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只有南京人才懂,最美不过梧桐路南京梧桐在哪里
1、陵园路,是南京东郊最美的绿色诗行。
1929年,为迎接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国民政府辟建了中山大道和陵园路,一万多棵法国梧桐悄然种好,似为先生守灵。
2、灵谷寺路
灵谷寺路不像陵园路整日车水马龙,这里的梧桐也没有恣意生长,而是笔直地目标蓝天。有人把灵谷寺路的梧桐比作士兵,整齐地列队着。绿满枝头时,把自己安置在这一片梧桐的海洋里,所有的情绪都被安抚了。
3、北京西路
东西向的北京西路,以宁海路为界,往东种的是银杏,往西则是梧桐。它的沿线,任意一个路口,都能走进一段故都的迷幻。梧桐树影里,林立的民国建筑群,省委省政府等各类机关大院,过滤掉车马喧嚣,自有一份低调庄严。
‘贰’ 南京的梧桐
南京梧桐树事件起源于2011年3月初,南京市政府为建设南京地铁3号线,将南京市主城区内许多于上世纪中期栽种的法国梧桐等树木移栽。因之前南京地铁2号线移栽后的树木的存活率仅有18%,其行为造成了部分南京市民的强烈不满,并发起绿丝带活动要求保护南京市内的行道树。
‘叁’ 南京法国梧桐在哪条街
南京法国梧桐在中山北路。
相传当年宋美龄特别喜欢法国梧桐树,蒋介石爱妻心切,为讨妻子开心,他特意从法国引进2万棵法国梧桐树,种植在中山北路的道路两旁。
法国梧桐树形雄伟端庄,叶大荫浓,干皮光滑,适应性强,各地广为栽培,为优良是世界着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
‘肆’ 南京梧桐树事件的事件过程
南京梧桐树事件起源于2011年3月初,南京市政府为建设南京地铁3号线以及10号线,将南京市主城区内许多于上世纪中期栽种的梧桐等树木移栽。其行为造成了部分南京市民的强烈不满,他们发起活动要求保护南京市内的行道树。
2010年,在南京地铁3号线建设中,市政府计划在沿线除市政府站和浮桥站之外的11个站点处移走600多棵树木,其中200多棵是1950年代种植的梧桐树,其余还有香樟、臭椿、高杆女贞、栾树等。2011年3月初,南京地铁3号线开始大规模动工。大行宫站附近长江路、太平北路一带有49棵梧桐被砍去枝干,移植到江宁区麒麟镇某苗圃。
3月14日,中山东路沿线的梧桐树上被人们系上了绿丝带,这是网友自发发起的“绿丝带行动”,在梧桐树上系上绿丝带以抗议被伐。3月15日,中国国民党立委邱毅在微博中表示“若南京市政府再不停止砍树,他会在国民党中常会提案护树”,事件终于迎来转机。次日,邱毅在国民党中常会中提案,希望透过海协会和海基会,协调南京市梧桐砍伐事件。而国台办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中称相信南京市政府会妥善处理此事。
3月19日下午,上千南京市民在南京图书馆前集会抗议政府砍伐迁移树木,抗议人群与事先来到现场的警察并未发生大的冲突。
3月20日,南京市副市长陆冰称,地铁三号线的移树工作已全面停止。而政府将公开征集民意,以进一步优化地铁建设方案,事件告一段落。
历史背景:
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奉安大典,南京市在中山南路等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掀起“种植热潮”,当时南京市内的梧桐树达到了约10万株。但自1990年代起,由于道路拓宽等工程,南京市内的梧桐树或遭砍伐或被移走,其中种植于民国时期的2万棵梧桐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
早先南京地铁2号线在建设中也遇到过移栽树木的问题。最初工程计划移栽树木1065棵,后来对具体车站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了修改,以避开大树,最终迁移190棵,为此工程投资增加了5000万元。当时市园林局承诺“190棵迁走的大树确保不死一棵”,但事后回访发现移栽后树木的存活率仅有18%。
‘伍’ 在南京哪儿可以看到最漂亮繁茂的法国梧桐
民国建筑区的法桐是很有味道的,民国的建筑,民国的法桐
‘陆’ 江宁哪里有梧桐树
1、中山陵梧桐大道
中山陵梧桐大道就在南京沿中山大道出中山门到中山陵的路上。乘坐地铁2号线至苜蓿园站,步行5分钟至最美梧桐大道,进入梧桐大道至中山陵博爱广场,沿途可打卡多个景点。
梧桐形态特征
梧桐,高达15到20米,胸径50cm;树干挺直,光洁,分枝高;树皮绿色或灰绿色,平滑,常不裂。小枝粗壮,绿色,芽鳞被锈色柔毛,株高10~20米,树皮乳光滑,片状剥落;嫩枝有黄褐色绒毛;老枝光滑,红褐色。
叶大,阔卵形,宽10~22厘米,长10~21厘米,3~5裂至中部,长比宽略短,基部截形、阔心形或稍呈楔形,裂片宽三角形,边缘有数个粗大锯齿,上下两面幼时被灰黄色绒毛,后变无毛;叶柄长3~10厘米,密被黄褐色绒毛;托叶长1~1.5厘米,基部鞘状,上部开裂。
‘柒’ 小弟问下,/ 南京哪条路上最多法国梧桐阿。
几条民国时期规划的道路上法国梧桐较多,包括中山路,中山东路,中山南路,汉中路,北京西路,北京东路,长乐路,升州路,长江路等等。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代着名女词人李清照一首《声声慢》,给梧桐增添了不少灵性,南京人因此对梧桐情有独钟。喜爱梧桐的市民刘先生近日发现,南京路边的“法桐”已经大量挂果,但令他不理解的是,同样是“法桐”树,有的是“一球果”,有的是“两球果”。
“全都乱套了,南京市民所说的‘法桐’其实是悬铃木,不但不是‘法桐’,而且它和梧桐差别较大。”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原植物驯化育种研究室主任蔡剑华研究员告诉记者,古代词人所说的梧桐,原产地就是中国,南北各省都有栽培,它是梧桐科梧桐属的落叶大乔木,树干挺直,树皮绿色,平滑,其种子形如豌豆,成熟时棕色,有皱纹。而市民俗称“法桐”的悬铃木,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悬铃木科,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大约在晋代传入我国,其叶子和梧桐叶相似,人们常将其误称为梧桐。
“悬铃木按相连果实的个数分,有一球、二球、三球之别,一球称美国梧桐,二球名为英国梧桐,三球以上才叫法国梧桐。”蔡剑华说,南京街头的悬铃木多为“二球”的英国梧桐,少数地方偶尔也能见到“一球”的美国梧桐,如:中山陵、南大校园、中山植物园等,“三球”以上的法国梧桐比较少见,“在我印象中,中电五十五所附近好像有一棵法国梧桐”。
为什么会有误读为“法桐”现象呢,这要从七八十年前说起。
孙中山先生奉安于紫金山前夕,当年由宋美龄带领中外专家,经过勘查选定,曾留学法国的东南大学教授常宗惠奉命从上海法租界购得悬铃木数千株,单种植于陵园大道的就有一千多株,余下的植于中山北路、长江路、江苏路等处。后来的南京,又陆陆续续引进这种树木作为行道树。而来自于法租界的这种树木,就这么一直被称作“法国梧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