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部法国电影名
尚格·云顿《外籍兵团》
片名:外籍兵团
别名:海外兵团
导演:彼得·麦克唐纳
主演:尚格·云顿 史蒂文·伯克夫 Tom Delmar
上映:1998年12月1日
类型:动作片
地区:美国
时长:98分钟
简介:艾伦·力夫尔是一个强悍机智的比利时人,他在亚洲、非洲及欧洲的阴暗角落里,从事一些肮脏的街头工作。但玩世不恭的艾伦力夫尔被迫加入法国庸兵部队,因为黑社会的老大看上了他美丽的女朋友而想致他于死地,经过在北非沙漠中的激烈战事,艾伦踏上了他的复仇之旅。
由于当时动作片在好莱坞并非主流影片,只能是低成本的B级影片,虽然他主演了很多动作片,但并没有让他成为一线巨星,不过作为一名出色动作片演员,他在全球动作片影迷的心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http://movie.poco.cn/commend_detail.htx&id=9620
㈡ 哪些电影的内容与法国大革命有关
革命是否是不识好歹
托克维尔在书中经常反问自己,为何“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压迫)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何以繁荣反而造成大革命的到来?”“何以减轻负担反而激怒了人民?”难道革命真是不识好歹吗?人民真是得寸进尺吗?是否一味高压就可以阻止一场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法国大革命前的经济和社会思潮背景。法国自13世纪以来,封建领主的土地制度逐渐瓦解,土地所有者、小农慢慢替代了昔日的大小领主。这一过程延续了500年左右,直至18世纪。中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现象。不同的是,这一过程发生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500年间的事情。中法两国在两个500年的期间,都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了新兴的工商经济。这是吕振羽先生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成果。他认为,退出历史舞台的各诸侯国封建领主把持山野川泽的禁令逐渐放宽废弛了,各种矿产、山林、盐铁、水产、运输等资源可以由百姓开发利用,因此私人工商业就得到迅速发展的机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是贫富分化的开始。大地主、大工商业者的出现是必然发生的现象,富可敌国的大豪强和可与诸侯分庭抗礼的大商人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秦汉时期,自耕农、工商经济的发展都带有划时代的特点。中国古代商人出身的权臣桑弘羊也是这时露头的。
法国的中世纪也是自给自足的领主经济,但13世纪以后,多数农奴已摆脱了领主的统治成为自耕农。同时,工商经济亦如中国获得同样的发展。法国的大小领主如不退出山野川泽资源,18世纪的法国何以有大规模的采矿、冶炼、运输业的出现,其规模或是大至千人分散的手工工场,或是集中劳动的百人规模的手工工场。18世纪初期,英法两国在冶铁业方面未见明确统计数字,但世纪之末,英国铸铁产量为6.3万吨,法国则为13多万吨。法国在煤炭、非金属、纺织、造船方面比英国逊色,但在丝绸、冶铁、酒类奢侈品方面则胜于英国。法国还集中了欧洲一半以上的货币,并出现了近代重商主义的权臣柯尔贝尔。
与中国秦汉时期的不同之处是法国的工商经济市场规模比那时的中国更加扩大,而且遍及欧洲诸国及美洲。法国贵族的传统意识是权力和荣誉来源于封建领地和领地上的人口,而纯动产则意味着地位卑下,所以贵族视工商业为贱业。正如托克维尔所言,越到中世纪末期:“贵族阶级的财产很快就成了其他阶级力图攫取的共同猎物。每个人都会利用贵族的无知,冲动与弱点,争先恐后地拼命将贵族拥有的大量非生产性财产纳入普遍的商业活动中。”(《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291页)
中法两国不同之点更在于,封建领主制度结束以后,中国文化学术上出现的百家争鸣,被后来强大的秦汉专制皇权封杀了。而法国却在封建领主制度的瓦解中,迎来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即便是路易十六,口头上也讲“自然法”、“劳动权”、“人权”。法国经济、政治、文化存量的聚积都有了数百年的历史。
《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的念头,起于一位重要领导的推荐。去年机缘巧合现场听过他的两次发言,思路泉涌,民情稔熟,言谈透彻深刻,平易风趣,令人心服。华生在推荐本书时说“他认为中国这样的大国,从历史和外部环境看,现代化转型不会那么顺利,中国人自己的代价也没有付够”。历史几乎总是可以预测未来,通过回溯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探寻历史进程中的陷阱,了解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为在改革深水区跋涉的我们点一盏风灯,是读者们共同的心愿。下面这篇读后感,是我个人阅读时的思考,如果能够引发大家的阅读兴趣,我将更感荣幸。
㈢ 法国电影发展史
电影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第一次公映是在巴黎Grand咖啡馆的“印度沙龙”,放映了卢米埃尔兄弟的十部主题简单的一分钟影片(《婴儿喝汤》(Baby eating his soup)、《大墙爆破》(Demolition of a wall)等),第一天有35个观众,后来每天有2500个。
用让-吕克·戈达尔的话说,如果卢米埃尔兄弟是最后的印象派,那么乔治·梅里爱就是新艺术的第一个诗人。在他的摄影棚(他内心是个赌徒),他再造了新闻事件,拍摄了一些魔术电影如《月球旅行记》(A Trip to the Moon)。公众很喜欢它。同一的公众随之追捧路易·弗亚德的神秘电影系列《芳托马斯》(Fantômas)和《吸血鬼》(The Vampires)。
默片高峰/法国先锋电影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法国出现了印象派电影,像马赛尔·莱皮埃等电影导演偏爱简单的有大量感觉和跳跃性的虚构叙事组成的故事,这在当时很常见。
1924年,一种象征性的先锋电影加入了印象派电影。这次先锋电影由“达达运动”的雕塑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和曼·雷组成,他们放弃了叙事来创造正式的视觉诗歌,如费尔南德·莱热的《机器舞蹈》和路易·布努埃尔和他的《一条安达鲁狗》。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银幕不仅能够被看见,而且也能够被听到。在法国,雷内·克莱尔和让·维果带来了诗歌现实主义,后者导演了《亚特兰大号驳船》(L’Atalante),这是他的代表作和这次运动最华美的表现。让·维果去世之后,朱利恩·杜维威尔和马塞勒·卡内使诗歌现实主义电影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最终,让·雷诺阿的电影随着1939年的《游戏规则》(La règle jeu)而在同行中兴盛起来。
这部“幻想剧”表现了处于二战边缘的法国社会的问题。它拍摄于1939年7月,引来嘘声一片。几周之后,二战就爆发了……
占领期的法国电影
最有天赋的电影导演的流亡使得一些新的有才华的导演的出现,如罗贝尔·布莱松、马赛勒·卡内,后者拍摄了占领期的第一部伟大电影《夜间来客》(Les visiteurs soir),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把避难融入超自然力的电影,来避免处理一些时代话题。但是有一个例外:亨利·乔治·克鲁佐导演的《乌鸦》(Le corbeau)。
战后的转变
二战后,法国电影并没有恢复往昔的光辉。然而,有四位电影导演仍是出类拔萃的:让·雷诺阿、马克斯·欧弗斯、罗贝尔·布莱松和雅克·塔蒂。
拒绝传统电影的布莱松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角色的表演上,他总是使用非专业演员。他逐渐把音乐从他的电影中过滤掉了。
雅克·塔蒂把噪音当作插科打诨的灵感,他的英雄,胡洛先生(他自己)在一个被荒诞统治的诗意世界上进化着。
1956年,《上帝创造女人》像一股雷暴般爆炸开来。这种对淫邪的颂扬宣告了未来新浪潮的大胆。
新浪潮
多亏了轻便的新摄像机和易感光胶片,新浪潮的电影导演们离开摄影棚到外面去拍摄。带领一个最小的剧组,他们拍摄得很快,预算很低。他们选择每一项大胆的技术,拒绝按场面调度的经典规则去拍摄,完全自由地表现当代话题,贴近他们所关注的东西。
在法国,克劳德·夏布洛尔是第一个拍摄新浪潮长片的电影导演,这部影片即是摄于1958年的《漂亮的塞尔日》(Le beau serge)。
但是1959年赞誉来临了,特吕弗在嘎纳国际电影节上由于其第一部长片《四百下》(Les 400 coups)摘得了最佳导演奖,它讲述了一个英俊的小偷男孩逃跑的不幸遭遇。
第二年,让-吕克·戈达尔拍摄了这次运动的主导影片《筋疲力尽》(A bout de souffle),是一个罗曼蒂克和铤而走险的青年的谢罪故事,它由弗朗西斯·特吕弗编剧。
新近
接下来的数十年,既有新浪潮传统又有新的电影导演的出现,比如七十年代的贝特朗·塔维尼埃,、亚伦·科诺、 克劳德·米勒、莫里斯·皮亚拉。
七十年代对于新的电影明星也具有相同的意义,包括伊莎贝尔·阿佳妮和热拉尔·德帕迪约。伊莎贝尔·阿佳妮不经常出现在银幕上,但是从《阿黛尔·雨果的故事》(The Story of Adele H)到《玛尔戈王后》(Queen Margot),她的每次表演都是一次重大事件。相反,热拉尔·德帕迪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表演者。他的表演包含了各种类型,从《跳华尔兹的人》(Going Places)中的小阿飞,到根据法国作家左拉的小说《萌芽》(Germinal)和巴尔扎克的小说《夏蓓尔上校》(Le Colonel Chabert)改编的历史角色。
八十年代是一代人关注美丽图像的美感和天分的时代:《歌剧红伶》(Diva)中的阁楼变得像尚贾克贝内的《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中碧翠斯·黛儿的嘴巴一样着名。年轻一代的偶像是吕克·贝松,他的《碧海蓝天》(The Big Blue)达到了另类电影的地步。九十年代初期,演员克里斯蒂安·克拉维埃在影片《时空急转弯》(Les Visiteurs)中正式成为新的路易·德·菲耐斯。
如今,法国电影提供了一块独一无二的作者调色板:阿兰·雷斯奈斯、安德烈·泰西内、让-保罗·拉珀诺(《屋顶上的骑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朱丽叶·比诺什主演)、贝特朗·塔维尼埃和克劳德·勒鲁什(《爱的勇气》(Le courage d’aimer)),同时不要忘了新一代电影导演,他们的代表如:阿诺·德斯普里钦、劳伦斯·弗瑞拉·巴博萨、马里恩·弗诺克斯、托涅·马歇尔、帕斯卡尔·费兰和马修·卡索维茨……
㈣ 近代电影和现代电影有什么区别
一、电影的诞生
电影的诞生,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尤其与摄影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电影的概念就是由摄影演变而成。
从1850年起,各国的摄影师们就开始了各自不同的“连续照相”、“活动照片”的尝试。在30多年的诸多人才的研究下(包括爱迪生先生在内),一些电影短片逐渐开始走向市场。1895年后,早期电影短片(大部分是动画)非常流行了,例如《可怜的比埃尔洛》、《更衣室旁边》。最长的电影开始达到15分钟。雷诺的《更衣室旁边》已经具备了现代动画片的所有特征——放映时间、剧情、人物、特技摄影、音乐及布景。但是直到1895年12月卢米埃尔的电影出现后,电影才真正意义地开始了。“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和他公司的摄影师们创造了新闻片、纪录片、报导片以及完善了的故事片,并且将摄影特技、移动摄影的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基督受难》是电影史那个时代的一个标志。
1895年12月28日下午,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卡普章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用他们制造的“活动电影机”第一次售票公映电影,放映了《卢米埃尔工厂大门》、《拆墙》、《火车到站》、《婴儿的早餐》、《水浇园丁》等影片。这次公映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轰动了巴黎。从此,电影的时代开始了。电影史家把1895年12月28日定为电影诞生日。
二、从无声到有声
电影从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诞生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历史发展。但在1927年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上映之前,电影只是一种没有声音的单一性视觉艺术。
从无声片发展为有声片,电影经历了无数艺术家的辛勤劳动和不倦的探索。下面,我们来认识几位这一时期的有着重要贡献的人。
㈤ 法国电影以浪漫闻名于世,他们的歌舞片是否都能算是艺术品
瑟堡的雨伞 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1964)
《瑟堡的雨伞》其实是一部音乐剧,有着唯美的布景与音乐,更有着诗意的开头,女主角是法国着名的冰美人凯瑟琳·德纳芙。1964年获得第17届法国戛纳金棕榈奖最佳影片。
电影里的主题曲还曾被刘欢和女儿演唱,法语君也曾给大家展示过,戳这里去回顾>>
巴黎小情歌 Chansons d'amour(2007)
电影讲述了一个帅到喷血的男纸在失去女朋友后被正太扳弯的故事。而在此片段里展现的,是一段你退我进的感情纠葛。这部电影还参与2007年第60届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Compétition)的角逐。
八美图 8 femmes (2002)
电影通过一家的八个女人相互指控背叛,来解读人性。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部歌舞剧的八个女人,让故事变得更为荒诞。两位影后,佩姨和凯瑟琳·德纳芙,更是在电影中飙戏,喜欢她们的同学可千万别错过。
㈥ 介绍点关于世界近代史的电影撒
《辛德勒的名单》《哈特之战》《珍珠港》《野战排》《光荣战役》《战争与和平》《雷霆救兵》《风语者》《勇敢的心》《角斗士》《最后的兵团》《特洛伊》《最后的武士》《斯巴达三百勇士》《佣兵传奇》《亚瑟王》《麦克白》《王者之心》《征服者》《罗马军团》《圣女贞德》《史前一万年》《玉战士》《蒙古王》《苍狼》《太阳泪》《现代启示录》《生于七月四日》《壮志凌云》《澳大利亚》《间谍游戏》《桂河大桥》《魂归伤膝谷》《西线无战事》《巴顿将军》《绝密飞行》《空战英豪》《反恐战场》
㈦ 一部法国惊悚悬疑电影,故事发生在近代,讲推理破案的,反派是一个面具人
夺面解码Vidocq(2001)
我小时候看的,我也记得央视播放过,当时一直以为是《大侦探维克多》特怀念的,不过我是从中间看的,没看到开头,看到结尾了,兇手真是会隐藏啊。找了好久啊~
㈧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舞台背景应该是近代法国,上映时间至少十几年以前。
是不是电影卢浮魅影。
㈨ 求七年战争或者欧洲近代历史题材的电影
提到的不提,还有写那么长的别捣乱,看看题目。
南北战争:(优酷可看)
南北战争(电视剧) 光荣战役 众神与将军 葛底斯堡战役 英雄归来(这是下载的) 红色英勇勋章(优酷没有,在中央8台看的)
独立战争:
独立之战
明智维新:
最后的武士(其中讲了维新后武士们最后挣扎)
布尔战争:烈血焚城(YOUKU)
法国大革命:朱安党人(YOUKU)
想了解历史:历史百年(央视作品)
㈩ 请推荐一些欧洲近代历史电影
《乱世冤家》,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场景很真实,完全的“古装片”,对了解十九世纪初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社会风俗、历史文化很有帮助。
还有《丹东》、《法国大革命》、《马拉萨德》亦是叙述那个时代的精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