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7世纪,法国在戏剧上有何成就与贡献
在17世纪,法国的文学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戏剧则走向了繁荣阶段。古典主义艺术主张反映真实生活,强调理性,排斥情感,认为理性是最高真实和美的裁判。为此,它反对戏剧上的个人倾向和自由倾向,制定了一整套需严格遵守的戏剧戒条,如不能把悲、喜剧混同一处,戏剧语言应当是诗体语言等,而“三一律”则被看成必须遵守的法则。但是,这些戒条无法限制生性浪漫的法兰西人的性格,很快,它就被富有创造激情的剧作家打破。1638年高乃依的剧本《熙德》在巴黎上演,围绕这个剧引起了一场关于古典主义的戏剧规则的争论,首相黎塞留授意法兰西学院撰文批评《熙德》,他们指责高乃依的悲剧违背了戏剧“以理性为根据”的娱乐作用,没有始终把满足荣誉的要求放在首位,违背了“三一律”等等。
古典主义戏剧把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戏剧奉为典范。其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大都采自古代传说或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但是,他们关心的并非是古代历史,而是借助古人的事,反映自己的社会思想。在这个历史时期,王权被当成是与封建教会抗礼的势力,因此,无论是高乃依,还是莫里哀,在戏剧中都表示了对王权的维护和尊重。在一些戏剧中,国王成为“公正”、“英明”的化身。
在17世纪,为法国的悲剧发展作出了贡献的是高乃依和拉辛,尽管在当时,这两个人彼此不相容,但历史还是给他们平分了在戏剧史上的光荣。为法国戏剧带来崇高声誉的是莫里哀,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剧作家的喜剧成就,堪与莫里哀比拟。
B. 如何看待十七世纪法国宗教、王权与戏剧之关系
古典主义思潮是十七世纪欧洲主要的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古典主义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提出了要运用“纯粹的自然而然的理性”。
在这一段时期里,受古典主义的影响产生了许多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戏剧。而古典主义戏剧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法国。法国戏剧的代表有: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莫里哀的戏剧以及波瓦洛的戏剧理论着作《诗的艺术》。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和戏剧的关系其实是互为表里的。戏剧是一种表现方式,它可以表现和反映文学思潮,是古典主义的一种载体。而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又潜移默化地将自己渗透到戏剧中去,成为戏剧行动的指引和原则。
在十七世纪那个政治思想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古典主义思想和戏剧天然地融合在了一起。戏剧并不是古典主义纾解自己情绪和观点的唯一渠道,例如弗朗索瓦_6_1德_6_1马莱布的诗歌[ ]也是展现古典主义神思的重要手段。因此,这里便不将戏剧作为载体的方面加以阐述了,而是通过另一方面来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即:古典主义思潮对戏剧的影响。
古典主义思潮对戏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古典主义影响了戏剧的题材。古典主义强调对君主的效忠,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的非常紧密。这就决定了有大量的戏剧是歌颂国王贤明,或者由国王充当矛盾的裁决者和调停人。这类的代表作有:莫里哀《伪君子》。除此之外,古典主义作家还敢于揭露社会上的恶习和弊端。这就产生了描写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戏剧作品。代表作:莫里哀《贵人迷》。当然除了描写现实的作品之外,还有继承古希腊戏剧题材的作品,例如:让_6_1拉辛《安德罗马克》和《费德尔》。
第二、古典主义影响了戏剧的形式。古典主义戏剧从古希腊古罗马中汲取了艺术的形式,但比较之下也已经大不相同了。古典主义悲剧已具备现代戏剧的形式,有一定的幕数,适宜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演出。它们遵守“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在语言上,古典主义戏剧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较多的宫廷趣味。例如:高乃依的悲剧多一点雄健,拉辛的悲剧多一点柔情,但都很雅致。在人物塑造上类型化。布瓦洛要求“凡是英雄都应该保持其本性”。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性格单一。
第三、古典主义影响了戏剧的精神内涵。古典主义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的情欲。布瓦洛指出:“首先必须爱理性:愿你的文章永远只凭理性才获得价值和光芒。”古典主义主张艺术反映真实生活,而理性则是最高真实和美的裁判。这种真实强调理性,排斥感情。例如:高乃依《熙德》中的罗德利克,纠结于为父报仇的责任和施曼娜的爱情之间,最终感情斗不过理智,和罗德利克的责任观念相较,爱情终究是次要的。他不能放弃为父报仇的责任,以致丧失他的荣誉,因此最后杀死了他的父亲的仇敌,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以上便是古典主义思潮对戏剧在总体上的影响。但是古典主义对戏剧的影响最终还是反映在作家的作品中和理论家的着作中。
高乃依是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他善于表现赞美英雄主义和唯理主义的悲剧题材。代表作品有:《美狄亚》、《熙德》、《贺拉斯》、《西拿》等。
拉辛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后期的代表作家,他着重反映的是宫廷生活的阴暗面和个人的情欲,是心里悲剧大师。代表作品有:《安德罗马克》、《费德尔》、《阿达莉》等。
莫里哀是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有:《伪君子》、《恨世者》、《悭吝人》等。
波瓦洛,代表作:《诗的艺术》,其中第三章特别重要,涉及了悲剧的定义。规律和发展历史,喜剧的发展历史、范围以及和悲剧的区别,这为古典主义戏剧的提供了理论基础。
波瓦洛认为,悲剧是对一种事物的摹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要有热情,在人们心中激起恐惧与怜悯的情感,而不是卖弄修辞技巧,大发枯燥冰冷的议论。它应该及早点题,不要纠缠费解,拖拖拉拉。它只应表现一个故事,并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和一天时间内完成。这就是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法则最主要的内容之一的三一律。这一条法则是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金科玉律,然而它的影响却不限于古典主义作家。
作为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理论家,波瓦洛特别强调理性和自然的重要性,力图把古代的文艺理论和当时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的唯理主义的哲学思想结合来,借以建立适合自己时代需要的文艺理论和美学原则。当然,古典主义的理论是经过长时期的发展而来的,其中如三一律和不容许悲剧与喜剧混合在一起的规定等等,也不是古代文艺理论家的原意。波瓦洛的贡献在于集古典主义全部理论之大成,并加以新的论述,使其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我个人对于古典主义思潮对戏剧的影响还有一个大胆的看法。我认为古典主义是对历史的反叛,它只是借用了更远的历史(古历史)去反抗离那个时代的更近的历史(近历史)。因为当下的生活与近历史有极大的相似性,而人们又不满当下,想要寻求变革,于是人们就反对近历史以此来改变现状。而古历史又是人们生活的源头,并且真实存在过,有合理性。于是,人们便愿意用过往去反抗昨天,从而改变今天影响明天。其实,无论是古典主义思潮的产生还是戏剧的变革,它们都只是充当了生活变革的一个工具,人们特别是社会精英只是想通过一种方式去改造当下。人们后来又提出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等观念。它们虽然内容上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充当了同一种工具,就是那把破除窠臼变革社会的斧头。
C. 在戏剧最好的地方在哪个国家
其实 戏剧是个很广泛的概念。
比如说其实舞台剧中的歌剧、歌舞剧、话剧、音乐剧等等其实都可以成为戏剧。
下面大致介绍一下现代戏剧的一些简要发展情况。
其实每个国家都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就跟所有文化一样,很难说哪一个比另一个更好,更优秀。
举例来说,传统话剧其中现实主义的中心仍然在俄罗斯,继承了斯塔尼斯特拉夫斯基的光荣传统,俄罗斯的现实主义仍然是世界最顶尖的。
传统经典话剧中英国作为莎士比亚、王尔德的故乡,其国际影响力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由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此之前,以至于世界各地仍然在从英国引进阿加莎的戏——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捕鼠器工作坊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而话剧的创新从形式上来说,英国目前仍然为世界的领头羊。
当然美国百老汇自成一体,发展出了以反映美国当代问题而风靡纽约的“外百老汇流派”。该流派在美国是独占鳌头的。美国的普利策大奖和托尼奖都是具有世界顶尖影响力的舞台剧大奖。
另外从歌剧的角度来讲,虽然现代歌剧发源于意大利。唱法也是意大利的最科学。但是从19世纪莫扎特等一批艺术家的出现和维也纳的复兴开始,歌剧的中心就已经转移到了日耳曼国家,其中以奥地利最为典型,发展出了交响乐配乐的大型歌剧。同时我们也都知道,西班牙和法国的歌剧也是独占鳌头,非常繁荣的,所以根本没法说意大利就是最顶尖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北京歌剧”,俗称“京剧”,作为象征主义的戏剧,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的地位与意大利歌剧是不分伯仲的。其中梅派艺术更是与欧洲的现实主义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流派之一。
最后值得补充的还有美国的百老汇歌舞剧可以说是风靡世界没有其他国家可以相提并论的。而近年来发源于法国红灯区的红磨坊传统歌舞剧也大受欢迎。所以不能简单的说戏剧那个地方最好,就像我们没法说哪个地方文化最优越一样,多样性是现代文化的主流。
D. 为什么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大多为戏剧
其实这儿有一个一句话的答案 : 因为皇上喜欢看戏~~
当然法国当时还是个王国,没有皇帝只有国王...但古典主义时期的这个国王堪比皇帝 : "太阳王"路易十四。路易十四大力发展文学,尤其是戏剧。1635年,法兰西学院 (Académie française)在他的统治下建立;1680年,路易十四又下令建立法兰西国家喜剧院 (Comédie française) 。”太阳王“鼓励戏剧创作 : 他是莫里哀最大的赞助人, 莫里哀基本可以衣食无忧创作、导演、甚至亲自演出戏剧。拉辛后期也被路易十四收作史官。作为这些剧作家的赞助者,国王常常是新创作出来的戏剧的第一位观众 : 拉辛的大量戏剧都是在皇宫内首演,然后再进入剧院面向普通观众。有着路易十四这一幕后老大的鼓励,十七世纪的法国戏剧发展的非常繁荣昌盛。
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也相当有趣:受到小时候所目睹的‘投石车暴乱’的影响,路易十四一继位就狠狠削弱贵族权力,建立绝对的君主集权专制(monarchie absolue)。路易十四很喜欢玩自己高高在上的那一套,会说些什么 “ L’Etat,c’est moi. ”(译 : 朕即国家。),自称“太阳王”,下面的人等级分明。其实这种制度相当符合古典主义的审美观(古典主义的审美观具体是什么会在第二部分讲到)。以及他所指导修建的凡尔赛宫更是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之作(详情见后文)。所以,古典主义相当符合路易十四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这一文学运动兴起,以及其对剧作家大力赞助的原因之一。
而在这个时期的法国社会,“正人君子” (honnête homme)文化成为流行。
E. 浪漫主义戏剧兴起的背景有哪些
浪漫主义的出现是有其背景的,当时的欧洲革命风起云涌,尤其在法国,爆发了为争取民主和自由而战的法国大革命,德拉克洛瓦正是把这种浪漫的意识带进创作中,加上他本人的浪漫气质,他的作品一扫学院派的拘谨,取而代之的是饱满的热情和激扬斗志,可以说他的作品和当时的社会意识,时代审美非常的契合。浪漫主义画派的特点是色彩和感情,他那幅着名的《自由引导人民》浓郁的色彩表示大革命的浓烈,半裸的女神斜着身体,举着红旗目光后视,引导人民前进。整幅画面感情强烈,动感十足。使观众立刻感受到画面的那种气氛而深受鼓舞。
F. 戏剧流派是怎样形成
各种戏剧流派的形成,都是多种因素的融合,它们都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某种哲学观念有密切联系。在人的本体观、戏剧观以及戏剧的表现方式等方面,它们都有自己的主张,这些因素在创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形成某些鲜明的风格特点。
在这一层面上区分历史上的戏剧流派有:
古典主义戏剧,兴盛于17世纪,以法国为代表,主要作家有P.高乃依、J.拉辛和莫里哀,布瓦洛的《诗的艺术》则是集中阐明古典主义戏剧原则的经典性着作;
浪漫主义戏剧,在19世纪前期兴起于欧洲,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反叛者,主要作家有法国的V.雨果、A.de缪塞,德国的H.von克莱斯特,也包括英国的G.G.拜伦、P.B.雪莱,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被认为是这一戏剧流派的宣言;
现实主义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于19世纪后半叶在欧洲各国兴盛并居于剧坛的主导地位,主要作家有H.易卜生、G.豪普特曼、萧伯纳、J.高尔斯华绥以及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E.奥尼尔等,这一流派被继承下来,并与其他流派相互对立、相互影响,在20世纪形成多种风格并存竞荣的局面;
自然主义戏剧由法国作家E.左拉于1881年确立名称 ,他是这一流派的倡导者和主要作家,豪普特曼、苏德尔曼、H.贝克、J.A.斯特林堡的某些作品也属于这一流派;象征主义戏剧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各国,主要作家有M.梅特林克、J.M.辛格以及俄国的安德烈也夫等;表现主义戏剧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欧美,主要作家有斯特林堡、G.凯泽 、E.托勒尔、卡佩克、奥尼尔等;
未来主义戏剧由意大利的F.T3马里内蒂于1909年创立,流行时间较短,俄国的 B.B.马雅可夫斯基也曾属于这一流派;超现实主义戏剧源于G.阿波利奈尔于 1917年创作的剧本《蒂雷西亚的乳房》,作为一个流派形成的标志,是1924年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主要流行于20~30年代的法国;存在主义戏剧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法国,主要作家J.-P.萨特、A.加缪都是存在主义哲学家 ;
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欧美,主要作家有S.贝克特、E.尤内斯库、H.品特、A.阿达莫夫、E.阿尔比、J.热内等,这一名称最早见于马丁·艾斯林于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象征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未来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和荒诞派戏剧,又总称为现代派戏剧。
戏剧流派:dramatic schools 以风格类型区分的戏剧群体现象。
在戏剧表演艺术中,由于观念和方法不同,也可以区分为不同的流派,如体验派与表现派之别,有人把它们称为表演艺术的不同形态。
G. 世界戏剧艺术最早出现什么时代
戏剧起源于远古时期人类最初的村社宗教仪式,与古希腊的与庆祭酒神的活动和丰收仪式有关。
硬要说的话。应该就是公元前时代吧,那个时候华夏和西方都出现了最早的戏剧形式艺术。
一是远古时期 对农神的祭祀和农事节庆,对古希腊戏剧的模仿
二是中世纪 宗教剧、城市戏剧 古代文明被摧毁,教会文化占统治地位,宗教大范围进行宣传
三是14—16世纪 人文主义剧、悲剧、喜剧 意大利 君士坦丁堡陷落造成希腊文化流归,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文艺复兴的作用
四是17世纪 古典主义悲喜剧 法国 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法国上流社会的崇高典雅的行为风尚,促进了古典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
五是18世纪 启蒙戏剧 法国 意大利 德国 英国 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向封建意识形态进行批判
六是19世纪 社会问题剧 浪漫主义 法国 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9世纪中后期 现实主义戏剧 自然主义 法国 俄国 科学与理性、人道主义精神发展
20世纪 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兴起 欧洲 欧洲思想文化的变化,心理学的崛起,表现人的心理世界
所以,综上所述戏剧形式诞生于部落时代,而上升为艺术,则是十四世纪早期,特别是莎士比亚就是那个时期的。
H. 浪漫主义戏剧是如何在欧洲兴起与发展的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启蒙主义戏剧不断深入发展的时候,一种新的戏剧思潮正悄然产生,这就是波及整个欧洲的浪漫主义戏剧。
1789年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开始高涨。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以德国的康德(1724—1804)、费希特(1762—1814)和黑格尔(1770—1814)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而且还产生了以法国的圣西门(1760—1852)、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欧文(1771—1858)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的哲学、社会学思想,与这一时期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关系密切。倡导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主张自由、平等,博爱,是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思想核心。
浪漫主义戏剧家的艺术追求不尽相同,有人主张要恢复罗马式的宗教戏剧,而有人则主张恢复自文艺复兴以来,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戏剧传统,故戏剧史上,关于浪漫主义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一般说来,浪漫主义戏剧反对古典主义的既定规则,崇尚主观,讴歌自然天性,强调艺术家的激情、个性、想象和灵感,主张戏剧既不必拘泥于古典传统的所谓规范,也不必恪守生活真实的局限。浪漫主义戏剧家喜欢夸张地表达个人的内心情感,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抒发自我对社会人生的价值判断。浪漫主义戏剧多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从中寄托剧作家的美好心愿,同时也表现理想与社会、情感与现实难以调和的矛盾。浪漫主义的戏剧舞台,往往色彩斑斓、富于变换。在表演方面,则是把演员个人的情感体验,当作塑造形象的基础,强调富有激情的艺术创造。
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歌德、席勒、莱辛,以及法国的雨果、小仲马等。
I. 法国戏剧的戏剧崛起
15世纪以后,戏剧行会纷纷出现,“无忧少年”与“拉巴佐什”最负盛名,对世俗戏剧起了推动作用。这时,世俗戏剧体裁多种多样,有戏剧化寓言剧、愚人剧、牧歌式戏剧、闹剧、道德剧和由同一演员以变换声调、表情来表现人物矛盾冲突的独脚戏等形式。戏剧还是此时市民表白自己见解的唯一形式,因此往往在剧中抨击时弊,例如戏剧独白《巴尼奥莱的自由射手》便是对法王查理七世于1448年建立祸害百姓的自由射手卫队的直接抨击。世俗题材的神秘剧为数亦不少。
巴黎愚人剧组织首领P.格兰戈尔(约1475~1538)的代表作《愚人王子》全力支持法王路易十二对教皇的斗争,表达了新兴市民阶级盼望王国安定统一的愿望。1512年此剧于巴黎首演,轰动一时。
1623年塔巴兰剧团在巴黎街头太子广场搭台演出
闹剧《巴特兰律师的闹剧》被誉为15世纪市民戏剧代表作。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开始在剧作中出现。
J.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发展概况。
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的确立是在17世纪30~70年代的法国。1636年,巴黎戏剧界因P.高乃依悲剧《熙德》的演出而发生争论。首相黎塞留授意法兰西学院撰文批评《熙德》。1638年,由学院创始人之一沙波兰(1595~1674)执笔的《法兰西学院对〈熙德〉的意见书》正式发表。文中指责高乃依违背了戏剧“以理性为根据”的“娱乐”作用,没有始终把“满足荣誉的要求”放在首位,未能严格遵守“三一律”等。这份意见书初次系统地宣告了古典主义戏剧的理论主张。1674年,另一位法兰西学院院士布瓦洛发表了诗体论着《诗的艺术》,集中阐述戏剧理论的第三章,汇集了亚里士多德、贺拉斯以来一切合乎古典主义原则的戏剧观点和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的创作经验。这部戏剧论着可以说是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的总结。
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 ① 17世纪的欧洲,“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这个时期的王权是进步的因素。因此古典主义戏剧家和理论家在政治上拥护王权,他们的作品和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主张国家统一。在戏剧作品中,国王被描写成“正确”、“公正”的化身,戏剧冲突的最后解决都有赖于“贤明君主”的仁慈。在戏剧论着中,往往也有颂扬国王政绩,号召剧作家讴歌的内容。
② 古典主义戏剧崇尚理性,蔑视情欲。理智和感情的矛盾是构成戏剧冲突的基本内容,而最终都以理智的胜利为结局。这里的所谓理智多指对中央王权的拥护,对公民义务的履行,对个人情欲的克制。这是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主义哲学在戏剧创作中的反映。恩格斯指出:“这个永恒的理性实际上不过是正好在那时发展成为资产者的中等市民的理想化的悟性而已。”
③ 古典主义戏剧家把古希腊、罗马戏剧奉为典范。他们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大多来自古代戏剧、史诗、神话和历史。古代英雄人物尤其成为他们的描绘对象。但是他们关心的不是历史真实,而是借古人来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
④ 古典主义戏剧十分强调规范化。主要的法则是:戏剧创作必须遵守地点、时间和情节一致的“三一律”;人物塑造需要符合固定的类型,戏剧体裁有高低尊卑之分,悲剧被视为“高雅的”体裁,只能描写国王和贵族,喜剧被视为“卑欲的”体裁,只能描写市民和普通人;戏剧语言讲究准确、高雅,合乎逻辑;演员要按规定的程式来表现角色的感情;舞台场面追求对称、浮华和宁静。
古典主义戏剧的流传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在17世纪达到全欧的最高水平,产生了3个成就卓着的戏剧家:P.高乃依、J.拉辛和莫里哀。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他于1636年创作的《熙德》是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 其他重要剧作有 《贺拉斯》(1640)和《西拿》(1640)等。剧本大都从历史中选择题材,主人公不是国王就是贵族出身的英雄人物,描写个人感情和国家义务之间的冲突,表达理性至上的主题。在艺术形式上,他并不严格遵守理论家们制定的法则,对“三一律”有所突破。到了17世纪50年代,拉辛取代了高乃依在戏剧界的领导地位,重要剧作有《安德罗玛克》(1667)和《淮德拉》(1677)等。他的悲剧具有与高乃依不同的风格,着重表现揭露封建统治阶级黑暗和罪恶的主题,悲剧主人公具有普通人的德行和缺点,特别强调人物心理的细致分析,艺术形式简练集中。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特色,艺术形式既具有古典主义戏剧结构谨严、冲突鲜明的优点,又不拘泥于古典主义法则。重要作品有《伪君子》(1664~1669)、《吝啬鬼》(一译《悭吝人》,1668)、《贵人迷》(1670)和《司卡潘的诡计》(1671)等。高乃依、拉辛和莫里哀的戏剧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但他们都没有摆脱宫廷趣味。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繁荣,促进了古典主义表演艺术的发展。当时存在两个派别:拉辛派和莫里哀派。拉辛派的着名演员是孟多里(1594~1651)和费罗里多尔(1608~1671),表演讲究程式。莫里哀派的着名演员是莫里哀和他的学生巴隆(~1729),表演追求自然。古典主义舞台美术的特点是:布景单纯、抽象,服装华丽美观等。法国进入18世纪后,在初期,古典主义在戏剧领域仍占统治地位,启蒙戏剧家既同它作斗争,也利用它的形式为自己服务。到中期,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古典主义戏剧日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