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絮状物,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治疗
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是鱼水霉病的主要特征,水霉病是水族生物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为白毛病、肤霉病,这种疾病通常都发生在水族环境温度低于20摄氏度的时候。
治疗方法:
1、把水温提到30度以上。一定要保证水温提高,不要看加热棒的温度刻度,自己买一个温度计真实测量一下。
2、每天给鱼缸注射青霉素(200L水打4瓶80万单位的青霉素),连打三天。青霉素很便宜,在诊所就能买到空慎。
3、加盐:要加粗盐,千万别加什么海水晶之类的东西。每次加1/3袋(200L水)(如果没有粗盐,食用盐也可以,但数量减少,控制在200L水兑1/5袋食用盐)连放3天。
4、换水:在打药加盐之前要换一桶水,切斗历敬忌不可多换,把药和盐兑好后,加入新水(新水要提前1天晒,温度要与鱼缸水的温度一致)连换3天。
(1)巴西亚鱼身上白色怎么办扩展阅读
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烂启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本病主要在水温较低的时候易发病,所以提高水的温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参考资料:搜狗网络-水霉病
B. 鱼身上长白斑怎么办
白斑一般有两种:水霉病或白点病。
大致认辩办法是,水霉会有孢丝,是有点小片的感觉,初期时象点,但仔细看还是看的出来。白点是寄生虫,是一个个小白点。
对于水霉,用甲基蓝溶液就行。
对于白点,稍微加点大盐,升温到30度两三天就好。
别用孔雀石绿,那玩意有毒,用的不好容易死鱼。
C. 鱼身上长了一层白色的东西,怎么解决
那是水霉病 又叫白毛病,是较常见的鱼病。
治疗方法:
1、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着。
2、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3、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梁手
4、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5、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1、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橡氏嫌水霉属和绵霉属。本病主要在水温较低的时候易发病,所以提高水的温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2、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主要有水霉目(Saprolegnial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及水节霉目(Leptomitales)等,又以水霉菌(Saprolegnia)最为常见,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于鳟鱼几乎全年皆可发生。
水霉病的发核漏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
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