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法国“沙蟒”反坦克导弹
法国研制的小型、轻便、可供单兵携带的“沙蟒”反坦克导弹,简称ACCP,是世界上第一种近程便携式反坦克导弹。
1980年,法国陆军为了研制一种能够取代正在服役的“斯特安”89毫米反坦克火箭筒,提出了发展超短程和短程反坦克武器的两项计划。根据这两项计划研制了“沙蟒”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寻求一种简捷的方法,使新的反坦克武器具有这样的技术性能:可对付复合装甲,基本型射程为300米,较复杂型的射程为600米,可对付快速运动的目标,能穿透现代乃至21世纪的所有的装甲,还要具有在密闭空间内发射的能力。此外,在具有极好精度的同时使导弹的质量保持在10千克以内,而且成本还要低,接近于无控反坦克火箭酌水平,以便大量装备部队。设计思想中,还要求这种导弹具有“微型”的特点,并在近距离上具有火箭筒的性能,而在600米的距离上又要具有导弹的优点。
根据这一设计方案,航空航天公司同法国陆军于1984年签订了发展合同,然后立即进入研制阶段。如果该导弹部署计划得以实施,法国军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步兵中不装备其他反坦克导弹武器,而只装备反坦克导弹的军队。
这种武器抗干扰能力强,可出色地抗背景及人工干扰。它主要用来攻击近距离的坦克、装甲车辆。“沙蟒”导弹在包装筒内长950毫米,飞行状态下的弹长为840毫米,导弹直径150毫米。待发状态弹药重10.5千克,携带状态弹药重11千克。破甲装药战斗部重3900克。它的最大射程为600米,最小射程为25米。导弹的飞行速度为100米/秒,最大速度为300米/秒,发射准备时间小于5秒,发射速度大于5发/秒。
该导弹动力装置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功率小,其助推发动机推进剂不到0.1千克,推力小于3500牛;续航发动机推力小于1000牛。发射助推器重80克,工作时间不到1秒,可使导弹以20米/秒的离轨速度慢慢起飞。导弹发射时噪声小,后坐力弱。导弹离开发射筒0.5秒之后,续航发动机开始工作,三四秒之后可使导弹加速到300米/秒的最大速度。发动机为双基推进剂,燃烧室压力低、烟雾少、无毒。
该导弹破甲战斗部口径较大,其炸药柱直径大于140毫米。战斗部在弹体后部,可使静止炸高达到弹体直径的3.4倍。战斗部装药结构设计成串联式多级型,装药3.5千克,故破甲威力大,可穿透均质钢甲(900~950)毫米以上,能穿透俄罗斯T-72和T-80坦克的复合装甲,也能击穿坚固的贫铀装甲。引信为带有接触杆的触发式引信,安全保险距离大于25米。发射制导装置由发射架、连接盒、瞄准具、探测定位仪、三脚架、托盘及方位调整结构组成,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紧凑。
“沙蟒”导弹可单兵携带并独立发射使用。导弹平时就装在密封的用于发射、包装和运输的筒内,它与三角架、瞄准跟踪装置一起装在同一背箱里,单兵背起即可进入运行状态。射手在(5~10)秒内可做好射击准备,并射向目标。射击的姿势多种多样,卧试、跪式、立卧式均可。射手通过瞄准具瞄准并跟踪目标,导弹即可沿着瞄准线自动飞向目标,直到命中为止。在近战、巷战和野战中,这种导弹均可使用。
“沙蟒”反坦克导弹除了装备法国陆军外,并向加拿大出口20000枚。而且,加拿大国防部还在探讨与法国共同生产“沙蟒”导弹的可能性。
‘贰’ M-51是法国新一代战略核导弹,它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M-51弹道导弹是法国的一款海基远程弹道导弹,是法国最新的潜射远程弹道导弹,它的研制是出于法国为确保其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有效性,实现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实现更新换代的需要,它的威力无疑是巨大的。M-51导弹还使用了深水发射技术,也就是说它可以在水下40米深的地方发射,而且配备的快速双数据处理系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导弹的点火测试、监视和点火控制,这可以减少潜艇的浅水暴露时间,无疑提高了潜艇的生存能力。总的来说,这枚新一代的战略核导弹,巩固了法国在欧洲防务独立中的领导地位,也是法国具有反击能力的有力保证。
‘叁’ 如何评价法国“崔格特”反坦克导弹
法国“崔格特”反坦克导弹是法、德、英联合研制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1995年装备部队。它有中程和远程两种型号,中程型为便携式导弹,远程型为多用途导弹。后者兼有地地、地空、空地和空空四种作战能力,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先进的反坦克导弹。它是一种红外波束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可缩短导弹飞行时间,使射手暴露的时间大大减少,还可提高命中概率。
‘肆’ 法国“飞鱼”导弹是怎样的
“飞鱼”导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掠海飞行能力强以及“发射后可以不管”,全天候作战能力为特长,主要装备在直升机、海上巡逻机和攻击机上,用以攻击各种类型的水面舰船,也可从陆地、舰上和水下不同地点发射。
法国模仿飞鱼的超低空飞行研制了一种超低空掠海飞行的空舰导弹,用以避开雷达的监测。这种导弹发射后,掠海面飞行,对方雷达很难发现,形似飞鱼飞行,因而叫做“飞鱼导弹”。
飞鱼导弹可以挂载在法国的“超军旗”、“超美洲豹”、“幻影”50、“大西洋”海上巡逻机、“超黄蜂”和“海王”直升机等。
“飞鱼”导弹外形采用典型气动布局,4个弹翼和舵面按X型配置在弹身的中部和尾部。制导方式为惯性加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在自控段采用惯性导航,在自导段采用主动雷达导引头实施末段制导。代号是AM39的“飞鱼”导弹战斗部为带冲击效应的聚能穿甲爆破型,同时兼有破片杀伤能力,入射角为60°,击中目标时,能穿透12毫米厚的钢板在舰内爆炸。战斗部上装有延时触发引信和导引头控制的近炸引信两种引信,有机械、惯性和气压三级保险装置,从而可以保证战斗部适时解除保险、准时爆炸。整个战斗部总重160千克,装有高能炸药40千克。
法国“飞鱼”导弹
‘伍’ 什么是法国AS10“北方”反坦克导弹
该弹是法国原北方航空公司、现宇航公司研制的“北方”亚音速导弹系列中的第一代空地导弹的第一个型号,也是世界上最早装备直升机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型号。
1946年北方航空公司开始为法国陆军研制反坦克导弹,命名为“北方”SS10,编号为Nord5203。1952年开始投产,随后进入法国陆军地面部队服役,供步兵用于攻击坦克、装甲战车以及地面工事等坚固目标,后将其装到吉普车等地面车辆上,发展为车载反坦克导弹,进而装备直升机和轻型飞机用于攻击地面坦克、装甲战车和水面舰船等目标,后者命名为“北方”AS10,编号仍为Nord5203。1955年开始外销给美国和瑞典等国,成为50年代大量装备北约组织各国陆军的标准反坦克导弹。
1956年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陆军使用SS10导弹成功地攻击埃及的装甲车辆。1970年初该弹完全退役,到1963年已生产3.5万多枚,月产量450~500枚,采购费用2240万美元,1955年单价750美元,导弹系统单价1000美元。
‘陆’ 法国冥王星战术导弹有哪些别称
冥王星是太阳系的9大行星之一,一般人不借助望远镜很难看到它。不过,你要是到法国的陆军部队,就会看到“冥王星”,只是它并不是天上的冥王星,而是法国陆军的一种战术地对地导弹。
“冥王星”导弹又叫“普洛东”导弹,是法国人自己研制的战术导弹,可以安装核弹头。它的射程可以达到350公里。由于“冥王星”使用核弹头,它的安全性格外受到关注。它的弹体和弹头分别装在两个密封的运输箱内,使用卡车分开运输。最值得一提的是,“冥王星”的弹体运输车可以作为导弹发射架使用。
‘柒’ 法国米卡空空导弹的研制背景是怎样的
由于长期以来与欧洲各国不尽相同的国防指导方针,法国建立了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海陆空三军主战装备基本自给,即使在冷战高峰美式装备泛滥欧洲时,法国也不为所动。20世纪末,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法国国防工业与其他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开始加强,联合研制成为这一时期欧洲武器生产的主流。“米卡”导弹从独立研制到合作发展充分体现了这一历史过程。
“米卡”空空导弹堪称法国导弹科技的招牌,它不仅是法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还随着幻影-2000战斗机出口到阿联酋、希腊和中国台湾。“米卡”以其独特的设计思想、优良的性能成为各国现役第四代空空导弹中的佼佼者。“米卡”空空导弹的全称为“‘米卡‘拦截与格斗导弹”,从它独特的名字就可看出它的多用途特征。1979年,法国着名的导弹生产商玛特拉公司研制成功超玛特拉-530D并改进发展R-550魔术近距空空导弹时,法国国防部希望发展一种能适应90年代和乃至21世纪初空战环境的空空导弹。同时,出于节省国防预算,减轻后勤供应负担的考虑,法国国防部希望能得到一种兼顾中距拦截和近距格斗的导弹。玛特拉公司经过一年多的技术论证,确定了可更换的模块化导引头、推力矢量控制等基本技术特征。为“米卡”导弹研制了两种导引头--主动雷达型和被动红外成像型,其中前者用于中距拦截,而后者用于近距格斗,通过两种导引头的更换即可使同一空中平台兼具中距拦射和近距格斗能力。1981年底,“米卡”拦截与空战导弹的研制工作正式铺开,几乎与此同时,法国国防部正式宣布退出根据1980年美、英、德、法四国签订的新型空空导弹系列谅解备忘录实施的联合研制计划。
玛特拉公司的研制计划进展的相当顺利,1982年10月在法国西南部的朗德试验中心首次进行了推力矢量喷气偏转控制系统地面试验,1983年10月进行导弹无制导地面试射,1985年初便完成了可行性验证,进入工程发展阶段。1987年5月,法国国防部批准全面工程研制并与玛特拉公司签订了价值3.27亿美元的采购合同。1989年1月,在朗德试验中心首次进行了主动雷达型样弹地面试射并成功命中CT-20靶机,1990年春开始用幻影-2000战斗机进行载飞和试射,到1992年1月共进行20多次地面和空中试射。1992年1月9日,幻影-2000战斗机上搭载“米卡”主动雷达型首次进行中距拦射获得成功。与此同时,“米卡”红外制导型的研制也进入关键阶段,同年底,“米卡”红外制导型开始进行地面试验,1994年幻影-2000战斗机开始搭载“米卡”红外制导型进行空中试验。1995年,“米卡”红外制导型空中试射成功。1997年,“米卡”红外制导型弹通过定型。
“米卡”空空导弹的雷达型和红外型分别于1996和2000年开始大批量生产,法国空/海军总共订购3000枚,两种型号各1500枚。此外,中国台湾空军订购400枚装备法制幻影-2000-5战斗机,中东的卡塔尔也订购了“米卡”主动雷达制导型。截止2003年,“米卡”导弹的出口数量已经突破3000枚。
‘捌’ 什么是法国SS-10反坦克导弹
由法国北方航空公司研制的SS-10导弹武器系统,是世界上最早装备部队的反坦克导弹之一。
它的最大飞行速度为285千米/时(79米/秒),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慢的导弹。这种导弹于1956年装备部队,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碉堡等地面硬目标,后来发展为吉普车和直升机载反坦克导弹。在1956年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陆军使用踢-10导弹攻击了埃及的装甲车辆,获得成功。法国、瑞典和德国等许多国家都用它作为步兵的标准武器。在一段时期内,SS-10导弹的每月生产量达(450-500)枚。虽然它早已被新型导弹代替,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少还有9个国家在他们的武器清单上仍有SS-10导弹的名字。
SS-10反坦克导弹弹长0.86米,弹体直径16.5厘米。弹体呈圆柱形,头部为钝圆卵形。后部有十字形弹翼,翼展0.75米,每一翼的后缘根部带一小的控制翼面。其动力装置为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与控制系统采用目视瞄准与跟踪,有线指令制导。战斗部重5千克,破甲厚度420毫米,最大射程1600米,全弹重14.8千克。该导弹通常采用盒状容器作为发射架从地面发射,但也能有效地从吉普车、轻型飞机和直升机上发射。
‘玖’ 什么是法国“响尾蛇”地空导弹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低空近程全天候地空导弹系统,主要用来对付低空和超低空战斗机、武装直升机,以保卫机场、港口等要地和行进中的野战部队,其改进型还可用来对付巡航导弹。
法国于1964年开始研制“响尾蛇”导弹,1965年通过首批25枚导弹的飞行试验,1969年进行导弹拦截靶标的飞行试验,1971年开始向南非和智利等十几个国家提供装备。1993年法国对这种导弹进行改进,制成了新一代“响尾蛇”导弹,用来取代现役“响尾蛇”、“罗兰特”等地空导弹。
“响尾蛇”导弹主要用来对付最大飞行速度为4000米/秒,雷达反射截面为1米2,水平机动过载为2g的战斗机、轰炸机和武装直升机等目标。导弹的作战半径为(500~8500)米,作战高度为(50~3000)米;单发杀伤概率为50%~75%双发)680%~90%;反应时间:正常目标为10秒,紧急目标为6秒。导弹采用全程无线电指令制导。
这种导弹可用火车、飞机运输,最大行驶速度为60千米/小时。新一代“响尾蛇”导弹弹长2.29米,弹径0.165米,全弹重75千克,有效射程(500-11000)米,有效射高(15~6000)米,最大飞行速度为3.6倍声速。
‘拾’ 什么是法国“飞鱼”MM40舰舰导弹
“飞鱼”MM40导弹是法国研制的一种高亚声速、掠海飞行、超视距作战的反舰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各种水面舰艇。该导弹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用于实战最多的一种导弹。它是在“飞鱼”MM38和“飞鱼”MM39的基础上以较小的费用研制而成。1973年开始研制,1980年完成鉴定试验,共试射110枚,成功率为92.7%,1981年开始服役。到目前为止,“飞鱼”导弹已经发展了多个型号,可以潜射、舰射、岸射和空射,除法国自己装备以外,还出口英国、德国等几十个国家。
该型导弹多次参加实战,尤其是在1982年的的英阿马岛之战中,阿根廷空军就是用“飞鱼”导弹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重创“格拉摩根”号驱逐舰的。此外,在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也曾被多次使用过,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作战效果。据实际统计,其可靠性和命中概率均高于相应的设计值,分别高达93%和95%。
“飞鱼”导弹采用触发延时和近炸双重引信,可以“发射后不用管”,全天候作战。中段采用简易惯性制导,末段采用主动雷达导引。战斗部为半穿甲爆破型,重165千克。动力装置采用一台固体火箭主发动机和一台固体火箭环形助推器。其所用固体火箭主发动机比“飞鱼”MM38导弹有较大的改进。
导弹全长5.8米,弹径0.35米,翼展1.135米,尾翼展760毫米,全弹重855千克。最大射程70千米,飞行速度为马赫数0.93,弹道最高点不超过60米,标定值为30米,巡航高度为巧米。
1969年法国与英国曾协商过共同研制“飞鱼”导弹,但现在,法国无论有没有英国的合作,仍在继续对“飞鱼”导弹系列进行新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