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西和阿根廷能对上吗
很有可能,我看好两支球队!
巴西刚拿完冠军,状态出得太早,所以一般没有球队能连获联合会杯和世界杯冠军。
西班牙能拿欧洲杯实属偶然,他们只会打顺风球,联合会杯表现你也看到了。
德国是千年老二,实力本身也不强
意大利不用说了,老了
法国没齐达内20年内不会夺冠(法国人自己说的)
荷兰永远是无冕之王,不太可能突破宿命
所以阿根廷和英格兰很被看好。阿根廷赢面更大,因为它也属南半球离南非近,并且有新科足球先生梅西
2. 高人来分析下为什么阿根廷和巴西败了
两队的失败,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缘故,并不是如同某教练所言,死的一样!
两队失败相同的地方,都是在于选人,例如巴西缺少强力前锋,冲击力不足,抛弃阿德里亚诺并不是明智,对于阿根廷,不要扎内蒂,不要坎比亚索,绝对是失策,这两位本赛季的状态无需多言!假如巴西带来阿德,假如阿根廷有了扎内蒂、坎比亚索,虽然只是假如,但是理论上是完善队伍的……,对于小罗,我认为他来不来都无关大局,我是AC米兰的铁杆,可我觉得小罗的发挥并不足以符合的他的名气,因为在赛季的强强对话中,小罗并没有发挥出核心的作用!胜尤文,提不上台面!
两队失利不同的地方,在于各自的打法与心理!
巴西开场领先,但是心态却已经失衡,所谓的以卡卡为核心,其实并没有做到,由守转攻推进较慢,荷兰很容易就形成了局部防守的人员优势,所丢的那一球,很诡异,塞萨尔居然在这个时候出了判断错误,丢的第二球更是暴露出巴西的防守问题,角球防守居然在球门区的正中被斯内德抢到了点,应该是心态完全失衡,注意力不集中了!最后居然是荷兰队不管是在防守还是进攻中,经常都能够体现局部的人数优势,这是很奇怪的!在巴西反击的时候,不禁要怀念阿德了,强力前锋,能够扛得住,护得住球,形成前场的支点……,反正我觉得巴西输的很莫名其妙,和98的决赛有的一比!
阿根廷开场丢球,固然是右后卫的责任,但是看看阿根廷的防守体系,就会发现,阿根廷的中场屏障基本没什么作用,德国队基本都能快速通过中场,面对后卫线,压缩了阿根廷的防守体系,从进攻上来讲,缺乏能够和梅西形成策应的人,伊瓜因并不是为了大场面存在的!如果老马调整前场,以阿奎罗、米利托,辅佐梅西,会使什么样的局面?
3. 阿根廷和巴西怎么了
巴西和阿根廷的问题各有不同.后者相对前者的问题要更为严重.阿根廷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
1.阿根廷的前场明星云集,但是后场,尤其是后卫的位置实力非常一般,很难找到稳定的能力很强的中卫搭档.这次美洲杯的主力是布尔迪索和G.米利托.布尔迪索只是在意甲的中上游球队罗马踢球,并且发挥不稳定容易失误是他的特点.G米利托则是在巴萨伤了将近两年才复出,瓜迪奥拉宁可用马斯切拉诺客串都不敢贸然让他上场,可见他的状态也大不如前.
2.阿根廷还是没有找到如何更好的发挥梅西的能力的特点.梅西在国家队已经两年没有进球了,这和他在巴萨是有天壤之别.阿根廷很想围绕梅西来打,但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战术,于是前场进攻组织混乱,个人单打独斗多,效率低下,梅西缺少队友的支援总是陷入包夹之中,根本发挥不出来.也许短时间内这个问题还不好解决,只要能解决,凭借阿根廷的锋线,肯定是所向披靡.
再来谈谈巴西吧,巴西的问题就小了很多了,这次巴西星味比较淡,但也有很值得期待的内马尔,甘索等年轻球员.这些球员还只是在巴西国内踢球,没经历过真正的大赛,经验还有些不足,但是后场的球员都是在欧洲豪门效力的如卢西奥,阿尔维斯等人,所以能力还是很强的,加上巴西发挥一直比较稳定,主教练的经验也不差,梅内塞斯也算是经历过风雨的教练应该能应付这个局面
两队都还有出现的希望,看他们自己能不能把握住了,我个人觉得问题应该不大
4. 阿根廷会和巴西碰面吗
会
两支球队分在不同半区 一定会会师决赛
我个人认为阿根廷是今年夺得冠军希望最大的球队..
第一:有着精良的配合,看到第一场比赛你就会感觉得到.
第二:有好的教练.马拉多纳,曾经是球王,第一次作主帅的他总是不按套路出牌. 让对手猜不透.
第三:好的前锋.球队的配合再好,关健时候也要有进球的球员,马拉多纳带去了6个前锋,而这6个前锋在过去一年的三大联赛中一共进了171个球.这是相当可怕的数字了.
第四:众望所归.世界所有阿根廷的球迷都觉得这一届世界杯会是马拉多纳和阿根廷球员展现的舞台.他们正一步步接近大力神杯.
天时,地力,人和.不胜都难.
阿根廷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队之一,曾19次夺取过国家队重大赛事的冠军(和乌拉圭同享纪录),包括两次称雄世界杯(1978、1986)、14次夺得美洲杯、和两次获得奥运男足金牌(2004、2008)。
截至2010年初,共有3名阿根廷球员为国家队出场超过百次,他们是迭戈-西蒙尼(106次)、罗伯特-阿亚拉(115次)和萨内蒂(截至09年10月为136次)。而阿根廷国家队进球纪录的保持者是巴蒂斯图塔,打进过56球,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克雷斯波(36球)和马拉多纳(34球)。
2008年11月,马拉多纳出任阿根廷国家队主教练,开启了该队的一个全新时代。在带队取得三连胜开门红后,阿根廷在世界杯预选赛中走入低谷,一度濒临无法晋级的边缘。最终在关键的最后两轮中,阿根廷先后击败秘鲁和乌拉圭,获得了南非世界杯的席位。
在这支阿根廷队里,头号球星无疑是梅西,作为2009年的欧洲金球奖得主和世界足球先生,他被广泛看好在世界杯上有出色表现,阿根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发挥。而队长马斯切拉诺等人将给梅西以支援。
如今的阿根廷国家队存在巨大的变数,其根源就在于马拉多纳。在阵容选择上,老马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世界杯预选赛期间阿根廷共有多达50名球员先后上场,其中很大部分是在马拉多纳任期内召入的。在南非世界杯前,阿根廷需要尽快确定阵容,打造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5. 巴西和阿根廷
决赛:巴西PK阿根廷
===================================================================
巴西vs阿根廷
南美双雄巴西阿根廷可谓瑜亮一时。围绕他们之间的强弱优劣,各自的支持者吵的不亦乐乎。余生虽晚,却也目睹足坛20年风云变幻,姑且以管蠡之见来抛砖引玉一把,未免贻笑众家。
今人常论,阿为巴之克星,未免失之片面。双方历史战绩相差无几,阿仅以一两场胜迹领先,故谈不上克星。但不能否定之处为:阿根廷是巴西在世界足坛上最有威胁的敌手,也是其最无把握获胜的对手。其原因在于由于地理位置使两国足球交往的过于频繁,因而双方都毫无秘密可言。98年世界杯前,巴西的队员在评论对手时就认为阿根廷是最大敌人,“他们对我们的球路一清二楚”,卡福的话已说明一切。这种情况也存在于巴西同乌拉圭身上,后者早已沦为二流,但对巴西却保持自1976年的主场不败。这颇象80年代的中国与香港,后者明明实力不济,但总给前者制造麻烦。实力悬殊尚此,何况巴阿的伯仲之间,互相忌惮在所难免。此外,同为注重技术,但双方颇有差别。巴西更注重对球的控制,强调个人能力,注意节奏变化;阿根廷则更强调力量和速度,比巴西更注重整体配合和战术运用。阿的打法在南美自成一家,近似欧洲拉丁派,但比西班牙和葡萄牙速度更快,又比注重速度的意大利更具攻击性。
阿根廷的近似欧式的南美打法,使南美诸强颇不适应,因为除了巴西,传统南美打法的球队在对付强调力量速度的欧洲球队皆不占上风。因此阿根廷在南美的战绩(历史战绩)比巴西好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巴西的技术远在其他诸强之上,想要完全压倒对手也不容易,所以双方多年死斗一直是平分秋色的局面,今后估计也将持续下去。
南美地面上双方棋逢对手,在对付欧洲人上阿根廷就逊色许多。一方面,阿的速度力量比欧洲的力量派要差的多,而如何在运用自己技术优势去克制对手的办法也比巴西差远了。欧洲的足球一直是阿的恶梦,对付防守好的力量型球队更是挠头,2002年世界杯一分组,笔者就知道阿要遭,英格兰和瑞典是典型的力量派,结果不幸言中。
当然,打法相克并不是绝对理由,巴西也输过挪威。造成巴阿对欧洲战绩巨大差异的真正原因是欧洲对双方的不同交战心态和情绪。在欧洲,巴西足球就是神奇的化身。由于骄人的历史战绩和神话色彩颇浓的一代代巴西球星的涌现,使欧洲人因钦佩而产生畏惧情绪。在前英格兰教练霍德尔的《98世界杯日记》中,曾把这种情绪一表无疑。霍在文中说,在世界杯小组赛期间,竟有11名英国球员要票去看不相干的巴西对摩洛哥的比赛。他还充满感情的表白“所有的球队都值得关注,但巴西的出现绝对与众不同,那绝对是一种荣幸······”。足坛鼻祖英国尚如此,更别提其他小国。这种极大的心理优势使巴西在比赛充满自信,自信来源于自己天下第一的技术,也来源于贝利,加林查,济科和罗马里奥传奇的历史积淀。霍德尔曾感叹道“巴西人远没有达到完美无缺,但他们每一个人都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这也许是他们成功的源泉”。不错,打败巴西首先要打败他们的自信心,这将使他们的水平大打折扣。2002年世界杯南美预选赛巴西的一输再输,很大因素是输得对自己产生不自信。斯科拉里对巴西战术的贡献远不如对巴队心理的调节和恢复大,大赛前热身赛对葡萄牙(1:1,但巴占绝对优势)一战是巴西恢复了信心,而小组对手相对较弱也有助于心理的调节,到决赛时巴西已经彻底摆脱心理阴影,夺冠也就水到渠成。
反观阿根廷,恰恰缺乏这种对欧洲人的心理优势,而欧洲人对阿的敬畏也远不及巴。尽管有一个不出世的奇才马拉多纳,但让欧洲人尊敬的同时还伴随着不少争议。欧洲人忘记不了“上帝之手”,也忘记不了1978年为阿根廷独裁军政府“长脸”的那次令人不快的世界杯。尽管90年代之后,阿根廷的形象大为改观,但欧洲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历史恩怨始终不能完全消除化解,连阿队的队长西蒙尼也不由无奈地感叹“我们总是引起争议”。
客观地讲,拉丁足球在充满天才和创造力的同时也有不少令人厌恶的东西,球场上大量的挑衅对手,假摔,围攻裁判和暴力伤害层出不穷。很难讲谁是“始作俑者”,但多年的互相交流和竞争使每个国家都不能幸免―――不采取类似手段就无法同别人竞争,这也成为南美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南美的旗帜――巴西和阿根廷不应仅局限于双方在地区内不择手段地竞争,更有责任共同合作去创造一个健康公正的南美足球新形象。在这片神奇和天才倍出的足球大陆上,如果再添加公正,秩序和英雄相惜的骑士风度,对于遍布在世界任何角落的球迷将是莫大的幸福。
6. 巴西和阿根廷选一个的话哪个更好
巴西的足球把欧洲和南美足球的特点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阿根廷人虽然有欧洲的整体战术意识,但是他们没有身体优势,所以在技术和身体结合上的优势远没有巴西好。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对南美球队有极大优势,但是碰到了身体比他们好,技术不比他们差的强队屡屡举手无措的原因。
7. 同在南美洲的阿根廷与巴西,为何两国关系总是呈现一种水火不容的局面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认为自己是南美洲的老大,可阿根廷认为巴西不纯在,外来人口居多,不配成为南美洲最强的国家。当然巴西和阿根廷也不只有这个方面两两相对水火不容。有个很着名的国际笑话,说是如果你的阿根廷朋友不开心,那就跟他讲讲巴西的倒霉事儿。
因为除了巴西,阿根廷就是南美洲最强大的国家,强者与强者之间必然是要互相竞争的,况且两国又有着相似的历史经历,没理由哪一方要堂而皇之地胜利。所以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往往巴西和阿根廷的交锋会被留到最后,因为这两者不仅是体育方面的较量,更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每一场比赛都不能输,输了就是丢国家的脸。
8. 巴西和阿根廷输的原因是什么啊!!!
巴西最大的门户网站UOL说,失败后去批评人可能更容易,但是在本次杯赛之前和之间早就有人指出了邓加的错误,因此输给荷兰队也不算太让人惊讶。总结起来最突出的问题有以下7个:
1,缺乏创造性。早在5月份邓加确定巴西队参加世界杯比赛名单的时候他就表明,他需要的是一名能够进球的中场球员。但在巴西队的大名单中,8名中场球员都是偏防守型的,都是没有创造性的球员;只有卡卡是进攻型中场,也就是说卡卡没有替补,反而阿尔维斯几乎每场比赛都踢中场的位置。
2,没有控制力。巴西队最后场上只有10人,最终输掉了比赛,巴西球员显示出心理上的失衡。连罗比尼奥都要去与荷兰球员吵架了,队长卢西奥没有作出一个动作示意大家要冷静,以前打过世界杯的卡卡和吉・席尔瓦同样对巴西队的不冷静视而不见。场上没有一名巴西人有能力引导其他球员,让其他球员冷静,或是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
3,世界上最好的防守?在与其他弱队比赛时,巴西队确实显示出他们后防线上的优势,但是真正遇到决定性的比赛时就不行了。说朱里奥・塞萨尔是“世界上最好的守门员”,费利佩・梅洛却在他的配合下帮助荷兰队得了第一分;而第二个球,斯奈德1米70的个子,头球都不用跳起就能进球。
4,费利佩・梅洛的脾气。费利佩・梅洛的红牌无论是谁都不能说他是冤枉的。他应该知道,他的做法将会对后面的比赛造成什么影响,这是一场关键性的比赛啊!他在小组赛与葡萄牙队的比赛中脾气就上来了,撞了此前侵犯他的佩佩,但那次他只得到黄牌。在与荷兰队比赛时,而且还是巴西1:2落后时,他对罗本的那脚蹬踏直接得到了红牌。
5,只有半个卡卡。一般情况下,一支队伍中穿10好球衣的肯定是最关键的球员。邓加把全部筹码都押在卡卡身上,他坚信卡卡是这届世界杯的主角;但卡卡在准备阶段一直未从伤病中恢复,在世界杯比赛中从来没有找到最佳状态;虽然他共有三次助攻,但整体表现让人失望。
6,邓加主义。主教练邓加违背了巴西足球的传统,阐述他自己的哲学。他认为位置最重要,批评个人主义,摒弃艺术足球,提倡实用,只注重结果。在这次南非世界杯上,巴西队很少踢出优美的足球,也没能让球迷看到最终的胜利。
7,没有精神支持的球队。球迷狂热和过于开放,是人们认为巴西2006年德国世界杯失利的主要原因。这次邓加选择了封闭一切的做法,媒体成为邓加的敌人,即使是球员的双亲也不能到南非观战,让国家队完全在一个孤岛上;他们在一个平行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交点。
总结阿根廷失败的原因:
1、梅西远离禁区。老马把梅西当贝隆使用,结果是,梅西远离禁区,每次发动进攻都要从中圈附近拿球,远离对方禁区的他进攻威胁小了很多。要知道,他最大的威胁是在对方的禁区25米区域。在巴萨,梅西只需要在对方禁区前30米左右活动,他的存在让对方后卫不敢掉以轻心,而在国家队,他的活动区域扩大到了60米,从那里开始发起攻击,显然很难有太大的效果。估计勒夫都要笑死了,远离禁区的梅西,要封死他简直易如反掌。
2、梅西身边缺少哈维和伊涅斯塔。在巴塞罗那,梅西身边有哈维和伊涅斯塔,这两位大师级人物的存在让跳蚤获得了更多的拿球和突破的空间,而在阿根廷,这样的球员太少。相反老马缺把有拿球能力的贝隆给撤下了了,有贝隆首发的比赛(对尼日尔爾利亚和希腊),梅西在场上接球和传球的次数超过了70次,而没有贝隆的时候,梅西的场均传球数只有50多次。显然,马拉多纳没有用好他手中的“哈维”。
3、错把小将迪马利亚当做梅西使用。结果是,梅西远离禁区,每次发动进攻都要从中圈附近拿球。而皇马新人在世界杯比赛中堪称糟糕透顶,庸人1个。除了小组赛末战打希腊轮休,老马一直让其首发,马大帅希望他能像梅西一样成为边路尖刀,但号称天使之翼的迪马利亚没有发挥出任何速度和技术优势,在参加的所有比赛中可以用打酱油来形容。
4、阿根廷的后防线不堪一击。德米凯利斯在德甲拜仁已经没有了位置,在国家队几乎场场都有失误,萨穆埃尔有伤未愈,布尔迪索是国米淘汰下来的,海因策也是曼联、皇马淘汰下来的,奥塔门迪只是二流球员。后腰除了马斯切拉诺,就剩下进攻型的球员了。
5、马拉多纳的选人不当。别忘了在马拉多纳的带领下,阿根廷当初如何1比6惨败于玻利维亚,直到最后一轮才涉险过关的经历。老马固执地任人唯亲,放弃老队长扎内蒂、坎比亚索等人。现在的阿根廷就像是“银河战舰”时代的皇马,4人防守,6人进攻,对方的锋线能直接冲击本方防线,本方中卫因此显得手忙脚乱。遇到弱队尚能凭借强大进攻力击倒对手,如果遇到更强大的对手,防守问题可能被凸显得更厉害。现在真正考验开始了,老马还债的时候也到了。
6、运气已经用尽。阿根廷的前几场胜利,除了对手较弱,别忘了还有裁判的照顾,从小组赛至今,阿根廷已至少接受了3次误判“领先”呢。对德国没有了裁判眷顾,一旦比分落后,自然是一泻千里。
唉!马拉多纳除了激情之外,再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了、、、
梅西,期待下一届世界杯能称王!
9. 巴西和阿根廷的地理特征的异同
相同点:(1)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农牧业占主导地位。
(2)农业发展快,机械化水平较高。
(3)农畜产品商品率高。巴西的咖啡、蔗糖、大豆、橘汁是大宗出口商品,其中咖啡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阿根廷以出口牛肉和小麦为主,牛肉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4)工农业、人口、城市都分布在本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不同点:(1)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不同。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湿热,利于热带作物生长;阿根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草类茂盛,适宜发展畜牧业和小麦种植。
(2)农牧业类型不同。巴西属于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量大,粮食不能自给;阿根廷属于大牧场放牧业,以养牛业和小麦种植业为主。
10. 巴西和阿根廷的人种问题
阿根廷大多数是欧洲西班牙和意大利,以及其他南欧国家的后裔,二战期间和二战后还有很多德国人移居到阿根廷(曼联的海因策就是普遍的德国姓),所以整个阿根廷的白人占总人口的97%,在阿根廷的有色人种里高乔人占绝大多数,也有把高乔人归为白人的说法,因为高乔人其实就是白种拉丁人与原南美印第安人的混血,从血统上讲比较复杂。后来也经常用高乔人泛指阿根廷人。如果高乔人算黑人的话,那曾经入选过阿根廷国家队的人可就多了!里克尔梅就是个典型,要是说纯黑人那样的,就还真没有过
巴西人属混血人种。白人血统多来源于葡萄牙,黄人属土着印第安人血统,黑人属非洲人血统,绝大部分都是混血的。其中白人占55.2%,黑白混血种人占38.2%,黑人占6%,黄种人占0.4%,
印第安人占0.2%。
巴西是一个种族复杂的国家,几乎每一个巴西人都有着复杂的血统。巴西的球员根本就不能判断到底属于哪一人种。除了极少数的白人球员,其他基本上都是混血球员。由于奴隶贸易时期,从非洲运来的奴隶大多都是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登岸,而葡萄牙非常重视殖民地的种植业和农业发展,而在巴西北部亚马逊雨林地区聚居着一部分的印第安人,所以在葡萄牙殖民时期早期,在巴西的人种白、黑、黄三种皆有。这样的人种基础导致了现代巴西人的血统非常复杂,而巴西的足球风格也是南美最复杂的。黑人的柔韧性和灵敏度,白人的创造力和身体素质,以及印第安人强硬的作风,在巴西队中均有体现。巴西与欧洲球队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比赛当中,经常可以看到巴西球员令人眼花缭乱的个人表演。这是巴西的独特风格——“街头风格”。巴西是一个足球大国,几乎每一个人都爱好足球,都会踢足球。在街头,随处可见的是踢着街头足球的巴西少年。而这些巴西少年大多都是黑人或拥有黑人血统的混血儿,所以在巴西队当中,个人技术出色的球员也往往都是拥有黑人血统的球员。巴西的这种“街头风格”让他们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世界第一强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