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诺曼底,是一个什么样美好地方
离开鲁昂搬到巴黎已经四个月有余,时常还会想起这些年来在那里度过的日日夜夜,在这座在法国西北诺曼底的小城里,我在这生活,求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经历着这些日常。当自己离开的时候,曾经也潇洒的以为这个简单的小城不再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地方了,但是现在才仅仅几个月,我才发现它已经深深的刻在我的记忆里。
其它
当然,鲁昂也有很多精美考究的饮食,诺曼底地区和海峡对面的英国不仅在地理上非常靠近,更是因为历史的纠葛在文化上有很多相似性。所以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鲁昂会有一家惊艳的下午茶。
大教堂左手边的dame cake salon de thé,每天下午两点开始就会排起长长的队。走进这家茶室,发现他的风格真的很少女心,以浅粉色为主色调的布艺家具,配上粉红色花纹的餐具,是很多妹子最心水的一家店。
茶室的甜品单,一年更换6次。甜品的选择非常多,法式的soufflé,英式的cupcake, 当然还有诺曼底当地的gellée de pomme 等等。
除了这家少女粉的茶室,还有米其林一星的 la Gouronne,在老集市最显眼位置的这家店,自从1345年就一直在这个位置。最开始是一家小旅馆,再后来的岁月里,他们扩张成为一个有四个salon的酒店,由于历史悠久和绝佳的位置,许多名人和政要在访问鲁昂时,都下榻在这里。所以他们一直致力于把最正宗的诺曼底风味带个他的客人。很可惜的是之前一直考虑到他稍显昂贵的价格,我也并没有去品尝他家到味道。但现在想来也十分后悔,其实对于食物来说,他的作用除了让人饱腹以外,更重要的左右就是使人心情愉悦。有时候,那种美餐以后的满足感,可以扫除几个星期心里堆积的负能量。
对于我而言,鲁昂和诺曼底就是最普通,最现实的法国生活。巴黎太美了,巴黎的生活太丰富了,这种美和丰富有时候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夜里走在巴黎的街头,看着霓虹闪烁,还是会觉得自己还是不属于这里,对于巴黎而言,我们都是过客。而鲁昂的生活则带给我一种现实的安稳,你可以知道在这里自己的生活不会有太多的起伏,可以静下心来认真的想,认真的规划,认真的来充实自己。这两年在法国,局势日趋复杂,严峻的安全角势和不确定的未来政局,都让我们这些游子愈发的感到紧张。尤其是在巴黎这样一座有四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里,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秒和明天会发生什么,坐在巴黎的地铁上,会不自觉的对周围的环境警觉起来。但鲁昂这座安静的小城市,在当下混乱的局势中,带给了我最踏实的安全感。在一个雨夜里,外面大雨滂沱,但是你却窝在被窝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外面怎么样,你的心里都是宁静的。我走过欧洲的很多地方,在四个城市都长期居住过一段时间,但是每当我拖着行李箱,从Gare Rouen R.D. 走出来,我都会感觉到“自己终于是到家了”。
当我问我周围的朋友,鲁昂对于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钢蘑菇:“你在法国那里? 鲁昂, 什么, 里昂? 不,是鲁昂。鲁昂之于我是一个我愿意费尽心神去跟别人解释哪儿不是里昂,这是诺曼底的首府,这里有圣女贞德的故事,这有很多漂亮的钟楼和教堂。鲁昂是一个我下了飞机到了戴高乐就会想着我要回家了,回到鲁昂。”
雨果涂:“吃千百斤生猛海鲜,喝十来瓶苹果酸酒。住一两栋教堂隔壁,过半辈子阴雨绵绵。”
倩倩:“多一点太阳,谢谢。”
【法兰西一分钱】 法国本地资讯博主,擅长买买买,从日常生活到精品小众,不怕剁手吃土,只想物有所值。 ID:francepromo
② 法国鲁昂的各方面
鲁昂(Rouen)位于法国西北部,塞纳河下游,距海110公里,离巴黎140公里。属上诺曼底大区滨海塞纳省,是上诺曼底大区(相当于我国省一级行政区域,1990年3月与浙江省结成友好省区)的首府。市区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
鲁昂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名城,古迹颇多。历史上名人辈出,闻名世界的大作家福楼拜(小说《包法利夫人》)就诞生在这里。
塞纳河穿贯市区,河右岸为旧城,多古建筑,有“博物馆城”的美誉,藏有许多世界美术珍品。
鲁昂港是座内河港,由四个港区组成,港口沿塞纳河岸线长达20公里,4万吨级满载的货轮或14万吨级半载的货轮可直接沿塞纳河进入该港。
现任市长:皮埃尔·阿尔贝提尼,2001年6月当选。
友好城市:宁波
主要高校:鲁昂大学、鲁昂高等商学院
概述
鲁昂市(Rouen,又译“卢昂”)位于法国西北部,塞纳河下游,距海110公里,离巴黎140公里,是法国第三大商业港口。属上诺曼底大区海滨塞纳省,是上诺曼底大区的首府,并且是海滨塞纳省的省会。市区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市区人口38万。鲁昂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古迹颇多,着名的鲁昂大教堂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末期。鲁昂历史上更是名人辈出,闻名世界的大作家福楼拜就诞生在这里。塞纳河穿贯市区,河右岸为旧城,低山环绕,多古建筑,有“博物馆城”的美誉,藏有许多世界美术珍品;左岸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全毁于战火,后重建并向北延伸,大部分建筑保留了法式传统,城市古朴而秀丽,有铁路桥和公路桥把两岸相连。鲁昂港是座内河港,由四个港区组成,即圣•旺德里港区、杰罗姆•拉第卡泰尔港区、翁弗勒港区和鲁昂港区。鲁昂市工农业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列法国第二位,服务业和贸易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天然气、制药、食品、电机工程为主,还有部分航空、汽车制造、造纸、建筑、运输等工业部门。门类比较齐全,共有企业6000多家。鲁昂的PALUEL核电厂是世界规模的核电厂之一,此外,还有PENLY核电站。鲁昂市西部农牧业发达,是法国西北部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鲁昂市积极吸收外资,为法国最大的外国投资区。雷诺、壳牌、美孚、埃索等着名大公司在鲁昂都设有工厂。鲁昂市的商业也非常发达,除一年一度的“鲁昂国际博览会”外,还举办有较大影响的交易会。鲁昂市在医疗、科研、文教等方面也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鲁昂市有高等院校5所;此外,还有高等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工程学校,工商管理学位等。鲁昂在歌剧方面名列法国前茅,有9家剧院,40多家电影院。鲁昂最主要的干道是Rue Jeanne d'Arc往南一直通到赛纳河,而Gare Rouen-Rive Droite火车站就在这条干道最北方的尽头处。旧市区在圣母院和省女贞德执行火刑的Place Vieux Marche之间的Rue Gros Horlogeg路上。穿越旧市区的人行步道,热闹的市集广场就在眼前。这里有新建的圣贞德教堂和圣贞德博物馆,建筑风格与其它教堂完全不同。而Theatre des Art是诺曼底地区最主要的歌剧院。鲁昂四年一度,世界上最漂亮的帆船沿着码头相聚,这已成为众人所知的重大活动,在城里和港口,八天的节日,对世界上最大的航海盛会而延气氛令人难忘。
交通
鲁昂市海、陆、空交通十分便利。铁路主要干线有:巴黎—鲁昂—勒阿弗尔。从鲁昂至勒阿弗尔每天有10个班次,行驶0小时45分。鲁昂市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主干线有A13号:卡昂—鲁昂—巴黎。鲁昂至巴黎车程约1小时。鲁昂机场现有5条固定航线,2条季节性航线。
经济
鲁昂市工农业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列法国第二位,服务业和贸易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以石油化工、天然气、制药、食品、电机工程为主,还有部分航空、汽车制造、造纸、建筑、运输等工业部门。
鲁昂市积极吸收外资,为法国最大的外国投资区。24%的工人在外国公司工作。雷诺、壳牌、美孚、埃索等着名大公司在鲁昂都设有工厂。
鲁昂市在医疗、科研、文教等方面也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鲁昂市有高等院校5所,其中鲁昂大学占地近10万平方米,有学生1万多人。鲁昂市有科研机构70个,医院11家,门诊所14家,床位约6000张,医务人员15000多人。鲁昂市体育设施齐全,有娱乐中心21个,各类运动俱乐部153个。鲁昂艺术剧院拥有1250个座位,世界着名歌手常在剧院演出。鲁昂在歌剧方面名列法国前茅,有9家剧院,40多家电影院。
圣女贞德教堂
圣女贞德教堂建于1979年,外观象一个倒扣的维京船,维京人是诺曼底人的祖先,以勇猛顽强着称。建筑以板岩或铜制鳞片做顶,面向大海。教堂内部有法国目前保存最好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第一批彩绘玻璃窗,讲述着早期诺曼底人的生活故事。外面的大十字架就是贞德火刑纪念柱。500多年前,圣女贞德就在鲁昂接受审判并被处以火刑,这成为人们到访鲁昂的原由之一。圣女贞德教堂,建于贞德殉葬的原址。这座近代教堂有双重天职;它既是纪念圣女贞德的教堂,又是纪念这位女英雄的民间纪念馆,每年都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游客。
还有一个详细的链界
http://ke..com/view/885943.html?wtp=tt
希望你能满意。
③ 法国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法国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是巴黎圣母院(1163年~1250年)。它的正面是左右对称的两座高63米的钟楼,排列着一排排矢状尖拱,下层3座大门,环绕着一层层使徒和天使的雕像。大门上面是一排精致的雕像,再往上,巨大的放射状中心圆窗,正处于整个教堂正面的中心。上下4层之间的比例,按照严格的数据,每一层的高宽比也严格按黄金律计算,十分和谐协调,总体效果朴素而又庄严。鲁昂大教堂(1160年~1230年)的规模略小于巴黎圣母院,但也完美地体现了初期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④ 鲁昂大教堂的创作背景
作家、艺术评论家古斯塔夫-热弗鲁阿在欣赏了莫奈二十几幅有关教堂的绘画后,称赞这些
画“画出了生命在光线变幻的时时刻刻所呈现出的永恒美”。
1892年, 克劳德·莫奈在其生前的最后居住地吉维尔尼安定下来后,便动身去了鲁昂,处理一件家事。这古老的城市已实现工业化,港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画家在此捕捉到了一幅他在其绘画生涯中所见过的最美的图景之一——鲁昂大教堂。
在此之前,已有英国的波宁顿和透纳以及保尔·于埃和柯罗等浪漫派画家,将鲁昂大教堂作为其绘画的主题。印象派之前的画家,如布丁和容金德,以及随后的卡米耶·毕沙罗,对此图景所得出的印象仍属传统范畴,即高耸而又别致的教堂身影,在周围的景色中清晰地显现出来。
1892年2月至4月中旬及1893年,莫奈在两次大行动中为此教堂绘制了30余幅油画。他是从三个不同的位置画的。第一个位置差不多选在教堂的正对面,即一家衬衫店。商店内的工人来来往往,使得他无法工作;他于是又在一家时装店二楼的试衣间安顿下来;由于顾客的埋怨不绝于耳,画家只得用一扇屏风把自己同外界隔开。到了1893年,他又选了第三个地方;这一次,他经常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同时作画,最多时候同时画14幅画,随着光线和时间的转换而不停地奔波于各帧画幅之间,努力捕捉色调和明暗的变化,树立起其色彩的构架。莫奈在这两次大的行动中所经历的探索、疑虑、困扰和失望,在他写给妻子艾丽丝的信中表露无遗。信中写道:“我每天都会有一些头天未曾见到的新发现;于是赶紧将其补上,但同时我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就这样,我在做常人难以办到的事……我已殚精竭虑,几乎要垮掉了。一天夜里,我的噩梦一个接着一个;我梦见,教堂不知怎么倒了下来,压在我身上;其颜色好像变成了蓝色,但很快又变成玫瑰色,最后竟又变成了黄色。”画家此前已就同一主题而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和不同光线下,从不同的视觉角度画了一大批画:1891年创作的《草垛》及《白杨树》 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对色彩斑斓的开阔视野情有独钟的莫奈,如今是第一次直接面对这巨大的、乍一看去几乎是单一色调的石头建筑。
《棕色的和谐》这幅画显然是在一天下午画的;当时天气阴冷,气氛忧郁,光线晦暗而又沉闷,只见大教堂耸立于一片灰色的天空下,画面上用的是赭石色。灰色的大钟,四周细细涂抹了一点既蓝而又带深灰的颜料,中央部分用的却是黄褐色。中央三扇大门如同三个黑沉沉的洞穴;那木门的深暗色今日仍可从画面上看出来。在以灰色为主的这种深暗色度的调和之中,我们仍可看到停留在各种雕塑上的光的符号,因为这些雕塑是用少量活跃的色彩绘出的。彩绘玻璃窗上的蔷薇花饰,在正中大门小尖塔后面用的是沉浊的蓝色,因而清晰可见。莫奈所关注的正是这一点;总之不是建筑物本身,而是光线所演绎出的“悲喜剧”
《鲁昂大教堂》这幅画是莫奈在一天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改换窗口画出来的,存放于马尔莫当博物馆。如今仍保留着草图状态的这幅画,稍稍从侧面看去,其黄色和浅玫瑰色已随着侵入其基础部分的巨大蓝色暗影而看不出来了。在正中的三角楣顶端,阳光和暗影却异常分明;珊瑚红的笔触在门框处呈曲折状,为突出每个空隙处而使用的鲜红色和橙色,使得整个建筑熠熠生辉。各处雕塑则因用的是淡蓝色而基本上难以看出,塔楼上的尖形拱肋、小尖塔以及高过淡紫色大圆花饰的长廊都用的是这种颜色……阳光及各种折射光的明灭不定似乎都在使得建筑物得以形成,而又将其化解……除正门的上方,颜料都用得很淡。为恢复光的活力,莫奈发明了一种非常具体的“粗糙而又粘稠”的笔法。他的这些有关大教堂的画是在吉维尔尼的画室中完成的。
“鲁昂大教堂的巨大身影耸立于大地之上,同时又仿佛消失、‘蒸腾’于清晨的淡蓝色薄雾中;各雕塑作品的细节、各蜿蜒曲折的装饰以及各个空隙和凸起部分,在白天的时候会变得很清晰;黝黑的门洞宛如海洋中的‘波谷’,墙壁上的石块明显留有时光流逝的印迹,如今在阳光、苔藓和地衣的映衬下变成了金黄色和青绿色;建筑物底部在暗影的包围之下,顶部则被正在消失的夕阳余晖染成了玫瑰色;这是一首对古老教堂所占空间抒发的绝唱,而这座教学本身则是自然之力和人类创造之间的一次巧遇及其相互作用的产物。”作家、艺术评论家古斯塔夫-热弗鲁阿在欣赏了20几幅有关教堂的绘画后就孤独而焦虑的莫奈发表了一篇文章。这些画是画家在其朋友、印象派的最有力支持者、画商保罗·杜朗-卢埃尔的家中拿给他看的。他称赞这些画“画出了生命在光线变幻的时时刻刻所呈现出的永恒美”。卡米耶·毕沙罗被他的朋友极富创新的力作折服了,而年轻画家们则对此没有多大热情。
⑤ 鲁昂的历史
鲁昂(Rouen)由控制下塞纳谷地大片领土的维利卡西(Veliocassi)部落建立。他们叫它拉图马克斯(Ratumacos),罗马人称它为拉图玛古斯(Rotamagus)。拉图马克斯是加里亚-卢戈多西斯省中仅次于卢戈多努姆(里昂)自己的第二大城市。在戴克里先时期,鲁昂成为重新划分的加里亚-卢戈多西斯第二省的第一大城,达到了它罗马时期发展的高峰,当时的圆形剧场和温泉遗迹至今尚在。5世纪,它成为主教驻地——尽管早期主教的名字完全是传说——后来又成为墨洛温纽斯特里亚(Neustria)的首都。
诺曼人841年首次对下塞纳河谷袭击的目标中就有鲁昂;912年起,鲁昂成为诺曼底公国的首都和公爵驻地,直到征服者威廉在卡昂建立新城堡。
1150年,鲁昂得到了建立特许状,允许自治。在12世纪中,鲁昂有犹太学校(yeshiva);当时大约6000名犹太人居住在这里,占人口20%,在诺曼底还有大约100个犹太社区。犹太学校保存完好的遗址于20世纪70年代在鲁昂法院下被发现,而且当地社区也开始计划修复它们。
1200年,一场大火摧毁了旧大教堂的一部分,所以哥特式鲁昂大教堂开始修建了。1204年6月24日,菲利普·奥古斯都进入鲁昂,正式将诺曼底并入法国。他摧毁了诺曼底城堡,在原罗马圆形剧场遗址上修建了自己的城堡。以从英格兰进口的羊毛为基础的纺织工业发展了起来,它一直与布尔邦特和弗兰德斯的城市竞争并在香槟集市上出售。塞纳河运也促进了鲁昂的繁荣,它拥有逆流而上前往巴黎的垄断权。葡萄酒和小麦被出口到英格兰,而进口锡和羊毛。14世纪中,城市冲突威胁着这座城市:1291年市长被暗杀,城中的贵族被抢劫。菲利普四世重申命令,撤销了特许状和河运的垄断权,但他同意鲁昂人于1294年重新购得特许状。1306年,他决定驱逐鲁昂当时为数大约5至6千的犹太人。1389年另一次下层人民起义爆发了;它是法国当年影响广泛的暴动的一部分,于是特许状和垄断权再一次被撤销。
百年战争期间的1419年1月19日,鲁昂向重新将诺曼底并入金雀花王朝的英格兰的亨利五世投降。但是鲁昂并未平静,阿兰·布兰加德(Alan Blanchard)在城墙上扼死了英国囚犯,而他也被当场处决。鲁昂教士罗伯特·德·李维特(Robert de Livet)成为将英国国王开除教籍的英雄,而他也被监禁在英格兰五年。贞德于1431年5月30日在鲁昂被烧死在火刑柱上,而当地的居民大多支持国王的敌人,勃艮第公爵。法国国王查理七世于1449年收复这座城市。
这座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严重损坏,它着名的大教堂几乎被盟军轰炸彻底摧毁。在纳粹占领期间,德国海军将总督设在鲁昂的贸易区。
⑥ 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得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得到发展,是因为法国在路易第八、第九统治下,封建王权得到加强,政治安定,经济和文化进一步繁荣,巴黎代替罗马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中心。文化从修道院转向大学,提供了哲学和工程方面强大的后盾。使苏哲院长的理想得以顺利实现。法国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是巴黎圣母院(1163年-1250年)。它的正面是左右对称的两座高63米的钟楼,排列着一排排矢状尖拱,下层3座大门,环绕着一层层使徒和天使的雕像。大门上面是一排精致的雕像,再往上,巨大的放射状中心圆窗,正处于整个教堂正面的中心。上下4层之间的比例,按照严格的数据,每一层的高宽比也严格按黄金律计算,十分和谐协调,总体效果朴素而又庄严。鲁昂大教堂(1160年-1230年)的规模略小于巴黎圣母院,但也完美地体现了初期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巴黎圣母院 法国巴黎
⑦ 法国鲁昂有什么着名景点
鲁昂景点最出名的是被莫奈画了无数次的鲁昂大教堂(cathédrale de Notre-Dame),鲁昂标志性建筑大钟(Le Gros-Horloge),法国最古老的步行街大钟街(rue Gros-Horloge),执行圣女贞德火刑的地点老市场(vieux-marche)。另外还有福楼拜的故居,关圣女贞德的塔(tour Jeanne d'Arc), 审问圣女贞德的saint ouen大教堂等。餐馆的话在老市场vieux-marche那里有很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餐馆
⑧ 莫奈的画
莫奈
(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于巴黎,童年在阿弗尔渡过。他没有按照画家的常路走,他最初小有名气是因为他的木炭漫画,这些画开价十至十二个法郎。在诺曼底的海滩上,他遇到了艺术家欧仁·布丹(Eugene Boudin,1824-1898),他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布丹曾对莫奈说“当场画下的任何东西,总是有一种以后在画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实感和笔法的生动性。”莫奈在他今后的绘画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说的话去做的,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不久,莫奈又被荷兰的画家约翰·巴托尔·德·琼康的创作所吸引。这位画家以动荡、兴奋、活泼而且比他同时代的法国人更为活跃的笔触画小桥、村景、河岸和破旧的茅草屋。莫奈就是从布丹和琼康那里接受到了基本艺术修养的。
1840年10月14日,莫奈生于法国巴黎。父亲库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一位商人,在法国北部港口阿弗尔与他的姐夫合伙经营着一家仪器店。莫奈5岁时。来致函父亲的身边。在当地就学后,他将学校视同牢狱,在悬崖和海边嬉戏的时光多于听课,故此学习成绩不佳,在班上总是排在倒数几名的位置上,这个孩子唯一的爱好是绘画,他常常在笔记本上作素描,以老师和同学为对象画漫画,日积月累,倒也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不过,父母对此不赞成。小莫奈乐此不疲,加上与生俱来的秉赋,几年过后,他的漫画居然开始在文具里展出并且出售。15岁的时候,莫奈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他为自己作品开出的 格是每幅20法郎。经过画商的介绍,这位少年画家被专门描绘海上风光的画家布丹所看中,二人从此结识。布丹动员他“学习用油画和素描来画风景”,乍开始莫奈并没在意,甚至是找借口有礼貌地加以拒绝。由于布丹的一片诚心,终于感动了这位少年。自学成才的布丹,习惯于在露天作画,他主张“一定要去寻找自然的纯朴的美”、“要顽强地保留最初的印象”。对此,莫奈也深以为然,因为在他的内心里也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从1858年起,莫奈开始从布丹那里接受了有同于学院派的绘画思想,学习并动笔画外光画。布丹所强调的:要特别注意对所描绘对象的第一印象、要注意光。更是在他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就在二人一起到户外作画的过程中,莫奈创作了一些有关阿弗尔港、海港、日出、海上小船等题材的作品。其中的1幅还与布丹的4幅作品一起在鲁昂的展览会上展出。
在布丹的建议下,莫奈于1859年5月到了巴黎。
在巴黎,他看到了特罗容、杜比尼、柯罗等人的作品之后,极为赞赏。经布丹介绍,莫奈与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有了接触,认识了该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特罗容。特罗容提醒他“道德要进一个专门画人体的画室,要学习素描”,要“常常到乡村去画速写”。1860年,莫奈进了斯维赛学院,练习人体写生。这个所谓的“学院”,不过是一间画室,斯维赛是它的主人的名字,这里既不讲课,也没有考试,只要交上一点钱,就可以画人体模特儿。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后来成为印象派的一些画家,比如毕沙罗等。在这里,还创作了一些风景画。
这一年的秋天,经抽签决定莫奈需服兵役。此时,其父提出只要服从父母的意愿,安心在家做生意,就可以出钱雇人替他从军。莫奈对此毫不理会,毅然参军,入伍后被编入法国的非洲军团。不久,即随军到了阿尔及尔。在画家的眼里,非洲的景色与光线是美丽迷人的,经过部队的允许,他得到了可以作画的时间,在那里,他曾为队长的夫人画了肖像。 1862年初,因为贫血,莫奈从军营回到阿弗尔家里养病。
这时他认识了荷兰画家琼康,并与琼康入布丹一起从事创作。布丹作画的纤细,琼康对动感的重视,以及二人注意捕捉第一印象的画风,都给这位初出茅庐的画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医生提出警告,如果莫奈回到非洲,将对他的身体极为不利,11月间,莫奈的父亲向当局提出了免除独生子兵役的申请,在交付了一定的费用之后,莫奈再次到了巴黎。并进入了古典派画家格莱尔的画室。在画人体的习作中,格莱尔要求大家按照古典的范画来修正自己的作品,要将人体描绘的尽量完美。莫奈则坚持准确、真实地反映模特儿的特点。他的主张得到了同室的巴齐依、雷诺阿、西斯莱的赞同。
这一年举办的沙龙落选画展中,莫奈看到了马奈的作品之后,受到了震动和启示。在1863年,借复活节的休假之机,莫奈将同窗的画友带到了巴黎南郊巴比松村附近的枫丹白露森林,在那里进行创作。在外光下,大家创作了一批具有巴比松风格的作品。
1864年,莫奈与这些画友离开了格莱尔的画室。来到了昂弗勒作画。在这里,莫奈的两幅描绘塞纳河的风景画《落潮的埃沃海角》与《昂弗勒港》,由于不同于学院派的造作手法,被选入1865年官方沙龙。这一年里,他在枫丹白露开始了大幅油画《草地上的午餐》的创作该作品于1866年问世。在总结了马奈同名作品在“沙龙落选画展”上引起的争议的基础上,莫奈是在画景之后才描绘的人物。画面上的人物朴实无华,具有自然的动感,显示了画家的现实主义功力。1866年,以恋人卡缪为模特儿,全身大幅肖像画《绿衣女》在同年的沙龙展出,该画受到了评论家左拉的好评;有一位诗人为作品乌 诗,被发表在《艺术家》杂志上;有的画商还要求莫奈根据原作再复制一件,准备送到美国去。由于这次的成功,家里恢复了对他经济方面的支持。
同年夏天,莫奈创作的《庭院里的女人们》,在1867年沙龙中落选。1866年的秋天,为了避开讨债的人,莫奈自毁了约二百幅作品后,回到阿弗尔。这时他的经济状况十分不妙,原因是父亲对于他和卡缪的关系很反感,从而断绝了经济上的支持,莫奈作品的销路又尚未打开。为了解决继续创作用的画布,他不得不将业已画好油画上的油彩刮掉,重复使用。1867年,怀孕的卡缪为莫奈的父亲所不容,留在了巴黎,莫奈住在姑母家。7月卡缪生下第一个孩子,只好请在巴黎的巴齐依作教父代为照顾。此后的几年中,莫奈始终在阿弗尔及其附近,与布丹、琼康,有时与库尔贝一起作画。在这个时期里,由于与父亲的关系紧张,经济拮据,生活艰难。为此,莫奈曾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1869年,他回到巴黎,参加了“盖尔波瓦咖啡馆”里艺术家的聚会。可能因为很早就离开了学校自感在受教育方面的不足,故而很少参与争论。这时他的穷困程度,从8月间写给巴齐依的信中可以看出,信中提到:由于雷诺阿送来的面包,才没有饿死。一个星期屋里没有炉火、没有照明。到了该月月底,颜料用光,不得不停止了作画。这时候的巴齐依也穷的典当了自己的表,雷诺阿连寄信的邮费都凑不齐。对于莫奈也是爱莫能助。
1870年6月,莫奈与卡缪正式结婚。9月,莫奈将妻、子托付给布丹照顾,只身一人去了伦敦。在那里与杜比尼、毕沙罗相会,然后,和毕沙罗一起在泰晤士河及公园中作画。在参观美术馆时,英国画家透纳(1775-1851)。康斯太勃(1776-1837)的作品,使其为之倾倒。为了给莫奈的作品找到销路,经杜比尼介绍,在这里认识了画商丢朗、吕厄。此人对于穷画家们表示了同情,在经济方面从此一直在支援着他们。
1871年初,父亲去世,莫奈离开英国。在杜比尼的动员下,到了荷兰并滞留到年底。在阿姆斯特丹,他看到了日本 的“浮世绘”版画之后,其中色调极富生气的风景画,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日后,他曾说到:它们的精致,使我欣喜。我赞成它们的美学原则,利用阴影引起实感,利用片断引起整体感。荷兰的港湾、运河、教堂、人家,特别是那里的风车,使他着迷。回到巴黎后,在马奈的帮助下,莫奈在巴黎以北的阿让特伊定居。对水情有独钟的这位画家,于1873年在塞纳河上建造了船上的画室,此后,他经常在船上作画。充分运用了不同方向,角度的光照、颤动的空气来描绘水及水面上的景物,通过鲜明的轮廓,阴影以及闪动的亮点,创伤了一批作品。此时,与他一起进行创作的还有西斯莱、马奈、雷诺阿。
1872年,莫奈创作了日后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这幅油画描绘的是从远处观望阿弗乐港口晨雾中日出的景象.它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本不是莫奈画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于一位名叫勒鲁阿的评论家,在4月25日的《喧噪》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的文章之后,此画才名声鹊起。该文对参展的许多作品逐地进行了潮讽,针对莫奈的《日出、印象》,他写道“糊墙花纸也比这海景更完整”。与这幅作品标题不无关系地,该文作者将这次展览会戏谑地称之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加之莫奈本人曾经表述过“我所画的不过是印象而已”这样的观点,以及以他为首的这批年轻画家,确实注意捕捉对描绘对象的最初印象等因素,尽管这些画家中有要并不同意这个提法,但印象主义、印象派这个称号已经是不胫而走。以致在1877年第3次联展时,干脆将其用作展览会的标题。
卡普辛大街1874年的这次联展,是由莫奈倡议并和朋友们一起组织的独立画展出 ,以摄影家纳达尔腾出的几间工作室为展厅,参展画家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德加、毕沙罗、塞尚、雷诺阿、西斯莱、摩里索等。参展作品共165件,其中莫奈作品12件,通过这次展览,事实上确立了莫奈在印象派画家中的领袖地位,画家本人也已形成了用光、色的变化,来表现所捕捉的瞬里印象的画风。作为这一新画风的典型作品,当数这次参展的莫奈的油画《卡普辛大街》。
1875年,经济上再次跌入窘境的莫奈,又向朋友们伸出了求援的手。6月份,在给马奈的信中他写道:从前天起,已身无分文,肉铺和面包房都不再赊帐。你能够寄给我20法郎吗?1876年,在第2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莫奈作品18件。对于此次展览,社会上反映比较冷淡。莫标的油画《穿和服的女子》,以2千法郎的高价售出。同年,画家还创作了《火鸡》等作品。并开始了有关圣拉扎尔火车站的一系列创作。1877年,第3次联合展览会在丢朗、吕厄的画店中举办。展出作品共252件,莫奈作品30件。为了维持生计,画家以每幅40—50法郎的低价,卖给了画商肖凯一部分作品。
1878年3月,当卡缪生下第2个孩子的时候,莫奈又面临困境,他在写给左拉的信中说:家中无法生火,妻子又在病中,昨天我跑了一天也未借到钱。在另一封信中又说:如果明晚我付不出6百法郎,我们将被赶到街上。在生活的重压下,加上长期与官方沙龙对立的结果,背离了当时被多数人维护的路线,这时的莫奈已在考虑如何适时抓住机遇,改善个人处境。于是,在1880年将自己的两件作品送交了沙龙,莫奈此举被德加视为“变节”印象派画家之间出现了裂痕。为此,莫奈没有参加第5、6次联展。
进入80年代,大海成了莫奈新的创作源泉。此后的几年当中,在英法海岸,埃托塔等地,莫奈多次捕捉光与影的瞬间效果,创作了一批较之以前更富有冲击力的作品,为此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作莫奈的“埃托塔时代”,图31、32是这个时期作品中的两件。
1882年3月1日,第7次联合展览会开幕,据马奈说:在这里,他“发现了印象主义的全部光辉作品”。这次展览中有莫奈作品35件。1886年的第8次联合展览,也是最后的一次,莫奈没有参加。它标志着印象主义运动的解体。
自1883年,当43岁的莫奈(Claude Monet)在离巴黎80公里的Giverny小镇上买下他的房子时,他似乎觉得他要在这里度过他的余生了。吉维尼小镇Giverny是法国西海岸诺曼底典型农村,位于巴黎沿塞纳河到鲁昂的中间。住所内环境幽美,景色宜人,有林荫路、花坛、池塘、小桥┉画家晚年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事实上,莫奈在此居住了43年之久,其间建成了他房前的小花园。又在10年后,他买下了与他的小屋隔着一条铁路遥遥相望的那片土地,借着Epte的支流Ru河,他又建成了他的小池塘,又称水园。莫奈在此以他的花园和水园为题,创作了不少流世的大作。莫奈定居后,再也没有迁居。
1889年6月,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莫奈与罗丹两位大师举办了作品的联合展出,其中包括1864—1889年莫奈的作品66件,博得了好评。
进入90年代,莫奈创作了若干组作品,即“组画”。所谓的“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这大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个特色。比如1890—91年间,对同一干草垛,画家分别对在不同季节的早、午、傍晚的阳光下,物体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任职多达15次的描绘,图44、45是其中的两幅。在1891—92年间,以同样的作法创作了“白杨组画”,图46、47是其中的两幅。1900—04年间,创作了“伦敦风光组画”,图51是其中的一幅。当1892—974年创作“鲁昂大教堂组画”时,莫奈租下了教堂对面的一间房子,从天明开始动笔,随着阳光的变化作画,一天下来,作品竟有20件,图48、49是其中的两幅。在进行这种创作时,他常常是很早起来,满载着成车的画布,根据日光的变化,每隔两个小时改画一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作的组画还有《睡莲》。1900年11月,在丢朗、吕厄的画廊展出莫奈的《池中睡莲》组画26件,获得极大成功。1904年,又在该画廊展出了刚刚完成的有关泰晤士河风光的组画。
1908年9—12月,莫奈与夫人阿里斯一起前往威尼斯旅行。南国的风光、温和的气候、湿润的空气,映在水面上的白云、建筑物,这一切都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欲望。在这里他创作的作品达30多件。图52、53是这些作品中上两件。
1911年5月,继1879年莫奈夫人卡缪去世后,他的第2位妻子阿里斯又先他而去。画家深陷于悲痛之中,视力也随之下降。1914年,47岁的长子在长期患病后不幸亡故,已是高龄 的莫奈更是形单影孤。在老朋友,曾任法国总理的克雷孟梭的劝说下,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长23米、宽20米、高15米的大画室,并着手创作大型装饰画《睡莲》毓系列。1922年3月,他决定将完成后的该大型装饰画捐献给自己的祖国,4月12日,他在“赠与书”上签了名。不久,由于白内障,画家几乎丧失了视力,9月,被医生禁止作画。转年后,经过手术,视力有所恢复。1925年,85岁的老画家独自一人,又在画定室、室外投入了大型壁画的创作之中。在人们期待的目光里,这件足以反映出画家对光与色认识的深度,描绘技巧娴熟的大型壁画《睡莲》,业已耗尽了他的全部心力。就在这件巨作完成的第2天、1926年12月6日,这位仅存的印象派大师永远地告别了人间,按照既定计划,《睡莲》被安置于卢浮宫旁、原法王亨利二世王后的土伊勒宫里宫中桔园的 园形大厅,作为永久性陈列品。1927年建成的该厅,被誉为“印象派的西斯廷礼拜堂”。(西斯廷礼拜堂内有波提切利等名家壁画,特别是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审判》,更是驰名世界)按照死者生前愿望,在他去世的第2天上午,举行过简单的告别仪式之后,即将遗体安葬于当地莫奈夫人的墓地。送葬的除去一些艺术家外,还有当地的群众,以及克雷孟梭,期间并未安排讲话,献花等。在静静中大家送走了这位艺术大师。
莫奈对印象派的作用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始作俑者非马奈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当推莫奈。是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应该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获得成功的人,尽管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并未遵循印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派的艺术家,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营养。
还要提及的是印象派的理念、技法,本是基于现实的观察而提出的,但是,由于热中于描写光与色,甚至将其神秘化,从而出现了不顾及现实物象的倾向。莫奈曾说过:作画里,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兰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因此,就出现了画家的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或只是局限于表达在一定条件下,景物着光给画家留下的瞬间印象上。因此,就有可能导致只抓住了细微的变化,而失去了解对全局的把握;只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层次,而忽略了景物形体的后果。
莫奈来到巴黎,在那里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创作。他认真鉴赏了他们的绘画长处,并且以惊人的速度运用了他们的成就。但莫奈并不是他们的追随者,而是一个反叛者。莫奈并不想在学院完成他的学画过程,他只在1863年在格莱尔学院的画室里呆了一段时间。当他遇到了巴齐依(Bazille)、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1839-1899)和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以后,他便劝说他们也放弃那些学字派课程。当格莱尔学院的画室停办后,他便把他的伙伴们带到枫丹白露林边的一个小村庄——舍依,在那里画户外写生。
当莫奈离开了格莱尔学院画室后,他并没有去充实他那相当贫乏的艺术修养,而是怀着火热的信念投入了自然生活的纯直觉观察;他根本不买各种理论学说的帐,而是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绘画方法。
莫奈一生对造型漠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正确的层次关系。正是因为莫奈对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够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确实看见的事物,但也正因为此,他却表现不出事物的幻觉真实感。
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见的那种方式来做画;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达到一种在绘画上似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他喜欢所有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他的内心满怀着难以遏止的激动;从他的观念看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然而从他本性看,他却是一个幻想家。
1864年,莫奈完成了“翁费勒的塞纳河口”,此画是1865年的官方沙龙上展出,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评论家评论此画时说:“用调子所组成的和谐色彩……颇能吸引观众们的大胆感觉”。这表现出官方对人们很喜欢这幅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画表现了丰富的中间调子和那种暗淡、沉着的色阶。向深处展开的空间,通过河岸线而处理得十分成功按照传统,河岸线标志着中景和远景。在这幅画上,出于莫奈自己的东西,就是表现在前景水的笔触和云的笔触上的“颇能吸引观众的大胆感觉”;这些笔触加强了画面的传统效果。
在1866年,莫奈用了几天功夫完成并展出了他未来夫人的肖像“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这幅肖像引起了争论,但总的说来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马奈的肖像画相媲美。这幅肖像充分显示出了莫奈的个性:他对造型的淡漠态度,以及这个女人的动势和她的裙子上颤动的光都赋予整幅画特殊的说服力;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动力感和生动性。
同年,莫奈展出了“圣日尔曼·俄塞罗瓦教堂”一画,这幅画对于他未来风格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意义。油画是他从罗浮宫的一个阳台上画的,这幅画是要表现树叶上的反光。并排的笔触生动地表现了空气的振动,依靠这些笔触的结合而取得了绿黄色的光和绿黑色的影的生动效果。这里的用笔方法已经省印象主义①的了,但色彩还不够透明,甚至蓝色的阴影也还是浑浊的;它们画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颤动的树叶相比之下显得过于密集了。画中没有整体的形象,但树叶的画法却给我们透露出一点莫奈的色彩理想来
“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是在画室里完成的人物画;“圣日尔曼·俄塞罗瓦教堂”是在外光下画成的风景画。“花园中的女人”一画把这两种观察方法结合起来了。这里的画面基本上是根据一幅照片安排的,这说明莫奈并不介意使构图服从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来也该使莫奈想到空间的深远效果的,然而,莫奈对此也并未介意。使他感兴趣的仅仅是平面和色彩对比而已。正因为这幅画的人物没有立体感和起伏,色彩才能在这里大放其光彩和充分显示其多样性。妇女衣裙上的花饰,草坪上的鲜花,突出在大片浓绿之中的叶子,从树叶的空隙之间透露出来的天空,穿透阴影的光线,这一切造成了一幅色彩妍丽的镶嵌画的效果。但这幅油画缺乏色调效果:光线和阴影落在了人物所占据的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光线不能渗透人体,不能成为形的实体。大片固有色起了过多的作用。所有这些合在一起,与其说是真实表现了所见的事物,不如说是一种公式,但这种公式正是一个空前大胆的纲领。这一纲领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线便将渗入中间调子,生命也将渗透每一个笔触,而整体的统一也就将要形成,那时,艺术就会变得花团锦簇,印象主义就要完全成熟了。
⑨ 油画《鲁昂大教堂》的作者是谁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鲁昂大教堂》是他作品之一。
⑩ 鲁昂大教堂的介绍
鲁昂大教堂是法国鲁昂的一座大型哥特式教堂,以建筑和巨大的管风琴着称。其建筑规模与鲁昂主教座堂相似,并且与圣马克卢教堂(Saint Maclou)都是鲁昂主要的哥特式建筑。鲁昂大教堂最初属于本笃会修道院,始建于1318年,百年战争期间中断,又遭洗劫,到15世纪建成。1794年遭到镇压。法国革命期间,修道院建筑被腾空,随后由鲁昂市政厅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