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亚马逊州非法采矿和砍伐森林行为不断,那些人是为了做什么
这些人之所以非法采矿和砍伐森林其实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丰厚的利益。因为非法能够给这些违法者增加额外的收入利益,而砍伐森林所获得的这些木材也能够大量的出口海外,因此这些违法者通过这两个方面都能够获得非常高额的利润。也正是由于利润的趋势,使得亚马逊地区的老百姓一直在从事着违法行为。
一、砍伐森林也是为了能够率先占领公共用地。如果亚马逊地区的老百姓能够率先占领这些公共用地的话,那么也可以免费使用这些公共用地很多年的时间,可以说这些公共用地如果用来种植粮食或者是随意变卖的话,那么这些老百姓也能够获得很高的收入。也因此很多老百姓宁愿破坏森林环境也要选择砍伐森林树木。
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环境对于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亚马逊地区的森林被严重破坏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全球的气候变得严重恶化。所以我们也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呼吁巴西政府加强对于亚马逊地区的管控。
❷ 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特色
日本重视科技和教育,劳动力素质高;
埃及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苏伊士运河等给国家带来收入;
法国工农业发达;
俄罗斯资源丰富,是世界加油站;
美国有高度发达的工农业,富有创新精神;巴西为世界原料基地;
澳大利亚有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我们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才能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❸ 为啥说巴西是民族大熔炉
巴西最有魅力的特点之一就是多种族的大融合,从热闹繁华的圣保罗到悠闲慵懒的内陆乡村,你都会看到呈现出多种深浅不同肤色和各种相貌的巴西人,你也会听到对不同族群的形形色色称谓。
在巴西被“发现”以来的500多年历史中,有过太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前来这里冒险或求生,历史将巴西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多民族大熔炉。巴西最早的居民是土着印第安人(indios)。第一批葡萄牙殖民者来到后与当地人通婚产生了新的人种梅斯蒂索人(mestizos),在当地出生的欧洲人叫克里奥约人(criollos),后来,大批非洲黑人被贩卖到巴西,葡萄牙人与非洲黑奴又有了黑白混血的后代穆拉托人(mulatos),黑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叫桑博人(zambos),混血种人之间的再混血形成了日益壮大的融合种族。
1888年奴隶制在巴西被废除,种族差异也变得愈来愈模糊。接着,不断涌来的移民还有意大利人、德国人、波兰人、阿拉伯人、日本人、中国人……曾经主要是白人和黑人组成的巴西人,肤色变得愈来愈黄,即使看上去很明显是巴西白人,也往往会有欧洲人、非洲人、土着人乃至东方人的混合血统。
我们在圣保罗工作期间,多次遇见土生土长的巴西人主动告诉我们说,他的祖父或外婆是中国人,或者他有几分之一的中国血统。据统计,白人在巴西人口中约占54%,黑白混血种人约占近40%,黑人占5.39%,印第安人与黄种人分别为0.16%和0.46%。
就地区分布而言,白人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南部和东部,黑白混血种人多在北部和东北部,土着印第安人主要生活在亚马孙流域。巴西国土辽阔,大量的各族移民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具有独特传统的社会群体。南里奥格兰德州是高乔人的家园,他们是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和瓜拉尼印第安人的后裔,以捕猎为生,拥有独特的南美洲牛仔文化。高乔山脉是意大利人移民后裔的居住地,巴西最早的葡萄园是他们开辟的。
巴伊亚州是巴西黑人的文化中心,他们喜爱的菜肴、歌舞都可追溯到遥远的非洲,巴伊亚人喜欢节日,在这个州很难碰上没有节庆活动的时候。生活在亚马孙地区的被同化的印第安人或葡萄牙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在亚马孙河两岸从事打鱼和耕作,过着简朴的自给自足生活。至于像圣保罗那样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就曾成为各国移民的首选地,他们虽不属于同一种族,却是一个富有创业精神、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通过奴隶贸易、开矿探险和咖啡种植把圣保罗州变成了全国最富有和繁荣的地方。总之,在巴西这片土地上,亚马孙地区的印第安人和他们的祖先一样划着独木舟,巴伊亚人信奉非州的宗教,巴西南部举行德国风格的啤酒节,这一切,在巴西人看来,只是不同地区巴西人的不同习俗而已。
多种族融合的巴西与其他一些有着不同种族的国家相比,共处得更和谐,也有着更多的宽容与尊重,但不同的肤色依然是不同社会地位的印记,种族歧视依然存在,黑人和混血人种生活在脏乱的贫民区,从事社会底层的最脏最累的劳动,白人则总是属于最富有最有权威的上层,即使少数黑人进入了技术高层,也得不到与白人同等的报酬。
尽管如此,巴西在整合如此复杂的多元文化方面还是取得了出色成就,多种族的各样传统经过独特的发展融合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整体,他们有对国家的共同认知,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英雄、共同的历史乃至共同的幽默感,以及混合着各种信仰的宗教。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有色人种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改善,穿西服的黑人身影开始出现在政坛,有了有色人种的联邦议员,足球运动员贝利也成了巴西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部长。
享有“多种族熔炉”之称的巴西,更加多姿多彩。风俗习惯巴西的风俗习惯与欧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时较拘礼,有时又十分随和。初见面时,人们以握手为礼,然而亲戚朋友彼此问候,也习惯拥抱、亲颊。不仅如此,就是对完全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可以拥抱、亲颊。“社交”礼仪的亲颊,是在两颊各亲一下。男女彼此亲颊问候,女人与女人也习惯如此,然而在大多数社交圈中,黑人彼此不兴这一套,而习惯握手,同时用左手在对方肩上拍一拍。比较亲近的男士彼此习惯拥抱,在对方背上重重拍打。不过,由于社会地位有高低,究竟谁该亲谁,其中有微妙的区别。
巴西人热情奔放,易交往,乐于助人。巴西人在社交场合为了表示尊重和礼貌,不会插嘴打断别人说话。不要打听巴西人工资、财物等情况。对女性,不要问其年龄和婚姻状况。巴西人毫不在乎在大众面前表露情感,他们慷慨好客,到他们家里做客,酒杯里永远有酒,盘子与咖啡杯里永远不空。
❹ 简述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1)维持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
(2)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
(3)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4)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❺ 为什么巴西不重视雨林的保护
亚马逊河两岸密林莽莽。充沛的雨水、湿热的气候和长时间的强烈日照,给亚马逊河流域地区的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森林面积为3亿公顷,占世界现存热带雨林的1/3,其中87%%在巴西境内。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环境纷繁复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有“生物科学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美誉。
然而,亚马逊热带雨林却并没有因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类的厚爱,毫无节制的开发已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随着巴西本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移民涌入亚马逊雨林边缘地带。为了向大自然要地要粮,人们使尽了各种手段和各种工具,夺林造田。随着公路和铁路干线的不断延伸,农民更易深入原始密林中砍烧垦殖。在垦荒过程中,人们把重型拖拉机开进森林,将树木砍倒,再放火焚烧。林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大多数养分并不在土壤里,而是储存于活着的植物中。森林烧光后,大部分养料就随风散去。在清理出来的土地上耕种,过一两季后,土壤不是耗尽肥力就是被雨水冲走,剩下的就是寸草不生的一片砂砾。跨国大企业则是看中当地丰富的铁、铜、铝土和其它矿产资源,不惜投入重金,大肆开采。
据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亚马逊地区每年遭到破坏的雨林面积达2万3000平方公里。在过去30年中,这一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区的1/6已遭到严重破坏。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专家指出,热带雨林的减少不仅意味着森林资源的减少,而且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如果亚马逊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地球上维持人类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
滥伐亚马逊的森林,并没有给巴西人带来更多的财富。他们只是填饱了肚子,带来的却是对大自然永远的创伤和难以弥补的伤害。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得土壤侵蚀、土质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巴西东北部帕拉州、阿玛帕州的一些地区由于林木被砍伐,生态被破坏,而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
亚马逊热带雨林植被丰富,每平方公里不同种类的植物多达1200种。然而随着热带雨林的减少,数年后,至少有50万至80万种动植物种灭绝,雨林基因库的丧失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损失之一。
对此,巴西政府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先后制定了多项环保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林区环境的保护与监测。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的优先目标之一。
巴西政府先后颁布了全国环境法和亚马逊地区生态保护法。在1988年所颁布的新宪法中,加入了有关环境问题的条文,规定亚马逊地区是国家遗产,国家负责为该地区的持续发展寻求出路。同时出台了保护生态平衡的相关细则,提出了政府和公民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巴西国家林业发展局也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对毁林烧荒给亚马逊森林造成严重灾害的个人或机构,将以破坏生态环境罪予以起诉,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和巨额罚款。与此同时,巴西政府加大了相关资金投入。1991年—2002年,政府为保护亚马逊地区生态和自然资源,累计投资近1000亿美元。
❻ 巴西人口稠密主要集中在_______地区
东部沿海;北;西;中
东南沿海;海上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和他们从非洲掳掠来的黑人,首先到达这一带,种植甘蔗、咖啡,开矿,并且杂居通婚,人口大增
稀少;这里气候湿热,原始森林密布,自然环境险恶,不适于人类居住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❼ 有关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有关的环境保护知识
一般人想不到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高度认同的植树节,竟然出自19世纪时一位美国出版商的倡议。1872年,斯特林·莫顿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的一次会议上,悲天悯人地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积极采纳,不久州长亲自宣布,从此该州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定为植树节。
19世纪末期,在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自然界天翻地覆,精华所剩无几。这时,约翰·缪尔出现了。早在1876年,他就强烈要求联邦政府采取森林保护政策。1897年美国国会从商业利益出发阻挠森林保护政策,缪尔就通过媒体获得公众支持,使议员们改变了主张。缪尔最大的功绩在于开创了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被誉为“美国国家公园”之父——在以约翰·缪尔为首的一些人的积极活动下,美国于1872年通过黄石法案(Yellowstone Act),成立了全球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黄石国家公园,又于1916年成立了全球最早的国家公园管理局。目前,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着57座国家公园,327处自然和历史胜地,1.2万个历史遗址和其它建筑,还有8500座纪念碑和纪念馆……美国的自然精华悉数被罗致入“园”。当然,单凭他的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张罗这么大的事业的,这个事业是他与另一位代表—西奥多·罗斯福共同完成的。
1903年,缪尔开始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交往。罗斯福认为:“我们建设自己的国家,不是为了一时,而是为了长远。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不但要想到目前享受极大的繁荣,同时要考虑到这种繁荣是建立在合理运用的基础上的,以保证未来的更大成功。”基于这种理念,罗斯福在政务之余与缪尔考察了大峡谷、约塞米蒂等国家公园,并据考察结果开始限制一些开发—例如在大峡谷中建设大坝。为了使这种环保思想在官员中蔚然成风,罗斯福曾在议会演讲时特别以中国为例(根据一个考察报告)来说明森林破坏造成的恶果:“中国内地(主要指的是黄河下游地区)森林缺乏,乡村只有坟墓和庙祠附近有林木,江河的堤岸没有林木保护,以致洪水经常决堤。山坡都被开垦,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二战后,美国真正成为决定全球政治经济命运的超级大国,其工业化的成果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地球面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例如,农药DDT和氟利昂空调都是在美国工业的推动下才在全世界大行其道的。这种规模的工业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位名叫蕾切尔·卡逊的女士开始关注工业污染带来的环境蠕变。1962年,根据她的研究成果,一本名叫《寂静的春天》的书动摇了整个美国化工业。卡逊女士发现由于滥施农药,通过食物链积累整个生态系统都在朝着崩溃的方向发展,因此美国鸟语花香的美好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危机。这种发现尽管起初遭到一些大工业集团的歪曲,但还是渐渐改变了美国化工业巨头(例如杜邦公司)的发展理念,美国的工业开始有了两个转变:一是注重衡量化工产品全方位的效益,注重实施清洁生产;二是逐渐将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外。自此,美国的环境才算真正摆脱了工业化的负面影响。
在这个阶段,还有一个人发挥了巨大作用——丹尼斯·海斯。1969年,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举办有关环境问题的讲习会。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群众活动的具体构想,并提议以次年的4月22日作为“地球日”在全美开展环保活动。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动声势浩大,美国各地约2000万人参加,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也是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这次活动标志着美国绿色文化主流地位的确立,并促使美国政府加强了环境污染治理:成立了国家环保局,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和《濒危动物保护法》。
自70年代下半叶后,巴西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巴西政府加强环保立法。1982年,巴西颁布了全国环境法和亚马孙地区生态保护法。1988年在修改后的新宪法中专门增加了《环境》一章,这在巴西历史上是第一次。宪法规定了一系列保护生态平衡的法规,并确定了国家政权及公民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等。宪法还规定全国共有3129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百分之三点七的地区为生态保护区。1990年巴西政府又颁布了环境保护的十项原则,使法规更加具体化。 其次,巴西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保执行机构,以确保有关政策的具体实施。1981年,巴西建立了由联邦政府、州和市政府组成的“全国环境体系”,负责协调环境保护工作。1989年又建立了巴西环境协会,重点负责亚马孙地区的环保工作。此外,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还设有环保局。巴西政府中的环境部负责制定方针政策并领导全国的环保工作。 再次,制定环保计划,增加环保投资。1986年,巴西政府制定了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计划,规定新车必须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并规定汽车所用汽油中必须添加百分之二十二的无水酒精,以减少尾气污染并可节省汽油。1993年,圣保罗州政府实行清除贯穿该市的蒂也特河污染计划。1994年,里约热内卢州获得7·93亿美元贷款,用以清除瓜纳巴拉海湾的污染。1995年,巴西政府拨款9·5亿美元,用于消除破坏臭氧层的计划。1991年,巴西政府还宣布了1991年到2000年投资1200亿美元保护亚马孙地区生态和自然资源的庞大计划。另外,巴西政府在1990年到1995年间共提供环保优惠贷款17·58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又向一些钢铁、造纸和纸浆等易造成污染的企业提供了1·41亿美元优惠环保贷款。巴西政府还用减免部分税收等措施鼓励工厂企业增加环保投资,建设废气废水和垃圾处理工厂等。 最后,巴西重视加强环保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对违法者予以惩罚。自80年代开始,巴西中小学就普遍设有环境保护课。今年5月,首都巴西利亚颁布政令,宣布对在市内乱扔垃圾者处以20到80美元的罚款。 经过多年的努力,巴西在环保方面初步取得成绩。首先,城市空气污染状况明显好转。巴西自70年代开始推行全国酒精计划,用酒精代替汽油做汽车燃料。目前,全国有500万辆酒精汽车,占全国汽车总数的三分之一。酒精车尾气污染很少。现在,除圣保罗市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外,其他城市空气普遍比较清洁。此外,植树造林成风,亚马孙地区毁林情况初步得以控制。现在,巴西基本可做到合理采伐森林,边采伐,边栽植。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全国造林面积已达620万公顷,近年来进一步扩大。现在,全国纸浆、纸张、纤维原料和冶炼钢铁所用木材全部来自人工林。巴西人工林的百分之五十二是生长迅速的桉树,百分之三十为松柏林。 澳大利亚优美的环境,得益于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澳大利亚政府每年在节能减排方面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开发研究新的技术。在维多利亚州采访时,维多利亚州能源与资源部长皮特·巴彻勒告诉记者,维多利亚州政府坚决致力于增加利用可再生能源来获得清洁能源,并实行了市场机制,以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维多利亚州再生能源目标计划到2016年,可再生能源至少占总能源的10%。加快风能、太阳能的建设,加强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在新批的建设项目中,新建的发电厂往后推,提高现有发电厂的效率。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为了广泛吸收全社会的创新智慧,澳大利亚新一届政府不仅设立了一个创新发展部,为了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解决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澳大利亚正在积极准备召开一个千人大会。计划于今年4月份召开的这个千人大会,将在全澳洲挑选1000人参加,集中在一个主题,就是商讨澳大利亚的未来和2020年前的发展路径、规划方向、规划目标、规划方法。
千人大会由陆克文总理联手知名大学的校长,组成一个10人筹备小组,由这个小组挑选1000名全澳洲最有创见、最有思想、最聪明的人,集中社会各个阶层的精英人士,反映社会各个阶层的发展愿望,形成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蓝图,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对环境违法者任何人都有权起诉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早出台环境保护法律的国家之一。早在1970年,维多利亚州就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联邦层次,环境保护立法已有50多个,有综合立法,如《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法》、《国家公园和野生物保育法》、《生态控制法》、《濒危物种保护法》等;也有专项立法,如《海洋石油污染法》、《墨累河水法》、《大堡礁海洋公园法》等;还有20多个行政法规,如“清洁空气法规”、“辐射控制法规”等。在州层次,各州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律法规都多达百余个。
澳大利亚环保法律法规的条款很细,可操作性很强。维多利亚州的“环保收费法规”,条款多达百余条,从收费的种类、标准、单位、计算公式到最大排污答应量、交费流程、费用减免等,都规定得十分具体。仅垃圾填埋就按照废物种类和数量列出了16个层次的收费标准,每个层次收取若干个“费单位”。“费单位”的个数,由垃圾填埋成本确定。每个“费单位”的具体金额,由当年物价水平确定。这样的规定,可操作性很强,避免了执法的随意性,减少了执法过程中的摩擦。
澳大利亚法律对于严重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者处罚很严厉,对法人可以判处100万澳元的罚金,对自然人可判处25万澳元罚金,对直接犯罪人可判处高达7年的有期徒刑。而且,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者,任何人都有权起诉,不管其利益是否受到损害。
澳大利亚环境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预防,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尽量做到不造成污染。比如对于采矿者,政府不仅要求他们在开矿前要考虑到采矿对周围动植物和人居环境的影响,还要求开采者要拿出矿山开采后的治理计划,即废矿场地的“恢复”方案。包括废矿填埋后上面是种农作物还是树木、花草,采矿主必须在开矿前交纳“恢复”废矿的成本。也正因如此,澳大利亚许多昔日满目疮痍的废矿山又都变成了葱翠青山或如茵的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