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油籽产量是多少

法国油籽产量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2-06-12 08:24:02

Ⅰ 一亩地能收多少斤油菜籽

油菜籽的一般是亩产是300-400斤。

品种间、地区间、管理者水平、气候等有所差异。一般油菜(现在多为杂交油菜),每亩地产油菜籽300~400斤,一亩半地能产油菜籽450~600斤。

油菜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在沙土、粘土、红黄壤土等各种土质上,只要采用正确的耕作方法和合理的栽培技术,就可获得高产。

(1)法国油籽产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油菜籽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种皮是种子的“铠甲”,起着保护种子的作用。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可以发育成植物的根、茎和叶。胚乳是种子集中养料的地方,不同植物的胚乳中所含养分各不相同。

胚除具有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外,还具有胚根鞘和胚芽鞘。由受精卵发育形成。发育完全的胚由胚芽、胚轴、子叶和胚根组成。裸子植物的胚都是沿着种子的中

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形成。裸子植物胚乳是单倍体的雌配子体,都比较发达,多储藏淀粉或脂肪,也有的含有糊粉粒。

Ⅱ 油菜籽有哪些指标

油菜籽国家标准
2006年国家修订颁布了《油菜籽国家标准》GB/T:11762-2006代替GB/T:11762-1989。新标准根据芥酸和硫甙含量将油菜籽分为普通油菜籽和双低油菜籽。2009年农业部发布了双低油菜籽农业行业标准NY/T:1795-2009。该标准将双低油菜籽定义为:油菜籽中油的脂肪酸中芥酸含量不大于5.0%,饼粕中硫甙含量不大于45.0 umol/g的油菜籽。
油菜籽及其分类
油菜籽系十字花科草本植物栽培油菜长角果的小颗粒球形种子,种皮有黑、黄、褐红等色。按照油菜类型分,油菜籽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油菜籽、白菜型油菜籽和甘蓝型油菜籽。甘蓝型油菜即胜利油菜,是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多的一种。甘蓝型油菜籽的产量高、籽粒大,种皮多为黑褐色,含油率为40%-45%。
油菜籽的用途
油菜籽主要用来生产菜籽油和菜籽粕,少量用来食用或做动物饲料使用。菜籽油是世界第三大植物油品种,除了用作食用植物油外,也可用来生产生物柴油,还可应用于化工、轻工等众多工业领域;菜籽粕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原料,广泛应用于饲料养殖行业。
油菜籽的种植
世界油菜籽主产国除我国外,还有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美国、以及欧盟国家的德国、法国、英国、波兰等,最近几年前苏联地区的乌克兰和俄罗斯也成为世界油菜籽主产国。
按照油菜籽播种季节划分,我国油菜籽可分为秋冬播油菜籽(夏季收获)和春播油菜籽(秋季收获)。秋冬播油菜籽一般每年10-11月份种植,来年5-6月份收割;春播油菜籽一般每年4-5月份种植,当年10-11月份收获。
我国春播油菜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等西北省份,种植面积与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在7%-8%。我国秋冬播油菜籽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在92%-93%,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长江流域油菜籽主产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庆等省,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比重的50%-60%。其中湖北省是我国最大油菜籽生产省,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二是西南油菜籽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20%-30%,包括四川、贵州、云南,最近几年四川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油菜籽生产省。此外,河南南部地区也是一个主要的秋冬种油菜籽种植区。

Ⅲ 油菜籽的产量一般是每亩多少斤

油菜籽的一般是亩产是200-270公斤。

油菜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在沙土、粘土、红黄壤土等各种土质上,只要采用正确的耕作方法和合理的栽培技术,就可获得高产。

油菜能在土壤pH5~9.8范围内生长发育,在pH值为7的土壤中栽培产量最高。芥菜型油菜根系发达,耐旱性强,能在土壤肥力差、气候干旱的条件下栽培。油菜对硼元素反应极为敏感,土壤缺硼时,会导致死苗、死蕾或花而不实

(3)法国油籽产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油菜的品种分类

1、白菜型

其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北方春播的小油莱,原产中国北部和西北部,此类油菜生长期短,耐低温,适宜于高海拔;无霜期短的高寒地区作春油莱栽培,分布在中国的青海、内蒙古及西藏等地区。

另一种是中国南方的油白菜,它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幼苗生长较快,种子有褐色、黄色或杂色三种,含油率38%~45%,中国南方各地的白油菜、甜油菜、黄油菜均属此类。这种油菜生育期短、抗病性较差、产量较低。

2、芥菜型

原产于非洲北部,广泛分布于欧洲东部、中亚细亚、印度、巴基斯坦及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和高原地区。芥菜型油菜耐旱耐瘠耐寒性强,适应性强,不易倒伏,生育期比白菜型长,抗病性介于白菜型和甘蓝型之间,种子较少,种皮多为褐色、红褐色及黄色,含油量较低,一般为30%~40%。

3、甘蓝型

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西部地区,耐寒、耐湿、耐肥,抗霜霉病能力强,抗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优于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种皮呈黑色、暗褐或红褐色,少数暗黄色,种子含油量较高,一般为35%~50%。

Ⅳ 中国哪里油菜籽出油高一一

一、发展现状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集中产区。全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涉及沪、浙、苏、皖、鄂、赣、湘、川、黔、滇、渝等11个省(市)和河南信阳地区,油菜播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85%以上。长江流域冬季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双低”油菜优势产区,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一)基本情况

1.产区相对集中。油菜是我国5个种植面积超亿亩的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之一。我国油菜生产分布比较广泛,目前除北京、天津、辽宁、海南外,其它27个省(区、市)均有种植,其中产量居前五位的是湖北、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南。根据气候、生态条件的不同,我国油菜生产可划分为四个区域,即长江流域冬油菜区、西北油菜区、东北春油菜区和华南冬油菜区。其中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是最集中的油菜产区,2001年油菜面积9239万亩、产量1018万吨,占全国的87%和89%,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高于欧洲和加拿大。

2.生产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以后,我国油菜生产快速发展,面积超过花生成为第一大油料作物。2001年与1990年相比,面积扩大2387万亩,年均增加217万亩;单产提高22.2公斤,增幅达26%;产量增加了437万吨,增幅为63%,年均增产近40万吨。

3.品质改良成效显着。“双低”油菜是指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按农业部部颁标准,商品菜籽芥酸含量5%(油)以下,硫甙含量45μmol/g(饼),通称“双低”油菜。低芥酸菜籽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大幅度提高,营养品质显着改善;低硫甙饼粕降低了毒性,提高了菜籽饼粕的利用价值。世界上除印度和中国外,都已普及“双低”油菜。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双低”油菜育种,目前已选育了一批杂交“双低”或常规“双低”油菜品种,并实现了优质高产的基本目标,如华杂系列、中双系列、油研系列、湘油系列等品种,为“双低”油菜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90年代以来我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迅速。1990年全国“双低”油菜面积只有292万亩,1995年增加到1610万亩,2001年达到6000万亩,11年间增长了19倍,年均增加近520万亩。2002年“双低”油菜品种的比重已达到62%,湖北、湖南等省已达到85%以上。

4.产业化经营起步。1990年我国油菜籽开始了种子和商品菜籽产业化经营的尝试,并取得初步成效。湖北、四川、江苏、湖南、安徽、江西、贵州等主产区先后成立了由科研、推广、销售、加工等部门相互组成的联合开发体,目前已由初期的松散型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公司转变,创建了一批油菜品种及其加工产品品牌。一些加工企业采取“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对农户提供“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收购”的四统一服务,油菜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

(二)主要问题

1.多品种插花种植。油菜是常异花授粉的十字花科作物,生长期间极易串花授粉,当年即可导致菜籽品质下降。由于我国在油菜品种审定、种子经营、市场准入等方面没有强制性管理措施,生产和管理上也缺少必要的标准和品质监测手段,导致生产上普通油菜品种、单低品种和“双低”品种共存,插花种植现象普遍,种植“双低”油菜品种,生产不出真正的“双低”油菜籽。

2.品质比进口菜籽差。与进口油菜籽相比,我国油菜籽内在品质上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商品菜籽含油率偏低。长江流域大部分商品菜籽含油率39-40%,比进口菜籽低2-3个百分点;二是“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和硫甙含量偏高。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含量一般在3%左右,比国外高1-2个百分点,硫甙含量40-45μmol/g(饼)之间,比加拿大高20μmol/g(饼)以上;三是商品菜籽大都在自然条件下风干,含水量比进口菜籽偏高;四是在净度、整齐度等外观品质上也有一定差距。

3.劳动力成本高。由于我国油菜生产的全过程基本是手工操作,一亩油菜从种到收大约需要12-14个工日,仅用工费就接近150元,占生产成本的60-70%。而加拿大等出口国油菜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亩用工量不到1个,劳动力成本很低。按照全口径计算成本,我国油菜生产效益不高。

4.加工企业带动力弱。我国油菜籽初加工能力接近3000万吨(含小型榨机),以国有企业和农村小油房为主,大多数国有企业年加工能力在10万吨以下。由于加工能力过剩、规模小、设备陈旧、能耗高、加工工艺与技术落后、产成品等级低,难以有效带动“双低”油菜的开发。特别是长江上中游地区菜籽榨油多采用蒸炒预榨浸出法,油脚中部分营养物质被破坏,菜饼饲用价值降低。日本油厂采取冷榨工艺将油脚中营养物质回收利用,产值是菜籽油的11倍以上。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1.世界油菜籽生产、贸易、消费同步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油菜籽生产发展很快,1979-1998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增长了2倍多和3倍,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油料作物。近五年,世界油菜籽播种面积为3.8亿亩左右,产量3600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国、加拿大、印度、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波兰和捷克等国家,这些国家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

世界油菜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近五年年均贸易量1000万吨左右,占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菜籽油、饼粕的贸易量占产量的47%。出口国家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1996-1999年,加拿大年均出口油菜籽364.5万吨。进口国家主要在亚洲,包括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其中日本每年进口菜籽210万吨。

2.国内植物油和饼粕需求增长较快,市场空间大。由于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植物油和饲用饼粕的消费量大幅度增长,产需矛盾突出。1996-2000年,全国植物油消费量增加了243万吨,平均每年增加约60万吨,2000年消费量达到1246万吨(其中菜籽油消费量419万吨,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当年我国油料折油(不含食用籽实和种子)产量为855万吨,产消缺口391万吨。由于产消缺口较大,导致油料或植物油大量进口,2000年我国净进口植物油430万吨(含进口油料折油),其中进口油菜籽296.8万吨,菜籽油7.5万吨。近5年来,我国饲用饼粕消费量年均增加160万吨,年均增长7%。

3.市场需求潜力大。目前我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不足10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5公斤。根据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近几年植物油消费增长速度综合分析,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植物油消费量还将继续保持年均增长近50万吨的水平,略低于“九五”期间的增长速度。到2007年预计全国植物油消费量将达到1600万吨,比2000年增加354万吨。油菜既是含油率比较高的油料作物,也是饲料作物,发展油菜生产是增加植物油和饲料供给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竞争力分析

长江流域的油菜籽在国内市场占有明显优势,只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化水平,就能在稳定占领国内油菜籽市场、减少油料进口冲击的同时,参与周边国际市场的竞争。

1.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单产水平最高、技术储备最好的地区。2001年长江流域11个省(市)油菜籽平均亩产110公斤,高于西北和东北地区,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接近主要出口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水平。与本地区小麦等冬季大宗作物相比,油菜生产效益较高。长江流域2000年油菜净产值120元/亩,而小麦只有88元/亩。该区冬季耕作替代作物少,不与主要粮食作物争土地和劳力资源。

2.具有较好的市场区位优势。从国内市场看,该区油菜基本是就地生产、就近消费,市场区位优势明显。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目前11省(市)油菜籽人均占有量只有17.5公斤,折油6公斤,难以满足当地植物油消费的需要。从国际市场看,油菜籽、植物油、饼粕进口量较大的几个国家都与我国毗连。特别是出口运往日本、韩国等可以从长江黄金水道直接出海,实行江海联运,运距短,并可以采用中小型货轮运输,运输和经营成本低。从长远考虑,可以灵活地运用国际市场进行资源市场转换。

3.具有抢占市场先机的优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主要都是春油菜,每年3月播种,8月以后才能收获;欧洲是长生育期的冬油菜,也要8月份才能收获。而我国长江流域种植的是生育期较短的冬油菜,每年5月就可收获上市,上市时间比国外油菜早2-3个月。另外,国内其他油料作物也全部在秋季收获。冬油菜生产是满足加工企业周年生产的一项重要条件。

4.具有相对的价格优势。在世界菜籽价格最低的2000年,进口菜籽到我国港口的价格高于国产菜籽。2002年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加拿大菜籽到我国长江流域的到岸价为每吨2400-2600元,而在长江流域本地收购菜籽的价格每吨为1700-2000元。菜籽饼粕每吨900-1000元,也低于进口饼粕价格。虽然目前长江流域油菜籽品质不如加拿大,但由于价格差距较大,只要国产油菜籽供应得上,加工企业愿意使用,可以相应减少进口。此外,长江流域已选育出了含油量达到42%以上的“双低”油菜品系,正在试验示范。随着油菜籽品质的提高,该区的优势地位将进一步发挥出来。

Ⅳ 一亩地可产多少菜籽

油菜籽的产量一般是每亩可以产460-480斤。
油菜籽是十字花科作物油菜的果实,角果较长,结荚多,粒本饱满。油菜籽中油脂的含量为37.5%-46.3%。根据油菜的类型不同其油脂含量略有不同。

Ⅵ 油菜籽一般能榨出多少油

一般100斤菜籽出油37斤左右,出油率40%左右,能榨出40斤的油。主要要看菜籽的质量如何以及榨油设备的质量,根据国家标准:1级含油量40%、2级含油量39%、3级含油量38%、4级含油量37%、5级含油量36%、6级含油量35%、7级含油量34%、8级含油量33%。

提高油菜籽的出油率:

油菜籽的出油率一般仅为30%~40%。采用以下技巧,可使出油率提高25%。

1.除杂。油菜籽中含有的泥沙,在加工过程中会吸油,从而降低出油率。因此在加工前应先筛去油菜籽中的泥沙等杂质。

2.控制炉火。一般用平底锅炒菜籽时,是在全部菜籽都炒熟时才出锅,每出锅一批都有部分菜籽会粘在锅底被烧糊。因此,当菜籽炒到八成熟时,就要打上部灶口,封住下部风口,以控制炉火。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灶口墙上砌一个活动槽,嵌入一块活动铁板,需要大火时,把铁板向上提,封住炉口:当需要文火,把铁板往下放,封住风口。

3.改进榨油设备。改装榨螺使用95型卧式轴动榨油机时,可用旧的6号榨螺代替5号榨螺,这样可增大内压力,使出油部位后移8~10cm。仅此一项改进,每100kg菜籽可多出油1~2kg。

4.热料上榨。油分子在高温中最活跃。刚炒好出锅的菜籽温度为108℃,趁热上榨就可以多出油。因此,每锅炒籽量最好控制在40~50kg,做到随炒随榨,确保热料上榨。

5.适量掺糠。菜籽含油率高,在榨筒中加压后滑动快,油还未全部榨出,菜籽饼就出榨机了。为此,可在每100kg菜籽中掺入5~7kg谷糠,好的菜籽可多掺,差的菜籽则少掺。谷糠应新鲜无杂物,筛去灰末。加谷糠可使菜籽减慢滑动速度,故能多榨油。把出油后的油脚拌入谷糠中,夹在菜籽中间再榨,也可提高出油率。

Ⅶ 欧洲那些国家生产菜籽油。

欧洲生产菜籽油的国家主要是德国、法国、英国等等。
补充:
油菜籽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菜籽油需求增多。全球油菜籽播种面积扩大产量较为稳定。根据数据显示。从国别来看。加拿大菜籽油欧产量为全球第一。欧盟第二。中国第三。后面依次为印度,乌克兰,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

Ⅷ 油菜籽亩产量是多少

油菜籽的产量一般是每亩可以产460-480斤。

油菜籽是十字花科作物油菜的果实,角果较长,结荚多,粒本饱满。油菜籽中油脂的含量为37.5%-46.3%。根据油菜的类型不同其油脂含量略有不同。

拓展资料: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拉丁文名:Brassica napus L.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原产我国,其茎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花朵为黄色。农艺学上将植物中种子含油的多个物种统称油菜。目前油菜主要栽培(品种)类型为:白菜型油菜( Brassica rapa (campestris) L.), 芥菜型油菜( Brassica juncea L.) ,甘蓝型油菜( Brassica napus L.)。

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四川等地。油菜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油菜一般生长在气候相对湿润的地方,譬如中国的南方。油菜也有许多用处,比如油菜花在含苞未放的时候可以食用;油菜花盛开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陕西的汉中市就有一片油菜花观赏旅游区);花朵凋谢后,油菜籽可以榨油。

阅读全文

与法国油籽产量是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