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法百年战争真正损失较大的是哪个
首先,我这里要强调一下,英法百年战争双方损失都大的难以想象,可以说是几乎把英法两国所有的国力、战争潜力都拼光了。
其次,我认为损失更大的是英国:
1、英国是战败国,最后法国在第三阶段,由圣女贞德带领,成功翻盘;
2、法国最终收回了勃艮第贵族,并且收复巴黎和英法之间所有有争议的地区;
3、英国金雀花王朝在百年战争前,曾在欧洲大陆上有相当大一块领土(这块地方就在今天的法国北部),在百年战争之后全部归了法国,从此英国才孤立于欧洲大陆之外,成为岛国,领土上损失惨重;
注:
1、英国的金雀花王朝,起源于法国(初代是法国贵族),并且曾经是法国的正统;
2、这个金雀花王朝,在拥有不列颠岛的同时,曾经拥有过诺曼底公国(就是今天的法国诺曼底地区),最大的时候领土一直到比利牛斯山脉(法国西南部的法西边境,几乎包括今天法国全境),后世称此时期的英格兰王国为“安茹帝国”;
3、英国人跟德国人也有很近的血亲关系,以至于英国的人种被称为“盎格鲁·萨克逊人”,也就是“英格兰的萨克逊人”,而萨克逊是今天德国中部的一个重要行省,曾是神圣罗马帝国7大选帝侯之一,换言之,英国人至少有某一代统治者是从德国过去的,不知道金雀花王朝是否包括今天德国的一部分。
4、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英国取得优势,但在第三阶段被贞德带领的法军击溃,丧失了其在欧洲大陆的所有领土。
‘贰’ 欧洲着名的百年战争发生在哪两个国家
英国和法国
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
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双方还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地区。佛兰德毛纺业主要依赖英国的原料,英国则从羊毛贸易中获取巨利。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法军反法政策。战争的导火线主要是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触发战争。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1340年,英法两国发生海战,法军战败。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1346 年8月,双方在克雷西会战,英军大捷,乘胜进入诺曼底。1347年攻占法国的加来。1356年9 月,普瓦提埃之战,法军大败,法王约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众臣被俘,英借此向法国索取巨额赎金。1360年法国王子查理被迫签订屈辱的《布勒塔尼和约》 ,把加来及法国西南部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国。
1364年,王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 为了夺回失地, 改编军队,整顿税制,紧张备战。1369年起连续发动攻势,几乎收复全部失地,1396年双方缔结二十年停战协定。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后法国统治阶级发生内讧之机,领兵进攻法国,10月占领法国北部。1420年,双方签订《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法国王太子的王位继承权转归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之女结婚。这项条约实际上将法国分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国王太子查理分别统辖的三个部分。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与英王亨利五世先后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满周岁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 兼领法国国王。1428年10月,英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要塞奥尔良城,形势危急。法国人民组成抗英游击队,袭击敌人。1429年,法国女民族英雄贞德率军击退英军,解奥尔良城之围。此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兰斯加冕,称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于法王。1453年10月,驻波尔多英军投降,除加来外,法国领土全部收复。至此,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
‘叁’ 百年战争中,为什么法国不夺回加来港
加莱易守难攻而且比加斯科涅更容易得到增援,而且周边绝大部分领地都被勃艮第控制。当时要攻克它很大概率会转变为一场长期封锁战。这需要庞大的军队 稳定的补给线 和足以阻遏敌人的海军舰队 也意味着巨额的资源耗费。当时法王与勃艮第公爵的关系是貌合神离,以往围攻加莱的战役大多由勃艮第公爵们组织,而且当时法军还有新夺下的漫长海岸线要防御 ,因此对加莱这块总是心不在焉。 此外 ,南边的意大利事业已经开启 ,它很快也牵制了王室的一部分精力。
‘肆’ 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勃艮第是在什么时候撤出法国的
勃艮第是法国的一部分,不可能撤出法国。
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趁查理六世即位后法国统治阶级发生内讧之机,领兵进攻法国,英军于阿金库尔战役大败法军。10月与勃艮第公爵结盟,占领法国北部,法王查理六世无力抵抗。
1435年勃艮第背弃英王,重新与法联合,促使法军转入大反攻。
勃艮第, 西欧历史地区名,各历史时期所指各异。多用指除十七和十八世纪法国勃艮第省外,另拥有其他广大领土的两个王国和一个公国。在汝拉山脉和巴黎盆地东南端之间,为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和罗讷河之间的通道地区。
勃艮第王国一般作为一个半独立的实体,但是在法兰克王国内部,它的话语权一般很小。到后来,勃艮第甚至被合并于纽斯特里亚王国(次级王国之一),但是勃艮第仍然保持了自主权。到了加洛林王朝时代,勃艮第在统一的帝国之下直到凡尔登条约的签订。
‘伍’ 英法百年战争
1337—1453年,英法两国间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从而进行长达百年的战争。
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力图把英国人从法国西南部(基思省)驱逐出去,从而消除英在法境内的最后一个堡垒,而英国则力图巩固它在基恩的地位,夺回早先失去的诺曼底、曼恩、昂茹和法国的其它一些地区。英法两国对佛兰德的争夺,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佛兰德形式上是处于法国国王的统治之下,但实际上却是独立的,并且与英国有密切的贸易关系(英国的羊毛是佛兰德毛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觊觎法国王位。德国封建主和佛兰德站在英国一方,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主要由雇佣兵组成,由国王指挥,其主体是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士部队。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武装(见骑士军)组成。
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 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和基思。在斯吕斯海战(1340)中,英军重创法军,夺得制海权。经过1346年8月的克雷西会战,英军又取得了陆上优势,并在长达11个月的围攻之后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1347)。此后,两国休战将近十年(1347—1355)。接着英国又发动进攻,占领了法国的西南部(基思和加斯科涅)。在普瓦捷战役(1356)中法军再次被击败。英国人的横征暴敛和遍及全法国的经济崩溃,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艾蒂安·马塞尔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和扎克雷起义(1358)。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雷蒂尼签订条件极为苛刻的和约——从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的领土割让给英国。
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 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武装,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B.迪盖克兰这位有才略的军事长官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并拥有很大的权力。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七十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法军对炮兵的使用有利于军事行动获得成功。英国为了保住在法国的几个沿海港端口(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来)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分地区,并鉴于国内形势恶化,遂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当时,法国国内也开始出现群众骚动。
百年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 法国因国内矛盾加剧(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两个封建主集团发生内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起义)而遭到削弱,英国乘机重开战端。1415年,英军在阿赞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并在与其结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从而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由于争夺王位斗争(1422—1423)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捐税和赔款沉重地压在英占区居民身上。因此,对法国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百年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 随着人民群众的参战,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展开(特别是在诺曼底)。游击队给法军很大帮助:他们设置埋伏,捕捉征税者,消灭敌小股部队,迫使英军在征服地的后方留下大批驻防军。1428年10月,当英军与勃艮第派攻下法军占领区以外的最后一座坚固要塞奥尔良时,法国的民族解放斗争愈加高涨。领导这场斗争的是贞德,在她的指挥下赢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1429.5)。1437年法军攻下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吉耶讷。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点评: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法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它却促进了法国民族的觉醒。在赶走了英国人之后,统一法国的历史性进步过程即告完成。在英国,百年战争暂时巩固了封建贵族阶级和骑士阶层的统治地位,从而延缓了国家权力集中的进程。百年战争展示出英国的雇佣军优越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武装,从而迫使法国建立了常备雇佣军。这支雇佣军效忠于国王,在组织、军纪和训练方面均具有正规军的特点。王权与要求消除封建割据的市民的联盟,是雇佣军的政治与财力基础。战争表明,骑士重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作战的弓箭兵的作用则得到了提高。在战争中出现的火器虽然还抵不上弓和弩,但却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战役当中去。战争性质的改变及其转化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
‘陆’ 在中世纪时 法国和英国打最大的一场仗是哪场 在哪个地方
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 百年战争地图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双方还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地区。佛兰德毛纺业主要依赖英国的原料,英国则从羊毛贸易中获取巨利。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法军反法政策。战争的导火线主要是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触发战争。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1340年,英法两国发生海战,法军战败。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1346 年8月,双方在克雷西会战,英军大捷,乘胜进入诺曼底。1347年攻占法国的加来。1356年9 月,普瓦提埃之战,法军大败,法王约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众臣被俘,英借此向法国索取巨额赎金。1360年法国王子查理被迫签订屈辱的《布勒塔尼和约》,把加来及法国西南部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国。 地图1364年,王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 为了夺回失地, 改编军队,整顿税制,紧张备战。1369年起连续发动攻势,几乎收复全部失地,1396年双方缔结二十年停战协定。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后法国统治阶级发生内讧之机,领兵进攻法国,10月占领法国北部。1420年,双方签订《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法国王太子的王位继承权转归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之女结婚。这项条约实际上将法国分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国王太子查理分别统辖的三个部分。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与英王亨利五世先后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满周岁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 兼领法国国王。1428年10月,英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要塞奥尔良城,形势危急。法国人民组成抗英游击队,袭击敌人。1429年,法国女民族英雄贞德率军击退英军,解奥尔良城之围。此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兰斯加冕,称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于法王。1453年10月,驻波尔多英军投降,除加来外,法国领土全部收复。至此,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
‘柒’ 英法百年大战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的哪个国家取得胜利
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地,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 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双方还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地区。佛兰德毛纺业主要依赖英国的原料,英国则从羊毛贸易中获取巨利。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法军(绘画)反法政策。战争的导火线主要是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触发战争。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1340年,英法两国发生海战,法军战败。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1346 年8月,双方在克雷西会战,英军大捷,乘胜进入诺曼底。1347年攻占法国的加来。1356年9 月,普瓦提埃之战,法军大败,法王约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众臣被俘,英借此向法国索取巨额赎金。1360年法国王子查理被迫签订屈辱的《布勒丁尼和约》 ,把加来及法国西南部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国。 1364年,王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 为了夺回失地, 改编军队,整顿税制,紧张备战。1369年起连续发动攻势,几乎收复全部失地,1396年双方缔结二十年停战协定。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后法国统治阶级发生内讧之机,领兵进攻法国,10月占领法国北部。1420年,双方签订《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法国王太子的王位继承权转归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之女结婚。这项条约实际上将法国分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国王太子查理分别统辖的三个部分。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与英王亨利五世先后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满周岁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 兼领法国国王。1428年10月,英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要塞奥尔良城,形势危急。法国人民组成抗英游击队,袭击敌人。1429年,法国女民族英雄贞德率军击退英军,解奥尔良城之围。此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兰斯加冕,称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于法王。1453年10月,驻波尔多英军投降,除加来外,法国领土全部收复。至此,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
‘捌’ 百年战争是哪两个国家
百年战争是1337年至1453年期间,发生在金雀花王朝治下的英格兰王国和瓦卢瓦王朝治下的法兰西王国之间,针对法国统治权的战争。
‘玖’ 百年战争的历史进程如何
百年战争,是历史学家对法国和英格兰在1337年至1453年间断续进行的长达116年战争的称呼。
814年,显赫一时的西欧君主查理大帝去世,幅员广大的查理帝国也随之分裂了。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各据一方。后来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即由此发展而来。由查理帝国分裂出来的法国,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国王的权力很小,英格兰国王在法国还占有很多领地。英格兰国王怎么会在法国占有领地呢?这要追溯到诺曼底征服,百年战争的起因和它有直接关系。1066年,法国大封建主诺曼底公爵威廉为了夺取英格兰国地位,率兵渡海进入英格兰,加冕称王,英格兰历史上称为威廉一世。威廉虽然是英格兰国王,但同时又以法王的附庸身份占有诺曼底,以后他的后裔把在法国的领地逐渐扩充到法国西部。到了12世纪晚期,英格兰国王在法国的领地竟是法王领地的6倍。从13世纪初开始,法王陆续收复了英格兰国王在法国的领地。至14世纪初,英格兰国王还保留着西南沿海的一些地方。英法矛盾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原因,就是双方都想争夺富庶的佛兰德(现在的比利时大部和法国的东北部)。佛兰德有着发达的呢绒业,法王迫切希望将佛兰德并入自己的王室领地。但英格兰与佛兰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羊毛是英格兰的主要出口物资,1300年英格兰出口总值30万镑,羊毛就占了28万镑,其主要市场就是佛兰德。英格兰当然十分害怕法国统治佛兰德,损害它的经济利益。在英格兰与法国的争夺中,佛兰德出于自身利益支持英格兰,承认英格兰国王是佛兰德的最高统治者,继而干脆承认英格兰国王也是法国国王。原来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母亲是法王腓力五世的女儿。腓力五世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查理四世继位,但死后没有子嗣。爱德华三世乘机以外甥的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但法国封建主却推举腓力五世的侄子瓦卢瓦伯爵腓力为法国国王,称为腓力六世,从此法国开始了瓦卢瓦王朝的统治(1328~1589)。领土争夺加上王位继承的纠纷,终于酿成了一场长达100余年的大战。这场百年战争,以王朝之间的争夺开始,逐渐转变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1337年1月至1360年为战争第一阶段。西欧从14世纪起,步兵已开始取代骑兵成为战争的主要力量,战术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英格兰军队的主力由自由民组成,有良好的纪律,步兵骑兵协同作战,采用进攻性的防御战术。法军的主力则是由封建贵族组成的重装骑兵,步兵由意大利雇佣兵组成。封建贵族看不起雇佣兵,不能与他们协同作战,仍采用突出个人、不顾整体的作战方法,因此战争初期法军接连败北。
1346年8月26日,英格兰与法国军队在克雷西遭遇,法军3倍于英格兰军,士气高昂。傍晚时分,法军首先发起进攻,打头阵的是意大利热那亚的弓箭手,法军的箭射程短,威力小,射不到英格兰军阵地,时间一长攻势便弱了下来。而这时英格兰军却射出一支支箭,霎时,那些打头阵的热那亚雇佣兵一个个丢盔弃甲往阵地拼命奔跑,丢下了一大批尸体。这是因为英格兰军的弓箭都是长弓,杀伤力极大,他们每分钟能射出10至12枝箭,有效射程达150余米。锐利的箭能穿过头盔,穿透铠甲。骄横的法国骑士一见这阵势便冲了过来,大骂那些热那亚弓箭手:“滚开,别在这儿挡道,你们这些胆小鬼!”法军又发出了攻击令,骑士的荣誉感使他们争先恐后地冲了过去。可惜英格兰军弓箭手训练有素,箭无虚发,使许多骑士倒地而死,没有一个骑士能冲到英军阵前。直到深夜,法国骑士还在不顾一切地向英格兰军阵地冲击,但他们在英格兰军强大的弓箭手面前却毫无办法。第二天早晨,法国骑士的尸体堆满了山谷,损失骑士4000余人。随后英格兰军又攻陷了加来城,这个海港就长期成为英格兰在欧洲大陆的据点。
1356年9月19日,两军又在普瓦蒂埃对阵。法军在骑兵冲锋失败以后,便仿照英格兰人的战术下马缓步前进,而英格兰军却抽调预备队对法军侧翼发起一场猛攻。身着沉重铠甲的法国骑兵行动不便,只能坐以待毙,法王约翰二世和大批贵族被俘。英格兰封建主对这次战争十分积极,他们想借战争蹂躏法国的城市、农村和城堡,指望俘虏法国的封建主而得到大笔的赎金。所以劫掠很快成了英格兰人对这次战争的基本动机。在每一次的侵掠中,英格兰人都获得许许多多战利品和法国的被俘骑士,他们就以这些骑士为人质勒索大量赎金,仅被俘的约翰二世的赎金就高达300万金币。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雷蒂尼订立和约。和约条款极为苛刻,法国把加来港和西南部的大部领土割让给英格兰。
法国的溃败使国内人民的负担急剧加重,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起来。1364年,法王约翰二世囚死伦敦,其子查理继位,是为查理五世。他利用订立和约的喘息机会,进行了许多财政和军事改革,决心废弃屈辱的对英格兰和约。1369年,他开始反击英格兰,战争进入第二阶段(1369~1395)。法国逐渐收复大片失地,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1415年8月,英格兰王亨利五世乘法国封建主集团发生内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起义,法国力量遭到削弱之机,率兵6万在塞纳河口登陆,战事再起,进入第三阶段(1415~1420)。英格兰迅速占领了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国北部广大地区。亨利五世宣布要统治法国。1420年5月双方签订特鲁瓦和约。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国国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由于争夺王位斗争(1422~1423)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苛捐杂税和巨额赔款沉重地压在英格兰占据区居民的身上。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为彻底打跨法国,英格兰再次向法国发起进攻,一路打到奥尔良。奥尔良是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一旦陷落,法国全境不保。
牧羊女贞德出生在法国北部的一个小村庄,艰苦的生活赋予了她坚强的性格。1428年,她3次求见王太子,陈述她的救国大计。1429年4月27日,王太子授予贞德“战争总指挥”的头衔。她全身甲胄,腰悬宝剑,扛着上面绣有“耶稣,玛利亚”字样的大旗跨上战马,率领3000~4000人向奥尔良进发。奥尔良已被英格兰军包围达半年之久。贞德先从英格兰军围城的薄弱环节发动猛烈进攻,英格兰军四散逃窜。4月29日晚8时贞德骑着一匹白马,在锦旗的引导下进入了奥尔良,全城军民燃着火炬来欢迎她。贞德高昂了法军的士气,迅速攻克了几个要塞,敌人闻风丧胆。人们歌颂贞德的战功,称她为“奥尔良姑娘”。5月8日,被英格兰军包围209天的奥尔良终于解了围。奥尔良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贞德又率军收复了北方许多领土。但是,宫廷贵族和查理七世的将军们却不满意这位“平凡的农民丫头”的影响扩大,蓄意谋害贞德。1431年5月30日上午,不满20岁的贞德备受酷刑之后在鲁昂城下被活活烧死。贞德之死激起了法国人民的极大义愤和高度爱国热情,在人民运动的压力下法国当局对军队进行了整顿。1436年法军攻取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47年夺回鲁昂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格兰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拾’ 欧洲的百年战争发生在哪两个国家
欧洲的百年战争发生在英国和法国,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
欧洲着名的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HundredYears'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theHundredYears'
War)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包含国家间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各种因素。尽管通常认为百年战争始于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国和英国早已累积多年恩怨。
这场战争除王位继承原因外,还为了争夺在法境内的富庶的佛兰德和阿基坦地区。这个地区与英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1328年,法国占领该地,英王爱德华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该地出口。佛兰德尔地区为了保持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这也是导致战争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