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中的法国为什么这么快就被德国打败
1940年6月22日,法德签署停战协议,德国取得了法国战役的胜利。法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轴心国从身、心双方面彻底占领的世界强国。眼看着法国失败,以英国为首的同盟国同仇敌忾,彻底抛弃了想要和平解决欧洲争端的幻想,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高潮。
1.法国战役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悍然入侵波兰,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幕。9月28日波兰首都华沙守军12万人投降。10月6日,波军全军覆没,德波战争结束。这是德军“闪电战”的第一次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那以后,德军在欧洲所向披靡,先后征服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等国,最终剑指法国。严格来说,德军进攻法国,是与进攻荷兰、比利时同步进行的。
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法国和荷兰、比利时等国家,整个战役可分为2个阶段:一是5月10日德军部队进攻比利时,吸引英法等同盟国军队主力北上前往预定的防线迎击,而其真正的主力装甲部队则穿过防御松散的阿登山区,插入盟军后方,切断补给与通讯并围歼盟军,最终催生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历史事件,仅有34万盟军官兵撤回英国本土。二是从6月5日开始德军从法军侧翼包围马其诺防线的守军,并南下进攻。法国政府被迫迁至波尔多,巴黎设为不设防城市,并在6月14日被德军所占领。6月17日法国新任总理菲利普·贝当发表停战宣言,6月22日,与德国签署不平等的停战协定。根据协定条款,德国将占领法国北半部以及法国的大西洋沿岸地区,法国军队将被解除武装并予以遣散,法国将支付德国占领军的费用,所有的德国政治难民将交还给德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比利时、荷兰,英法联军投入战斗,西欧战役打响。但是素有欧洲大陆第一强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成功拖住德军四年之久的法军,在二战中仅支撑了50作天就放弃了抵抗,于1940年6月22日晨,在巴黎郊外贡比涅森林福煦元帅的专车上与德国代表团签订了>。根据停战协定,法国将大半的法国领土,所有大西洋岸的口岸基地,重要的工业和富饶的农业区交给德国占领,而法国维希政府只保留南部法国与法属北非的殖民地,由维希法军进行管理,并不许通敌。
针对法国海军,协定第八条更是直接规定:法国舰队除为了保卫法国殖民地利益及维希控制的领土而留置那一部分外,应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并在德国或意大利监督下复员或解除武装。”希特勒之所以没有直接征用法国的海军力量,一方面考虑到法国民众非常强烈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大片的法属北非的殖民也需要力量去防守。与其自己派兵,不如让法国人自己来守。他并不害怕维希法军投降盟军,国为他手里握有重大的砝码,那就是留给法国人自治的半个法国疆土。根据这条协定,法国海军——这支世界第四大海军,主要集中在土伦、阿尔及尔、奥兰港和卡萨布兰卡等几个港口。它的不幸,也由此开始??
这时的法国海军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尚未施展拳脚,就已经没有了敌人,也失去了盟友,何去何从的问题困扰着法海军的灵魂人物达尔朗海军上将。为了法国的军舰上还能飘扬法国的军旗,为了保留法兰西的半壁江山,也为了法国人最后残存的尊严,他选择了服从维希政府,驻守法国南部港口及北非殖民地。
而更具有讽刺意味,或者说是希特勒的恶趣味的是,他们停战协定签字仪式是在法国小镇贡比涅的一节火车车厢里进行的。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就是在这节车厢内,德国向协约国投降,希特勒认为德国曾在此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也必须让法国人尝到这个滋味。
❷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打法国
法国的战斗
法国是德军在西线战役中的首要目标。5月10日凌晨在德军突袭荷兰和比利时的同时,战斗就在不利于法军的情况下打响了。德国空军中型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有效掩护下,开始了对法国空军基地进行了有系统的突击。停机坪,跑道,仓库等作为首要目标遭到了轮番轰炸,法军大量飞机未能起飞即在地面被毁。德国空军同时还攻击了法国的铁路枢纽和公路系统,以迟滞法军。面对德军的强大攻势和疯狂突击,法国政府和军事当局仓促应战,应变迟疑,决心犹豫,指挥慌乱。空军指挥部没有及时组织力量射炸德军入侵部队,减缓德军前进速度,为己方军事展开赢得时间。甚至因为害怕德军报复,竟然禁止法军轰炸机轰炸德国城镇。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于是顽固地抱着一战经验不放。鉴于德法边境经营多年的要塞防线,法国统帅部认定德军地面主力仍须占领荷兰和比利时后赢得进攻法国的通道才会大举进攻法国,并与之进行一战形式的大规模会战以决定胜负!实际上,德军计划地面主力部队仰仗空军突袭和有效掩护,集中装甲力量,沿卢森堡边境,经阿登森林,度过马斯河,向法国腹地迅猛穿插。而法军在落后的军事思想指导下,还将能够动员的有限的空军派去轰炸阿尔贝特运河上的桥梁!法军希望在比利时顶不住时通过这一手段延缓德军推进速度(法英均认为重点在东北面荷,比方向,英军在欧洲大陆的部队也主要在这一战略方向)。即使如此,攻击桥梁的法国空军也遭到惨败,前往轰炸的盟军飞机竟然全遭击落,损失惨重。在这一地段,德国空军也掌握着制空权。 5月10日佛晓时分,德军轻松渡过奥尔河及苏雷河。11日夜至12日,德军继续越过塞穆瓦河。在全部的军事行动中,德国空军始终为其装甲部队提供全面的空中侦察,空中掩护和对地支援。甚至由于害怕敌人窃听,连部队的军事命令都是由德国空军空投给地面的装甲兵指挥官们的。
5月12日,由于德军的进攻如此的顺利,装甲指挥官们决心不等步兵到来,即强渡马斯河。5月13日,德国空军集结大量部队,包括12个“斯徒卡”俯冲轰炸机中队在内的大量德国飞机前来支援强渡。上午11时,在渡河之前,德国空军开始分批轰炸河对岸的法军指挥所,炮兵阵地和步兵掩体。德国“斯徒卡”飞机对地攻击时垂直俯冲到几乎接近地面才拉起,除了扫射和轰炸以外,飞机巨大的噪音对当时接触飞机不多的法国陆军普通士兵来说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德国空军的掩护战术也非常的有效,鉴于当时的空军对地攻击仍然有很大限制,德军采用少架多批,低强度高烈度的方式。虽然每次轰炸时间短,威力不大,但是每隔一会就来一次,以此掩护乘橡皮舟分批渡河的德军。尽管法国空军猛烈轰炸河上仅有的一座桥梁和河中的德军,但遭遇了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的驱逐。下午4时德军大部均已到达河对岸,法军沿河工事与炮兵阵地均遭摧毁。午夜时分,德军已经进至河以南8公里之远!德军及时控制了马斯河渡口,并陆续将大量部队运过河,至此,法军已呈败像!
面对德军的进攻,法军尤其是法国空军,在开战之初的慌乱之后,也进行了殊死的抵抗。5月14日,鉴于德军涌过马斯河并轻松占领军事要地色当,为了给法第2集团军赢得时间进行军事展开以反击入侵的德军装甲部队。法国空军集中力量对色当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轰炸。法空军布雷盖-693型飞机在不洛希152和英国空军的“飓风”战斗机的掩护下,对德军进行轮番轰炸,此外还有13架老式的143M夜间轰炸机也随同进行了昼间轰炸。然而,由于为了避开德军战斗机,法机飞得很低,遭德军地面炮火猛烈射击,有一定的损失。同日,为了阻止德军越来越多的涌过马斯河。以英空军为主,法空军为辅,轰炸马斯河上的德军桥梁(德国工兵早在14日即架起第一座浮桥,以后更是越架越多)。第一次攻击英国空军就损失了85架轰炸机,德军只是3桥微损,很快就修复了。接下来的3天,英空军继续攻击,前后损失250多架各种飞机。由于当时英军早期型的“飓风”不是德国空军战斗机的对手,盟军飞机必须低飞以躲过德空军的战斗机。这一情况造成盟军飞机多损失于德军地面猛烈的高射炮火。(英国空军在法国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除大陆派遣部队以外,又先后调集261架“飓风”战斗机以及后来补充的飞机。从5月10日战斗打响至19日,被击落75架,伤120架,到后来撤回英国的只有66架!)
5月19日,德军占领阿拉斯,20日,占领阿布韦尔,至此,法军北线全坏,战局已近不救!
在接下来的敦刻而克大撤退中,英德空军激烈争夺制空权,以实现战场控制。德国空军在戈林的亲自指挥下,集中所有能够集中的空军计800多架(内轰炸机300多),全力轰炸敦刻而克,甚至在港区投掷水雷封锁港口,阻止英军接援,力争将英法军消灭在滩头上。面对极其险恶的战场态势,英空军更是倾其所有,以每日300多架次的力度与德军争夺制空权。其中,从英国本土出发的战斗机共达2739架次,并在战斗中投入大量的新型“喷火”式战斗机。由于英军的奋力拼杀和地理及气象条件对德军的限制(英空军从本土起飞,海峡只有40-70公里,德国机场较远,且战役期间德国一侧气象条件恶劣,不利空军出动),英空军逐步掌握多佛儿海峡上空的制空权,有力的支援了陆军。德国空军未能阻止盟军撤退。
敦刻而克陷落当天,德军猛攻法军临时拼凑的魏刚防线,第二天即渡过索姆河。此时,法军自知前途险恶,于是集中了全部空中力量,在英国皇家空军的协助下反复攻击了亚眠,肖恩,配隆等桥头目标,但仍然未能阻止德军大量集结。9日,德军在鲁昂,贡比涅突破魏刚防线。同日,法国政府宣布迁都。法空军此时已所剩无几,器材油料等也已经不能保证有效作战了。
5月10日,意大利对法国宣战。法国海军航空兵部队与意大利空军进行了战斗。
5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
5月17日,贝当政府要求停战。18日,英国空军全部撤出法国。
5月22日,法国签字投降。
法国宣布停战后,仍有大量法军尤其是空军纷纷逃往北非,其余部队等待德军解除武装。至此,法国战役结束。
❸ 请问二战德国打败法国用了多久
一个多月,时间是1940年5月10日—1940年6月22日。
1940年5月10日,天刚破晓,成群的德军Ju 87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突然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机场、铁路枢纽、重兵集结地区和城市进行猛烈的轰炸。
5时30分,在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德军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
1940年6月10日,法国政府撤出巴黎,迁往图尔。同日,意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国宣战。13日,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14日,法国政府再迁往波尔多时,德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巴黎。
就在德军占领巴黎的当天,德军A集团军的左翼已进至到马奇诺防线的侧背,“因为这条无用的防线,毕竟还存在着数十万没有投降或被消灭的法国军队”。
希特勒要求伦德施泰特与C集团军合作,彻底消灭那里的法国部队。根据希特勒下达的15号作战指令,一直在马奇诺防线当面执行吸引法军注意力任务的C集团军,立即选择马奇诺防线守军的薄弱处,即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筑垒地域的接合部发起进攻。
A、C两集团军前后夹击,马奇诺防线很快被突破。17日,C集团军进至马恩-莱茵运河上,A集团军占领了凡尔登,法军50万被包围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南部,除少数逃往瑞士外其馀全部被歼。
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22日,法德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国战役结束。
(3)2战德国是怎么打败法国的扩展阅读:
二十世纪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在国防部长马其诺将军的主持下,耗费六十亿法郎的巨资,沿着法德边境修筑了长约四百公里的堡垒群,共有五千八百个永久性工事,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马其诺防线。
法国政府以为有此防线即可高枕无忧。然而在战争中,当德军穿过法比边境直趋巴黎时,这在纸上被描绘成“坚不可摧”的伟大工事,立即化为一堆废铜烂铁,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和英国同属协约国,共同对德作战,战后尽管形势多有变化,两国仍维持了某种盟友关系。
1939年上半年,法国和英国共同允诺承担保卫波兰、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的义务。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和英国又一起宣布对德作战,并共同进行所谓“奇怪战争”,致使百万法军空等在马其诺防线中,坐失作战良机。
1940年5月10日,德军发动“西线战事”,这一次炸弹直接落到了法国人的头上,英法同盟也开始面临真正的考验。5月15日,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即惊呼,防线已被突破,败局无法挽回。
次日丘吉尔赶到巴黎,气急败坏地申斥法方作战不力,并表示英方除派出少量空军外,已无能力再提供其他支援。5月20日,魏刚接替甘末林出任法军总司令。
6月10日,所谓魏刚防线又被突破,次日,丘吉尔再次赶到法国,建议法方即使在正规军完全溃败后,也应开展游击战,遭到时已出任副总理的贝当严词拒绝。
6月13日,即巴黎陷落前的一天,丘吉尔来到都尔,和法国领导人作最后一次会晤。此时英国在法国仅有一个步兵师、一个装甲师和匆匆赶来的一个加拿大师,均不足以成大事。不久它们又都全部撤走,于是在欧陆遂无英国的一兵一卒。
眼看法国这艘大船行将倾覆,作为盟友的英国不仅不鼎力相助,反而想乘人之危,为自己大捞一把。
陆上虽告惨败,但法国依然保留了一支几乎未被触动的海军,共拥有:七艘主力舰、一艘航空母舰、十八艘巡洋舰、四十八艘驱逐舰和七十一艘潜艇,自然使英国垂涎三尺。
6月16日,英国两次急电法国政府,声称只要法国舰队驶向英国港口停泊,英国就同意法国停战。
美国驻法大使蒲立德电告国务院,英国人当务之急为保留自己的空军和海军,“以便一旦被迫和希特勒作交易时,能用来作为手中的王牌”;贝当则说英国人有意让法德相互厮杀,然后再自己与德媾和。
英国不仅想占有法国的舰队,而且还想乘机吞并法国的殖民地,6月16日提出建立“统一的英法联盟”的建议,它是一个具有统一的宪法、议会、政府和军队的实体。
英国外交部当即指示法属殖民地的英国总领事向当地殖民机构提出接受英国保护的建议,在绝大多数场合均遭拒绝。
尽管6月18日,法国方面向英政府保证不让法国舰队落入德军之手,但英国仍出动大批舰艇围攻停泊在北非米尔斯克比尔港的法国舰队。
当时法国在那里集中了两艘主力舰、两艘巡洋舰、一艘航空母舰和十一艘驱逐舰,在英军的猛烈炮火下,除“斯特拉斯堡号”主力舰外,大多数法舰均失去战斗力,另有一千两百余名法军官兵丧生。
而在北非的亚历山大港,法舰在多日被围困后,于7月7日同意解除武装,只有一艘主力舰“黎塞留号”设法逃至达喀尔。
在马提尼克的法国舰队则受到英、美海军的严密监视,动弹不得。这样一来,一个世界海军大国就在自己的盟友、另一个世界海军大国背信弃义的打击下,彻底消失了!
法国在败亡之际,不仅希望自己的盟友能给予帮助,而且还多次恳求大洋彼岸的美国能伸出援助之手。5月22日,法国总理保罗·雷诺又要求罗斯福派美国海、空军参加欧战。
6月10日,雷诺呼吁美国除远征军外,能提供所有一切可能的援助。6月14日,雷诺又将法国比作一个溺水的人,哀求美国及时援助。
罗斯福对法国方面的请求均置若罔闻,仅在6月17日敦促刚出任法国新总理的贝当切勿放弃法国的殖民地。
法国正是在这样完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德国在6月22日签订停战协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国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法国在二战中的崩溃:大祸临头时 军方如在梦游
❹ 二战时期德国是如何灭亡法国的
绕过吗奇诺防线,通过占领比利时、荷兰、卢森堡,通过‘闪电战’打击,迫使法军节节败退。最好占领巴黎,迫使法国投降。
❺ 二战时德军是如何出奇制胜进攻法国的
德军为最大限度地达成进攻的突然性,在卢、法、比交界的阿登山区当面集结了3个装甲军(辖7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军(辖3个摩托化师)。前卫是古德里安率领的第19装甲军(辖第1、第2、第10装甲师),其任务是在进攻的当天中午,穿过卢森堡前出至比利时边境,直扑法国的色当。在第19装甲军的北面,是赖因哈特率领的第41装甲军(辖第6、第8装甲师),因古德里安的装甲军占去了阿登山区的几条主要通道,所以该军的出发时间迟一些,但也很快穿过这一地区,直扑色当以西的梅济耶尔地区。在第41装甲军的北面,是施密特率领的第39装甲军,该军以隆美尔将军的第7装甲师为先导、以第5装甲师殿后,待突破比利时边防线后向迪南地区推进。继3个装甲军之后跟进的是3个摩托化师。德军日夜兼程,不间断地进攻,力求出奇制胜。德军装甲部队的突然出现,使得法军在色当至那慕尔之间的马斯河防线,特别是法国第2集团军防守的色当地区面临严重威胁。1940年5月12日下午,德军轻取色当城,并在色当西北24公里长的马斯河北岸集结。
❻ 二战时为什么德国能够打败法国
我们回顾一下法国战役,可以说该战役是德国闪击战运用最漂亮的一场战役了。一个拥有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法兰西共和国却在短短的六周之内就被德国吞灭了,这不禁让人既感到遗憾又带有一些疑问。那我们就分析一下法国灭亡的原因。其实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法国当局军事思维僵化,对当前战争形势分析的不够,并且还有一些政客们仍然沉浸于一战中的胜利喜悦当中只是单纯的依靠马其诺防线作消极防御,麻痹了国人的国防意识。二是,法国实行的“绥靖”政策恶果所致。当耗费巨资修建的马其诺防线遇到德国立体化战争下的闪击战术时,却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马其诺防线的惨痛教训,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反思。由此可见,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还是一个军队的建设,都要时刻保持着一个前卫的思想、一个清晰的头脑和一个忧患的意识。引用姜子牙的《司马法》一书中一句经典名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安,忘战必危”。
❼ 二战时,法国为何38天就被德国轻松打败了吗
作为西方世界的老大哥之一,法国一直都是欧洲的陆军强国。在二战开始之前,虽然法国陆军已然没有了拿破仑时期横扫欧洲大陆的霸气,但他们仍然拥有300多万精锐正规军和不计其数的飞机坦克,军事实力比德国都要强上一筹,是名义上的欧洲第一陆军强国。
然而,在二战初期,强大的法国陆军却被德国人打得满地找牙,仅仅开打38天就只能被迫投降。
绕过马其诺防线的德军
三、法国国土面积较小
从古到今,历史上发生了无数的战争,国土庞大的国家始终是保有优势的。国土面积小的国家,哪怕实力再强,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直接被灭国。而那些国土面积庞大的国家,相对来说,容错率较高。就算是国力羸弱,也可以厚积薄发,利用辽阔的土地与敌人展开持久地长期斗争。这就是所谓的“以空间换取时间”。
法国本来就是国土面积比较小的国家,由于一开始就在战争策略上出了问题,结果导致了前期的大溃败。如果法国国土面积够大,像苏联那样,能够利用广阔疆域展开层层阻击。那么凭借法国当时的陆军实力,不说击败德国,起码绝不会那么快就灭国。
❽ 二战时,法国是如何被德国打败的
德国装甲部队绕道比利时,避开马其诺防线,从前后两面夹击法国,法军大部部署在马其诺防线,一打就很被动。法国对马其诺防线过分自信,对自己认识不足,对德国过分轻视,战术落后,结果三周而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