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上三次鼠疫大流行共死了多少人
历史上的三次鼠疫大流行共致死一亿三千五百万人左右。鼠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曾被称为黑死病,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
1、第一次鼠疫大流行
从6世纪中叶开始至8世纪消失,在欧亚夺走上亿条生命。疫情起源于埃及的西奈半岛,542年开始在君士坦丁堡爆发。当时的君士坦丁堡是全世界范围内人口最多的城市,很多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商队、船队在此聚集。因疫情爆发适逢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故此次瘟疫被后人称为“查士丁尼瘟疫”。
其影响范围随地中海而向西延展,使众多地中海岸的国家和地区饱受疾病折磨之苦,因此有时又称其为“地中海瘟疫”。但是在那时,人们不知道这是鼠疫。
2、第二次鼠疫
从14世纪中叶开始,持续近300年,欧洲大陆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欧洲人普遍认为传染源是蒙古人带来的。1348年疫情又传到法国、西班牙和英国,1348年~1350年再东传至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最后在1351年传到俄罗斯西北部。此后,在十五、十六世纪黑死病多次再次侵袭欧洲。
此次鼠疫流行前后此起彼伏持续近300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欧洲死亡两千五百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
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两千人,一个月后竟达八千人。直到几个月后一场大火,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这次鼠疫大流行在历史上称为“黑死病”。整个欧洲大陆因此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
3、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从19世纪末期开始,20世纪30年代以后结束,全世界因鼠疫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从中国南部、孟买开始,最后汇聚于当时的北满地区。其后有山西鼠疫,东北第二次鼠疫,以及欧亚非其他地区的鼠疫,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销声匿迹。这次疫情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全世界因鼠疫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此次疫情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家养动物中也有流行。
(1)法国红五月死多少人扩展阅读:
鼠疫的症状体征
1、轻型: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2、腺型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
3、肺型可原发或继发于腺型,多见于流行高峰。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未经及时抢救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4、败血症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发展极速,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出血现象严重。迅速进入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至3天内死亡。
② 拿破仑战争各国死亡人数
拿破仑战争各国因战争损失的人口。
法国阵营:
371000士兵阵亡。
80万人因受伤疾病事故死亡。
60万平民死于内战饥荒疾病。
65000名法国盟友阵亡。
-------------
反法同盟:
意大利:12万人死亡和失踪。
西班牙:30万军民被法军杀害,超过286,000人死于受伤疾病和饥荒。
葡萄牙:250000人死亡和失踪。
英国:32232士兵阵亡。279574人因受伤疾病事故死亡。
俄国:289000人死亡。
普鲁士:134000人死亡。
奥地利:550220人死亡。
奥斯曼帝国:50000人死亡。
③ 毛主义与1968年法国的“红五月”事件的联系是什么
法国受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影响,而引发的激进的共产主义运动,示威游行。
④ 法国大革命时期,被送上断头台的大约有多少人这些人都是被斩首的吗这受害者都是巴黎人吗
法国大革命,1791年-1794年雅各宾派专政期间,在巴黎设置断头台,三年内被斩首的多达7万人。
“雅各宾专政”,又称“恐怖时代”,是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比尔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些被斩首的“反革命份子”,有不少是非保皇党成员,他们只是反对雅各宾派的人士。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9年)是一段法国社会激进与政治动荡的时期,对于法国历史以及全欧洲都留下了深刻广泛的影响。
【当年断头台遗址即今日巴黎市中心协和广场】
⑤ 有谁知道法国五月暴动的详细资料客观点的
戴高乐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后,推行了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使法国经济发展,国际地位获得提高。但独立发展核力量耗资巨大,遭到左翼和右翼的反对,总统的独断专行引起人们的不满,政府反对罢工的立法导致工人的反抗,削减小农户的政策也激起农民的抗争。由于经济情况不好,失业人数多达50万,青年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威胁。1968年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青年学生为前导,法国掀起了五月风暴。
3月,巴黎大学农泰尔分院出现了学生运动,要求改革学校的教育制度。5月3日,为抗议大学当局开除学生运动领导人,巴黎大学学生罢课并占领了大学校舍。警察封闭了农泰尔分院,驱散了巴黎大学的群众集会。为抗议警察的暴行,全国各地学生纷纷罢课游行。在巴黎,学生筑起街垒同警察对峙。5月中旬斗争进入高潮。 5月12日,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斗争,要求每周40小时工作制,保证每月200美元的工资。5月13日,学生、工人联合举行总罢工总罢课,巴黎20 多万人涌上街头,高呼反政府的口号,进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5月14日至18日戴高乐访问罗马尼亚期间局势大大恶化,学生占领学校,工人占领工厂,水陆空交通停顿,工厂停工,商店关门,整个巴黎陷于瘫痪。罢课罢工还席卷了法国90多个省,农民也要求提高农产品收购价和降低税收。
戴高乐匆匆回国,以军队为后盾,同工会和企业主代表谈判,于5月25日达成协议。政府基本上满足了工人和职员提高工资的要求,要求工人复工。政府允诺改组,国民教育部长辞职,实行教育改革。5月30日,戴高乐宣布解散议会进行新的选举。此日,几十万人在巴黎街头游行示威支持总统的政策。次日,戴高乐改组了政府。6月12日,政府宣布禁止游行示威。6月16日,警察进驻巴黎大学,拘捕了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五月风暴逐渐平息。6月举行议会选举,戴高乐派获胜。戴高乐为了避免“五月危机”的重演而进行了改革。国民议会于10月10日通过了建立大学自治和安排大学生参与高等教学方面的法律。局面逐渐恢复正常。
⑥ 朝鲜战争停战60年,各国伤亡人数是多少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美、苏、中国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入侵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战事陷入胶着状态。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美军和联合国军被俘人数
美军: 7,140 联合国军: 92,970
联合国军共计伤亡人数
死亡:683,079 受伤:1,167,737 伤亡合计:1,850,816
中国人民志愿军
自1950年10月25日参战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共阵亡114,000余人,医院救治战斗和非战斗负伤的伤员383,000余人次,其中救治无效致死者21,600余人,去掉伤员因第二、第三次负伤而造成统计上的重复数位和救治无效死亡以及非战斗负伤者,故最后确定的战斗伤亡减员总数为366,000余人。
除伤亡减员外,志愿军还有29,000余人失踪,失踪者中除在美方战俘营中的21,400余人外,尚有8,000余人下落不明,估计多已在战地或在被俘后死亡。
如此可以确定,加上失踪,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计战斗损失390,000余人。除战斗损失外,医院还收治过患病住院的军民450,000余人次,其中病亡者13,000余人,加上阵亡、因伤救治无效死亡等明确死亡者和失踪后估计已死亡者,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民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数在1560,000余人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牺牲。
加上朝鲜人民军的伤、亡、失踪数位,中朝军队共付出628 000余人的兵员损失代价。在战争中,中国军队共消耗各种物资560万吨,其中弹药一项即达25万吨,开支战费62亿元人民币。中国军队共战损坦克9辆、飞机231架、各种炮4 371门、各种枪87 559支(挺)。
联合国军的数位与中朝方的统计大相径庭,而且前后不一
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曾发表了一个数位,称联合国军方面的伤亡和失踪/被俘总数为1 474 269人,其中美军战斗伤亡及失踪人数为144 360人。
1957年,在朝鲜战争中曾担任过美步兵第七师师长、后来又先后担任过美国远东战区司令官、美国陆军参谋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莱曼·兰尼兹尔上将曾在汉城对此说予以认同。但韩国方面后来声称,这个数位包括平民的伤亡。
韩国军队报出的战损数位最为混乱
根据美联社公开的数位,韩国方面共损失1 312 836人,其中阵亡415 004人,伤残425 868人,失踪459 428人,被俘12 536人。
而1976年韩国国防部战史编写委员会出版的《韩国战争史》则声称,联合国军方面的伤亡及失踪/被俘数位是1,168,160人。而韩国军队的损失 为984,400余人,其中阵亡227,800余人,负伤717,100余人,失踪43,500余人。
这个数位与中朝方估计杀伤韩军的数位相差不算太远。但韩方另外的资料声称这其中包括非军事人员的伤亡数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大校认为,细究起来,韩国方面承认的最低的军人战斗伤亡约为30余万人,失踪10万余人,失踪人数中作为战俘遣返者仅7 800余人。
战争期间,韩军曾多次陷入整体性混乱,其统计数字水分很大。美国军方的数位虽然也有过变动,但相对来说前后比较一致。
据美国方面近年的数据统计,在整个战争中,美国军队共计阵亡33 629人,其他原因死亡20 600余人,负伤103 248人,被俘后遣返3 746人,另外尚有8 142人失踪,估计也只好归于死亡一类。共计损失169 300余人。
战史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大校认为,相对于韩国军队来说,美国军队这个统计数字要更可靠一些。按美国的国家体制,在死亡人数上不太可能出现大的差错,否则如果有人没有列上阵亡名单,刻上朝鲜战争美军阵亡将士纪念牌,那么死者家属肯定会折腾,一折腾,舆论界掀起的轩然大波会让合众国政府极为难堪。
其他国家军队损失情况
英国:阵亡710人,负伤2 278人,失踪1 263人,被俘766人,共计5 017人。
土尔其:阵亡717人,负伤2 246人,失踪167人,被俘217人,共计3 349人。
澳大利亚:阵亡291人,负伤12 40人,失踪39人,被俘21人,共计1 591人。
加拿大:阵亡309人,负伤1 055人,失踪30人,被俘2人,共计1 396人。
法国:阵亡288人,负伤818人,失踪18人,被俘11人,共计1 135人。
泰国:阵亡114人,负伤794人,失踪5人,共计913人。
希腊:阵亡169人,负伤543人,失踪2人,被俘1人,共计715人。
荷兰:阵亡111人,负伤589人,失踪4人,共计704人。
哥伦比亚:阵亡140人,负伤452人,失踪65人,被俘29人,共计686人。
埃塞俄比亚:阵亡120人,负伤536人,共计656人。
菲律宾:阵亡92人,负伤299人,失踪57人,被俘40人,共计488人。
比利时、卢森堡:阵亡97人,负伤350人,失踪5人,被俘1人,共计453人。
新西兰:阵亡34人,负伤80人,被俘1人,共计115人。
南非:阵亡20人,失踪16人,被俘6人,共计42人。
日本:阵亡数人,被俘1人。
以上合计,其他国家军队兵员损失约为17 200余人。
几方面数位汇总,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方面所确认的最低人员损失统计数字是:联合国军的人员损失在58万人以上。而这个数位中,估计由中国军队造成的损失占2/3以上,也就是38万人以上。
朝鲜:
215,000 阵亡
303,000 负伤
101,000 失踪或被俘
中国:
148,000 阵亡(其中34,000 为非战斗死)
380,000 负伤
7600 失踪
21,400 被俘
美国方面的数据:
400,000+ 阵亡
486,000 负伤
21,839 被俘
苏联:
315 阵亡
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志愿军官兵,他们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个地方。其中北京市1,438名,天津市977名,河北省10,155名,山西省5,835名,内蒙古自治区1,683名,辽宁省13,374名,吉林省18,260名,黑龙江省8,222名,山东省19,685名,上海市1,634名,江苏省7,268名,安徽省4,151名,浙江省3,732名,江西省2,162名,福建省982名,河南省10,673名,湖北省5,167名,湖南省10,687名,广东省3,186名,广西壮族自治区2,915名,陕西省2,802名,宁夏回族自治区461名,甘肃省1,041名,青海省48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1名,四川省30,789名,贵州省2,799名,云南省1,482名。
相关资料来源于:网络搜索
网络:http://ke..com/view/14827.htm
中国时刻:http://www.s1979.com/a/news/world/2009/0908/1236_2.shtml
⑦ 二战中各国的死亡人数是多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伤人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共有5500万-6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合计死伤1.9亿人。以下是主要国家死伤
人数:
苏联二战共有2680万人死亡,其中正规军队死亡人数有890万人(一说1400万人),民兵人数大大超过这个数据,其余是平民。二战苏联士兵死亡人数一直是个争论很大的问题,因为在卫国战争时期,许多平民男子和妇女被临时编入了红军,所以很难说清他们是正规士兵还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万和1400万两种说法,不过西方认同前种说法的多。其中死于苏德战场的士兵有880万左右;死于苏日战场的有1万人不到;死于苏芬战场的有近9万人。
中国二战死亡人数一直说不太清,因为统计不清楚,学者估计有1200万人-1800万人,不过90年代以后,数据渐渐明了:约1800万。其中士兵死亡人数约148万,其中国军135万,共军(包括游击队)约10万-12万多,其余为平民
美国有38万军人死于二战,其中在西欧和北非有25万余人死亡,在太平洋约有12万人以上死亡
英军有40万人死于二战,其中士兵约有近38万;在太平洋死亡约3万;其余在欧洲和北非。
德国二战死亡约800万人,其中士兵约550万,其余平民。其中死于西线和北非约有50万,其余死于东线苏德战场。
日本二战死亡人数近300万,其中士兵死亡约190万(日本历史教科书上写185万),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亡人数约44万(我们现在教科书上写的135万是胡扯);在东南亚被英军、中国入缅远征军(消灭日军1万还多)、游击队杀死约18万;在苏日战场死亡10万余人;在太平洋与美军战斗中死亡约120万;志愿人员、童子军死于战争近40万;平民被美军原子弹、炸弹炸死人数约在55万人以上(日本方面统计)
意大利死亡约20万,大部分为士兵,主要死于北非场
南斯拉夫死亡人数为170万
法国死亡人数为30万左右
各大战场死伤数:
苏德战场:苏联红军共死亡880万人。德军以及7个仆从国军队共死亡572万人。双方死亡比例1.54:1
北非和西南欧战场:盟军共死亡90万人(美军25万,英军35万,法军20万,其他国家10万人),轴心国军队共死亡55万人(德军50万,意军5万),双方死亡比例 1.7:1
中国战场:中国军队共死亡148万人,日军死亡44万人,双方死亡比例约3.36:1
太平洋战场:日军死亡138万人,美军死亡12万人,英军3万,双方死亡比例约9.2:1
远东战场:日军死亡10万人,苏军死亡1万人,双方死亡比例 10:1
总表:
国名 死亡 受伤 合计死伤
苏联 2680万 3300万 6000万
中国 1800万 1700万 3500万
德国 800万 2000万 2800万
波兰 650万 100万 750万
日本 290万 400万 690万
南斯拉夫 170万 300万 470万
美国 38万 150万 190万
英国 40万 120万 160万
意大利 20万 50万 70万
法国 30万 20万 50万
⑧ 红五月的红五月纪念日
五月一日
国际劳动节
五月三日
一九二八年五月三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济南,屠杀我国军民五千余人,史称济南惨案,也称五三惨案
五月四日
五四运动纪念日,中国青年节
五月五日
伟大的无产阶级运动的导师,全人类解放事业的光辉的指路人,伟大的不屈不挠的反剥削、反压迫,为劳动人民呕心沥血的无产阶级战士,伟大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首创者之一和第一代坚强的捍卫者之一的马克思诞辰
一九二一年五月五日,广州成立革命政府,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准备北伐
五月十二日
国际护士节
五月二十日
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日,南京各校学生与沪、杭等地学生,为反内战,在南京举行联合游行,惨遭国民党反动政府军警的镇压,这就是五·二十大血案
五月二十一日
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继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许克祥在湖南叛变革命,捕杀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百余人。因这天的电报代号是马,故名马日事变
五月三十日
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共党员)。这即是有名的五卅惨案,由此而引起了全国性的反帝斗争。
整个月份
法国“五月事件”或称“五月风暴”,1968年5—6月在法国爆发的一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群众运动
整个五月,布满了斗争流血的日子,故称红五月、革命的五月。因“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均在五月,故称。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三章:“在展开红五月大竞赛的第一天--就是五月七日那天--全矿山四万多人要大献工一天。”
阮章竞 《五月山花红似火》:“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常把五月叫做‘红五月’。”
⑨ 五月风暴的事件过程
1968年1月,法国青年和体育部长弗朗索瓦·米索福前往巴黎大学楠泰尔学院为游泳池落成剪彩。由于不满大学对于男生访问女生宿舍的严格限制,一些学生围住部长,德裔无政府主义者、人称“红毛丹尼”的丹尼·科恩-邦迪质问“为何从不谈论学生性方面问题”,部长轻率答复“你可以跳到水中来败败火”,科恩-邦迪立即回应“这是法西斯官员对于学生所作的唯一答复”,被激怒的学生们应声高呼“打倒性别隔离区”,不知所措的部长匆匆离去,学生们的反抗开始了:他们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政府,和众望所归的领袖——红毛丹尼。
3月21日,一支左翼突击队占领了巴黎美国捷运公司大楼,以抗议越战的持续,警方拘捕了6人,其中一人为楠泰尔学院学生,次日,科恩-邦迪率领学生占领楠泰尔学院行政楼以示抗议,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学生占领教育行政机关。一时间形形色色的学生组织纷纷云集楠泰尔学院,并成立了以“红毛丹尼”为首的“322运动”组织。
骚动起来的不仅仅是学生,2月,文化部长马尔罗解除了德高望重的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朗格鲁瓦的职务,愤怒的电影界人士成立了“捍卫电影资料馆委员会”,要求马尔罗辞职。4月21日,马尔罗恢复朗格鲁瓦职务,却以中断资料馆政府资助作为报复,这一行径遭到了电影界和知识界的强烈反弹,也促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红五月”里坚定站在了学生的一边。
5月2日,校方关闭楠泰尔学院,并责令科恩-邦迪等8名学生骨干到巴黎大学总部纪律委员会接受训斥,次日,巴黎大学学生到索邦大学总部门前集会抗议,教育部长阿兰·佩雷菲特和校长让·罗什担心引起连锁反应,出面邀请大批警察入住索邦校区。这是巴黎大学700年历史上第二次被关闭,上次是因为纳粹占领,且根据法国传统,警察不得进入校园,这些行动不但更加激怒了学生,也使得大多数教授、学者站在了同情学生的立场上。当天下午,1600名警察包围校园,逮捕300多名学生;学生们高呼“还我同志”的口号进行抵抗,结果遭到催泪瓦斯和警棍的镇压,学生和围观青年随即在卢森堡广场垒起了象征革命的第一道街垒,战斗开始了。
5月6日,法国全国学生联合会(UNEF)和全国中等和高等学校教师工会(SUESUP)号召总罢课和罢教;8日,萨特等一批名人发表声明,号召“所有劳动者和知识分子在物质和道义上支持学生和教师们发起的斗争”,人们开始挥舞旗帜,高唱《国际歌》,上街游行,学生和警方在圣日尔曼大街的激烈冲突导致422人被捕,超过900人受伤受伤;9日,萨特等再联署“向用一切手段摆脱异化秩序的学生们致敬”宣言,拉丁区爆发更大规模示威抗议,而警方则封锁塞纳河上桥梁,双方展开激烈冲突,导致数百人的受伤、被捕,冲突一直持续到次日黎明。电影界的积极介入使得“五月风暴”的消息迅速传遍法国,里昂、南特、斯特拉斯堡等地学生纷起响应,拉丁区更成了街垒的世界,这一夜被称为“街垒之夜”。
11日晚,出访归来的总理蓬皮杜宣布警方撤出索邦校区,13日,总工会(CGF)、法国民主劳工同盟(CFDT)和巴黎学生组织80万人横穿巴黎的游行,社会党、共产党的着名政治家及后来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总理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Pierre Mendès France)、罗歇等也出现在行列中;示威者随即进驻索邦,并在此后一周内相继占领了拉丁区大多数公共建筑。
戴高乐总统对五月风暴最初的反应是不屑一顾的,并坚持于14日出访罗马尼亚。次日,法国国家剧院、法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均被示威者控制,戛纳电影节也为声援学生草草中止。一些学生组织开始奔赴工厂和全国串连,号召“工人阶级从瘦弱的学生手中接过领导权”,罢工浪潮开始席卷法国。18日,法国公交系统罢工,巴黎彻底瘫痪。
21日,政府下令将科恩-邦迪等驱逐出境,次日,爆发了反驱逐的大游行。24日,回国后一直保持缄默的戴高乐发表讲话,同意进行大学,经济与社会改革,建议公民投票,示威者以“再见,戴高乐”的呼声回应,总统的支持者向示威者发起攻击,并导致两人死亡;25日,政府和公会开始谈判,并于27日达成一系列协议,却遭到大多数工人的拒绝,示威者开始酝酿组织一个包含所有左翼力量的、类似1936年人民阵线的“人民政府”。从5月27日开始至6月30日,法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学生与工人持续示威抗议,并且反对5月27日在蓬皮杜政府的主导之下,资方与工会代表所签署的劳资协议。戴高乐总统甚至认为情况已经失控。左派政党与政治人物则宣称可以负起政治责任,组织临时政府控制局势。
29日,五月风暴达到最高峰,这一天仅有5000万人口的法国全国有1000万工人罢工,300多个工厂被工人占领,30多所大学被学生占领。就在同一天戴高乐突然失踪,甚至有传言他已自杀。
就在这一天,戴高乐秘密飞赴德国,前往德国的法军驻守地巴登-巴登(Baden-Baden),会见了法国驻军司令马索,并取得军方效忠;胸有成竹的总统当即飞回,并于30日16点30分发表讲话,宣布解散议会,举行大选。并且呼吁法国人民发挥公民的精神,支持民选的政府。在戴高乐总统呼吁完之后二个小时之内,五十万公民随即走上街头,在香榭丽舍大道示威支持戴高乐总统否定密特朗的政治野心。戴高乐总统的坚定宣示成为法国政治危机结束的开始。在随后的六月里,示威与工厂占领逐渐减少与撤出,各政党也忙着准备国会解散后之选举。
示威者试图抵制大选,并愤怒高呼“青年人已在街垒上投出了他们的一票”,但政府方面已夺取了主动权,6月1日,示威和集会被禁止,大批罢工工人被解雇,两名工人在此后的冲突中死亡。10日,大选投票开始,就这次选举一些学者嘲讽道,如果政府不喜欢人民,为何不解散人民,再选另一群人民呢?一些运动组织者仍在做最后努力,但已无济于事,参与者和支持者都已精疲力竭。16日,示威组织宣布解散,并撤出索邦等公共设施。这一天整个巴黎被装点成标语、口号、传单、红旗的海洋,人们用欢呼、呐喊和歌唱,给“五月风暴”的失败,画上了“精神胜利”的喜剧性句号。30日,选举揭晓,戴高乐右派赢得人民46%的支持,并且在国会获得72%的席位。第五共和国的危机因此完全解除,戴高乐任命新总理莫里斯·顾夫·德姆维尔(Maurice Couve de Murville),积极进行学生与社会所要求的各项改革。
口号
1.消费社会不得好死,异化社会不得好死,我们要一个新的独创的世界,我们拒绝一个用无聊致死的危险去换取免于饥饿的世界
2.直到用最后一个资本家的肠子勒死最后一个官僚之前,人都是不自由的。
3.不要改变雇主,而要改变生活的被雇佣
4.行动一定不要是反应,而是创造
5.我持有对现实的愿望,因为我相信我的欲望的实现
6.严禁“严禁”
7.没有什么东西叫做革命思想,只有革命行动
8.前进,同志,旧世界已经被你抛在脑后
9.你们虽富犹惧,虽生犹死
10.商品是人民的鸦片
⑩ 五月风暴的事件结果
这次法国的文化革命造成了1000多万法国人被卷入,1500万工作日丧失,直接导致几十万法郎的物质损失,一名总理和一名教育部长的下台,5人死亡,而它在法国政治、文化、思想领域的深远影响,则远非物质与金钱所能衡量的。
1968年五月危机虽然在戴高乐总统的领导之下得以顺利化解,甚至还稳定了法国右派政府之政权,但是人民的支持并没有转化成对戴高乐总统的支持。1969年4月28日,法国人民通过公投否决了戴高乐总统的政治改革计划,戴高乐总统因此决定辞职以示负责,十八个月之后,戴高乐总统于1970年11月9日病逝,法国随即进入另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