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何获,意见和建议
今年以来,新宾县农业信息培训中心认真贯彻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项目为主攻点;以提升农民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突破点;以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着力点;整合各类媒体信息资源,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
一、总体完成情况
申请报名培训学员:260人;实际参加培训学员200人。
专业划分:食用菌、中药材(刺五加)、山野菜为、优质稻米,每个专业50人。
基地(教学班)划分:红升乡、永陵镇、苇子峪镇、红庙子乡四个基地(教学班)。
认定情况: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00人,中专招生考试296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300人。
二、采取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政策。
首先,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财政局、农发局、人社局、农机局、县供销社、信用联社及有关乡镇分管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其次,起草制定《新宾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方案》(新农发[2013]27号)及《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及管理办法》(新政办发[2013]47号)。两个文件同时发到全县十五个乡镇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
第三,以农发局名义召开全县十五个乡镇分管领导、农业站长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员大会,公布了《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及管理办法》,解读了《新宾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方案》。
2.结合“特色产业”、抓好“五个落实”。
一是落实培训专业。依据新宾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点,以从事食用菌、中药材(刺五加为主)、蔬菜(山野菜为主)、优质稻米(富硒大米为主)等为依托,落实四个专业。
二是落实培训基地。选择永陵镇、苇子峪镇、红庙子乡、红升乡农业站分别作为中药材、山野菜、优质稻米、食用菌培训基地。
三是落实培训学员。按照《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及管理办法》标准要求:种植食用菌、山野菜5亩以上;中药材50亩以上;优质稻米100亩以上的产业大户自愿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县、乡、村三级把关筛选,最终选定200名学员,按四个专业划分,每个专业50人。
四是落实培训场所。通过调查对比,最终确定系统知识培训内容(专业必修课)利用抚顺特产学校封闭式授课的优势,把学员集中培训8天,完成系统知识授课任务。《模拟操作》和《现场指导》两个环节在乡镇教学基地、示范基地进行。
五是落实培训教师。采取省、市、县三级专家、教授联合授课的培训方式进行,以省级专家、特产学校的教师为主,同时还有县级乡土专家共同参与,让培训学员从不同角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3.完善“规章制度”,有序实施培训。
首先,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的制定,是依据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系统培训规范,结合新宾县设置专业情况。培训的内容包括农村信息化应用、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每门课培训两天。
其次,明确职责分工,公布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学班职责;班主任职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名单;教学班班级组织成员名单;班级学员名单。基地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试考核制度。上述“职责”、“名单”、“制度”按照县农广校统一标准、统一样式、统一制作,分别发放到县农广校和四个教学基地公开、公示。
新宾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每期开始及结束,即有开班典礼,又有结业仪式,开班之初,给所有学员发相关书籍。系统培训200名学员,分两期(每期100人)到抚顺特产学校学习,时间从9月9日——9月24日结束。10月份,结合不同专业,按照农业生产季节有序开展模拟操作及现场指导,十月末全部完成职业技能模块(模拟操作)及专项技术模块(现场指导)。
三、主要经验及特点
1.各级领导重视、提升培训高度。2013年新宾县被省农委确定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县政府把此项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加以落实。
2.转变培训观念、提高培训质量。依据方案要求,结合新宾县特色产业发展特点,经过认真调查、反复研究,最终决定打破以往的局限在某个乡镇或村屯培训模式,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主导、特色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带头人,以及青壮年农民为重点,努力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从而进一步推进新宾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3.建立联系卡片、跟踪服务到位。培训期间,县农广校为每位学员印制一张联系卡,便于学员之间保持联系。这次培训班学员都是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的骨干,长期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平时学习的机会不多,通过培训不仅给每位农民学员圆了一个在中等职业院校学习的梦想,并为农民朋友提供了一次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崇尚科学的平台,所以大多数学员十分珍惜这次机遇,非常渴求专业知识,认真学习作好记录,有部分学员还写了心得体会。大家在学习之余加强沟通、增进了解,营造了良好的人脉关系网络,为学员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跨越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学员们为表示诚意,给农广校送了一面内容为“传职业技能、创百年产业”的锦旗。
4.奖励优秀模范、推广先进典型。为了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有始有终、圆满结局,年底组织召开结业总结大会,会议在新宾镇政府会议室举行,县政府、县农发局领导都亲临现场并讲话,结业仪式举行了优秀班级、优秀教师、优秀学员颁奖仪式,利用以奖代补形式鼓励优秀学员。 5.强化信息宣传、注重舆论导向。今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过程中,县电视台记者都全程跟踪采访录制,期间不仅在新宾新闻及时播放,还定期制作了《致富之路》专题节目,由于县电视台的大力支持和全程参与,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效果。是全省试点县宣传报道当中的一个亮点。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8天的系统知识学习,及3天的模拟操作、3天的现场指导,使参加培训的学员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操作技能有了一定幅度增强,思想观念有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特色产业有了推陈出新的发展。
一是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在培训过程中随时根据学员需求,采取“一问一答”、“一学一看”、“一教一做”“一科一考”机动灵活、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进行。“一问一答”就是老师提问学员回答。“一学一看”,讲完理论马上到实地参观学习,(到沈农实验基地、食用菌基地)。“一教一做”就是手把手进行实际操作。“一科一考”就是每结束一科马上进行考试,检验培训效果,培训期间我们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培训内容,早、中、晚课余时间穿插考试及模拟操作,使培训工作丰富多彩、紧张有序,取得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政策支持到位,培育成效显着:对于符合条件的、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由县政府选派,进入上一级大专院校免费培训学习。对符合条件者优先申报晋升高一级农民专业技术职称。对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先申报承担涉农项目,组建专业合作社的可以优先申报省、市示范社。
三是强化认定管理、提供人才保障。截止11月末,新宾县200名学员系统培训、模拟操作、现场指导已圆满结束,与此同时县农广校积极组织四个教学班整理完善培训机构、教学班及学员培训档案,使全县2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员建立长期的培训记录,形成永久性的技术档案,并且随着职业技能的不断提高进行动态管理。年底之前培训合格的每位学员都能获得由国家人社部、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和县政府颁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结业证》,农发局颁发的系统知识培训结业证,达到两年学制后,还将获得国家教委认证的,由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颁发的《中等专业学历证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指标到位时间较晚,培训具体实施滞后。错过了最佳培训时期,尤其是现场指导、参观学习错过了黄金季节。建议将培训项目转变成跨年度实施工程,或者是分二年实施,分年付款,还能达到中专两年学制。
2、培训资金不足,影响培训质量。省级培训资金每人2000元,完成14天培训内容有困难。况且培训资金到位不及时,势必影响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
3、培育认定数量不一致,如果对没参加培训班的农民给予认定,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有些不公平,对明年招收学苗的选定有一定影响。
4、个别乡镇及部门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到位,对学员的推荐不认真,影响培训效果和质量。
5、个别学员认识程度不高,参加学习不认真。建议用考核学员出勤率、听课纪律、考试成绩来兑现“以奖代补”资金,这对未来培训能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6、宣传动员不到位,存在信息死角。建议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 怎么成为一名 职业农民
一、职业农民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职业农民是工业化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现代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现代职业农民的涌现,改变了传统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有利于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成为可能,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现代职业农民是集经营管理、生产示范、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新一代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体现了三大基本特征。首先,以农业作为终身职业。职业农民更加专注于农业生产,也将其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这也使得现代职业农民比传统农民更加专注于研究农业生产和经营,更加凸显专业化。其次,现代职业农民是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和技能的新一代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文化”,即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具有“现代农业”的观念和市场意识,有一定的知识层次,遵纪守法。“懂技术”,即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技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会经营”,即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够合理组织配置人、财、物、信息以及土地等资源,掌握成熟的经营模式,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新形势下,现代职业农民还应具有“能创业”的特点,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本地的自然规律和特点进行创业创新,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二、成为职业农民的意义
理论上说,农民要成为一种职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重要条件:一是农民这种职业是由经营者或劳动者自主选择的,并能够充分就业、自由流动;二是从事农民这一职业的人员能够取得社会平均收益;三是从事农民这一职业的人员能够得到公正的社会待遇。
2.1职业农民资格制度。
未来从事农业是有门槛限制的。只有经过规范职业农民的培训、考核的人才能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政策与农业生产经营、各种农业补贴发放、土地流转等与接受农业教育的程度挂钩,建立起严格的农业准入制度。取得“注册职业农民”的则在税收、信贷、技术指导和农业直补等方面优先获得支持。
2.2高收入。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职业农民的收入基本都能与城市居民齐平。如日本1973年后,农民收入就一直高于城市居民;美国农民的收入也是略高于城市居民。中国未来的职业农民,不但要比传统农民收入高,而且也要比兼业农民的收入高,至少应与城市居民收入相当,甚至高于城市居民收入。
2.3社会尊重。
职业农民将破除社会对传统农民“身份”的歧视,真正从社会成员阶层转为经济产业职业,并且能得到与教师、公务员等其他职业一样的社会认同与尊重。
三、做一个职业果农
一个果农如果你有雄心成为职业果农,目前唯一的途径就是在不断积累生产实践经验的同时,主动参加有资质专业机构的知识培训,甚至自己花钱参与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拓宽自己在种植生产、品质管理、贮藏技术、市场营销、小微企业管理等诸多知识。
3.1国外经验
美国以1914年《史密斯—利费农业推广法》和1917年以鼓励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史密斯—休斯法》、1962年的《人力开发和培训法》和1964年的《经济机会法》为依据,美国建立了一个相当完整而庞大的农民教育科教体系,农业科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美国农业教育的核心。除各州农学院、实验站和推广站以外,美国大的公司内部和民间都有专门农业培训机构从事专项技术培训工作。
法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民培训工作,规定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取得合格证书后,才能享受国家补贴和优惠贷款,才具有经营农业的资格。法国农民教育的最大特点是由农业部直接管理全国的农业职业学校。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包括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高等农业教育和农民职业培训三个部分,每个培训机构具有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务农工人、农业经营者、农机推广人员等各种农业实用人才都有相应的教育机构负责培养。法国农业教育培训的办学机制也很灵活,公私合办,农村职业培训深入到田间地头、落实到农民家庭,并且创造了一种有着广泛世界影响和实践应用的教育方法——交替培训教学法。
日本农民培训由国家统筹规划,政府农业部门与相关部门分工指导和协作,以教育系统为农民培训的主体,农业改良普及事业系统予以配合。目前,日本全国有52所农业者大学校,其中国立1所,县立48所,私立3所。韩国农民教育与培训是由国家统筹规划,政府农业部门和相关部门分工指导协作完成。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农民教育已经形成了“四H”教育、继者教育和专业农户教育3个层次。
3.2我国职业果农的培养方式要创新
鉴于我国果树产业分散经营的现状,果农培训应该坚持多种方式共同开展。国家鼓励涉农企业、科研院所与农业院校、涉农职业学校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有效提升涉农专业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生产组织中的技术骨干、带头人等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遴选一批优秀的农业企业和农民生产合作组织等单位,建立涉农专业教师实践基地。
一是创新培训机制,各地应根据本地特点和实际,开展本土化现代职业果农培养工程。加大果业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培养力度,使学员通过系统的学习,能掌握现代农业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使部分年富力强的果业大户率先增收致富,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引领者、农业农村先进技术的示范者。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二是培训课程和方式要量身定做,制定专业化现代职业果农教学方案。现代职业果农培养的教学方案必须根据具体目标和对象量身定做。在教学安排上,充分利用双休、农闲等时间,采取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相结合的办法。在专业设置上,开设农村经济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多种真正植根农村农业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要多开设农村政策与法规、农村资源开发利用、农村产业化经营等以“农”字带头的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由专家教授、技术人员、创业成功人士组成教学团队,采用“课堂教学+基地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示范引领,助推精英化新型职业果农创业创新。充分发挥现代职业果农的示范引领和帮扶带动,特别是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用的上、留得住的本乡本土的农民大学生。加快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提升果品的附加值,从整体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效益。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背景是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尽管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但未来“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严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全面提高务农农民的素质。
具体情况是,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留乡务农农民以妇女、中老年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过50%,占农民工总量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没种过地,也不愿回乡务农,今后“谁来种地”已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及13亿人的饭碗。“让十几亿人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放心”,是现代社会对我国农业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没有高度知识化的农民,就没有高度现代化的农业。
4.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牌子在哪里
如果有任何
5. 英国农民以什么为职业
英国说来是最早实现农业职业化国家,据官方统计,其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共分为两大系列,即:“农业技术教育证书”系列和“农民职业培训证书”系列。细分下来,种类达到15种之多。挑一些来举个例子,“农业工程技术员证书”、“养禽技术员证书”、“农业技术员证书”、“食品技术员证书”、“奶牛饲养证书”、“农业机械证书”……等等。你只知道英国农庄里的体闲自在,却不知道那些职业农民兴许也还在挑灯夜读,纸笔摩擦为考证呢?
再来看德国,“5级证书”可以概括德国的农民从业资格证了,即,在德国对要当职业农民的人来说,这5个不同等级的资格证代表着可以从事的相对应等级的农业工作。最低等级的资格证书是学徒工证书,取得这一证书还不能被认定为是一个合格的农民。二级证书为专业工证书,需要再接受3年的农业职业教育并通过规定课程的结业考试才能获得,获得该证书才能称为农业专业工。取得二级证书之后,继续接受1年的专科学校农业职业教育并通过考试,则可以获得农业师傅证书,取得该证书意味着具备了独立经营农场和招收学徒的资格。获得三级证书后,继续接受2年农业专科学校的农业职业教育,并通过结业考试方可获得技术员证书。之后,通过附加考试,获得高等农业院校的进修资格,顺利毕业之后由欧盟颁发工程师证书,则可成为农业工程师。
是不是有种“还能不能好好的当农民了”的无力感?但是你要知道虽然德国工业发达,但是德国一向是把农民培育看做是关乎民生、关乎存亡的大事儿,再加上那骨子里的较真儿,这5级在资格证也不算多了。
作为德国的老邻居,法国的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和其又很大的相似性。法国分为4个等级,分别有一定的受培训的时间规定。一级为农业教育证书,取得这一证书需要3~5年的农业实践,如果想要经营农场,则还要接受200小时以上的专业培训;二级证书为农业专业证书,需接受680~920小时的专业培训;三级证书为农业技术员证书,需接受2年专业培训;四级证书为高级技术员证书,需接受2~3年专业培训,学历达到农业专科水平。
前面我们说的都是欧洲的那些国家的职业农民是如何一步一步“持证上岗”的,可是据说位于北美的加拿大也有类似的事。加拿大针对职业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在进行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之后,共设置了牧牛产业、乳制品产业、生猪产业、马匹产业、绵羊产业等9个培训专业,每个专业的资格证书又划分为农业生产技术员、农业生产指导员、农业生产管理员3个等级。相对欧洲的那些大佬们来说,就显得简略多了。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在今年的两会上之后,各地也开始了积极的探索,随着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加强,说不定几年之后,咱也得“持证上岗”把田种,赶着潮流当上一回新型职业农民了。
6.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培训任务,需要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重点是要构建包括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相互衔接、有机联系的国家制度体系。
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这是由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的鲜明特征决定的,要做到“教育先行、培训常在”。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对种养大户等骨干对象,要通过教育培训使之达到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二是对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开展从业培训,使之更好地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三是对所有新型职业农民,要开展经常性培训,使之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能力。
认定管理。认定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基础和保障,只有通过认定,才能确认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扶持新型职业农民。一是明确认定条件。二是制定认定标准。三是实施动态管理。
扶持政策。制定扶持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只有配套真正具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主要包括土地流转、生产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
7.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哪些措施效果好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首要的是劳动力统筹,在让一批农村劳动力尽快真正融入城市的同时,必须提高农业、农村吸引力,让一部分高素质劳动力留在农村务农。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是农民、农户,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是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现代农业的现实和未来。随着传统小农生产加快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现代农业对能够掌握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能够操作使用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的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更加迫切。随着较大规模生产的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逐渐增多,农业生产加快向产前、产后延伸,分工分业成为发展趋势,具有先进耕作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拥有较强市场经营能力,善于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现代农业的现实和未来。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新型经营体系的核心主体。今后中国农业的从业主体,从组织形态看就是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从个体形态看就是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基本构成单元和细胞,对于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发挥重要的主体性、基础性作用。
8. 怎样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1、全职务农,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
2、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3、具有"能创业"的特点。
5、具备较大经营规模,具有较高收入。
6、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
9.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怎么录入学员信息
一是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网站,开发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信息系统,编制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年度发展报告,提升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工作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交流平台。创办中国农业职业教育杂
10. 如何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
培养新型农民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就缺乏根本的支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为迫切的要求,就是要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一、提高农民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特征,一是要有新型的农民,二是要有发达的农业,三是要有繁荣的农村。建设现代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但从我县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素质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既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求的新型农民有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在我县大多数乡镇农村的生产工具,犁田的还是曲辕犁,挖地的还是锄头,收割的还是镰刀,砍柴的还是斧头,这样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大多数农民的观念还是停留在小生产经济的传统观念上,缺乏开放的市场经济意识,造成农民只注重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短期行为、投机取巧,即使走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也不能真正成为成熟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农民的这些表现特别显得不合时宜,这是农民素质差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制约了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农民基层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也比较匮乏,目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基本上是空白。在陵川,80%以上的农民不在乡镇、集市,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媒介稀少,网络在我县农村还是奢侈品,各种文艺活动基本上停止了,除了看电视,主要是打麻将和赌牌,这使得社会风气复杂化了。农民的公共生活空间主要靠宗教来填补,农民信仰日益多元化,宗教活动比较活跃,但迷信成分有所复活,甚至存在邪教活动的空间,缺少良好的社会风气,难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利于革除陋习。所有这些都与建设新农村要求的“乡风文明”的思想道德建设不相适应,这是农民素质差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也制约了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农村普遍受教育水平低,全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仅有7.2年,致使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性差,即使出去的也主要靠出体力、苦力换取收入,从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季节性和风险性。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部分青年劳动力只顾眼前利益,片面地认为“读书不如赚钱”,从而过早辍学打工。二是壮年劳动力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培训机会少。三是老年劳动力绝大多数沿袭过去传统落后的种养模式和技术,对技能培训接受兴趣不高。同时,信息闭塞,民主法制观念淡薄,违法乱纪的事情常有发生,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也不能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提高农民素质是提高农民就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农民,高素质的农民是谋生的资本,是市场经营主体,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来看:
(一)文化素质越高,收入水平越高。文化素质高的农民思想观念新,接受新鲜事物快,自我发展能力强,就业机会多,获取的收入多。反之,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民,小农意识较强,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较慢,即使在农业产业发展生产,获取的收入也相对较低。
(二)文化素质高的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力强,流动性高,外出比例明显较高,也能在劳动强度相对较低、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就业。
(三)文化素质高的劳动力大多就业于效益高的非农产业。
(四)文化素质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
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相对农民就业和增收而言,提高农民素质更为重要。我们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立足长远,注重农村教育投入,解决当前存在问题,使我县农民的教育、农民的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
三、我县农民素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县农村劳动力总数107156人,
劳动年龄内100037人,从业人数100136人,其中男劳力56721人,占56.6%,女劳力43415人,占43.4%;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57608人,占乡村劳动力的57.5%;2006年农民外出转移劳动力10000余人,其中县内转移近7000人,县外省内的2934人,省外转移的799人。近几年来,我县的农民素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一是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目前全县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2006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盲、半文盲占28.5%,比2000年下降7.8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占57.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3.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9%,分别比2000年提高3.6、2.3、1.3和0.6个百分点。农民外出转移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占24.2%,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数占1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是科技管理素质显着增强。近几年,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等项目工程的实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显着增强。2006年农村劳动力中受过培训的人数达30%,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政府组织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大,组织参加培训人数占总培训人数的67.3%,企业组织的占14.5%,自发参加的占18.2%。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3个,有10000多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达到将近900人。
三是卫生健康素质日趋改善。到去年年底,全县完善了12个乡镇卫生院,新建了257个村级卫生诊疗所,全县已有超过18万农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的卫生健康水平比2000年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建立,全县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达到近1万人。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开始向更加宽裕的小康迈进。
四是民主法律素质明显加强。全民普法规划的实施和各项培训的开展,加快了农村普法速度,提高了农民法律意识;通过健全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全县实行村务公开的村达100%,农民对村务公开及社会安全的满意度达85%以上;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力度逐步加强。
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素质相对下滑。一是有些地方的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漠,重权益,轻义务,主要体现在集体公益事业方面,参加议事易,出工出钱难。二是个别地方宗族观念有所抬头,特别体现在村委选举中,只投票给本族本姓,还有拉帮结派的现象。三是部分青年农民片面追求享受,不思进取,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四是有的地方存在求神信邪、聚众赌博等封建陋习和迷信现象。
(二)科技文化素质不平衡。一是地区之间不平衡。西部经济比较好的比东部欠发达地区农民素质高。二是产业之间不平衡,从事非农产业的比第一产业的农民素质高。据统计,2006年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中文盲、半文盲占8.2%,比2000年高1个百分点。三是年龄之间不平衡,年轻的比年纪大的农民素质高。四是男女之间不平衡。男性比女性的农民素质高。
(三)卫生健康素质普遍较低。农民缺乏基本的卫生生活常识,没有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卫生健康状况比较差,农民预期寿命比城镇居民低2岁左右。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外部看,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在资源配置上极不平衡:城市多数学校校舍较好、设备较全、由公共财政出资修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高;而农村中小学校危房不少、教学设备缺乏,多为农民集资修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城市学生除接受普通教育外,有些还可选择“职业技术”、“外国语言”等专业特色教育,而农村学生仅限于接受普通的义务教育。现在,虽然有了一些改善,但教育不公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具体讲有三个表现:一是教育的高收费影响到农民子弟家庭的生存状况;二是教育投资的歧视性政策;三是城乡录取标准的歧视性政策。这种种不公平是造成现在农民素质相对较差的最根本原因。从农村内部看,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重家庭经营,轻集体经营,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足;组织化程度低,个别地方村委班子威信不高,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没有能力组织农民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农民收入水平低,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8%,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农民的活动半径短窄,思想观念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消费投向主要侧重于建造住房、子女结婚、孩子上学等方面,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综合素质难以提升。
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思路与对策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党委政府应当结合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强化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根据实际制定提升农民素质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工作情况列入基层干部考核范围;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调整农村基础教育布局,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体系;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充分运用“绿箱”政策增加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兴办农村、农民教育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鼓励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鼓励进城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鼓励优秀人才向农村流动,形成人才双向流动的良好机制;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深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活动,从科技文化、经营管理、卫生健康、思想道德、民主法律等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着力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上下功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虽有较快发展,但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很大差距。一些地区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青少年失学现象还很严重,这种落后状况已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要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各级政府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要求,立足长远发展,坚持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从新生劳动力的素质教育抓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彻底解决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尽快将义务教育由9年制向12年制过渡。通过逐渐增加农村高中的数量,扩大农村高中的办学规模,提高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从而保证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
——着力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特别是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是加速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
——着力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上下功夫。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如果忽视和放松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人们的价值观念就要发生扭曲,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就会出现滑坡,势必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首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农民的头脑。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第三,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着力在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上下功夫。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既是我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靠保证。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营造一种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
——着力在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上下功夫。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在体能上的巨大潜在优势,使广大农民以强健的体魄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增强农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改善农村公共卫生软环境的突破口来抓。首先,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增强农民体质。其次,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构筑农民健康保障体系。第三,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后续劳动力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