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卢梭是法国哪个世纪的思想家

卢梭是法国哪个世纪的思想家

发布时间:2022-06-09 22:21:45

Ⅰ 卢梭是谁

卢梭(1712——1778)是法国着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主要着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Ⅱ 请问卢梭是谁

卢梭(1712—1778年)法国思想家 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后来,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来到都灵,此后,生活无着,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教师。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18世纪40年代,卢梭非常困难,他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1749年,他在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中获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奢望,永远保持贫困和独立。1752年,他的歌剧《乡村魔术师》在枫丹白露王室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他拒绝接受路易十五给予的年金。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网络全书派决裂。1761年,小说《新哀洛绮丝》发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这部小说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既引起了网络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当时,法院下了通缉令,教会也发出声讨书,两本书在许多地方被教会当众焚烧。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但是,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播到欧洲各地。卢梭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加剧。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不久又回到法国。晚年时最有名的着作是《仟悔录》。1778年去世。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他坚持自然神论,反对无神论,唯心主义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 他的名句有: · 向他的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填谬误。 · 我们要避免我们的义务与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避免从别人的灾难中企望自己的幸福。 ·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 我既找不到一个完全献身于我的朋友,我就必须有些能以其推动力克服我的惰性的朋友。 · 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由于他们不善于利用生命,所以他们反过来抱怨说时间过得太快;可是我认为,就他们那种生活来说,时间倒是过得太慢了。 ·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 ·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 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 · 装饰的华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富有,优雅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趣味,但一个人的健康与茁壮则须由另外的标志来识别,只有在一个劳动者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嬖幸者的穿戴之下,我们才能发现强有力的身躯。 · 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 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 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 · 散步促进我的思想。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筋才会开动起来。 · 在寂寞无聊中,一个人才能感到跟关于思想的人在一起生活的好处。 ·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 思考与实用的结合,就能产生明确的概念,就能找到一些简便方法,这些方法的发现激励着自尊心,而方法的准确性又能使智力得到满足,原来枯燥无味的工作,有了简便方法,就令人感到兴趣了。 · 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 ·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 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 · 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 ·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再枷锁之中! · 滥用书籍,则学问死矣。 ·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Ⅲ 法国政治思想家、文学家卢梭都有哪些着作

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杰出的政治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才思文藻风靡了当时的整个欧洲,并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划时代的巨着。他的《艺术与科学谈》获法国第戎奖,使他荣获欧洲哲学大师称号。他的文学名着《新爱洛漪丝》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很高地位,使他跻身于启蒙时期着名文学家的行列。《社会契约论》又译作《民约论》,是他最为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人类解放的第一个呼声,世界大革命的第一个煽动者”。

Ⅳ 卢梭简介(简单介绍)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瑞士裔法国思想家、作家、政治理论家。日内瓦的孤儿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就去世,他有一个兄长,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从此卢梭再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巴黎沙龙的宠儿1742年卢梭搬到巴黎。在巴黎期间,卢梭与德尼·狄德罗认识,并从1749年起参与《网络全书》的撰写,最重要的贡献是1755年写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文章。但那以后不久,卢梭与狄德罗的关系紧张。1750年卢梭对以《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一文赢得第戎学区论文比赛首奖,因此成为巴黎名人。在这篇论文里面卢梭主张,从道德的观点来看,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并无益处。卢梭的作品语言风格独特(独白式),具有浪漫激情。1761年《新爱洛琦丝》出版,立刻轰动巴黎。朋友与敌人卢梭与他那个时代的一些着名思想家大多相识,但结果却无一例外地反目成仇。这些人中包括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英国的大卫·休谟。[编辑] 性虐待及露体狂 卢梭除了开创政治学说外,他的私人生活亦成为性研究的对象。他在《忏悔录》里曾提及,8岁时受到女教师兰贝尔斯的鞭罚,带来的“肉欲的快感”,“正是这种惩罚注定了我终生的趣味、欲望和感情”。年长后,卢梭钟情年轻少女,一心渴望着她们的鞭打。他亦曾在躲在黑暗街头,向陌生女子露出他的臀部,他曾说深知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行为,但每次做时总会带来无比的性满足,他最终被一名男子捉拿。死于穷困潦倒1768年8月29日,卢梭与同居了25年的女仆瓦瑟在布戈市结婚,此前他们生有5个孩子,并全部寄养在孤儿院。1778年7月2日,已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的卢梭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恰与伏尔泰在同一年去世)死时穷困潦倒,死前被马车撞翻,又被狗扑伤践踏。身后备极哀荣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Le Panthéon)。1791年12月21日,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卢梭的观念渗入社会风气,成为时尚。年轻人模仿《爱弥儿》,要做“居住在城里的野蛮人”。路易王太子也深受《爱弥儿》的影响,按照卢梭的观点从小教育他的儿子,学一门手工匠人的手艺。据说,这就是路易十六那个着名的嗜好——业余锁匠的由来。

Ⅳ 卢梭的代表作有哪些

卢梭的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卢梭是法国着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着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卢梭的主张: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Ⅵ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个人简介

伏尔泰:

伏尔泰,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1778年5月30日逝世,享年83岁。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一般指查理·路易·孟德斯鸠,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

拜占庭帝国这个说法的流行,孟德斯鸠出力甚多。孟德斯鸠是一位网络全书式的学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

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1755年,孟德斯鸠于旅途中染病,去世。

卢梭:

卢梭一般指让-雅克·卢梭,他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着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

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6)卢梭是法国哪个世纪的思想家扩展阅读:

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他把法律分为两类,即自然法和制定法。自然法,适用于所有的人,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不偷盗,不杀人,不淫乱,不撒谎,敬父母,重互助等,这些都是自然所颁布的法律。

制定法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教会法。法律是政治的法律,是任意制订的、纯粹民政的法律,时而设置五监察官,时而设置执政官。

时而召开百人团会议或平民会议,时而成立雅典刑事法庭或元老院,实行贵族制、民主制或君主制。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

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伏尔泰认为,自然法是制定法的基础,就是在公正的观念上奠定法律基础。

Ⅶ 18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四位哲学家的简介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网络全书派的主要代表。他出身手工业者家庭,深受英国经验主义者的思想影响,相信科学技术力量,为此编辑了集自然科学、机械工艺与人文科学三方面知识的《网络全书》。他的唯物主义带有一定程度的辩证法思想因素,包含转化的观念。他站在当时法国的第三等级立场上,持国家起源于契约的观点,以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协议,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利益独断专行,就丧失了掌握政权的理由。他认为个人在政治上应当是自由的,在产品分配上应当是平等的,符合人性要求的就是自然权利。他的着作有《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网络全书》条目等。
孟德斯鸠(1689—1775年)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一个达官显贵之家。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18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着《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着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着述。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1748年,他最重要的着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1755年,他旅途中染病,去世。

伏尔泰(1694-1778年) 伏尔泰原名弗兰苏阿,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做个法官,但他对文学发生兴趣,后来成了一名文人。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一亲身感安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他深刻地;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他对朋友说:“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伏尔泰才思敏捷,一多才多艺。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国,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研究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着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他又写过不少历史着作,如《路易十四时代》、《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等。在哲学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4牛顿哲学原理》等着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伏尔泰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以及他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统治者也念利用他。路易十五请他当过宫廷史官,普鲁土国王腓特烈二世把他待为上宾,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曾接见过也,但最终都由他的叛逆由思想而不欢而散。痛苦的经历使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王往来。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夫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县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采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说“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卢梭( 1712 ~ 1778 ), 18 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政治民主方面的着述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激进的雅各宾派的理论向导。但他的成就远不止此,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艺术原则在后世得到了持续发展。
卢梭的高祖原是法国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于 16 世纪中期来到瑞士。卢梭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生而丧母,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 10 岁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 13 岁至 15 岁时他在一个暴虐的镂刻师的店铺当学徒,遭受很多磨难。两年后他终于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里,德·瓦朗夫人既是他流浪生活的第一个港湾,也是他过于丰富而略嫌病态的爱情生活中钟情的第一个女性;在这儿,卢梭渡过了近 10 年的浪漫而稳定的生活。 1749 年,卢梭的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获奖。这虽使他一举成名,却也逐渐显示出他同其他启蒙主义者在思想立场上的分歧和差异。其后,他渐渐地与网络派决裂了。在法国蒙莫朗西森林附近渡过的几年是他文艺创作生涯中硕果累累的阶段,他的四大名篇《新爱洛绮丝》、《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中的三篇问世于此时。因《爱弥儿》同时激怒了当局和网络派,卢梭避难逃至瑞士等地,最后回到法国仍不得安宁。他晚年时在巴黎离群索居,《忏悔录》一书于此时完稿。 1778 年,卢梭死在一个侯爵的庄园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他的遗体于 1794 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

Ⅷ 卢梭什么什么时代的人是什么人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让·雅各·卢梭)(1712——1778)是法国着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这就是人民主权思想。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但是卢梭抛弃了他自己的孩子,因为怀疑他那年幼的老婆对他不忠和记恨他丈母娘的刻薄吝啬。这一点在《悲惨世界》中也被雨果反复嘲笑挖苦。而他自己的《忏悔录》也极内疚地提到了这一点。
他的主要着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卢梭的祖父原是法国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于16世纪中期来到瑞士。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颇为聪明,端庄贤淑。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讯。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
卢梭懂事时,知道自己是用母亲的生命换来的,他幼小的心灵十分悲伤,更加感到父亲的疼爱。他的父亲嗜好读书,这种嗜好无疑也遗传给了他。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他还外出借书阅读,如勒苏厄尔着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历史》、莫里的几部剧本等等,他都阅读过。
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典范影响和他父亲的谆谆教诲,卢梭深深体会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贵。他既有父亲的爱国血统,又以这些伟人为榜样,甚至言行之间常把自己比作那些历史中的人物。有一天,他在桌旁叙说斯契瓦拉的事迹,在座的人全都很惊讶地看到卢梭走上前去,把手放在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上,来表演斯契瓦拉的英雄壮举。这种早熟早慧的表现,正是卢梭特有天资的最初显露。
编辑本段1、独立谋生
卢梭快活的童年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在他13岁时,舅舅决定将他送往马斯隆先生那里,在他手下学当律师书记,希望他能赚点生活费用。但卢梭非常讨厌这种只为了赚钱而缺乏趣味的职业,每天琐碎的杂务使他头晕目眩,难以忍受。马斯隆先生似乎也不怎么喜欢卢梭,常常骂他懒惰愚蠢。卢梭无法忍受这种侮辱,便辞掉了工作。
不久,卢梭又换了一个职业,在一位雕刻匠手下当学徒。鉴于以前做书记时得到的不少教训,所以他对这个新工作依命而行,毫无怨言。卢梭本来很喜欢这种工作,因为他爱好会画,挥动刻刀也觉得很有趣,而且镂刻零件,用不着多么高超的技术,所以他很希望在这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有一天,卢梭在空余时间为几位朋友刻骑士勋章,他的师傅发现后,以为他在制造假银币,便痛打了他一顿。其实,当时卢梭年纪很小,对于银币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他只是以古罗马时期的钱币形状,做为模型罢了。由于师傅的暴虐专横,使卢梭对本来喜爱的工作感到苦不堪言。卢梭在师傅家的生活非常不愉快,但这却使他恢复了时隔已久的读书习惯。这种兴趣受到当时环境的限制,不能顺利发展,但愈受限制,学习的兴趣反而愈浓。附近有一个女租书商,经营一家租书店,卢梭经常去那里,手不释卷地看书,有时甚至误了工作时间,受到师傅的责骂和体罚。不到一年功夫,卢梭把这家小店的书全读光了。在这些书的熏陶下,他纠正了许多幼稚的脾气和不良习惯。同时无形之中也在他内心里唤起了更高尚的感情。他觉得雕刻师傅这里的环境很不理想,一切都缺乏情趣,令人难以忍受。
16岁时,他离城出走,他相信自己可以独立生活,自由地支配一切。崇尚自然卢梭离城出走后,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他原以为华伦夫人是个老态龙钟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却是一位满脸和气、风韵十足的年轻女子。这使他大感惊讶和激动,正是这位夫人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最后,她做了他的情妇和养母。卢梭听从华伦夫人的劝告,开始他的远途旅行。这也正适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游癖好,他觉得这样的年纪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卢梭心情十分愉快,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次旅程虽短,但卢梭喜爱自然风光,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之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的人生观。以后他又经历了多次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仍使他陶醉着迷。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
从少年期起,卢梭便酷爱自然。这种热忱,他曾不厌其烦的摹写、表现于他的着作中。自然,渗透了他整个生命。他用华伦夫人的某些清醒而夺人心目的特质,表现了自身,并使他陷入剧烈的情绪,这在他较晚的生活中,显得特别明晰,且使他和东方的大神秘主义者,呈现出相似之点。涉足音乐卢梭在华伦夫人家居住的这段时期里,他感到非常满足和快活。华伦夫人的嗓子轻柔动人,还会弹琴,她常教卢梭唱歌,熏陶激发卢梭对音乐的兴趣。后来卢梭去神学院学习,华伦夫人送他音乐方面的书。卢梭在神学院除学习外,经常带着歌谱,练习歌唱。
华伦夫人认为卢梭对音乐感兴趣且有天赋,有意让他朝音乐方面发展。她经常在家里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并介绍卢梭与一些作曲家认识,使他的音乐水平不断提高,后来他不断地自学和研究,想出一种用数字代替音符的简易记谱法,即以数字1234567来代替Do、Re、Mi、Fa、So、La、Si音阶,并写出了具有独创性见解的着作《音乐记谱法》,希望借此革新音乐世界。同时还撰写了《现代音乐论文》一并带到巴黎,呈交给巴黎科学艺术院,想借此机会出名,这时的卢梭,灵感有如泉涌,他写了一部名为《新世界的发现》的歌剧,充分表现了他的创作才华。
后来卢梭带着修改好的稿子去科学院,当众宣读了他的论文,它那简洁的内容有力地吸引了委员们的注意力,博得了赞扬。他认为自己的记谱法是音乐史上的创新和改革,但委员们不赞成这种意见,经过几次讨论,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认为卢梭的记谱法可用于演唱,但不适合于演奏。为了安慰卢梭,艺术院给他颁发了一张奖状,措词中夸奖了他一番。
卢梭虽遭受了失败,但心里很不服气,他将自己的手稿重新整理之后,找到一个愿意接受这部手稿的出版商,以《现代音乐论》为书名出版。卢梭满怀希望,盼望这本音乐着作能引起较大的反响,然而销路很差,这使卢梭又一次遭受沉重的打击。
虽然他一心想在音乐方面有所创新,希望对音乐爱好者能有所启发,但效果却不佳,除了少数几个学者对他倍加赞誉外,并未产生什么大的反响。

阅读全文

与卢梭是法国哪个世纪的思想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