西帝国以后建立的。此后,巴西有过六部宪法,两个独裁时期和三个民主时期。在民主时期当中,投票是强制性的。 现任总统是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来自巴西工人党。2002年当选,次年就任,任期至2011年。他得到的票数使巴西当选总统当中最多的。2006年10月1日的选举中,他得到了5820万张票。 [编辑本段]总统的权力 作为总统制国家的元首,巴西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他有效地掌握着国家政府、在国外代表这个国家、任命内阁成员和最高法院成员,同时也是巴西军队的总司令。 巴西总统还有很大的立法权力,它可以向国会提出法律建议,或者使用“临时手段”,也就是在紧急情况下,不经过国会批准就马上颁布并施行法律的权力。 [编辑本段]担任总统的要求以及任期 根据1988年宪法,巴西总统必须是在巴西出生的国民、居住在巴西、35岁以上、有党派属性并拥有一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 巴西总统的任期为四年,可以连任一次。关于连任的条款是1997年16号宪法修正案加上的。 [编辑本段]总统的特权 巴西总统可以使用阿尔沃拉达宫作为居所,普拉纳尔托宫作为办公场所。总统配有医疗和安全方面的专门人员、秘书和助手。还有专车和专机(所谓“巴西空军一号”) [编辑本段]历任巴西总统 1889年,德奥多罗·达·丰塞卡推翻了佩德罗二世的巴西帝国,建立了共和国,1891年,一部与美国宪法类似的巴西联邦宪法诞生,国名也叫做“巴西合众国”。那个时代虽然从理论上讲,巴西是个民主国家,但是实际上该国被一些地区大寡头统治者。圣保罗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大寡头交替执政。农村的选票常常被大地主控制,由于选举权有文化程度要求,只有不到6%的巴西人有选举权。而且实际上也只有富人才能选举或被选举。 1930年,惨遭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巴西爆发革命,旧的共和国终结,圣保罗州的大寡头华盛顿·路易斯成为总统,他破坏了圣米两州轮流执政的制度,在下一次选举当中还支持来自圣保罗的普列斯特斯。然而,路易斯在任期结束前3周被推翻,普列斯特斯并没有能上台。 这一时期的巴西总统有: 德奥多罗·达·丰塞卡 1889.11.15-1891.11.23 代理总统至1891年2月,巴西颁布宪法后,仍被选为总统,由于他与立法院有冲突,他试图终止宪法运作,用总统令治理国家未成,被迫辞职。 弗洛里亚诺·佩绍托 1891.11.23-1894.11.15 丰塞卡的副总统。丰塞卡辞职后继任。 普鲁登特·德·莫拉伊斯 1894.11.15-1898.11.15 是巴西第一个经普选产生的总统。 坎波斯·萨雷斯 1898.11.15-1902.11.15 罗德里格斯·阿尔维斯 1902.11.15-1906.11.15 1918年,他再次当选,但不幸在就职前去世。 阿方索·佩纳 1906.11.15-1909.6.14 阿尔维斯的副总统,在任内去世 尼洛·佩桑尼亚 1909.6.14-1910.11.15 佩纳的副总统,佩纳去世后继任,在他的任期内,巴西的奴隶制被最终废除。 赫耳墨斯·罗德里格斯·达·丰塞卡 1910.11.15-1914.11.15 为首任总统的侄子。 文塞斯劳·布拉斯 1914.11.15-1918.11.15 丰塞卡的副总统。 德尔芬·莫雷拉 1918.11.15-1919.7.28 当选总统应为阿尔维斯,但他在就职前去世,这样莫雷拉作为布拉斯的副总统接任总统。莫雷拉有心理问题,1919年,巴西新宪法诞生,他提前放弃了职务。 埃皮塔西奥·佩索阿 1919.7.28-1922.11.15 1919年当选,以便完成莫雷拉的任期。 阿图尔·贝尔纳德斯 1922.11.15-1926.11.15 华盛顿·路易斯 1926.11.15-1930.10.24 在任期完成前夕被推翻 热图利奥·瓦加斯 1930.11.3-1945.10.29 巴西大独裁者,1945年被推翻 若泽·利尼亚雷斯 1945.10.29-1946.1.31 巴西大法官,在瓦尔加斯被推翻后继任。 1945年,瓦加斯被政变推翻,但是他此后曾一度再次当选,而且他的影响力维持到第二共和国结束。这一时期巴西政局不稳。1954年,瓦加斯在政治危机中自杀身亡,此后便是一系列任期很短的总统执政。1961年,右翼的夸德罗斯上台,但7个月后辞职,当时总统和副总统时分别投票的,副总统则是夸德罗斯的政敌,左翼政治家古拉特,政治危机最终解决,古拉特当选总统,但职权较以前的总统减少。1963年,公民投票决定恢复总统制,1964年,古拉特被政变推翻。这一历史时期的巴西总统有: 加斯帕尔·杜特拉 1946.1.31-1951.1.31 巴西社会民主党人 热图利奥·瓦加斯 1951.1.31-1954.8.24 属于巴西工党,1951年再次当选,任内自杀身亡 卡菲·菲略 1954.8.24-1955.11.9 瓦尔加斯的副总统,军队阻止其行使职权。 内雷乌·拉莫斯 1955.11.11-1956.1.31 参议院议长,代总统,社会民主党人 茹塞利诺·库比契克·德奥利韦拉 1956.1.31-1961.1.31 社会民主党人,任内将首都迁往巴西利亚 雅尼奥·夸德罗斯 1961.1.31-1961.8.25 巴西天主教民主党人,在任内辞职。 若奥·古拉特 1961.9.7-1964.4.1 夸德罗斯的副总统。在任内被政变推翻 1964-1985年,是巴西的军事独裁时期,这一时期巴西的总统有: 卡斯特洛·布兰科 1964.4.15-1967.3.15 军事独裁者 科斯塔·席尔瓦 1967.3.15-1969.8.21 军事独裁者,后因中风,失去履行职权的能力,权力被军人执政委员会取代。 埃米利奥·梅迪西 1969.10.30-1974.3.15 军事独裁者 埃尔内斯托·盖泽尔 1974.3.15-1979.3.15 军事独裁者 若奥·菲格雷多 1979.3.15-1985.3.15 军事独裁者 在80年代,军队政府开始了渐进的民主化进程,1988年,新宪法获得通过,1989年,根据宪法展开的总统选举进行,巴西回归民主化社会。1985年后的巴西总统有: 若泽·萨尔内 1985.3.15-1990.3.15 费尔南多·科洛尔 1990.3.15-1992.10.2 几十年以来第一位民选总统,1992年遭弹劾,被迫辞职。 伊塔马尔·弗兰科 1992.10.2-1995.1.1 科洛尔的副总统,在科洛尔辞职后继任。 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 1995.1.1-2003.1.1 巴西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连任的总统。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 2003.1.1至今 巴西现任总统
5. 巴西总统的成长经历
巴西总统卢拉10月29日在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中以压倒性优势,战胜社会民主党的圣保罗州前州长热拉尔多•阿尔克明,轻松赢得第二个任期。卢拉是巴西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因为自幼家庭贫困,卢拉小小年纪就开始沿街擦鞋,帮助邮差送信。这段艰难的生活使卢拉后来经常受到巴西上流社会的嘲讽和挖苦,但也使他在从政生涯中拉近了和穷人的距离。
巴西出了个“卡斯特罗”
卢拉原名叫路易斯·依纳西奥·达·席尔瓦,卢拉是人们后来送给他的绰号,在葡萄牙语中是“鱿鱼”的意思。卢拉1945年出生于巴西落后的东北部伯南布哥州的加拉尼温斯,在家中的八个孩子中排行第七。
卢拉刚出生不久,他的父亲阿里斯蒂德随着外出打工谋生的人潮来到圣保罗的桑托斯港,成为当地一名码头工人。1956年,卢拉随着母亲和另外七个兄弟姐妹也来到了圣保罗。穷人在都市的生活异常艰辛,卢拉小小年纪就开始沿街擦鞋,帮助邮差送信。上学后,他经常在课余时间兜售花生和橙子,补贴家中生活。
这段艰难的生活使卢拉后来经常受到巴西上流社会的嘲讽和挖苦,但也使他在从政生涯中拉近了和穷人的距离。在巴西政坛,卢拉一直被视为穷人的代言人,他比其他巴西政治家更能体会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
1966年,卢拉进入维拉雷斯公司工作。在那里,由哥哥介绍,卢拉进入公司工会工作。也正是从那时起,卢拉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由于工作勤奋,年仅27岁的卢拉于1972年当选为圣贝纳多·多斯坎波斯和迪亚德马冶金工人工会第一书记。1975年和1978年又两度当选为该工会主席,并领导了反抗当时军政府军事独裁的圣保罗等三城市大罢工运动,加速了巴西军政府的垮台。
1980年2月,卢拉联合一些工会人士、知识分子和学者成立了劳工党,成为巴西军政府时期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股新生力量。同年4月,卢拉正准备再次号召圣保罗钢铁工人举行罢工,却被军政府逮捕,并被判处三年半监禁,后被高等法院宣布无罪释放。在和巴西军政府的较量中,卢拉逐渐成为受到巴西工人拥护的领导人,成为当时反抗军政府统治的象征。卢拉也因此被拉美媒体喻为“巴西的卡斯特罗”。
除下T恤换西装
1986年,卢拉高票当选为巴西全国立宪会议联邦众议员后,开始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刺—竞选巴西总统。
1989年,卢拉首次参加总统竞选就获得了3100万张选票,但输给了后来因经济丑闻而遭议会弹劾的科洛尔。在1994年和1998年的大选中,他又两度败给了现任总统卡多佐。虽然三次参加总统选举受挫,但卢拉并没有就此放弃。2002年他再次参加选举,而且在民意测验中一直遥遥领先,第一轮投票就获得绝对性优势,距离总统的宝座已只有一步之遥。
卢拉在此前三次选举中得票数总是处于第二位,其主要原因是政见过于偏激,引起了中间选民的担忧。这次卢拉吸取教训,决定向英国工党学习,采取“中间路线”,改变以前的“激进工人领袖”形象。
为了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赢得更多的好感和支持,卢拉脱掉了随意的T恤,换上了笔挺的西服。此外,在竞选过程中,卢拉也很少发表措辞激烈的言论,避免被对手抓住把柄。巴西媒体评价说,和以前的形象相比,如今的卢拉显得更加温和成熟。卢拉本人也承认说:“我在不断地改变自己,因为这个世界在不断地改变。”终于在2002年他当选为巴西总统,成为巴西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
6. 巴西前总统卢拉的生平故事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 (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 1945年10月27日出生在巴西东北部伯南布哥州内地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7岁时随全家移居圣保罗。卢拉只上了5年小学,很小就到街上擦皮鞋,12岁在洗染店学徒,14岁成为一家五金厂的正式工人。在此期间,他挤时间完成了车工课程。18岁时还因工伤失掉了一个手指。这段艰难的生活使卢拉后来经常受到巴西上流社会的嘲讽和挖苦,但也使他在从政生涯中拉近了和穷人的距离。在巴西政坛,卢拉一直被视为穷人的代言人,他比其他巴西政治家更能体会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1966年,在巴西共产党员哥哥的带领下,卢拉开始积极参加工会运动。1975和1978年,卢拉两次当选为拥有10万工人的ABC地区冶金工人工会主席,1980年2月,卢拉与一些工会领袖、学者和知识分子创建了劳工党,后当选党主席,并使该党很快发展成为巴西最大的反对党。1983年,卢拉参与组建“劳工统一中心”。他领导的工会运动为加快军人独裁在1985年下台作出了重要贡献。1986年卢拉高票当选全国立宪议会联邦众议员。卢拉曾于1989、1994、1998年三次竞选总统。2002年10月,他第四次参加总统选举并获胜,当选巴西第40任总统,2003年1月1日任职,任期4年。他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卢拉上台后审时度势,放弃了前任的激进主张,推行务实路线,大力发展经济,鼓励投资和出口,这些积极稳妥的经济政策使巴西经济从困境中逐步恢复。他主张改变使巴西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建立以推动社会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通过降低利率、税制改革、增加出口、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恢复经济增长,减少对外资的依赖。他承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大力解决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社会治安和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在外交方面,卢拉主张继续巩固南方共同市场,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坚决捍卫巴西的利益,加强同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的经贸关系。一度有不少人对卢拉能否医治处于危机中的巴西经济表示怀疑。但卢拉在2003年上任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让所有担心和怀疑不攻自破巴西国家风险指数自卢拉政府上台以来持续下降了500多点,使巴西发行的国际债券升值,仅伊拉克战争打响后的头11 天,外国投资者就购买了近7亿美元的巴西企业债券在较短的时间内,卢拉就在全世界面前成功地树立起了温和成熟的改革派形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卢拉上任后将缩小贫富差距作为其执政重点,通过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最低工资及政府补贴等方式切实增加了中下阶层的收入。据权威研究机构瓦加斯基金会的调查,2003年至2005年,巴西贫困人口减少了19%。这些成功的措施为卢拉赢得了巴西基层民众的广泛支持。2006年,尽管竞选期间卢拉一度被政治金钱交易丑闻困扰,但最终还是在第二轮选举中成功获得连任。卢拉对华友好,重视发展中巴关系,2001年5月,卢拉曾以劳工党名誉主席身份率领该党代表团访华,回国后多次高度赞扬中国的快速发展,呼吁巴西学习中国的经验。2004年5月,卢拉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7. 谁能介绍巴西现在的总统~~~
巴西总统卢拉蓝领经历:擦皮鞋、卖花生、车床工
———18岁时,卢拉因工伤失掉了一个手指卢拉原名叫路易斯·依纳西奥·达·席尔瓦,卢拉是人们后来送给他的绰号,在葡萄牙语中是“鱿鱼”的意思。卢拉1945年出生于巴西落后的东北部伯南布哥州的加拉尼温斯,在家中的八个孩子中排行第七。卢拉刚出生不久,他的父亲阿里斯蒂德随着外出打工谋生的人潮来到圣保罗的桑托斯港,成为当地一名码头工人。1956年,卢拉随着母亲和另外7个兄弟姐妹也来到了圣保罗。穷人在都市的生活异常艰辛,卢拉小小年纪就开始沿街擦鞋,帮助邮差送信。上学后,他经常在课余时间兜售花生和橙子,补贴家中生活。由于家境困难,卢拉在14岁时不得不中途辍学,进入一家仓库工作。随后他又成为一家钢铁厂的车床工。18岁时,卢拉因工伤失掉了一个手指,但是只获得了相当可怜的赔偿,这使他认识到保护工人权益的重要性。
这段艰难的生活使卢拉后来经常受到巴西上流社会的嘲讽和挖苦,但也使他在从政生涯中拉近了和穷人的距离。在巴西政坛,卢拉一直被视为穷人的代言人,他比其他巴西政治家更能体会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出身贫寒的卢拉直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的确切生日。他的父亲说是在10月6日,而他的母亲则回忆说是10月27日。有趣的是,这两个日子正好是今年巴西大选第一轮和第二轮投票的日子,这对于第四次参选总统的卢拉来说,应该是个难得的好兆头。
1989年,卢拉首次作为劳工党候选人参加大选,就获得了3100万张选票。1994年和1998年,卢拉又两次参选,但都在第一轮选举中败给现任总统卡多佐。
从街头走来的总统卢拉走马上任后立即采取了让穷人们安慰的措施,比如说他在国会发表就职演说时强调,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消除饥饿。他说:“如果在我任期结束时,全体巴西人都能够吃上早餐、午饭和晚饭,我就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了。”面对参加就职仪式的约20万支持者,卢拉满含热泪地说,一个像美国那么大的富饶国家,没有理由养不活约5000万生活在贫困中的巴西人。但卢拉承认,在一个面临严重经济困难、通货膨胀率为两位数、当地货币对美元贬值35%的国家里,实现人人温饱不是件容易事。
政治生涯:
卢拉1945年10月27日生于巴西伯南布哥州。1980年,卢拉与一些工会领袖、学者和知识分子建立劳工党,后当选党主席。他1983年参与组建“劳工统一中心”,1986年当选全国立宪议会联邦众议员。
卢拉曾于1989、1994、1998年三次竞选总统。他2002年第四次参加总统选举并获胜,当选巴西第四十任总统,2003年1月1日就职,任期4年。
卢拉对华友好,重视发展中巴关系,曾于2001年5月以劳工党名誉主席身份率团访华。
卢拉和夫人玛丽萨·莱蒂西娅·达席尔瓦育有5个子女。
8. 巴西总统的历任总统
巴西共和政府最初的41年时期可称为第一共和时期或旧共和国时期(República Velha)。1889年,德奥多罗·达·丰塞卡与弗洛里亚诺·阿劳霍·佩绍托等人参与巴西共和政变,11月15日成功推翻帝制,佩德罗二世被迫逊位,巴西帝国灭亡。其后他们成立巴西临时政府,并由丰塞卡出任临时总统。两年后的1891年,临时政府正式改组成为巴西联邦共和国,丰塞卡遂成为共和国首任总统。丰塞卡主张集权,倾向独裁,并滥用职权,结果民怨沸腾,同年被迫辞职,由佩绍托继承。
虽然当时的巴西,理论上是一个自由民主制国家,但实际上却奉行寡头政治。在第一共和时期只有圣保罗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两州的共和党轮流执政,里约热内卢州共和党只执政一次,而其他政党在这段期间则无法一尝执政的滋味。在乡郊地区的选举投票亦往往被地方地主控制。由于识字限制,故当时只有少于百分之六的人口拥有投票权。还有,当时只有富裕人家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德奥多罗·达·丰塞卡(Deodoro da Fonseca)1889年11月15日—1891年11月23日 军人
2、弗洛里亚诺·佩绍托(Floriano Peixoto)1891年11月23日—1894年11月15日 军人
3、普鲁登特·德·莫拉伊斯(Prudente de Morais)1894年11月15日—1898年11月15日 圣保罗州共和党
4、坎波斯·萨莱斯(Campos Sales)1898年11月15日—1902年11月15日 圣保罗州共和党
5、罗德里格斯·阿尔维斯(Rodrigues Alves)1902年11月15日—1906年11月15日 圣保罗州共和党
6、阿方索·佩纳(Afonso Pena)1906年11月15日—1909年6月14日 米纳斯吉拉斯州共和党
7、尼洛·佩萨尼亚(Nilo Peçanha)1909年6月14日—1910年11月15日 里约热内卢州共和党
8、赫耳墨斯·达·丰塞卡(Hermes da Fonseca)1910年11月15日—1914年11月15日 军人
9、文塞斯劳·布拉斯(Venceslau Brás)1914年11月15日—1918年11月15日 米纳斯吉拉斯州共和党
罗德里格斯·阿尔维斯(Rodrigues Alves)圣保罗州共和党(1918年当选第二任期总统,但在宣誓就职之前因病于1919年1月16日去世)
10、德尔芬·莫雷拉(Delfim Moreira)1918年11月15日—1919年7月28日 米纳斯吉拉斯州共和党
11、埃皮塔西奥·佩索阿(Epitácio Pessoa)1919年7月28日—1922年11月15日 米纳斯吉拉斯州共和党
12、阿图尔·贝纳德斯(Artur Bernardes)1922年11月15日—1926年11月15日 米纳斯吉拉斯州共和党
13、华盛顿·路易斯(Washington Luís)1926年11月15日—1930年10月24日 圣保罗州共和党
儒利奥·普列斯特斯(Júlio Prestes)圣保罗州共和党 维塔尔·苏亚雷斯(1930年3月1日当选为候任总统。同年10月24日海、陆军发动军事政变,华盛顿·路易斯被推翻,因军方不承认儒利奥·普列斯特斯,所以他最终未能继任成为总统。) 在第一共和时期的巴西最初以咖啡业为经济重心。1929年,美国发生华尔街股灾,引发经济大萧条,巴西亦不能幸免。受到大萧条的影响,咖啡价格急剧下跌,经济大受打击,加上国内乡村与城镇之间的贫富悬殊,为社会带来沉重压力。当时的总统华盛顿·路易斯,因未能应付经济危机而失去民心。1930年,海、陆军发动军事政变,将路易斯政府推翻,出身自南里奥格兰德州的热图利奥·瓦加斯被军方拥立成为总统。瓦加斯最初致力改善政治、经济和民生,令国家再次走向富强。但后来随着共产党派和法西斯党派的兴起,瓦加斯的权力开始动摇,故采取独裁统治以巩固权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人民要求民主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最终迫使瓦加斯下台。瓦加斯在位的时期可以称为瓦加斯时期(Era Vargas)。
临时军政府主席奥古斯托·弗拉戈索(Augusto Fragoso)1930年10月24日—1930年11月3日 军人
临时军政府主席伊扎伊尔亚斯·德·诺罗尼亚(Isaías de Noronha)1930年10月24日—1930年11月3日 军人
临时军政府主席梅纳·巴雷托(Mena Barreto)1930年10月24日—1930年11月3日 军人
14、热图利奥·瓦加斯(Getúlio Vargas)1930年11月3日—1945年10月29日 无党籍
15、若泽·里尼亚雷斯(José Linhares)1945年10月29日—1946年1月31日 无党籍 由于瓦加斯黯然下台,因此造成了巴西历史上十几年的党派之争,期间在政坛内形成两个派系:亲瓦加斯派系和反瓦加斯派系,他们在这段期间斗争不断。1954年瓦加斯自杀,令斗争更趋白热化,两派水火不容,最后要到1964年的军事政变始被平息。
16、尤里科·杜特拉(Eurico Dutra)1946年1月31日—1951年1月31日 巴西社会民主党
17、热图利奥·瓦加斯(Getúlio Vargas)1951年1月31日—1954年8月24日 巴西工党
18、卡费·菲尔霍(Café Filho)1954年8月24日—1955年11月8日 进步社会党
19、卡洛斯·卢斯(Carlos Luz)1955年11月8日—1955年11月11日 巴西社会民主党
20、内雷乌·拉莫斯(Nereu Ramos)1955年11月11日—1956年1月31日 巴西社会民主党
21、儒塞利诺·库比契克(Juscelino Kubitschek)1956年1月31日—1961年1月31日 巴西社会民主党
22、雅尼奥·奎德罗斯(Jânio Quadros)1961年1月31日—1961年8月25日 国家工党
23、拉涅里·马兹利(Ranieri Mazzilli)1961年8月25日—1961年9月7日 巴西社会民主党
24、若昂·古拉特(João Goulart)1961年9月7日—1964年4月1日 巴西工党
25、拉涅里·马兹利(Ranieri Mazzilli)1964年4月2日—1964年4月15日 巴西社会民主党 1964年3月31日,巴西爆发军事政变,若昂·古拉特政府被军方推翻,军事独裁时期(Ditara militar)开始,结束两派斗争的局面。军方在其统治期间实行独裁统治,限制各方面的自由,但在这段期间却令经济急速发展,令巴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国家之一,至1970年代中叶因第一次石油危机而掉头下降。1979年,若昂·菲格雷多上台,他致力恢复民主政治,令军方统治力量日渐衰落。
26、卡斯特略·布朗库(Castelo Branco)1964年4月15日—1967年3月15日 国家革新联盟(军人)
27、科斯塔·伊·席尔瓦(Costa e Silva)1967年3月15日—1969年8月31日 国家革新联盟(军人)
临时军政府主席奥雷利奥·德·里拉(Aurélio de Lira)1969年8月31日—1969年10月30日 军人
临时军政府主席奥古斯托·拉德马克(Augusto Rademaker)1969年8月31日—1969年10月30日 军人
临时军政府主席马斯奥·美罗(Márcio Melo)1969年8月31日—1969年10月30日 军人
28、奥米利奥·梅迪西(Emilio Medici)1969年10月30日—1974年3月15日 国家革新联盟(军人)
29、埃内斯托·盖泽尔(Ernesto Geisel)1974年3月15日—1979年3月15日 国家革新联盟(军人)
30、若昂·菲格雷多(João Figueiredo)1979年3月15日—1985年3月15日 国家社会党(军人) 1985年,若昂·菲格雷多下台,其权力归还予民主政府,新共和国时期(Nova República)开始。面对军事政府遗留下来的经济和民生问题,政府采取各项政策以稳定民心。最后政府成功稳定经济,并让国家再次走向繁荣。
坦克雷多·内维斯(Tancredo Neves)巴西民主运动党(坦克雷多·内维斯于1985年1月15日当选为总统,本应于1985年3月15日上任,但他就任前几天突发重病,故并未宣誓就任,并于4月21日逝世。)
31、若泽·萨尔内(José Sarney)1985年3月15日—1990年3月15日 巴西民主运动党
32、费尔南多·科洛尔(Fernando Collor)1990年3月15日—1992年10月2日 国家复兴党
33、伊塔马尔·佛朗哥(Itamar Franco)1992年10月2日—1994年12月31日 巴西民主运动党
34、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1995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 巴西社会民主党
35、卢拉·达·席尔瓦(Lula da Silva)2003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巴西劳工党
36、迪尔玛·罗塞芙(Dilma Rousseff)2011年1月1日—今 巴西劳工党
9. 巴西总统做了什么,为何被医卫组织告上国际刑事法院
因为他们指控巴西总统在对新冠病毒所作出的防护措施里面充满了“蔑视,忽视和否认”,认为其犯下了危害人类的罪责。
如今的巴西可谓人心惶惶,不仅面对着由于疫情袭击而带来的社会经济混乱,还要面临人们对巴西总统府的反抗,如今博索纳罗政府对疫情不科学的举措可谓是人尽皆知,如果博索纳罗不给出一个完美的解释的话,那么我想他的总统位置可能就做到头了。如今巴西每天的新增病例都持续在万人以上,每天都会有1000人以上由于患有新冠肺炎而死亡。如果真的这一切只是巴西总统的不作为或者说是作为错误而导致的,那么此巴西总统一定要给巴西人民一个具体的答复。
10. 卢拉·达席尔瓦在做总统的时候做了哪些事情
2002年12月14日,对于卢拉·达席尔瓦来说,是一个最值得高兴和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接受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证书,这个证书正式确认他为巴西第40任总统。他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一个地区大国的总统,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卢拉接过证书时,激动得流下了热泪。2003年1月1日,卢拉·达席尔瓦在国会大厦举行隆重总统就职仪式,他庄严地从卸任总统手中接过绶带,正式成为巴西联邦共和国第40任总统。卢拉早年受古巴社会主义革命和拉美左派思潮的影响,曾是一位激进的斗士,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一直持批判态度,他曾毫不留情地抨击美国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前3次总统竞选中,卢拉激烈的“反美”言辞让华尔街的大亨们感到恐惧,使在巴西多有投资的国际金融机构和大型跨国公司心存忧虑。他们想方设法,动员一切力量反对卢拉当选。然而,卢拉在吸取前3次竞选失败的教训后,在2002年的第4次竞选中,开始改变激进的左派代表的态度,不再抨击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经济政策,承认美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巴西经济的作用,主动改善与美关系。他还选择巴西自由党领袖做竞选搭档,以争取美国和国内外商界的认同。卢拉明智地看到了这些因素,开始以务实的态度与布什政府打交道,与美国建立和谐的外交关系与往来。早在2002年7月,卢拉就派遣经济顾问访问华盛顿向美国政府解释未来的经济政策以换取支持。12月他亲自出访华盛顿,会晤布什总统,重申承认债务、稳定经济的承诺,争取美国为巴西的“反饥饿运动”提供贷款。他当选总统后,又任命了符合美国和国际金融界意愿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巴有争议的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卢拉态度已有所软化,从坚决拒绝,到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美国原担心卢拉执政后对美立场强硬,在美国后院形成又一个反美核心,影响其实现全球战略。面对卢拉对美态度转向温和务实,美国对卢拉的态度也来了180度的大转弯,从开始“打压”、进而“默许”,到最后进行“拉拢”。
大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之间的合作,是卢拉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作为巴西左派代表人物,对社会主义中国有着“天然的阶级情谊”。1974年巴中建交以来,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和政治关系,并且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航天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成功发射了两颗地球资源卫星,并正在继续研制第三和第四颗卫星。两国经贸关系近几年发展迅猛。中国已经成为巴西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2004年5月22日晚,巴西总统卢拉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6天的国事访问。随同卢拉总统来访的有420多名巴西企业家组成的巴西商务代表团,创下巴西总统出访随行人数的最高记录。除了庞大的商务代表团,与卢拉总统同行的还有外交部、发展工商部、旅游部、能源矿产部的多位部长。可以说,影响巴西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物都来了。据统计,巴西是中国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全球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2003年,双边贸易额达79.89亿美元。5月23日,卢拉总统参加了巴西石油公司北京代表处的揭幕仪式。这家石油公司是全球领先的20家石油公司之一。巴西石油公司驻北京办事处成立后,巴西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将从以前的每年200万桶猛增6倍,达到每年1200万桶。巴西将成为中国又一个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卢拉总统访华期间还接受了中国旅游局递交的“旅游目的地”文件,巴西有望成为中国公民的下一个旅游目的地国。
卢拉在评价他2004年中国之旅时说,这是“巴西政府一次伟大的旅行”。借着巴西总统卢拉访问中国的契机,中巴两国政府在工业、商业、科技等方面建立起广泛合作,这将极大地改变目前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均衡状况,也将对两国自身的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中巴两国签订多个合作协定标志着亚洲和拉美两个大国将在经济互补和双边合作方面更进一步寻求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中巴两国间的合作边远离国际经济旧秩序里的掠夺和依附关系,更冲破了美国凌驾于拉美国家之上的不平等的经济局面。《波士顿环球报》载文称,卢拉总统对中国的访问,再一次体现了卢拉“灵活务实”的外交谋略,卢拉政府积极的态度发展对华关系,这是由卢拉总统所确定的外交路线和政策决定的。巴西对外关系研究所所长萨拉伊瓦指出,卢拉政府的外交政策包括三项基本原则,即平衡外交、提升双边关系地位和(巴西)国际作用普遍化。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巴西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与其中的大国发展关系。中国、印度、南非和俄罗斯被巴西列为重点发展关系的对象国。巴西这样做,欲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在经济方面,增加与上述国家的经贸合作,以实现卢拉总统本人提出的改变“巴西贸易地理”的目标,减少巴西出口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在国际政治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沟通,通过国际作用普遍化的逐步实现,最终完成“巴西需要在世界上占据突出位置”的目标。卢拉以左派身份当选巴西总统后,在国际舞台上往往以第三世界代言人而自居。卢拉总统访问南非、印度、中国,以及对其他非洲和中东的发展中国家的访问,与印度、南非结成三国集团,在坎昆会议出面组织20国集团,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巴西为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