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巴西什么牌子的汽车多
Marcopolo公司是巴西乃至美洲最大的客车生产公司。
⑵ 巴西的主要城市是哪些
巴西是巴西联邦共和国的简称。
巴西联邦共和国共分为26个州和1个联邦区(巴西利亚联邦区),州下设市,共有5564个市(2011年3月)
巴西主要城市有:圣保罗,萨尔瓦多,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
其他城市:伊瓜苏、玛瑙斯、贝洛奥里藏特、萨尔瓦多、累西腓、阿雷格里港、戈亚尼亚、贝伦和库里蒂巴
⑶ 全球最多汽车的前10名城市有哪些
第1名:中国
前三季度销量:1700.09万辆,同比增长7.04%
第2名:美国
前三季度销量:1,243.7万辆,同比增长5.5%(轻型车)
第3名:日本
前三季度销量:431.8万辆,同比增长6.0%(含660cc以下排量微型车),257.8万辆,同比增长4.5%(不含微型车)
第4名:巴西
前三季度销量:252.6万辆,同比下跌9.1%
第5名:印度
前三季度销量:238.1万辆,同比持平
第6名:德国
前三季度销量:228.2万辆,同比增长2.9%
第7名:英国
前三季度销量:195.8万辆,同比增长9.1%(乘用车)
第8名:俄罗斯
前三季度销量:178.0万辆,同比下跌13.0%(轻型车)
第9名:法国
前三季度销量:133.7万辆,同比增长2.1%(乘用车
第10名:加拿大
前三季度销量:142.4万辆,同比增长5.5%
⑷ 除了足球、桑巴,巴西的自行车你了解多少
巴西在行动公共自行车:全巴西有6个城市有公共自行车的项目。它们的这一项目相当奇怪,先是在富人区推广,在那之后才推行到不那么繁华的地方。宣传与行动:Transporte
Ativo成立于2003年,在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宣传自行车的有利影响,并对一些城市的归化作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无车日:在巴西,汽车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圣保罗的城市交通顾问Daniel
Guth一直热衷于用自行车作为社会变革的工具。他和圣保罗教育部长的顾问Alexandre
Schneider一起发起了一项计划——即在40多所学校中推行自行车课,还有在学校与家之间推行自行车护送。从2009年起的每一个周日,他们都在呼吁人们骑车,如今骑车的人数已经远超10万人。在周日,不少巴西城市推行无车日。货物自行车的天堂巴西的独特之处在于货物自行车。仅里约热内卢的科帕卡巴纳,就有超过11000辆的货物自行车。
⑸ 巴西为什么重机车多
因为那边土豪多,而且人家那边的机车比我们便宜的多。
⑹ 汽车总动员里巴西那辆赛车叫什么
CARLA VELOSO
来自里约热内卢,这位可以在汽车嘉年华里舞动众生的拉丁天后却更愿意把人生奉献给赛道。在英特拉格斯创造了全速记录之后,她被应征去了欧洲24小时耐力赛,在那里成为了雷打不动的领奖台赛手。这位巴西的骄傲是大奖赛中唯一的女选手,而且她绝对是一心要赢得比赛的。
原型车应该是耐力赛车,耐力赛车长得都差不多,这个形象是综合各个车队设计的
⑺ 汽车工业的巴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使巴西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成为战后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工业化进程中,巴西的汽车工业迅速崛起。经过短短 20 年的发展,巴西就跨入了世界 10 大汽车生产国的行列。 1978 年,巴西汽车年产量突破 100 万辆大关.
在汽车工业起步之前,巴西只能利用进口零部件装配小型载重汽车、推土机和拖拉机.在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以及跨国汽车公司的参与下,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成巴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 “ 火车头 ”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巴西政府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巴西政府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 5 个方面。
政府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力度与方式
(1) 推行 “ 增长点 ” 产业政策,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 增长点 ” 产业政策是在库比契克执政时期 (1956--1961) 制定的全国经济发展计划中实行的。这一政策旨在通过对各部门和各行业的比较研究,找出对整个经济具有刺激和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这些产业,所谓 “ 增长点 ” 就是指这些主导产业部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巴西政府把汽车工业确定为经济的 “ 增长点 ” ,将汽车工业作为具有推动力的主导产业加以重点发展。 1956 年,巴西政府制定了一项汽车工业发展计划,并成立了 “ 促进汽车工业特别委员会 ” ,确定发展汽车工业的方针是进口替代,并以此带动本国发动机等机械制造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50 年代中期,库比契克政府实行大量引进外资的政策,除放宽外资在企业中的股权比重外,还通过免税等措施鼓励外资转入制造业,豁免外资企业的进口税,免征外资在巴西新建企业第一年的销售税,并为外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等。在引进资金、设备和技术以发展汽车工业的过程中,巴西政府还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鼓励外国汽车公司用进口设备作为投资,并在外汇方面予以优待;对汽车部件的进口给予优惠的兑换率;通过逐步限制部件的进口,保证参加投资的公司不会受到后来竞争者的影响;外国汽车公司享有 100 %的股权。
在上述优惠政策的刺激下,跨国汽车公司纷纷到巴西投资设厂。 20 世纪 50 年代末,福特、通用、大众、奔驰等汽车公司在巴西设立子公司,奠定了巴西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 1957 年,巴西已生产汽车 3 . 1 万辆,到 1960 年产量升至 13 . 3 万辆。
20世纪90 年代,巴西继续奉行引进外资的政策,外资纷至沓来。福特、通用和大众汽车公司都加大了,在巴西的投资力度,奔驰公司也将巴西作为卡车和公共汽车的定点产地。本田、丰田、戴姆勒一克莱斯勒、雷诺、 PSA 等汽车巨头都相继在巴西投资生产汽车。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长期以来,巴西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突破这一制约经济发展的 “ 瓶颈 ” ,为经济的增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战后,巴西的交通运输业十分落后,全国的公路不足 1000 千米 。巴西在 1948 ~ 1955 年和 1956--1961 年全国经济发展计划中均将交通运输业列为发展的重点,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自 60 年代起,巴西出现了所谓的 “ 公路热 ”1960--1977 年,公路里程总长从 48 万千米增加到 150 万千米。 1976 年,巴西全国约 75 %的客货运输由公路承运。到 1992 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 166 万千米,其中干线公路11 . 5 方千米,其他等级公路 154 . 5 万千米 ,每辆汽车平均占有公路 123 米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巴西汽车工业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严格保护国内汽车市场
为保护本国汽车工业,巴西政府长期采取高关税政策以阻止汽车的进口。此外,巴西还利用进口配额甚至颁布法令禁止进口等措施限制外国汽车进入巴西市场。
在 20 世纪 50 年代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巴西政府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高昂的进口关税保护了巴西汽车市场,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1976 年,巴西进一步强化进口替代政策,继续实行 40 年代末实行的 “ 同类产品法 ” ,并采取限制进口措施。 1980 年,巴西政府颁布进口管制条例,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工业品的进口税率大幅度提高。另外,巴西对国内已能基本满足需求的耐用消费品 ( 如汽车及其零部件 ) 成倍提高进口关税,或明令禁止进口。直到 1990 年 3 月科洛尔政府执行 “ 开放经济世界 ” 的政策后,巴西对汽车进口的禁令才解除。
巴西对进口汽车征收的关税税率从 1991 年的 60 %逐步下调到 1994 年的 20 %,致使 1991--1995 年间巴西每年进口汽车的数量从 2 万辆骤增至 30 万辆,年均增长率为 96 . 8 %。在这种情况下,巴西政府在 1995 年 2 月重新提高了关税税率,先由 20 %升至 32 %,两个月后又提高到 70 %,从而遏制了汽车进口的增加, 1996 年进口轿车的数量仅为 15 . 7 万辆,较 1995 年减少了将近一半。
积极推动汽车的国产化
巴西政府早在 1956 年就作出规定:在 3 年内,每辆汽车 90 % --95 %的部件要在巴西制造。 50 年代后期,在鼓励外国汽车公司到巴西投资的同时,巴西政府要求外国汽车公司提出投资计划 ( 计划中必须列入采用当地生产的部件装配汽车的比重逐步增大的内容即由最初占 45 %逐渐增加到占 95 %左右 ) ;巴西政府在对汽车部件的进口给予优惠兑换率的同时,要求随当地生产的汽车部件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对汽车部件的进口。
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对国产化都很重视。早在 1957 年,产量最大的巴西大众汽车公司所生产的大众轻型运输车的国产化率就已达到 50 %; 1961 年年底,大众轻型运输车和大众甲壳虫汽车的国产化率均达到 95 %。 1962 年,巴西所生产汽车 90 %的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从表 l 可以看出,大众汽车的国产化率提高很快。 七八十年代引导发展酒精汽车
由于巴西严重依赖石油进口,因此, 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对巴西经济的影响很大。 1975 年,巴西政府制定了使用酒精的计划,旨在从甘蔗中提炼酒精,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80 年代,为普及酒精汽车,巴西政府对酒精汽车的销售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降低工业产品税,调低酒精汽车的价格,对酒精出租汽车免征销售税。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酒精汽车的销售。 1980—1985 年间,酒精轿车占新发照轿车的比重从 35 %提高到 96 %。
80 年代末以来,汽油和酒精的价格差逐渐缩小,使巴西新发照汽车出现了明显的结构变化,酒精汽车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 1985--1989 年间,酒精轿车的比重从 96 %下降到 61 %。到 90 年代后期,酒精汽车所占的比重已很小。
对汽车车型生产的引导
20世纪70 年代初,为鼓励载重汽车和公共汽车的生产,巴西政府颁布法令,将这两种汽车的工业产品税分别由 10 %和 12 %减为 5 %,同时给予那些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必备零部件以进口豁免权。在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巴西汽车厂商增加了这两种汽车车型的生产。同时,为适应石油危机的新形势,巴西增加了耗油量小的小型客车和货车的生产,减少耗油量大的大型车辆的生产,并研制以混合燃料和酒精为动力的中小型汽车。
巴西汽车工业以生产轿车为主,而轿车又以价格便宜、经济实用的普及型车为主,其产量占轿车总产量的 50 %以上。在形成这一格局的过程中,巴西政府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在轿车工业的起步阶段,巴西汽车生产厂商曾一度立足于国际市场;以 CKD 方式引进高档轿车部件组装出口,并加强零部件的国产化。到 1965 年,虽然轿车的国产化率已高达 95 %,但由于缺乏国际竞争力,巴西产轿车仍无法进入国际市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车型过于陈旧,二是国产化后质量欠佳而成本高昂。由于价格偏高,巴西国内市场也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巴西政府于 1967 年制定了鼓励使用经济普及型轿车的政策。这一政策对汽车生产厂商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使他们转而以开拓巴西国内市场为主,重点生产经济普及型轿车。仅用 15 年时间,巴西每千人拥有的轿车就由 1965 年的 14 辆增至 1980 年的 77 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节能和环保浪潮的推动下,小型轿车成为国际汽车市场备受人们青睐的车型。巴西政府运用税收政策鼓励人们购买低价位小型轿车,从而刺激了小型轿车的生产。如从 1993 年 4 月起,政府降低 “ 普及型汽车 ” 即排气量小于 1 升 的轿车的税收,使轿车售价中税收所占的比重从 1991 年的 35 . 6 %降为 1993 年的 17 %。政府的税收政策大大刺激了民众对小型车的需求。对排气量小于 1 升 的汽车的需求量从 1992 年的 9 . 3 万辆增至 1997 年的 87 . 2 万辆,明显高于汽车总需求的增幅,这类汽车占国产汽车总销售额的比重从 1992 年的 16 %提高到 1998 年的 73 %。
积极促进汽车出口
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是巴西 60 年代经济战略调整的中心.巴西政府把增加出口和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作为进一步推动工业化和全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措施,为扩大汽车等产品的出口,巴西政府除采用通常的财政刺激手段 ( 如减免税收,提供优惠贷款,出口,补贴以及简化出口手续 ) 外,还采取了本国货币不定期的贬值、完善对外贸易基础设施等举措。巴西政府对增加汽车出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76 年,为促进各类汽车的大量出口,巴西汽车工业第 10 次展销会在圣保罗城举行。 1977 年,巴西全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成立了一个负责汽车配件出口的对外贸易局,加强未组装的成套汽车配件的出口业务,以利于本国中、小汽车配件厂的生产发展。
为扩大出口,巴西政府还制定了 Befiex 计划,规定汽车工业可以用不超过 1 / 3 的出口收入免税进口物品,并提供利率优惠的出口贷款。 1973—1979 年间,巴西汽车的出口总值为 10 亿美元。 90 年代,巴西政府还规定,出口汽车和零部件的企业可以以优惠的税率进口汽车,从而刺激了汽车的出口。 1997 年巴西汽车出口量达 41 . 7 万辆,创造了新记录。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发展本国汽车工业的过程中,巴西政府一直积极进行政策引导,使汽车工业形成了独特的政府推动型发展模式。巴西汽车工业的发展基础很差,在发展过程中政府也没有投入多少资金,但借助跨国汽车公司的力量,巴西很快就跨入了世界 10 大汽车生产国的行列。巴西生产的汽车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全球 60 多个国家。汽车出口为巴西挣得了大量外汇。汽车工业发展成为巴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并增加了就业与税收。从这些方面看,巴西政府所发挥的作用是较为成功的。
但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巴西政府 90 年代之前,巴西通过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保护国内汽车市场,阻止汽车进口。巴西甚至颁布了禁止汽车进口的法令。在政府的保护之下,巴西汽车工业得以起步并迅速发展。政府的市场保护举措无疑对巴西汽车工业的初期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这也是后起国家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本国汽车工业的一条重要经验。但是,严格的国内市场保护也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成为造成巴西汽车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根源。第一,它导致国内汽车市场价格过高状况的出现。巴西的汽车生产成本高于国际水平,国内市场保护措施可以在高价格的情况下保证汽车生产厂商有利可图。结果, 90 年代巴西取消汽车进口禁令、降低关税后,外国汽车大举进入巴西市场,汽车进口额大幅飙升。巴西政府被迫重新提高了汽车进口关税,以阻止汽车的进口。第二,在严格的市场保护下,陈旧的汽车车型也能销售出去,因此,汽车生产厂商不想耗巨资研制或引进最新的车型,这样就影响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也不利于提高研究与开发能力。第三,巴西政府限制进口汽车零部件,使各汽车生产厂商无法开展国际分工与合作,因此,巴西产汽车的质量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
进行市场保护是巴西汽车工业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面对国际汽车业开展并购重组和进行战略合作的大潮,巴西汽车工业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
⑻ 巴西交通特点是什么 巴西旅游交通攻略
提到,巴西不禁就开始让人觉得兴奋不已,不仅是因为这里的足球赛事,还有这里的狂欢节、啤酒节等等数不清的节日,巴西人一向是喜欢庆祝的,所以,你来到这里,一定也是会被这里的热情感染。
这样的国家巴西,每一年都接受着来自全世界不同地方的游客,来到这里,我们旅游,就不得不要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这里的交通到底如何,会不会影响自己旅游的好心情呢?
那么,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巴西旅游的交通的一些你不得不知道的攻略。
【巴西交通特点:堵!】
圣保罗的居民在他们的车子里可以做很多事情。他们刮胡子,他们上妆,他们和邻车的司机聊天、约会,他们看书,他们学外语,他们看DVD。之所以这样只因为圣保罗是世界上最堵的城市之一。
此前,圣保罗还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堵车344公里,而此前的纪录是309公里。
【巴西汽车特点:两门开,烧酒精】
汽车两门开
巴西的轿车90%以上是两门车,坐后排的人上车须将前排司机旁边那个座位的椅背向前扳倒,“屈尊”入座。
酒精燃料
巴西是世界上唯一较普遍使用酒精作汽车燃料的国家。作为世界第一甘蔗生产大国,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政府提出“全国酒精计划”用甘蔗渣,生产酒精代替汽油作燃料。
【巴西境内主要交通】
航空:
巴西国内主要有四家大型民用航空公司。巴西的民用机场共有62个,其中国际机场有22个。一般外国旅行者出入巴西的主要国际航空港为圣保罗的“瓜鲁里奥斯机场”和“里约热内卢的格莱昂机场”。
铁路:
着名的中央火车站,因为同名电影《中央车站》出名,现在中央火车站来往的主要是地铁和短途Supervia。然而火车旅行依然很受游客青睐,因为巴西的火车穿越风景秀丽的原野,老式的蒸气火车头令人怀旧。
公路:
公路客货运输是巴西主要的运输方式。陆路客运主要为大型豪华巴士汽车,即便宜又舒适,但从治安、交通方面考虑,并不是十分安全。
出租车:
乘坐出租车是游览里约最快但也是最贵的交通方式,巴西国内的官方出租车为黄色,十一点以后车费增加。上车时应该提醒司机打开里程表,或者谈好价钱后在上车。
公交:
在巴西搭乘公交对葡萄牙语不灵光的同学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车站和公交上只标示终点站,没有具体线路。公交到站前需要按车上的橙色按键或拉一下车顶垂下来的绳索通知司机停车。
需要注意的是,巴西乘坐公交车一定要当心扒手乘机偷窃,他们常在公车行将开动时从后门跳出。另外没有位子坐的乘客一定要抓牢扶手,因为有些司机很不体贴,常常紧急刹车,转弯时也不减速。
地铁:
里约热内卢与圣保罗都有设备一流、四通八达的地下铁交通。外国观光客搭地下铁旅游不必担心迷路,各车站以及每个车厢内都备有行车路线图。地下铁交通网终点站与公车线连接,通常一张车票可同时搭乘地下铁和公车。
Tips
巴西地铁有女性专用车厢,粉红色地铁车厢在6:00-9:00以及17:00-20:00仅限女性使用。
租车:在巴西租车的租金不低,车辆右侧行驶,而且在市区很难停车。把国内驾照在中国驻巴西领事馆公证,带着驾照、公证和护照可以到警察局换领巴西180天有效期的驾照。
好了,来到巴西,就不得不知道这些交通知识了,巴西这样一个热情的国家,自然交通也是热情的,所以这里的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堵了!所以,每一个来这里的小伙伴,要做好心里准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