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巴西不能崛起
巴西这个国家地大物博,历史也很悠久,要人口有人口,要领土有领土,有资源有资源,可谓算得上是要什么有什么,由于日照充足而且属热带气候,不知道什么是冷,而且瓜果蔬菜丰富吃穿不愁,但是为什么巴西一直都不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呢,这其中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下面我为大家揭露几点吧。
第三点,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邻居美国,由于巴西地区偏远,在南美洲,无论距离东亚还是西欧都太遥远,因此也很少有人愿意去那里投资搞贸易。离他们最近的就是美国,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会压制强国的国家,所以巴西也是一直在他的阴影下生活的,一直在明里暗里的压制着巴西,这也是他们无法强大无法发展起来的最大原因。
❷ 巴西为什么会出现退工业化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工业化都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核心,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期间,曾经辉煌的巴西工业化现如今已经逐渐被“去工业化”取代,而经济增长明显也已经放慢了,被牢牢地钉在了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而从现如今巴西的这种情况来看,也就像世界其他各国展示一个国家,丢掉了工业实体经济会有多么的可怕。
对于这种不还钱的事情,对于其他人来说当然是不干了,面对各种各样的债主,巴西在这个时候又只能被迫进行改革,放开市场,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就是在这一阶段被拍卖掉的。然而被放开市场之后,常年处于温室当中的巴西企业已经没有多大的竞争优势了。
所以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之下,巴西的处境变得也就越来越困难了,尽管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对于他们所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被动的,而且也是代表了退工业化的一种进程,因此也就把自己陷在泥潭当中,而且是越陷越深。
❸ 巴西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分点)
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主要有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等特大城市组成的工业基地. 巴西北部西部大部为未开发热带雨林,人烟稀少.
❹ 巴西的工业主要分布
分布在东南部地区
原因(有利条件):
1、巴西东南部人口稠密,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2、东南部地区铁矿和煤矿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原料
3、东南部地区临近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海上交通便利
4、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行列。
(4)巴西不应该发展什么工业扩展阅读
工业
巴西工业居拉美之首。2015年工业产值1.1494万亿雷亚尔,同比衰退6.2%,占国内生产总值19.5%。70年代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纺织、建筑等。
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政府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巴西的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自然资源
铌、锰、钛、铝矾土、铅、锡、铁、铀等29种矿物储量位居世界前列。铌矿储量已探明455.9万吨,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已经探明铁矿储量333亿吨,占世界9.8%,居世界第五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探明储量153亿桶,居世界第15位,南美地区第二位(仅次于委内瑞拉)。
2007年底以来,在沿海陆续发现多个特大盐下油气田,预期储量500亿至1500亿桶,有望进入世界十大储油国之列。森林覆盖率达62%,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占世界1/5。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拥有量2.9万立方米,水力蕴藏量达1.43亿千瓦/年。
❺ 巴西东南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1.巴西东南部人口稠密,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2.东南部地区铁矿和煤矿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原料.
3.东南部地区临近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海上交通便利
❻ 巴西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
2站前,巴西是殖民国家,资源和资金被大量掠夺,经济是以生产农矿为主的单一经济,2战后摆脱殖民者统治,经济发展神速
❼ 巴西发展工业、农业的有利条件
1.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适合城市的发展
2.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
3.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适宜种热带作物.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
❽ 巴西过早地实施“去工业化”,造成了什么局面
巴西实施“去工业化”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导致经济倒退的可能性非常大。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制造工业一旦就业下降,经济肯定会少一大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依靠单个产业就能发展强大,美国经济第一大国都不能够舍弃工业,何况现在经济增长缓慢的巴西。
这样就形成一种局面,政府一边实施去工业化方案,一边救助失业人群,经济根本就没有上升的可能,现在还想着淘汰落后的工业,降低工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倒不如把生产力高的工业集中起来发展,只淘汰一些比较落后的工业,这样对于经济损失相对会少一些,只单纯的实施“去工业化”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❾ 印度和巴西,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印度语言不够统一,各邦自治,商品流通时经过各个邦要给这些邦缴税,基础设施,文化程度,思想观念不同,故印度发展不起来。
巴西在过去一百多年一直都在青春期,一直都是新兴市场,永远长不大。
1941年,旅居巴西的奥地利着名作家茨威格写了一本热情洋溢的书,题目叫《巴西:未来之国》。茨威格像赞美自己的情人一样赞美巴西。他写到:“如若有幸看到巴西无尽的繁茂,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将获得持续一生的美丽。”
1941年,多难的欧洲再度风雨如晦、山河破碎。茨威格目睹欧洲文明的沉沦,已是肝肠寸断。巴西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茨威格谈到,在欧洲盛行的是邪恶的种族主义,但在巴西,异族通婚却是整合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巴西几乎从来没有打过仗。巴西的建国和独立,没有经过什么血与火的洗礼,轻盈得如同一片飘然降落的羽毛。
巴西长期以来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王室一开始也不怎么重视巴西,到后来才发现,巴西这颗明珠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葡萄牙。19世纪初,国力已经衰落的葡萄牙发现自己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法国和英国正在打仗,拿破仑给葡萄牙王室发出了最后通牒:到底站到哪边?赶紧给个答案。如果选择法国,那英国马上会报复,强大的英国海军会把葡萄牙的海路封锁得死死的。如果选择英国,拿破仑的铁骑会一路杀过来,里斯本一定会陷落。最后,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选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出路:三十六计,走为上。逃跑吧。
这一幕历史真是壮观。葡萄牙王室、所有的贵族、政府高官、教士和将军们,带着金银细软,匆匆登船启航,向着巴西方向驶去。葡萄牙?不要了。若昂六世在巴西过得“乐不思葡”。拿破仑兵败之后,若昂六世很不请愿地回到葡萄牙,但临走的时候把自己的王位继承人佩德罗王子留在了巴西。佩德罗王子干脆不回葡萄牙了。1822年,他宣告巴西独立,自称巴西皇帝。
1831年,佩德罗一世把皇位禅让给五岁的孩子佩德罗二世,因为佩德罗二世是在巴西出生的,可能更容易被巴西人接纳。佩德罗二世是一位少有的明君,他天性好学,更像是一个被束缚在王位上的学者。他用了一生的努力,终于在巴西废除了奴隶制。但就在里约热内卢全城欢庆的时候,年迈的佩德罗二世却在米兰的酒店里忍受病痛的折磨。当他疗养结束,计划回国的时候,巴西民族主义者群起反对。年老的国王早已厌倦国事,他没有一丝抵抗的欲望,高贵而冷静地交出了帝国的桂冠。
巴西的经济发展像一个连续剧。欧洲的殖民者刚到巴西之后,在这里找不到任何有剥削价值的东西,他们带回来的不过是几只华丽的鹦鹉。正因为如此,巴西最初才能幸免于欧洲人的蹂躏。17世纪,巴西经济的主角是甘蔗。甘蔗是从佛得角移植过来的,这东西到了巴西,插在地里,没有人管,都能长得又粗又壮。榨汁也不需要什么工具和技巧,就用黑奴,像驴子拉磨一样,就能把最后一滴甘蔗汁榨出来。可是,从甜菜中提取糖分的方法出现之后,巴西的蔗糖业很快就衰落了。
18世纪,巴西发现了金矿。德国经济学家桑巴特甚至说,如果没有巴西的黄金对欧洲经济命脉的强烈刺激,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就不会迅猛发展。淘金热吸引着大批人口深入巴西内地。当时,美国领土才刚被开发出六分之一,巴西已经勘探了每一块土地。可是,淘金热来得快,去得也快,历史上一度繁荣的黄金城,很快衰败为“黑金镇”。
19世纪巴西经济的主角是咖啡和橡胶。咖啡不能用机器种植,只有在咖啡业,奴隶的价值才会高于机器。在橡胶园里劳作的工人,生存状况甚至比奴隶更为恶劣。可是,由于供给过剩,咖啡价格一落千丈。橡胶本是巴西的土着植物,一个英国青年贿赂海关官员,把七万克种子带回英国,橡胶很快被移植到马来半岛,巴西从此失去了垄断地位。
20世纪,到了工业化的时代,巴西有世界上最丰富优质的铁矿,但她却缺少煤炭。它有广袤的森林,却要进口纸张;棉花原产自巴西,但棉织品却要从英国购买。在巴西的历史上,每一次的经济繁荣都如雾如电,“事如春梦了无痕”,到头来不过是梦遗中的快乐。
巴西永远也长不大。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懂得巴西。巴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是我们所不能想象、不能承受之轻。
❿ 巴西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感到紧张的是什么不足
近代巴西经济发展史
殖民地时期的巴西经济
1500年,葡萄牙人佩德罗·阿·卡布拉尔到达巴西沿海登陆,将登陆地命名为“真十字地”,并宣布该地为葡萄牙王国的属地。随后他又将“真十字地”更名为“圣十字地”。后来,“圣十字地”被巴西这个名称取而代之。
1530年,葡萄牙国王派大贵族马丁·阿方索·德索萨率领400多名移民到巴西,建立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
从此,巴西便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在殖民地时期,巴西的经济发展有以下特征。
①实行土地分封制,建立殖民统治机构。
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巴西后,为了加强对巴西的统治和掠夺,广泛地推行分封制,建立殖民统治机构。
所谓分封制,就是指葡萄牙殖民者将巴西分成若干管区,委派大贵族官吏进行统治的总称。
1534年,葡萄牙将巴西的领土划分为13个管区,由国王任命葡萄牙的大贵族负责统治。
每个管区所辖的土地,都作为国王的领地授予葡萄牙大封建主及贵族出身的人。
各个管区的封建主和大贵族享有行政、立法、司法、征税、募兵、铸币、建立城市、经营庄园、奴役印第安人等特权。
大封建主和贵族统治者“每年除将收入的20%上交国王外”,其余中饱私襄。
1549年,葡萄牙王室为了加强对巴西的统治和奴役,在萨尔瓦多(即巴伊亚)建立总督府,委派托梅·德索萨为首任总督,负责管理巴西殖民事务。在总督府下建立8个都督府作为地区行政机构,分别管理本地区的殖民事务。
②推行大庄园奴隶制。
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建立殖民地后,宣布全部土地归王室所有,并将土地作为国王领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和贵族,建立大庄园,推行种植园奴隶制。所谓种植园奴隶制,就是指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的土地上利用奴隶劳动进行种植棉花、甘蔗、烟草、咖啡等农作物,剥削和奴役印第安人的一种制度。
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推行种植园奴隶制,允许农场主或大业主任意鞭笞、虐待、甚至杀害黑奴。同时,葡萄牙殖民当局还命令禁止农民生产小麦、葡萄酒、植物油和可以从宗主国进口的其他农产品和商品。
③限制巴西工商业的发展。
巴西人民要求发展工商业,葡萄牙殖民者千方百计地限制巴西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16世纪中叶,巴西的工商业一度迅速兴起,其中制糖业、采矿业、手工业作坊等都在发展,出现了16-18世纪的蔗糖繁荣时期。贸易也不断扩大。同时,冶金业也很兴旺,黄金产量不断增长,金刚石矿也在兴起,出现了采金热潮。
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葡萄牙殖民当局为了保护葡萄牙工商业者的利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对巴西的工商业实行严格的限制,不准发展工商业,禁止建立手工工场。在这种政策下,巴西的工商业日趋衰落,蔗糖生产和制糖业从繁荣走向萧条,黄金产量下降,矿源枯竭,淘金热走向低潮。直至19世纪,巴西的食品、服装、纺织、冶炼、制糖业,才逐渐恢复与发展起来。
④垄断巴西的对外贸易。
从16-17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为了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对巴西的对外贸易实行垄断政策。葡萄牙对巴西的对外贸易垄断是逐渐发展起来的。16世纪初,葡萄牙垄断巴西的红木经营,利用红木提炼红色染料,远销欧洲各国,从中获得暴利。自16世纪中叶起,葡萄牙人垄断了巴西的蔗糖、黄金、钻石、橡胶、咖啡、烟草、食盐等商品的外贸业务。在垄断贸易中,大获其利。
葡萄牙垄断巴西对外贸易的政策:一是强迫巴西生产适销欧洲市场的名牌产品;二是禁止巴西建立手工工场;三是禁止巴西同宗主国以外的国家进行对外贸易,从他国进口商品由葡萄牙在巴西的贸易公司及港口负责,以保证其贸易利润和税收。
从1530年起,葡萄牙商人一方面为葡萄牙在巴西的种植园提供奴隶,另一方面将黑人奴隶从巴西运到美洲或欧洲卖给种植园主和矿主作奴隶,从中牟取暴利。葡萄牙殖民者建立猎奴队,将捉到的印第安人运至奴隶市场出卖。
17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的的奴隶贸易日益发展。奴隶贸易为葡萄牙积累了巨额资本。
独立后至二战前经济发展模式
巴西于1822年独立,但掌握政权的大地主和大种植场主继续保存奴隶制,阻碍了巴西社会经济的进步。
奴隶劳动是巴西种植场经济的基础。
19世纪中叶,巴西的经济纳入世界市场,咖啡、糖、烟草和棉花等农产品的产量日益增加,但巴西所需的稻米、玉蜀黍等粮食产品依赖从国外进口。
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也开始出现和成长,1850年已有50家工厂;1851年巴西与英国轮船通航;1852年,巴西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铁路;1874年,开辟了通往欧洲的海底电报。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同奴隶制、封建制的矛盾在加剧。
巴西农业,在1870年以后逐渐向单一种植制发展。农作物中咖啡占据首要地位。到20世纪初,巴西的咖啡产量已占世界咖啡产量的75%以上。此外,橡胶种植园也迅速发展。
巴西工业在1889年废除帝制以后,有了显着的发展。
从1889年到1907年,工业企业数目由636家增为3258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5年到1919年,工业企业又新增5936家。
但占主要地位的是食品、纺织等轻工业,冶金、机器制造等重工业几乎没有任何发展。
经济的片面发展造成了畸形的经济结构,从而使巴西愈益成为初级产品出口国。
巴西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咖啡、橡胶和可可。
1890-1913年,巴西出口总值由2.8亿克鲁赛罗增加到9.8亿克鲁赛罗。其中,咖啡的出口值始终占到一半以上。
橡胶出口量从1880年的7000吨增至1912年的42000吨,出口价值占出口总值的40%。
可可出口量也从1880年的6000吨增加到1915年的45000吨。
在拉丁美洲的可可出口国中,巴西的出口量仅次于厄瓜多爾尔尔。
巴西经济的这种片面发展,使它更加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成为它们的农业—原料附庸。
这一时期,巴西对外贸易额的增长比较迅速。
但是,这个时期的巴西对外贸易主要是同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同英、美、德、法四国进行的;与此同时,巴西也成为英、美、德、法四国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帝国主义四大列强基本上控制了巴西乃至拉丁美洲的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