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代)民间防治天花的习俗有哪些
清代,特别是入主北京后,相当一段时间,天花流行及其死亡率之高,令最高统治集团谈虎色变。的确,他们的皇子皇孙夭折者多因天花泛滥。但由于事涉江山社稷,官方忌讳,鲜为外人所知。尤其是顺治帝,终生“避痘”,但还是因天花而死亡,对清廷之震憾尤烈。
顺治病天花危重之际,继位人选突现。顺治生有8皇子,患过天花夭折者4名,患天花幸免于死者1名,其他不明。在顺治患天花之前与母后商立皇太子时,出现了分岐。顺治帝长期以来一直看好次子福全,而母后孝庄皇太后则倾向于立三子玄烨为太子。顺治与母后意向分岐,加之顺治还年轻,立太子事并不急迫。顺治18年(1661)顺治突患天花,病情危急,立太子事成为急中之急,但顺治与母后的意见依然如故。此刻,只好求助于第三者,这位第三者是谁?他就是当时在宫中当差的西洋传教士,德国的天文学家——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1591-1666),字道未,1619年抵澳门,1622年入北京,1644年投归清廷,以精确预测1644年9月1日日食,得朝廷重用,由钦天监监正,升太常寺卿,光禄大夫。并深得顺治与孝庄皇太后宠信。他们长期保持着亲密的关系。顺治帝曾尊称汤若望为“玛法”(满语,即爷爷)。
具有医学知识的汤若望,被请作就此发表意见时,汤若望理智的提出:玄烨已患过天花,已有了对天花的终身免疫力,立玄烨为皇太子,比较安全。这一意见很快就帮助顺治帝下定了决心,这就是顺治死于天花,于1661年玄烨得以继位的故事。
也可以说,是患过天花,帮助脸上布有麻点的康熙登上了龙位,但康熙并不轻松,他对天花却心存余悸,或者说他对天花这种病,在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压力。
因为,有许多往事构成了对他的压力,当康熙刚刚降临人间时,依照满族旧俗,他即被乳母抚养,与父皇,母后难得有见面温存的机会。特别因康熙幼年“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未抱廉之处”(《清至祖实录》卷290)。这种因避痘度过的凄凉无助的时令,令年近古稀的康熙,仍然记忆犹新,难以释怀。
康熙是顺治庶妃(孝康章皇后)于1654年所生,孝康不但未因生子而得到顺治的宠幸,反而逐渐遭到冷遇。康熙婴幼时虽然移出紫禁城进行严格的避痘以预防天花,但两岁时仍然患了上天花。幸得痘疹医生之治疗与乳母的悉心照料,才得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但在脸上却留下天花的点点痕迹,这就是从所周知的麻子。
康熙患过天花,经过治愈而康复,从此回到了紫禁城,深得祖母孝庄皇太后的疼爱,逐渐长大的玄烨,对上述种种遭遇,仍然难以释怀,甚至继位作了皇上,更是时时为天花之危害而寻求防治的良策。他的良策经过了继承与发扬的历程:
首先,他根据传统十分重视隔离预防,康熙十年(1671)谕理藩院,规定外藩王来朝,必须认真查明是否患过天花,以确定是否接见。对此,康熙十分警惕。
第二,康熙十六年(1677)巡幸塞北,发现一个很好的避暑地,决定在此建立一个避暑避痘的行宫。之后,即规定凡未出过痘的蒙、藏、回、维等贵族觐见皇帝,可于每年7月到热河围场秋狩,同时觐见皇上,以免天花之传染。
第三,康熙经过查访,十七年(1678),皇太子患天花,有位后选知县傅为格,待奉调治有功,升官武昌通判,后因其善种痘术被召入宫。《康熙起居注》(1680):“武昌通判傅为格善为小儿种痘,曩皇太子喜事,令诊视痊愈。今宫中小阿哥等欲种痘,已令往取”。从此,在皇宫确立了种痘预防天花的制度。
第四,清宫为皇子种痘逐步形成十分繁琐的研究,有些规定是很有意义的,如年龄2-4岁,时机在每年春、秋两季,痘苗选用水苗法等。有些讲究则富有神秘色彩,如首先要求钦天监按“八字”查好种痘良辰吉时,奏请皇上、皇后、皇太后等;然后设立一个封闭的种痘护理场所,为了避光接种了痘的皇子被置于用黑、红两色毡子围堵的密室,由四名痘疹科御医昼夜值班观察,10多位太监侍候,在密室还专门设堂供奉天仙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痘儿哥哥、药王、药圣、城隍、土地等诸神,以保佑平安。当然,规定御医每天三次诊脉观察,并记录脉案,则是一项很好的制度。
第五,康熙坚持为皇子接种人痘以预防天花,并将该法向蒙古与全国推广,甚至向人类推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回忆这段历史与成功经验时强调:“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蕃,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痘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
第六,康熙二十七年(1688),俄罗斯请求派医师来中国学习人痘接种技术,俞正燮《癸巳存稿》(1713):“康熙时,俄罗斯遣人到中国学痘医,由撤纳衙门移会理蕃院衙内,在京城肄业”。
第七,康熙五十六年(1717),中国人痘接种术被传至土耳其,英国在中国传教医师德贞(Dudgeon John Hobson 1837-1901)在《中西闻见录》:“自康熙五十六年有英国钦使曾驻土耳其国京,有国医种天花于其使之夫人,嗣后英使夫人(Mary Wovtley Montague)遂传其术于本国。于是其法倡行于欧洲。”
第八,公元1724年,在京西洋传教干殷弘绪在写给欧洲教友的信中盛赞:康熙皇帝派人在蒙古推种痘的事情,由于效果很好,被派去的御医回来时,带了许多病家表示感激而赠送的马匹与皮毛。
康熙在位的61年间,为了解决天花对皇室的严重威胁,赏试了很多的防治措施,并终于通过向全国调查研究,找到了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的先进技术,他坚信这一技术,不顾皇家老一辈的怀疑与反对,坚意用予皇室子女,取得成功,并使之逐步推广到全国,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引来俄罗斯,土耳其乃至欧、非、美各洲,功盖千秋。正因为如此,他很得意的将此事之经验写进《庭训格言》。
⑵ 涡巴锡(1771年初)发生了什么事件
1771年1月,渥巴锡率领本部17万人东迁,回到其祖先的家园。7月到达西部蒙古,干隆皇帝册封他为乌讷恩素诛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以其所部为旧土尔扈特部。
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土尔扈特人民武装起义,东返祖邦的计划,经过近4年的准备,到1770年已就绪。这一年秋天,渥巴锡从高加索前线回来后,随即与亲信王公越过伏尔加河左岸。
在维特梁卡召开了一次绝密会议,为了不再把计划泄漏出去,参加会议的除渥巴锡和策伯克多尔济外,仅有舍楞、巴木巴尔(渥巴锡族弟)、达什敦杜克和大喇嘛罗卜藏丹增等4人。
“没有通知其他任何一个贵族”。会上,经过庄严宣誓,“通过明确决议,离开俄国”,返归祖国,并“决定在1771年开始行动” 。以渥巴锡为首的参加这次秘密会议的6名上层贵族,形成了实际的领导核心,在以后领导起义与东返祖邦的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
(2)1666年巴西的天花是什么原因扩展阅读:
渥巴锡在与清军相遇第一天就派舍楞通知伊昌阿等,表示可以随时动身前往伊犁会见舒赫德,次日,即初六起程奔赴伊犁,十三日抵达伊犁会见舒赫德。
渥巴锡等一行于六月二十五日在舒赫德陪同下离开伊犁,取道乌鲁木齐、巴里坤,经兰州、凉州、大同、宣化、过怀安,进张家口直奔承德。干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上旬,渥巴锡一行在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陪同下,如期抵达木兰围场的伊绵峪。
九月初八傍晚,渥巴锡在木兰围场伊绵峪觐见了干隆,干隆在行帷中亲自“以蒙古语垂询渥巴锡”。据干隆自撰的诗文和清政府档案记载。
他们除了向干隆进献“七宝刀”、“银鞘刀”外,还有弓箭、腰刀、手枪,钟表等物多件,表明他们投归清朝的诚意。渥巴锡等在承德的活动,到了九月三十日,已近尾声,遂先后启程离开承德。
⑶ 1905年中国有疫病吗
没有
468年,中国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及安徽发生疫病,14—15万人死亡。
747—749年,君士坦丁堡瘟疫使该城瘫痪,瘟疫蔓延到卡拉布里亚、希腊和西西里,死亡20万人。
1097年9—12月,巴勒斯坦和埃及在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时期发生瘟疫和饥荒,死亡10万人。
1348—1666年,在欧洲一直被称为“黑死病”的淋巴腺鼠疫造成250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1358年,山西及河北发生疫病,死亡人数超过20万。
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进入发生天花病,造成300余万人死亡,在此后的50年内,墨西哥因为天花又丧失了近2000万人。
1530年,土耳其发生严重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10万人。
1544年,匈牙利布达佩斯因斑疹伤寒流行造成围攻该城的霍阿奇姆的帝国军队死亡3万人。
1545年,古巴发生斑疹伤寒传染病,死亡25万人。
1560年,巴西发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数百万人。
1575—1577年,在当时的新大陆墨西哥高原发生斑疹伤寒大流行,死亡约200万人。
1600年,俄国发生饥荒和瘟疫,死亡50万人,另外在利沃尼亚还有3万人死亡。
1603—1604年,英格兰发生瘟疫,仅伦敦就死亡5万人。
1611年,君士坦丁堡大遭鼠疫之害,死亡20万人。
1630年,意大利文斯发生瘟疫,并向北蔓延到蒂罗尔,死亡50万人。
1664年,英格兰伦敦发生大瘟疫,为了制止传染,烧了三天大火来净化空气,历史学家们认为这次传染病一直延续到1666年9月,共死亡10万人。
⑷ 亚诺玛米人的历史与未来
因浓密雨林的庇护和湍急河流的阻拦,亚诺玛米人躲过了若干好战部落的入侵。和大多数混血厉害的南美人相比,与世隔绝的他们基本保持了自己的血统。由于无文字或口述历史,他们的来历一直不清。学者们发现,亚诺玛米人身上有独特的亚洲黄种人基因。此外,他们常描绘于身的抽象图案和豹纹斑很像青海柳湾遗址出土的彩陶图案和羌族跳虎舞时涂在身上的虎纹斑;他们用额头顶住背篓带子背物的方法与云南哈尼、阿瓦人一致;其生活方式像陕西半坡人;看到他们的环屋就会让人联想起我国闽西南、粤东北一带结构相似的圈屋、土楼……他们很可能是数千甚至上万年前较早越过白令海峡进入南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亚洲人,当然这还有待考证。
现代文明与亚诺玛米人的最早接触是灾难性的。一些被发财欲望驱使着的找矿采金人涌入他们的家园,把麻症、伤风等疾病也带了进去,使完全无此类病毒抗体的亚诺玛米人大批死亡。他们不得不一次次以武力恐吓或攻击这些入侵者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方式。这使亚诺玛米人获得了凶残武士的恶名。更糟的是后来一条计划穿越亚诺玛米人雨林的公路动工了。工程毁掉了十多个“亚诺”聚落和大片果园,许多亚诺玛米人死亡,有的沦为乞丐,处境悲惨。如果雨林因此消失,那么亚诺玛米人和他们延续了数千年的生活方式也将随之消亡。幸好帕里马山脉两侧的两国政府都决定建立亚诺玛米人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把他们和他们世代居住的热带雨林保护起来。但愿这个古老的族群能经受住现代文明的冲击,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顽强地生活下去。
亚诺玛米人在南美洲巴西、委内瑞拉以帕里马山脊为国界的山脉两侧莽莽雨林中,星星点点地散布着2万亚诺玛米人的二百来个被称为“亚诺”的聚落,其社会形态类似于我国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阶段。这一古老族群与南美热带雨林和谐地合而为一,已这样生存了数千年
雅诺马马(Yanomami)人,一个充满原始风情的印第安部落,他们生活在巴西北部和委内瑞拉南部,他们的成员在险象丛生的密林里生活了几千年,弓箭是他们的武器,好战是他们代代相传的品性。目前,大约有15000雅诺马马人生活在巴西,还有12000人生活在委内瑞拉。他们虽然好战,但面对现代化的军队还是没有什么好办法。
毒蛇没有让他们灭绝,猛兽也没有让他们灭绝,一代又一代的雅诺马马人在亚马逊河畔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但进入21世纪,他们平静的生活面临着外界的威胁。不用说,威胁来自所谓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因为只有“文明人”,才会让一切自然原始的东西消失。
帕屈克·特尔尼(PatrickTierney)最近写了一本名为《黄金国的黑暗》的书,书中详细描绘了自从20世纪60年代和外部世界接触以来雅诺马马人的悲惨经历。他们不断地被矿工、传教士和所谓的人类学家欺骗,成了牺牲品。文明社会给他们带去的不是多姿多彩的生活,而是苦难和不幸。
国际人权组织的调查报告说,30多年来大约有2000多名印第安人被攫取财富的矿工杀死,而巴西政府对此视而不见。
1974年,巴西政府开始在雅诺马马人居住区里建造高速公路,筑路工人带进病菌,此后3年里有80多位雅诺马马人死于天花。
1975年,500多名矿工闯进雅诺马马人居住的苏鲁卡咯斯山脉寻找锡矿,当地政府予以支持,该州行政州长罗莱马·拉莫斯·佩雷拉说:“资源这么丰富的地区怎么能让几个印第安部落奢侈地盘踞呢?”到了1981年,又有2000多人闯入该地区寻找金矿,政府依然不采取任何管制措施。
以后进入雅诺马马人保留地的淘金者越来越多,不断传出雅诺马马人被杀害的消息。
军队要来拦不住
最近,巴西政府的一项新计划更是让这些原始部落迈向灭亡。根据该计划,巴西军队将在雅诺马马人生活了多年的亚马逊河北部丛林地区建造基地,从此永远驻扎下去。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挤压了一些原始部落的生存空间,而且有可能让它们永远消失。
其实,巴西开拓边疆的计划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提上了日程,只是由于政府没钱,才一直搁置下来。两年前,美国决定给巴西政府提供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让巴西有力量打击邻国哥伦比亚屡屡跨越边境的贩毒分子。
巴西政府拿了这笔钱,开始实施20年前的开拓疆土的计划。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巴西军队开向和委内瑞拉、圭亚那接壤的罗莱马州,而不是和哥伦比亚接壤的地区。艾根·海克是天主教设立在巴西的本土传教委员会的执行秘书长,他指出:“巴西军队抓住机会,实施了当年的计划。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必要在罗莱马州设立军事基地,那儿没有毒贩子,没有危险,部队打谁啊?”
军队对无路可走的热带丛林深感头疼,急需熟悉当地气候的向导和侦察兵,毫无疑问,雅诺马马人是完成这些任务的最佳人选。部落里的长者对此忧心忡忡。他们觉得,这些小伙子们在军营服役一两年后,很可能会被外面花花世界所吸引,感到自己的文化低微卑贱,不愿意回来过原始的生活。而那些退役后回来的年轻人,成了鼓动社区向外界靠拢、放弃原有生活的坚定力量。
军队把病毒四处传播
军队招募了雅诺马马男人,他们的士兵却以食物和丝线等廉价的文明社会的商品吸引着部落的女子。
在一篇关于此事的报道中,美国《纽约时报》做了这样的描述:随着巴西军队数量的扩张,战士们让越来越多的雅诺马马妇女怀孕,让性病在这个原始村落里流传,完全改变了他们自石器时代以来平静如水的生活。
《纽约时报》的记者在雅诺马马部落呆了四天。他看到,雅诺马马人在军队的营地里玩足球,士兵们也偶尔到瀑布下的水潭里游泳。水潭是雅诺马马人天天都要去的地方,妇女们系着缠腰带在那里洗衣服、玩耍。
但现实远远比这些美丽的画面残酷。
雅诺马马部落有一个叫大卫·科伯纳瓦的发言人。据他介绍,有18个孩子是士兵和部落妇女偷情所生。部落头人不允许记者采访那些和士兵偷情的妇女,他认为这是部落的耻辱,不愿意别人提起。然而,外界的诱惑力远远大于原始的道德操守。在去年巴西国会人权委员会提交的一盘录音带里,一个18岁的女子这样说:“在他给了我丝线和食物作为礼物后,我同意和那个当兵的发生性关系。”他们俩在兵营里发生了性关系。
大卫·科伯纳瓦愤怒地指责那些当兵的,“他们自己有老婆,干嘛不带来,他们必须停止和我们的妻子女儿的不正当关系,尊重我们的权利,不应该虐待我们”。“按照巴西有关法律,政府雇员不能在工作场所进行性行为,但这些士兵已经这么做了,他们在兵营,在车里,在丛林,毫无顾忌,我们
也没有什么办法。”巴西负责土着事务的国家印第安基金会地方代表席尔瓦抱怨说。
除了抱怨,席尔瓦也向军方反映了这些事,但无果而终。他说:“军方告诉我们,他们一定进行调查,然后对肇事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并尽一切努力制止类似的行为。但所有一切都是在军队内部进行,联邦政府检察官不能监督,多数案件不了了之。”
看看巴西国防部长杰拉尔多·魁恩特的态度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他认为,印第安人和军队之间的紧张局势,一是因为印第安部落进行了系统的、有组织的宣传鼓动,二是有人专门和军方作对。
这位部长坦率了士兵和印第安妇女有染之事,但他旋即指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都是成年人,你情我愿,别人没有必要干涉”。面对质疑,他又说:“一段关系持续两三年,恐怕不能说是性虐待吧?这样的事儿发生再正常不过了,阻止他们就是阻止人类的本性。”
混血儿造就文化困境
在罗莱马州的马图拉克,有一个士兵决定在部落里定居,做一个雅诺马马人,和孩子的母亲一道把孩子一道养大成人。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更加让部落头人惊恐万分。部落也许会欢迎偶然来访的陌生人,但对侵入者绝对充满敌意。
部落头人所担心的是,文明人和雅诺马马人通婚会带来部落里从没有见过的疾病。文明人士兵已经带来了淋病和梅毒,他们害怕艾滋病会随着他们的定居广泛传播。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灭种的危险。
如果雅诺马马人和文明人通婚,他们的后代就会被当作Caboclo。Caboclo是葡萄牙语里的一个词语,是指巴西的印第安人和白人混血儿的后裔。Caboclo不属于土着人,因此无法享受巴西政府给予土着人的特殊待遇和保护。因此,这些混血儿代表的不仅仅是羞耻,更多的是利益的丧失和种族灭绝的危险。
雅诺马马人认为,这些孩子长大后,谁也不知道他的归属到底在哪一边,他们也许会和他们的父亲一道过文明人的生活,那样他们将不再是印第安人。
这些混血的无辜也想不到,他们造就了一场文化的困境。在此之前,雅诺马马人世代相传,并且部落的纯粹性受到巴西法律的保护。而今,在一个143人组成的村落里,生活着四五个混血儿,不禁让人怀疑,这个部落还能存在多久?
雅诺马马人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归属感迷失,文化面临消亡,最后的印第安原始部落在坚守了多年后,终于到了生死存亡的一线。雅诺马马部落领导人和其他印第安部落一道,准备保护自己,阻止军队建立更多的基地。他们认为,修建这些基地是违反宪法的行为。根据巴西法律规定,印第安人享有这些土地的“独家使用权”。
乔尼亚·巴迪斯塔·卡瓦罗是一个印第安律师,他说:“军方辩解说国家安全高于印第安人的权利,但我们觉得高等法院不会同意这样的说法。如果巴西各界都不尊重我们土着人的权利,我们要告到国际法庭。”
官司还没有开打,实际情况却更加复杂了。
一个雅诺马马人部落和邻近的部落发生冲突,失去了原有的猎场,不得不迁移到一个距离军事基地很近的地方。他们自己不打猎,不耕田,而是期望文明人给他们食物。
事态如何发展,难以预料。为种族生存挣扎的雅诺马马人面对的将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毋庸置疑的是,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的现代文明不兼容,但一旦在外力压迫下消失,却是现代文明的悲哀。
雅诺马马印地安女孩鼻子和嘴唇上都插着传统的细棍,她的耳朵上装饰着黄色的鲜花,她也可以选用其它的花或选用树叶。每天,她都会根据自己的心情,在脸上涂抹不同的色彩;通常,她涂红颜色的时候比黑色的多。
这个雅诺马马妇女用一种植物涂抹他丈夫的脸。他们坐着,她坐在圆木上,而他坐在吊床上,这是一间可以容纳100人的公用的房子。每个家庭都把自家的吊床挂在自己生的火堆边上,均匀分布在圆屋顶下。
⑸ 请介绍一下巴拉圭战争
名称: 巴拉圭战争
地点: 南美洲
时间: 1864~1870年
参战方: 巴拉圭,三国同盟
结果: 巴拉圭战败
主要指挥官: 弗朗西斯柯·洛佩斯
战争简介
有的历史学家把这场战争称作近代战争与现代战争的分水岭。这场战争的一个特点是,使用了步枪、机关枪、高爆炸药、大炮等现代武器,电报、侦察用的热气球也投入使用。很多后来在一战中使用的武器和装备,已经在这场战争中亮相了。
编辑本段强势巴拉圭
经济发展
1862年,弗朗西斯柯·洛佩斯的总统父亲去世了,他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权杖, 巴拉圭风景
继任巴拉圭总统。 在他父亲老洛佩斯的苦心经营下,曾经贫瘠的巴拉圭迅速崛起,他鼓励对外贸易,大量引进外资;请来英国和奥地利的工程师帮助修建了铁路、船厂、钢铁厂;延聘欧洲和美国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开办工厂和学校;1850年国家大剧院也落成了,一个欧洲化的巴拉圭以强国的面目出现在拉美。到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接班时,巴拉圭已经成为惟一没有外债的拉丁美洲国家。
列国争端
19世纪初的1810年~1825年,拉美兴起的独立运动,迫使西班牙放弃了对大部分拉美国家的殖民统治。巴拉圭这个西班牙的殖民地,也在1811年6月宣布独立。 但西班牙人走后留下了无数的领土争端的尾巴。随着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的逐渐巩固,他们也开始把眼光投向邻国巴拉圭和乌拉圭。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就是他们的一个眼中钉。巴西皇室和阿根廷总统都将洛佩斯妖魔化,说他有领土野心,对乌拉圭、阿根廷北部和巴西西南部垂涎三尺。
编辑本段战争过程
战争爆发
1864年在阿根廷和巴西的支持下,乌拉圭国内发生政变,红党领袖弗洛雷斯颠覆了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支持的乌拉圭白党总统佩罗。接着,巴西开始介入乌拉圭内战,并与阿根廷联盟。洛佩斯判断巴西很快也将对巴拉圭炮制乌拉圭模式,推翻他的统治,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同年11月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对巴西宣战,巴拉圭战争由此开始。很快,阿根廷就站到了巴西的一边,并且和巴拉圭军队发生摩擦。6个月后,巴拉圭向阿根廷正式宣战。
三国联盟
1865年5月1日,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秘密签订共同反对巴拉圭的三国同盟条约,并组成三国同盟联军。 洛佩斯没想到这场由乌拉圭政变引起的战争会演变成一场南美洲大陆最大的武装冲突,他准备不足,以为可以速胜。那时候巴拉圭只有8000多正规军,面对数倍于己的三国同盟,一场战争怎么可能速胜?他本希望趁乌拉圭内战拖住了巴西的主力之际,自己像拿破仑那样越过阿尔卑斯山远征欧洲。
境外远征
洛佩斯首先向北进击,杀入巴西的马托格罗索(matogrosso)省,这个省的面积比英、法、德三国的面积还要大,但是人口只有9万,防御虚弱。洛佩斯的大军如入无人之境。由于地势险要,巴西援军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得以接近这一地区。
两线战略
但是,渐渐地乌拉圭内战的格局变得不妙了,红党的弗洛雷斯新政府开始占上风。为解乌拉圭之危,洛佩斯决定杀到巴西和阿根廷的后方去。他设计了两条战线,一条是沿着巴拉那(Parana)河进入阿根廷有争议的地区科连特斯 (corientes),把阿根廷海军打个措手不及;另一条是沿着巴拉圭河杀入沿岸巴西人的居住区,扰乱巴西人的阵脚。 只是,这两个计划只有一个得了手。1865年5月,洛佩斯亲自率部杀入科连特斯,另一部分人由伊斯提加力比上校率领,沿着乌拉圭河杀入了巴西人的居住区。洛佩斯原来估计这两路进攻的都是两个国家有争议的领土,巴拉圭军队可以利用当地人的分裂主义情绪,对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但是,伊斯提加力比上校这一路出师不利,当地人对巴拉圭军队的反抗此起彼伏,使得巴拉圭军队在6月的一场大战中失利,战争以伊斯提加力比上校被迫投降告终。
防御阶段
伊斯提加力比上校惨败之后,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洛佩斯不得不将战争由进攻转为防御。 10月,洛佩斯开始从科连特斯撤退。1866年三国同盟的军队开始沿着巴拉那河进犯巴拉圭,这次,三国同盟动用了16艘当时最先进的钢铁炮舰,加上70多艘木质战舰对付巴拉圭的木质军舰。在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汇合处的一片湖泊里,这场美洲最大的海军会战以巴拉圭方面几乎全军覆没告结束。 海军会战之后,洛佩斯率部退到河畔的虎美塔(humaita)要塞,凭借地势抵抗联军的进攻。1866年5月洛佩斯在图龙蒂(tuyuti)发起了一连串的反击,以2.4万人的巴拉圭部队,攻击3.2万人的联军,在巴拉那河畔,双方的阵亡至少都达到了18000人以上。成为南美大陆上最惨烈的战斗。历史学家称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用尽最大的想象力,使战争的惨烈程度达到极限。
战斗精神
直到现在,巴拉圭还流传着不少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一个个小分队坚持到最后一个人,在被敌人俘虏之前,受伤的伤员连皮带肉撕下自己的绷带,宁死也不愿意被俘。库鲁帕提(curupaity)要塞让阿根廷军队损失了1/3,用了 10个月的工夫也没有打下来。冲锋的士兵一排排地倒在要塞前面,令担任阿根廷军队总司令的米雷特颜面扫地。就在这时,天花开始肆虐,接着霍乱也开始流行,光是这两种疾病就造成了不少的死亡,也大大地打击了士气。
形势急转
巴西刚开始介入乌拉圭内战的时候,只动用了1.6万人,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随着巴西军队的失利,当时的欧洲观察员对联军动作的缓慢非常不满。这些欧洲人不了解拉美地形的特殊性——由于所有物资都要从几百英里以外沿着巴拉那河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德维地亚运到战场,后勤补给非常困难——他们却只管指责指挥官是懦夫,同时,在巴西的工商界也出现了换帅的呼声。还有一些人认为巴西军队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雇用了一大批素质低下的、没有土地的黑奴,他们强烈呼吁巴西政府招募志愿兵。很快,巴西政府便征召了一支14万人的军队,同时巴西政府也用还以自由身作为奖赏,激励黑人奴隶作战。巴西的工商业则加班加点,生产大批的武器和军火。
要塞陷落
在联军苦撑的时候,巴拉圭方面撑不住了。因为,不论是食品还是武器,运输线都被联军封锁。1866年巴西换掉了陆军元帅米特尔,由加西亚接任。在他接任时,巴西军队在8个月内仅仅前进了15英里。加西亚没有急于进攻,而是用了 8个月做攻击的准备,同时也让海军方面下决心把最昂贵的舰艇调来专对付巴拉圭人的水雷和岸上的炮火。他精心地布置了一个计划,通过向东大迂回绕过了巴拉圭人的防御工事。1868年5月,他终于完成了对巴拉圭人的核心要塞虎美塔的包围。洛佩斯不得已率领大部队突破重围,仅留下很少士兵守城。靠着每天不停地炮击,联军终于在13个月后攻陷了这个要塞。
战争失败
要塞失守之后,洛佩斯开始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南部的丘陵地带构筑第二防线,但是加西亚巧妙地通过巴拉圭河上的一处无人区,将部队带到巴拉圭人的后方。 1868年12月经过一系列惨烈的厮杀,联军终于攻陷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加西亚急忙建立一个傀儡政府,接着宣布战争终于结束,他随即告老还乡。 但是洛佩斯仍然率领着他的1.3万人继续打游击,他仍然斗志旺盛,他的游击战经常在亚松森城外把巴西军队的阵地搅得一塌糊涂。不过他的兵力越来越成问题,连8岁的孩子也戴上假胡须跟成年人一起作战。 巴西人开始了14个月的清剿,洛佩斯被迫撤退到巴拉圭东北部山区。在这里他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他怀疑很多人在出卖他,开始处决他最亲密的追随者。1870年他被包围,但他拒绝投降,还下令将他的母亲和姐妹也处决掉。两天以后他被巴西兵俘获。士兵们用大刀将他砍死,乱葬在丛林中,那天是3月1日。尽管洛佩斯以惨败告终,但是在南美,他是男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以少胜多的勇气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仿效,连古巴总统卡斯特罗也很崇拜他。
编辑本段战争影响
损失惨重
巴拉圭战争导致了阿根廷和巴西对巴拉圭的长期占领,此外还吞并了5.5万平方英里的巴拉圭土地。有资料显示,经过这场毁灭性的打击,巴拉圭的人口由133万减少到22万,其中男子不到3万;同时巴拉圭还向巴西和阿根廷支付了巨额赔款,当然,三国同盟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战争中死伤士兵10万人以上。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烈战争。 另外的一些研究显示,洛佩斯疯狂的领导作风,也导致了大批的巴拉圭人死亡,尤其是在从城市向山区转移的过程中。
战争评价
评价:巴拉圭战争对于南美洲来说是一场悲剧。这场战争,双方都受到了惨重损失:巴拉圭战败,导致了阿根廷和巴西对巴拉圭的长期占领,此外还吞并了5.5万平方英里的巴拉圭土地。当然,三国同盟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战争中死伤士兵15万人以上。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烈战争。 从此,巴拉圭,乃至整个南美洲的现代化进程彻底失败了从此南美乃至整个拉丁美洲走向了半殖民地化的道路,沦为了大国的后花园。除了智利一度崛起之外,整个大陆沉沦在乌烟瘴气的混战之中。再次独立之后的巴拉圭沦为一个三流的保守内陆国家,被天主教会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只是偶尔——比如1930年代血腥的“查科战争”和后来的足球世界杯赛才会让人注意到她。
⑹ 世界上最大的疫情曾经发生在什么时候
世界上最大的疫情曾经发生1918年。
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发生流感,接着中国、西班牙、英国都发生了流感。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
(6)1666年巴西的天花是什么原因扩展阅读:
流行的范围和影响:
此流感蔓延全球,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无一幸免;许多爱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绝,在萨摩亚死亡率更高达25%。亚马逊河口的马拉若岛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没有感染报告的人类聚集地。
这一波的大流感也传入台湾,在当时造成约4万余人的死亡。第一波流感于1918年6月初在基隆开始出现,然后蔓延全岛,至9月下旬消失,没有特别显着的死亡率。10月下旬,第二波流感又开始从基隆出现,并借由海运传入花莲港和澎湖,至12月中旬结束,造成约77万人感染,25,394人死亡。
1919年12月,第三波流感又从基隆开始出现,1920年2月底结束,造成约14余万人感染,19,244人死亡。日本人社群最先爆发疫情,再传给台湾人;先在城镇发生,再往乡村扩散。
当时台湾医疗资源缺乏,在台湾367万人中,只有732名受过4年医学教育的西医师。日本人患者受到较好的医疗照顾,因此死亡率较低,死亡率为1.1%;台湾汉人为3.3%、台湾原住民则为3.5%。
麻萨诸塞州的 Emery Hill,放尸体的帐篷,1919年5月29日西班牙流感夺去2千5百万到4千万(一说7千万或一亿)条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