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西有没有冬天大雪纷飞,茂密的针叶林,盛产小麦的地方
巴西地处热带,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不可能生长着茂密的针叶林,冬天大雪纷飞,同时巴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小麦需要大量进口.
故答案为:
桑托斯说的是假的.因为巴西地处热带,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不可能生长针叶树,更不可能大雪纷飞,同时巴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小麦需要大量进口.
2. 为什么巴西需要进口小麦
参考别人答案:
因为巴西的主要农产品是甘蔗、大豆类、水稻等等,国土虽大,但小麦一直不是主要农作物。甘蔗制糖、制酒精,大豆做巴西的黑豆饭,还可以大量出口,价值比小麦大。
3. 巴西高原不种小麦吗
小麦错误。
因为小麦是温带作物,不适宜生长在热带。比如我国北方为温带气候,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而南方为亚热带或热带气候,很少种小麦。
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为巴西的咖啡种植区。
4. 巴西种植小麦吗
巴西种植小麦,但不多,需进口。
因为小麦属于温带植物,巴西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不适合种小麦的。巴西主要的农作物有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甘蔗、棉花、玉米、柑橘、大豆。
5. 小麦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小麦是如何实现高产的
小麦是在公元3000年前就传入到中国,成为目前中国最广泛种植的一种粮食,小麦的起源地是在中亚地区,后来我们国家的两河流域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方,据记载在明代的时候,小麦就已经遍及全国。现在在我们的日常饮食当中,小麦可以占到80%,则麦当劳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想要实现小麦高产的话,在小麦生长中后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因为在此期间是很容易发生一些病虫害,所以在这个期间就一定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小麦实现高产。
最后小麦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粮食,所以在种植小麦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方式,不然会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高低。
6. 小麦怎么来的
小麦是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中亚的广大地区,曾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发掘出许多残留的实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小穗、籽粒,炭化麦粒、麦穗和麦粒在硬泥上的印痕。其后,从西亚、近东一带传入欧洲和非洲,并东向印度、阿富汗、中国传播。早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就已广泛 栽培小麦;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公元前6000-前5000年在欧洲的希腊和西班牙,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前苏联的外高加索和土库曼,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的埃及,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公元前2000年在中国,都已先后种植小麦。中国的小麦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传入朝鲜、日本。公元15世纪至17世纪间,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播至南、北美洲;18世纪,小麦传播到大洋洲。
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西亚和西南亚一带至今还广泛分布有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及普通小麦粗山羊草。从小亚细亚到伊朗的中东地区,特别是伊朗西南部、伊拉克西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地区,是栽培一粒小麦和提莫菲维小麦最早被驯化之地。以色列西北部、叙利亚西南部和黎巴嫩东南部是野生二粒小麦的分布中心和栽培二粒小麦的起源地。普通小麦的出现晚于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一般认为约在8000年前,起源于里海的西南部。
7. 小麦大米做为人类的主要食粮,是何时何地被发现逐步演变而来的
1、小麦
小麦原产地在西亚,中国最早发现小麦遗址是在新疆的孔雀河流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楼兰,在楼兰的小河墓地发现了四千年前的炭化小麦。内地发现出土的小麦,最早在三千多年前,也就是商中期和晚期左右,但不是很普遍。小麦普及还是汉代以后事情了,关键一点就是战国时期发明石转盘在汉代得到推广(材料来源于中国大网络全书农业卷),得以使小麦可以磨成面粉。小麦主要在北方种植,在南方种植发展还是得益于南宋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对麦需求大量增加而造成的。到明代小麦种植已经遍布全国,但分布很不平衡,《天工开物》记载北方“齐、鲁、燕、秦、晋,民粒食小麦居半,而南方闽、浙、吴、楚之地种小麦者二十分而一。”
2、大米
从物种分布来看,大约在5万年前,在云南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的稻属植物。故推测亚洲最早种植稻谷的地区应该是云南地区。
在长江下游发掘的某遗址中存在稻作证据。大米历史上最早的种稻人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早在7000年前,中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
希望能够帮到您!
8. 普通小麦是怎样进化而来的
最早的普通系小麦是带皮的而非裸粒的,因为近东农民早期栽培的小麦都是带皮的。在考古发现中有一种原始玛卡小麦(T.protomacha)被鉴定为最早出现的小麦。但是玛卡小麦的分布区很窄,仅限于格鲁吉亚西部,有人认为它不应是最早出现的六倍体。瓦维洛夫小麦(T.vavilovii)分布区更窄,仅种植在亚美尼亚万湖东北岸海拔1780m的局部地区,且出现时间较晚。带皮种中只有斯卑尔脱小麦分布较广,种内多样性较大,看来斯卑尔脱小麦是最早出现的普通系小麦。
普通系小麦穗轴坚硬的裸粒种普通小麦是现今生产上主要种植的种。它分布极广,变异类型极多。它与斯卑尔脱小麦的差别,实质上是位于5A染色体上,决定易脱粒和穗轴坚韧性强的Q基因的差别。密穗小麦穗短,小穗排列很密,它与普通小麦的差别只是位于2D染色体上,决定密穗性状的C基因的差别。印度圆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差别只是位于3D染色体上,决定圆粒性状的S基因的差别。概括起来,普通系小麦各个种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在个别基因的改变造成的(表3-7)。因此认为,密穗小麦和印度圆粒小麦,是在特定的封闭环境下,由普通小麦个别基因突变后演化而来的。
表3-7普通系小麦形成各个种形态差别的主要因子
9. 麦子是怎么种出来的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 一、小麦的一生 (一)生育期 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一生。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生育期。天津市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230—270天。 (二)生育时期 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三)生长阶段 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将几个连续的生育时期合并为某一生长阶段。一般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 1.苗期阶段 从出苗到起身期。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以长根、长叶和分蘖为主。 2.中期阶段 从起身至开花期。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既有根、茎、时的生长,又有麦穗分化发育。 3.后期阶段 从开花至成熟期。也称子粒形成阶段,以生殖生长为主。 二、小麦各器官的构造和作用 (一)根 小麦的根是由胚根和节根组成的。胚根也叫做种子根、初生根。一棵幼苗通常有胚根3—5条,最多可达7条。大粒种子胚根多,小粒种子胚根少。当第—l片绿价出现以后,就不再生新的胚根了。 节根也叫永久根、次生根。当麦苗生出2—3片绿叶的时候,节根就从茎基部的节上长出来。小麦的分蘖多,节根也比较多。根系一般人士100一130厘米,最深的可达2米。根系人士越深,抗旱能力就越强。据调查,一般约有60%的根系生长在20厘米深的土层里。 小麦根的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并运送到茎叶中,进行体内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转化,源源不断地供给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茎 小麦是成丛生长的,有一个主茎和几个侧茎(也叫分蘖)。 小麦的茎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节间不伸长,构成分蘖节,地上节间伸长,一般有4—6个节间。 茎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矿物质养分(如 氮、磷等)从根部通过茎部的导管由下而上流向叶子和穗部; 把叶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主要是糖分),通过茎部筛管运输到根和穗子。 小麦的茎又是支持器官。它使叶片有规律地分布,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此外,茎还可以贮藏养分,供小麦后期灌浆之用。 (三)分蘖 在正常情况下,出苗到分蘖约需15天左右。分蘖的发生是有一定次序的:当小麦长出3片真叶时,首先从胚芽鞘腋间长出分蘖,叫胚芽鞘分蘖。第4片叶出现时,主茎第l片叶腋 芽伸长形成分蘖叫分蘖节分蘖,也叫一级分蘖。当一级分蘖长出3片叶时,在其鞘叶腋间长出分蘖叫二级分蘖,若条件适宜,还可长出三级分蘖。 小麦的分蘖不是都能抽穗结实的。凡能抽穗结实的叫有效分蘖,一般年前发生较早的分蘖属有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叫无效分蘖。一般年后生出的分蘖属无效分蘖。实践证明,产量高的麦田与有效分蘖多有关。这就是为什么要非常重视有效分蘖的道理。 小麦分蘖有二次高峰:第一次在年前,天津市一般在10月下旬进入第一次分蘖高峰,历时约20天;第二次高峰在第二年返青后至起身期。小麦起身后,持续逐渐停止,并出现两极分化,大的、壮的分蘖成穗; 小的、弱的逐渐死它。 (四)叶 小麦的叶共约12一13片,年前一般长出6—7片,年后茎秆上一般有6片。叶的形状象带子,有平行脉。拔节以后长出的叶片比较宽大,还有明显的叶鞘,紧包在节问外面。叶鞘和叶片相连处的薄膜叫叶舌;两旁还有叶耳紧包着茎秆。 叶是小麦植株制造有机养料的主要器官。叶片中有叶绿体,它能利用太阳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小麦绿叶在阳光下的这种生理活动,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小麦和其他作物都不能生活。 生产实践中常用到叶面积系数。什么是叶面积系数呢?就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小麦植株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 根据天津市大面积调查证明,丰产小麦不同阶段叶面积系数的指标大体如下:冬前为 l,返青时为0.5,起身期为2,拔节期为4,孕穗期(即最大叶面积系数)为5—6,灌浆期为4。通俗地讲,就是要求小麦叶子最大时(孕穗后),一亩地小麦叶子平铺起来要有五六亩地那么大。但也不能使时面积系数过大, 若叶子太大,互相遮荫,制造的营养物质反而会减少,还会使茎部节间软化,易引起倒伏。 (五)穗 每个麦穗由许多小穗组成。小穗一般分左右两排。一个 麦穗有12—20个小穗。因此,一个麦穗是一个复穗状花序。通常情况下,麦穗上的小穗数目越多,产量就越高。旱薄地上每 个麦穗只有几个穗码,群众叫“蝇头小穗”,这种麦田产量不 高。 (六)花 每个小穗可以生长3—7朵花。每朵花外面包着两个硬壳,扣在外面的叫外颖,套在里面的叫内颖。轻轻地剥掉外颖, 就露出两个鳞被(也叫浆片),里面还有3个雄蕊和一个雌蕊。 雌蕊经授粉受精后,子房就结成果实,这就是小麦的子粒。 (七)种子 小麦的种子表面有果皮和种皮联合在一起。这样的种子叫颖果。麦粒里面绝大部分是白色粉状的东西,叫胚乳,是小麦的主要贮藏物质。 小麦种子成熟后,有一段休眠期。一般白皮种子休眠期短,红皮种子休眠期长,这是红皮小麦遇雨不易在穗上发芽的原因。在休眠期里种子要完成后熟过程,以后在适宜的温度, 水分和氧气条件下,才能发芽生长。 三、冬小麦的阶段发育 麦收时掉在麦地里的种子遇雨后迅速发芽出苗,长成一簇簇的麦苗,尽管温高、雨多,但它不能拔节,更不能抽穗结粒。为什么?这是因为冬小麦一生中要经过几个内部质变阶段才能完成其生长周期,最后产生种子。这就叫做阶段发育。 目前研究比较清楚的是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一)春化阶段 冬小麦在种子吸水萌动后或幼苗期,需要度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通过个体发育所需经历的内部变化,这种现象叫春化现象,完成春化的一段时间叫春化阶段。 根据冬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差异和时间的长短,把它们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三种类型,现分别介绍如下. 1.冬性 温度为0—3℃,天数为35天以上。 2.半冬性 温度为0-7℃,天数为15-35天。 3.春性 温度为0一12℃,天数为5一15天。 目前天津市种植的冬小麦品种,多数是冬性的,半冬性的很少。 在天津市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在越冬前都可以完成春化阶段。由于当时气温较低,不能进入下一阶段,所以冬小麦可以忍受零下20℃或更低的温度。如果秋播春性品种,冬前会很快通过春化阶段,由于气温尚高麦苗开始拔节,抗寒力降低, 冬天易受冻害死苗。所以在天津市选用品种时不能用春性品种,南部地区若选用半冬性品种应适当晚播。 (二)光照阶段 冬小麦幼苗通过春化阶段后,温度达4℃以上就开始进入光照阶段。在光照阶段要求以长日照为主的综合外界条件。 根据冬小麦通过光照阶段对日照长短的要求和反应,也分为三种类型。 1.反应敏感型 要求光照每日在12小时以上,天数为30-40天。 2.反应中等型 要求光照每日在8一12小时,天数为24天左右。 3.反应迟钝型 要求光照每日在8小时以上,天数为16 天左右。 天津市种植的冬小麦品种多属敏感型。从所处的地理位置看,在春季冬小麦通过光照阶段时,每日光照都在12小时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四、小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土壤、水分、养分、温度、光照和空气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环境条件。要取得小麦高产,一方面应因地制宜地选用优良品种,另一方面要通过田间管理创造适宜小麦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一)土壤 农谚有“土是本,肥是劲,水是命。”说明广大农民都非常重视创造一个适合小麦生长发育的丰产环境。一般认为,最适宜小麦生长的土壤,应是熟土层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全面、氮磷平衡、保水保肥力强、通透性好。此外、还要求土地平整,这样才能确保排灌自如,使小麦生长均匀—致,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二)水分 水分在小麦的—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研究,每生产l千克小麦约需1000一1200千克水,其中有30%一40%是由地面蒸发掉的。天津市在小麦生长期间,降水量只有需水量的 l/4左右。所以麦田的不同时期灌水,以及采取抗旱保墒措施,对于补充小麦对水分的需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试验表明,冬小麦备生育时期的耗水情况有如下特点: 1.播种后至拔节前,植株小,温度低,地面蒸发量小,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平均耗水量为 0.4立方米左右。 2.拔节到抽穗,进入旺盛生长时期,耗水量急剧上升。在 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为2.2—3.4立方米。此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如果缺水会严重减产。 3.抽穗到成熟,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 42%,日耗水量比前一段略有增加。尤其是在抽穗前后,茎叶生长迅速,绿色面积达一生最大值,日耗水量约4立方米。 (三)养分 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 氧、氮、磷、钾、硫、钙、镁、铁、硼、锰、铜、锌、钼等。氮、磷、钾在 小麦体内含量多,很重要,被称为“三要素”。天津市中低产麦田一般缺氮少磷,生产中必须注意补充,而钾素除高产田、沙土地外,一般不缺。 氮素是构成蛋白质、叶绿素、各种酶和维生素不可缺少的 成分。氮素能够促进小麦茎叶和分蘖的生长,增加植株绿色面积,加强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所以合理增施氮肥能显着增产。 磷素是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之一。磷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 促使早分蘖,提高小麦抗旱、抗寒能力,还能加快灌浆过程,使 小麦粒多、粒饱,提早成熟。目前,天津市已大面积推广氮磷混施,配方施肥,收到了显着的增产效果。 钾素能促进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转化,提高小麦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促进茎秆粗壮,提高抗倒伏能力,此外还 能提高小麦的品质。因此在缺钾的土壤上或高产田应重视钾肥的施用。 其他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也有重要作用,不足时都会影 响小麦的生长。如缺钙会使根系生长停止;缺镁造成生育期推迟;缺铁会使叶片失绿;缺硼会使生殖器官发育受阻;缺锌、 铜、钼则植株矮小、白化甚至死亡。但小麦对这些元素的需要量比上述三要素少得多。 每生产100千克小麦子粒,究竟要从土壤中吸收多少氮、 磷、钾呢?试验证明,一般约需吸收氮3千克、磷1.5千克、钾 2—4千克。 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吸收养分的数量是不同的,一般情况是苗期的吸收量都比较少,返青以后吸收量逐渐增大,拔节到扬花期吸收最多,速度最快。 钾在扬花以前吸收量达最大值,氮和磷在扬花以后还能继续吸收,直到成熟才达最大值。因此在生产上必须按照小麦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才能提高施肥的经济效益。 (四)温度 小麦的生长发育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适宜温度范围。在最适温度时,生长最快、发育最好。那么,不同阶段要求的最适温度有什么区别呢? 小麦种子发芽出苗的最适温度是15—20℃;小麦根系生 长的最适温度为16—20℃,最低温度为2℃,超过30℃则受到抑制。 温度是影响小麦分蘖生长的重要因素。在2—4℃时,开始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13—18℃,高于18℃分蘖生长减慢。 小麦茎秆一般在10℃以上开始伸长,在12一16℃形成短 矮粗壮的茎,高于20℃易徒长,茎秆软弱,容易倒伏。 小麦灌浆期的适宜温度为20—22℃。如干热风多,日平均温度高于25℃以上时,因失水过快,灌浆过程缩短,使子粒重量降低。 (五)日照 日照充足能促进新器官的形成,分蘖增多;从拔节到抽穗期间,日照时间长,就可以正常地抽穗、开花;开花、灌浆期间,充足的日照能保证小麦正常开花授粉,促进灌浆成熟。10. 巴西的农作物是什么
大豆:原产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
高梁:原产于埃及和印度
水稻:其故乡在中国南方和印度等地。
棉花:原产于印度,汉魏时传入我国。
花生:原产于巴西、秘鲁一带,15-16世纪由南洋群岛传入我国。
白菜:源于我国,约有6000年的种植史。
香菇:源于我国,是江史产。
茄子:原产于印度和泰国,约于晋代传入我国。
黄瓜:原产于印度,传入我国的时间比茄子略晚。
菠菜:原产于尼泊尔,唐代传入我国。
梨:原于欧洲,但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史。
荔枝:原产于我国,约于1000年前传入鳊。
龙眼:亦称桂圆,源于我国,1000年前传入印度。
菠萝:原产于美洲,后由东南亚传入我国。
茶叶:原产于我国,公元806年传入日本。
枣:原产于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史。
桑:植桑养蚕起源于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