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平安夜是什么国的节日
平安夜是英国、法国、瑞士、瑞典、意大利、丹麦等许多西方国家共同的节日。
平安夜(Silent Night),即圣诞前夕(Christmas Eve,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国家是圣诞节的一部分,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
平安夜传统上是摆设圣诞树的日子,但随着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提早开始进行,例如美国在感恩节后,不少圣诞树早在圣诞节前数星期已被摆设。
延伸发展至今平安夜不仅是指12月24日晚了,指的是圣诞前夕,特指12月24日全天,但由于一般节日氛围在晚上容易调动起来,大型活动都集中在晚上,故被称作平安夜。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
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就是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期待着圣诞节的到来。
㈡ 平安夜的由来
平安夜是耶稣诞生的前一晚,是为了纪念耶稣而定的,为每年的12月24日。平安夜对于西方人来讲,相当于中国的除夕夜,因为在平安夜这一天,人们会打扫屋子、挂上圣诞树、唱着圣诞歌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这是西方国家的古老传统。
平安夜大多数人都要在这个晚上一起聚会,不管是和家人团聚,还是和朋友相聚。一起吃一个团圆饭,一起狂欢。朋友之间也会相互发祝福短信。
平安夜送苹果的起源
1、从中国的大学生中流传开的
大约80年代的中期,在广州和武汉,部分大学生接触了外国的留学生和外籍的教师,了解一些外国的传统文化,于是也过起了圣诞节。他们把圣诞节理解为外国人的新年,于是添加了中国的一些传统元素,平安夜吃苹果取意平平安安的寓意。
2、从港澳台的留学生中传来的
大约80年代的初期,在广州或者是厦门。当时改革开放才刚开始,从港澳台来的留学生其实并不多,市面上的物资也不是非常多,他们中国人有一些人有过圣诞节的习惯,但当时的12月,市面上只有苹果这种水果卖,于是他们就选择吃苹果来庆祝。
㈢ 平安夜、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要详细的……
1.圣诞节(Christmas)是西方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习俗有烘烤圣诞蛋糕、装扮圣诞树、给亲友送礼物、唱圣诞颂歌、分发圣诞糖果。
2.平安夜的由来是源于,传说耶稣是在12月24日晚上出生的,耶稣的降生也有一种平安顺遂的意思,所以这一天就被称为平安夜。平安夜的习俗有制作圣诞布丁、烤火鸡、报佳音等等,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地方特色各不相同。
圣诞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圣诞夜举行的活动。圣诞夜弥撒一般分为两次,晚上9~10点的一次对教众举行;另一次是子夜时分的大弥撒,这是圣诞夜的高潮。子夜大弥撒在午夜结束,此时,正好圣诞节来临,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㈣ 平安夜是那个国家的节日
平安夜是西方大多数国家的节日。
在意大利,礼物在平安夜当日早上已开启,而在英国、爱尔兰、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葡萄牙及波兰,圣诞礼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圣诞日早上开启。
耶稣诞生的那个晚上,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天上传来了声音,告诉他们耶稣降生的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到人间,是要拯救世人,做全人类的救主,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
(4)法国为什么将今天称平安夜扩展阅读
圣诞节由来
据说,1818年的圣诞节前夕,奥地利一个名叫奥本多夫的小镇上的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神父——摩尔,发现教堂里的管风琴被老鼠咬坏了,修理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庆祝圣诞呢?
摩尔为此闷闷不乐,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里记载着,耶稣降生时,天使向白冷郊外的牧羊人报佳音后,高唱颂歌:“天主受享荣福于天,良人受享太平于地。”他灵机一动,根据这两句经文写成一首赞美诗,取名《平安夜》。
摩尔写好歌词后拿给本镇小学教师葛路伯看,请他谱曲。葛路伯读完歌词很受感动,谱好曲,第二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欢迎。
后来有两个商人路过这里,学会了这首歌,他们为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演唱,威廉四世听后大加赞赏,下令把《平安夜》定为全国教堂过圣诞节时必唱的歌曲之一。于是,这首不朽的作品一直传唱至今。
㈤ 平安夜是什么意思
平安夜又称圣诞夜,即圣诞前夕(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会中是圣诞节日的一部分。传统上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
西方圣诞节前夕没有吃苹果的习惯。英国人在圣诞节吃烤火鸡、烧猪、圣诞布丁和圣诞碎肉饼等,给每一个家人包括仆人送圣诞礼物;美国人则在圣诞树下堆满礼物;德国人自己做姜饼,他们的姜饼并不是我们吃的那种甜甜的口感,而是又甜又辣,加了胡椒粒,口感刺激;法国人去教会参加子夜弥撒,之后团聚吃饭。
(5)法国为什么将今天称平安夜扩展阅读
平安夜的由来:
《圣经·新约》路加福音2:14记载:“在耶稣降生的那夜,有夜间在伯利恒旷野牧羊的人听到了天使的呼唤。天使告诉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平安夜作如此译,也源自于该章节:“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神!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
牧羊人在听闻基督降生的信息后,便激动地将好消息告诉了其他人。如今,西方的节庆日愈发地风靡了世界,也使得节日背后的故事越来越多地被世人熟知。为纪念耶稣降生而设节日有两个,其一是平安夜,其二是圣诞节。每年的12月24日,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们都会在家里摆放圣诞树,预备迎接第二天圣诞节的到来。
㈥ 所谓的“平安夜”究竟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2021年的12月24号是平安夜,2021年的12月25号是圣诞节,这是很多人都比较期待的一个节日,特别是一些有对象的人。其实平安夜是一些西方国家比较重视的一个节日,这是他们共同的节日,在西方人眼里面,圣诞节跟平安夜就相当于是我们的大年30儿,跟大年初一。
在圣诞节的时候,我们可以穿着红色的衣服跟自己的亲人,或者是跟自己的男女朋友一起来进行度过。像现在很多的家长,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童话存在的,他们也是会给自己的小孩儿准备一些圣诞节礼物。
㈦ 12月24日为什么被称为"平安夜"
《圣经》里记载过,耶稣诞生的前一晚,天空传来声音说,耶稣要来到人间为王,成为大家信仰的人,后来大家也模仿天使在人间传佳音。这个活动就形成了平安夜。
平安夜又叫圣善夜,西方还有一首与此相关的圣诞颂歌,就叫做《圣善夜》(英语:O Holy Night,法语:Cantique de Noel),该歌曲是阿道夫·亚当在1847年为法国诗歌《圣诞午夜》(Minuit,Chretiens)谱曲而成。原诗歌的作者是一位酿酒师普拉西德·卡波(1808-1877),亦是一名诗人。
平安夜送苹果的原因
1、“平安果”寓意平安、吉祥,平安夜人们互送“平安果”也是在传递一份美好的祝福。西方一些国家,家长们会把自己扮成圣诞老人,将苹果和坚果放进孩子们的鞋子或袜子里。
2、在中国文化里,苹果象征平安、吉利,赠送苹果表示祝福受赠人平平安安。所以国人过其他节日时也喜欢吃苹果、送苹果,或者把苹果摆到果盘中增加节日气氛。
3、另一种说法是,平安夜送平安果,这个习俗其实是只中国才有的。人们把苹果当做平安的代名词,于是平安夜送苹果就成了国人的一种传统,在平安夜收到苹果就表示收到了祝福,来年会过的很好。
㈧ 圣诞节和平安夜的来历是什么
平安夜风景(1)(11张)平安夜传统上是摆设圣诞树的日子,但随着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提早开始进行,例如美国在感恩节后,不少圣诞树早在圣诞节前数星期已被摆设。延伸发展至今平安夜不仅是指12月24日晚了,指的是圣诞前夕,特指12月24日全天,但由于一般节日氛围在晚上容易调动起来,大型活动都集中在晚上,固被称作平安夜,更加贴切。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就是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期待着圣诞节的到来,据说圣诞之夜,圣诞老人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筒袜里。[1] 也有人说,平安夜是基督教的节日。
编辑本段历史由来
第一种说法
平安夜风景(2)(11张)一八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在奥地利萨尔札赫河畔的奥本村里,有一只老鼠大胆地溜进村里古老的圣尼哥拉斯教堂风琴楼厢里。这只饥寒交迫的小东西东跑西窜,到处咬噬,终于干下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导致了一曲脍炙人口的圣诞赞美诗的诞生。翌日清晨,一位身穿黑色礼服大衣的中年人走进教堂,径直来到风琴旁边坐下。此人名叫弗兰兹-格鲁伯,正当三十一岁,有着一头黑发,高高的鼻梁和一双富有感情的眼睛。他虽然默默无闻,但在这偏僻地区很受村民尊敬。因为他是本村的小学教师,又是圣尼哥拉斯教堂的风琴演奏家。[2] 他坐下来,踩着踏板,按下了琴键。可是风琴只发出几声呜咽似的微弱气息。 当格鲁伯正要俯身去察看究竟时,他的好朋友约瑟夫-莫尔来了。莫尔是个教士,也是一位音乐家。奥本村教堂的正式神父还不曾派来,莫尔是临时被派来顶替这职位的。 格鲁伯见他张皇,不觉一怔,连忙问道:“天主降福!什么事儿,约瑟夫?”那位年轻的代理神父举起双手,做出一副绝望的神态,并示意让朋友起来跟他走。 平安夜雪景
莫尔领着格鲁伯走到楼厢里的风琴键盘后面,指着鼓风的皮风箱上一个大洞说:“今早我发现这个洞,一定是老鼠咬破的。现在一踏下去,什么声音都没有了!”格鲁伯仔细地检察了风箱上的那个洞。圣诞之夜做弥撒而没有风琴奏乐,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他禁不住喊道:“真该死!现在可糟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有办法,”莫尔神父有点腼腆地说:“我写了一首短诗,倒可以作为歌词一凑合着顶用一下的。”接着他又严肃地说道:“这可不是“那一类”的歌呀。” 格鲁伯看见他的朋友这么激动,不觉微笑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莫尔的确很喜欢“那一类”的歌--就是当农妇和船工欢饮时,在齐特拉琴伴奏下所唱的那种所谓粗俗的民歌小调。这种东西往往引起那些固执守旧的虔诚教徒的不满,使得道貌岸然的长老们大皱眉头。 格鲁伯拿起莫尔所写的诗读了头几段,顿时觉得好像有一股奇异的灵气贯穿脊梁。这的确不是“那一类”的歌。它好像是抓住了他的心,温和纯朴和动人地向他诉说。他从来都未曾这么深刻地感动过。他耳边隐隐响起了这些诗句的乐音。 莫尔几乎是抱歉地说:“我只是这么想,既然我们的风琴已经不响了,那么你是否可以把这东西给我们的吉他琴配个曲,也许还可以搞个小小的童声合唱队来唱唱,……你看怎么样?” 平安夜
格鲁伯说:“好呀,好,好!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做。给我吧,我拿回去看看是否能把曲子写出来。” 格鲁伯踏着地上的积雪,慢步走回安斯村。他一路上沉浸在他的乐曲构思中。 “平安夜,圣善夜, 万暗中,光华射。 他就像耳聋的贝多芬一样,在内心深处听见了所有的旋律: 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静享天赐安眠, 静享天赐安眠。” 他准备写给童声合唱的曲调已在脑际回荡。他回到他那简朴的住房,坐在他那古老的钢琴边,面对墙上挂着的十字架,终于谱写称了完整的歌曲。 那天下午,莫尔的书房里聚集了十二名男孩和女孩。他们穿着羊毛长袜、外套和围裙,整齐而漂亮。他们并排站在一圈圈的冬青花环下,益发显得生气勃勃。 平安夜圣诞老人
排练开始了,格鲁伯和莫尔各自弹起他们的吉他琴,不时满意地对视微笑。开始时,大家对歌曲不甚熟悉,弹唱都嫌粗糙了些。第三部分也不太妥当,但很快便改好了。行了,这歌曲终于完成了。 圣诞夜,教堂里点燃的几百支烛光,在光洁的金盘碟和圣餐杯上映辉争耀,给那些僵硬呆板的哥德式圣母态像,赋予了盎然生气和温柔慈祥的风采。教堂里到处都用青松、万年青和圣浆果等装饰起来。全体教徒挤坐在长条硬板凳上。男人们穿着臃肿的羊毛外套,妇女则被披上了醒目的围裙和有色的披巾。 当莫尔和格鲁伯提着他们的吉他,随着十二名男女儿童走上圣坛前时,惊讶的群众顿时轰动起来。格鲁伯向他的乐队微微点头示意,琴弦便拨响了。接着,莫尔神父的男高音和格鲁伯先生的男低音,便和谐地共鸣着响彻那古老的教堂。 于是,流传久远的圣诞赞美诗便这样首次被人们唱出来了。然而,第二天也就被人忘记了。当时参加圣诞弥撒的教徒之中,谁也不曾料到这首歌后来竟会风靡世界。 后来仅仅是由于一次偶然机会,才使这一杰作得以免遭淹没的命运。第二年春天,从齐勒塔尔来了一位风琴修理师,卡尔·毛拉赫。他在闲聊中随便问起:既然风琴坏了,那么你们是怎样进行圣诞弥撒的?格鲁伯这才提起那曲子的事,他说:“这是个不值一顾的东西,我甚至已忘记把它塞到哪里去了。”在教堂的后部有一个小橱,里头塞满了尘封已久的乱纸堆。格鲁伯从这里找到了那首曲谱。 那风琴修理师看着乐谱,微微动着双唇,从他那宽阔的胸腔里哼着这调子。“有意思,”他轻轻地说,“可以让我带回去看看吗?” 格鲁伯大笑起来。“行,行,你尽管拿去就是了。再说,你把琴修好后,这东西就更加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了。”毛拉赫走后,格鲁伯也就忘了这件事。然而平安夜却在可爱的齐勒塔尔山中回响,并且从此开始了它远播世界的历程。 这歌曲作为民间音乐,从奥地利传到了德国。它越过国界,随着德国移民远涉重洋,传播各地。但直到不久前,莫尔和格鲁伯才被公认为这首歌曲的创作者。他们当时什么都没有得到,他们死时仍和生时一样贫穷。但是,格鲁伯的那具古老的吉他琴至今仍在为他歌唱,它已成为传家宝,被格鲁伯家代代相传。现在,每逢圣诞夜,人们便要把这吉他琴带到奥本村去。而世界各地的教徒们,则再次齐唱这首为人喜爱的圣诞赞美诗……
第二种说法
奥地利靠阿尔卑斯山的地区,出了不少的乡村诗人,加上奥地利人,本是爱好音乐的民族。他们大部分的人民,信仰耶稣基督。所以每到圣诞节,在这崇山峻岭的一些小镇和乡村里,许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不断的把圣诞歌的词句和乐曲,加以改进或创新。他们很多人,长于弹奏乐器,而且几个人聚在火炉边,就能当场作出新的圣诞歌,成了后来圣诞歌的宝藏。有一些歌曲,也许当时唱唱,或唱过一两年,就被新的圣诞歌所取代了。但是其中的一首,不但流传下来,而且是世界最出名的圣诞歌,它就是大家熟悉的“平安夜”。 据说这首圣诞歌,是阿尔卑斯山下沙司堡的牧若瑟神父,在一八一八年撰写的歌词,曲子则是乐师方济葛鲁伯所作的。不幸它在那乡村圣堂歌咏团的抄写本中,埋没了十多年。后来,被一位喜爱音乐的人发现,就把这首圣诞歌,带到城里的音乐会上演唱,非常受人欢迎。于是,渐渐的流传到奥地利各地,再传到了德国。一八三九年,这首圣诞歌传进了美国,不到几年功夫,就普遍得到人民的喜爱。再经过着名歌唱家的演唱,电台的播放,这首圣诞歌-平安夜,普遍的流传世界,而且各国都有翻译的歌词。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几乎都熟悉这首“平安夜”,聆听的时候,而且会哼唱起来。 关于“平安夜”这首圣诞歌,词句和曲子的写作,有不少的传说,下面所介绍的故事,最为动人美丽。 原来在沙司堡附近的一个小村,住着一位音乐师方济葛鲁伯,妻子亚纳,他们有个天真活泼的儿子小方济。葛鲁伯在牧若瑟神父的学校里,教授音乐;主日则在教堂中领导圣歌队。每晚他回到家里,喜欢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面,弹琴作曲,一家三口过得幸福快乐。不幸的,一八一八年秋天,可爱的小方济,突然因病去世,这一家顿时失去了欢乐,葛鲁伯夫妻二人再也没有笑容。这年圣诞夜,葛鲁伯独自去圣堂,参加子夜弥撒,他的心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的活跃欢欣。圣诞节的欢乐,似乎跟他没关系了。弥撒结束以后,葛鲁伯匆匆的回家,在路边传出儿童们的歌声、嘻笑声,他的心更为沉重。进了家门以后,一片凄凉。他呼唤妻子的名字,没有回答。点上灯,看到妻子亚纳,趴在小方济以前睡过的床边抽泣。葛鲁伯再叫她,她不理。葛鲁伯无奈的叹口气,只好拿起乐器来,想演奏乐曲,来排解妻子的悲伤。 当葛鲁伯打开琴盖,一张字条掉在地上,他捡起来一看,原来是前几天,牧若瑟神父所写的“平安夜”歌词,要他配上乐曲,由于思念小方济而忘了这事。这时候,窗外的夜色寂静,葛鲁伯联想到过去的一切,就坐在灯台前的椅子上,面对着妻子,开始谱“平安夜”的曲子。他边谱边弹边唱。这时候,妻子亚纳听到美妙的歌曲,忘记了其他,慢慢走近丈夫葛鲁伯身边,流着眼泪说:“亲爱的葛鲁伯,求天主宽恕我们吧!现在我明白了天主的圣意,小方济的去世,我们不该悲哀,应当喜欢!因为你弹唱的时候,我彷佛看见一大群小天使,来到我们的房子里,小方济夹在中间,随着他们快乐的唱着:‘救世主诞生了!’”“平安夜”的曲调和歌词,搭配得天衣无缝,聆听的人,不论是否基督徒,都为之动容。如果说它是世界上最美妙动人的歌曲之一,相信没人反对的。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平安夜指12月24日晚,是圣诞夜的意思,英语叫Christmas Eve(圣诞前夕,圣诞前夜),平安夜也用来表示圣诞节前一天。巧得很,和中国民间的“扫尘节”一样(夏历12月24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家庭里都要扫尘,“尘”和“陈”谐音,“扫尘”因而有“除旧”的意思),在旧时的欧洲,平安夜也是扫尘的日子。这一天尤其对农村的父母来说,是非常辛劳的一天。他们要为圣诞节和新年做许许多多事情:忙地里活、照料牲口、擦地板、洗厨具、烤圣诞鹅、做蛋糕、布置圣诞树、张罗圣诞礼物……等到全家团聚欢庆平安夜的时候,父母们通常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 圣诞夜唱圣诞歌,这是古老的传统;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记载的圣诞歌约有上千首;久唱不衰的有五十几首,而最有名的圣诞歌是《平安夜》。这首歌共有6小节,通常流行的是3小节(原作中的第一、第二和第六小节)第一节的歌词大意为:平安夜,神圣的夜!/人人安息,/至圣独醒。/慈祥鬈发的儿子,/睡吧,在美妙的宁静中,/睡吧,在美妙的宁静中。第一句就是“平安夜”,歌名因此也叫《平安夜》,从此,圣诞夜就得名“平安夜”。[3] 1792年12月11日,约瑟夫·莫尔作为编织女工安娜·朔伊贝尔和当地驻军的一个步兵的私生子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出生,父亲因害怕而逃走。洗礼时,只好请了萨尔茨堡的一个名叫约瑟夫·沃尔格穆特的刽子手当教父。莫尔心地善良,好为弱者、穷人和孩子们做事,但不幸的身世使年轻的莫尔不断受到驱赶,直至1815年,莫尔才担任萨尔茨堡附近奥伯恩多夫小镇的牧师,在那儿的集市上认识了来自邻镇阿恩斯多夫的小学教师和集市组织者弗兰茨·克萨弗·格鲁贝尔,两人成了好朋友。莫尔(作词)和格鲁贝尔(作曲)合作的圣诞歌《平安夜》于1818年12月24日首次在奥伯恩多夫镇教堂演唱,由于管风琴被老鼠咬坏,临时改用吉他伴奏。顺便提一下,《平安夜》几乎译成了全世界所有的语言,歌词原文是用德语写的,第一句是Stille Nacht(寂静的夜或安静的夜),安静或寂静与“平安”还是有区别的,但最早就以“平安夜”被译成了中文,先入为主吧。 1914年12月24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国士兵自发停战,他们从广播中听到了奥地利歌剧女演员奥丽丝·舒曼演唱的《平安夜》。此时此刻,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前线聆听母亲的演唱,一个在德军的战壕里,另一个在协约国军队的前沿阵地,他们多么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回家和母亲团聚。 不管在哪里、如何欢度平安夜,需要记住的是,《平安夜》见证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在平安夜要感恩你们的父母亲。
编辑本段主要习俗
在英国,平安夜如在工作日,有时会被银行及贸易公司视为短日(下午休息)。 天主教的圣诞季节在平安夜开始。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参看待降节),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圣诞季节继续直至1月4日,如当日是星期六,则至1月5日,当 the Vigil of the 显现日 庆祝时。 传统上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一般会有火鸡或火腿作为主菜。德国的传统菜色则有烧鲤鱼。 佳音队 圣诞节前夕也就是俗说的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到底佳音队这种节日活动是怎么来的呢? 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报人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 通常佳音队是由大约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备装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诞老人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约是九点过后,开始一家一家的去报佳音。每当佳音队去到一个家庭时,先会唱几首大家都熟悉的圣诞歌曲,然后再由小女孩念出圣经的话语让该户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稣降生的日子,过后大家一起祷告再唱一两首诗歌,再由慷慨大方的圣诞老人派送圣诞礼物给那个家庭中的小厅子,整个报佳音的过程就完成了! 整个报佳音的活动大约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才结束。 圣诞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圣诞夜举行的活动。圣诞夜弥撒一般分为两次,晚上9~10点的一次对教众举行;另一次是子夜时分的大弥撒,这是圣诞夜的高潮。子夜大弥撒在午夜结束,此时,正好圣诞节来临,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编辑本段传统庆祝
圣诞树
基督教社会中,平安夜这天,每家按传统都要摆放一棵圣诞树。当晚,全家人团聚在客厅中,围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和爱,并祈求来年的幸福。 圣诞节前夕也就是俗说的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到底佳音队这种节日活动是怎么来的呢? 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报人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 通常佳音队是由大约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位装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诞老人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约是九点过后,开始一家一家的去报佳音。每当佳音队去到一个家庭时,先会唱几首大家都熟悉的圣诞歌曲,然后再由小女孩念出圣经的话语让该户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稣降生的日子,过后大家一起祷告再唱一两首诗歌,再由慷慨大方的圣诞老人派送圣诞礼物给那个家庭中的小厅子,整个报佳音的过程就完成了! 整个报佳音的活动大约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才结束。 很多人询问平安夜的由来。圣诞节是指12月25日,平安夜是指12月24日是圣诞前夕,称为圣诞夜,也称为平安夜。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节目是Party或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之夜,父母们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 圣诞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圣诞夜举行的活动。圣诞夜弥撒一般分为两次,晚上9~10点的一次对教众举行;另一次是子夜时分的大弥撒,这是圣诞夜的高潮。子夜大弥撒在午夜结束,此时,正好圣诞节来临,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编辑本段现代庆祝
西方国家
平安夜亦被认为是圣诞老人及其他地区类似人物四处向好儿童派礼物的时间。在意大利,礼物在平安夜当日早上已开启,而在英国、爱尔兰、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葡萄牙及波兰,圣诞礼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圣诞日 耶稣
早上开启。在德国大部分地区,圣诞礼物则在平安夜晚上(德语 Bescherung)开启。在冰岛圣诞节在平安夜下午6时开始,教堂钟声会被敲响,人们会与家人一起享用节日晚餐,之后便会拆礼物,一起渡过晚上。在北美洲,大部分家庭会在圣诞日早上拆礼物。对于已离婚的家庭,孩子可能分开两日与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庆祝。在西班牙礼物则要到1月6日显现日(Día de reyes)早上才会被拆。不少传统圣诞故事都在平安夜晚上发生。 在日本,大多数人都信奉传统的神道教以及佛教,圣诞节的宗教气息淡薄,一般人鲜少注意圣诞节或平安夜的宗教意义。大多是年轻人受到商业炒作的影响,将圣诞节等同于礼物交换、狂欢节或是情人节的延伸,年轻人开派对,情侣往往在圣诞夜约会、吃大餐,造成餐厅与旅馆人潮远多于教堂的现象。 美国 圣诞大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
丹麦 当圣诞大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
法国 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圣诞。
英国 英国人除开怀痛饮啤酒之外,还喜欢去异地旅游。比较保守的家庭则在圣诞前夜合家团聚。
德国 一向比较严谨的德国人都要开怀畅饮啤酒或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猪蹄、啤酒烩牛肉、奶制品和各种生菜。
意大利 虽然平时已吃好喝好,但过圣诞节时,那才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馔佳肴,玉盘奇馐,应有尽有,是饕餐之徒大显身手的时候。
澳大利亚 每家饭店酒店都为圣诞节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有火鸡、腊鸡、猪腿、美酒、点心等。人们在傍晚时分,或一家老小或携亲伴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圣诞大餐。
华人世界
在台湾,原本只有占人口少数的基督徒以传统方式庆祝,然而近年受到西方文化的刺激,以及日本节目、ACG文化的影响,在年轻人之间兴起了过平安夜的风潮,庆祝的方式除了移植自日本及美国之外,许多地方还会举办圣诞狂欢舞会。此外,浪漫气氛浓厚的假期容易导致纵情,再加上未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平安夜后往往出现女性的堕胎潮。 中国也非传统基督教国家,然而香港及澳门在殖民时期分别受到英国及葡萄牙的影响,平安夜是年轻人、小孩子以至所有人都会庆祝的日子。数以十万计的香港市民会到尖东欣赏圣诞灯饰,及到酒店吃自助餐;不少人会在平安夜交换礼物,年轻情侣则会到尖沙咀欣赏圣诞灯饰,开圣诞派对,或到兰桂坊等地狂欢,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则会参加报佳音等宗教聚会。平安夜也令不少年轻人在这晚“初尝禁果”,因此当地有“平安夜,失身夜”之说,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母亲的抉择等组织每年都接到不少求助。在澳门,每逢踏入十二月大街小巷都会粉饰得充满浓厚的欧陆圣诞气氛,圣诞树、马槽、彩带、灯色随处可见。在平安夜,年青人联朋结队到中区逛街,又喜欢到议事亭前地和大三巴牌坊欣赏分别由天主教会和基督教团体所举办的圣诞报佳音。到了午夜,澳门各堂区的天主教堂分别举行圣诞子夜弥撒,尤其以主教座堂人数最多,圣诞钟声遍及全城,即使非天主教的市民也喜欢到教堂感受圣诞节的宗教气氛。而澳门的皇朝区亦人潮如鲗,年青人到酒吧狂欢佳节。
编辑本段祝福短信
圣诞过了有新年,新年过了有春节,春节过了有三八,三八过了有五一……哈哈!你以为我要一次性把所有的节日祝福都说完吗?我只想应节日说句:圣诞快乐! 平安夜饰物
跟你讲不要跟他讲,因为他跟我讲叫我不要跟你讲,现在我跟你讲,不要跟他讲我跟你讲过,如果他问你,我有没有跟你讲,你就讲我没跟你讲:圣诞快乐! 神说:所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人,一帮信赖的朋友,你会拥有这一切!我说祝你:圣诞快乐! 大家好,为答谢朋友多年来对我的关心支持在圣诞前举行酬宾活动,凡在我心中有一定地位的人都将获得由我免费提供的价值人民币一毛钱的圣诞短信一条。 圣诞树上的雪花,悄然无声地飘落,远处悠扬的钟声,开启着你我的心扉,让爱洒满人间。 我想在你最高兴时说出我的心里话,浪漫的圣诞节里,我的机会终于来了--你快乐时像头小猪,生气时更像! 以真诚为半径,以尊重为圆心,送你一个圆圆的祝福给你,愿爱你的人更爱你,你爱的人更懂你!圣诞快乐! 圣诞老人留言:因昨晚没有袜子装礼物,只好折成现金存入你的帐户--请务必在一小时内查询六次信用卡帐户,即可到帐! 在隆冬来临之际,希望你身体健康,永远快乐得就像炉子上的水壶一样,即使屁股烧得红红的,也依然快乐地吹着口哨幸福地冒着鼻涕泡泡。 无数个圣诞的祝福,那友谊,厚厚积累的愉快记忆,人间的亲情,天堂的温馨,终于带给了我们大家。 平安之夜的使者,向你报一声平安,让这祥和的旋律,伴随你度过今晚。 有人说,如果你能在圣诞前三个月接到祝福,那么在来年的前三个礼拜,对你的祝福就能实现,现在我几祝福你:钱途无量,事业爱情一帆风顺。 我手摘一弯月牙,头顶两颗星辰,眼含三色秋波,口叼九朵玫瑰,脚踏十瑞祥云,以闪电般的速度来到你的面前:圣诞快乐!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圣诞吗 我刚在圣诞老人那许下愿:把我当做一件礼物,送给那正在看短信息的人,我愿生生世世陪伴着她。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平安夜风景(1)(11张)
平安夜风景(2)(11张)
词条图片(7张)
㈨ 平安夜 是哪一天
一般来说,平安夜(英文名:Silent Night),即圣诞前夕,也就是12月24日
平安夜传统上是摆设圣诞树的日子,但是,随着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提早开始进行,例如美国在感恩节后,不少圣诞树早在圣诞节前数星期已被摆设。延伸发展至今平安夜不仅是指12月24日晚了,指的是圣诞的前夕,特指12月24日全天,但由于一般节日氛围在晚上容易调动起来,大型活动都集中在晚上,故被称作平安夜。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就是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期待着圣诞节的到来。据说圣诞之夜,圣诞老人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筒袜里。
平安夜由来:
平安夜指12月24日晚,是圣诞夜的意思,英语叫Christmas Eve(圣诞前夕,圣诞前夜),平安夜也用来表示圣诞节前一天。巧得很,和中国民间的“扫尘节”一样(夏历12月24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家庭里都要扫尘,“尘”和“陈”谐音,“扫尘”因而有“除旧”的意思),在旧时的欧洲,平安夜也是扫尘的日子。这一天尤其对农村的父母来说,是非常辛劳的一天。他们要为圣诞节和新年做许许多多事情:忙地里活、照料牲口、擦地板、洗厨具、烤圣诞鹅、做蛋糕、布置圣诞树、张罗圣诞礼物……等到全家团聚欢庆平安夜的时候,父母们通常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
很多人询问平安夜的由来。圣诞节是指12月25日,平安夜是指12月24日是圣诞前夕,称为圣诞夜,也称为平安夜。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节目是Party或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之夜,父母们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
圣诞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圣诞夜举行的活动。圣诞夜弥撒一般分为两次,晚上9~10点的一次对教众举行;另一次是子夜时分的大弥撒,这是圣诞夜的高潮。子夜大弥撒在午夜结束,此时,正好圣诞节来临,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节日习俗:
平安夜亦被认为是圣诞老人及其他地区类似人物四处向好儿童派礼物的时间。在意大利,礼物在平安夜当日早上已开启,而在英国、爱尔兰、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葡萄牙及波兰,圣诞礼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圣诞日早上开启。在德国大部分地区,圣诞礼物则在平安夜晚上(德语 Bescherung)开启。在冰岛圣诞节在平安夜下午6时开始,教堂钟声会被敲响,人们会与家人一起享用节日晚餐,之后便会拆礼物,一起渡过晚上。在北美洲,大部分家庭会在圣诞日早上拆礼物。对于已离婚的家庭,孩子可能分开两日与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庆祝。在西班牙礼物则要到1月6日显现日(Día de reyes)早上才会被拆。不少传统圣诞故事都在平安夜晚上发生。
在日本,大多数人都信奉传统的神道教以及佛教,圣诞节的宗教气息淡薄,一般人鲜少注意圣诞节或平安夜的宗教意义。大多是年轻人受到商业炒作的影响,将圣诞节等同于礼物交换、狂欢节或是情人节的延伸,年轻人开派对,情侣往往在圣诞夜约会、吃大餐,造成餐厅与旅馆人潮远多于教堂的现象。
美国:圣诞大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
丹麦:当圣诞大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
法国: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圣诞。
英国:英国人除开怀痛饮啤酒之外,还喜欢去异地旅游。比较保守的家庭则在圣诞前夜合家团聚。
德国:一向比较严谨的德国人都要开怀畅饮啤酒或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猪蹄、啤酒烩牛肉、奶制品和各种生菜。
意大利:虽然平时已吃好喝好,但过圣诞节时,那才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馔佳肴,玉盘奇馐,应有尽有,是饕餐之徒大显身手的时候。
澳大利亚:每家饭店酒店都为圣诞节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有火鸡、腊鸡、猪腿、美酒、点心等。人们在傍晚时分,或一家老小或携亲伴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圣诞大餐。
㈩ 12月24日为什么要叫平安夜为什么要送苹果
主耶稣究竟降生于何年何月何日?学者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人说,主耶稣降生于公元前四年。有的说,是公元前六年。论生日,有人说,是三月二十五日。有的则说是四月十九日,但是正确日期,已无从查考。到了主后三五三年至三六一年间,罗马大帝君士坦丁宣布以基督教为国教,命令基督徒以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就是庆祝农神沙登之日,为庆祝耶稣的圣诞。但是东方教会(希腊正教)大都以一月六日为圣诞节,而西方教会(罗马天主教)则定三月二十五日,或三月二十八日为圣诞节。可是也有的依从君士坦丁所规定的日期。 圣诞,英文是CHRISTMAS,美国韦氏辞典,认为这个字是由CHRIST+MASS合成的,其意义是“基督祭典”,而英国牛津辞典亦做相同解释。央格鲁撒克逊语“圣诞”一句,也一样是基督祭典之意。其他非英语系统国家,如法国语、西班牙语、义大利语等,“ 圣诞”则有“生日”的意义。至于德国人,称圣诞节为“圣诞季 ”,但其原文则含有“圣夜”之意。圣诞节是一个普天同庆,人人皆欢乐的日子。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或民族因为传统习惯的不同,其圣诞节习俗也各有差异。 英国:他们认为圣诞节必须吃得痛快。所以圣诞大餐极为丰富,包括猪肉、烤火鸡、圣诞布丁、圣诞碎肉饼...等等。家里每一个人都有一份礼物,连仆人也有,礼物都在圣诞节的早晨分赠。有时逢唱诗班沿门逐户歌唱而过,他们也会被主人请进屋里,招待茶点或赠予小礼物。 法国:在圣诞节前夕都要到教堂参加午夜弥撒。弥撒后家人同往年长兄姐家中团聚共享圣诞餐,并分享一年来家中要事。偶有家人不和之事,亦常因圣诞欢聚而尽释前嫌言归于好。故圣诞节在法国人眼中,视为仁慈和睦的日子。 义大利:在义大利的家庭里,每逢圣诞节都欢喜安置一些耶稣圣诞故事的模型景物。圣诞的前夕,家人团聚吃大餐,到午夜参加圣诞弥撒,然后大家去访问亲戚朋友,但只有小孩和老人得到礼物。在圣诞节义大利有一种好风俗,孩儿为感谢父母一年来的教养,会在未吃圣诞大餐前将他们的作文或诗歌,暗藏在餐巾、桌布或碟子里。吃完大餐后便将它取出朗读。 西班牙:该国的孩童常将鞋子放在窗口或门外,以接受圣诞礼物。在许多城市中,也常备有许多高级礼物,要送给美丽女子。“牛” 在圣诞节也受到最好的待遇。当地有一传说:“耶稣降生时,曾有一只牛向他吐气,使他得到温暖”。 瑞典:在圣诞佳期中瑞典人非常好客,每一个家庭不论贫富都欢迎朋友,甚至连陌生人都可以进来吃东西。他们将各样的食品都摆在桌上,任人自由选食。 瑞士:该国的圣诞老人穿白色长袍,戴假面具。它们往往由贫苦人装扮,成群结队向富人讨取食物和礼物,散队时才平分所得物。 丹麦:最先出版圣诞邮票的国家。这种圣诞邮票的发行是为筹措防痨经费。丹麦人寄圣诞贺卡、邮件,都喜欢贴这种邮票。 智力:该国在庆祝圣诞节时,必备一种“猴子尾巴”的冷饮。这种饮料是用咖啡、牛奶、鸡蛋、酒及已经发酵的葡萄制成。此饮品为何叫“猴子尾巴”已无人知晓。 挪威:在圣诞节前夕,家中每一份子就寝前需将鞋子由大到小排成一列。挪威人认为家人如此做可以在未来的一年里得到和睦与安宁。次日早晨,家人见面就轮唱着最喜爱的圣诞歌曲。 爱尔兰:该国的家庭在圣诞前夕,会将一支蜡烛或灯放在窗门架上,表示欢迎圣婴降生。 苏格兰:圣诞节前需将家中借来的物品一一归还原主。礼物是在新年的头一星期赠给小孩及仆人。 荷兰:该国人赠送圣诞礼物往往出人意表,礼物甚至会藏在布丁、羊肠里呢! 德国:圣诞树的发源国。基督徒的家里定会放置一颗美丽的圣诞树,圣诞饼亦多款且讲究。 美国:一个自由且多彩的国家,圣诞节是他们快乐狂欢的日子。美国的民族复杂,所以其庆祝方式常因移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部分室内都有别致的布置,门外悬挂着美艳的花环及绮丽的饰物。 梵谛冈:如果你想在世界最大的圣彼得教堂参加由教皇亲自主持的圣诞弥撒,虽然那里可容纳三万五千人但仍需预先定位。其圣诞弥撒大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零时举行,教皇坐在八个侍从抬着的轿子上穿过群众,一边向信徒们祝福一边走上祭坛。教皇着白袍外罩金黄色祭服,登上圣彼得大教堂的祭坛,以拉丁语念出祷告词。零时正号角守吹出响亮的喇叭声,安放于大祭坛上的摇篮本覆盖着。现时,圣婴耶稣身上的白布被除下了。教堂内的各国信徒眼框里蓄着热泪,以其语言唱出悠扬的“平安夜”。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均视前往圣彼得大教堂,亲谒教皇受其祝福,为一生中最大的荣幸。 日本:虽然日本非基督教国家,但战后日本过圣诞节的风气十分风靡。原因之一与各大商家的促销有关。有的百货公司以圣诞树作装潢,在店内布置雪景,增加银色圣诞的气氛。各吃茶店、夜总会、酒吧也都安置一珠圣诞树以为应景。十二月中旬各商店人山人海,大家为准备圣诞礼物赠送亲友而忙碌。善心人士亦趁机致赠礼品予东京室内五十二所肢体及心智障碍的儿童。 纽西兰:该国圣诞节有二周的假期。圣诞节前夕,家人亲族共聚一堂开“派对”庆祝。纽西兰的法律明文规定,庆祝圣诞需在家中举行,故酒楼、茶馆在下午六时一律打烊。普通商店营业时间最迟也只能到下午九时为止。街上可见到穿着苏格兰短裙的乐队巡回演奏。 非洲摩洛哥:在摩洛哥,平时不与平民见面的王族,在圣诞节当天,公主会在数千儿童的同乐大会上发给贫苦儿童礼物。 波兰:波兰人分为两派。在圣诞前夕一为吃圣诞大餐,另一为整日斋戒虔诚祈祷。 菲律宾:该国过圣诞节从十二月十六日就开始。做九天的祈求,虔诚的教徒每天早晨四时就起床祈祷。他们相信如此可得圣婴耶稣及圣母马利亚的特别恩泽,直到二十二日为止,在三天来朝日才结束圣诞庆典。 哥伦比亚:他们以化装舞会来庆祝圣诞。各人戴着假面具尽量不被人认出,凡能认出最多的人就可得到奖品。 澳大利亚:适婚年龄的女子,在圣诞节时将溶锡倾入冷水中,看它的形状,来预测未来夫婿的外貌,高矮胖瘦。 捷克:圣诞节未婚的捷克少女,把削好的苹果皮,抛在背后。她们以为这样做可以看出未来夫婿的姓氏之第一个字母。 苏联:圣诞前夕,家人围绕着象征“新岁的树”,给孩子讲述荒诞的老祖父拓荒故事。在圣诞节当天,中产阶级以下的人,争往大商店抢购礼物互赠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