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下,法国二战英雄戴高乐的介绍
1890年11月22日,戴高乐[1](Charles de Gaulle)诞生于里尔。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被授予少尉军衔,赴贝当担任团长的驻阿拉斯步兵第33团供职。1914年参加一战,因作战英勇受到表彰。1921年,与伊冯娜·旺德鲁结婚。1940年,晋升为准将,并被保罗·雷诺总理任命为国防次长兼陆军次长,两度赴伦敦执行使命。雷诺内阁总辞后,拒绝签署停战要求,赴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8月,与丘吉尔首相签定关于自由法国章程的议定书。在戴高乐的号召下,整个法属赤道非洲支持自由法国。10月,在伦敦成立帝国防务委员会,任主席。1941年,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任主席。1943年6月,抵达法属北非首府阿尔及尔,与美国支持的吉罗将军共同担任新成立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7月,迫使吉罗将军专任法国部队总司令,得以单独主持法兰西全国解放委员会工作。秋天,彻底清除吉罗。1944年6月3日,在阿尔及尔成立法国临时政府。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8月19日,巴黎起义。戴高乐领导下的勒克莱尔师首批进入抵达巴黎市政府大厦,巴黎解放。25日,戴高乐将军进入巴黎,并接受德国军队投降书。1945年9月,法国全民公决,屏弃第三共和国,第四共和国成立。11月,被议会选举为临时政府总理,组成新的临时政府。1946年1月,辞去临时政府总理职务。1947年4月,在斯特拉斯堡宣布成立“法兰西人民联盟”。1953年,退出政坛隐居。1958年, 阿尔及尔暴动。国民议会被迫授予戴高乐将军全权,并委托其制定新宪法。戴高乐接管了议会、总统和政府的全部权力。9月,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12月,当选共和国总统。1959年9月,宣布阿尔及利亚人享有自决权。12月,宣布解散法兰西共同体。1960年,法国在撒哈拉大沙漠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1964年,西方阵营中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65年,发射人造卫星。1966年,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组织,只保留政治组织资格。1969年4月,宣布停止执行共和国总统职权,隐居科龙贝。1970年11月9日,在科龙贝病逝。
[编辑本段]作品列表
戴高乐除了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与政治家之外,同样也是一位作家,一生有六大着作:
《敌人内部的倾轧》(1924年):戴高乐第一部着作。
《剑锋》(1932年)
《未来的军队》(1934年)
《法国和她的军队》(1938年)
《战争回忆录》(1947年):与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并称为姐妹作。
《希望回忆录》(1970年):戴高乐的遗着,预计写完三卷,但还未完成,戴高乐就因动脉瘤破裂去世,仅完成第一卷与第二卷的头两章。
[编辑本段]戴高乐年谱
1890年11月22日 夏尔·戴高乐诞生于法国里戈,里尔市公主街9号一个世代笃信天主教的小贵族家庭。
是巴黎圣母利亚学校教师亨利·戴高尔及其夫人让娜·马约的第三个孩子。
1907年 送往安多盎求学。
1909年 考入圣西尔军队。
1912年10月 圣西尔学校毕业,授于少尉军衔,奉命赴贝当担任团长的驻阿拉斯的步兵第33团供职。
1913年 晋升为陆军中尉。
1914年7月28日-8月4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14年8月15日 在比利时境内迪南负伤,因作战勇敢受到表彰。
1915年3月15日 在香巴尼前线的梅斯尼尔-雷斯伊尔吕斯第二次负伤,伤愈后晋升为陆军上尉。
1916年3月25日 戴高尔指挥的步兵第10连在都奥蒙阵地几乎被敌全歼。戴高乐上尉被误传阵亡。
追授一枚最高荣誉十字勋章,并在全军通令表彰。
其实是伤后未死而被德军俘虏。
1916—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被俘,曾经五次逃跑未果,五度被易惩罚营。
11月11日战争结束后获释回国。
1919年6月28日 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签字。
1919—1920年 应募赴波兰第4旧车师供职同苏联红军作战。
战争结束后,戴高乐又留波兰一年,担任朗贝托夫军事学院战术教员。
1921年4月7日 同饼干制造商女儿伊冯娜·旺德鲁结婚。
1921年10月 任圣西尔军校战争史讲师。
1922年11月 入军事学院深造进修。
1924年6月 军事学院毕业。被派往美因兹的莱茵区法军司令部供职。发表处女作《敌人阵营的倾轧》。
1925年10月 调任贝当元帅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办公室幕僚。
1927年 晋升为陆军少校,指挥第19步轻兵营。
1929年-1931年 调往贝鲁特。在驻中东法部队中供职。
负责伊拉克、伊朗和埃及事物。
1932年 晋升中校。调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发表《剑刃》一书。
1934年 《建立职业军》一书出版。
1937年 晋升上校。任第507坦克团团长。
1938年 《法国和它的军队》一书问世。因此书与贝当发生了一场冲突。
1939年9月1日 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
戴高乐受权指挥第5集团军坦克部队。
1940年5月10日 德国入侵荷兰、比利时。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法国。
11日,戴高乐奉命指挥第14装甲师。
25日,戴高乐晋升为临时性准将。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 被德军围困于加来地区英法军队,被迫从敦克尔克港经海上撤退。
5日,戴高乐在改组后的雷诺政府中任国防副国秘书。
6日至17日,又被任命为保罗·雷诺内阁的国防和陆军部次长。
14日,巴黎陷落。
16日,雷诺辞职。深夜,贝当组阁。
1940年6月17日 贝当向德乞降。戴高乐只身飞往伦敦。
1940年6月18日 在伦敦电台发表“6·18”讲话,号召法国人坚持抗战。
1940年6月22日 法国战败,法代表在贡比涅停战协定上签字。贝当政府向希特勒投降。
1940年8月2日 被维希政府军事法庭缺席判处死刑。
1940年8月 在伦敦签订丘吉尔-戴高乐关于自由法国章程的协议书。
在戴高乐的号召下,整个法属赤道非洲支持自由法国。
1940年10月27日 戴高乐在伦敦成立“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
1941年9月24日 在伦敦成立“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戴高乐任主席。
1943年6月3日 戴高乐到达阿尔及尔之后,又将其改名为法国国家解放委员会
CFLN, 与吉罗将军(Giraud)共同主持。
1944年6月3日 戴高乐将军被推选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总理。
1944年6月6日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14日 戴高乐抵达诺曼底,受到在古尔塞勒 和贝叶 的法国人的热烈欢呼。
1944年8月24日 勒克莱尔将军率领装甲师解放了法国
1944年9月9日 由他主持的国民政府成立
1944年10月23日 临时政府才终于被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大强国承认。
1945年10月 选举出制宪议会。
1946年1月20日 戴高乐因为军事贷款问题向国民议会主席费力克斯·古安 提出辞职。
1946年6月16日 在贝叶发表讲话。他陈述了一个真正的宪法草案,即加强行政权力,权
责明确分开,其实这正是第五共和国宪法的雏形。
1947年4月17日 他发起了法兰西人民联盟
1953年 两度去非洲
1956年 去法属安的列斯群岛和太平洋法属领地
1957年 到达撒哈拉。
1958年5月13日 以萨朗将军(Salan)为首的救国委员会成立。
1958年5月29日 第四共和国总统勒内·科蒂向这位“最优秀的法国人”发出了呼吁。
1958年6月1日 议会的553票中以329票赞成通过授权戴高乐组建新政府。
1958年9月28日 举行的公民投票中,新宪法在法国本土以79.2%的压倒多数被通过
1959年1月8日 戴高乐宣布就职。
1959年 戴高乐宣布阿尔及利亚人民享有自决权。
1961年1月8日 在有关公民自决原则的全民投票中戴高乐获得广泛支持
1961年4月22日 将军暴动(但很快失败)
1962年3月22日 法阿双方签署埃维昂协议。
1963年1月22日 签署的爱丽舍条约标志着独立于欧洲体制的法德轴心的建立
1964年 戴高乐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到拉丁美洲国家进行访问。
1965年 戴高乐以54.8%的选票击败密特朗,再度当选共和国总统。
1966年 在柬埔寨金边发表讲话时,抨击了美国在越南的政策。
1966年 前往苏联访问,开始了他的“缓和紧张局势,进而达成谅解,最后
进行合作”的外交政策。
1967年7月 他发出“自由的魁北克万岁”的口号,得罪了加拿大政府
1967年 到波兰访问
1968年3月 工会和左派政党利用学生运动掀起工人总罢工。总罢工使政权在五月份
期间陷入瘫痪,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动摇了政府的统治。
1968年 在罗马尼亚进行访问,此时国内正发生严重危机
1968年5月27日 政府、工会和资方代表三方签署格勒纳勒(Grenelle)协议,制定出的
是一系列传统措施。
1968年5月29日 戴高乐突然神秘失踪,乘直升飞机不知去向,引起一片恐慌,导致各方
揣测
1968年5月30日,大批市民上街游行支持戴高乐。戴高乐解散国民议会。各政党忙于立法选
举,工人逐渐开始复工。
1969年4月27日,他就有关区域改革和参议院体制改革的提议以52.4%的反对票被否决。
戴高乐将军忠实自己的承诺,也尊重法国人民的意愿,宣布辞职。
1970年11月9日 戴高乐将军在撰写回忆录时因动脉瘤破裂而去世,享年80岁。
戴高乐将军被安葬在他的女儿安娜的墓地旁边,墓碑上只刻有“夏尔·
戴高乐1890-1970”字样。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不仅是法兰西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值得称赞的父亲。
戴高乐夫人将要分娩,不幸遇到了车祸,当场昏死过去,经医生的抢救才转危为安。不久,女儿小安娜便诞生了,遗憾的是,由于夫人的治疗过程中服用大量的的药物,致使小安娜生下来就是一个迟钝弱智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戴高乐夫人没有一点厌烦的表示,她对丈夫说,宁可放弃自己所有的地位和金钱,也要让安娜享受一个正常孩子的欢乐。戴高乐十分同意妻子的解释,他激动地说:“不是安娜自己要求到人间的,我们两个人的责任,就是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 为了使安娜生活在一个更祥和、无人打扰的环境里,戴高乐夫妇购买了一处环境优美的住宅,使安娜既可以避开众人的目光,又可以安静地与父母在一起。
戴高乐身材魁梧,智力超群,身居高职,外表看上去十分威严,似乎令人难以接近,但对这个女儿却十分慈祥。他对安娜的每一个要求尽量满足,从不拒绝。随着小安娜的逐渐长大,每天饭后,戴高乐总领着女儿的手围着花园散步,还不时地为她讲故事、唱歌儿和表演哑剧。小安娜虽然不能说话,但在高兴的时候,也会像别的小孩子一样,欢快地笑出声来,而爸爸是惟一能使她发笑的人。当安娜玩得疲倦时,她便伏在爸爸的怀里睡着了。戴高乐陪伴女儿的时候,从来没有急躁和厌烦过,即使在二战流亡期间,也把安娜带在自己身边。他总是以神圣的父爱,抚平小安娜心灵的创伤。戴高乐一生节俭,却为安娜设立了专用的委托金,并以自己撰写回忆录的版权费人了低押。
安娜在即将欢度20周岁生日的时候,不幸被肝炎夺去了生命。安葬仪式结束后,戴高乐夫妇含着热泪,站在女儿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好像还不许多话要和孩子倾诉。天已经黑了,戴高乐才对妻子说:“走吧,现在她已经和别人一样了。”安娜去世后,戴高乐总统在痛苦中决定:将安娜生前住过的房子改建为“安娜· 戴高乐基金会”办公处,决定断续帮助和女儿一样弱智的孩子。
‘贰’ 戴高乐是什么
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并在战后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担任第一任总统。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2005年,法国国家二台举行的“法国十大伟人榜”评选揭晓,电视观众评选戴高乐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叁’ 戴高乐在法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国际地位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各是什么
戴高乐,是法兰西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肆’ 什么是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该级航空母舰是法国第一级核动力水面战舰,同时也是世界上惟一一级采用核动力的中型航空母舰。该舰标准排水量35500吨,满载排水量39680吨;舰长261.5米,宽31.5米,吃水8.5米。舰上的动力装置采用了2座K-15一体化自然循环压水堆,双堆热功率300兆瓦,总功率61000千瓦,可使航速达到27节。
该航空母舰采用5叶定螺旋桨,以25节航行可以连续航行5年不需重添燃料。该舰轴向甲板和斜角甲板上各装设一部美国研制的改进型C-13蒸汽弹射器。每部弹射器每隔 20秒就可弹射1架飞机。舰首次安装了“塞尼特”战术数据系统和16号数据链,不仅能够随时接收和处理本舰所有探测设备发来的信息,而且能够实时获得和迅速处理来自外部其他设备的信息,并最终达到对整个战区的战术态势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及时指挥编队内各作战单位,对不同威胁目标作出快速反应。
该舰编制1700人,装载各类飞机40架,装备有7座舰空导弹发射装置。该级航空母舰的服役,使法国步人航空母舰大国的行列。
‘伍’ 戴高乐是什么人物
夏尔·戴高乐是法国国务、军事、政治活动家,准将。生于贵族家庭。毕业于圣西尔军事学校(
1912年)和巴黎的高等军校(1924年)。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任过各种指挥和参谋职务,并从事过军事教学活动。
1932~36年,戴高乐任国防常设委员会最高军事会议秘书,曾出版过几部军事理论着作,阐述在未来战争中战斗行动的机动性,以及大量集中使用坦克与空军、步兵协同作战的必要性,建议在法国建立能实施积极进攻行动的、职业的机械化军队,要拥有10万人、3000辆坦克的机械化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戴高乐上校在阿尔萨斯指挥第5集团军的坦克部队,曾建议组建强大的坦克预备队,以便消灭可能在正面突破的德军。尔后的事态发展证明,他的建议是完全正确的,但可惜未被法国统帅部采纳。
1940年5月,戴高乐在索姆河战争中曾指挥坦克第4师。在法国军队已经明显要遭到失败的条件下
,戴高乐于6月5日就任国防部副部长。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后,法国贝当投降政府于6月16日上台,戴高乐离法赴英。
戴高乐6月18日从英国通过广播,号召法国人民继续进行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争,并在伦敦发起“自由法国”运动。贝当政府指责戴高乐叛国,法国第17军区军事法庭缺度判决他死刑。
戴高乐着手组建“自由法国”武装力量,并以司令的名义宣称接受英国统帅部的统一命令。到1940年11月,“自由法国”的军队已拥有3万5千人,其中有1000名飞行员、20艘军舰和60条运输船。戴高乐努力使法国各殖民地参加“自由法国”运动,以便提高运动的声望,扩大补充兵员和物质保障的基地。
1940~42年,“自由法国”部队曾在近东和非洲对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部队作战。1941年9月26日,苏联政府承认戴高乐为“世界各地自由法国人的领袖”。根据戴高乐的建议,于1942年在苏联由法国飞行员组建了“诺曼底”空军大队,在苏德战场上战功卓着,后扩编为战斗机团。
英美国部队在北非登陆后,驻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的法国部队与盟国军队会合。这些部队统一由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领导,戴高乐于1943年7月任该委员会第2主席,同年11月任主席。
戴高乐根据与英、美同盟国的协议,4个师的法国远征军参加了在意大利的战斗行动。法国坦克师和英美军队一起于19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同月,戴高乐担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1944年8月,法国第1集团军在法国南部登陆,参加了解放祖国的行动。
由于戴高乐的坚决要求,勒克莱尔将军的坦克师开往巴黎,于1944年8月24日进入法国首都,支持了起义的居民。1944年12月10日,戴高乐在莫斯科签定苏法同盟互助条约。他在祖国危急的历史时期,为争取伟大强国法兰西的独立和复兴而进行的斗争,表现出高度勇敢、刚毅、坚韧不拔的精神。
1946年1月,戴高乐由于未能在法国建立总统制而离职。从1947年起,戴高乐领导他所建立的“法兰西人民联盟”的活动。1953年5月宣布该组织解散后,暂时停止了自己的一切政治活动。
1958年5月,由于阿尔及利亚的军事叛乱而引起强烈的法国政治危机,其国民议会的多数要求戴高乐出来执政。1958年6月1日,戴高乐担任了法国总理,1959年1月8日任法国总统。根据1958年的法国宪法,总统的权利大大扩大了。
1965年12月19日,戴高乐再次当选为总统,任期7年。戴高乐在国内执行的是保守政策,在对外政策方面则力求恢复法国做为一个大国的威望,力图在解决欧洲和世界政治的重大问题时,维护法国的独立性。他在保护本国利益的同时,寻求比较灵活的方式来保持法国在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影响,并促使对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殖民战争停战,坚决执行使法国从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承担的军事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方针。
1966年,戴高乐勇敢地决定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军事组织”,并撤除美国在法国领土上的一切军事基地。在对待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戴高乐都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主张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谴责美国对印度支那、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的侵略,宣布承认奥得河-尼斯河国界,赞成与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扩大接触。戴高乐非常重视加强苏法之间的合作,1966年戴高乐对苏联的访问,为苏法两国领导人经常的会见奠定了基础。
同时,戴高乐政府实行建立本国核力量的计划,拒绝签署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1963年)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68年)。法国曾在联合国宣布,将同该条约签署国一样对待1968年的条约。1969年4月28日,戴高乐因在改组参议院和改革法国的行政体制问题的公民投票中失败,辞去了法国总统职务。
‘陆’ 戴高乐在法国是什么党
法国属于多党制,没有一个政党能独自取得政权,必须由多个政党共同组成联合政府。
戴高乐1947年创建法兰西人民联盟,亦称戴高乐联盟。1951年法兰西人民联盟成为正式政党,在议会里占有120个席位,后由于不满议会党团断决与议会组织的联系,该党在1955年解体。
‘柒’ 二战中的法国戴高乐将军是怎么死的
关于戴高乐的死因是他突发心脏病猝死了。
三、戴高乐在法国人民的心中拥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他是法国人民心中的民族英雄,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一直都站在最前线,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出极其重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了法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戴高乐还被法国人称为现代救星,在他担任总统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帮助法国恢复了大国的地位,捍卫了法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荣誉,维护了法国在各个国家中的尊严。
‘捌’ 法国总统戴高乐是谁
在法国历史上,有两个人物让世人推崇备至。其一是拿破仑,他所率领的军队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使法兰西这一字眼在世界近代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其二就是戴高乐了,他使法兰西这一民族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让法兰西重新放射出光芒。当1940年6月18日,伦敦广播电台播出“无论发生什么事,法兰西抵抗的火焰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之时,一个伟人就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这位拯救法兰西于水火之中的伟人,青少年时的人生足迹又是怎样的呢?
戴高乐祖先曾在佛兰德、香巴尼和布尔戈尼等地居住过。这是一个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破了产的、笃信天主教的小贵族家庭。18世纪,戴高乐家族曾有人涉足司法界为官,担任过巴黎议会的检察官。进入19世纪,戴高乐家族又以科学文化为主要职业,成了令人钦慕的书香门第。在这个家庭中,对戴高乐一生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他的祖父母。
戴高乐的祖父名叫朱利安·菲力普。1835年,朱利安·菲力普同约瑟芬·安娜·玛丽·马约结婚。朱利安·菲力普是一位历史学家。他致力于史学、古籍研究,潜心阅读中世纪的证书,辨认和收集巴黎教堂的铭文,1839年出版了《巴黎及其近郊新史》一书。从信仰上来说,他是正统的保皇分子。他认为在正统遭受严重的破坏之后,历史应该恢复其连续性,祖国应该重建。法国历史应该使法国人团结在一起,正如宗教圣徒们团结在一起一样。
戴高乐的祖母约瑟芬·马约,在事业上似乎比丈夫更具影响,堪称文学界女豪杰。约瑟芬·马约出生于一个烟草厂主家庭,也许这个资产阶级出身使她不像丈夫那样受旧思想和旧传统约束,也不像一般富家闺秀那样胸无大志。
约瑟芬也是—位天主教徒,她曾写过许多关于宗教道德的书,书中浓厚的宗教道德色彩,在当时颇受称赞。但是,活跃的思想并没有被宗教精神禁锢住,她在一家《家庭通讯》刊物任主编,经手发表了社会主义者朱尔·瓦莱斯的文章,还曾着文颂扬颇为着名的社会主义者蒲鲁东。然而,她并不是社会主义者。
她思想活跃、才思敏捷。使她一举成名的小说《阿代马尔·德贝尔卡斯托》至今仍然吸引着不少读者。她的文学作品源源不断,在19世纪的法国,她可算得上是一位多产的女作家,在国立图书馆的目录卡上,她的作品目录占了8页之多。
特别是她的传记体裁的作品,更有着极高的艺术及社会价值。其中有记述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夏多勃里昂的传记,有记述追随拿破仑多年曾护送他去厄尔巴岛的特鲁奥将军的传记,还有记述爱尔兰政治家达尼埃尔·奥康内尔的传记。
戴高乐在幼年时就极为钦佩夏多勃里昂并欣赏他的诗句,他还对祖母的《爱尔兰解放者奥康内尔》一书爱不释手。书中描述的奥康内尔,由一个爱尔兰的独立运动的成员,一步步成为国会议员,并参加英国宪章运动,为“暴力派”领袖之一;后又创办《北极星》报,宣传暴力改革思想;最后变成为合法主义者,不再主张暴力斗争。其一生的经历对戴高乐影响极大。在祖母的《奥康内尔传记》中所阐明的主题则贯穿了戴高乐的毕生活动。约瑟芬·马约在《爱尔兰解放者奥康内尔》一书中赞扬了那位爱尔兰的爱国者进行的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他用尊重法律和秩序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戴高乐从小立志报国效力,甚至于戴高乐的历史文学修养,完全可以说都与他的祖母有直接的关系。戴高乐虽然从他资产阶级出身的祖母那里继承了许多,但他从来都否认自己与资产阶级有任何牵连。1962年,戴高乐说道:“资产者?我从来就不是。资产阶级,就是财富,就是占有财富的意识,或是攫取财富的欲望。我的家庭和我,我们一直是贫穷的……我从未感到我与这个阶级的利益和愿望联系在一起。”
的确如此,在戴高乐的祖父那一代上,法国是一个农民占绝对数的国家。由于在法国,拿破仑三世一直被看成是乡下人“反对资产阶级封建制”的保护人,农民对皇帝也一直充满了忠诚。作为保皇分子的祖父、以及延续了这种信仰的后代们,生长在法国的乡村,自然要否认其与资产阶级的任何牵连了。
‘玖’ 戴高乐是谁,为何说他在二战时期的作用最大
对法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70年,戴高乐逝世。生前遗嘱,拒绝国葬。在教堂,他的遗体被运往小教堂。戴高乐被安葬女儿墓地旁边,墓碑刻有“夏尔·戴高乐1890-1970”的字样。就这样,伟大的总统去世。二战之后,诞生很多伟人,戴高乐是值得佩服的。
戴高乐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对军事感兴趣,毕业于圣西尔军校。一战期间,加入战争。一战期间,受三次伤,最后被德军俘虏。在德国三十二个月的关押生活。作为战俘,不安分,越狱被俘,每次被关进惩罚营。可一战期间,非常厉害。
法国建立第四共和国。戴高乐与制宪议会发生冲突,干脆辞职。戴高乐没有任何作为,成立其他党派,结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