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法国巴黎卢浮宫有没有中国圆明园的文物
有圆明园的文物。
卢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仅其分馆吉美博物馆就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卢浮宫还收藏6000多件中国历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绘画。
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
(1)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收藏了多少文物扩展阅读
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
2003年到2004年间,中国抢救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曾与当时鼠首和兔首铜像收藏者的代理人有过接洽,但卖方竟然报价每件1000万美元。。
法新社曾报道说,尽管中国非常渴望拿回文物,但是中国官员决定不参加竞拍。中国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表示,“我们不会买本来属于我们的东西。”
法新社还报道说,这件事也引起了中国网民的极大愤怒。90%的中国网民认为,中国应该索回这两件文物。对于中国的抗议,佳士得拍卖行表示正与合作的拍卖行协商,近日会有结果。
‘贰’ 圆明园中收藏的历史文物
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干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
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2、《圆明园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并由干隆题词。这四十幅图真实地纪录了圆明园当年的盛况,每一幅绘画代表了园中(仅仅是圆明园本园)的一组景色。
在干隆继位不久后,绘制工作就开始了。画师最初画了三十多幅,但干隆不断对圆明园大规模扩建,画师们又另外绘制了几幅,同时修改了已经绘制的作品,前后历经几十年,终于完成这些绘画。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京西五园三山时,将这四十幅画掠夺走。现藏于法国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
3、王作左守鼎
王作左守鼎高41、口径38厘米:口沿外折,上立粗壮的两耳,颈部略收,腹部稍鼓,腹下置三蹄足。颈和足的上部均有短棱脊,形制与小克鼎相似,但小克鼎的腹部似乎更深些。
该鼎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4、缂丝佛像
清干隆年间制品,幅面6×4平方米,题名“无量寿尊佛”。构图由上至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层为天宫伎乐。
第二层为主体的“三世佛”,即正中的主尊释迦牟尼佛和协侍的迦叶、阿难两尊者,左为东方世界的主尊药师佛,右为西方世界的主尊阿弥陀佛,也就是梵语原意的“无量寿佛”、“长寿佛”。
第三层为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左边一组为北方多闻天王和西方广目天王,右边一组为南方增长天王和东方持国天王;最下层为祥云普照。
上钤“干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中有“乾”、“隆”分体朱文印,为皇宫旧物。 该佛像采用中国传统织造工艺——缂丝技法织造。
具体做法是采用平纹组织,先将图案底稿描绘在经线上,再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色线挖织,即俗称的“通经断纬”。
因这种织法有镂刻效果,人称“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故又称“刻丝”、“克丝”。
该佛像工艺精湛,有数十名着装不同、神态各异的人物,图案色彩多至百种以上,细部极为繁复工致,整体幅面阔大恢宏,堪称缂丝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
由图案内容可推知,应特为清宫礼佛祈福而造,如此巨幅清前期缂丝佛像存世已较为罕见。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国馆。
5、《绮春园射柳图卷》
道光皇帝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皇帝,他不但文才出众,骑射娴熟,还能绘一手好画,写一手好书法。《绮春园射柳图卷》,即是他亲手所绘的在圆明园三园之一的绮春园射柳实景图,全卷高70厘米,长621厘米,设色纸本,绘工精细,道光作三次题诗跋署,珍藏于圆明园中。
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一万多英法官兵对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进行了疯狂的掠夺,这幅珍贵的道光皇帝《绮春园射柳图卷》也被掠往法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圆明园文物
‘叁’ 圆明园的文物
一八六零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一空,并放火焚烧。圆明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装饰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有锦缎、毡毯、周商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水晶、琥珀、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等等。圆明园遭洗劫后,大量旷世瑰宝流落海外,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就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博物馆也都藏有圆明园珍贵文物。
献给女王的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其中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绘制的《女史箴图》,系中国古代卷轴画的稀世珍品。目前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历代珍稀之品多达三万余件。收藏在英国伦敦另一座着名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巴特博物馆内的圆明园艺术作品亦为数不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玻璃画《皇帝在万寿山下接见蛮人》,画中的皇帝很可能是嘉靖皇帝。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欧也妮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
美国很多博物馆也是有圆明园文物。梁启超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五月前往美国纽约博物馆参观,惊讶地发现这里收藏“中国宫内器物最多”。他认为其中一半是圆明园的珍品,而另一半是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时从北京皇宫中掠来的。这些艺术珍品中有咸丰皇帝所用的怀表,据说是俄罗斯皇室赠送的,其雕镂之精巧,殆无伦比。表大不过径寸,其外壳两裸体美人倚肩于瀑布之上,两鸟浴于瀑布之下,表机动则瀑布飞沫诚其工也。”此外还有“雕玉物品,古近瓷器几数百事,并一龛,不胜枚举。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康熙玉如意,为圆明园散失的艺术珍品之一。它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长近半米,由中透绿,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有“御之”两个大字,下部刻铭文:“敬愿屡丰年,天下咸丰如意。臣吴敬恭进”。当年它被英法联军抢走后,又在巴黎拍卖会上被拍卖最后入藏大都会博物馆。
收入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内的郎世宁绘制的《干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画中的青年时代的干隆皇帝英姿飒爽,栩栩如生。这幅画干隆一生祗看过三次,即绘制完成之时、七十岁时和他退位之际。可见干隆对这幅画的珍视。
《永乐大典》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康熙玉如意
《干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
《四库全书》
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现有3万多件。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文物3万多件
‘肆’ 圆明园流失国外的文物不可计数请你将了解数目相关信息
在巴黎东南70公里的枫丹白露有一座行宫,法国人称为枫丹古堡。1863年,拿破仑三世在此另建中国馆,这里收藏着法国侵略军当年从圆明园劫去的大量珍贵文物。中国馆门前有俩石狮,馆中收藏文物一千余件,展出了320件,全部是1860年从圆明园劫夺去的。
中国馆室内金漆桌案及多宝格上,陈设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重要瓷器有宣德青花莲花大碗,康熙、雍正、干隆三朝的五彩和粉彩瓶、罐、花盆等),明景泰蓝熏炉(宫熏)、尊、觚、吊灯,各种玉雕,各种如意、盔甲和丝绣等物,尚有成对大象牙、成对大犀角。
此外,尚有翡翠、玛瑙、珊瑚、水晶、文竹、黄杨木、象牙器、雕漆等工艺品。宫廷肩舆(辇)一抬,据说,此肩舆被劫运法国后,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曾乘坐过。
1890年(光绪十六年),薛福成出使法国,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中国室见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1904年(光绪三十年),康有为游巴黎,在奇规昧博物馆曾见过中国内府珍物及玉玺等,并认为是圆明园文物。
(4)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收藏了多少文物扩展阅读: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干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伍’ 枫丹白露宫中国馆的稀世珍宝都有哪些
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在法国北部法兰西岛地区赛纳——马恩省的枫丹白露
中国馆内景
1808年,拿破仑将历代国王的卧室改为皇帝御座厅。宫内有中国馆,由拿破仑三世时的欧仁妮皇后主持建造,馆内陈列着中国明清时期的古画、金玉首饰、牙雕、玉雕、景泰蓝佛塔等上千件艺术珍品,这些藏品大多来自圆明园,为法军统帅孟托邦献给拿破仑三世帝后的战利品。
枫丹白露宫周围面积为1.7万公顷的森林,有橡树、柏树、白桦、山毛榉等树木。过去是王家打猎、野餐和娱乐的场所。森林内有许多圆形空地,呈星形的林间小路向四面八方散开,纵横交错。圆形空地往往建有十字架,其中最着名的是圣·埃朗十字架。
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枫丹白露,原意为“蓝色之泉”,在巴黎东南90公里处,周围有2500公顷的森林,自古这里就是狩猎、避暑的胜地。法王路易六世时期(约公元1137年前后),这里最早开始兴建宫殿。经过几代帝王的不断扩建,枫丹白露宫日益完善并富丽豪华起来。
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在二十一世纪初,这里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也有3万多件。
‘陆’ 给我提供几个圆明园中文物的详细资料!急用!
烧圆明园
资料(1)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9世纪中期英法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掠夺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向海外殖民扩张,于1840年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英国资产阶级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资料记载,1850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还少了75万英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外国商品的侵入;二是英国增加鸦片贸易与发展合法贸易存在着矛盾。由于鸦片战争后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大量对华输入鸦片,中国的白银继续外流,使中国出口茶叶、生丝收入的大半被其抵消,无力再多购买英国的工业品,这当然对英国是很不利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既要维护给它带来巨大利益的鸦片贸易,又要扩大对华的工业品销售。这样,它就要迫使清朝政府开放更多的商端口,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1853年5月,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就恼羞成怒,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
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
在侵占广州后,继续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他六弟恭亲王奕?为钦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议,自己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这场浩劫,正如法国着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资料(2)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补充:(一个贫穷落后,而有利可图的国家 加上强大而野蛮的国家就会有灾难发生)----。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影片火烧圆明园
故事片。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 香港新昆仑影业有限公司1983年联合摄制。
1852年,出身宦门,颇具姿色的玉兰被选入宫册封为贵人。但因玉兰所属的叶赫那拉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有宿怨,而未能得到咸丰帝的注目。玉兰苦思进身之计,终以一曲缠绵哀怨的小调吸引咸丰,进而博取宠幸。以后,聪明伶俐的玉兰,经常伴随在皇帝身旁。一年后,玉兰因生子载淳,被咸丰封为贵妃,在宫内的地位已与皇后相仿。此时,清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起。英、法等八国联军进攻广州、天津,后直达北京,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咸丰采纳懿贵妃主张,命 僧格林沁亲王率兵御敌。八里桥一战 ,清兵败北,参战将士全部阵亡。咸 丰即率嫔妃及大臣肃顺等逃往热河行 宫,留弟弟恭亲王——奕在京与洋 人谈判。热河行宫里,咸丰不理朝政 ,犹自整日寻欢作乐,奏章由懿贵妃 代为批阅。骄横不可一世的英、法联 军欺其昏庸,仗着洋枪洋炮,攻入北 京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 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抢劫 一空,并付之一炬。本片获文化部19 83年优秀影片特别奖。 编剧: 杨村彬、李翰祥 导演: 李翰祥 摄影: 杨林、汤姆森 美术: 宋洪荣 扮演者 剧中人 扮演者 剧中人 刘晓庆 懿贵妃 陈 烨 慈 安 梁家辉 咸 丰 肃 顺 周 洁 丽 妃 张铁林 恭亲王
‘柒’ 圆明园流失海外大概多少文物
据圆明园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的统计,圆明园流失海外的文物估算有一百万件。
海外流失文物则大都集中在英、法、美、日等国家,而这部分文物几乎全是价值连城的书画、玉器、瓷器、青铜器。
据历史记载,清朝的每个宫殿、园子都有一份“陈设清录”,登记每间房屋的家具摆设、墙上挂件、古董珍玩等,国家档案馆就找到过颐和园的陈设清录。但是,圆明园的陈设清录却始终没有发现,可能是在1860年被烧毁了。
因此,当年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了多少,没有人说得清楚。
圆明园实际上是清朝皇帝的私人珍藏仓库,文物数量巨大。经过洗劫和火烧后,圆明园流失文物估算有一百万件。但有些文物没有标签本身证明是圆明园的,一百年之后我们根本无法分辨。
这些文物中的一部分,清朝追缴的数目就高达四五万件,还有一小部分被藏起来或者转手了。所以圆明园文物不是一次损失,损失很散,到现在几乎无法统计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
(7)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收藏了多少文物扩展阅读:
法国枫丹白露宫是公开资料里显示收藏圆明园流失文物最多的官方博物馆。枫丹白露宫的“中国馆”内收藏文物1000余件,展出320件,全部是1860年从圆明园掠夺的。馆内最显着的位置摆放着一座2米高的金塔,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与故宫珍宝馆内陈列的金塔相同。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追讨目前面临三大问题:
一是圆明园的陈设和家底没有一个统计。
二是很多文物的传承顺序可能不低于五次,有的被卖掉,有的被捐赠,如果对方是合法所得,想要追讨就很困难。
三是时效性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法,各国法律对追讨时间的确定,最高不超过100年,而圆明园被毁至今已经153年了,当时抢夺的人,甚至他的子女都已经去世了,所以这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捌’ 圆明园流失的国外文物有哪些
最近几年很热的,有十二兽首。
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国内外的各类圆明园文物至少有150万件。
1860年8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以来,大量精美的圆明园文物多流散在国外,不计其数。
其中以英、法、美三国收藏的数量最多、器物最精。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内收藏文物1000余件,馆内最显着的位置摆放着一座2米高的金塔,通体镶嵌着绿宝石,与故宫珍宝馆金塔相同。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柄用名贵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
波士顿美术馆现藏有大量中国绘画。
其中有多少圆明园文物,目前尚无记录。
‘玖’ 圆明园内收藏的文物有三类,分别是什么
一、图书典籍
圆明园内收藏有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物,现仅举几例。文源阁是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的藏书楼,为着名的皇家北四阁之一,建成于干隆四十年。阁中收藏干隆钦定《四库全书》和康熙《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
二、古玩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三、字画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中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
(9)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收藏了多少文物扩展阅读:
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干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
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2、《圆明园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并由干隆题词。这四十幅图真实地纪录了圆明园当年的盛况,每一幅绘画代表了园中(仅仅是圆明园本园)的一组景色。
在干隆继位不久后,绘制工作就开始了。画师最初画了三十多幅,但干隆不断对圆明园大规模扩建,画师们又另外绘制了几幅,同时修改了已经绘制的作品,前后历经几十年,终于完成这些绘画。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京西五园三山时,将这四十幅画掠夺走。现藏于法国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
3、王作左守鼎
王作左守鼎高41、口径38厘米:口沿外折,上立粗壮的两耳,颈部略收,腹部稍鼓,腹下置三蹄足。颈和足的上部均有短棱脊,形制与小克鼎相似,但小克鼎的腹部似乎更深些。
该鼎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4、缂丝佛像
清干隆年间制品,幅面6×4平方米,题名“无量寿尊佛”。构图由上至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层为天宫伎乐。
第二层为主体的“三世佛”,即正中的主尊释迦牟尼佛和协侍的迦叶、阿难两尊者,左为东方世界的主尊药师佛,右为西方世界的主尊阿弥陀佛,也就是梵语原意的“无量寿佛”、“长寿佛”。
第三层为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左边一组为北方多闻天王和西方广目天王,右边一组为南方增长天王和东方持国天王;最下层为祥云普照。
上钤“干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中有“乾”、“隆”分体朱文印,为皇宫旧物。 该佛像采用中国传统织造工艺——缂丝技法织造。
具体做法是采用平纹组织,先将图案底稿描绘在经线上,再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色线挖织,即俗称的“通经断纬”。
因这种织法有镂刻效果,人称“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故又称“刻丝”、“克丝”。
该佛像工艺精湛,有数十名着装不同、神态各异的人物,图案色彩多至百种以上,细部极为繁复工致,整体幅面阔大恢宏,堪称缂丝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
由图案内容可推知,应特为清宫礼佛祈福而造,如此巨幅清前期缂丝佛像存世已较为罕见。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国馆。
5、《绮春园射柳图卷》
道光皇帝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皇帝,他不但文才出众,骑射娴熟,还能绘一手好画,写一手好书法。《绮春园射柳图卷》,即是他亲手所绘的在圆明园三园之一的绮春园射柳实景图,全卷高70厘米,长621厘米,设色纸本,绘工精细,道光作三次题诗跋署,珍藏于圆明园中。
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一万多英法官兵对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进行了疯狂的掠夺,这幅珍贵的道光皇帝《绮春园射柳图卷》也被掠往法国。
‘拾’ 被拍卖的圆明园里的文物
一八六零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一空,并放火焚烧。圆明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装饰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有锦缎、毡毯、周商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水晶、琥珀、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等等。圆明园遭洗劫后,大量旷世瑰宝流落海外,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就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博物馆也都藏有圆明园珍贵文物。
献给女王的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其中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绘制的《女史箴图》,系中国古代卷轴画的稀世珍品。目前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历代珍稀之品多达三万余件。收藏在英国伦敦另一座着名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巴特博物馆内的圆明园艺术作品亦为数不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玻璃画《皇帝在万寿山下接见蛮人》,画中的皇帝很可能是嘉靖皇帝。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欧也妮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
美国很多博物馆也是有圆明园文物。梁启超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五月前往美国纽约博物馆参观,惊讶地发现这里收藏“中国宫内器物最多”。他认为其中一半是圆明园的珍品,而另一半是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时从北京皇宫中掠来的。这些艺术珍品中有咸丰皇帝所用的怀表,据说是俄罗斯皇室赠送的,其雕镂之精巧,殆无伦比。表大不过径寸,其外壳两裸体美人倚肩于瀑布之上,两鸟浴于瀑布之下,表机动则瀑布飞沫诚其工也。”此外还有“雕玉物品,古近瓷器几数百事,并一龛,不胜枚举。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康熙玉如意,为圆明园散失的艺术珍品之一。它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长近半米,由中透绿,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有“御之”两个大字,下部刻铭文:“敬愿屡丰年,天下咸丰如意。臣吴敬恭进”。当年它被英法联军抢走后,又在巴黎拍卖会上被拍卖最后入藏大都会博物馆。
收入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内的郎世宁绘制的《干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画中的青年时代的干隆皇帝英姿飒爽,栩栩如生。这幅画干隆一生祗看过三次,即绘制完成之时、七十岁时和他退位之际。可见干隆对这幅画的珍视。
《永乐大典》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康熙玉如意
《干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
《四库全书》
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现有3万多件。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文物3万多件
13 28 238
文物拍卖 ,宣德炉拍卖,检测设备,为藏品提供精准的..
文物拍卖 , 宝隆艺术品拍卖 , 越窑拍卖 , 实力雄厚 , 鸡缸杯拍卖 , 全方位媒体宣传参..
免费咨询:更多详情
甘肃红旗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广告
吕梁 我的正规文物拍卖公司 都在这...
正规文物拍卖公司 千万别送人,拍卖价可能上百万,鉴定拍卖找我们,专业古董拍卖拍卖..
陕西金太阳拍卖有限公司广告
圆明园中的宝物一共被拍卖了多少?
圆明园盛时文物不少于150万件 十二生肖铜像不过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粟。 今天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人们只能看到半废的山水和断壁残垣,很难想象这里曾享有“万园之园”的美誉。盛时的圆明园,有着名景群上百处,清朝数代帝王在150余年时间里精心经营这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皇家园林,干隆皇帝评价圆明园说:“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但如今,人们只能凭想象来揣测百余年前圆明园的风貌。 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这个问题至今众说纷纭。 据杨先生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从清代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颐和园陈设清档》中,他搜集了不少证据: 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圆明园的时间达半年以上。以干隆皇帝为例,据清内务府穿戴档记载,干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闰月),干隆去热河避暑山庄及木兰围场66天,去曲阜54天,居宫内(故宫)105天,居圆明园168天。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圆明园居住时间达274天,在宫中居住仅73天。所以,圆明园内的陈设应不比故宫逊色多少。 圆明园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4万余平方米。除去不会有什么陈设的亭轩的面积,用于园居、祭祀、读书、游乐、存储库房等的建筑面积在19万平方米左右。这些建筑内按一般陈设和库房存储计算文物数量的话,也应不少于故宫内陈设的文物数量。而据推算,溥仪退位时故宫实存文物至少应在150万件左右。 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圆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也略能窥见一斑。 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奇珍知多少 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的时候抢走了绝大部分文物。 据当年参加抢劫圆明园的英法侵略军回忆说:为了拍卖从圆明园中抢来的珍宝,他们把赃品“全安排展览在喇嘛庙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种色调的白的和绿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珐琅瓷瓶、古铜器物、金银的佛像;毛皮制品也特别精致,其中许多都是很名贵的,有黑貂皮、水獭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别醒目的是,还有两三件皇帝的朝服。英军司令格兰特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分给了士兵,“军官们赠送他一把雕满花纹的赤金酒壶,这是赃品中最精致的东西”。英国女王也得到一份,是两个美丽的大珐琅瓶。 法军司令孟托邦把抢到的两块黄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块交给格兰特转献给英国女王,另一块献给法王拿破仑三世。回国后,孟托邦又献给拿破仑三世许多东西:两根将军的装饰杖,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都镶有很大的宝石,做工极为精细;一件干隆皇帝御用甲胄(现在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展出),带一顶战盔;鎏金和釉的铜宝塔;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许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通过各种拍卖会等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还是保存在英法两国。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 从圆明园中窃取,和 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有个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造的。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来的“战利品”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于是建造了这个中国馆,将这些文物收藏起来。 中国馆内最显着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塔的左右摆放着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形制一样,说明这对青铜龙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一对金罐和一只金曼扎(藏传佛教的寺庙摆设品),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金曼扎镶有珍珠、绿松石和红宝石,说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有多么奢华。玻璃桌柜里摆放着一串大念珠,这串珠子共有154颗,跟一般108颗珠子的朝珠不一样,这是孟托邦将一串皇帝的朝珠和两串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欧也妮王后的,没想到欧也妮王后并不满意,因为她早已听说远征中国的军官们个个满载而归。她埋怨孟托邦只带给她这样的礼物,于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车宝物,前后总共送了她七车,包括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柄用名贵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颜色白中透绿,雕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展品说明显示,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联军劫掠后,在巴黎拍卖会上买来的…… 有没有圆明园文物回归的一天? 圆明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打听流失文物的下落。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些流落在我国民间的圆明园石刻铜刻文物有了线索。杨来运先生给记者举例说,北京某单位院内有一对铜狮,据说这里曾是意大利驻中国领事馆,1900年前后从西山某地(也有说是从圆明园内)运回这对铜狮。据杨先生了解,这对铜狮为嘉庆年间制作,而嘉庆年间在西山除了建设绮春园外没什么大的园林建筑。而绮春园正是圆明园的组成部分,绮春园的宫门于嘉庆年间落成,这对铜狮应该是绮春园门口的铜狮子。 一两年前,一位姓牛的女士将先人流传下来的两个花瓶和一面镜子捐赠给了圆明园。经初步考证,这两个花瓶一个是光绪年间的,一个是嘉庆年间的,三件物品都是恭亲王被贬到戒台寺清修时随身带去的圆明园物品。 但是,遗落在我国民间的圆明园文物毕竟是少数,大量的珍贵文物流失于海外,仅靠出资购买,并非长远之计。杨先生无奈地说:“关键问题是缺少有关的国际法则和公约。”虽然我国已经参加了好几个文物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但是,各个国际公约的回溯力和缔约国十分有限。 “但我们要不断呼吁,并同相关国家协商,在适当时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各国出台有关法律,将各国非法所得文物归还原国家。”杨先生说。 杨先生所在的文史科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收集散失在海外的圆明园文物的资料,希望能为将来某一天文物回家作准备。他们希望,在国外博物馆中见到圆明园文物的人,都能捎回一份介绍资料提供给他们。 杨先生最后说,历史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只有在它的“原产地”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离开了文化母体的历史文物只是孤零零的摆设。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在着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果申报成功,那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关规定和“在起源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精神,有关国家更不该“赖”着圆明园文物不还。 干隆十年至干隆二十四年,清廷用14年的时间,吸收西洋建筑的巴鲁克形式,于长春园北端,建成大水法十景,俗称“西洋楼”。西洋楼就是弘历皇帝命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蒋友仁和王致诚等人设计监造,由中国工匠施工营建的。西式宫殿建筑于中国园林中是一个创举。海晏堂是西洋楼中最大的一幢建筑物,楼前有喷水池,沿东西坡道可登上二楼。楼上东西两侧为水车房,呈工字形,中间为蓄水池,可盛水180吨。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抢劫。为了掩盖他们践踏人类文明的野蛮暴行,10月18日,侵略者将这座中外罕见的艺术宝库焚毁。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又遭浩劫,残存的十余处景区惨遭劫掠,强盗们掠夺了园内的大批艺术珍品,大水法的十二生肖塑像难逃厄运,石雕被砸毁,铜兽头和商周着名的青铜器,历代的陶瓷器、古代名人的书画,清朝皇帝的御玺,以及玉如意、时钟、金塔、玉磬等宫廷陈设品,还有清代瓷器、漆器、玉器、牙雕珐琅、景泰蓝、珊瑚、玛瑙、琥珀、水晶、宝石、朝珠、木雕等精美艺术品亦流落海外。《四库全书》、《全书荟要》、《古今图书集成》、《淳化阁帖》摹版等珍贵图书文物,也都未能幸免于难。
103 浏览1364
圆明园中哪些东西在哪个拍卖会上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