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为什么投降
1940年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同时成立以贝当元帅为首的亲纳粹“维希法国”。由于英国担心法国舰队为德国所索俘虏,英国派舰队击沉了法国舰队,由此造成了维希法国和盟国的敌对关系!! 二战中,有不抵抗的法国和抵抗的法国。 1940年6月德国侵占巴黎后,法国即将战败时,一战英雄贝当任副总理,要挟总理雷诺让位,向德国投降,其本土被分裂为占领区和自治区。1940 年6月22日法国同德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后,“政府”迁至法国中部的维希,7月10日胁迫国民议会通过废黜第三共和国、成立“法兰西国家”,贝当出任国家元首,标榜“劳动、家庭、祖国”,进行“民族革命”。 海军拒绝往第三国拘禁或加入英国皇家海军,被英国袭击,残存舰队基本返回本土土伦港,保持中立,同时与英国断交(但与美国有外交关系)。其非洲殖民地也大部保留。 维希政府先后由赖伐尔、弗朗丹、.达尔朗执政。在约占法国1/3领土的统治区内设立特别部和特别法庭,镇压一切爱国运动,取消选举、言论和出版自由。取缔工会,模仿建立墨索里尼的总体国家,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外完全投靠纳粹德国,和西班牙佛朗哥保持密切关系,支持希特勒在欧洲建立的“新秩序”,派“志愿军”对苏联作战。当时除英国之外的国家都承认维希政府为代表法国的政府。 1942年7月,英美决定实施进攻北非的“火炬”行动计划,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盟国远征军总司令。两国军队于11月8日在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实施登陆,占领沿海主要港口,然后由阿尔及尔登陆部队向东抢占突尼斯。此时盟国争取了维希政府的总督达尔朗的不抵抗,希特勒实施占领全法国的行动,维希政府将其全部统治区交由德军占领,海军为维持名誉全部自沉于土伦港。 1944年8月盟军(含自由法国第7集团军)从法国南部登陆法国后,维希政府迁往德国的希格马林根,次年垮台。不少的维希政府官员与成员在战后受到法国政府的通缉与囚禁,赖伐尔战后被处死刑,贝当原本判处死刑,后因为一战战功之故被戴高乐特赦,改判无期徒刑,被囚禁在大西洋中岛屿的一个要塞中至病故。 戴高乐则成为法国抵抗运动的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戴高乐在法国第5军任坦克旅旅长,1940年5月任第4装甲师准将,他提出了针对德国闪电战战术建设机械化部队的建议,但没有受到重视。在法国沦陷时,戴高乐坚决要求抵抗德国侵略者,但在当时的法国政府中,他孤立无援。同年6月6日任国防部副国务秘书,主张抵抗纳粹德国的进攻,后拒绝在德法停战协定上签字。德军占领巴黎后出走英国。贝当政府对戴高乐将军“叛国”进行缺席审判,徒刑从4年直至死刑。 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第一次在伦敦向法国发表广播演说,呼吁同胞在他的领导下继续抗战。6月25日,创建并领导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后改称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7月14日法国的国庆节,戴高乐将军检阅了首批“自由法国”的战士。一周以后,首批“自由法国”飞行员参加了对鲁尔区的轰炸。1943年自由法国总部从伦敦移到阿尔及尔,就任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1943年5月,共产党等16个政党团体在法国国内共同组建了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戴高乐派往国内的代表让穆旦担任第一届主席。到44年3月,法国国内各抵抗组织的武装力量联合为统一的内地军,戴高乐的海外军团主要由从敦克尔刻撤退英国的军队和爱国人士、北非反正军队组成,随盟军和德军进行战斗,军队编制组成达到集团军级。很多战士远赴苏联,支持抗德,如大名鼎鼎的“诺曼底”飞行团等。 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后3天回到巴黎,任临时政府主席兼国防部长。1945年5月,德国投降,戴高乐以法国临时政府的名义,和盟军一起接受德国投降,并拥有对德占领区。
记得采纳啊
2. 二战时期,为何法国很快就投降了
二战时期法国很快宣布投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军事指挥失当。当时为了抵抗德军,法国将重兵力布置在德军可能进攻的方向上,但德军得到情报后绕过法军防线,所以法国很快就战败了。
3. 二战法国为什么要投降
从军事上来说,法国面临几乎无力挽救的危局。法国投降前,比、荷、卢全部投降,英军通过敦刻尔克行动撤回本土,100万联军顿时作壁上观,外援已无。法军伤亡、被俘210万人,主力部队损耗殆尽。至投降时,法国北部、中部一带均沦陷,本土战略纵深狭小,在本土已失去抵抗可能。
从国际关系上来说,一是法国本土四面是敌,德、意向法宣战,西亲轴心,不排除背刺可能。二是在法军主力被消灭后,盟军在陆、空军上完全无法与轴心国抗衡。同盟国此时基本由英联邦成员国、法国、欧洲其他被侵略的国家组成,英国本土正规军仅十几个师,靠着敦刻尔克撤回去的30万续命,为防范登陆都不得不组建百万民兵;英联邦成员国陆军实力一般、且远水难解近渴;其他成员国要不投降要不流亡,都GAME OVER了。且慈父苏、灯塔美均无意参战,彼时同盟国在欧洲大陆大势去矣。
从再动员可能性上说,一是法国人力缺乏,战争初期法国已动员了1/3的20-45岁适役男子,无潜力可挖;二是陆空一体联合作战、机械化闪电战等新型战术,全面领先于法军,主要将领甘末林、魏刚等接连战败,无人出面主持危局,部队内失败主义情绪蔓延、高层战争信心已失;三是法国主要工业区被占领,装备物资匮乏;四是民众厌战情绪严重。
从领导阶层来讲,一是内阁和议会抵抗派和投降派对立严重,在悲观情绪的影响下投降派势大,总理雷诺无法获得议会信任而辞职,投降派的贝当老帅上台;二是法国本身战争意愿不强,法国是基于英、法对波兰的独立保障被破坏而被迫参战的,本身缺乏明确的战争目标(所以才出现奇怪的西线静坐战)。
从出路来讲,本土抵抗计划破产后,法国政府前途已无。①流亡英国;②流亡北非;③实现英法合并(丘吉尔也是脑洞大)。似乎都不是什么好路子。特别是在战争中英法两国裂痕加深,凭什么留着法国人的血为英国人在前面做挡箭牌。从国际形势看,法西斯势力在30年代风生水起,俨然已成为一种潮流,加入轴心大家庭也未必不是一种出路?
从综合实力来看,从二战始,战争不光是军人的战争,是总体战、无限制战,是综合国力的比拼。法国受一战胜利、经济危机等多重影响,法国的经济实力、战争潜力、资源储备、动员能力在战争前夕已远落后于德国。
总体来看,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溃败的太快,而臃肿官僚的政府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国民和领导层又严重缺乏战争动机、信心和支持度,本身纵深、国力又不足以支撑持续抵抗。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为什么投降
法国国土没有战略纵深,在战争一开始又因为防御策略失误,过于迷信马其诺防线和阵地战。
这一条法国用了十一年时间,每年花费国防经费的一半投入其中的在当时来说的超现实工程,是人类当时工业设计的巅峰。然而,就是这么一条法国以举国之力修建得固若金汤的防线,却被德国部队简简单单地绕过,并且彻底地和法国本土孤立了起来,只发挥了一点路障的作用。
客观地说马奇诺防线本身虽然不至于坚不可破,但是无疑是当时整个世界最为尖端的筑城工艺的体现,任何军队想要正面突破它,都需要付出极其惨烈的代价和漫长的时间。而法国当时的战略布局就是用这一条防线尽可能地阻碍敌人的进攻,争取足够的时间来组织防御。
要知道理论上完整的马奇诺防线是完全掐断了敌人迂回绕后的可能,只是法国人在开始修建这条防线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条防线超出的预算远超想象,耗费的时间更是令人绝望。无奈之下,法国人只好调整修建计划!
法国色当城东,法国—比利时边界的阿登大森林的南部,法国参谋部认为阿登大森林和莱茵河一样,是安全可靠的天然屏障,在阿登森林之后,便是比利时边境,直达英吉利海峡。这一段防线,法国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再修筑工事,而且法国参谋部认为他们的盟国比利时本身对法国来说就是一处很好的缓冲区,可争取八天时间来组织防御力量。然而这一结论是按步兵行进速度得出的,可当时德国人已经实现了摩托化和机械化。所以,德国军队就是从此处进行突破,抓住了这堪称阿克琉斯之踵的破绽,马奇诺防线这一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马奇诺防线耗费了法国人太多的心血,给了法国人太多虚无缥缈的安全感,甚至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当时的法国士兵整日里无所事事,既不作战,也几乎不训练,更不操练那些听都没听说过的步坦协同、空地协同战术。法国士兵每天的工作就是挖一些毫无用处的野战工事,以及享受后方提供的丰富全面的娱乐设施。他们认为德国人必然会在马奇诺防线面前撞得头破血流,这场战争将会是一场“轻松的战争”。直到马奇诺防线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被孤立,这让当时的法国军队感觉天塌地陷,无所适从,抗意志薄弱到了极致,从而才在短短的两个星期之内就彻底放弃了武装抵抗。
甚至可以说,马奇诺防线的陷落,让近两百万盟军战士成为了德国人的战俘和奴隶,让盟军在整个欧洲的局势彻底崩坏。究其根本,马奇诺防线的诞生其实是法国“大规模进攻”理论和“完全防御”战术思想的体现,是整个法国最高统帅部的军事思想已经彻底落伍的体现。就这样马奇诺防线成为了千古笑柄,从此专门用来形容看似表面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当时的整个法国最高统帅部,也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5. 巴黎沦陷后,法国全境投降是为什么反观南京
你自己也提到了山沟沟,分析的是对的。
用书面的词语叫“战略纵深”,与法国相比,中国地域大,地形复杂,日本入侵中国也是分区域进行的。如果这样看,南京失守后,华东大部都沦陷了。这样简单比较地理区域的大小,是不是与法国的情况差不多了呢。
再进一步分析,法国的战略要地集中在东边,等打到巴黎,法国基本上就无险可守,只有少部分偏远地区还可以继续打游击反抗。还有就是当时法国还有海外流亡政府和军队,从战争层面上来说(不看国家的区别)和中国当时迁都是类似的。而当时的中国,南京失守是由于华东无险可守了,于是沦陷了大片平原地区,但是往西地势变化了,又有了山区江河和战略要地的阻隔,于是又可以阻挡入侵者的攻势。
6. 二战法国为什么投降了,而英国没有
1、法国投降的原因
①战争准备严重不足,大部分军队匆忙征集
德军占领了波兰以后,没有继续进攻东方的苏联。德军主力开始掉头进攻西欧各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政府顿时开始手忙脚乱。由于法军兵员严重不足,法国临时征集了150万士兵,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民。
这些新征集的士兵在军事训练上严重不足,在装备上的差距更加明显。由于法国没有制空权,在德军闪击战的进攻之下,法军一败再败。士兵的战斗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走向,而法军与德军在普通士兵上的差距十分明显。
②法军内部矛盾重重,发生了严重的决策失误
按照法国的实力,原本不至于败得这么惨。但是法国指挥机构内部矛盾重重,这极大的限制了法军战术上的灵活性。法国为了防止德国的进攻,在边境上修了一条漫长的马奇诺防线。
从战术上的角度来说,这条防线是相当完美的。但是前提是德军必须进攻这条防线,只可惜德国人没有那么傻。德军出动了一部分力量进攻比利时,使英法联军误认为德军要采用一战时期的策略借道比利时、进攻法国。英法两国果然上当,英法两军主力进驻比利时抗击德军。但是真正的德军主力却穿越阿登森林直逼法国境内,德国的战略欺骗成功了,法国境内的兵力十分空虚。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_网络
7. 二战时法国为什么会投降
贝当政府的担心失败而媾和。
法国人过于相信马奇诺防线,战事发生前没有太多准备。马奇诺防线的建立是在一战之后。马奇诺防线可以驻扎45个师,大约45万人的部队,拥有很多的碉堡,甬道,隐藏火力点。德军当时讲95万人的部队兵分两路,突破比利时和卢森堡,并没有与马奇诺防线发生正面的冲突。就从德军绕行马奇诺这一行为来看,马奇诺防线的坚固还是不言而喻的。
由于法比边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且比利时反对在法比边界修建防线,所以法军没有多加防备,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军会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军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偷袭阿登高地,联合荷兰德军将联军围困在敦克尔克。而马奇诺防线也因为德军袭击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法国的军事战争理论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认为作战还是传统的步兵攻防战,而且对新出现的坦克战估计不足,坚持把坦克作为步兵进攻的“移动火力支援”分散在步兵中使用,未能形成强大的战车战斗力。法国的坦克水平当时并不太低,而且德国的进攻还是大量使用了火力较弱的轻坦克和装甲车辆。但是装甲兵的威力已经展现,法国的大多数将领还并没有意识到坦克的重要性。
马奇诺防线溃败后,当时还有很多部队在前线抵抗,但是巴黎已经暴露在德军的攻击部队前面了,法国政府担心国家会变成像波兰那样成为完全的殖民地,而且担心战败后在海外的殖民地遭到瓜分,所以投降了。
一方面,1940年6月,贝当是在德军向法国内陆大举推进之际就任的法国总理。当时,战局已明显对法国不利,再不以“和平和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贝当充当了主和派的代表,并在6月22日与德国签订停火协定。
根据该协定,法国的3/5的国土(主要是北方工业区)被德军占领,德国占领军的一切费用皆由法国承担。南部及东南部2/5的地区为“自由区”。
另一方面,在德国的协助下,法国国会通过议案,授予贝当立法、行政及司法的权力,这些都令贝当拥有法国临时“毒裁者”的权力。
贝当政府总部设在法国中部非占领区的维希,故被称“维希政府”。维希政府为轴心国提供大量物资,又曾下令在海外属地的法军对抗盟军,以及容许轴心军在海外属地过境。
1942年11月11日,德军突然占领法国余下的“自由区”。1944年8月20日,贝当被德国人从维希带回洛克马林根的霍恩佐伦软禁起来。
1945年4月,贝当回到法国接受审判,后被定罪并被判处死刑。但在同年8月获戴高乐以年老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立下的战功为理由减刑至终身监禁,1951年去世。
8. 当年中国被占领过半仍在抵抗,为何法国被占一半就投降了
二战期间,中国是在二战中受害最严重的国家,虽然苏联的伤亡人数也很多,但是在二战初期苏联一直保持按兵不动观望的态度,保存实力,甚至还与德国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的条约,力图自保,但是法西斯的野心很大,不是苏联所决定的。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另一个受害程度也很严重的国家:法国。
在二战中,法国与中国的命运差不多,都被侵略者占领过半领土,但有一点是不同的,那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中国领土过半沦陷,但中国军民依然顽强抵抗,而法国被德军攻占一半领土后就宣布投降了,这是为什么呢?法国没骨气吗?
我们都知道,二战时期的法国在海外还有很多殖民地,但法国本土很小,政治和经济核心全部在法国本土上,在德军占领一半法国领土后,法国意识到如果德军继续强攻,那么法国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机会,所以投降是不得不选的方式。
而中国不同,中国地大人多,且中国地形复杂,民情复杂,这让日本从东北打到南京之后就很难再继续前进,还有大部分地势险要的地方控制在中国军民手中,且日军在短时间内很难吞并,这让中国军民有了十几年的回旋余地。
法国当时是工业强国,工业受到破坏之后整个国家经济会迅速瘫痪,,而中国当时是农业大国,特别是南方工业非常落后,所以没有受到工业破坏的影响,反而十分适应随遇而安的游击生活,之所以这样日本在攻打到南京之后继续南下屡屡受阻,突然想到新中国的开国将帅几乎都是来自南方的,甚至十大元帅九南一北。
另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人少数民族众多,都知道是华夏子孙,一旦遭到外敌入侵杀害同胞,各民族瞬间形成一条心与之抵抗到底,正是因为有这样强大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才有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地军阀化往日干戈为玉帛,一起联手抗日。
法国就不一样,法国人因为长期生活条件优越,缺乏吃苦精神,不像中国人那样都是天天下地干活饭都吃不饱,而且法国人的凝聚力很差,当兵的更是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儿,当年法国兵败,一位记者问法国的将军为什么法军在强大的后勤保障下还失败,这位法国将军说:“我们是奉命打仗,德军是天生爱打仗!”可见法军并没有保卫国家的决心,而是奉命而已。
希特勒
另外德军是全球当时最强大的军队,连苏英都畏惧,而中国面对的是日本,日军要比德军逊色许多,相同的是日德梁军都非常残暴。
9. 法国沦陷一半就投降了,为什么中国丢了半壁江山却仍在抵抗呢
二战是人类战争史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战争,很多国家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一度没有恢复过来。当然这也是因为二战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极大的伤亡以及损失,导致各国很难快速进入正发展阶段。在二战中最重要的战场之一就是中国战场,虽说现在日本一直不承认中国在二战中做出的贡献,但是平心而论如果不是后中国牵制了日本大量的兵力,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应该会更加艰难一些。
很多人都觉得法国的选择太窝囊,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法国的这个选择也为自己后来与英国的联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竟当时的法国也就4000多万人,如果真的死磕也不过是徒增伤亡罢了。
10. 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快速投降,它到底怎么了
二战爆发前的法国,拥有现代化技术和理念的320万军队,超过整个德国国防军的320万人的军队,号称世界第一陆军,但是就是一个这么强悍的国家,德国法西斯还没发力高卢雄鸡就倒下了,其中的原因你很难想象的到。
对于迅速战败亡国的原因,有人可能会说,这是法国战略上的失误,他们死守马奇诺防线,等着德国人来打,而德国的装甲坦克出其不意的走了号称魔鬼森林的阿登山区,打了个法国措手不及。还有人会说,法国不比苏联国土面积大,有着战略纵深,有大后方。德法战争中,德国只要越过马奇诺进入法国后就是一望无际的西欧平原,这简直就是德国闪电战的演练场,德国坦克仅需半天就可以到达巴黎。
但是尽管这样也不至于一个多月就亡国投降了,说好的世界第一陆军强国呢,真是令人恨铁不成钢!但是从结果推原因,法国人在二战中早就默默的下着一盘大棋。不信,请您往下面看。
这里是二战主要国家人员伤亡情况:
苏联2700万(伤亡累计6000万)
中国1800万(伤亡累计3500万)
德国680万(军人470万,其中在苏德战场死亡350万)
日本234万(军人185万,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亡45万,在太平洋战场死亡129万,另有8.3万被苏联红军击毙)
英国及其他不列颠国家45万
美国40万(全部是军人)
波兰630万(基本上都是平民,其中300万是犹太人)
南斯拉夫,170万
法国81万(36万平民)
意大利16万
看了这个你是不是有点明白了呢?法国迅速投降减少了国内战乱,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破坏,在几个大国中,法国的伤亡都可以说是最小的。法国的投降既保存自己的实力,也彻底的拉英国下水了,让英国直面德国的攻击。投降、反法西斯两边下注了,不管谁赢了,反正法兰西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法国以最小的代价换来了最丰硕的果实,虽然投降亡国但是战后就立刻复国并且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战后法国经济复苏也较快,因为战争破坏小,延续着战前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少有的工业体系完备的国家,同时又彻底反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五经济强国。
试想,如果法国硬拼到底是不是另外一种局面呢?是非对错,留与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