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法国战败最重要的原因
号称欧洲大陆第一陆军强国的,拥有300万陆军的,是世界坦克的初始国之一,空军的初始国之一,世界第二号殖民帝国的法国在二战中被绿色计划轻一打败,原因如下
1一战后,法国作为战胜国,获得了巨大利益,国际威望提升,由此骄傲情绪上升,忘记了德国的实力,没有加紧机械化国防的建设
2太相信东北部的马奇诺防线,以为世界大战将向一战的方式展开,军事思想严重落后。
3绥靖政策,容忍纳粹德国撕毁凡尔塞条约,没有制止,签订的慕尼黑条约,纳粹野心大长。
4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后,没有主动出击,致使德国有了喘息机会。
5德军攻入法国后,没有顽强抵抗,过早的投降。
谢谢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为何如此迅速战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第如此迅速战败的原因如下:
1.法国人盲目建设马其诺防线,一厢情愿地认为德国人永远无法逾越。
2.联军的作战意识很是消极,是既不想打又不敢打。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一战的阴影、波德战争的震撼,自身军队模糊的战争定位影响。以至于开战前夕很多法军因为喝高了而住院、支援物资里明确要求加入娱乐用具、拿自家产的葡萄酒去分界线和德军换啤酒喝。
3.德军及其周密的作战部署,由曼施坦因元帅制定的黄色方案将兵力分为ABC三个集团军,A集团军部署于北部平原,负责进攻和掩护B集团军;B集团军部署中部森林,为主力部队;C集团军部署在马其诺防线,负责牵制联军主力。
4.法国情报机构的无能。希特勒自编自导“黄色方案曝光”,使联军认为其主力部队是A集团军,为B集团军赢得了绝对的胜利。
5.两国治军思想的严重差异。法军虽然兵力远高于德军,但思维严重拖轨,在以坦克为主力的装甲部队配合步兵和空中力量的战略时代,法军还是侧重以步兵为主,装甲部队为辅(肉盾)的陈旧思维,而且还是单纯注重防御(马其诺防线),在运动战大展神威之时还是沿袭一战的老思维。
(2)法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扩展阅读:
法国战役
法国战役(又称法兰西战役,法语:Bataille de France,德国将其称为西方战役(Westfeldzug)),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从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法国及比利时、荷兰等低地国家。
结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战。号称拥有“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在战争历时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被纳粹德国击败。战争最后,英国远征军和许多法军士兵在发电机行动中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国本土。
背景
1939年德国征服波兰后,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议,但为英法所拒绝,于是希特勒便决心用实力来逼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给德国陆军将领的一个指令中,阐明了他之所以坚信进攻西欧是德国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担心和苏联签订的条约,只有在符合苏联的目的时才会使苏联保持中立。因此一但英法向德国进攻,苏联很可能从背后给予致命的一击。
所以他要提早在苏联准备好之前进攻法国。他还相信一旦法国失败,英国也会就范。但以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为首的德国陆军将领们坚决反对,理由是德国陆军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击败西欧军队,一但开战,德国必亡。希特勒严厉斥责勃劳希契等人胆小怕事,并命令他们无条件遵从他的主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国战役
③ 二战时法国战败的原因
战略失误,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马奇诺防线上,忽视了德国的坦克机动作战能力,不重视法比边境。
外交失策:一味跟着英国搞绥靖主义,在外交上无大建树。
法德矛盾:百年冤家,也是他战败的原因之一。
军事思想:仍停留在一战时期,不重视装甲、空中突击力量(尽管它的装备并不落后),作战思想守旧。
④ 二战时法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战法国战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一战结束的时候,由于法国和协约国其他主要成员为了从德国榨取更多的利益,签订了苛刻的《凡尔赛条约》,导致战后德国强烈不满。德国在战后涌现出了极端主义思潮,特别是在1930年代初的大萧条下,为了生存,德国不得不让极端主义上台,并走上扩张路线。
其次,法国在开战前,外交上执行绥靖政策,在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波兰、北欧的时候都没有任何的表示,让德国轻而易举获得了大半个欧洲。在军队实战经历丰富了之后,于是就入侵了法国。
最后,法国的作战思想比较差,法国的军备武器其实并不比德国差,但是法国的作战思想还停留在欧洲的老一套,最关键是德国出奇招,从阿登森林发动进攻,然后法国就悲剧了。
⑤ 二战中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1.法军在一战中损失惨重,未能及时恢复过来,之后又遭遇经济危机的影响
2.人民疲于应战,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
3.把军事重点关注在战事防御上,花费大量资金在马奇诺防线
4.德国积极对战,德国军民怀着一战失败后的打击与压力,军气大振
⑥ 德军绕道马奇诺,二战法国溃败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二战期间,法国建造了世界上最壮观、最强悍、号称是最坚固的防御工事,永远不会攻破的边境防御设施——马其诺防线(又称马奇诺防线),而恰好是这个所谓的马其诺防线,被法国人寄予厚望的工程,却让法国陷入了国家覆灭的悲哀。
而意大利虽然也是轴心国,但是其他的一些欧洲国家足够单独应对意大利,所以意大利其实对二战轴心国的贡献并不大,反而还需要德国多次的救援。同样的法国军队也一样,法国虽然有着不少的军队,但国家都被占领了,政府被迫流亡,号召力大幅度下降,由此,法国失去了战争潜力,所以只能给英美国家打打下手。
⑦ 中法战争,法国战败的原因
红河三角洲中法战争是从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战开始的。法国的军事行动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山西。山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法军于14日发起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 1884年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宁,筹划给中国军队更大的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3月12日,法军来攻,北宁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军进驻兴化。法国利用军事胜利的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政治胁迫。6月,法国政府与越南订立最后的保护条约。 清廷得悉前线军事挫败的消息后,以撤换大批疆吏廷臣掩饰败绩。全面改组军机处,恭亲王奕�6�0等被黜退,以礼亲王世铎代之。贝勒(后为庆亲王)奕劻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实际大权操在醇亲王奕譞(光绪帝生父)的手中。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主要内容是: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17日,福禄诺交给李鸿章一份节略,通告法国已派巴德诺为全权公使来华会议详细条款,并单方面规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国军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鸿章没有肯定同意这个规定,又没有明确反对,亦未上报清朝中央政府。 6月23日,法军突然到谅山附近的北黎(中国当时称为观音桥)地区“接防”,无理要求清军立即退回中国境内。中国驻军没有接到撤军命令,要求法军稍事等待,法军恃强前进,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清军被迫还击,两日交锋,法军死伤近百人,清军伤亡尤重。这次事件史称“北黎冲突”或“观音桥事变”。法国以此为扩大战争的藉口,照会清政府要求通饬驻越军队火速撤退,并赔偿军费两亿五千万法郎(约合白银三千八百万两),并威胁说,法国将占领中国一两个海口当作赔款的抵押。清政府虽然认为这是无理勒索,但仍派两江总督曾国荃于7月下旬在上海与巴德诺谈判,以求解决 争端。谈判未有结果,法国重新诉诸武力。 法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法国派巴德诺与曾国荃进行谈判的同时,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从1884年5月《简明条约》签订前后法军攻击基隆起,到1884年8月马尾海战结束为止,为中法战争第二阶段,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越南北部陆上战争也在继续。 法国将它在中国和越南的舰队合成远东舰队,任命孤拔为统帅,乘机分别开进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胁迫中国接受法国条件,一方面准备随时发动攻击,占领这些口岸。8月5日,法舰轰击基隆,强行登陆,中国军队在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统率下顽强抵抗,使法军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机再举。随后,法国议会授权政府“使用各种必要方法”使中国屈服,法国政府拟定新条件向中国勒索,要求赔款八千万法郎,十年付清。清政府没有接受。中法外交关系正式破裂。23日,法国以先期驶入福州马江以内的优势兵舰向中国船舰猛烈攻击,中国水师仓卒应战,顷刻间,战舰十一艘或沉或伤,官兵殉难者近八百人。法舰又炮轰马尾船厂(福州船政局),将其击毁,并连日对马尾至海口间的岸防设施大肆破坏后驶出闽江口,集结于马祖澳。 自此战火延至中国本土,8月26日,清廷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兵端”,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这道上谕实际上是对法国侵略者的宣战书。 10月初,法舰分头进犯台湾基隆和淡水,刘铭传鉴于兵力不足,放弃基隆,坚守淡水。法军在基隆登陆后,再犯淡水,一度抵滩上陆,但很快被击退。法军占领基隆一隅,无法深入,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1885年初,法军接连从基隆向台北进攻;法舰骚扰浙江镇海,截击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国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其中两艘。3月底,法军占领澎湖岛及渔翁岛。镇海之战,法舰遭到扼守招宝山炮台的中国军队奋勇还击,孤拔的座舰也被击中,孤拔身受重伤,6月11日死于澎湖岛。 编辑本段镇南关大捷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仍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烈进行。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十天以后,法军侵占镇南关(今友谊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在隘口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3月23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24日越墙进犯,冯子材率士卒冲出墙外,激励将士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遏阻了法军对中国边境的窥伺。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法军陷入困境。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见彩图 镇南关(今友谊关)清军布防图 1885年3月,镇南关大捷使清朝军队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 ) 中法双方议和 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后,各方面围绕和战问题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1885年2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属英籍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赴巴黎促进中法和议。4月4日,金登干和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在巴黎匆促签订停战协定(《巴黎协定书》)。之后,清政府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简明条约》,并下令北越驻军分期撤退回国;法国解除对台湾和北海的封锁。中法战争至此停止,慈禧太后颁发了停战诏令。
⑧ 二战法国迅速失败的原因,越详细越好
法国战败投降的主要原因:
一、法国坚信一战期间阵地战胜利的战争经验,军事思想严重守旧落后,“在军事上采取了保守落后的战略战术”。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合成作战熟视无睹,结果法军不能抵挡德军的强大攻势。自恃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对德国装甲部队的“闪电战”认识不足,对德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
二、”法国的不幸是政治上长期掌握在绥靖主义手里“。法国追随英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就是在大战爆发德军主力向东进攻波兰的时候,没有在西线向德军发动进攻支援波兰,错过了有利的战争时机。
三、法国上层从政府到统帅部充满失败主义情绪与军队士气低落。
总之,法国的政治、军事、精神等综合因素决定了迅速战败投降。
⑨ 二战中法国迅速沦亡的原因是什么。
浅析法国在‘二战’中迅速沦亡的原因
法国是欧洲传统的政治经济大国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它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对德投降。法国之所以短期败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德法经济实力的变化
法国在“一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战前的债权国变成债务国。20年代法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速度虽然快,但毕竟底气不足,工业基础已遭到破坏。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但在道威斯计划实行后,从美英获得了200多亿金马克的贷款和投资,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9年德国重新成为欧洲的经济大国,工业总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超过了法国。
二、德法军事实力的变化
德国陆军的核心是国防军陆军。尽管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他们仍以人员素质极高着称。德国陆军同其他国家的军队相比,总的来说具有较合理的编制、较精良的装备和较高的战斗训练水平。此外,德国陆军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吸取的教训完全不同于它过去的敌人。它认为快速行动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些行动应由飞机、坦克等新兵器实施。这种作战方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初几年取得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令人深思的是,这种思想最早是由英法的一些少壮军官提出的,法国的戴高乐将军便是其中之一。戴高乐在自己的着作《职业军队》中做出了精辟的分析,然而他的着作在本国不被接受,备受嘲弄,却被德国古德里安将军以一角五分钱代价利用。德国海军和空军的发展在凡尔赛和约的桎梏下真是千难万难,但最终也还是发展了。海军已能进行战略物资的运输和小规模作战。与其他国家的空军相比,德国空军很大的长处是它没有旧式作战飞机,后来德国航空工业又制造了几种很先进的飞机,使空军战斗力大增。而法国军队在编制、补充制度、技术兵器和军队士气等方面都存在着缺点,大大降低了它的实际价值。法军的装备在数量上适应现代要求,但是在质量上不适应,许多武器还是“一战”中留下的。同时,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坦克在战争中的巨大威力,而将拥有较多坦克的部队主要当成伴随步兵的部队,没能使坦克发挥应有的作用。法国大量的后备人员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战斗训练,作战能力很差。除了人数很多但不以进攻为目标的陆军外,法国还有一支过时的空军。早在1939年以前,法国的飞机总数降到了欧洲第四位,并进一步缩减了产量,到战争前夕,法国只有1500架飞机,几乎比德国少一半,且大多在质量上还不如德国。
三、心理及战略思想上的不同
德国人普遍感到在凡尔赛体系下受压制,纳粹党充分利用德意志民族的复仇情绪,极力煽动“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希特勒上台后积极扩军备战,为侵略扩张作准备。法国在“一战”中死难近130万人,它不想再次遭到那样巨大的牺牲。因此,在新的战斗中,它只打算采取防御措施。这种消极防御的思想,具体体现在构筑马奇诺防线上。巨额资金不是用于军队现代化,而是花在构筑工事上了。此类防御观点,在人们心里扎下了根。大家都想,他们现在已受到保护,不会再遭到任何入侵了。他们也不愿意使用武力去履行法国这一传统大国应履行的同盟国的义务。
四、国际环境的影响
在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后,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争。而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大国则步步退让,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侵略欲望,求得自身的一时太平,并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于是,英国伙同法国上演了臭名昭着的慕尼黑阴谋。然而,事情并非如他们所愿,德国灭亡波兰以后随即挥师西进,祸水东引成了祸水西指,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法英终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综上所述,法国在“二战”中的迅速失败固然与其客观实力的降低有关,而它在“一战”以后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以及领导人陈旧自傲的思想观念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⑩ 中法战争法国战败的原因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五、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
六、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七、封建政权买办化导致妥协投降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