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巴西资讯 > 巴西生药学杂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巴西生药学杂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发布时间:2022-04-12 18:45:13

‘壹’ 银杏的药用价值

〔释名〕 白果日用 ,鸭脚子。(时珍曰)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梅晓臣诗: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欧阳修诗: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是矣。

〔集解〕 (时珍曰)银杏生江南,以宣城者为胜。树高二三丈。叶薄纵理,俨如鸭掌形,有刻缺,面绿背淡。二月开花成簇,青白色,二更开花,随即卸落,人罕见之,一枝结子百十,状如楝子,经霜乃熟烂,去肉取核为果。其核两头尖,三棱为雄,二棱为雌。其仁嫩时绿色,久则黄。须雌雄同种,其树相望,乃结实;或雌树临水亦可;或凿一孔,内雄木一块泥之,亦结。阴阳相感之妙如此。其树耐久,肌理白腻,术家求刻符印,云能召使也。《文选.吴都赋》注:平仲果,其实如银。未知即此果否?

〔气味〕 核仁甘,苦,平,涩,无毒。(时珍曰)熟食,小苦微甘,性温有小毒。多食令人胪胀。(瑞曰)多食壅气动风。小儿食多昏霍,发惊引疳。同鳗鲡鱼食,患软风。

〔主治〕 生食引疳解酒,熟食益人。李鹏飞。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嚼浆涂鼻面手足,去齄 皴皱,及疥癣疳慝阴虱。时珍。

〔发明〕 (时珍曰)银杏宋初始着名,而修本草者不收。近时方药亦时用之。其气薄味厚,性涩而收,色白属金。故能入肺经,益肺气,定喘嗽,缩小便。生捣能浣油腻,则其去痰浊之功,可类推矣。其花夜开,人不得见,盖阴毒之物,故又能杀虫消毒。然食多则收令太过,食人气壅胪胀昏顿。故物类相感志言银杏能醉人,三元延寿书言白果食满千个者死。又云:昔有饥者同以白果代饭食饱,次日皆死。

〔附方〕新十八。
寒嗽痰喘 白果七个煨熟,以熟艾作七丸,每果入艾一丸,纸包再煨香,去艾吃。秘韫方。
哮喘痰嗽 鸭脚散:用银杏五个,麻黄二钱半,甘草炙二钱,水一钟半,煎八分,卧时服。又金陵一铺,治哮喘,白果定喘汤,服之无不效者,其人以此起家。其方:用白果二十一个炒黄,麻黄三钱,苏子二钱,款冬花,法制半夏、桑白皮蜜炙各二钱,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一钱半,甘草一钱,水三钟,煎二钟,随时分作二服。不用姜。并摄生方。
咳嗽失声 白果仁四两,白茯苓、桑白皮二两,乌豆半升,炒,蜜半斤,煮熟日干为末,以乳汁半碗拌湿,九蒸九晒,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神效。余居士方。
小便频数 白果十四枚,七生七煨食之,取效止。
小便白浊 生白果仁十枚,擂水饮,日一服,取效止。
赤白带下,下元虚惫 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胡椒一钱半,为末。用乌骨鸡一只, 去肠盛药,瓦器煮烂,空心食之。集简方。
肠风下血 银杏煨熟,出火气,食之,米饮下。
肠风脏毒 银杏四十九枚,去壳生研,入百药,煎末和丸,弹子大。每服二三丸,空心细嚼,米饮送下。戴原礼证治要决。
牙齿虫慝 生银杏,每食后嚼一二个,良。永类铃方。
手足皴裂 生白果嚼烂,夜夜涂之。
鼻面酒齄 银杏、酒浮糟同嚼烂,夜涂旦洗。医林集要。
头面癣疮 生白果仁切断,频擦取效。邵氏经验方。
下部疳疮 生白果杵,涂之。赵愿阳。
阴虱作痒,阴毛际内中生虫如虱,或红或白,痒不可忍者 白果核嚼细,频擦之,取效。刘长春方。
狗咬成疮 生白果仁嚼细涂之。
乳痈溃烂 银杏半斤,以四两研,酒服之;以四两研,傅之。急救易方。
水疔暗疔 水疔色黄,麻木不痛;暗疔疮凸,色红,使人昏狂。并先刺四畔,后用银杏去壳浸油中年久者,捣之。普济方。

银杏叶的药用范围

银杏叶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三个方面。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出 现了用银杏叶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

银杏为何可用于医疗

川村氏(1928)从白果肉中分离出白果酸、白果醇和白果酚三种化合物。
古川氏(1933)研究出这三种化合物的结构式。银杏的主要功用是抗结核。
祝维章(1943)通过银杏的化学与毒理研究,认为银杏对小白鼠有致惊厥的作用。
林传光等(1949)试验认为,白果汁、白果肉白果酚、尤其白果酸,在试管中能抑制杆菌的生长,而白果醇能促进分枝杆菌的生长。另外,银杏对多种类型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果肉的抗菌力较果皮尤强。
曹仁烈(1957)也报道,其水浸剂对几种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许多研究者都从新鲜银杏中提取出白果酚甲,经试验对离体兔肠有麻痹作用,使离体子宫收缩,对兔有暂短的降血压的作用,并引起血管渗透性增加。
银杏叶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已知其化学成分的银杏叶提取物多达160余种。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聚异戊烯、奎宁酸、亚油酸、蟒草酸、抗坏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酮等。其中以西阿黄素为主体成分,银杏叶粗提取物4种双黄酮类(西阿多黄素、银杏黄素、异银杏黄素、白果黄素)以秋叶含量最高。秋叶为17.2mg/g,夏叶为4.4mg/g。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于60年代用银杏叶研制出舒血宁针剂,经试验对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武汉军区总医院曾通过百余例清胆甾醇过高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认为银杏叶提取物(冠心酮)有一定的降压作用。继而,德国、英国、法国、美国、韩国等都用银杏制造出了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80年代,上海天工制药厂、湖北安陆制药厂、深圳南方制药厂等均生产银杏叶制造的药物。1996年美国申请银杏提取物AGE专利,由原GBE向前进了一步了。山东郯城用银杏黄酮制造出银杏啤酒、银杏饮料。山东农业大学许慕教授和沂林科所研制出银杏叶茶。
银杏外种皮含有大量的氢化白果酸和银杏黄酮。外种皮水溶性成份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作用性质与环磷酰胺及塞米松类似。外种皮醇类中间体对22种临床常见致病菌抑制有效率为81%。0.1%的氢化白果酸抑制25种临床致病真菌的有效率为92%。外种皮提取物对苹果炭疸病等11种植物菌抑制率达88-100%。醇提取物对农作物病虫害3天内防治率达100%。
银杏的根也可入药。据窦国祥(1981)研究,银杏根中含白果内脂C、M、A、B,性味甘、温平、无毒。可治白带、遗精。这一研究成果开拓了银杏的药用途径,使一向作为烧柴乃至废物的银杏根派上了新的用场,成为药物原料,开发资源。

银杏有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效果

据新华社里约热内卢4月2日电:
据此间媒体报道,巴西圣保罗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产于中国的古老植物银杏有助于治疗老年痴呆症,以及延缓人体大脑衰老。
由巴西着名神经科专家桑托斯博士率领的科研小组从几年前开始研究老年痴呆症晚期患者的治疗方法,结果发现银杏具有通畅血管等功能,在延缓老年人大脑衰老,增强记忆力方面具有常规药物难以实现的效果。
这个科研小组在实验中挑选了48名年龄在60-70岁之间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这些患者被分成两 个小组,第一组每天服用80毫克经提炼的银杏汁,另一组则服用安慰剂。六个月后, 科研人员发现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病情越发严重,而服用银杏汁的患者在记忆力、注意力和完成复杂动作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

挽救大脑的植物——银杏
选自:《纽约时报》畅销书《神奇的食物》延缓衰老 ---延缓和逆转衰老进程的基本策略
着: 〔美〕简·卡帕 Jean Carper
译者:邱巍 张敏
出版:新华出版社
如果你的身体存在任何循环系统问题或者你想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包括因为年老大脑功能的衰退,那么银杏可以是一个很有利的赌注。如果一个医生知道银杏的作用,他一定会在开出的处方上加上它。幸运的是,你可以在任何健康食物商店中找到它。是的,银杏这个名字对许多美国人来说是陌生而奇怪的,他听起来像是来自东方古老王国的某种东西。但他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观赏性植物,在整个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有它的踪影。被捣碎成粉末或液体状的银杏叶,很久以来就以其对大脑的返老还童作用闻名于世。经过五千年对银杏药用价值的断断续续的普及和传播,这种从中间裂开的叶子获得了恒久的新生。银杏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它对衰老的问题也有独到的功效。银杏抗衰老的本领在德国和法国的科学影响甚大,这两个国家有数以千万计的人用它与衰老作斗争并取得了很大成功。
普渡大学的药用植物权威泰勒博士声称,银杏是“过去10年在欧洲出售的最重要的要用植物”。举例来说,在德国,银杏叶的提取物受到严格的检测,每年医生要开出500万张含有银杏的处方用以防治一些衰老的最严重的症状,包括记忆力衰退。
银杏是什么?从专业术语上讲,这种抗衰老物质被称为银杏叶提取物。银杏是具有两亿年历史的观赏性植物,现在它主要生长在全球的温带地区,包括美国,它的叶子,即具有药用价值的部分分为两瓣,所以被称为双裂片叶。50磅的干银杏叶能够制成一磅的银杏叶提取物,这种提取物可以是液体的,也可以是固体的,它一般被制成胶囊或压成片剂。
银杏抗衰老的秘密 根据一些着名科学杂志的报导,银杏最为出众的抗衰老能力在于对血液循环的改善。这种功能对一些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人的血管老化、缺乏弹性并出现了栓塞。显然,银杏能够帮助血液更顺利地通过最为细小和狭窄的血管,使大脑、心脏和四肢的组织中缺氧的部分获得营养,起到恢复记忆力和消除肌肉疼痛的效果。300篇以上有关银杏的科学论文在各种杂志上发表,其中许多论文都论证了银杏能够刺激血液循环,对组织增加氧气的供应,这很可能是通过扩张血管和阻止血液过分粘稠及血小板沉积来起作用的。最重要的是,银杏不仅能够将氧气和血液更多地输送到大脑的健康部分,而且对疾病损伤的部分格外关照,因此它能够赋予衰老的大脑以新生。
银杏的强大功效还来自于另一个方面:它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物。一项最近的试验显示,银杏在清除流离基方面的效率比维他命E还要高,因此它可以有效地防止高脂肪的细胞膜被氧化。法国巴斯德学会的德里博士认为,银杏的最重要的功效是在流离基对细胞破坏之后,重新恢复细胞膜的完整。在一项重要的动物实验研究当中,德里博士还发现,银杏可以恢复大脑细胞接受来自神经传导系统的,指导大脑进行工作的信号的能力。举例来说,银杏能够在大脑细胞中奇迹般地恢复一些接收点,增加十分重要的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的传送,这种物质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失去。这是银杏逆转大脑衰老的另外一条途径。
在欧洲,银杏获得了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声名,它应该成为每个希望度过幸福健康晚年的人生活中的重要伙伴。
(——麦卡伯,科罗拉多洲草本植物研究学会主席;科罗拉多洲草本植物研究学会是一个研究草本植物的非盈利性组织。)
银杏是如何抗衰老的 改善大脑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中含氧的血液通过大脑中细小的毛细血管的能力逐渐下降,这种情况被称为脑供血不足。它的症状是众所周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力下降,心不在焉、糊涂、乏力、疲劳、抑郁、焦虑、头晕和耳鸣。
根据一些令人吃惊的研究结果,银杏能够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林姆堡大学的克莱金和奈普奇尔医生对40项控制研究进行了分析,他们在1992年的《英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用银杏来治疗脑供血不足和通常所使用的Codergocrine (HydergrineTM)具有同样的功效。 这两位荷兰医生特别引用了1991年德国所进行的两项研究。其中一项研究对99名患大脑功能障碍两年以上的老年患者施用银杏进行治疗,结果发现,3个月以后,72%的人的症状得到了改善,相比之下,用安慰剂进行治疗的人中只有8%症状得到了改善。与此类似,德国研究者对200名年均69岁的4年以上记忆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实验,结果是,服用3个月的银杏叶制剂后,71%的患者症状获得改善,同期只服用安慰剂的患者只有32%获得改善。
这两位荷兰研究者对银杏的药用价值深信不疑,他们表示,一旦自己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他们一定会服用银杏来治疗,因为所有的研究都没有发现银杏有什么明显的严重的副作用。根据他们的研究,治疗脑供血不足最常规的日服用量是120毫克,症状的改善一般发生在服用后的四到六周。
脑积水的治疗是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学中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动物实验已经证实,银杏提取物对化学引致的脑积水有较好的疗效。银杏还可以保护肝脏、减少心律不齐、防止过敏反应中致命性的支气管收缩,它在另一些情况下还被用于对付哮喘、移植排异、心肌梗塞、中风、器官保护和透析。
(——赫特伯博士,任教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
挽救老化的大脑 银杏似乎在那些比年轻人更需要它的老年人身上可以起到更快和效率更高的作用。根据意大利的一项研究结果,静脉注射银杏的提取液,使70%的老年人体内流向大脑的血液增加。但是,对于30至50岁的人,这个比例只有20%。另一方面,50至70岁的人血液量增加了70%,而且,老年人血流量增加至最大量所需要的时间也比年轻人要短。
快速恢复记忆力 在一些情况下,记忆力会得到迅速的改善。法国对18名平均69岁的老年男女进行了一项双盲实验,这些人都患有轻度的记忆力障碍。银杏改善了他们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在实验前一个小时,研究人员给参加实验的人服用了320毫克的银杏或600毫克的安慰剂,结果发现,银杏使其服用者的大闹处理信息的速度几乎提高了一半。
延缓早老性痴呆症的发生 根据德国一项对40名被诊断为早老性痴呆症的患者进行的双盲实验,银杏似乎可以改善这些患者的一些症状。每日3次,每次80毫克的银杏服用一个月之后,记忆力、注意力和运动心理状态都有了显着的改善。由于早老性痴呆症被认为部分地因游离基的损害而导致,所以银杏的抗氧化活性很可能能够延缓这种损害的发展,如果能够防微杜渐地使用它,效果将会更好。西雅图自然产品研究咨询会的主任布朗博士说:“银杏叶的提取物是不多的几种真正能够被称为物超所值的<好药>。”?
改善边缘血循环 当人老了以后,由于流入边缘动脉血管的血液受到限制,可能会受到腿疼的折磨,这种情况被称为间歇性跛足。当血液循环太弱时,肌肉中的氧气量减少,有毒物资和流离基的生成增加,疼痛就出现了。有确凿的证据显示,银杏可以通过刺激血液循环来缓解这种疼痛。德国有一项统计显示,它对5次实验进行了变化分析,结果显示,与服用安慰剂相比,服用银杏可以使患者在踏车实验中比服用前走得远得多。?
在一项德国进行的为期6个月的实验中,银杏使1/3的患者无痛步行的距离延长了一倍,在其他患者中,步行距离延长了30%。 银杏抗衰老的承诺下面是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所列示的银杏的功效:?
·改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当中的血流。
·改善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和信息处理速度的降低问题。
·延缓早老性痴呆症的发生。
·减少由于四肢血流不足所引起的脚疼的发生。
·防止细菌的过分活跃,包括牙龈疾病。
·缓解旋晕症。
·减少耳鸣。
·防止由于视网膜缺氧引起的视力衰退。
·改善由于血液减少引起的听力损失。
·降低血压。
·增加良性的HDL胆固醇。
·防止不正常的血栓的发生。
·通过增加流人阴茎的血流,缓解男性阳痿的症状。
·缓解雷那尔德病,这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会引起手脚发冷。

多少类型、多少为宜? 几乎所有的有关银杏的科学研究都使用一种被称为EGB、761的标准银杏提取物制品,它由德国威廉·施瓦布制药公司制造,在美国出售时一般为片剂制品,商标是Ginkgoid。这种片剂中含有24%被称为黄酮葡萄糖甙的化合物,它在普通的健康食品商店中都有出售。解决衰老问题的一般用量是:每天3次,每次服用一片标准的40毫克银杏片。注意:服用专门制剂的效果不同于随便从你家附近的银杏树上摘几片叶子泡茶的效果。
多久才能看到效果?如果使用每天120毫克的普通用量,你可能需要至少4至6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体会到银杏的效果。最近一项德国研究显示,短期记忆力的改善需要6周,而学习能力的提高则需要6个月。服用银杏不是一劳永逸的,你必须坚持服用才能获得好的效果,一旦停止服用,血流和其他由银杏带来的改善和好转都又会一去不复返。多少才算过量?在自然药物当中,银杏被认为是特别安全的一种。它只会引起轻度的不良反应,比如胃部不适和头疼,但是从未发现有什么严重的副作用。一项研究显示,在8500名服用银杏达6个月以上的人当中,只有0.5%的人产生了诸如胃部不适的轻度不良反应。此外,根据一些报导,每天120毫克的用量会使一些老年人产生短暂的头晕。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减少用量就可以使这种症状消失。一些专家认为,如果出于治疗的目的需要较大剂量,那么对那些有轻度头疼和头晕的老年患者,可以从小剂量服用开始,6个星期之后再加大剂量。当然这一切都必须有医生的指导。 注意:那些正在遵医嘱服用其他药物或有血栓问题的人,在服用银杏之前必须先咨询医生的意见。那些服用银杏之后产生副作用的人,也必须向医生咨询。
专家们抗衰老的秘密 克拉茨博士,40岁,美国抗衰老药物学会主席。克拉茨博士是该学会的创始人和负责人,他致力于对医生进行抗衰老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该学会是把衰老当作可治疗的疾病加以研究的第一组织。 克拉茨博士每天补充以下营养品:
·维他命E——800国际单位
·维他命C——2000到12000毫克
·胡萝卜素——15毫克
·硒——200毫克
·辅酶Q-10——100毫克
·银杏叶提取物——80毫克
·大蒜胶囊——12粒
·大剂量的复合维他命矿物质片剂(不含铁和铜)

预防衰老的有效物质 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失去了很多身体能力之后才开始服用银杏呢?为什么不像服用维他命E和C及其他抗氧化物那样,早早地服用银杏来防止流离基的损害呢?事实上,新的研究成果对陈旧的观念提出了挑战。过去,对银杏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它的治疗功能上。现在,新的研究显示,银杏是一种具有抗衰老功能的强大的抗氧化物,它可以预防一些老年病的发生。

比利时的研究者发现,银杏的功能类似于人体内部分泌的最强大的抗氧化物——超氧化歧化酶,他就是前文所提到的令果蝇返老还童的物质。日本研究者发现,银杏中所含的两种抗氧化物,杨梅黄酮和橡黄素,能够抵御流离基对大脑细胞的损害,这就带来了它对缺氧的大脑细胞的保护功能。研究者们推测,这两种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能够阻止流离基对大脑细胞的氧化。 所以,从中年开始每天服用40到80毫克的银杏作为衰老的预防措施,可以有助于在年老时保持大脑功能的健全。这是克拉茨博士的观点,他现年40岁,是位于芝加哥的美国抗氧化药物学会的主席。他每天服用80毫克的银杏作为防止老年性大脑退化的神经系统保护措施。他说:“如果我的行动开始得足够早,我就有希望减轻年老时的退化程度。”银杏对于那些刚开始发现大脑功能减退的人来说尤为合适。专家们说,它可以延缓这种衰退,推迟或消除日后的正式治疗。

‘贰’ 药学的核心期刊有哪些

药学类核心期刊
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 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
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 中国针炙5. 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 中药材 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 辽宁中医杂志16. 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 18. 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
2012版核心目录

‘叁’ 有关生药学的外文杂志有哪一些

nature啊,science什么的,

‘肆’ 如何在当今 医疗政策医疗,医疗环境下 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改善和提高中药质量如何能让患者首诊选择中医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是我国应用了几千年的成熟的理论医学、临床医学,是我国第一大发明。

古人云,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换句话说,中医首重养生、保健,是世界各种医学所不可比拟的。据《黄帝内经》记载,古医药组成分为砭、针、灸、药、导引按跷。可见,中医治病不仅用药,也用砭、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等各种几乎无需成本的非药物疗法,也是世界各种医学所少见的。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通过五运六气预测,准备次年用药,也是独树一帜的。中医讲究整体论,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辨证论治,这是中医两大精髓,为西医的还原论和辨病论治所不及。但是,中医上述特色基本已被“科学主义”抛弃殆尽。

据统计,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50万;现在27万人,而据我们对一些地区和县级中医院的调研估计,其中只有10%的中医开汤药处方,换句话说,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不过3万人,其他中医尚需进一步学习或温习四大经典。这期间,我国人口从4亿增加到今天的13亿,而中医却从80万人减少到3万人。

中医发展走入了误区。导致中医进入误区的原因是,近百年来,我们几乎全盘接受了西方文化,认为中医“不科学”。

现在,重要的是走出误区,复兴中华文化,重铸中华医魂,才能真正解决13亿人特别是9亿农民的健康,也才能够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走出误区、重铸中华医魂,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复兴中华文化、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战争。

可喜的是,2005年11月19日,中国中医研究院正式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结束了一百年来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从此,中医在国家政策的层面上有了与西医平起平坐的名分,不再低人一等。但这决不是说从此中医就被业内外人士真心认可它是科学的了,要走出百年来对中医认识的误区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还任重道远。

一、百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失误

百年来我国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失误。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失误,更是整个中华文化教育的失误,换句话说,我国教育缺失了自己的文化内容,我们子孙学的很多都是西方文化,使我们的孩子淡忘了中华文化,淡忘了根,日趋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因此,很多人已经不大知道我们的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和文化”,不大相信代表未来医学方向的中医药,不仅不把中医药视为成熟的理论医学,反倒视为糟粕,视为“伪科学”、“反科学”,直到今天,还主张要中医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一)鸦片战争失败使不少国人失去了民族自信心

鸦片战争我们失败了,不少国人看到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在称赞人家之余,感叹自己穷,武器不如人,连文化也落后。于是,出现了洋务派,出现了西学东渐,出现了彻底否定自己文化的“五四运动”,出现了请进德先生赛先生的强烈要求。

我们何以失败?真的是因为我们太穷吗?因为我们武器不如人吗?我们文化落后吗?不!当时我国并不太穷。在1600多年中,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占世界30%以上。唐朝时占到70%,鸦片战争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还占到世界近三分之一。鸦片战争之失败,完全在于清政府腐败。当时,我们在近代自然科学方面确不如人,武器上也确不如人,但并非失败的主要原因,原因在于腐败政府里的投降主义、不抵抗主义作祟。抗日战争时,我们武器也不如人,八年抗战,打走了小日本,我们胜了。更不能说我们文化落后。中国中原地区历史上常常受北方游牧民族侵略,不得已修了万里长城。谁都知道,几千年前,中原地区就是成熟的农业社会,虽然曾被北方游牧社会所占据灭亡,但并不代表游牧文化先进。事实上,中华文化远优于游牧文化,因此,游牧民族逐渐被中华文化同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但是,不少先驱与先贤因鸦片战争之失败而否定我们的文化,否定文言文,否定儒释道诸子百家。我们不能说我们一切都好,但绝不能自轻自贱,全盘否定自己文化。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却也不亚于西方哲学;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不仅不落后,远优于西医药,代表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二十世纪初叶,西医药尚远远没有发展起来,水平低得可怜,然而,不少人根本尚未弄清什么是中医,就开始否定中医。不独有余云岫这样的人反对中医,连一些名气极大的有识之士都认为中医不科学,该扔到字纸篓里去了。当然,我们并非要否定这些先驱与先贤,对他们不能厚非,更不能后非。他们的思想有当时的背景,我们若生在当时,也难免会赞同他们的想法。

(二)西学东渐使中国教育全盘西化

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民族自信心并没有完全建立。1914年教育部发文,鼓励办西学,唯独禁止中医办学。教育总长汪大燮说,“余决意今后废除中医,不用中药。”于是西学在中国蓬勃发展,遍及全国,殃及我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及至1949年,私塾几乎荡然无存。到2000年,湖南最后一位私塾先生去世后,中国再也没有私塾了。值得说一句的是,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这位私塾先生教出的学生,无论出去做工还是干什么,从不偷奸耍滑,不少人因为有头脑,有道德,尽管没有文凭,也提拔到领导岗位;因此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对现代社会来讲,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们今天的学校,不仅形式上是西方的,而且从小学到大学所学的内容,除了被改造得不完整的汉字之外,可以说全是西方文化。就连音体美都是西方的:我们的宫商角徵羽五音记谱法与西方的五线谱水平相当,甚至略高一筹,但无人教授,适于养生的古琴古筝也极少有人传承;我们的养生体育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并未纳入正规教学,而大力倡导的则是西方的竞技体育、拼体能体育,结果,这些体育健将们一身伤一身病;清明上河图数米长,人物大小相仿,而学校图画课仅教西方透视画法。

尤其是,学校教育把英语看得太重!众所周知,日本占领东北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强迫中小学生学日语,迄今东北老人都会几句日本话;德国占领法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强迫法国学生学德语,于是法国小说家都德写出了闻名世界的爱国主义小说——《最后一课》;今天,帝国主义没有拿枪逼着我们的孩子学英语,是我们自己逼着孩子学,而且制定出一系列条条框框逼着学,什么四级啦,六级啦,不一而足,连学国画的博士入学英语也必须达到什么标准,气得博导辞职不干了。

事实上,学校里的英语学习现在已经远比汉语学习重要得多。我们还有多少毕业生会古文,能读懂《黄帝内经》?有多少人会作诗,会吟诗?广东省2005年高考学生在古文文句翻译、诗句欣赏等两方面有25%的试卷得零分。据调查,75%的大学生不知《黄帝内经》为何物。

日本是世界上英语水平最差的国家,却又是一个科技大国,经济大国。所以,英语水平不代表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没有必要让我们的学生都学英语,这里还有一个民族自尊心的问题。我们的周总理在正式场合从不讲英语,都是讲汉语,由翻译来翻译。然而,我们的节目主持人会突然冒出两句英语以显示“时尚”,在我国召开的只有三两个外国人参加的“国际会议”上,却也要求所有发言用英语以显示“与国际接轨”。

(三)两次海归热潮使我们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学习西方文化

学习别人的好东西,可以丰富自己,但要消化地吸收,即同化外来文化,而不是异化自己。我国曾有两次“海归”热潮。第一次是清末出国留学生归国热潮。绝大多数回国后在祖国建设、科技发展、文化革命、推翻腐败的清政府等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詹天佑、梁思成、鲁迅、孙中山等等。但是,个别“海归”受西方文化影响,有时并没有很好消化吸收,而是生吞活剥地学,囫囵吞枣地往回拿。回来后对自己祖宗留下的许多东西看不惯。例如,余云岫、鲁迅、汪大燮、钱玄同等在日留学,回国后认为中医落后,乃是受日本废除汉医、独尊西医思潮以及汉字落后论的影响。余云岫则更提出《废止旧医案》,要彻底消灭中医。由于海归的影响,出现了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推行白话文。从当时情况看,五四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长期看,其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不对的,负面作用甚大。今天人们才又重新认识到孔老夫子的价值: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巴黎开会,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在会议结束时的新闻发布会上讲,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而我们一些国人则似“入芝兰之室”了。

第二次“海归”热潮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留学生回归。这些学成回国的专家学者为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也有个别人忘掉了自己的文化,未经消化地带回了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西方文化,忘掉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崇洋之风兴盛,于是乎,西方的暴露文化上了我们电视,而且越露越多(他们忘了肚脐着凉,若干年后病会找上门),他们过的是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忘记了自己的重阳节、七夕节、端午节(2004年,竟有20多家电视台宣传情人节)。2005年,几家电视台大肆宣传圣诞节;圣诞与中国何干?美国人过春节、过端午节吗?!更有甚者,极个别人可能会因为曾经留洋而忘记祖国利益,以为洋人服务为荣。被某协会开除后又供职于某外国机构的一个人,竭力鼓吹美国社会制度优越,鼓吹布什打伊拉克有理,鼓吹美国应该出兵中国消灭中国的独裁政权,俨然一副汉奸嘴脸。

我们不要忘记,美国的研究生奖励制度不仅是人才收割机,而且是培养世界各国人才拥有美国文化思想的洗脑机,关键是看自己能否把持得住。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在呈报罗斯福总统的《备忘录》中说:“哪一个国家能成功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便将由于付出的努力而在精神上、知识上和商业的影响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回报。”美国国务院呈送国会的2002-2003年中美科技合作执行情况评价报告中说:

“中国学生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才开始大量获得美国研究生学位,随着这群学生逐渐在中国国内获取资历,拥有美国研究生学位的中国高层官员的数量也将会相应增加。就这一强有力的态势而言,中国科学家群体对中国的政策具有的影响虽然难以估量,但无疑是重要的。例如,中国卫生部中有美国教育背景的官员已经对美中双边合作及诸如艾滋病、SARS等重要卫生问题的信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他们对新思想逐渐采取了开放态度。”

我们知道,巴西和印度都曾经拒绝过美国赠与的艾滋病善款,以确保艾滋病的药物研究权和疾病治疗权控制在自己手里。我们国家接受了善款。美国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报道:50万中国农民成了国际西药厂家进行实验的白老鼠,每天仅给10元人民币。鸡瘟就是鸡瘟(尽管鸟类也患此瘟疫),又按洋人说法改叫禽流感,按洋人办法活埋无病之鸡;《参考消息》报道,美国称赞中国卫生部在禽流感方面合作愉快。中国人从来不怕流感,两副中药即可解决问题,却要大肆鼓吹永远赶不上流感病毒变异的疫苗;实际上制造了恐慌,而又劳民伤财,起到了替洋人疫苗公司作广告的作用。

(四)西化教育导致“科学主义”,只信西医只发展西医

西学东渐、西化教育,导致滋生“科学主义”,导致只相信西方的,不相信自己的。于是,产生了“中国没有哲学,中国没有科学”、“中医不科学”、“中医药必须与国际接轨”等怪论。总之,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的圆!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卫生部认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着封建社会的打倒一块打倒。尽管毛主席批评了这种错误做法,撤了王斌、贺诚的副部长职务,提出“西医学习中医”,但中央卫生部一直只相信西医,只发展西医。西医由1949年的8.7万人发展到今天的175万人,而中医由50万人下降到今天的27万人。32所中医院校学生约三分之一时间学西医,而西医院校学生只有二百五十分之一的时间学中医。这是何等不对称!

最近还有同志说:中医不仅要摆出事实,还要讲出道理;不能光摆事实,讲不出道理说服不了人,那不行。其实还是要按西医药的标准衡量中医药,要用西医术语解释中医。实际上,并不是中医讲不清,而是缺少中国文化底蕴、西方文化先入为主的专家听不懂。只有钻进去才能弄懂。一些西学中的同志后来醉心于中医,说明他们弄懂了中医,而且为中医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们的个别院士就是“科学主义”者,最近开始大讲中医不科学,是“伪科学”,是反科学;不过还好,有一位说后过了一段时间说是听国外什么人说的,另一位说完之后说了句老实话,他不懂中医。德国波克特博士宣传中医48年,他说,因为他懂西医,且是教西医的,所以,有自知之明,才敢于批评西医。而我国的个别院士声明自己不懂中医却敢于否定中医,说明了什么问题?!

由于科学主义作怪,中医若没治好癌症,就嘲笑中医;中医治好了癌症,他宁肯说自己诊断有误也不肯承认是中医治好的。明明针灸可以治疗疟疾,这也为不杀灭病毒治疗艾滋病开辟一条新思路,大权威却武断地说:针灸治不了疟疾,那些患者都是自愈的。刘海若是以中医为主治好的,开始宣传时只宣传西医,最后说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所谓“结合”,就是因为海若无吞咽功能,用鼻饲管灌中药,鼻饲管是西医的。

2003年4月26日上午,我们把广州三位治疗SARS的中医专家请到北京,召开“中医成功治疗非典学术交流会”;应科技部之邀,广州专家向“非典科技攻关组”汇报中医是如何成功治疗SARS的情况。汇报当中,就有人插话说:“没有与西医对比,说明不了问题。”最后,科学院某领导向广州专家说:“你们要拿出一个规范性的东西,和西医对比,如果证明中医确实有效,我们再组织推广。”为什么要求中医和西医对比,为什么不要求西医与中医对比?!说来说去,还是不相信中医是科学。

各界对我们2003年的课题“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成果反映都很好。总报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中医药报等7家报纸发表,也在中国工程科学等4家杂志刊载,全国各地翻印一万三千份,也作为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印送国务院各部门,中央领导也曾对课题组的报告做过批示,等等。课题验收时,评委一致建议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我们向北京市申报科技进步一等奖,没想到答辩时两位评审专家提出了同一个问题:“你们的意见西医界同意吗?”还有一位评审专家提出类似问题,令我们哭笑不得。什么时候规定了西医是中医的审判标准?由此可见,西方文化教育导致科学主义在我国泛滥到何种程度,我们不少同志把别人家的“牌位”搬到了自己家庙。有了这样的成见,怎么可能听取他人正确意见,怎么可能把中医放在眼里!

德国波克特教授说,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
中医教育之失误

中医教育是发展中医事业的基础。中医临床疗效能否持续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能否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中医事业能否发展、壮大,都与下一代中医传承者的培养、教育休戚相关。但不容乐观的事实是,目前中医学院的中医教育太缺乏中医特色,培养的中医人员实在难以担当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的重任;模式单一,否定了中医应用几千年的成熟的传承教育和自学的人才培养方式;而且,硬是按照西医药的规律,将中医药细分为中医学院、中药学院、针推学院等等,造成医不懂药,药不懂医,违背了中医自身规律。

(一)百年来一直对中医持否定态度

早在清末,许多人就开始贬低和否定中医。国民党时期,受“全盘西化”的影响,更是曾两次试图消灭中医。1914年,教育总长汪大燮提出:“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1929年旧政府卫生部还正式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但两次均因民众激烈反对而未能真正执行。

新中国成立后,仍是常常将“保守”、“不科学”之名加于中医。50年代初,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王斌就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规定不许中医进医院;要进医院,必须学习西医知识包括解剖学等等。同时设立了中医进修学校,让中医去学习西医,学习解剖学。这些做法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批评,并撤了两位副部长的职,但其思想的影响始终存在。实际上,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卫生部几乎一直是西医的一统天下,他们本身只具备西医知识,也只相信西医,只发展西医;他们不懂中医,不相信中医,也从未尝试去了解中医,更不用说学习和发展中医了。就是因为他们的主观臆断,认为中医不科学,总希望将中医“提高”到西医水平,或将中药作为植物药来进行植物化学研究,而且美其名曰“中医药现代化”。

自从1956年建立起第一批共计6所中医院校以来,现在中医院校32所。这些院校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对于稳定中医队伍,持续进行中医基础和理论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中医基础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日益忽视,中医理论研究的日益蜕化和中医临床的日益式微,以及一大批精通中医理论、熟谙中医临床实践的中医大家过世所导致的后继乏人的现状,都促使中医学陷入了一种足以令中医迷失自我的尴尬境地。民国时期国民党企图废除中医,这大概是中医遭受的最惨重的外部打击,然而中医依然生机旺盛,因为当时几所中医学校基本上能够按中医思路自行进行中医教育,中医的教育事业依然蒸蒸日上,中医内部还有大批深谙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医家,而且民间中医依然可以带徒弟,也允许自学成才;但现在,虽然大家都在高喊“振兴中医”,但如中医走不出教育误区,失去中医事业的传承者和中流砥柱的话,中医将很有可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

(二)50多年来卫生部不发展中医教育

报喜不报忧的人总是说,近年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到目前为止,全国有中医医院2600多所,病床27万张,高等中医药院校32所,在校生10多万人,中等中医药学校近50所,一些西医院校和综合大学也设立了中医药专业等等,似乎50多年来中医蒸蒸日上。但如果我们将之与现代医学教育事业进行横向比较就会发现两者差距之大。2003年全国医药高等院校共136所,其中,西医院校104所,中医院校32所,两类院校之比为3∶1;而中医院校的规模均小得多,教学条件、环境及经费投入均与现代医学院校相距甚远。

清政府时,中医靠师徒传承和自学尚且能培养出80万中医,何以今天32所中医高级人才“制造厂”只能培养27万(2004年)中医?不能不认为这是50多年来卫生部认为中医不科学,不发展中医、只发展西医造成的。

(三)中医教学内容失误

目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基础教育系统的弱化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理解中医概念和理论的困难。学好中医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广博知识做基础,没有公式可套,不能靠演算得出答案,而建立在直觉思维之上的“悟性”非常重要。从小通过数理化培养出逻辑化、概念化思维方式的学生一开始就存在“先天不足”,难免对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概念产生“玄学”的念头而排斥中医。

中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重大缺陷,中医学课程的比重日益减少。比如某中医药大学2004年制定的五年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中医学专业,中医课时仅占33.86%,西医课时却占到39.38%,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占26.76%。(然而,西医院校学生一般只学30课时的中医内容),而且,后二者比例还有逐年增加之势。80年代衡阳会议规定,中医院校西医课程不得超过500课时,但此后逐渐增加,早已超过1500课时。

大学英语占用了中医院校学生过多的学习时间,他们的首要服务对象还是以中国人为主,对他们来说,最需要的还是扎实的古汉语功底。大学对英语的要求应该降低。四川省刘晓峰副省长一再向有关部门提出:“中医院校不应该考外语,应该考古典文学。”与此同时,历来被中医大家所重视的中医经典却不断被删减,甚至成为选修课。并将中医、中药设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医不识药,药不懂医,如此割裂水乳交融的中医药学,结果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上的“残废”,中医、中药都难以充分发展,即使维持原有水平都成问题。

中医课程的内容也值得商榷。现在中医教材中掺杂的牵强附会的西医学诠释内容也越来越多,甚至一段中医理论,一段西医理论,这样把难以融合的两门学科混杂一处,老师无法授课,学生更是无所适从,而且目前教育方法日趋简单化、公式化、规范化,失去中医学灵活多动的特色,结果学生“中医没有学好,西医没有学到”,成为两个中专生。所以,中医院校才会出现学生初入校门时相信、热爱中医,愿意为中医事业学习、奋斗,但毕业时不再信任中医药疗效,而宁愿只用简单西药的怪现象。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到底教会了下一代什么?

刘晓峰副省长明确指出,“很多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不愿意背‘汤头’、读经典,毕业后开处方有错别字,诊病依靠现代检测手段,而对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没有真正掌握。为什么有这种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医高等院校采取了西医高等院校的教育方式,而失去了中医教育的特点、违背了中医成才的规律。”并指示成都中医药大学书记:“你的任务,就是不能把成都中医药大学变成西医院校,中医药大学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传统医学知识技能。”

(四)中医学高学历教育堪忧

目前,不仅中医本科教育堪忧,中医高学历教育同样堪忧。本来存在缺陷的中医院校本科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出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和采用望闻问切诊断疾病手段看病的医生,而研究生教育情况更使人忧虑。

中医是临床医学,几千年来,其理论都是从临床中总结出来的,而非从实验室研究出来的。从中医本科教育开始,学校就给学生灌输实验思想,力图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西医的思路和方法,并美其名曰“科学化”、“现代化”。这是真正的“西医化”,崇洋化。科学实验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似乎就没有一个实验室!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更是令人忧虑,几乎所有的研究生论文都是实验研究性质,根本没有突出中医药学术特色,甚至有的除涉及中药名称外,论文所有内容根本与中医药无关,完全是西医药学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结果,既不能指导中医临床,也不能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产生任何实质性的有益影响。如此培养的硕士、博士,很难产生像蒲辅周、岳美中这样的真正意义上的名医了,他们也不可能承担起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担。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之本,而现在的中医硕士、博士只埋头动物实验,沉醉于现代医学的“高精尖”指标,轻视中医经典的学习,忽略临床能力的培养,却美其名曰“科技型人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忧患和焦虑:这样的学院派、实验派中医已经成为主流,如此下去,中医将何去何从?

(五)视师徒传承教育为非法

如何正确对待以师承方式培养的民间中医师,是一个重要问题。师徒代代相传和自学成才是中医学千百年来得以继承并日益发展的主要传播方式。我们不能漠视千百年来证明行之有效的师徒传承方法的存在,更不能为了防止不良医药事件发生,就简单粗暴地一棒子将所有民间中医全部打死。总不能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发生而不许汽车上路吧?!如何有效地将那些有真才实学、掌握着治病救人本领的大夫与江湖游医、骗医区别开来,并让他们参与到济世救人的医生队伍中,这才真正体现了我们国家和政府一切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的精神和通过卓越鉴别水平体现出来的管理才能。据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保守估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全国约有5万个民间的真正的中医师虽然行医已十多二十年,但已不能够再开业坐诊看病,这是农村及城市弱势群体的一大损失。”据我们调查,多年来,全国许多省份均未组织开展师承人员的考试项目,许多民间中医求证无门,有的只能改行,有的则仍在“非法行医”,随时有被查处和被医政部门某些恶劣官员敲诈的危险。而且,目前民间中医职业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不利于人才的选拔。首先,大部分民间中医过不了职业医师考试关,其中技能操作考试中绝大部分是西医知识,而笔试中1/6为纯西医内容,其余5/6为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目内容,且考试形式固定,考试内容刻板,某病某证型只能用教材上列举的某一个方,丝毫没有顾及中医临床运用的灵活性和复杂性。而且现在对民间中医行医权力范围和治疗手段限制太死,这也不利于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对艾滋病村的调研发现,七路民间中医在国家尚未来得及关怀艾滋病患者的2001年,主动到艾滋病村免费为患者治疗三四年,前后治疗近六百人,而且疗效不错,为稳定民心做出了重大贡献。由此可见,师徒传承和自学同样可以培养出中医人才;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些“游击队”的胆识超过了我们院校培养的正规军。然而,他们的行动不仅没有受到表彰鼓励,而且,其中六路民间中医没有执业医师证,已被迫离开艾滋病村。由此可见有关部门对民间传承和自学中医这种培养方式的态度了。

从目前中医教育情况来看,院校派中医由于继承不足,难以承担传承和发展中医的重任,而民间中医尽管现在没有了行医权,但其为保留中医特色和精髓做出了重要贡献,将来也会发挥越来越显着的作用,振兴中医的希望更多的寄托在民间中医身上。所以,蒲辅周才会不让其子进城,他认为,只有在基层锻炼,为广大民众服务,才能成为好中医。

‘伍’ 天然药化可以发SCI的期刊有哪些

挺多的
一 Journal of Natural Procts
国家:美国
出版者:美国化学会(ACS)
纸版 ISSN: 0163-3864
电子版 ISSN: 1520-6025
2007 影响因子: 2.551
2007 总引用次数: 12,404
内容简介:Journal of Natural Procts发表天然产物研究方面的文章,投稿内容应该是关于天然产物的化学或生物化学方面的,或者是得到天然产物的系统的生物学方面的。具体的说就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和毒枝菌素);来自陆地和海洋动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生物化学研究,包括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发酵和植物组织培养;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以及新的天然产物的化学合成;天然产物的药理学研究。
如果是发表新化合物的话,最好有有关生理活性方面的研究。
发表的文章类型包括:全文、通讯、综述、短文等。

二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JOC)
国家:美国
出版者:美国化学会(ACS)
纸版 ISSN: 0022-3263
电子版 ISSN: 1520-6904
2007 影响因子: 3.959
2007 总引用次数: 85,315
内容简介:JOC发表有机和生物有机化学方面各个理论和应用分支的新颖性基础研究投稿。一些比较重要的投稿将会提前放在JOC的主页上,并在下一期的纸质版中发表。

三 Natural Proct Research(即原来的Natural Proct Letters)
国家:英国
出版者:Taylor & Francis
纸版ISSN: 1478-6419
电子版ISSN:1478-6427
2007 影响因子: 0.683
卷数:23
原来每年发表14期,2008年开始每年发表18期,其中有14期发表在part A,4期发表在part B。Part A是有关合成和结构方面的;part B是有关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
内容简介:Natural Proct Research发表天然产物化学方面的重要投稿,覆盖天然产物的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各方面研究。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天然产物(来自陆地和海洋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结构阐明,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以及化学-生物学交界领域的研究,如发酵化学,植物组织培养等。

四 Natural Proct Reports
国家:英国
出版者:Royal Society Chemistry
纸版ISSN: 0265-0568
电子版ISSN:1460-4752
2007影响因子:7.667
2007 总引用次数: 39,755
内容简介:主要发表有关天然产物方面的重要的综述性文章,包括分离,结构鉴定,立体化学确定,生物合成,生物活性研究以及化学合成。
该期刊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广泛,许多文章讨论天然产物的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包括酶学,核酸,化学生态学,碳水化合物,一级和次级代谢产物,分析技术等。
NPR上的文章有两种类型:
Review articles: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全面综述或者是对某一专家的研究工作的深入评论。文章的长度可达25页以上。
Highlight articles:较短,不全面,是对某一专家的研究工作的快照。文章长度一般占4-6页。

五 Organic Letters
国家:美国
出版者:美国化学会(ACS)
纸版ISSN:1523-7060
电子版ISSN:1523-7052
2007影响因子:4.802
内容简介:发表的论文内容包括有机化学(含有机金属和材料化学);物理和理论有机化学;天然产物的分离和合成;新的合成方法;生物有机和药物化学。
Organic Letters 8年以来一直是有机化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通讯类期刊。

6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CPB)
化学与制药简讯
国家:日本
出版者 :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Japan日本药学会
ISSN 0009-2363 ( PRINT) ISSN 1347-5223 (ONLINE)
影响因子:1.223
CPB(1960年创办)是日本药学会出版的主要英文期刊。
CPB涵盖了药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主要有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天
然产物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生药学,物理药剂学。

7 Toxicon
国家 美国
出版者Elsevier Science
刊号: 0041-0101
【收费情况】
免费,摘要
Commenced publication 1962
影响因子 2.246
每年十六期
一本研究源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毒理问题的多学科期刊
发表要求 刊载关于源自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毒素的原始研究的文章
提供一个发表关于天然毒素的化学,药理 毒理及免疫学特性方面研究成果的文章的平台 :含有最初研究结果的,在化学,药理,免疫学特性的天然毒性方面的论文

‘陆’ 我有一篇文章要投,请问投《中国药学杂志》呢还是投《中国实用医药》呢不知道哪个杂志好一些

《中国药学杂志》好些,好像是南药出的。

‘柒’ 在意大利出版的有关植物药物或生药学的SCI期刊名称

静待

‘捌’ 药学是干什么的

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

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与药物合成、药物制剂、药物检验、药品生产与营销、新药研制开发与质量控制等工作以及与药学研究、管理和教学有关的工作。可从事医院药房、药物制剂室、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的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等。

(8)巴西生药学杂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扩展阅读:

药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3、具有药物剂型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5、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玖’ 今日药学是科技核心期刊吗

今日药学不是科技核心期刊,今日药学杂志没有核心期刊标志,该杂志是一本普刊。其次该杂志主管部门是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非国家级,所以今日药学杂志是一本省级普刊。期刊级别相对较低,只适用于晋升于中级职称,投稿较易。

今日药学杂志为省级期刊,据360期刊网的以往经验,省级期刊的版面费用一般在1500元左右,超过3000元的期刊,算是费用比较高的了。当然,具体的收费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文稿决定的,往往文章篇幅越长的稿件,版面费用越高。此外,如果需要加急排刊的话,需要额外支付费用。

怎么投稿论文

查重是编辑审核的第一步,重复率不合格就直接拒稿。投稿前需要通过查重来降低论文重复率,提高文章可信度,以防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一般省级期刊对论文重复率的要求在30%以下,国家期刊的论文重复率要求是20%或者15%以下,核心期刊对于论文重复率要求更高,要求低于10%。

选择期刊时,主要了解期刊类型、档次、发表周期。了解期刊类型最好的办法就是看该期刊往期的期刊栏目,基本所有的栏目都是围绕该期刊的类型而来。发表期刊的档次,可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以及是否为核心期刊。一般刊发周期越长,发表周期越长。

阅读全文

与巴西生药学杂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5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2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3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