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巴西资讯 > 巴西为什么要改变其贸易模式

巴西为什么要改变其贸易模式

发布时间:2023-02-07 12:14:37

⑴ 巴西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1999年的金融危机后,巴西货币雷亚尔被允许自由浮动。自那时起,雷亚尔贬值以及世界市场条件的改善,使巴西的出口贸易获得了显着的增长,并于2001年实现贸易顺差。雷亚尔实行浮动汇率后,汇率波动的风险增加,私人部门举借外债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巴西外债不断增长的趋势受到了遏制。

2003年1月,卢拉总统上台后,实施财政紧缩和减支增收政策,全力抑制通货膨胀、稳定汇率。巴西今年以来美元储备飞速增加。此间金融专家认为,其原因是巴西通过发行债券购买美元,扩大外贸出口和贸易顺差增加以及外国资本大量涌入等。巴西中央银行7月16日公布的数据称,巴西目前的外汇储备已达到506.92亿美元,超过了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跃居全球外汇储备排行榜的第七位,远远高于拉美其他国家。

宏观经济数字喜人,股市也随之升温。2007年初开始,圣保罗博维斯塔股票交易中心股指几乎每日创新高。2007年年初至今,该指数累计增长了30.7%。金融界人士分析,股市大幅上涨表明了投资者对巴西经济发展的信心。

已经步入快车道的巴西经济,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巴西地大物博,是农业和资源大国,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大豆等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这些资源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使巴西的贸易顺差加大。此外,乙醇等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出口,改变了巴西依赖进口能源的局面;巴西是拉美大国,有1.8亿人口,是发展中国家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消费品市场之一。可以说,巴西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

⑵ 巴西传统风俗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巴西是由欧洲人、非洲人、印第安人、阿拉伯人以及东方人等多种民族组成的国家,但核心是葡萄牙血统的巴西人。另外,由于从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欧国家来的移民,在巴西占压倒的多数,因此,巴西人的习俗和葡萄牙、南欧的习俗非常相似。在饮食方面,巴西因为是欧、亚、非移民荟萃之地,饮食习惯深受移民国响,所以各地习惯不一,极具地方特方。巴西南部土地肥沃,牧场很多,烤肉就成为当地最常用的大菜。东北地区人们主食是木薯粉和黑豆,其他地区的主食是面、大米和豆类等。蔬菜的消费量,以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居多。巴西有名的菜肴有:豆子炖肉是全民大菜,它是用豆子烹煮而成的菜。烤肉为一品国菜,在巴西的每个地方,烤肉是具有巴西的风味菜。坑炖羊肉其特有的烹制方式和乡村风味风靡全国。巴西素称“咖啡王国”,喝咖啡也就成了人们的习惯。还有一些人爱喝马黛茶。缤纷节日

⑶ 巴西是发达国家

问题一:巴西属于发达国家吗 不是 发展中

问题二:巴西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巴西综合实力居拉美地区首位,经济结构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服务业产值和就业人口长期保持50%以上。1967-1974年,巴西经济创造了年平均增长10.1%的“巴西奇迹”。20世纪80年代受高通货膨胀困扰,经济出现停滞甚至严重衰退。从90年代开始,巴西向外向型经济模式转轨。卢拉 *** 上台后,采取稳健的经济政策,金融形势趋于稳定,外资流入加大,生产恢复增长,就业岗位增加,经济实现强劲复苏。(一)2005年经济形势2005年,受石油涨价、国内需求增长乏力、 *** 继续执行货币紧缩政策、投资不足以及农业减产等因素影响,巴西经济虽继续保持增长,但速度有所放慢。全年GDP增长率为2.3%,比上年低2.6个百分点,也低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国内通货膨胀基本得到控制,财政状况继续得到改善,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巴西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外汇储备的增加为提前偿还外债创造了条件。受干旱和雨量分布不均的影响,2005年巴西农牧业产值仅增长0.8%,而上年增长率达5.3%。南部农业主要产区减产5.51%,全国主要作物总产量为1.13亿吨,比上年减产658万吨。总收获面积为4760.4万公顷,同比减少0.58%。预计2006年巴西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为4693万公顷,比2005年减少4.68%;产量为1.28亿吨,同比增长13.22%。巴西工业保持连续6年增长势头,但受高利率政策的抑制,2005年产值仅增长2.5%,低于上年6.2%的水平。其中,加工业和建筑业增长率均为1.3%,大大低于上年水平,公共工程部门增长3.6%,采掘业增长最快,达10.9%。

问题三:巴西为什么不是发达国家 界定这样的问题,需要标准。
比较公认的发达国家界定标准,主要从四个方面衡量:人均GDP高、工业技术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社会福利高。必需同时满足以上四点才能算是发达国家,四个标准缺一不可。
目前世界公认的真正的发达国家只有18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典、丹麦、挪威、芬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奥地利、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其中前七个是最发达的国家,被称为“西方七国”,也鼎是十来年前经常听说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来由)。

问题四:巴西有多少人口?它算发达国家吗? 巴西人口1. 816亿(2004年),其中白种人占54. 03%,黑白混血种人占场9. 94%,黑种人占5. 39%,黄种人占0.46%,印第安人约占0. 16%。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但与葡萄牙本国语音有别.黄种人多办为二战后日本移民.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7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市是巴西的金融、商业和制造业中心。
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市,拥有举世文明世界奇迹之一的基督石雕像
第三大城市贝洛奥里藏特,米纳斯吉拉斯州首府
首都: 巴西利亚(Brasilia)
全国共分为26个州和1个联邦区(巴西利亚联邦区),州下设市,全国共有5562个市。各州名称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亚马孙、阿马帕、巴伊亚、塞阿拉、圣埃斯皮里图、戈亚斯、马拉尼昂、马托格罗索、南马托格罗索、米纳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奥伊、北里奥格兰德、南里奥格兰德、里约热内卢、朗多尼亚、罗赖马、圣卡塔琳、圣保罗、塞尔希培、托坎廷斯。
不知道LZ要去哪个城市?
巴西贫富分化严重,有色人种多位于国家底层.本国货币雷亚尔比率大概1.9425雷亚尔兑1美元.
巴西重要节日有独立日:9月7日(1822年);国庆日:9月7日(1822年);印第安人日:4月19日;吉卜赛人日:5月24日。有享誉世界的狂欢节;圣诞节.
巴西东濒大西洋。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国土80%位于热带地区,最南端属亚热带气候。北部亚马孙平原属赤道气候,年平均气温27-29℃。中部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区平均气温16-19℃。外国人初到巴西会有高温闷湿热的感觉.
巴西是个移民国家,许多巴西人的祖先来自南欧和非洲。这两个地方的人们均以热情奔放着称,以至于在巴西人的性格中, *** 和快乐成了两个主要的关键词。对于许多巴西人来说,吃饭、工作、休闲和娱乐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年365天,巴西人天天狂欢。足球比赛日是巴西的常规节日,赛场及其所在的地区闹声喧天。各州和全国足球联赛从2月狂欢节结束后开始,直到12月中旬结束。随后,其他节日,从圣诞节、新年直到狂欢节,巴西人尽情享受着欢乐,即使是那些不得不工作的人们也会安排出几天的空闲时间。但是巴西人在年轻的时候,平常工作时当然是兢兢业业,不来马虎.
除此之外,巴西享誉世界的是阳光,海滩,美女和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突出的是三大球,其中,男女足球,排球都位世界顶级水平,这与巴西人出色的身体素质密不可分.盛产选美冠军.

问题五:巴基斯坦,智力,巴西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巴基斯坦、智力和巴西都是发展中国家。

问题六:巴西是发达国家吗? 答:不是。

问题七:巴西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

⑷ 谁能帮忙分析下巴西地理因素对该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急急急。。。要详细的,谢谢了!!!

(1)北部亚马逊平原气候湿热,不利于生活,因此该国工农业大多位于巴西高原
(2)地处热带,农业出口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铁矿等矿物资源丰富,但煤和石油缺乏,出口矿产
(3)靠近北美和西欧,出口地区以北美和西欧
(5)海岸线漫长多良港,对外贸易以海运为主

⑸ 巴西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国际贸易份额偏低。扩大国际贸易,尤其是增加出口,能大大增加国家的收入,且能通过让他国作为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买主或供应商而依赖于它的方式来提升国家实力。 近两年来,巴西外贸出现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连创佳绩,但是在世界总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小。以2004年为例,尽管巴西外贸出口增至96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2%,但没能改变在世界出口中的排位:第25位。2004年,巴西出口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为1.1%,只及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德国出口额的十分之一。进口方面,在2004年世界进口排名中占29位,进口总额占世界的0.7%。尽管,巴西在某些产品和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外贸在国际贸易中的低份额使巴西远不具备作为一个重要的进出口国家所拥有的世界影响力。

⑹ 巴西经济遇到各种波折的历史及原因是什么

拉美第一大经济体巴西,因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而正式陷入技术性衰退,同时市场普遍对巴西下半年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如何在居高不下的通胀率与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中找到平衡,成为困扰巴西的主要难题。多种原因致衰退近日,巴西统计局(IBGE)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巴西经济增长率同比萎缩0.9%,环比萎缩0.6%,同时第一季度的环比增长率也被修正为萎缩0.2%。巴西因为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而正式陷入技术性衰退。这也是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巴西首次陷入衰退。此外,8月18日,巴西央行再次下调2014年的GDP增长预期,由此前的0.81%下调至0.79%。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巴西央行今年连续第12次下调GDP增长预期。巴西经济目前存在最严重的问题是“滞胀”现象,即在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与经济低速增长交织并存的状态。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并由此引起失业率上升;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自2010年以来,巴西通胀率一直高于其4.5%的通胀目标,2011年更是达到了6.5%的通胀上限。为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胀数据,巴西央行在截至今年4月份的一年内连续九次调高基准利率,累计加息375个基点。虽然5月份至今利率一直维持在11%的历史高位,但这并没有降低通胀率却明显限制了商业活动和居民消费。对二季度数据影响最大的是投资减少和工业萎缩。投资同比下降11.2%,环比下降达5.3%,降幅创2009年来最大。此外,制造业下滑1.5%,连续第四个季度下滑,服务业产出也下降0.5%。除投资规模的大幅萎缩外,有业内人士指出世界杯也成为抑制巴西二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巴西在6、7月份主办世界杯期间,为防止交通阻塞等后勤问题,大量城市在比赛当天进入公共假期状态,导致很多工厂和零售业者受损。此外,世界杯110亿美元的巨额花费也引起巴西部分居民的不满。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世界杯提振了巴西经济活动,对二季度GDP起到正面影响。如果没有世界杯,GDP可能比现在更差。更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巴西的问题不仅仅是世界杯这样的短期因素。主要的问题是政府制定的政策过度依赖于刺激国内需求,而没有能够吸引到投资。圣保罗投资基金INVX首席经济学家指出:“目前状态的复苏将是小规模的。我们需要新的,以财政紧缩、货币灵活性以及生产力的改善为基础的经济项目。”
总统连任希望渺茫距离巴西总统大选只剩5个星期的时间,当前的经济状况显然会影响现任总统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f)的连任计划。过去三年多,巴西经济增长较此前大幅放缓,业内人士认为,这与罗塞夫的领导有关。经济学家们认为,罗塞夫的政策是以投资为代价促进国内需求,但其政策严重伤害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使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上周的民意调查指出,罗塞夫的第二轮投票支持率已经落后于中间派总统候选人,后者和同为总统候选人的参议员都猛烈抨击罗塞夫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的不作为,没有延续巴西经济在过去十年的增长动力。巴西国内最大的面粉厂Moinho Pacifico的主席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对于疲软的需求他不得不削减投资。罗塞夫一直将巴西经济的持续“滞胀”归因于外部因素,她认为经济下滑是暂时的,主要因世界杯期间工作日减少以及周边国家的负面影响。社科院拉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巴西与阿根廷在经贸、投资领域联系非常紧密,阿根廷发生债务违约,会对巴西的经济增长造成一定拖累。但瑞银(UBS)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阿根廷债务违约对新兴市场造成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阿根廷在主要新兴国家中贸易往来占比很小。

⑺ 巴西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据《圣保罗页报》和《商报》报道,正在日内瓦访问的巴西外交部长阿莫林10日表示,巴西对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感到担忧,认为美国和欧盟分别在药品专利和农产品贸易领域的谈判中制造障碍。如果世贸谈判迟迟没有结果,将会对美洲自由贸易区和南共市--欧盟谈判带来负面影响,巴西将要求制定新的区域谈判日程表。阿莫林外长强调上述三大谈判的基础不仅建立在减免关税的基础上,还应包括涉及所有经济活动领域的其它经济规则。

新闻媒体评论认为,阿莫林外长的表态说明,巴西在国际贸易谈判问题上的立场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前巴西认为如世贸谈判无法取得进展,巴可通过美洲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性贸易协议进入美、欧市场。担由于美、欧国家在区域贸易谈判中完全拒绝讨论农产品补贴问题,巴西现转而要求在世贸组织范围内保证上述议题的解决,将区域贸易谈判成果与国际多边谈判相挂钩。

⑻ 美国,巴西,阿根廷对中国反倾销的目的是什么

其一为保企业家对此有着相似的看法护自己的产业,其二就在于提高价格提高税收,增加收益。

国际贸易中,关贸总协定要求成员国把关税降下来的目的是促进和发展国际间的贸易,但也会出现有些国家的产品在向其他国家出口时进行不公平的贸易情况,比如倾销,这就有了反倾销。一般来讲,反倾销就是反对低价倾销。说明组织有一个反倾销的协议,就是在国际贸易环境下,如果有倾销,各国都可以采取措施制止或者消除这个倾销造成的影响。可以对这个倾销产品再加征一个反倾销税,使这个产品价格恢复到一个正常水平,这样就使进口国的国内产业有一个正常的竞争环境。其实,一些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像日本、韩国被反倾销的案例很多。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我国施行反倾销的国家和案件越来越多,我国渐渐成为世界上被反倾销最多的一个国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法律意识。我国一些产品刚刚进入国际市场,贸易行为不规范,比较乱,也不管当地的市场是什么样子、当地的产业是怎么反应,只是尽可能地销售产品,后来遭遇人家反倾销了才意识到还有这么一个法律问题。

二是无序竞争。早期我们国家进出口都是国家控制,由国家统一进出口。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出口经营权的下放,外贸公司越来越多,再加上外商企业、民营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权刚放开,也有不规范的现象,如低价抢客户、抢市场等等。尤其像我们过去也有一些鼓励出口的政策,甚至有的外贸公司过去每年有必须完成的出口指标,有的甚至不赚钱,仅仅为了完成任务出口,这就难免会出现低价倾销了。

三是国家经济地位问题。西方国家认为我们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因此他们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时候,不是看你是不是低于正常价值、是不是考虑正常成本,而是找一个替代国,这样他们一打就赢。因为我们的劳动力便宜、场地费便宜,所以我们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是到了国外的时候,他们就不认为你的产品成本低,而认为你是计划经济,你的低成本不是正常的成本。因此他们找一个替代国来比较,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因为很多行业或产品在不同国家本身就有差距,成本不可能是相同的。比如像钢材,因为印度炼钢的煤是进口的,自然就要贵。而我国炼钢用煤是自己生产的,自然就便宜,但是他不管,按印度成本给你算,那你肯定就是倾销了。我们一直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入世后,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已开始松动。如澳大利亚已经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美国和欧盟也开始慢慢松开一个口子,承认我国某些行业是市场化了。

四是中国企业对于花钱应诉还存在一个认识问题。反倾销有一条原则,在一国产业告另一国产品倾销的时候,被告倾销的一方需要提供不存在倾销的材料来证明,就是申请应诉。如果不应诉,该国调查机关就会根据可获得的最佳信息进行裁决。而所谓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实际上就是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肯定一告就赢。我国很多被反倾销的产品就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没有去应诉而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从这些年出现的情况看,这也是告诉我们案子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很快,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前些年我们进出口加起来才3000多亿元,去年达到8350亿美元,一下子就上来了,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我们4000亿美元的出口,必然对其他国家的市场产生一定冲击,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不仅欧美国家对我国进行反倾销,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墨西哥也告你倾销。所以现在这类案子很多。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像美国进出口贸易额上万亿美元,所以他被告的多,他告人家的也多,美国被反倾销的案例也是名列前茅的。随着贸易量的增大,势必会有一些摩擦。

进口方面,过去我们可以靠关税、行政措施进行进口限制,用不着搞什么反倾销。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就不能这么做了,尤其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自然要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定,所以不能以行政措施限制进口,或者是单独提高关税。我国在进行市场经济改革之初,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研究和进行反倾销立法。像1994年的《外贸法》里面专门列了三条,就是在有倾销、有补贴,或者过量进口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国内的产业,这个也是WTO的精神,是允许的。

1997年新闻纸反倾销是我国第一个反倾销案。新闻纸产业联合起来,通过法律手段,运用反倾销手段,使国内新闻纸产业得到了保护。从1997年到现在,我国已经提起了20多起反倾销案。

⑼ 巴西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努力改变殖民地经济结构方面,都采取了哪些积极的措施

巴西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努力改变殖民地经济结构方面,都采取了哪些积极的措施

地区间发展失衡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拉美国家自不例外。今天,这个问题依然是制约拉美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作为拉美第一大国的巴西,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具典型性,而其治理地区发展失衡过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给其它国家提供了启示。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巴西人口和主要经济活动集中于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因此东南部和南部地区最为发达、中西部地区次之、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最不发达。由此导致巴西出现了所谓的“发达的巴西”和“落后的巴西”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尽管巴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缩小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地区发展不平衡依然困扰其经济的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地区之间财富分布不均;各地区在中央财政收支中比重差异显着;人类发展指数(HDI)水平虽普遍有所改善,但其中部分指标差距依然明显;人口的地区分布也相差悬殊,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居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紧密相连,并且相互作用。巴西不同地区不仅人口分布不平衡,而且种族分布也不平衡。由于巴西的不发达地区聚集了比重较大的混血种人和印第安人,因此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直接表现为这些群体的贫困问题。巴西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就成了人的经济不平等、社会不平等和政治不平等问题。有统计显示,不同的种族贫困状况大相径庭,其中混血人种和印第安人往往是贫困的代名词,是最易遭受不平等的群体。如,非洲后裔、混血人种和印第安人的平均收入远低于白种人和亚裔巴西人。此外,巴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市化水平超前,大量人口聚集于超大城市。据统计,1989年巴西东北部和北部、东南部以及南部地区的9个城市的人口为4060万,占全国人口的近1/3。其中,仅东南部地区的三大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贝洛奥里藏特市就集中了2740万人,占全国全部城市人口的65.5%、占全国人口的20%。
城市贫困问题是巴西发展模式的产物,也是亟待解决的痼疾之一。据统计,1989年上述9大城市中大约有1150万穷人,占全部城市人口的28.2%。其中,位于东南部地区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两个城市的穷人绝对数量最多,均超过300万,分别占9个城市全部城市穷人数量的27%左右。而由于人口过分地聚集于拥挤的城市,引发了城市居民基本的卫生和环境等基础设施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其中广大城市贫民既是受害者也是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演变
导致巴西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的主要是地理、资源、历史和政策等四方面因素。有分析则认为,地理特征如气候因素,以及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公共和私人投资差异导致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还有学者通过对巴西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深入研究后发现“巴西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通过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来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到底是何种因素导致或者加剧了地区发展的差距,巴西政府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
关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起因。巴西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始于殖民时代不合理的国际贸易分工,而且受制于不同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从殖民地时代到20世纪早期,巴西各地区的经济主要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形成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在工业化进程中,本国内需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前,初级产品的出口是拉动巴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时,能够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地方就决定了区域的聚集模式。交替的增长周期使那些生产相应出口商品的地区受益,其中出现了东北部地区的“蔗糖周期”、中南部的“黄金和咖啡周期”,以及北部地区的“橡胶周期”,等等。由于本国经济严重依赖几种初级产品的出口,国际市场的行情波动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也决定着生产不同初级产品的地区的发展。东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都以出口初级产品作为经济支柱,前者主要出口蔗糖和棉花,后者以出口咖啡为主,到1870年左右,两个地区的收入相当,几乎看不出经济发展的差异。
后来这两个地区的经济走势发生了严重分化:南部地区得益于国际市场咖啡需求的持续增长(据统计,在1840~1910年期间,国际咖啡市场的需求年均增长率达到5%),并受益于英国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素质良好的欧洲移民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随着咖啡出口数量急剧增加,南部地区经济日趋繁荣。大宗出口收入还为南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19世纪末期国家出台的本币贬值、关税保护等一系列政策让咖啡出口商和圣保罗地区的加工商受益。与此相反,东北部地区的蔗糖和棉花出口却频频受阻。蔗糖出口既面临欧洲甜菜糖的替代,更受到加勒比地区蔗糖的竞争。在国际市场糖价下跌的同时,巴西东北部地区的制糖业没有采用先进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减少,转而靠销往本国的南部地区。在19世纪后几十年,国际棉花市场需求疲软,而产自美国南方采用更高技术和拥有更低国内运输成本的棉花占领了当时的主要市场—英国。因此,东北部地区的棉花也开始面向南部地区的市场,但南部地区开始出现了纺织工业保护主义。20世纪之交,对内贸易成为支撑东北部地区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在20世纪头十几年,东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之间的地区差距已经形成。
从上述分析看,总的来讲,地理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和历史因素(殖民经济体系、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等)决定了巴西最初的区域聚集模式,也可以认为是导致19世纪末期在巴西形成南北经济“二元结构”的重要决定因素,并由此拉开了巴西地区发展不平衡局面的序幕。
关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凸现。这是巴西在20世纪初期至60年代之前推进工业化发展战略过程的一个“副产品”。在这个发展阶段,地区的平衡问题基本不在巴西政府的发展议程关注之内,相反,政府实施的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导致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加剧。客观上讲,政策因素成为人为地加深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推动力量。
在此阶段,巴西经济经历了重要的结构性转变。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而东南部地区则成为内向型工业发展战略阶段的主要受益地区,因为巴西政府将发展的关注点一直放在本身已经较为发达的东南部和中南部地区。具体包括:早在20年代左右,巴西就形成了对东南部地区的咖啡产业的支持政策,这是首次从地区的角度出台这样的措施,强调对南部地区发展的关注;到了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阶段,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的地区收入分配变得更多地集中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巴西政府重点关注的是中南部地区的工业部门的发展,力图解决收支不平衡问题,并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深化。
与此同时,东北部等地区的发展不仅没有得到联邦政府的专门的产业支持政策(如扶持糖或棉花生产的政策或产业调整政策),相反,在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而转向本国东南部等发达地区市场的情况下,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让东北部地区还不得不消费价格高昂的工业制成品。因此,东北部等地区与中南部等地区之间的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东北部地区靠输出初级产品获得的收入又被人为地以价格“剪刀差”的形式被中南部等地区获得,落后地区客观上为巴西全国的、尤其是东南部等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的资本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重视效率的发展战略下,巴西政府出台了一些措施(如1956~1960年发展计划)来促进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并进一步使经济布局向东南部地区集中,而并没有任何对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担忧。事实上,随着巴西在这个阶段经济的高速增长,它所采取的将投资集中于经济增长领先地区来促进国家发展的政策使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关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注。实际上,早在1940年,巴西政府就倡导“西进”运动。50年代以后,巴西历届政府一直把开发落后地区作为基本口号之一,致力于对东北部、亚马逊流域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
1956年库比契克当政时期,决心完成迁都的“百年梦想”,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在巴西高原中部建起一座新都,并于1960年正式迁都巴西利亚。“迁都”是巴西政府开发落后地区的重要举措。巴西利亚位于中部高原,地理位置比较居中,可以充分发挥全国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的作用,其辐射力可以达到边疆地区。在迁都后的3~5年里,巴西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迁都的同时,政府还修建了通往东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公路,从而为落后地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迁都政策也使区域发展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减弱。
20世纪60~80年代,巴西政府采取更多切实行动治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个阶段可谓巴西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其间的1968~1973年,巴西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被誉为巴西“经济奇迹”。因此,这个阶段的经济环境为巴西政府解决地区差异创造了实力和条件,也为国家利用优势产业反哺落后产业、鼓励优势地区反哺落后地区来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成为可能和必然。巴西政府开始高度关注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例如,直接投资于落后地区的发展项目、实行税收优惠等,有效遏制了区域聚集程度过高的趋势,促进了北部、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以北部地区为例,60年代以前该地区主要依赖橡胶出口,但在60年代期间却失去了在世界市场的几乎全部份额,此后仅靠技术含量较低的微波橡胶出口收入维持。针对这种状况,联邦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大了对这个地区的投资开发力度,如对私人投资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刺激措施,通过公共投资加强该地区与外界连通的道路交通建设,鼓励国有企业增加向该地区的直接投资,等等,为该地区带来发展动力。尽管北部地区在经济增长中也出现了环境退化、收入分配恶化等现象,但在改变地区落后面貌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1988年新宪法颁布后,巴西治理落后地区的努力受到一定的干扰。地方政府参与财政收入分配的比例锐减,联邦政府对于地区发展的投资一度减少。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设施的匮乏,使得贸易和运输等缺乏效率,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攀升,之后通货膨胀问题开始突显。为此,1994年巴西出台了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稳定计划,这些行动加上贸易自由化等改革措施,成功地吸引了外国直接投资,有效地规避了资金缺乏等困境。应当讲,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即巴西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阶段,巴西基本保持了80年代中期治理地区的不平衡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是巴西政府开始关注、治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阶段,通过其采取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起码阻止了地区发展差距的继续拉大,但是巴西不同地区发展的现实情况依然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种普遍现象,巴西也不例外。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将束手无策或无所作为,尤其在当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恶化主要是由人为的政策因素导致的情况下,更应运用政策手段加以弥合,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起码要防止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治理地区发展失衡的经验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巴西历届政府一直在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不懈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治理落后地区发展问题方面积累了经验。
实现落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在落后地区的内部也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落后地区内部也可以划分出相对发达的次区域和更为落后的次区域。因此分析整个落后地区存在的优势,创造该地区内部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扶持地区内部的“增长极”来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将是关键。
其实,巴西早在治理北部地区时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因地制宜地成功创造了三个“增长极”:亚马逊地区的“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增长极”、朗多尼亚州的“西部农业增长极”、帕拉州的卡拉雅斯“矿产和金属产业增长极”。以上三个地区成为20世纪70~80年代北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治理东北部地区的过程中,巴西政府力争改变以往支柱经济较为单一的局面,着重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结合各地的优势,打造出石化、纺织服装和金属矿产等支柱产业。
采取多管齐下的政策治理地区发展不平衡。巴西政府治理落后地区采取的措施大的方面分为两种: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鼓励私人部门、公共部门和国有企业向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等领域进行投资,同时以税收优惠措施给予鼓励。事实上,在巴西政府的治理措施中,联邦政府转移支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1970年,北部、东北部和中南部地区在中央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1.4%、10.0%和88.6%。而同期上述地区在中央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分别为3.2%、13.4%和83.4%,其中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在支出中的比重分别比其在收入中的比重高出1.8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说明联邦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对该地区的发展予以扶持。实际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资金尤其是联邦政府能够掌控的财政收入多寡是影响治理措施力度的重要条件。在1988年之后的一段时期,由于改革后的巴西联邦政府财力一度锐减,导致对落后地区的治理政策弱化。
通过成立专门机构甚至立法来保证政策的延续性。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巴西政府为治理地区发展失衡的局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治理措施的脉络基本上为:地区发展差距拉大→开始关注→初期以调研性质为主→出台鼓励性措施→设立专门的发展基金→写入法律法规(1988年宪法)→(1999年以后)成立专门的主管机构→成为国策(2003年出台国家地区发展政策)→更广泛范围的合作来治理(与其他拉美国家合作)。
在对北部地区的开发过程中,1953年巴西政府成立“亚马逊经济开发计划管理局”,开始组织对亚马逊地区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在东北部地区开发过程中,巴西政府成立了“东北银行”,为开发东北部地区提供雄厚的资金来源;成立“东北部开发管理局”,负责对东北部地区的开发;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是包括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内的巴西不平等问题被1988年的巴西宪法所关注;1989年,巴西创建的“宪法融资基金”被认为是该国又一个最为重要的地区政策工具,其目标就是通过给予地方企业以特许贷款实现相应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享有优惠待遇的是“微型”和“小型”的农业生产者、“小型”和“微型”的企业、利用当地原材料的生产活动以及劳动密集型和基本食品生产经营项目等。此外,巴西政府的治理思路正在跳出落后地区自身、甚至是国家的界限,从更大的地理范围(如拉美地区和世界范围内)寻求解决落后地区的治理方法和经验,其中巴西与欧盟还就地区发展问题建立了对话机制等。
巴西政治制度的设计有利于地区发展政策的形成。巴西国内较小且经济实力弱的州在国会占有席位的比例远多于那些经济实力强大的州,从而体现出较高的代表性。而代表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北部和东南部地区之间。东南部地区拥有全部选民的46%,但在议会中只占有33.6%的席位;而北部地区拥有4.8%的选民,却在议会中占有11.3%的议席。北部地区具有的较高代表性始于1932年,目的是要制衡圣保罗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在联邦中的力量,削减上述实力强大的州对整个国家的控制能力,这种政治制度一直延续至今。正是让经济实力弱小的州在联邦议会中具有了较高的代表性,使得联邦政府、国会可以将地区不平衡问题纳入政治议程。
治理地区发展失衡的教训
要避免人为因素加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差距。拉美国家独立后因政策偏差而人为地加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实行的某些经济政策及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结构调整,不仅未能改变经济活动主要集中于少数地区的不合理格局,反而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初,巴西政府实施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但民族工业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地区;为发挥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优势和辐射作用,政府实行的倾斜政策反而不利于各地区的平衡发展。
区域开发应建立在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在拉美,巴西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最多,但教训也不少。巴西采取的一些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其开发落后地区的战略过于“贪大求快”。1971年,巴西政府提出了包括把亚马逊地区纳入一体化的“全国发展计划”,目标是“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使巴西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巴西政府对西部的开发采取了超出国力的大预算、大规模、大投资的办法,例如“大卡拉雅斯计划”的预算投资高达600亿美元。此外,由于缺乏可行性研究,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长达5000千米的“泛亚马逊公路”的使用率一度仅为50%,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这些耗资巨大的工程一度使巴西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在开发落后地区的过程中,违反了自然法则,忽视发展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造成“20世纪80年代世界最大的生态问题”。20世纪70年代,为了实现在20世纪末使巴西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梦想,军政府鼓励外资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到亚马逊地区投资。但由于法规不完善,加上投资者急功近利,烧林开荒建牧场,结果使亚马逊森林、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链遭到了破坏。1998年,亚马逊热带雨林被毁面积达1.68万平方千米。1999年2月巴西政府不得不颁布法令,无限期地不再受理对亚马逊森林开发的申请,要求已采伐20平方千米以上的企业立即停止采伐。巴西热带雨林面积的减少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世纪性过失”。
地区发展不平衡严重危及社会和谐。城市化过于集中于超大城市的模式是包括巴西在内的拉美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大弊端。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拉美国家普遍出现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这种始终以大城市急剧扩张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也使城市化出现失控。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使本已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恶化。过度集聚化的城市发展造成人口、私人投资等从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为了应对中心城市人口无节制的增长,国家只能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资而减少对落后地区的投资,导致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被削弱,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从而引发新一轮人口迁移。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大了中心城市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并对经济社会的总体稳定构成威胁。
与此同时,地区差异的扩大使地方离心倾向不断上升,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带来挑战,对国家的统一构成潜在的威胁。20世纪90年代,不仅在巴西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圣卡塔琳娜和巴拉那3个州存在20多个分裂组织,一些分裂分子甚至酝酿成立独立国家,而且在东北部的分裂分子也提出要建立一个包括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在内的独立共和国。
结语
巴西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治理地区发展差距的任务也非常艰巨。巴西政府一方面不断提升对失衡地区发展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在制定系统的战略,以动员全局的力量治理这个难题。历史上,巴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依靠初级产品出口的经济结构就因受到国际市场的变化而使各自的发展历程开始走向分化,而地区收入的减少加之国家发展战略的转轨也加剧了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在治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上,既要依靠本国内部的正确政策,也需要一个有利的国际条件,这样才能维持巴西经济社会稳定的发展,以保证按照既定的政策治理落后地区的进程不至于被干扰或是被打断。
其实,与巴西的情况类似,其它拉美大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也甚为严重。其中,在墨西哥,联邦区、哈利斯科州和新莱昂州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致使其他地区的经济似乎无足轻重;在阿根廷,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轴心的潘帕斯地区发展一支独秀,其他省份则长期被排除在增长的繁荣之外。因此,拉美国家出现的“一个国家、两个世界”,甚至“一个城市、两种景象”的发展失衡情况应当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

⑽ 巴西贸易政策是怎样的

巴西对外贸易的特点 实行集中而又灵活的管理体制; 中央银行设对外贸易署是执行机构,各驻外使均设 商务处负责促进出口宣传和疏导工作; 实施“出口走廊”计划,完善与外贸有关的基础设施; 所谓“出口走廊”是指建立出口商品产地到口岸的便 捷的运输体系,加快货物的进出口; 强化“出口即出路”的战略观点,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出口。

阅读全文

与巴西为什么要改变其贸易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0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9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0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3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6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9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2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8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8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7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9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5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7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