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普鲁士,法国和西班牙的故事
色当战役是普法战争的一个重大战役。
普奥战争结束以后,普鲁士日渐强大,但是,紧靠法国南部的四个小国还仍然没有被俾斯麦统一,而俾斯麦是下决心要统一除奥地利以外的所有德意志的国家。
所以要实现德意志的最后统一,必须统一这个小邦国。可是,俾斯麦知道,这四个小国紧靠法国,法国也早怀有吞并之心,一旦普鲁士强行占领,法国岂会善罢甘休?更何况,法国离德国最近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俾斯麦也早就瞄准它们了。
对于正处高峰时期的俾斯麦来说,找个借口与法国打一仗,既统一了南部四小国,又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这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是,与法国开战的机会迟迟未到,俾斯麦等得手痒痒的。
再说法国一方,当时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皇帝,史称拿破仑三世。这个人是个政治阴谋家和军事冒险家。1848年法国革命失败后,他窃取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大权,又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恢复帝制,建立了历史上所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是个独裁、残暴、狂妄之徒,总希望通过战争称霸欧洲,当时皇后欧仁妮就直言不讳地说:“不发动战争,我们的儿子怎么当皇帝?”
这样一个人,当然不会坐视普鲁士的强大而不顾。他曾露骨地表白,“德意志不该统一,应分成三个部分,南北德国应该对立起来。这样法国才可以从中渔利。”
不仅拿破化三世如此,当时法国的另一位大臣梯也尔也哀叹:“奥地利的失败意味着法国400年来遭到的最大灾难。从此,失去一张阻止德国统一的王牌!”
这样,普、法双方各怀鬼胎,开始了明争暗斗,都在寻找挑起战争的契机。
法国率先一步,普奥战争刚结束,三世就派人要求普鲁士兑现战前许下的诺言,要求普鲁士同意法国侵占比利时和卢森堡。并婉言提起德意志南部四小国的领土划分问题。这无异要从普鲁士身上咬去一块肥肉,“铁血宰相”俾斯麦当然不会同意。不过他使了个心眼儿,没有明确予以拒绝,而是要求法国把这事写成备忘录,“我好回去给我们国王商量”。法国大使不知是计,就照办了。
俾斯麦拿到备忘录,没有去见皇帝,而是把它送给了同样想称霸欧洲的英、俄,试图挑起英、俄与法国的矛盾。拿破仑三世知道了俾斯麦的做法,火冒三丈,决心与普鲁士决一雌雄!
尽管如此,法国并未立刻动武。但接踵而至的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终于使战争爆发了。
原来,西班牙女王伊沙贝拉被1868年西班牙革命推翻,女王流亡国外,王位空缺,俾斯麦看到有利可图,就派人收买了新成立的西班牙临时政府,提议让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堂兄利奥波德亲王去继承西班牙王位。俾斯麦的意图很明显,普鲁士的亲王做了西班牙的国王,法国腹背受敌,打起仗来,普鲁士前后夹击。
拿破仑三世也看到了这种危险,随即就把抗义书递到了普鲁士国王手中,抗议书说,西班牙王位应由西班牙人去坐。否则,法国也可派去一个国王!对此,俾斯麦非常气愤。同时,法国政府内部议论纷纷,不少人要求普鲁士收回成命,否则将把这件事视为战争的原因,双方剑拔弩张。突然,事情却有了转机,利奥波德亲王在别人劝说下,宣布放弃西班牙国王候选人资格,他说:“本来,只要西班牙人拥戴,我可以去作他们的国王。但我不想为此引发一场欧洲战争。”
于是,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就告结束。可是,拿破仑三世看到事情这么简单就完结了,认为普鲁士害怕他,所以他得寸进尺,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他令法国驻柏林大使去面见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要求普鲁士作出书面保证,保证今后决不再派任何普鲁士国王家庭的人去任西班牙国王。
1870年7月13日,威廉一世在度假地埃姆斯会见了法国大使。对法国的要求,威廉一世也感到无理,所以断然予以拒绝。然后威廉一世把会谈结果用电报告诉俾斯麦。
俾斯麦本来对法国这种节外生枝之举十分不满,如果没有法国干预,恐怕利奥波德亲王已经成为西班牙国王了。正在俾斯麦难以咽下这口气时,威廉一世的电报到了。电文的内容主要有:法国大使提出的无理要求不能接受,我已经予以拒绝;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已经通告了法国大使,由此引出的矛盾已经过去;关于此事,我不准备再接见法国大使了。
俾斯麦饶有意味地仔细阅读着电文,突然他抬起头来问身旁的参谋总长毛奇和陆军总长房龙:“如果与法国开战,我们能否取胜?”
这两个人也是“铁血政策”的得力执行人,立即说:“一定取胜,我们会全力支持您的。”
“好!”俾斯麦喜形于色,立刻手指电文,“我们可以……”说完,三人哈哈大笑。
第二天,报纸公布了威廉一世的“埃姆斯急电”,但内容已经变味了。原来俾斯麦为了挑起战争,故意激怒拿破仑三世,他把电文作了改动,然后拿去发表。
法国人看了电文,感到普鲁士国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尤其是拿破仑三世,认为普鲁士是在让自己出丑。这样在议会的支持下,拿破仑三世终于忍耐不住,于1870年7月19日,宣布对普鲁士开战。狂妄的拿破仑三世还说:“我们这只不过是到普鲁士作一次军事散步!”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三世充满了信心,他把号称40万的大军调到前线,准备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一举冲入德意志境内,打败普鲁士。于是他自封司令,在7月28日到前线视察。可是,当他到前线后却发现,前线只有20万军队。军事要塞麦茨的兵力不足10万,而且装备不齐,物资不足,编制混乱。作战命令已经下达了,不少官兵还未找到自己所属的部队。根本无法投入战争。战机一个个失去了。
法军坐失良机,普军却赢得了时间。
8月2日,法军闯入德境,立即遭到普鲁士军队的迎头痛击。
8月4日,普军转入反攻,向法军发起凌厉的攻势,攻入法境内法军前哨阵地维桑堡,法军败退。拿破仑三世大怒,急忙电令麦克马洪夺回他丢失的阵地。8月6日,麦克马洪率军开到维桑堡西南的维尔特村。被普军拦截,双方展开激战,结果,法军全线溃败,继续撤退。普军乘胜追击,战场全部移入法国境内。
拿破仑三世看到情况不妙,立即打退堂鼓,他把元帅印交给元帅巴赞,自己乘上一辆马车向西逃窜。8月14日,巴赞又被普军严密包围在麦茨要塞孤城,已无反抗之力。
拿破仑三世见事不妙,又随麦克马洪所率的12万大军逃向东北,到8月30日,不得不退守色当。普军随即也向色当集结。
9月1日,色当会战开始了。普军700门大炮猛轰法军营地,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向法军阵地。色当全城一片火海,硝烟弥漫。法军死伤无数,余下的急忙钻进堡垒。麦克马洪几次受伤。
接着,普军20万人向色当发起猛攻,下午3时,法军终于支撑不住,在色当城楼举起了白旗,拿破仑三世还向普鲁士国王写了一封投降书,竟无耻地说:“我亲爱的兄弟,因为我未能死在我的军中,所以我只得把自己的佩剑献给陛下。我希望继续做陛下的好兄弟,拿破仑。”
9月2日,拿破仑三世会见德国首相俾斯麦,正式签署了投降书。拿破仑三世、法军元帅以下的39名将军,10万士兵全部做了普军的俘虏。650门大炮也被普军缴获。
9月3日,拿破仑三世向巴黎发电:“军队已被击败,全体官兵和我本人都已成为俘虏。”
1871年1月28日,普法签订《巴黎停战协定》,宣布法国投降。5月10日,双方在法兰克福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偿50亿法郎,宣告战争结束。
色当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色当惨败”,它使德国最后完成了统一。
⑵ 法西战争是怎样的
法西战争指拿破仑战争期间,西班牙人民反对法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次战争的特点是人民群众反对法国占领者的斗争与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结合在一起。
1807年11月,法西联军侵占了葡萄牙。拿破仑企图夺取比利牛斯半岛,于1808年春开始占领西班牙各战略要点。3月20日,缪拉元帅的军队进入马德里,西班牙王国政府对法国侵略者未予抵抗。5月2日,马德里爆发了反对占领者的自发起义,但遭到缪拉部队的残酷镇压。拿破仑利用国王查理四世与其子斐迪南七世之间的纠纷,使波旁王朝放弃王位,立其兄约瑟夫·波拿巴为西班牙国王。1808年夏,地方洪达在全国开始建立,并成为抵抗的组织者。
1808年6月6日,塞维利亚洪达以全国的名义对法宣战。西军达15万人。法军约10万人,但在组织、武器装备、战斗经验方面均优于西军。然而,法军指挥部过低地估计了西班牙人民的抵抗力量。在解放战争的最初几个月里,得到志愿兵武装队伍支援的西军取得了巨大胜利。由3个师组成的1个法国军被包围在拜兰地区,并于1808年7月22日投降。法军在西班牙全国到处都被卷入战斗。在葡萄牙的法军与在西班牙的主力联系被切断,葡英联军于8月在葡萄牙登陆,法军面临被葡英联军击溃的境地,遂于1808年8月30日向西军投降。在西班牙法军的处境也变得十分危急。
约瑟夫·波拿巴放弃马德里,率部北撤,渡过埃布罗河。此时,西军完全有可能彻底击溃法军,但是由于起义队伍意见分歧,又缺乏统一指挥,没能组织追击,使法军得到了喘息之机。1808年9月,为了领导国家和指挥军事行动,西班牙建立了由保守贵族代表参加的中央洪达。1808年11月,拿破仑20万军队侵入西班牙。法军总数达30万人。西班牙4个集团军在埃布罗河地区展开,进行抵抗,但未能阻挡住拿破仑军队的进攻。英军仓皇撤出葡萄牙。1809年3月底,西军在塔霍河地区被击溃。
正规军的失败并没有挫伤西班牙人民的斗争意志。游击战——反对占领者的游击运动——的烈火在全国燃烧。游击队设置伏击,不断地袭扰敌人,经常给法军城防部队以突然打击。1809年底,在法军占领区内活动的游击队,不计为数众多的零星的游击队小组,大规模的就不下20个,而到1810年底就增至30多个。他们使法军遭受相当大的损失。仅1支由从前曾是大学生的弗朗西斯科·米纳领导的游击队,从1810年4月至1812年11月就进行了143次战斗,占领了13座要塞,俘虏法军1.4万人。游击队的行动阻止了法军的推进。中央洪达获得了喘息之机,得以在瓦伦西亚、拉曼彻和埃斯特勒马杜腊组建几支新的部队。1809年夏,西军已达20万人。1809年3月,由乌埃尔斯利指挥的英国远征军团再次在葡萄牙登陆。1809年6月28日,英西联军在塔拉韦腊战役中获胜。但是,8月6日法军在这一地区击溃了西军,乌埃尔斯利仓皇撤到葡萄牙。1810年,法军指挥部已拥有27万军队,力图彻底歼灭西军,控制整个西班牙。
西班牙战争成为一场持久的、不利于法国的战争。拿破仑开始了对俄作战的积极准备后,被迫减少在西班牙的法军人数。1811年12月和1812年初,他从西班牙调出了1.4万名士兵。1812年5月,又从西班牙向法国本土派遣了最富有战斗力的军队。拿破仑1812年开始的对俄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西班牙的局势。7月20日在大卢基签订了俄西条约。
西班牙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西英葡联军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战斗行动。法军被迫向塔霍河撤退。拿破仑军队在俄国溃败,注定了法军在西班牙的失败。1813年,拿破仑被迫再次从西班牙调出1万名有经验的法军士兵。1813年6月21日,在西班牙境内的维多利亚城地区发生了最后一次大规模会战。英葡西军的联合部队和游击队打败了约瑟夫·波拿巴的法军。1813年底,法军放弃西班牙。1814年初,威灵顿指挥的英西联军越过边界,进入法国。西班牙人民经过顽强的斗争捍卫了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在1808~1814年的法西战争中,法国损失了50多万兵士,其中死伤约30万。西班牙战争对欧洲反对法国统治的解放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⑶ 六年级孩子的语文阅读分析《一罐水》的答案,给位网友们,有好的答案,麻烦告知一下,谢谢了!
.第一段:一至三自然段。写西班牙母女牺牲了自己,使法国士兵喝下毒水,与敌人同归于尽。
第二段:第四自然段。解放后,西班牙人民修建了纪念碑,以怀念着母女两。
2.这位妇女接过水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然后把杯里的水全部喝光了。她会想:孩子,妈妈就要走了,但为了国家,我的死是值得的。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3.母亲自己喝水时已下定决心,动作果断,而给女儿喝时,却是缓缓的,说明母亲此时心中的不忍与不舍
打这么多字不容易呀!~
这些答案我们老师讲的
祝你学习进步哦!~
参考资料:我满眼勾勾的作业本
⑷ 求读了《一罐水》后的想法!!!
读了《一罐水》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爱国”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100多年前,法国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毒,不让法国侵略军喝水。有一小队法国侵略军在一个小山坡的小房子里找到了水,但住在小房子里的一对母女为了祖国喝了毒水,最终消灭了这队法国士兵。 小物小件折射出的是大世界。爱国主义这样一个抽象的、永恒的话题仿佛这一罐水静静地流淌,但平静的水面难掩暗流其中。伟大的母亲可以喝下满杯的毒水,在祖国和女儿之间,做出的该是怎样的一种抉择。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想起了60多年前,日本人入侵中国。不同的是有些人为了一时的荣华富贵,投靠了日本鬼子,当了汉奸。他们不仅给鬼子提供了情报,还杀害了不少中国人;不仅使祖国蒙羞和使太多无辜的人受到迫害,还使解放的时间延长了不少。
读了《一罐水》这篇文章后,我想:爱国主义这样一个抽象、永恒的话题是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于心的。
⑸ 《一罐水》阅读练习
1、因为侵略者还是不相信妇女,所以让小女孩也喝了。
2、第一段(1)写西班牙人在水里下了毒,法国士兵找到了山坡上的房子。
第二段(2~5)写妇女和小女孩为了祖国和士兵同归于尽。
第三段(6)写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建造了纪念碑。
3、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她的孩子像她一样,为了祖国这个“妈妈”而牺牲自己。
⑹ 为何大军来犯,西班牙国王取出中国兵器,歼敌8000还俘虏法国君王呢
欧洲文明,同样有着古老的历史,不过和中华文明不同的是,中原大部分时间都是统一,只有短暂陷入分裂,至于欧洲却反了过来,整个欧洲大陆,长时间因为领地的归属,而争斗不断,而在15世纪,一场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为了争夺意大利归属权而进行的大战,也彻底的爆发。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这场争斗中,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取出来一件中国兵器,从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那一场发生在500年前的帕维亚战役。
而火神枪,最早,正是中国南宋期间发明的产物,被宋军投入使用,但是随着蒙古南征,这一项火药技术又被成吉思汗借鉴使用,发扬光大,他们学习方法后,利用庞大的骑兵部队,将火枪带到了西方,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港口,成为率先接触火枪的城市,到了1525年,火绳枪随即被当做秘密武器,让查理五世搬上了战场。最终结局怎么样呢?
法国国王之所以能够有恃无恐的冲在最前方,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重甲能够抵御任何的弓箭,然而火绳枪却让法国的重骑兵吃瘪,纷纷倒下,而国王也身中数弹,身负重伤,结果下马被俘。
看到弗朗索瓦一世被抓获以后,法军大乱,西班牙人趁机追杀,歼敌8000人,另外还有无数人受伤,反观西班牙部队只有不到1000的损失,赢下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也为后来创造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埋下了伏笔。
⑺ 西班牙人与拿破仑的斗争是怎样的
拿破仑忙于这些安排的时候,已经把西班牙人民的意愿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西班牙人民听说他们的国家被这样买卖时,都感到义愤填膺。西班牙人反对拿破仑的民族情绪高涨。西班牙人民决心同这个征服者和暴君斗争到底。反映拿破仑镇压西班牙起义的名画《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每个农民都拿起武器,虽然西班牙的军队由以前没有上过战场的人组成,但他们很快就证明了自己能够在相同的条件下与法国军队作战。拿破仑对阿拉贡首府萨拉戈萨的围攻是历史上最着名的围城战役之一。
半岛战争期间,阿瑟·韦尔斯利率领英军与法军作战 后来阿瑟·韦尔斯利被召回英国,约翰·摩尔爵士在同年冬天阻止了拿破仑征服南方地区。面对拿破仑率领的强大军队,摩尔不得不带领部下撤退,他们越过加利西亚的山脊,来到了科伦纳,希望英国的船只可以在那里把疲惫不堪的士兵运回英国。 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撤退之一。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英国人还不得不经常转过头去和身后的大量追兵作战。拿破仑没过多久就离开了,他不得不马上返回德意志,一位将军接替了他的位置。最后,当英国军队到达海岸时,又和法军展开了一场大战。最终,英国人获得了胜利,但是摩尔死在了这场战斗中。
⑻ 毕加索为什么在对待德国军官和士兵时一言不发,并且送他们一张复印的名画
毕加索是西班牙人,他的行为时抗议德国对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轰炸
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区的格尔尼卡镇是一个热闹的集日。就在这天下午, 纳粹德国空军应西班牙空军上将佛朗哥及其叛军要求开始对格尔尼卡的商店、民房、村庄进行野蛮轰炸。三个半小时之后,房层、村庄变成废墟,平民百姓死伤无数。这是现代战争首次蓄意对非军事目标进行的大规模袭击。这种恐怖主义暴行和难以言表的凶残行径激怒了世界人民,也激怒了毕加索。移居法国的西班牙人毕加索立即对家乡遭受的轰炸做出反应,创作了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油车《格乐尼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