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期间限粮价

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期间限粮价

发布时间:2022-06-23 13:47:41

㈠ 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个等级的矛盾 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金融资本雄厚。资产阶级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国王路易十六。特权阶级顽固维护其特权地位。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资产阶级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 革命的爆发和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改革。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7月9日改称制宪议会。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7月14日群众攻克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资产阶级代表在起义中夺取巴黎市府政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 J. S. 巴伊当选市长,M.-J.-P.-Y.-R.de拉法耶特任国民自卫军司令。制宪议会此时实际上成为革命领导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在议会中君主立宪派起主要作用。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制宪议会于8月4~11日通过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规定以赎买方式废除封建贡赋。 8月26日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10月5~6日巴黎人民进军凡尔赛,迫使王室迁到巴黎,制宪议会也随之迁来。巴黎出现一批革命团体,其中雅各宾俱乐部、科德利埃俱乐部在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派中分裂出去,另组斐扬俱乐部。7月17日他们枪杀在马尔斯校场集会的群众,同时迫使路易十六批准制宪议会的宪法,即实行君主立宪制的1791年宪法。制宪议会于9月30日解散,10月1日立法议会召开。1792年4月,法国抗击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开始,路易十六的反革命面目充分暴露。立宪派的保守妥协态度愈加不得人心。7月11日立法议会宣布祖国处于危急中。以无套裤汉为主体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运动的高潮。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宪派的统治。 共和国的建立和吉伦特派的统治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米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吉伦特派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以M.F.M.I.de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巴黎公社和巴黎无套裤汉。从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的群众运动高涨起来。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以恐怖手段打击敌人。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1793年 2~3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加强武装干涉;国内也发生大规模王党叛乱。4月,前线的主要指挥、吉伦特派将领C.F.迪穆里埃叛变投敌。在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巴黎人民于5月31日~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专政新政权面临严峻局面,被推翻的吉伦特派趁机在许多地区煽起武装叛乱。雅各宾派政权联合广大人民群众,采取激烈的革命措施,6月3日~7月17日颁布3个土地法令,废除农村中的封建特权,以有利于农民的方式拍卖没收的封建地产,大批农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的宪法即1793年宪法是法国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宪法(由于战争未能实施)。7月,改组并加强作为临时政府机关的救国委员会。严禁囤积垄断,对投机商人判处死刑;号召人民武装起来保卫祖国。9月,国民公会把“恐怖”提上议事日程。由无套裤汉组成的革命军下乡征粮打击投机商。国民公会先后颁布嫌疑犯法令和对生活必需品和工资实行限价的法令。10月底,一批吉伦特派被处决。由于实行这些措施,革命力量加强,形势迅速好转。1793年底~1794年初外国干涉军全部被赶出国土,国内的叛乱基本平息。 随着胜利的取得,“平民方式”的革命完成了使命。以G.-J.丹东为首的一部分雅各宾派要求停止实行恐怖。以巴黎公社副检察长J.-R.埃贝尔为首的一派则坚持继续加强恐怖统治,进一步限制和打击资产阶级。受到两面夹攻的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执政派,于1794年3~4月先后逮捕并处死两派领导人,继续扩大执行恐怖政策。 1794年6月法军在比利时境内的弗勒吕斯取得重大军事胜利。国内反对恐怖统治的势力加强,国民公会中占多数的平原派同原丹东派、埃贝尔派以及一切反罗伯斯比尔的势力联合在一起,于1794年7月27日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专政;7月28~29日处死罗伯斯比尔等90人。 热月党的统治和督政府热月党人原是反罗伯斯比尔的各派人物的暂时结合,并无统一纲领。他们代表在革命中形成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利益,执政后实行的主要是原丹东派的主张。热月党的主要代表人物有J.L.塔利安、L.弗雷隆、P.-F.-J.-N.de巴拉斯等。他们废除雅各宾派限制和打击资产阶级的政策,封闭雅各宾俱乐部,使资产阶级解脱恐怖时期的束缚。热月党一面镇压1795年4~5月两次巴黎无套裤汉的反抗运动,一面粉碎逃亡贵族的武装进犯和国内王党叛乱。根据1795年制定的共和三年宪法,10月解散国民公会,成立新的政府机构督政府。 督政府由5个督政组成,其主要领导人是发动热月政变的巴拉斯。督政府一建立就宣布要稳定秩序,但收效不大。1796年发生F.-N.巴贝夫领导的平等派运动,但运动很快被镇压。1796~1797年,督政府派拿破仑·波拿巴远征意大利,取得重大胜利,军人势力开始抬头。政府通过发行强制公债、增加税收、举办工业博览会等方式,在经济上取得一些成就。1797年立法机构选举时,许多王党分子当选。督政府为打击王党势力,宣布选举无效。1798年立法机构选举时雅各宾派的残余势力大批当选,督政府再次宣布选举无效,并趁机镇压雅各宾派。这种忽而打击王党,忽而打击民主派的政策,历史上称为秋千政策,反映出政局不稳。1799年英国又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法国在军事上面临困难。7月雅各宾派又活跃起来,俱乐部纷纷恢复,要求执行共和二年的战时政策。在这种形势下,以E.-J.西哀士为首的资产阶级右翼势力要求借助军人力量控制局面。1799年11月9日(共和八年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将军发动政变,结束了督政府的统治,建立起临时执政府

㈡ 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在限制物价问题上的争论实质是什么

吉伦特派主张贸易自由,但是1793年后半年开始出现了很多囤积居奇的贩子,他们哄抬物价造成物价飞涨和市场上的生活物资供应匮乏,忿激派以雅克卢为首,开始反对贸易自由的法令,主张限价法令,雅各宾当时并不主张忿激派这个限价法令的要求,但是当时没有别的好办法,雅各宾就沉默,但很多细节体现了雅各宾其实也是支持这个法令的,毕竟别无他法么。忿激派通过怂恿外省农民和巴黎市民的骚乱,最终迫使吉伦特党通过了这个限价法令。所以争论的主角确切的说应该是吉伦特和忿激派,雅各宾只是配角,当时吉伦特的统治已经接近尾声,连年征战试图输出革命思想,但是这大大消耗了国力和财力。

㈢ 试论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

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金融资本雄厚。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国王路易斯十六。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特权阶级顽固维护其特权地位。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资产阶级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

1789年5月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继而改为国民议会和制宪议会。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取得政权。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君主立宪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宪法》,召开立法会议,维护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继续发展。

第一、二等级和大资产阶级的取得了妥协,但和占法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没有缓和,相反,人民在斗争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斯十六国王。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斯十六。

吉伦特派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以M.F.M.I.de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巴黎公社和巴黎无套裤汉。从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的群众运动高涨起来。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以恐怖手段打击敌人。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1793年2~3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加强武装干涉;国内也发生大规模王党叛乱。4月,前线的主要指挥、吉伦特派将领C.F.迪穆里埃叛变投敌。在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巴黎人民于5月31日~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派颁布《雅各宾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伦特派叛乱,粉碎欧洲君主国家的武装干涉;但仍保持反劳工的《列·霞飞法》和《农业工人强迫劳动法》,并镇压忿激派和埃贝尔派。

但不幸的是,雅各宾派过激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内讧,陷于孤立的罗伯斯比尔也末能完全守护住法国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欧洲封建君主拼凑起来,它们一轮轮地围剿法国革命,企图恢复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政治。1794年7月27 日,雅各宾中被罗镇压的右派势力发动“热月”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和圣鞠斯特,建立热月党人统治。这时革命最危急的关头已过去,热月党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们清除了罗伯斯比尔时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维护了共和政体,在法国国内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但国外围剿革命的势力仍是浊浪滔天,此时,督政府中又一个新的政治明星应运而生,他就是拿破伦,历史又淘汰了热月党人,在“雾月”政变中,年轻的拿破伦执政,担负起了扫荡欧洲封建势力、最后巩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法国的革命力量就是这样一波一波地行进,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阶段的历史使命,就被历史无情地淘汰,如此行进直到革命的成功。这次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震撼了欧洲封建体系,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1794年7月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共经历了5年历程。这场革命的意义有四个方面:
其一,就其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其二,人民群众在三次起义中都显示了伟大力量,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推动革命向前发展;
其三,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它“是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至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完全胜利的首次起义”;
其四,这场大革命还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给它们以沉重的打击。
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而具有世界意义。正如列宁所说:“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致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㈣ 关于一个法国大革命的问题

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一场革命,法国的君主专制政体被推翻。大革命的结束时间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1794年7月雅各宾派统治的结束为革命的终结。另有观点认为1799年的雾月政变为革命终结的标志。

目录 [隐藏]
1 起因
2 革命爆发
3 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4 吉伦特派的统治
5 雅各宾专政
6 断头台:斩首六万
7 热月党的统治
8 结局
9 外部链接
10 着作
11 参看

[编辑] 起因

--------------------------------------------------------------------------------

(1)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成为了法国君主制时期的最屈辱的事件之一。 法国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西岸。 虽然法国仍然拥有密西西比河西面的纽奥良和瓜德罗普岛,但是这次失败标志着法国失去了新大陆。 法国的外交策略黯然失败,声望也显着下落。这次战争亦使路易十五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并且在他死后成为了法国的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

(2)启蒙运动: 在路易十五当政时期(1715年 - 1774年),由于人民极度不满国王的统治,不断遭到各种抨击。这形成了启蒙运动,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一大批思想开明的人物,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思想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深入人心。

(3)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为世界历史上首次殖民地居民打败宗主国并获得独立的战争,在国际的援助下,以8年的时间,300万的人口击败了拥有800万人口的大国英国,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美洲其他殖民地的人民,推动了其后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美国在脱离英国独立后,其经济及军事迅速发展,很快便跃升为世界主要强国之一。另外,美国自由、民主的思想,亦由法国的军队带回家乡--法国,间接引发法国大革命。

在革命前,法国的居民被分成3个等级:

1.教士(第一阶级)

2.贵族(第二阶级)

3.平民(第三阶级)

另见:第三等级
教士-最高阶级的人数不足1%,拥有的土地占20%

贵族+教士阶级不及总人口3%,却拥有30%的土地

平民阶级包含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占80%)、无产阶级,1789年时第三阶级已经占到法国总人口的95%以上。

在1788年春,法国发生旱灾,并且法国还没有从发生在3年前干旱中恢复过来,在上次干旱中因饲料不足出现了大规模的屠宰牲畜的请况,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为主要肥料的法国,农田肥力不足大量闲置。 1788年7月13日,周长达40厘米的冰雹连续敲打着农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无。同年冬天,法国处于严寒状态。持续不断的自然灾害造成法国粮食短缺,饥饿的民众也越来越愤怒,暴力倾向也越来越明显。毁灭性的雹暴之后的一年里,面包的价格涨到最高。在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被攻占的那一天,面包的价格也达到最高点。

[编辑] 革命爆发
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座时,代表法国三个等级的三级会议(Estates General)已经有164年没有召开。1789年5月5日,由于财政问题,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国王希望在会议中讨论增税、限制新闻出版和民事刑法问题,并且下令不许讨论其他议题。而第三等级代表不同意增税,并且宣布增税非法。

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会议(法语L'Assemblée nationale),6月20日于网球场集会并发表誓言,即为“网球场誓言”。国王无权否认国民议会的决议。然而路易十六关闭了国民会议,宣布它是非法的,其一切决议无效,命令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开会。

7月9日国民议会宣布改称制宪议会,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路易十六意识到这危及了自己的统治,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7月12日,巴黎市民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支持制宪议会。次日,巴黎圣母院响起钟声,市民与来自德意志和瑞士的国王雇佣军展开战斗,在当天夜里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区。7月14日群众攻克了象征封建和君主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监狱(Bastille),释放四名犯人,98位起义群众阵亡,大革命取得初步胜利。这一天后来成为了法国国庆日。

[编辑] 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制宪议会代表在起义中夺取巴黎市府政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国王不得不表示屈服,承认了制宪议会的合法地位。此时制宪议会实际上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在议会中君主立宪派起主要作用。制宪议会通过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规定以赎买方式废除封建贡赋。 8月26日通过《人权宣言》,宣布“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10月份国王再次筹划利用雇佣军推翻制宪议会失败后,王室被迫从凡尔赛宫迁到巴黎,制宪议会也随之迁来。巴黎出现一批革命团体,其中雅各宾俱乐部、科德利埃俱乐部在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

1790年6月,制宪议会废除了亲王、世袭贵族、封爵头衔,并且重新划分政区。成立大理院、最高法院、建立陪审制度。制宪议会还没收教会财产,宣布法国教会脱离罗马教皇统治而归国家管理,实现政教分离。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失败,部分激进领袖和民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党中分裂出去,另组斐扬俱乐部。

9月制宪议会制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权由全民产生”、三权分立的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国王、立法权属于立法会议,司法权属各级法院。9月30日制宪议会解散,10月1日立法议会召开。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法国大革命引起周边国家不安,普鲁士、奥地利成立联军攻打法国。由于路易十六的王后、奥地利皇帝的妹妹玛丽·安东尼特泄露军事机密给联军,使法国军队被打败,联军攻入法国。1792年7月11日立法议会宣布祖国处于危急中。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运动的高潮。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比尔、马拉、丹敦领导反君主制运动,于8月10日攻占国王住宅杜伊勒里宫,拘禁了国王、王后,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宪派的统治。

[编辑] 吉伦特派的统治

1792年8月10日,巴黎市民攻下王宫另见: 路易十六的出逃
8月10日的起义使吉伦特派取得政权,迫使立法会议废除1791年宪法、国王退位、实行普选制。同时,法国军队和各地组织的义勇军在9月20日的瓦尔米战役打败外国联军。

9月21日,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和教士埃德热沃尔特。

吉伦特派当政以后,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雅各宾派和山岳党。从1792年秋季起,人们不满他们的温和政策,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而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

与此同时,法国军队在1792年10月后已经打到了国外。欧洲各国非常害怕,在1793年2月,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荷兰、萨丁尼亚、汉诺威、英国成立了反法同盟,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然而吉伦特派无力抵抗外国军队,巴黎人民于5月31日 - 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专政。

[编辑] 雅各宾专政
雅各宾专政,又称恐怖时代,是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比尔的专制统治。雅各宾专政后,平定了被推翻的吉伦特派在许多地区煽起的武装叛乱。6月3日 - 7月17日颁布3个土地法令,使大批农民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到土地。6月24日公布1793年宪法,这是法国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宪法,但是由于战争未能实施。7月,改组并加强作为临时政府机关的救国委员会,并把投机商人处决。10月底,他们把吉伦特派及其支持者斩首,包括布里索、罗兰夫人、科黛,美国革命家托马斯·潘恩也被捕入狱。1793年底 - 1794年初将外国干涉军全部被赶出国土,国内的叛乱也基本平息。

1794年3-4月雅各宾内部开始了激烈的斗争。罗伯斯比尔以搞阴谋的罪名处死了雅各宾派中与他政见不和的丹东、埃贝尔等人,使雅各宾派趋于孤立,人民也开始反对恐怖政策。

7月,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比尔独裁的力量组成热月党,于7月27日(法国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热月党发动热月政变推翻罗伯斯比尔并将他斩首。

[编辑] 断头台:斩首六万
自1791年—1794年,巴黎设置断头台,三年内被斩首的反革命份子达6万—7万人之多。
断头台遗址即今日巴黎市中心协和广场。
[编辑] 热月党的统治
热月党人于10月解散国民公会,成立新的政府机构督政府。恐怖时期结束,但政局仍然不稳,波旁王朝无人敢出任国君。1796年 - 1797年 ,督政府派拿破仑·波拿巴远征意大利取得重大胜利,军人势力开始抬头。1797年立法机构选举时,许多王党分子当选。督政府为打击王党势力,宣布选举无效。1798年立法机构选举时雅各宾派的残余势力大批当选,督政府再次宣布选举无效。这种政策历史上称为秋千政策。

1799年英国又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以西哀士为首的右翼势力要求借助军人力量控制局面。11月9日(共和八年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督政府的统治,建立起临时执政府,自任执政。法国大革命匆匆收场。

[编辑] 结局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利后,路易十八在外国军队保护下复辟了波旁王朝。恢复了国王的权利,并且大肆血洗革命者。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经过3天战斗,攻下王宫,国王查理十世逃往英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彻底结束。
自由、平等、博爱精神永留于法国的蓝、白、红三色国旗,为法国大革命留给世界的文明遗产。
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来,法国每年7月14日大革命爆发纪念日都会在巴黎举行大规模的阅兵仪式。

㈤ 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及背景 详细的

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1788年春法国的旱灾。当时法国还没有从发生在3年前的干旱中恢复过来,上次干旱因饲料不足出现了大规模的屠宰牲畜的情况,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为主要肥料的法国农田肥力不足大量闲置。 1788年7月13日,周长达40厘米的冰雹连续敲打着农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无。同年冬天,法国处于严寒状态。这致使法国大革命前夕面包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从正常情况下的一个4磅面包8苏到1789年底的12苏)[1],并使得患病人数和死亡率上涨,以及在革命前数月贫困阶层的大规模饥荒和普遍的营养不良。饥荒甚至蔓延到欧洲的多个地区,而且政府缺乏足够的运力致使食品无法运往灾区。
18世纪是法国经济通货膨胀日益恶化的时代,通货膨胀使得社会购买力下降,1780年代地主因欠收加租又进一步削弱农民的收入。国内最大的地主群体罗马天主教会对谷物征收什一税(dîme)。什一税尽管表面上减轻了国王税项对民众的压力,实际上对每天都饿着肚子的穷人而言是一座大山。国内设置的关卡则限制了国内的经济活动[2],以及在间歇性的作物歉收时成为运输障碍。资料显示1788年贫户的家庭一半收入花费在面包上,1789年则达到80%。商品滞销,农民涌入城市造成高失业率,都使得社会开始动荡不安。[3]
法国由于路易十五时代的过度参战又未能打赢(特别是七年战争)而导致国库空虚,以及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带来的财政压力。当时法国国债总量高达20亿里拉。由于战争债务带来的社会负担,更因为君主体制指挥下的军队表现无能,以及缺乏为退役老兵提供社会服务所拖累。同时贵族阶级,尤其是住在凡尔赛的路易十六和他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惊人花费大大加重平民百姓的经济负担。老旧而效率低下的财政系统已无法负担政府债务,而极不合理的税务制度又让这一切雪上加霜。
新旧阶级势力之间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对革命推波助澜。法国的贵族头衔是开放的,让一些有能力及有钱的第三等级人群有机会成为贵族。1700年至1789年间,法国社会增加了5万个新贵族。随着国家财政陷入危机,封爵的价钱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一些没落的贵族对这些新贵族也十分的不满。贵族本身也有投资商业、矿业、地产等行业,因此中产阶级财富与贵族财富的概念界限在18世纪以后变得模糊,但中产阶级和贵族之间的冲突依然日益严重。[3]
由启蒙时代带来的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会和政治因素也是法国大革命产生的重要原因。这包括对专制王权的愤恨;那些和荷兰、英国等国的商业城市有联系的,也因为荷兰爆发爱国者起义失败吸引了荷兰流亡人士,无形中无助长了法国革命的政治意识形态[4];野心勃勃的知识分子和商人对贵族特权和统治的愤恨;农民、工人以及资产阶级对传统贵族领主特权的愤恨;对神职特权者的愤恨和对宗教自由的渴望,相对贫困的乡村低等教士对贵族主教的愤恨,和由此延伸的对天主教的愤恨,受新教徒控制的小兄弟会修士会对其它宗教机构的影响;对自由以及共和制度(尤其是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的渴望;以及国王解雇财政顾问中被视为人民代表的雅克·内克尔 和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 。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期间限粮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9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