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欧洲美术史
罗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邦,逐渐发展成控制整个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共和国,最后扩展为统治整个地中海地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北包括高卢,南至埃及和北非,罗马帝国一直延宕至公元15世纪,这期间,分化、整合;整合、分化,直到拜占庭王朝——东罗马帝国消亡,整整进行了一千余年。这样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帝国,又有着上千年的演化历史,反映在文化与艺术上,必然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古罗马文化是在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罗马文化与艺术,主要繁荣于共和末期和帝国时期,古老的意大利土着文化,深受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伊达拉里亚人早在公元前8—3世纪,就创造了拱券建筑和具有东方风格的装饰壁画,以及有力而写实的雕刻,这些对古罗马艺术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古希腊人征服。古罗马人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古希腊艺术对古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特点,古罗马艺术也有其不同于古希腊艺术的独特之处。相比之下,罗马人的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刻方面。
一、罗马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 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 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着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
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在造型方面有意识地借鉴和继承了古希腊建筑造型的一般特点,特别是柱廊的使用,常常鲜明地表现出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的承继关系。例如古罗马的潘泰翁神庙(又称万神庙),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带穹顶的巨大的混凝土圆桶,这种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而在它的大门入口处,又靠着一个典型的古希腊的柱廊,柱廊由八根科林斯柱式组成,它的上面则是一处三角形的山尖。整个建筑活脱脱地显示着古罗马建筑继承与创新的形象。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 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二、古罗马卓越的肖像雕刻和装饰艺术
罗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罗马人从很早期就有祖先崇拜的风俗,他们为死者作雕像,收藏在家里。在举行新的葬礼时,再把所有的祖先肖像搬出来参加仪式。所以罗马人早期的肖像雕刻以自然主义的逼真为特点,艺术水品不高。
共和国末期,罗马征服了希腊,希腊雕刻艺术对罗马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影响。罗马肖像开始走向形式的多样化、艺术性的概括和表情的生动。为数众多的《奥古斯都像》是受希腊理想化风格影响的典型例子。雕刻家把矮小跛脚、体弱多病的奥古斯都表现成高大健美的统帅,具有运动员一般的体期和英雄期概。他的脸庞也在形似的基础上理想化了,接近希腊雕刻一般的完美。几十座肖像都无一例外的美化,有的将他塑造成战神,有的将他塑造成英雄或美少年。
罗马帝国时期,肖像雕刻中写实风格流行,出现了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的肖像。《卡拉卡拉像》表现了一个凶狠紧张而又冷酷无情的暴君面孔,紧皱的眉头和空虚的眼神中流露出不安的心情,扭转的头部强调了紧张和暴戾的性格。《马可•奥勒留骑马像》是一个具有斯多噶哲学思想的君主肖像。他的脸部带有哲理性的思索,具有颓废、消极、静观的色彩。因为这一明显的特点符合基督教的学说,这座青铜像在中世纪得以保存下来。它对以后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帝国晚期,在极度的政治、经济矛盾不安中,肖像雕刻风格走向更为写实的道路,出现了大量各种不同的面孔:凶恶的、狡诈的、粗鲁的、惊惶不安的……体现出罗马人这时候的典型性格是:外表形象的粗鲁、内在精神的高度紧张。
罗马浮雕具有记事、写实的特征,其最突出的代表作是图拉真纪念柱浮雕。它详尽地叙述了图拉真皇帝亲自率军征服达契亚人的全过程。这些事件和情节是当作史实来记载的,不论是人物服装还是征服城市的过程都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在这两千多人物的长卷式浮雕中,艺术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手法,出色地处理了情节繁琐、层次复杂、人物众多的构图。
罗马的公室及富豪之家,拥有成百的艺术品及其他的装饰品。地板常常是杂色的大理石,家具都有非常优异的设计及工艺技巧,桌子、椅子、凳子都由耐久性的物质制成,装饰极为豪华。木料、象牙、大理石、银、铜及金等材料都经过非常细密的加工及磨制,铜制的火盆暖着屋子,青铜吊灯则照亮了房间,镜子也是铜的,浮雕或镌刻着花式或神话的图案,有时制成横或直的凹形或凸形,把反射出来的人形改变成可笑的瘦长或胖圆形。
银器用品在中层以上家庭中已经是很普遍了。1895年,考古学家在一座别墅的水池中发现了数量可观的银器收藏品,显然是有人在公元79年躲避维苏威(Vesuvius)火山爆发时把它们储藏在那里的。其中16只银杯中,有一只还看出一个几近完美的单叶(Simple foliage)图样,有两只表示着高浮雕的骨架,另1只上面的图画是奥古斯都在战神及爱神之间加冕登基,表示两者都是人类的敌神;最可笑的是斯多喝派的鼻祖芝诺,讥讽地指着伊壁鸠鲁,后者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在块蛋糕,同时有一只猪,前足立起,彬彬有礼地想讨取一份。
在那个时代,至少在一只手指上戴1枚戒指是社交所必需的,少数的花花公子每只手指都戴戒指,而不只戴一枚戒指,这些戒指都用从非洲及阿拉伯、印度输入的宝石雕刻而成的。罗马人用戒指做私人的印章,他们喜欢使印章有独特的设计,因此当时玉石的雕刻已达到一种难以企及的程度。
同时,各式各样的陶瓷艺术品也充斥意大利的家庭。这时制造艺术玻璃的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在庞贝遗址发现的"蓝玻璃花瓶",描绘出酒神在为葡萄成熟而开的庆祝宴会上的优美活动。提比略在位时,吹玻璃的艺术也传入了罗马,很快便制造出了杂色的小玻璃药瓶、杯子、碗及其他精美的制品,并使它们一度成为艺术收藏家及百万富翁们心爱的"猎物",尼禄在位时,曾付出6000银币买了2个小的吹玻璃杯。从亚洲及非洲输入的"萤石"花瓶的价格则更昂贵。奥古斯都虽然把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金盘子熔化掉,但是却把她那萤石玻璃制成的杯子珍藏了起来。尼禄则为那样一个杯子付出了100万银币。总而言之,罗马人在制玻璃方面至今举世无双。
古罗马的装饰与雕刻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三、古罗马的壁画艺术风格特征
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嵌画和壁画。早期绘画多记载具体历史事件,用来装饰公共场所和住宅,这种叙事性绘画保存下来的很少。公元79年,由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火山灰埋没了庞贝等三个意大利城市。18世纪庞贝城被发掘出来,其中保留了大量壁画,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被划分为第一、二、三、四庞贝风格。第一风格即用色彩涂绘建筑细部;第二风格是直接在墙上描绘建筑细节,用透视造成更宽敞的空间幻觉,并穿插以情节性绘画,《密祭》就属于这一风格;第三风格强调墙的平面性,并绘以精致的静物;第四风格将透视效果。
古代的游客在罗马的寺院、住宅、回廊及剧场中,发现的绘画甚至比雕塑更为普遍。当然,这时的绘画艺术只局限在壁画等方面。由于维苏威火山的喷发,才为我们在庞贝留下了大约3500幅壁画。有一幅壁画,画着狄奥尼修斯突然袭击安睡中的阿里娅德涅(Ariadne);另一幅画着赫尔墨斯安静地望着火神被绑在苦刑轮子上;还有一连串的幽默壁画,画着无忧无虑的丘比特,滑稽地模仿着庞贝的工业。这些人形画得栩栩如生,人体的色彩至善至美。
艺术鉴定家如果要了解古代意大利绘画艺术的性质,划分它的时期与风格,都要去参考庞贝时期的绘画。
有一个时期,罗马的壁画是模拟一栋建筑,或者画它的正面,或者画它的柱子,人们看见的柱子仿佛是从里面向外看的,空旷的乡野被画在柱子与柱子之间。用这种方法,艺术家使人有置身于一个没有窗子的房间的感觉,室外是凉爽的树木与花卉、原野与溪流、驯良的动物。居民只要在屋里对着墙看,便可想象到身处于一处花园之中,可以垂钓、泛舟、狩猎或养鸟,乐在其中,而不受季节的限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罗马绘画艺术的水平。
例如古罗马:庞贝壁画风情款款,古罗马庞贝城的建筑墙面,在各个时期使用的是不同的材料。多数建筑物是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时期内建造的。其时,在墙上制作壁画前,须涂刷多层灰泥。涂灰泥是一道重要工序,一般在豪富宅第,墙上的灰泥有十层之多,灰泥中还掺有捣碎的砖末。
我们可以从一些庞贝壁画上看到这种建筑工匠在墙上涂灰泥的情景:工匠们先在灰泥上勾出轮廓(出土的几幅壁画,有的仅打出轮廓,未来得及上画稿),然后上色。所用的颜料大多采用意大利本土的矿物质,如朱砂、赭石、锡埃纳土黄、碎淳岩等,用生石灰作粘合剂(生石灰易溶于水,从空气中吸收碳酸气,变成不溶解的碳酸钙,使颜料成分得以粘固)。学者们还发现壁画家常采用有机物作颜料,如蛋黄、蛋白、乳浆等(乳浆可用于粘合庞贝蓝或称玻璃蓝、深黑等色)。
这里的一幅《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所用的颜色就十分鲜艳,它出土于庞贝城,据考证,发现是从公元前4世纪尼基壁画复制下来的,故属于公元1世纪。现归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收藏。
《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这一题材也出自希腊神话: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女儿安德洛墨达,被吃人的海怪挟持,并说这是执行神的指示。英雄珀耳修斯在归途中经过巨岩上空,发现巨岩上锁着安德洛墨达,便下去杀死了海怪,救出了美人,并娶安德洛墨达为妻。壁画描写的正是英雄救出美人的时刻。珀耳修斯一手提着海怪的首级,一手扶起美人要离开巨岩。
当年与庞贝城同时毁灭的另一古城赫库兰尼姆,经发掘也藏有许多精湛的壁画。这些壁画都以希腊神话为题材。尽管还带有一定程度的摹仿希腊绘画的特色,但从人物的造型与衣服的褶纹表现看,这位画家有着娴熟的绘画技巧,明暗浓淡与色泽的变化,在庞贝的壁画遗迹中是属于高明的。有的学者说它是希腊壁画的摹制品,可能是指形象的特征。我们觉得如此流畅的艺术表现,应该说,摹制者至少在艺术修养上不比古希腊壁画家差,相反,倒是比前者更懂得画理一些。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象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摩西`,拉斐尔的`圣母子`,这都是历史上不朽的绘画及雕塑作品,这三位大侠也被后人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
他们的辉煌成就,不仅对欧洲而且对全世界后来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就在文艺复兴期间,为了区分中世纪时期(5-15世纪)的艺术风格,歌特(gotic)出现了,
15世纪中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忘怀,
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为歌特(gothic)
对他们而言即意味着野蛮。虽然歌特(gothic)这个词中带有贬义,但在中世纪(歌特)时期,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在这个时代孕育出的
这点似乎15世纪的意大利人也是不能否认的。其中最有名的当算是法国巴黎的圣母院大教堂(Notre Dame)。
当然,哥特式风格也不仅止于建,诸如雕刻、玻璃制品、装饰品和彩缯图稿等等,都深受影响,
这类艺术创作从12世纪中到16世纪初一直绵延不断。同样宗教在哥特艺术上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
不论是画家或雕刻家,在他们的作品上都喜爱以宗教为题,对于写实的题材则不甚感兴趣。
从字面上理解歌特基本上有三种意义,
其一表示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如大教堂(cathedral),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与结构;
其二,在文学上哥特是用以形容那些以黑暗寂寞地点(如荒废城堡)为背景的奇异、神之冒险故事;
其三,哥特也代表一种字体相当华丽的印刷或书写风格。
哥特文化作为一场现代文化运动,开始于七十年代末期朋克(PUNK)摇滚的音乐浪潮,
当后者渐渐退去的时候,哥特文化作为一种边缘的亚文化幸存了下来。
哥特文化是作为一种独特的中世纪复古风格的音乐、艺术和文学的文化范畴
在音乐上它承袭了七十年代欧美朋克(PUNK)摇滚的音乐风格
在艺术上表现为一种对十二到十六世纪西欧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强烈复古倾向
在文学上演变为那种隐郁和怪诞的神秘黑暗文学
哥特文化实际上倾向于那种非暴力的、和平主义的、被动的、宽忍的生活态度。
但在许多媒体中却将它错误地理解为那种极端暴力的,仇视少数民族的和白人至上主义的边缘文化。
哥特文化总是表现出一种孤僻疏离的,阴沉的精神气质,它总是去探讨那些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战争、以及仇恨。
精神上对死亡的迷恋,驱使哥特文化不停地试图去找寻对生活、痛苦和死亡的另外一种思考。
㈡ 介绍一下欧洲的建筑史
欧洲建筑在大的概念上应归属于西方建筑
从古希腊时代起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欧洲一直是西方建筑文明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这个中心逐渐偏移到了北美
虽然有更为早期的欧洲原始建筑
但是欧洲建筑真正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的建筑艺术达到鼎盛
以雅典卫城及其神庙为代表的一个个建筑杰作横空出世
它们简单而纯净
和谐而完美
具有惊人的艺术创造力
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人的"光荣"被古罗马人的"伟大"所取代
后者兴建的宫殿、凯旋门、竞技场、剧场和大浴场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他们和古希腊建筑一道被视为垂范千古的经典
成为西方建筑文化最深刻的根源
在接下来中世纪的1000余年中
欧洲建筑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基督教堂和修道院始终是欧洲建筑的主体
二是伴随着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的分裂
东西欧洲的建筑风格逐渐各树一帜
其中
在东欧的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建筑影响十分广泛
而在罗马风建筑之后兴起于西欧的哥特式建筑
则体现了中世纪建筑的最高成就
从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
信奉人文主义的艺术大师们又把西方建筑从宗教天国拉回了人间大地
在这一过程中
大师们特别注重研究古代经典建筑
热情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再创造
为世界留下了众多光辉灿烂的建筑杰作
此后直到19世纪下半叶
欧洲建筑艺术思潮更迭频繁
四五百年间先后出现了巴洛克、古典主义、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等不同的建筑风格
其间
教会势力、享乐之风、绝对君权、异国情调和百年战争都曾成为艺术蜕变的催化剂
历史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大工业日益兴盛的背景下
西方建筑的传统形制和美学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其设计的核心从以往的注重审美明显的转移到追求技术与功能上
这直接导致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成熟和向全世界的扩散
而20世纪70年代之后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极端——“国际式”建筑对西方世界多年的垄断
又被“后现代主义建筑”打破
一个多种风格流派争相登场的局面呈现在今天
㈢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介绍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汪虚建筑建筑特征:
法国早期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
伤兵院新教堂又称残废军人新教堂,是路易十四时期军队的纪念碑,也是 十七世纪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新教堂接在旧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南端,平面呈正方形,中央顶部覆盖着有三层壳体的穹窿,外观呈抛物线状,略微向上提高,顶上还加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惯用的采光亭。穹窿顶下的空间是由等长的四臂形成的希腊十字,四角上是四个圆形的祈祷室。新教堂立面紧凑,穹窿顶端距地面106.5米,是整座建筑的中心,州敏方方正正的教堂本身看来像是穹窿顶的基座,更增加了建筑的庄严气氛。
法国晚期古典主义建筑
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和中叶,国家性的、纪念性的大型建筑比 十七世纪显着减少。代之的是大量舒适安谧的城市住宅和小巧精致的乡村别墅。在这些住宅中,美奂的沙龙和舒适的起居室取代了豪华的大厅。在建筑外形上,虽然巴洛克教堂式样很快为其他建筑物所效法,但这时期巴黎建筑学院仍是古典主义的大本营。
法国着名的古典主义建筑:
(1)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巴黎卢佛尔宫
卢佛尔宫是世界最壮丽的宫殿之一,位于巴黎市中心。它原为法国王宫,法国大革命后,1793年改为国立美术博物馆。
(2)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巴黎伤兵院新教堂
伤兵院新教堂又译残废军人新教堂,是路易十四时期军队的纪念碑,也是17世纪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新教堂接在旧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南端,平面呈正方形,中央顶部覆盖着有3层壳体的穹窿,外观呈抛物线状,略微向上册陵枝提高,顶上还加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惯用的采光亭。
(3)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着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教堂
菲律宾的巴洛克式教堂群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的巴奥艾、圣玛利亚、马尼拉以及班乃岛的米亚高等地。其中以圣奥古斯丁教堂、奴爱斯特拉·塞纳拉·台·拉·阿斯姆史奥教堂、比略奴爱巴教堂最为着名。这些教堂是从16世纪开始出现的,是西班牙及墨西哥殖民者所建,大体顺延了巴洛克建筑风格,使用了大量的装饰。教堂结构以西班牙教堂为样板,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做了改动。采用长方形平面,既无侧廊又无交叉廊的结构。这种设计加上坚固的备用墙壁、天棚低矮的回廊,成为菲律宾基督教堂的特征。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㈣ 外国美术史的发展!
三)了解
1.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产生的时间、旧石器时代美术类别及代表作。
①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3.5万年至1万多年之间。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外国美术作品大致分为两种
类型:洞穴艺术和小型雕塑。
②洞穴艺术包括壁画,如拉斯科洞、阿尔塔米拉洞、三兄弟洞等洞穴壁画;浮雕,如法国"持角的维纳斯"等。
③小型雕塑艺术有奥地利《维林多夫的维纳斯》、法国《莱斯普克的维纳斯》等。
2.中石器时代的美术遗迹:
主要遗迹有北欧和西班牙拉文特地区的岩画,代表作分别为《人物、动物、鱼、舟》、《五个弓手》。
3.新石器时代的巨石建筑和陶器成就:
①巨石建筑:英国斯通亨治巨石圈;
②陶器:造型优美,纹样众多,抽象化的几何纹样占主导地位。纹饰活泼、富于变化,同时又不失内在的统一性,与淘气形制也配合得十
分默契。
4.苏美尔美术遗迹:
① 苏美尔塔庙遗址;
② 祭祀者群像;
③ 金牛头竖琴。
5.阿卡德美术遗迹:
① 阿卡德国王青铜头像;
② 纳拉姆幸王记功碑。
6.新苏美尔和古巴比伦王国的美术遗迹:
① 古地亚人的头像;
② 汉穆拉比法典碑。
7.亚述美术遗迹:
① 萨尔贡二世王宫;
② 萨尔贡二世王宫守护神;
③ 《猎狮图》;
④ 《垂死的母狮子》。
8.新巴比伦美术遗迹:
① "空中花园";
② 巴别塔;
③ 伊什塔尔门。
9.波斯美术遗迹:
① 大流石接见厅;
② 波斯波利斯王宫平台浮雕带。
10.埃及艺术的着名艺术遗迹:
①早期王朝美术遗迹:
《纳美尔王石板》;
②古王国时期美术遗迹:
a.金字塔:马斯塔巴、乔赛尔王梯形金字塔、吉萨大金字塔;
b.《狮身人面像》;
c.雕塑:《海夫拉坐像》、《村长像》、《书记员》;
d.墓室浮雕和壁画:《梅杜姆的野鹅》。
③中王国时期美术遗迹:
a.孟特荷太普三世陵墓礼庙;
b.方尖碑;
c.谢努塞尔特三世头像。
④新王国时期美术遗迹:
a.哈特谢普苏特葬礼庙;
b.卡尔纳克神庙;
c.卢克索尔神庙;
d.阿赫纳吞雕像;
e.壁画《两个公主》;
f.拉美西斯二世坐像。
11.埃特鲁里亚美术在建筑方面的贡献及主要美术遗迹;
①埃特鲁里亚美术在建筑方面的贡献:首次把拱券构造与围柱相结合,使建筑物具备某种纪念碑的气度;
②主要遗迹:陶棺雕像、罗马城的象征青铜雕塑《母狼》、墓室壁画《渔猎》。
12.古罗马的主要美术遗迹:
① 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美术遗迹:
a.希腊和埃特鲁里亚风格相结合的神庙:福尔图娜·维律里斯神庙;
b.肖像雕塑流行:<携两位先人头像的贵族>;
c.壁画《花园》、《桃子与玻璃缸》、《庞培城壁画》。
② 帝国早期和中期的罗马美术遗迹:
a.公共建筑:高架输水渠、科洛西姆斗兽场;
b.神庙:罗马万神殿;
c.纪念性建筑:提图斯凯旋门、图拉真记功柱;
d.民间建筑:"银婚屋";
e.雕塑:圆雕奥古斯都像、高发女子、图拉真皇帝、马可·奥里略骑马像等;浮雕通常与凯旋门、记功柱和祭坛结合在一起;
f.法尤姆版画;
g.镶嵌画。
③ 帝国晚期美术遗迹:
a.卡拉卡拉像;
b.君士坦丁大帝头像;
c.君士坦丁凯旋门;
d.戴克里先宫;
e.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13.非洲主要美术遗迹:
①撒哈拉岩刻和岩画:圣公绵羊;
②尼日尔爾利亚地区的诺克文化;
③西非古伊费王国旧地的青铜像:费伊王后像;
④尼日尔爾利亚贝宁古国的雕塑:公主头像、吹角号的人;
⑤土着部落美术:守卫偶像、面具。
14.美洲美术的基本情况:
①北美印第安美术:巨蛇土丘;
②墨西哥的阿兹特克美术:金字塔广场、奥克梅克巨石头像;
③中美洲玛雅美术:乌斯马尔修道院、奇琴伊察古城、浮雕、壁画;
④安第斯山区的印加美术:太阳门、马丘比丘城、雕塑。
15.印度古代佛教艺术的主要遗迹:
① 萨那拉特狮子柱头;
② 巴尔胡特佛塔;
③ 桑奇大塔、树神药叉女;
④ 犍陀罗美术:卡特拉坐像;
⑤ 马土腊美术:马土腊立佛像;
⑥ 阿旃陀石窟。
16.印度古代印度教艺术的主要遗迹:
①包含建筑雕刻在内的南式神庙风格:凯拉萨那特神庙、岩壁浮雕恒河降生、青铜雕塑舞王湿婆;
② 包含建筑雕刻在内的德干式神庙风格:凯拉萨神庙;
③ 包含建筑雕刻在内的北式神庙风格。
17.日本建筑、雕刻遗迹:
① 寺庙建筑采用中国样式:法隆寺金堂、药师寺东塔、唐招提寺金堂、室生寺五重塔;
② 雕刻:释迦三尊像;
18.伊斯兰艺术的主要遗迹:
①着名的清真寺:萨迈拉清真寺、西班牙科尔多瓦清真寺;
②宫殿: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
③陵墓:泰姬陵。
㈤ 建筑史.....
巴西利卡: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制,主入口在长边,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功能: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
平面形制: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又半圆形的龛。
内部空间处理:大厅常被纵向两排或四排柱子(多为柱式柱子)分为三到五部分,中间部分宽且高,是中厅(Nave),两侧的部分狭且低,是侧廊(Aisle),中厅比侧廊高得多,可以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侧廊上面常有夹层。
结构:大多数结构简单,多用木屋架,屋盖轻,所以支柱细,一般用柱式柱子。
意义:对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堂(其形制是由巴西利卡发展形成的拉丁十字式)与伊斯兰礼拜寺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