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如何看待书法国展

如何看待书法国展

发布时间:2022-07-08 03:02:36

① 楷书为何在“国展”中缺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提出了有关“书法申遗”、“汉字保护”以及“汉字书法教育”的议案,引起与会人士和社会各界广泛的热议和普遍关注。
中国书法复兴已近三十年了。作为四种书体之一的楷书,具有“正心、静气、法全、技高”等诸多重要的书法功能,但是却受到各种书法展览的冷落,且越来越沉闷,比起行草书的发展,实在落后多多。尤其是近年来,代表中国当代书法篆刻最高水平的“国展”(全称为: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的楷书作品越来越少。即使入展,也是以小楷为主,中楷、大楷在“国展”中几乎看不到。
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目前的书法界片面地强调楷书的技法功能而忽视了其审美的人文精神。仅仅把楷书看成是其它书体的技法基础。很多人写了一段时间的楷书,自认为掌握了技巧,就转写行草书。尤其在老师教授书法时,都把楷书当作技法基础来训练学生,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二是急功近利,耐不住写楷书的寂寞。唐代张怀瓘说:“真书(即楷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一个“立”字,大有讲究,站立是立,“金鸡独立”也是立,“一指禅”也是立,但难度大不同。许多人急于入展、扬名、获利,受不了“板凳须坐十年冷”的苦寂。楷书要写出意味来,其难度可能比行草书还要大。因为写楷书要静下心,要写出那份沉着、宁静、安详,没有定力,真不好把握。犹如康有为所言:“吾谓书法亦犹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其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三是对楷书的创新发展缺乏信心。有种观点认为楷书到了唐朝,已登峰造极,不可能再发展了。这种观点阻碍了当下楷书的探索创新步伐。其实,艺无止境。上个世纪初期,出现了一代书法大师弘一法师,他便是以一手独具风貌的楷书而享誉书坛。
四是现在的展厅环境对楷书的要求高了。现在的展厅,场面大。而楷书笔画非常讲究,容不得一点马虎,写大了,一很吃力,二不讨好,很容易看出好坏。现在投稿的楷书,一般都是小楷,写成六尺、八尺,字密密麻麻,远看一片模糊,已失去交流审美功能。
五是书法专业机构和展览评委对楷书的重视倡导不够,甚至对楷书的要求颇为苛刻。尤其对投稿的唐楷,太挑剔。长期以往,吓得人们不敢拿楷书投稿。而专业机构对楷书的倡导、挖掘和研究,相对薄弱,也没有认真分析楷书沉闷的原因,更谈不上扶持的对策了。
六是跟不上当代楷书从实用性向艺术性快速转换的步伐。随着“以书取仕”的科举制消亡,钢笔的普及,尤其是电脑的广泛应用,楷书的实用性几乎荡然无存。而其艺术性反倒更强烈地凸现出来,尤其在人心躁动、追逐名利的物质贪欲的喧嚣年头,向往淡定、宁静、和谐的精神家园,慰藉疲惫的身心,楷书的艺术功能更加明显。因为楷书是“祥而静者”(刘熙载语),如老僧敲木鱼,在舒缓的节奏中表达出对生命深层次的体悟。这绝非僵化地固定在一个技法模式里所能表达的,因而对书写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文精神的诉求。
“国展”面对社会大众,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楷书入展之少,客观上加剧了人们对楷书的忽视和误解。尤其是不少学生、教师,写的楷书缺少起码的基本功。在当下,已经把汉字书法教育作为“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和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理应提倡重视楷书,多写楷书,多展楷书。最近,上海举办了《上海楷书邀请展》,这也是新世纪以来上海举办的首个楷书专题展。不管参展者水平如何,至少向社会发出一个信号:楷书应该在当今书法领域获得应有的地位。

② 国展书法作品为什么要手工托

更安全且美观。
书法国展,是书法届的盛事,每年都汇集高手、名家,还有新秀,如何准备每年的国展?众多书法爱好者一定在思考如何创作,怎么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入展。事实上,这些年的展览越来越注重作品的形式感。也就是说,大家已经开始发觉,作品的形式在展览的评审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好的作品形式感是往往决定评审中的“生死时刻”的。

③ 论述国展获奖入展书法作品的审美变化特点

书坛最显着的表现就是二王书风在国展中的创作数量惊人的多。第七八九界国展应该说都是如此吧,但这也无可厚非。当书法在着力追求长枪大戟式的所谓霸悍风格时,那种大汉雄风式的夸张风格的弊病就很快突显了出来:火气有余,筋骨内虚。这也许就是二王书风再次风靡书坛原因,有人定位说那是一种书法风格的“回归”。从本质上说,这种风格追求的转变是从先前追求书法作品的外在气势而转向后来追求书法作品的内在的筋骨,这可以说是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对书法艺术内涵认识上的一个显着的进步。上世纪八十年代成名书家的风格多数都是“霸悍”式的,且“已经完全被定型”,所以他们通常都很难在风格上有所转变,他们在审美上通常也不能接受糜弱的二王来彻底的洗礼一下自己,其实他们已经是让历史所套牢了。
    然而二王风靡书坛久了,厌倦之情也就自然而生出。不是吗?多数学习者易得二王糜弱,却难得其性情。那种“风规自远”式的风格追求对于我们这个总喜欢格式化陈式化的民族导致的结果就是追求线条的整齐划一,用一样粗细的线条来克服糜弱的毛病。他们把书法的字体肢解为“线条”,其结果就是使字法的整体性散失殆尽,东倒西歪的结构使书法作品了无中正之气,真性情完全散失。这就是二王书风的当代追求结果,很多人都无法逃避。
    书法脱离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支撑,这也是二王书风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很多人都喜欢把中国书法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挂钩,这对于很多人已经是一种格式和习惯,不管是否真正懂得中国的传统哲学。把中国哲学表面化,留在嘴上却是极简单的一件事。
   “气息醇厚,一以贯之”这是二王书法在媚的外表下所蕴含的内在精华,人们每每以此来衡量一件二王系书风的书法作品。多数人都不能达到,原因是“修身”不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形式化造成的。有人也许会说,用这一特点来审视任何作品都可以啊?当然这无可厚非。二王的“媚”人所共知,而善学者当能得其厚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以贯之”是针对一些学习者为法所拘为形所抑而下的药。要做到这一点同样要气厚心宽才可以达到,这一点也是非“修身”无以致之的。所以我提出“书法脱离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支撑,这也是二王书风在当代面对的挑战”这种观点。
    那么面对二王书风在在当代的糜弱表现,到底该开出什么样的药方呢?我觉得开出的这个药方,也许就应该是今年十届国展行草书获奖作品应该具有这样特点。下面谈一下我对今年十届国展行草书获奖作品应该具备的这几个特点的个人看法。
   一,        书法作品要是真性情真才情的流露。
以往国展的获奖作品让人感觉千人一面,好像只是在玩弄技术。造成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就是作品的书写不是是真性情真才情的流露;是打造出来的,打造的痕迹明显,风格格式化明显。假如作品是真性情真才情流露出来的,那这样的作者创作出来的会因时因地而各不相同,可以说是“点画信手烦推求”。我无意否认书风需要“打造”,假如因为打造而损失真性情真才情的流露,我看还是要好好忖度的。
    二,        书法作品作品要气厚灵动。
灵动与气厚是一组矛盾,多数书家的书法作品灵动了就缺乏气息醇厚,气息醇厚了就缺乏内蕴的灵动,这组矛盾非修身有道无以致之。古代书家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我认为就是苏东坡。提到苏东坡我就想起清代有个书论家叫王澍的,他评论苏东坡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无古人清迥拔俗之趣,在宋贤中故当小劣耳。”有这样的看法,我觉得也就无怪此位书论家字写的庸俗了。为何他会有这种观点,就是因为其人只见东坡气厚不见东坡灵动。不识东坡书法,不可知什么样的人才叫文人,个中意味不可与俗人语。气厚是拉开此次国展获奖作品与前几届获奖作品的距离的制胜法宝。
    三,        在章法上不主故常,因纸因时因地自由而为,不留雕凿痕迹。这些年很多书法作者都在为做章法伤透了脑筋,其实这是舍本求末,这是为展而战的体现,这也不是真艺术家应该作为的。故意做拙不拙,故意做巧不巧,散失本我是当代书法的弊病,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在书法艺术领域错误解读的充分体现。
    总起来说,我认为苏轼书风在当代到了该重新认真解读的时候了,他应该重新让我们认识到真性情在书法艺术中有多么重要;他应该重新让我们认识到气厚神闲的本质精神内蕴;他应该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什么是不主故常,什么是不为法所拘;他应该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文人的本质情怀。希望网友提出批评并发表高

④ 书法国展作品一般写什么内容比较好

对于书法国展作品来说,一般写什么内容也是根据自己喜好来的,毕竟每一个人的想法不同。如果是以我个人的观点,觉得写那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古诗,或者是写一些比较有意境的东西以及写一些比较励志方面的应该是比较好的。

还有现在任何一位想参加书法展的朋友,只要符合办展方的征稿要求,都是可以进行投稿的。但是对于这种自由投稿的方式,却缘起第四次全国书法篆刻展。也就是说在第四节之前并不是谁想投书法搞就能投的,基本上是处于内部选择的程序。然而现如今已经处在开放状态了。

⑤ 当代书法正在出现一种危险的“边缘化”趋向,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首先,书法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以展厅为中心。相对弱化了书法的内在品味和文化支撑,而且由于古代书法总是建立在书法家的个体修养之上,书法创作是一种人文文化。即便是优雅的收藏,也是基于个人的立场,更多的是从精神层面来追求审美愉悦,而功利主义和竞争意识则是退居次要的东西。“国展”的展厅效应是时代和大众审美机制造成的,是与当代书法共生的产物。对此,我们只能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展厅机制的当代审美效果,而不是否定展厅机制在推动当代书法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伴随展厅效应的弊端。

最终不能以市场为中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品的资本化是一个自然过程。这对书法的发展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书法艺术评价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资本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因此,书法艺术的大写化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和扭曲。其结果一方面拉大了公众与书法的距离,误导了公众对书法艺术的认知,不仅使公众对书法作品的美丑难以区分,也阻碍了书法的普及书法。

⑥ “瘦金体”非常有个性,为何却进不了国展

我国的书法种类可谓是博大精深,而且丰富多样。而瘦金体进不了国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种字体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国展本身对于瘦金体这种字体并不是很青睐。这种字体得不到推崇,造成了写这种字体的人会相应的减少。这样的一种循环是不利于瘦金体的发展,所以很少看到瘦金体进国展。

⑦ 如何看待《爨宝子碑》的书法价值

很难学。质朴古拙,隶意较浓。方笔明显。结法紧密。变化丰富。
适合于入选国展这类的。不利于初学
其出土的书法价值在于一反传统的楷书隶书。而是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方圆燕尾,法度森严而绝不雷同。比肩同时代大师之作。
个人意见哈

⑧ 一般参加国展书法,应注意什么

注意几个方面:
1、国展的水平相对较高,你选择参展的作品一定要自己最满意的;
2、寄作品时严格按照征稿通知办,留下邮寄的相关凭证;
3、如果通知有联系人和电话,寄出后跟联系人确认一下。

⑨ 我的书法参赛总不能入展,请高人指点一下方向,可以吗

的书法本身没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够入展的资格。问题出在你不懂得参赛的潜规则。

第一,你必须要拜名师,最好是市书协主席或其他重要领导,因为这些人有可能就是书法赛事的评委,即使不是评委,也可能和评委说得上话,海选或复选的时候,有评委说一句:“吔,这幅作品不错。”其他评委心知肚明,就是不怎么样,也会让你过。因为他们人人都有学生啊,社会上那些国展冲刺班、提高班都是他们开的啊,高昂的学费总不能让人白交吧。民间写好字的人太多了,我认识你是谁啊,凭什么让你过?所以一定要拜名师或权师,或着花高价参加他们的培训班。

第四,要明白现在国展比拼的不是书法实力,而是人际关系和制作技巧。不要以为你写得好、功夫老到就一定能入省展和国展,不懂的这些,门儿都没有。就是启功、林散之在世,也入不了国展。

第五,要熟悉国展体书法的写法,路子正这是第一,第二要注意章法,大大小小有错落,浓浓淡淡有对比,歪歪扭扭有姿态,疏疏密密有安排等等,仔细审审最近几届的国展作品,都一个熊味,这就是趋势。

⑩ 关于书法国展参赛的问题

你好,参赛的作品不允许装裱的,一般会超过三幅,其实一幅就看出真实水平了,你的第3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了,这个书法是需要有真功夫的,简单的说,只要写的真好,肯定会获奖,不管你什么风格,总有评委认可的,但是要想写的好,基本的楷书还是要练习很多年的。就算将来换了字体。也是要坚持的,就像武术的站桩一样。需要日积月累,这样的水平别人是不可能模仿的,因为他没有付出,我认识的很多书法家,年龄很大了,还坚持写楷书,当然了,如果自己有新的灵感是可以创新的,可以开宗立派,那是在各种书体,历朝历代都写的炉火纯青的时候才可以的,很多人虽然临帖和大家不分伯仲,但是一辈子也没有创个自己的书风,可见是见不容易的事情,开始也不要想着当书法家,也不要想着获什么奖,好好练习,虚心的练习,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话。祝你好运。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书法国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