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国人的作息时间
早上8点起床,午餐在1点左右,中午2点或2点半休息,下午4点半,5点再上班,到晚上8点半,9点;晚餐在8点,9点,在10点或10点半睡觉,日出时间:08:14;日落时间:18:57。
法国人每天工作时间只有3小时,尽管法国规定,所有行业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5小时,这在全球工时一览表中之比英国少一小时,比西班牙和希腊少2小时。
但实际上,法国人比你想象的轻松许多,每日工作时数7小时,具体执行情况是,7小时工时包括,吃饭休息1小时,聊天3小时,工作时间3小时。
(1)法国人周末是怎么过的扩展阅读:
法国人人都有带薪年假27天,世界各国都有法定上班时间,其中法国人上班当属全球最轻松的。法国员工每年享有27天年假,在全球属于最轻松的上班族。这里的年假可不包括国家法定假日。
2. 法国人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
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介绍:在法国,人们一日三餐:早上起床后进早餐,中午12时至13时为午餐时间,晚餐则一般在20左右。午餐和晚餐是正餐。
日常购物
超市和巨型超市:一般位于城区周围近郊,营业时间通常从星期一至星期六,从早上9时开至晚上19时或21时。
街区小店铺
比如, 面包铺、肉店、熟肉食品店、蔬菜店以及小型便利超市, 通常从早上8时或9时开至晚上19时,每星期营业六天,包括星期天早上。这些店铺大多是星期一不营业。
集市
城市的许多街区每周有两次集市,其中一次在周末,时间是早上8时至中午13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杂货铺或微型超市,打烊时间较晚,直至晚上20时,甚至22时,可以临时解急,对付不时之需。
餐馆
如果您希望在外就餐,除了大学餐厅之外,您还可以选择快餐(5到6个欧元)、咖啡馆和街上的餐馆(一个三明治3欧元,“当日特餐10欧元左右),或者去比较贵的高级餐厅。
咖啡馆
咖啡馆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生活场所,无论独自一人还是成群结队,咖啡馆是个一天中的任何时刻都可以光顾小憩的地方。法国城市的街区一般到处都有咖啡馆,特别在大学附近。咖啡馆早上很早就开门,一直开到晚上20时;许多旅游或时尚街区的咖啡馆则营业到深夜。
3. 法国人为什么只在周末吃鸡肉
在法国住过的人都知道,号称“公鸡之国”的法兰西,鸡并非“贵族”,鸡肉差不多是肉类中最便宜的一种。但有趣的是,在不少法国传统家庭,尤其在乡村的大家庭里,吃鸡是件郑重其事的事,不但要特意放在周末吃,而且最好全家一起吃。
其中的原因要追溯到16世纪赫赫有名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他原本是法国南部一个又小又穷的邦国君主,靠着文韬武略当上法国国王。上任时法国还是一个烂摊子,百姓终年劳作,却连最便宜的鸡肉也吃不起。亨利四世发誓“要让农民们每个周末每家锅里都有一只鸡”。经过多年改革,法国经济好转,普通人的生活真的比以前改善了很多,平时基本能吃到鸡肉了。从那时起,法国人开始把吃鸡的周末当作过节一样。
为纪念亨利四世,现在许多法国南方城市还在出售一种叫“亨利四世”的彩色水果糖,不少传统家庭仍恪守周末吃鸡的传统,“要让农民们每个周末每家锅里都有一只鸡”的名言也写进小学课本,一代代传承下来。
4. 国外周末休息几天
这个休息时间不一而同,当时通常遇到节假日会补休:
日本:法定假日赶在周末会补休
日本冬天时的法定假日休息正好是星期三或星期四,休息这一天,接下来的星期四、星期五照常上班,星期六、星期天又继续休息。这样比较零碎,所以后来做了修改,尽可能地把法定假日往周日靠,如在星期一或星期五,尽可能三连休日子多起来。如果正好法定假日是在星期六或周日,与休息时间重叠了,星期一给补休一天,变成一个三连休。实际上听日本老一代人说,在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期时,日本人每天就像机器一样工作,很多人都不休息了,过劳死现象很严重,到现在日本过劳死的现象现在还是有。
韩国:周末公休雷打不动
按照韩国对法定休息日的规定,如果公休日不是在周末而是在周中,国家也不会动用民众周末公休的权力,周末是雷打不动的公休日。在韩国,节日是节日,周末是周末,不会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安排民众的休日,如果这些节日正好遇到了周末,也没有补休这一说。这样一来凡是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就会觉得心存不满,尤其是2011年,对于上班族来说堪称是恶梦,总共有14天的节日纷纷聚集在周末,人们的不满情绪急剧上升。人们最喜欢的节日就是那些跟周末连接起来的节日,如果中间就断一天,有的企业或学校也会自行规定多休一天,让人们把假期连起来使用。
法国:周末休息天经地义 挪假也是多放一天
在法国,周六日休息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有“挪”的情况,也是多放一天假。
比如星期四是法定节假期,星期五是普通上班日,为了让假期更长一点,很多公司就会把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连起来放假,不会让员工用星期六或星期天把这一天补上去。因为星期六、星期天对于法国人来讲,放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可以随随便便补假期。所以对他们来讲,星期六、星期天上班不会存在,假如节假日正好是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会再补一天。
5. 法兰西“痛并快乐着”的尼斯狂欢节是如何过的
在法国尼斯每年的狂欢节,都是从2月12日到27日持续三周,彩车花车游行、各种化装表演、音乐歌舞、烧“国王”、放焰火,热热闹闹。这也体现了法国人的性格。
在法国人手中,大小节日都玩得盛大而漂亮,所有人尽兴忘形,因为人气的核心能量来自“专业节日迷”。
对于法国人来说,节日无大小,欢乐伴始终。
法国人喜欢过节。别看他们平时谦谦君子模样,一旦有节可过,再矜持的人只要到现场,都会被欢乐气氛感染,肆无忌惮地玩个心跳。电影节、音乐节、玫瑰节、柠檬节、葡萄酒节、海鲜节、狂欢节以及不眠夜等各色节日数不胜数。可以说,节日只是个演出场地,演员则是利用节日寻开心的法国人自己。
法国尼斯26日和27日最后一个周末的狂欢,给人的最大感受是“痛并快乐着”。快乐是狂欢节带来的欢乐,而“痛”在冰冷的手脚:彩车上神情诡异、高达十米的“气候错乱之王”名副其实,将天气玩弄于股掌,把地中海边的尼斯搞得罕见地落雪纷纷。他先是挥洒下冰凉的雨点,继而是漫天的雪花。人们擎着伞,没有雨具则用塑料袋包着头,用大衣帽子遮风挡雨。于是,狂欢节的参与者在夜晚的海滨,顶着刺骨的寒风,站在积水的滨海大道,每个人都鞋袜尽湿。
最使人感佩的,是法国人对节日快乐的执着追求。如果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论如何不会在“气候错乱”的海滨夜晚守候一个多小时,等待在海上烧“国王”和放焰火的。
从玩的形式上,法国人颇有标新立异的天赋,能够把重复多少届的活动搞得花样迭出。如果你每每参加这些活动,肯定都会惊诧于他们的想象力:二十几辆车,有的以高取胜,两三层楼样的彩车让人仰视;有的构思精巧,比如太阳被囚、动物异化。
游行者顶着“滴泪的云团”和“黝黑的烟筒”;此外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美:狂欢节王后和花车姑娘。从发型、服装到车内花草装饰风格迥异,每一辆花车都是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
法国节日的热闹在于人气,组织者不遗余力地把各种节庆,搞成大众化活动,而在活动范围内的法国人则闻风而动,娱乐自己也娱乐别人。
尼斯人口也就30多万,但尼斯狂欢节的参加者却有100多万。这其中固然有其他国家来凑热闹的人,但绝大多数还是法国人。大老远跑来找开心,哪能让一点风雪吓回屋里去?经过苦寒得来的欢乐,可能会比唾手可得的欢乐更让人铭记在心。
6. “一年之中有1/3的时间都在休假”,法国人为何能过着如此舒服的日子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非常快速,而且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结果就是996的工作时间,但是相比于同为五常的法国来说,法国的民众福利待遇很好,但是还是发达国家,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就是法国的人口很少,其次就是科技实力非常强大,最后就是法国的上班时间了。
其次就是法国的科技实力非常强大的,其主要出口的产品就是各种高科技产品,而高科技产品的利润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就导致了法国虽然劳动力稀少,但是其经济实力仍然不容小觑,同时法国的发展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就开始的,所以法国的经济实力才能够变得这么好,经济实力好,政府有钱,所以其各种福利待遇也就非常好了。
最后就是其假期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长,只不过法国实行的是一天5个小时的工作制度,而不像其他国家是8个小时。这是首要原因,其次就是法国人对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非常重视,而且各种假期也是照样有工资拿的。所以法国人的工作时间才会那么少和轻松。
7. 法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法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1、衣
法国人普遍穿衣比较有品位,年轻人以潮牌和日常休闲居多,基本看不到运动裤和冲锋衣,主要是牛仔裤和休闲裤,各种紧身。上班之后或者上了年纪的人很多日常也是休闲正装,经常可以看到穿着皮鞋正装风衣的老爷爷,看起来很有风度。女孩子的衣着普遍偏中性,那种萌萌哒妹子在法国基本见不到。
在法国白人的衣服颜色一般都很性冷淡,各种黑灰褐,而黑人小哥哥和大妈的衣服颜色相当鲜艳,亚洲人一般跟白人差不多。
2、食
法国人的早餐一般是面包房里刚烤出来的新鲜面包或者麦片,有时间起来煎个鸡蛋已经属于比较讲究的了。早餐吃法棍的是少数,一般都是Croissant(羊角面包、可颂,都是这玩意)或者Pain au chocolat(直译巧克力面包),上班路上就可以吃掉,或者到了办公室泡一杯咖啡再吃都可以。
午餐对于大部分法国人来说是最纠结的,上班的人没时间吃什么正餐,但是肚子又饿,因此催生了巨大的速食午餐市场。基本上所有能做成半成品的食物,包括且不限于意大利面、披萨、沙拉、各种口味的菜配饭、三明治等。
晚餐是大部分法国人一天的唯一一顿正餐。法国人习惯晚上八点吃饭,家常菜其实也就是比较好做的西餐,主食一般是意大利面或者米饭,搭配一个沙拉和一道肉菜。如果家里有人做饭的话可能可以吃到比较耗时的主菜,比如炖牛肉,独居的上班族可能就自己煎一份牛排或者路过超市买半只烤鸡打发掉一餐了。
3、住
有自己的小house的法国人一般只有两种情况:有钱(住得起)、乡下人(地便宜)。大城市的法国人一般都住在公寓或者studio里面,其中公寓和国内的正常商品房基本没有区别,也是各种面积各种户型;studio指的是单身公寓,一般都是留学生或者独居且没什么钱的上班族居住,面积约20平米,配有基本的生活设施。
在法国合租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形式,几个人一起分享一间大公寓或者house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同学或者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大部分在入住之前就互相见过面,保证性格没什么太大出入。
4、行
法国买车很便宜,所以有车在法国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大部分家庭至少都有一辆,甚至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车。但是在大城市里,停车相当麻烦,所以大部分法国人还是习惯乘坐公共交通系统。周末经常可以看到开着车去买东西或者去郊区玩的人流。
法国国内的铁路系统很发达,准点率也不错,虽然没法跟咱们春运的运力相比,但是在这个一共也没多少人口的地方算是足够了,绝大部分地方都可以乘坐火车到达,哪怕是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小城镇都可能有一个火车站。
8. 为什么法国人整天休息,工资还那么高
在世界人的眼中,法国是个浪漫之都,街上的行人似乎都不那么行色匆匆,他们悠闲的行走在街头,似乎从来不为生计所担忧,脸上也似乎都没有愁容,对比我们国家早上风驰电掣般的行走效率,简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节奏啊。
去过法国旅游的小伙伴知道,每到了周末,就是法国人的休息时间,到了休息时间,就连街上的店几乎也全都关门了,一点儿繁华的景象也没有,让人倍感萧条,零散的几个酒吧、咖啡店开着门,也只是供大家休闲的时候坐下来点上一杯喝的,聊聊天,打发无聊的时间,法国人的任性程度也是让人震惊,就这样悠闲的生活,他们还动不动就开始一场罢工运动,一年365天他们能罢工79天,也因此,法国人有句口头禅,“春天去工作,夏天来度假,秋天罢个工、冬天悠闲过节”,没想到法国人这样懒洋洋的生活,结果GDP还那么高,科技也那么发达呢?好像丝毫不落后啊?
其实,法国的罢工仅限于一部分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公务员、低技术人员,他们经常对自己的收入以及密集的劳动提出抗议,似乎已经屡见不鲜了,而那些高收入阶层,比如企业金融大多工作认真负责,而且效率非常高,当然,赚钱也是非常多的,另外,法国发达的科技,是和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和投入力度息息相关的。法国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采用的是精英教育,比如商学院,而且全部为国家公费承担,学生只需要交入学注册费就好,所以在良好的教育背景下,法国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和冒险精神。
据统计,法国目前有50多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另外,还有十多名人员曾经获得过菲尔兹奖,除此之外,提到法国,不得不说它的旅游业,奢侈品业和红酒业,法国的浪漫之名,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都吸引着各国游人去一睹法国的风采,而法国的奢侈品行业和红酒行业更是行业中的翘楚,这些都撑起了法国坚挺的GDP。
看完之后你是不是也蠢蠢欲动,也想去看看这个这个浪漫又神奇的国家呢?那就背上行囊,出发吧,你可以喝喝他们的红酒,体验一下他们悠闲烂漫的街头,光触摸到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橱窗美物,说不定,有能力的你,还能有一段美丽的邂逅,在带回几件奢侈品以供收藏呢,话不多说,赶紧去吧!
9. 法国尼斯狂欢节最后一个周末的狂欢是怎样庆祝的
法国尼斯26日和27日最后一个周末的狂欢,给人的最大感受是“痛并快乐着”。快乐是狂欢节带来的欢乐,而“痛”在冰冷的手脚:彩车上神情诡异、高达十米的“气候错乱之王”名副其实,将天气玩弄于股掌,把地中海边的尼斯搞得罕见地落雪纷纷。他先是挥洒下冰凉的雨点,继而是漫天的雪花。人们擎着伞,没有雨具则用塑料袋包着头,用大衣帽子遮风挡雨。于是,狂欢节的参与者在夜晚的海滨,顶着刺骨的寒风,站在积水的滨海大道,每个人都鞋袜尽湿。
最使人感佩的,是法国人对节日快乐的执着追求。如果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论如何不会在“气候错乱”的海滨夜晚守候一个多小时,等待在海上烧“国王”和放焰火的。
10. 法国的风俗习惯
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般以握手为礼,少女和妇女也常施屈膝礼。在男女之间,女士之间见面时,他们还常以亲面颊或贴面来代替相互间的握手。法国人还有男性互吻的习俗。两个男人见面,-般要当众在对方的面颊上分别亲-下。在法国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施吻手礼时,注意嘴不要触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国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后敬男,哪怕女宾的地位比里宾低也是如此。走路、进屋、入座,都要让妇女先行。拜访告别时也是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谢,介绍两人相见时,-般职务相等时先介绍女士。按年龄先介绍年长的,按职位先介绍职位高的。若介绍客人有好几位,-船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