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夺宝奇兵的法柜是什么
法柜ark,又叫约柜,是一个用木头造的柜子,里面放着刻了十诫的两块石头板子、一根摩西的哥哥亚伦曾经用过的手杖、一个用金子作成的罐子,里面装着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时期所吃的吗那。在柜子的上面有两尊用黄金打造的天使,这两尊天使面对面的用翅膀围出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代表上帝所在的地方,约柜放在哪里,那个地方就代表有神的同在,约柜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的心目中,就是神同在的象征,圣经记载、只有祭司可以靠近约柜、一般人因为犯罪、不能靠近约柜、若是靠近、马上死掉、 上帝为了给世人作见证、失踪多年的约柜从地底下挖到、公诸于世了! 失落的约柜是圣经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对于信徒们来说,约柜里装有上帝亲手书写的“十诚”,隐藏着上帝与人类的终极链接。
《圣经》里也多处记载了它的巨大威力:诸如夷平高山,摧毁军队,灭绝城市等等。然而,3000年前的某一天,约柜从所罗门圣殿里神秘地消失了,从此成为考古史最大的悬疑,根据公元1世纪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记载,约柜在罗马帝国毁灭耶路撒冷时,连同圣殿一同被毁,不过,亦有传说指有人把约柜偷运出耶路撒冷,据说现存放于埃塞俄比亚,探索频道曾派摄制队前往埃塞俄比亚,追寻消失了的约柜,不过当地的教士一直都不肯让摄制人员观看。
因此,约柜是否仍然存在,到今日仍然是一个谜,相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认为约柜是可以匹敌千军万马的神兵利器,因此到处探求找寻,期望能借其神力来左右战局。
㈡ 请问这座法国建筑叫什么名字
新凯旋门
在卢浮宫经香榭丽舍大街通往戴高乐广场上凯旋门的延长线上,建有一座巨大的纪念碑式的建筑物,这就是20世纪的凯旋门。虽然称之为“门”,但实际上它是一幢很摩登的现代化大楼。1989年7月15日,在大革命200周年纪念日,在它的顶层举行了最高级首脑会议。乘观光电梯上去,就可以享受到巴黎的远景。新凯旋门是一正方形建筑,长宽各为105米。令人惊奇的是,它与卢浮宫正中的方形广场同大。这样,通过香榭丽舍大街这条中轴,将具有历史意义的广场与这座超现代化的门连接起来实在令人敬佩。
http://travel.163.com/05/1222/15/25JAJS9I00061MJA.html
位于巴黎拉德芳斯(la Defense)金融商业区中心的新凯旋门(La Grande Arche)是一座划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它所处的中轴线更是一条串起了众多巴黎最富有魅力的名胜古迹的着名道路。
位于巴黎最享有盛名的中轴线上
这条中轴线的历史起始于十七世纪。当时巴黎城西北方的圣日尔曼城堡周边的森林里猎物众多,于是它就成了当时的法国执政者路易十四驰骋畋猎的苑囿。为了便于狩猎,当时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命令他的首席园艺师安德雷·勒诺特(Andre Le Notre)建一条从卢浮宫的方形广场出发,穿过杜丽乐花园(le jardin des Tuileries)直至圣日尔曼城堡(chateau de Saint Germain)的一条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在十八世纪又被加入了两个新亮点:路易十五时代的协和广场(1831年后人又在广场中心树立起了埃及赠送的obelisque方尖碑)和路易十六时代的香榭丽舍田园大道。
1806年后来的拿破仑一世又在这条中轴线上加上了两个拱形门——位于星形广场的宏伟的凯旋门和另一个规模较小的位于杜乐丽花园入口的装饰奢华的卡尔赛门(l’Arc Carrousel)从而完整了这条中轴线的建设。
拉德芳斯金融商业区的建设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规划在巴黎市区边界以外,目的是为这条路易十四时期的中轴线的末端再树立起一个历史标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评委们在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送选的众多各种形状的建筑样式中最终选中了大拱门的设计图。
勒诺特当年划出的这条完美(或者说几近完美)的中轴线从这个宏伟的巨形拱门(高度110米,深度112米,横跨度108米)中穿过,它就好象一扇通往巴黎城的永远敞开的大门。事实上,新凯旋门的设计师斯波莱克尔森曾要求将新凯旋门旋转6°33 ’’以矫正这条中轴线上协和广场和卢浮宫方形广场之间的移位,也从而体现出新凯旋门的定位性与重要性。
一项对人类和技术的挑战
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设计理念的实现对于参与工程建设的2000名建筑工人、工程师和建筑师来说是一次极高的技术挑战。1983年,当时的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从423份参选设计稿中选中了由丹麦不很出名的设计师约翰 奥都·冯·斯波莱克尔森(Johan Otto Von Spreckelsen)所设计的形似凯旋门的拱门式建筑。斯波莱克尔森的设计在被选中之前人们通过他的设计只建造了三个小教堂和他自己家的房子。斯波莱克尔森同设计巴黎机场候机大厅的保罗·安德雷(Paul Andreu)合作,构造了一个外观线条简单但内部结构却极为复杂的建筑。
整个新凯旋门的形状好似一个挖空的正方体,这个重达30万吨的挖空的正方体座落在12个深达30米的地基柱之上。建造这么一个巨形结构的建筑最先要考虑的就是它的均匀受力性:无论如何放置,它与地面的接触点必须受力均匀,就好象一颗骰子——无论怎么滚,停下来的那个面上的各点总是受同样大小的力。如果谁能转动新凯旋门这颗大骰子,他就会发现这颗挖空的骰子可以停在任何一个面上。
新凯旋门于1984年开始动工,历时约六年,1989年工程全面峻工。工程中采用了多项技术革新,特别是一百米高空的拱顶架设是工程中最难的部分。要将重达三万吨的巨形拱顶放置到一百米的高度,这绝对是一项技术、智慧与耐心的挑战。首先要从布置在不同方位的各个空吊塔台上伸出均匀的吊臂,然后同时启动升降系统将拱顶平稳的抬升至预定高度,最后再平移放好。
约翰 奥都 冯 斯波莱克尔森要求在他的工程中全部使用最好建筑材料。工程中使用了混有微硅粉(也称硅灰或凝聚硅灰)具有坚固性和柔韧性双重特性(相对于一般的坚固桥梁每立方米120公斤的密度来说这种水泥每立方米有350公斤之重)的水泥,2.5公倾的防反射玻璃,3.5公倾的防滑大理石。米晒乐 昂日(Michel Ange)也曾在他的工程中使用过那些雪白晶莹的大理石,这些价值不菲的大理石每块的价格都几乎等于一部小轿车。
尽管斯波莱克尔森在1987年新凯旋门建成前与世长辞,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还是在1989年按时完工用以纪念法国大革命胜利二百周年。
新凯旋门,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建筑
1989年7月七国首脑峰会于巴黎召开,同时也是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两百周年纪念日和埃菲尔铁塔落成一百周年纪念,新凯旋门就在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从那一刻起,新凯旋门,星形广场凯旋门和卢浮宫的卡尔赛门,三门一线贯通了这条历史中轴线。新凯旋门选择了于1989年8月26日,在《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又简称《人权宣言》)表决通过二百周年纪念日向公众开放,由于新凯旋门座落在欧洲最大且最具有活力的金融商业区中心,它也成了一座极具实用性的建筑。
远观新凯旋门,它的一侧墙体隐藏在装备部(le Ministere de l’Equipement)之后,另一侧墙体隐藏在AXA保险公司大楼后面。新凯旋门是一座集写字楼、展览厅及观光台于一体的多功能型建筑。它两侧各35层的“门柱”上可提供四万六千平米的办公空间,共有4000多名员工在其中工作。参观者可借助几部架设在两侧墙体之间的全球唯一的全景观光电梯登临新凯旋门顶部,俯看巴黎西部风光。特别是顺着当年安德雷 勒诺特划出的那道历史中轴线,你还可以看到巴黎最富盛名的几座历史建筑。在新凯旋门顶部的观景平台上放眼巴黎城,许多人都会感受到艺术、历史与现代科技的三重震撼。
新凯旋门顶部的展览大厅是一个展示自由、艺术与美的场所。这里的展览常能提升当代无名艺术家的知名度。在这里参观者不但能居高远眺,还可以品尝到美酒和美味的传统及现代厨艺。新凯旋门的顶部还是一个举行聚会的最佳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优雅的氛围里举办鸡尾酒会或者协议签署等活动。
㈢ 法国,奥地利,德国,瑞士,意大利,文化风俗有什么要注意的
(1)社交礼仪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 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着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 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2)服饰礼仪
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
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3)餐饮礼仪
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
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餐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
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4)习俗禁忌
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对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仙、金盏花和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
法国的国鸟是公鸡,他们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直接化身。
法国的国石是珍珠。
法国人大多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他们所忌讳的色彩主要是黄色与墨绿色。
法国人所忌讳的数字是“13”与“星期五”。
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对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味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关系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其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在奥地利,绿色最令人喜爱,包括许多服饰品也都使用绿色。比如,有灰色的法兰绒西装,特意用绿色边儿。狩猎装多半使用绿色。
奥地利人热情、和蔼可亲。在公共场所,奥地利人即使是和陌生人相见,也打招呼。和主人交谈时,不要主动议论钱、宗教或政治之类的话题(除非主人先谈起)。73%的奥地利公民信仰基督教,到奥地利旅游及参加相关的节日活动请尊重当地的宗教习惯和风俗。奥地利人喜欢别国人知道自己民族的特性和谈论自己的成就。
奥地利的商务礼俗,宜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奥地利商人相当正规、严肃,尤其是首都维也纳,令人觉到一种莫扎特、贝多芬、斯特劳斯等世界着名的音乐家在此活动过的、王朝风格的气氛。
奥地利人的姓名一般由两个词组成,第一个是名,第二个是姓。姓名另有三个词组成,一般为双名或双姓。平辈之间称呼时,一般相互称姓,只有在家庭内部和好朋友之间才称呼名字。
如果奥地利人的名片上印着好几个头衔,则务必问清楚那一个是最重要的,因为一旦称呼有误会洋相出。与奥地利人通信更是要小心,必须正确无误地冠上他们的真正头衔,有的人的姓名中夹有“VON”,表明他的家庭历史上曾经有贵族。
奥地利妇女结婚后改姓夫姓,即使是离婚或改嫁后也保持着原来丈夫的姓氏,因而切莫以姓氏来推断妇女的夫姓,枉加称呼。奥地利人,不喜欢在新年期间食用虾类。因为虾会倒着行走,象征不吉利,若吃了虾,新的一年生意就难以进取。
守纪律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守时间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待人诚恳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楼主,我好辛苦呢,采纳吧啊~~
㈣ 法国的文化遗产名称叫什么所在的国家是哪
法国的文化遗产很多,但是世界级的只有凡尔赛宫。法国的文化遗产当然也是在法国的。
以下是几个有名的文化遗产:
1.巴黎先贤祠
先贤祠 (le Panthé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 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安德烈·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至今,共有72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政治家。
2.法国华工纪念碑
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
3.圣城兰斯
兰斯(Reims,又译汉斯),法国东北部城市,香槟-阿登大区(Région Champagne-Ardenne)马恩省(Marne,51省)的市镇,也是该省的一个副省会(Sous-préfecture)。兰斯是法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副省会城市,其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是马恩省省会香槟沙隆(Châlons-en-Champagne)的四倍以上。兰斯是法国着名的宗教文化中心,被称为“王者之城”。自11世纪起,法国国王都必须到这个“加冕之都”受冕登基。在法国历史上,共有25位国王在兰斯圣母大教堂加冕,其中包括法兰克王国的奠基者克洛维一世(Clovis I)、路易一世(Louis le Pieux)、路易八世(Louis VIII)、查理七世(Charles VII)、路易十三(Louis XIII)等。也是在这座圣城,纳粹德国于1945年5月7日签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投降书,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兰斯也是世界名酒香槟(Champagne)的产地,兰斯附近有大约两万处葡萄农家和上百家家香槟厂,是香槟-阿登大区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
4.巴黎公社社员墙
巴黎公社社员墙是拉雪兹神甫公墓东北角的一段灰色砖墙。弹孔深深地楔进墙中,尘封了百余年前的一夜血雨腥风。1871年5月中的那壮烈的七天以这段墙作为终结,角落里最后的战士血污遍身却毫不狼狈,占尽上风的政府军制服华美却身形猥琐。前者是爱国者,是人类最崇高理想的最初实践者;后者是屠杀者,是奴颜婢膝的卖国贼。
5.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着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当时的行宫拥有26个房间,如今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作为法兰西宫庭长达107年(1682-1789)。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在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此后凡尔赛宫沦为废墟达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才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
㈤ 法国的凡尔赛宫是什么时期建造的
凡尔赛宫(Versailles)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驰名世界,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原是一个小村落,是路易十三1624年在凡尔赛树林中造的狩猎宫。1661年,由路易十四改造成一座豪华的王宫。是着名建筑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精心设计而的。该宫于1689年全部竣工,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宫殿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朝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有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的外观宏伟、壮观,内部陈设和装璜更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而来的中国古代的精隆瓷器。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而塑的铜雕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789年路易十六当权时,凡尔赛宫的富丽堂皇、奢侈豪华,达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终于引起人民的愤慨,大革命期间,凡尔赛宫几乎被荒废。直至1837年,路易·菲利浦才重新修理,把它改为法兰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美术、雕刻等许多艺术品。
19世纪下半叶,凡尔赛宫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1870年,普鲁士军队占领凡尔赛。第二年德皇在此举行加冕典礼。同年,梯也尔政府盘踞在凡尔赛宫,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计划。1871—1878年,法国国民议会设在这里。1875年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法兰西共和国。1919年6月28日,法国及英国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达200多万南北宫和正宫底层处路易·菲利浦起已改为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肖像画、雕塑、巨幅历史画以及其它艺术珍品。凡尔赛宫除供参观游览之外,法国总统和其它领导人也常在此会见或宴请各国国家首脑和外交使节。
㈥ 外贸运输中提到FR空柜, FR是什么意思
框架柜英文是FLAT RACK,简称为FR柜。框架柜是在普通柜的基础之上去掉了箱顶和侧壁,它的特点是没有箱顶和侧壁,有时连端壁也去掉,只剩下底板和四个角柱,在超标准集装箱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准确了解航运市场的承运能力,及船运公司计价方法和市场价格。了解客户的货物参数(最好有照片)、出货时间和交货期。充分估计操作难度、充分核算将要产生的费用。
(6)法国狩猎柜是什么扩展阅读
特种柜本身承运人拥有量较少,市场的需求量也较小。操作起来难度大,环节复杂,整个运输过程需要多个环节全部予以确认方可承接。主要需要事先确认货柜,价格,舱位。价格的差异性很大,不具备可比性。很多船公司不提供特种柜的服务。相对来说,特种柜承运的货物价值一般较高。
冷藏箱主要注意:柜子的设置要求,是否需要预冷、是否需要做适载检验(CWI)、通风口开口度数、温度多少、提柜时间、免费箱体使用期、码头免费堆存期。
开顶箱:事先确认货物的重量、尺寸、装卸要求、货主对箱体的要求。框架箱:事先确认货物的重量、尺寸、装卸要求、货主对箱体的要求、陆运过程的可行性、准确核算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框架柜
㈦ 法国有卢浮宫还有什么宫
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在法国北部法兰西岛地区赛纳——马恩省的枫丹白露,具体坐标为48°24'7.50"N 2°41'57.40"E从12世纪起用作法国国王狩猎的行宫。“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由“fontaine belle eau”演变而来,“fontaine belle eau”的法文原义为“美丽的泉水”。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
奥赛宫(Musée D’orsay),“欧洲最美丽的博物馆”,就站在这个背景中,站在优雅的塞纳河左岸,与杜伊勒利(Tuileries)花园和卢浮宫(Palaise Louvre)遥遥相对。任何人第一眼看见奥赛宫的时候都会有惊艳的刹那震撼,这的确是一座美丽非凡的建筑物,一座由火车站演化而来的博物馆,一座象征十九世纪法国艺术到达世界艺术颠峰的纪念碑。
凡尔赛宫(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1682-1789)。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㈧ 欧洲三大皇宫是哪三个
分别是马德里皇宫、凡尔赛宫、维也纳美泉宫。
1、马德里皇宫
马德里皇宫(Palacio Real de Madrid)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
皇宫外观呈正方形结构,富丽堂皇,宫内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它是波旁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现在,该皇宫已被辟为博物院,供游人参观。
2、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法文: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着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在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
1793年,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此后凡尔赛宫沦为废墟达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才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
3、维也纳美泉宫
美泉宫(德语:Schloss Schönbrunn ,又音译作申布伦宫)是坐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Vienna 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
传说1612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狩猎于此,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洌,遂命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
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美泉宫及其花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8)法国狩猎柜是什么扩展阅读:
西班牙马德里皇宫,是卡洛斯三世国王到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西班牙国王寝室宫殿,现在向公众开放。西班牙马德里皇宫是欧洲最大,最美丽的宫殿之一。
早在马德里成为西班牙首都之前,穆罕默德就下令在马格里特(现在的马德里)建造一座堡垒。堡垒旨在保护托莱多(西班牙古城),反对基督徒。1734年圣诞节前夕,一场大火摧毁了堡垒及其城堡。
1738年,西班牙菲利普五世国王决定重建宫殿,重建的马德里皇宫于1764年完成。马德里皇宫建筑主材由石灰石和花岗岩组成,吸取前皇宫教训,建筑的材料都是防火的。据估计,在13.5万平方米的面积中,有2000间豪华房间,其中50间可供游客参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凡尔赛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德里皇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美泉宫
㈨ 法国的凡尔 赛宫的建筑材料是什么
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千米的凡尔赛镇。
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着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当时的行宫拥有26个房间,如今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作为法兰西宫庭长达107年(1682-1789)。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在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此后凡尔赛宫沦为废墟达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才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
㈩ 法国有什么着名城堡搜
法国着名的城堡有很多,但是我认为最着名的有:
1、香浓堡(舍农索堡)-是一座充满女性柔情的城堡,被称为“法国的女人堡”。
2、香波堡,是卢瓦尔河谷所有城堡中最宏伟也是最大的一个,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附近的居民常喜欢把它和阴柔的舍侬索堡封为法国古堡里的一王一后。香波城堡建在法国贵族生活气味最浓厚的地区,森林遍地,盛产木材、葡萄酒,法国历代的国王、贵族在此打造一座又一座度假用的狩猎宫殿,甚至还不时举朝迁移至此。被称为“法国城堡的男人堡”。
3、圣米歇尔山城堡,圣米歇尔山被誉为“世界第8大奇迹”,它是天主教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这里属于诺曼底地区。公元708年,阿夫朗什镇主教奥伯特遇天使长米歇尔显灵,并在其脑颅上点开一个洞,因此他在岛上最高处修建一座小教堂奉献给天使长米歇尔,使之成为朝圣中心,故称米歇尔山。山的面积很小,直径只有1公里,山头建有比它高出近两倍的修道院。
法国的城堡群都集中在卢瓦尔地区,大大小小分布了几十个城堡。但是我认为最着名的是以上三座城堡。而且历史和建筑特色都比较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