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尼古拉·萨科齐的献金风波
2012年3月,外国媒体称,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曾收受了利比亚已故领导人卡扎菲高达4200万英镑(合5000万欧元)的政治献金,并利用这笔钱在2007年成功赢得总统大选。
据报道,萨科齐和他的竞选团队在2007年总统大选期间,曾多次赴利比亚寻求竞选资金支持。2005年10月6日,萨科齐团队的竞选资金问题得到“完全解决”。
传萨科齐曾亲自赴利比亚谈判
2011年3月,卡扎菲的二儿子赛义夫也曾亲口公开宣称:“萨科齐用利比亚的钱赢得了2007年总统大选,我们有当时所有的细节,并准备将它们公布于众。现在我们最想让萨科齐做的就是,把钱还给利比亚人民。萨科齐得到了我们的资金,以便能够帮助利比亚人民,但他的所作所为让我们失望。”
为获得这笔资金,萨科齐曾多次赴利比亚参与会谈,并见证政治献金谈判的全过程。萨科齐的坚实盟友、现任法国内政部长霍特菲克斯也卷入该案。
对此,萨科齐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一指责“荒谬可笑”,并讽刺道:“就算卡扎菲给我这笔钱,我也不会非常感激。”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刚于上月失去司法豁免权,因被曝出涉嫌非法筹集竞选资金,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22日在法西南部城市波尔多接受法官问询。波尔多法官正在调查他在2007年总统竞选期间非法筹集政治资金的行为。有传闻说,法国女首富、欧莱雅公司女继承人利利亚娜·贝当古当年把装满现金的信封交给萨科齐的副手。还有一些迹象显示,有人由多个瑞士银行账户支出数以万计的欧元,资助萨科齐竞选阵营。 2013年3月22日,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因涉嫌在2007年竞选期间收受非法政治捐款,受到正式调查。
萨科齐被指控在2007年竞选总统时,收取来自法国女首富、欧莱雅集团女继承人莉莉亚娜·贝当古15万欧元的非法政治献金。萨科齐本人否认这一指控。
被告代表律师表示,萨科齐将会提出上诉,反对这项“前后矛盾、不公平的决定”。
萨科齐2012年5月在谋求连任总统失败后,其刑事豁免权已于2012年6月16日到期。随后,巴黎金融犯罪调查组的法官和其他调查人员对萨科齐的住所和办公室进行了搜查。
萨科齐并非第一个受到司法调查的法国前总统。2011年,另一位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被判在担任巴黎市长期间贪污罪名成立,获刑两年,缓期执行。
②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受审情形如何
继接受警方拘留传讯之后,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又将面临法院的庭审。据法国媒体29日报道,因为涉嫌主动腐败和以权谋私,萨科齐已被法院裁决需出庭受审。
一名法官29日透露,萨科齐被指曾打电话给一名负责调查他竞选资金丑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提出以一个在摩纳哥的高级别职位,换取这名最高法院法官提供关于调查进展的最新信息。
检方对萨科齐的调查始于2013年,即萨科齐卸任总统的一年之后。检方当时怀疑萨科齐涉嫌接受来自卡扎菲的政治献金。为了进行调查,检方监听了萨科齐与其律师等人的电话。但监听内容同时也指向了一桩新的案件——萨科齐涉嫌接受欧莱雅集团继承人贝当古夫人的政治献金。
萨科齐和他的律师曾经主张这些电话监听内容不符合法国法律,因此不应作为调查依据。但法院在2016年3月裁定,调查者可以合法使用这些材料。
今年3月20日,萨科齐刚刚因为利比亚政治献金案被司法警察拘留传讯,随后受到司法指控。在拘留结束之后,萨科齐登上法国电视一台,公开否认了所有对他的指控。
③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被德军俘虏,他屡次越狱为何没能成功
不仅如此,他还利用被囚禁的机会,积极地同周围的难友们进行交流沟通,博得了一个“大元帅”的美誉。他的狱友雷米·餐尔曾经这样评价战俘营中的戴高乐:“这位个性倔强、看起来有些冷漠的年轻人:有种坚强的意志,他善于克制自己的精神危机和感情冲动,他一刻也不愿意闲下来。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法国人沉着、理智、自我克制的优点。如果司汤达还活着,他们肯定会成为莫逆之交。他总是抓住时机增长见识,而且非常乐意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别人。他是我们这个圈子的核心。大家很敬佩他,把他称作“大元帅”。25年后,英国首相丘吉尔也称戴高乐为“大元帅”。
1918年11月初,一个战争委员会因为戴高乐2次逃跑判处他120天的监禁。恰好这时战争结束了,他也得到了释放,没去服这个刑。“二战”时:法国沦陷,戴高乐继续领导法国人民进行“光复法国”运动,并在“二战”后成为法国总统。从战俘到总统,戴高乐靠的是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
④ 卸任法国总理不到一天,菲利普就要遭受调查是什么原因
此次菲利普受调查主要是讨论其在任期间对疫情危机的处理问题。早在之前就有很多民众对政府在疫情期间做出的政策就做出了投诉。
法国如今的疫情得到了初步的控制,但是在这之前,法国政府因为医疗设备基础设施短缺等问题,而受到了民众的广泛批评,且法国司法部早前收到了很多来自私人匿名以及医生的投诉,表示当时有些官员在处理疫情时存在失职问题。
其实对于这种事情的发生,我想菲利普应该早就已经料到了,毕竟政治上的善始善终是极其困难的,尤其他辞任的时间又是在疫情爆发这种特殊时刻,而政府部门总需要有一个人出来顶锅,所以成为前法国总理的菲利普就首当其冲受到灾害,并且也需要给新任的法国总理树立威严,所以两者之间的境况一对比,就可以凸显菲利普的无奈。
⑤ 法国前总统是不是有一位总统或者是总理被推翻过
法国前总统,被推翻过,是由于正界不同,互相扯皮,所以推翻了,前总统
⑥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为何再次被拘留
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因涉嫌在2007年总统竞选活动中从利比亚获得非法献金而被警方拘留并接受质询。
媒体打给萨科齐办公室和发言人的电话没有得到立即回复。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在RMC电台节目中被问及《世界报》的报道时说,他对有关法律程序不予置评。
此前,2014年7月1日,萨科齐就曾因与贪腐有关的调查被拘留问话。
⑦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为何被拘留
3月20日据报道,法国警方拘留法国前总统萨科奇,针对其竞选融资展开调查。美联社称,萨科奇因被指控收受来自利比亚的非法融资而接受问询。
此外,调查人员还指控萨科奇受贿,将官职用于私人目的,并对违反国家保密原则的行为进行隐瞒等。
萨科奇1955年1月28日出生于巴黎,于2007年至2012年间担任法国总统。
⑧ 南非前总统曼哈德为什么会入狱因为什么原因
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为无期徒刑。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
⑨ 谁能全面解读法国清流门事件
法国政坛角斗:前总理被逼到墙角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的私宅和个人办公室于上周分别遭到司法部门的搜查,缘由仍然是一年半前爆发的政治大丑闻“清流门事件”的后续:根据警方在法国秘密情报部门退役将军荣多销毁的电脑硬盘上复原的数据表明,德维尔潘的名字出现在荣多的一份笔录里,据此司法部门怀疑德维尔潘应为这一丑闻负更大的责任,结果出现了上述“抄家”一幕。 愤怒的德维尔潘从休假地赶回巴黎,“我拒绝成为此事的替罪羊,这也太草率了!盯着我不放的结果,就是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前总理在上周六接受采访时如此说。 此事将当今法国政坛三大巨头——除了前总理德维尔潘外,还有前总统希拉克和现任总统萨科齐——卷入其中,前两者被怀疑对后者进行“政治陷害”,而萨科齐则是此案的“投诉者”。在法国历史上,前任总理遭到司法搜查,这还属首次。最令平民百姓不解的是,围绕此事之争,既非政策歧见,亦与国家利益无关,而是政坛幕后的尔虞我诈。 司法搜查:事主一无所知 上周五上午10时,一辆警车停在巴黎克雷贝尔街的一幢大楼前:前总理德维尔潘在此有一套个人办公室。警方蜂拥而入,细细搜查,直到下午5时才离开。走时搬去了两大纸箱的文件。在此前一天,检察官让—玛丽·杜伊和亨利·蓬斯已经在德维尔潘的巴黎十七区的私宅搜查了整整6个小时,也搬走了好几箱文件。 据《世界报》报道,在被搜走的材料中,包括两份盖有“国防机密”字样的文件。里面有什么内容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根据法国法律,检方当局要使用这两份“国防机密”文件的话,还要向现任国防部长提出解密申请。当然,现任国防部长已经不再是德维尔潘或前总统希拉克的人了,而是此丑闻的“受害者”现任总统萨科齐任命的。 决定对前总理的私宅和办公室进行搜查的法律依据,是从前法国秘密情报人员荣多将军的电脑里找到的一份笔录。菲利浦·荣多被描述成法国的“007式”的人物。他在2003年到2004年期间,是法国国防部的一位情报官员。是他被委派调查有关“清流”公司的一份名单的情况。在这份据称是受贿者的名单上,有现任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名字。 当丑闻爆发后,荣多遭到司法部门调查。这时他曾销毁了一台个人用的电脑。但检察官却修复了部分硬盘,找到一些被删除的文件,发现其中有一份笔录。荣多在笔录中写着,他听另外两名涉案者、投寄匿名信告密的让—路易·杰尔戈兰和电脑专家伊玛德·拉乌德说,是德维尔潘和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下令对“清流”公司名单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打击萨科齐本人。 本来德维尔潘还只是作为证人出席此案作证,并未遭到任何起诉。去年12月他曾以证人身份接受了检察官长达17个小时的询问。但这次对他本人私宅和个人办公室的搜查,证明德维尔潘很有可能将会遭到起诉。 令人蹊跷的是,当警方在巴黎搜查时,德维尔潘还在外地度假,对此一无所知。是报刊将此事捅了出来,德维尔潘才恍然大悟。当事人都不知的事,媒体却能详细述说,令人怀疑“司法机密”完全是一句空话。对此,德维尔潘表示“极为愤慨”,但也无可奈何。 目前检察官尚未做出是否起诉前总理的决定。本月18日司法当局将听取杰尔戈兰的证词,笔录作者荣多则将在19日接受讯问。如果荣多和杰尔戈兰的证词也对德维尔潘不利的话,则对于前总理来说,前景就不妙了。 事件起因:售台武器丑闻 整个事情的起因,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法国社会党总统密特朗误判局势,批准向台湾出售6艘拉斐特护卫舰,造成中法关系的波折。事后人们才知道,在这起军火交易中,有高达5亿美元的巨额回扣从台湾流向法国。这就是被当时称为“可以炸毁共和国二十次”的“拉斐特护卫舰丑闻案”。 这一丑闻内幕非常复杂。当时是法国社会党政府执政。但据透露,这笔5亿美元的回扣不仅仅由左翼人士享用,而且右翼政客也收取了“闭嘴费”。5亿美元不是一个小数。 经手此事的法国埃尔夫石油公司高官西尔万被捕后一直拒不交代,据分析就是担心涉及的面实在太大太广,一着不慎将会性命攸关!事实上从案发以来法国和台湾方面就已经有8名涉案者死于非命(车祸、关窗时从五层楼摔下来、自杀、“心脏病发作”,当然还有明目张胆的谋杀),其中甚至包括负责此案调查的检察官。这一切都让当事者不寒而栗。法国当局至今将最为关键的一些材料列为“国防机密”,拒绝司法机构染指,因此这一“世纪大案”在审理了十几年后仍然不明不白。被判入狱的都是一些明显的“替罪羊”。前外长罗朗·迪马曾一度被拉下水,判处两年有期徒刑。但在迪马要将秘密全盘倒出的“威胁”之下,巴黎上诉法庭取消了对迪马的所有指控,令人备感此案内幕之深。而“清流”公司案则是“拉斐特丑闻”的案中案。 德维尔潘:可能涉嫌诬告 “清流”公司是位于卢森堡的一家金融转账公司,每天都有大量的资金出入。很多人怀疑这家公司偷偷地为黑社会和其他有关利益者“洗钱”。就在“拉斐特丑闻”于2001年立案调查开始后,“清流”公司进入了调查者的视线。2004年当时的主审法官接到一封匿名信,揭露了一个长长的名单,声称名单上的人接受了“拉斐特丑闻”案中的回扣,并将回扣放入“清流”公司洗钱。寄出这封匿名信的人,就是当时任法国“欧洲航天与航空防务公司”第三把手、与德维尔潘关系十分密切的让—路易·杰尔戈兰。 出现这份名单后,当时的德维尔潘还只是外交部长。是他本人一天将杰尔戈兰和荣多将军叫到外交部办公室,要求荣多将军就这份名单进行秘密调查。德维尔潘的说法是,因为回扣问题涉及到法国国家利益,因此有必要就此进行调查。但他否认曾直接提到萨科齐的名字。 必须说明的是,当时法国右翼内部斗争非常激烈。希拉克派和支持内政部长萨科齐的人马正在为争夺下一届总统候选人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自1995年法国右翼内部一度分裂,出现了当时的总理巴拉迪尔与巴黎市长希拉克之间为争夺总统宝座而展开的激烈争夺,此后右翼内部的伤痕就一直没有愈合。2005年至2006年正是今年法国总统大选的关键时刻。以萨科齐为一方,希拉克和德维尔潘为另一方的右翼内部两大派系正在进行着最后的决斗。如往常一样,丑闻是打击对手最好的武器。“清流”公司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随着司法调查的深入,检察官发现这份名单是捏造的。其中有后来当选法国总统的萨科齐的名字。为此,萨科齐于2006年初向司法当局提出了诉讼。此后调查的关键就一直围绕着是谁下令、又是谁着手对这份名单进行篡改,以便“抹黑”萨科齐的。主管电脑的伊玛德·拉乌德否认是他对电脑名单动了手脚。杰尔戈兰也否认他本人是始作俑者。在荣多电脑硬盘上发现的新资料使检察官将怀疑的视线直接转向了德维尔潘本人,因为荣多的笔录是这样写的:据拉乌德告,他的上司杰尔戈兰从德维尔潘那里得到指示,称希拉克总统下令要“打击萨科齐”。对于检察官来说,这已经足以将德维尔潘送上法庭。因为这证明德维尔潘事先已经知道萨科齐的名字出现在“清流”公司名单上是“假的”。那么德维尔潘为自己的所有辩护就都出现了问题。 前景诡秘:到底谁在操控? 此事件一经披露,立即在法国政坛激起千层浪!一方面专家和媒体对已经沉寂了一年多的这一陈年旧案突然再现,感到奇怪和蹊跷。硬盘修复的时机不早不晚,恰好在德维尔潘离开马蒂翁大厦之后。一些记者在报道中透露,对前总理的搜查没有内政部长的批准是不可能的,这证明,此案的最初起诉者现任总统萨科齐看来“并不准备就此罢手”,非要将此案调查到底不可。其中内情到底如何,令人无法参透。 另一方面,这一案件无论是从重要性还是从紧迫性来说,都远远比不上“拉斐特丑闻”案。紧追德维尔潘不放的结果是,真正拿了5亿美元回扣的政治家至今逍遥法外,甚至在“国防机密”的保护下高枕无忧。为何对主案不闻不问,甚至借口“国防机密”而紧紧捂住,哪怕从理论上来说,当时的涉案者应该主要都是左翼人士,因为当时的总统是社会党的密特朗、总理是社会党的克雷松夫人。此后从1995年开始,总统府就一直掌握在右翼手中,到2002年希拉克击败极右翼候选人勒庞连选成功时,右翼控制了法国几乎所有的国家政权,包括参众两院和司法机构。为什么仍然以“国防机密”为借口而继续封锁司法部门对此案的调查呢?种种迹象都证明,右翼内部确实可能有一部分“得利者”。 “清流”公司丑闻最初并不是司法机构在进行调查,而是一位记者。这位名叫德尼斯·罗贝尔的记者追踪该公司多年,坚信该公司问题多多,并出版了好几本书来披露其“洗钱”的内幕,其中包括有关“售台武器案”中的回扣问题。 但司法机构对其所有调查似乎都没有任何兴趣。直到出现了“假名单”事件后,法国司法部门才“如梦方醒”,开始追踪此事。但也仅仅局限于对上述假名单的追踪而已。对罗贝尔披露的情况则一如既往:不感兴趣。最终还因罗贝尔书中的某些事实的不准确而将“丑闻的披露者”送上了法庭。 难怪有些评论认为,整个案件给人印象是追枝节而弃主干。问题在于此举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偶然? 由于此案不仅仅涉及德维尔潘,事实上也把前总统希拉克卷入其中。前不久司法部门曾准备以证人身份传讯希拉克,但遭到后者的拒绝(法国法律规定,以证人身份遭到传讯是可以拒绝的)。但明眼人已经看到,此案的最终目标,很有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其中的奥妙,看来很难明言.
⑩ 法国前总理因"空饷门"被调查的具体情况是
2月24日晚间,法国检方宣布,法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理弗朗索瓦·菲永将因“空饷门”一事受到全面司法调查。
这项司法调查未设时间限制,预计调查过程至少持续数月。路透社分析,距离法国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仅有不到9周,依据惯例,全面司法调查很难在该期限内结束。
自从“空饷门”丑闻爆发以来,菲永支持率明显下滑,但本周似乎止跌企稳,与独立候选人、前经济部长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支持率持平。
延伸阅读:法国总统选举
法国总统选举分两轮进行。第一轮选举4月23日进行,得票率前两位的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第二轮投票5月7日进行,得票率高者当选为新一届法国总统,任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