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猿人是什么
猿人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具有人和猿的两重生理构造特征,大约生存于距今200万年到三四十万年前。
《简易经》里最早记载:“猿人也,猿猴也,一祖二别也。同是灵物,我别灵而有慧进化也,他别灵而无慧守宗也。”说明猿人和猿猴是一个祖上猿类。猿人和猿猴都是有灵性的动物,只是猿人的灵性有慧根,才进化为人类,而猿猴虽然有灵性,没有智慧就没有进化,基本上守住祖宗的原样,有进化也不大。
1901年,荷兰籍医生、解剖学家杜布阿在爪哇梭罗河边发现了一种已绝灭了的生物的遗骨化石,它具有人和猿的两重生活构造特征。杜布阿把它命名为“直立猿人”,认为这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这一发现和命名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关于人类起源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一直到1929年12月发现了北京猿人才宣告结束。后来,我国科学家将同一进化程度的人类化石统称为猿人。
2. 最早的猿人是什么
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3.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猿人有哪些
猿人的存在要追述到远古时代了
至于野人倒是不少,不过大多也只存在于传说中
目前为止官方还没发现过猿人野人的存在
猿人在民间更是连传说都少见猿人是早期的人 已经灭绝了
但现在又有人 开始返祖了。。就是毛孩之类的
野人的话就比较难定义了
这类属于已进化完整的但与世俗社会隔绝的人,且要完全不晓世俗文明的。
貌似除了一辈子没接触过人类基本不可能存在这种人
4. 最早的猿人出现在什么时候
最早阶段的人类,学名为直立人。生存于约50~6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某些体质形态还接近于猿类。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知道用火熟食,取暖避害,并能保存火种。群居洞穴、河岸等地,以采集植物及狩猎为生。1891年在印度尼西亚爪哇中部第一次发现猿人化石,称为爪哇直立猿人。1965年5月在中国云南元谋发现元谋猿人,生存于170万年以前,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化石。1963~1964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猿人,生存于50~60万年以前。1927年首次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北京猿人,生存于40~50万年以前,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猿人化石。
5. 猿人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界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是1891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发现的爪哇猿人,距今60至80万年。爪哇猿人同1927年在我国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一度被世界公认为“最早”的人类。当时人们认为,人类历史不超过数10万年,最早出现人类的是亚洲。1981年我国发现的山东沂源猿人,与北京猿人属同一时代。然而,这一人类最早起源之说为我国两起考古发现所推翻。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陕西蓝田和云南元谋发现猿人化石。蓝田猿人距今100万年,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
那么,人类历史到底有多长呢?近二三十年来,考古学家在非洲大陆发现了许多猿人化石,使我们对于人类历史有了新的认识。1959年,在坦桑尼亚发现的一个几乎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和劳动工具,测定年代为距今175万年。1972年,在肯尼亚发现的猿人头骨、腿骨化石和石器,测定年代为距今260万年。1973年,有报告说埃塞俄比亚发现的猿人化石,距今约300万年或300万年以前。由此看来,人类历史不是80万年,也不是170万年,而是300多万年。至于人类最早的出现地,也还有待更多的考古发现方能确定。
6.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是什么猿人
元谋人是咱们中国最早出现的猿人
7. 什么叫猿人
猿人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具有人和猿的两重生理构造特征,大约生存于距今200万年到三四十万年前。猿人头骨低平,眉脊骨突出,牙齿较大,具有猿和人的中间性质。他们已经能制造石器,是最早能制造工具的人。猿人可分为早期猿人和晚期猿人。
8. 最古老的猿人是什么人
人类的起源有“一源说”和“多源说”之分。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书中把从猿到人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角成的人。
(一)攀树的猿群
⒈原上猿
迄今为止,在考古学家所发现的许多古猿化石中,人类最古老的祖先是原上猿(亦称埃及古猿。因在埃及开罗西南的撒哈拉沙漠边缘的法维发现),生活在距今约3500~3000万年前。这种古猿体形像猴,大如家猫,头骨容量大约为30毫升,有32枚牙齿,雄性犬齿大而尖,雌性犬齿比较小,是当时地球上体形最大的哺乳和最高级的动物,也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⒉埃及猿
比原上猿进步的是埃及猿。埃及猿的化石在埃及法尤姆渐新世地层中发现,身体不大,脑量小,头骨形状与猴有点相似,后肢比前肢长,有尾巴,很可能像猴一样四肢行走。有32枚牙齿,排列顺序与现代类人猿和人相近。它生活在距今大约2800~2600万年前。“埃及猿具有现代猿和现代人共同的特征,很可能是猿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林耀华《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0页)。
⒊森林古猿
比埃及猿晚一些的是森林古猿。其化石最早是在1856年法国圣戈当附近的中新统世地层中发现的。由同一地层的动植物遗存说明这种古猿生长在树木茂盛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以吃树叶和果实为生,故命名为森林古猿,后来在亚、非、欧均有发现。这种猿生活在距今大约2300~1000万年前,是林栖动物,还没有直立行走的特点,但在攀缘时前后肢已经有了不同用途,为手脚分化创造了条件。
原上猿、埃及猿和森林古猿因成群在树上生活,称为“攀树的猿群”(恩格斯语),“人类学家认为它们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
共同祖先”(崔连仲《世界史》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页)。
(二)正在形成中的人
⒈腊玛古猿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根据新考古资料,不断提出:人类是由埃及猿开始与现代类人猿分道扬镳的。由埃及猿开始分为两支:一支继续留在树上,通过森林古猿发展为现代类人猿,成为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的祖先;另一支则被迫下到地上,通过腊玛古猿、南方古猿这一阶段,经过漫长劳动,进化成人。
腊玛古猿首次发现于印度北部西姆拉低山区哈里塔良格尔的中新世后半期或上新世前半期的地层中,它比森林古猿更进步。后来在欧洲、非洲的肯尼亚以及我国云南开远县的小龙潭、禄丰县的石灰坝等地也有发现。腊玛古猿生存的年代大约在1400~800万年之前。据考证它们的齿成弧形,吻部后缩,比较短,不像猿类那样向前突出,身高一米多,脑量约300毫升,在地面觅食,能够直立行走,可能有说话的能力,其特点已近似于人。
腊玛古猿过着群居生活,每个群体大约有二、三十名成员,没有婚姻和家庭,只有杂乱的性交关系,他们虽然已经知道使用天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劳动工具,因而称之为正在形成中的人。
⒉南方古猿
腊玛古猿大约在550~400万年前发展为南方古猿,简称南猿。其化石是1942年在南非的阿扎尼亚金伯利市以北80公里的塔昂火车站附近山洞中首次发现的,此类化石在非洲、亚洲(包括我国)也发现多处。大多数学者肯定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科化石。其生存年代是在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早期之间,大约距今400~100万年。
南猿又分为南猿纤细种和南猿粗壮种。南猿纤细种颌突出,没有下颏,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外貌很像猿,脑量可达600毫升,颅腔内膜沟回较复杂,眉骨脊不甚发达,牙齿构造和排列方式等均与人的特征很接近,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南猿粗壮种不会制造工具,未能转变成人,大约到100万年前后就灭绝了。
(三)完全角成的人
⒈发展阶段
根据我国人类学家研究,完全角成的人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早期猿人。所谓早期猿人,指的是刚刚由古猿转变为人的猿人,他们的化石是1475年在坦桑尼亚北部伽鲁西河流域莱托利地层中发现的,距今377~359万年前,处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他们已经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能够直立行走,会交谈,已经学会制造原始的木器或砾石工具,脑量大增。
第二阶段晚期猿人,也就是我国学者过去所说的猿人,即学名所说的“直立人”。生存年代大约距今180~230万年前,处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其化石相当丰富,迄今发掘最早的是1981年在爪哇特里尼尔附近地表下十五米处的头盖骨化石和一颗牙齿化石。由于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会使用石器,所以称为“直立猿人”。在我国北京的周口店、陕西的蓝田、云南的元谋以及亚、非、欧等地也有发现。
第三阶段早期智人,也就是过去长期所谓的尼人或古人,他们是由直立人进化而来。称为尼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化石最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山洞中发现的。生存年代大约距今30~5万年前,处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其化石在亚、非、欧三洲的许多地区均有所发现,在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是山西丁村人、广东的马坝人和湖南的长阳人。这一时期他们的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已十分相近,脑量达1350~1750毫升,智力有较大发展,有的人可以活到40~50岁。到距今5万年前后,早期智人终于发展、演变为晚期智人。
第四阶段晚期智人,也就是过去学者所说的智人、新人、真人或克人。生活在距今4、5~1万年前。之所以称为克人是因为这类化石最先发现于法国克鲁马农洞之中。
晚期智人的体质有了明显进步,大脑相当发达,山顶洞人的3个头骨脑量分别为1500、1380和1300毫升,柳江人的脑量为1486毫升,都在现代人脑量变化范围内,脑内动脉支也接近现代人。他们已有很高的智慧,除了对石器进行精加工外,还制作了不少骨器和角器;他们不仅能够捕捉野兽,而且已经有了相当好的捕鱼技术;还能建筑房屋,生产装饰品,男女分工明确,女性为氏族的中心。他们不断迁徙,在迁徙过程中与定居于洞穴的尼人经常发生冲突,大约在28000年前综合素质超过尼人,大约在27000年前尼人消失。
晚期智人分布更加广泛,不仅分布在亚、非、欧,而且还分布于大洋洲和美洲,在我国分布也很广泛,已发现含晚期智人化石点38处,在华南有广西的柳江人和麒麟山人;西南有四川的资阳人,云南的丽江人;在华北有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内蒙古河套人;在东北有吉林的榆树人;在华东有江苏泗洪的下草湾人、浙江的建德人、台湾的左镇人,山东的新来人;西北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边缘、青海柴达木盆地和西藏北部高原也有多处旧石器遗存发现。
⒉种族
处在早更新世的人,由于许多原因加之经受着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寒、暑、燥、温)阳光、水土、食物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在不断地进行自身调节,以达适应之目的,出现了种族。人类学家根据现今世界上人的肤色、发形、发色、血型、指纹、掌纹、牙齿等特征把人类分为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黄种人约占全球人口的37%左右;白种人约占全球人口的54%左右;黑种人约占全球人口的8.5%左右,其他人种约占全球人口0.5%左右。我国居民属于黄色人种的东亚支系。“从人类化石可以看出,自早更新世的元谋人,到中更新世的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等已显示出黄种人的特征;到晚更新世的浙江人、山顶洞人时,种族特征已经基本形成。这大概经过一百多万年演变。”(宋兆麟、黎家芳、杜耀西《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第120页)“我国是黄种人的主要发祥地”(同上书,第120页),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有共同的祖先,(宋原放主编《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17页)。种族没有优劣之别。
⒊人类大迁徙
美国加洲大学的学者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现代人都是由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小部落进化而来,后来又分散到世界各地。“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和密执安大学的科学家认为‘现代人的确进化自非洲的一个部落,但其进化过程并非是20万年,而至少是100万年’。”(杨言主编《世界五千年神秘总集》西苑出版社,第4页),“我国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金力、卢大儒等科研人员通过对12217个东亚人进行检测,检出3个来源于非洲人的遗传标志,通过y染色体上的甘核苷酸多态位点(SNP)分析,发现这些东亚人群中无一例外地带有非洲人的遗传基因和标志,从而为东亚人群的非洲起源提供了强有力的遗传学证据。”(《中国青年报》2003年4月7日“破解东亚人群起源之谜获重大突破”。
迁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生育是为了永远的生存,幻想是为了明天更幸福的生
9. 最有发现的猿人是什么猿人
南方古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