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法国二战为什么这么严重

法国二战为什么这么严重

发布时间:2022-07-08 03:38:38

① 二战时法国为什么表现的那么差

1、军事思想严重落后,迷信防御战、阵地战。

二战爆发后,法国的军事思想仍停留在一战时期,迷信防御战、阵地战。的确,在一战时期,法军很大程度上是靠阵地战拖住了德军,乃至最后拖垮了德国,但这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一战结束后,德军不断地在反思和改进战术,特别是古德里安等人提出的“闪电战”、“坦克战”等新战术,重视机械化部队的配合和战术进攻。而法军却固步自封,甚至在防御战、阵地战的老思维上越走越远。在一战结束后,法国政府用了十几年时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南部的法德边境修建了“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战争爆发后,全部的法军乖乖的躲在防御工事后面,放弃了战场的主动权,安静的等待德军来攻。

2、战术上的落后,轻视机械化部队的组建和配合。

德军在二战初期屡屡得手,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闪电战”的成功运用。所谓的“闪电战”,就是一种集中大量的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发动闪电般的突然袭击的战争样式,特别强调坦克的作用。在战争爆发前,法军拥有数量不少而且质量很高的坦克,但遗憾的是法军指挥部仍是从一战时期的旧眼光看坦克,把坦克当作步兵的仆人,或是用作搜索部队以补步兵不足,始终把坦克小撮小撮的使用,根本无法发挥坦克的真正价值和威力,更谈不上机械化部队的组建和配合了。

3、对德军主攻方向的判断失误。

对于德军会从那个方向进攻,法军的判断显然过于保守,认为德军还是会照着一战时期的路线进攻。因此把主力部队部署在法比边界北端和法国北部各省,如果德军向比利时实施突击,则法军连同其他四国盟军协同作战挡住德军进攻。而法军其他部队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马奇诺防线上,至于在法德边界的中段则自恃有阿登山区天险和马斯河,只留了战斗力较弱的少许部队驻守。结果,希特勒采用了“曼斯坦因方案”,将德军主力放在法军防守最薄弱的中段地区,穿越阿登山区,对法军造成突然袭击,最后对北部和南部的法军形成合围之势,从而迅速战胜法军。

4、自断强援,拒绝与苏联合作,使德军免于两线作战。

在二战爆发前,英、法、苏三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共同对付来自纳粹德国可能的危险,曾进行军事谈判,希望能展开军事上的相互援助与合作。但英法在意识形态上仍旧敌视苏联,不愿真正与苏联合作,甚至还幻想着“祸水东引”,让苏联与纳粹德国先决一死战,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因而与苏联的谈判缺少诚意,最终使三国的谈判破裂,欧洲集体安全的目的落空。而德国则抓

② 二战时期法国为什么战败得那么快

原因很多,说几个主要的:
一、老战术思路败给新战术思路。从马奇诺防线就能看出,法国当时的战争思路还是停留在一战时期的,堑壕战、步步为营的旧思路层面。而德国是用的创新的空投扰后,装甲集团军推进的闪击战新思路。一边是劳民伤财的打造别人根本就不会硬碰的“盾”,一边是集中力量的发展锋利无比的“矛”,这是一场战争理念的“不对称战争”;
二、法国对于战争的过于自负,欧洲陆军第一强国的声誉之下,就是盲目的自大,目空一切的自信,带来的就是对别人快速进步的无视;
三、近代工业强国的附属福利就是交通的通达,而这个福利也会迅速转化为别人的福利,法国及欧洲健全的公路网,就是重装兵团快速推进的保障,让德国去打当时的中国,就不一定那么快;
四、自由民主好的方面多,但也有不好的,比如统一思路。这方面,自由民主,就不如独裁专制了。一边是坚定要缔造第三帝国,灭敌报仇。另一边为“打、不打”吵的乱营,怎么比?

③ 二战中,老牌强国法国为什么这么不堪一击

作为欧洲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在二战对德战争中三个月都没顶住就被灭国,其速度不可思议,作为当时欧洲第一陆军强国德法国,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呢?
面对希特勒的纳粹德军,法国与英国在这样短的时间,为什么败得如此惨?是他们的兵力不足吗?并不是!在西欧作战中,在法国的英法联军和德国军力之比是这样的:英法联军147个师,3700辆坦克,3800架作战飞机,14500门火炮;德军有141个师,2445辆坦克,3100架飞机,还有7558门火炮。

陆军作战师来讲,英法联军有优势,但并不大。然而,如果加进了进攻与防御的兵力比,法军的优势就大了,不是多6个师的问题了。因为按照作战理论,如果是进攻一方的话,必须兵力要大于防御方三倍,就是3∶1的比例。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损失惨重,国民经济一路下滑,政府和老百姓不愿意再打仗,他们希望容忍一点,退让一点来换取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都伤亡惨重。英国和其他战胜国一样坚决要裁减军备,因为他们以为再也不会有敌人出现了,发展经济才是当前的第一要事。
而绥靖政策就是这一思潮在外交上的反映。“绥靖政策”的英文为:AppeasementPolicy。它最初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方政治家和作家的嘴里。据《牛津英语词典》解释,这个词的第一个含义是“讲和、调解等等”,最后一个含义是“用满足要求的方法息事宁人”。

综合上述原因,英法联军德盲目自信,加上德国先进德战术,使得英法联军节节败退。被赶到了英吉利海峡。

④ 二战中法国为什么会在短短四十多天就溃败了难道因为法国的军事力量不如德国

1.法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直接结果;2.军事思想的落后,自恃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3.对闪电战认识不足对德国的主攻方向判断失误。 浅析法国在‘二战’中迅速沦亡的原因

法国是欧洲传统的政治经济大国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它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对德投降。法国之所以短期败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德法经济实力的变化

法国在“一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战前的债权国变成债务国。20年代法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速度虽然快,但毕竟底气不足,工业基础已遭到破坏。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但在道威斯计划实行后,从美英获得了200多亿金马克的贷款和投资,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9年德国重新成为欧洲的经济大国,工业总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超过了法国。

二、德法军事实力的变化

德国陆军的核心是国防军陆军。尽管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他们仍以人员素质极高着称。德国陆军同其他国家的军队相比,总的来说具有较合理的编制、较精良的装备和较高的战斗训练水平。此外,德国陆军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吸取的教训完全不同于它过去的敌人。它认为快速行动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些行动应由飞机、坦克等新兵器实施。这种作战方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初几年取得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令人深思的是,这种思想最早是由英法的一些少壮军官提出的,法国的戴高乐将军便是其中之一。戴高乐在自己的着作《职业军队》中做出了精辟的分析,然而他的着作在本国不被接受,备受嘲弄,却被德国古德里安将军以一角五分钱代价利用。德国海军和空军的发展在凡尔赛和约的桎梏下真是千难万难,但最终也还是发展了。海军已能进行战略物资的运输和小规模作战。与其他国家的空军相比,德国空军很大的长处是它没有旧式作战飞机,后来德国航空工业又制造了几种很先进的飞机,使空军战斗力大增。而法国军队在编制、补充制度、技术兵器和军队士气等方面都存在着缺点,大大降低了它的实际价值。法军的装备在数量上适应现代要求,但是在质量上不适应,许多武器还是“一战”中留下的。同时,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坦克在战争中的巨大威力,而将拥有较多坦克的部队主要当成伴随步兵的部队,没能使坦克发挥应有的作用。法国大量的后备人员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战斗训练,作战能力很差。除了人数很多但不以进攻为目标的陆军外,法国还有一支过时的空军。早在1939年以前,法国的飞机总数降到了欧洲第四位,并进一步缩减了产量,到战争前夕,法国只有1500架飞机,几乎比德国少一半,且大多在质量上还不如德国。

三、心理及战略思想上的不同

德国人普遍感到在凡尔赛体系下受压制,纳粹党充分利用德意志民族的复仇情绪,极力煽动“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希特勒上台后积极扩军备战,为侵略扩张作准备。法国在“一战”中死难近130万人,它不想再次遭到那样巨大的牺牲。因此,在新的战斗中,它只打算采取防御措施。这种消极防御的思想,具体体现在构筑马奇诺防线上。巨额资金不是用于军队现代化,而是花在构筑工事上了。此类防御观点,在人们心里扎下了根。大家都想,他们现在已受到保护,不会再遭到任何入侵了。他们也不愿意使用武力去履行法国这一传统大国应履行的同盟国的义务。

四、国际环境的影响

在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后,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争。而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大国则步步退让,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侵略欲望,求得自身的一时太平,并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于是,英国伙同法国上演了臭名昭着的慕尼黑阴谋。然而,事情并非如他们所愿,德国灭亡波兰以后随即挥师西进,祸水东引成了祸水西指,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法英终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综上所述,法国在“二战”中的迅速失败固然与其客观实力的降低有关,而它在“一战”以后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以及领导人陈旧自傲的思想观念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⑤ 二战时法国拥有170万军队 为什么会败亡的那么快

一、法国军队的准备不足,战略也发生了错误
二、主和派的上台造成了悲惨的结局
三、修好了马奇诺防线,放松了对其他地区的防守

四、当时法国出现了一个闹剧,士兵们有步枪,但没有子弹。原来法国的子弹库存严重不足,平均分到士兵手里还不到20发子弹。那些后勤物资倒是堆积如山,最后便宜了德军。
五、请采纳!谢谢!

⑥ 为什么二战的法国会如此不堪一击

不能说法国弱,当时的法军实力仍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只不过它运气不好,因为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它整个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所谓锋芒毕露,德国不但是科学文化军事成指数倍上升,还在心中埋藏着对英法,尤其是法国的憎恨,原因你懂的,一战还有那战后榨干德国的条约,这些都让当时的德国处于巅峰时期,再加上军事理念发展的错误,让法军不怎么重视装甲的发展,它只是视装甲为步兵的支援,而德国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法国的军事思想完全停留在一战的阵地战水平,从他们花费重金修建的马其诺防线就可以看出来了,他们的思维完全与千年前的中国人一样了,妄图考这条坚不可摧的防线抵挡住德国人,结果你也知道了,德国人的强项是运动战,直接从比利时饶了过来,断了马奇诺的后勤,然后,就成了战利品,讽刺的是比利时当时也修建了号称小马其诺防线的工事,结果让德国六架滑翔机,一个连的兵力就给夺走了,可见那个时代的德国军事思想绝对傲视群雄,外加当时法国的另一边,弗朗哥的西班牙,又是希特勒的盟友,虽然没有明地里的开战,但是这种天不是地不利人不和,你让法国怎么挡得住,所以法国输了也是很正常的,顺便提一句,法国的下面又是意大利,基本就是包围,所以跑的时候都只能走海路,要不是希特勒太轻敌了让格林用纯空军消灭英法联军最后的那部分,而如果是派陆军的话,英法联军基本不可能跑的掉,那二战欧洲战场就基本结束了,哪里还来的抵抗力量,可惜,天意弄人

⑦ 二战初期法国不堪一击的原因是什么

号称“欧陆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如此不堪一击,全线败北,其原因并不在于实力悬殊。战前,法国拥有94个师,加上并肩作战的英国9个师、荷兰10个师、比利时22个师共计135个师,坦克3000余辆、飞机16300多架,实力不弱,而其猝败的真正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防观念淡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有过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法国在一片和平繁荣景象下,开始歌舞升平坐享帝国繁荣生活。法国的统治者们也被和平生活冲昏了头脑,放松了对战后迅速发展的德国的警惕,放松了对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放松了对全民的国防教育,反而一味追名逐利,造成政局长期混乱动荡。魏刚、甘末林等军队决策人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治斗争上,成为保持荣誉和禄位的军人政客。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泯灭,投降主义思潮漫延,使法国在开战前,全国陷入混乱和惊慌。
第二,战备不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虽然赢得了对德国的胜利,但自己也损失惨重,与战败国并无异样。相比之下,战后德国在迅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大量生产坦克、飞机及其他先进武器,不断扩充军备。而法国统帅部的政客们却贪恋和平生活,在政治上推行“绥靖政策”,从思想上解除了武装,自恃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有一种盲目的安全感。对战争的准备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根本就没有作抗击侵略的准备,特别是对德国的警惕。
第三,军事思想落后,战略防御单纯消极,适应不了“闪电战”的新战法。法国领导人无视科学技术发展给作战带来的新变化,以及德军对波兰进行“闪电战”的新特点,陶醉于“曾经为他们造成光荣的错误观点”。他们设想,新的战争还会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以步兵进攻为主,从坚固筑垒地域突破,缓慢地推进;法军则依托马奇诺防线,把战争拖向持久,然后慢慢地研究对策。在这一保守思想指导下,把50万守军配置在马奇诺防线上,而总预备队只有9个师,这便形成了法军静守防御的消极战略体系。法军的这种只注重战术地幅内的防御,忽视战略纵深内的防御;只注重对步兵的防御,忽视对坦克兵的防御,经不起集群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冲击。当德军突破后,法军无力进行反击。同时法国最高统帅部还忽略了把坦克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上的反冲击,仍以为坦克只是一种支援步兵的武器。总之,法军的战争指导,远远落后于战争的实际,这是法国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对德国主要突击方向判断错误,作战指挥严重失误。法军最高统帅部在战前根据自己的兵力布署以及本国的地理条件,对德军进攻的主要突击方向的选定作了分析。认为,马奇诺防线工事坚固设有重兵,阿登山区地形复杂不便于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德国不可能把突击方向选在此处,很可能选在比利时中部。与法国人的意愿完全相反,德军进攻的主要突击方向恰恰选在了法国人意想不到的阿登山区。然而,法军最高统帅部并没有根据这一变化而修改自己的作战计划。仍将51个师配置在法、比边境和北方各省。当德军以“B”集团军群的部分兵力向比利时进攻时,法军最高统师部还以为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急忙又北调比利时3个集团军和9个英国师,企图将战火在比利时境内燃起。法军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一行动正中德军佯攻比利时之计,而集中主力“A”集团军群出其不意地向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一举突破防御,尔后迅速向加来海峡挺进,使盟军处于被动挨打状态,从而铸成了法国的败局。

⑧ 二战期间法国为什么那么快就沦陷了

1、德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特别是装甲军团,是法国无法与之抗衡的。
2、法国太相信马奇诺防线的强大,而不是相信士兵。但防线是死的,人是活的。真正牢固的防线得靠人守。举个例子:隆美尔绕过防线的方式:绕过躲在丛林中的士兵:所有人下坦克,举白旗,和庆祝胜利一样过去——法国人目瞪口呆,全部放过,1枪未发;刚绕过林子,马上派2个坦克营向后防御,林子里的部队就没有了用处!
3、隆美尔对闪电战的贯彻。隆美尔用了连德国指挥部都预想不到的速度突破了防线,并马上向纵深突破。当时他部队快到连记者都赶不上他的步伐,宣传只能让隆美尔自己拍照。其实当时法国是有能力挡住他的,但他们在心理上不敢与之对抗。隆美尔自己承认,整个战役有法国许多个机会置他于将死之地,而且很简单:经常是只要切断他不补给线就可以,甚至只是部队坚守阵地就行:有时隆美尔甚至只有几辆坦克在最前面,几乎没有攻击力。但法国人看到他的速度,都以为他有强大的后援,不敢打,只有逃。结果隆美尔比比他战斗力强的部队的速度快了好几倍。

⑨ 为什么二战时法国会败得这么快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双方面的,法国的败是一方面,德国的胜是另外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德国一战前有个总参谋长叫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他制定过施里芬计划,以炮兵强大的火力引导步兵作战,六个星期搞定西线,然后挥师东进。

施里芬计划实际上就是早期的闪击战思维,快速出击,以强大火力迅速打垮敌人,只不过那个时候最猛的武器就是炮兵。后来的一战和二战让我们看到了,德国确实是这么打的,军队建设也围绕着这个计划建设的,所以德国早就有准备。


马奇诺防线的宏大让法国极端的不安全感变成了极端的安逸,在法国和比利时边境法国没有修防线,因为法国觉得即便是德国人打过来也有比利时作为缓冲挡一挡,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调兵。可是德国人的打法是闪击战飞机加坦克快速推进,法国人估计的是步兵行进速度,因为这个时候坦克诞生才没多久,在很多国家军队里,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作战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所以法国作战思想落后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进攻以前,德国军队里也曾为了该不该用坦克作为主要作战力量使用进行过大辩论,一些年纪大的将军认为它只适合当作移动的火炮用。

法国军队的作战思想落后于德军,加上过度依赖马奇诺防线,让法军在德军面前显得异常脆弱,飞机坦克成为战争主力使战争更需要机动性,可是一条庞大的防线把几十万大军死死地钉在这动弹不得。德军的顺利和法军的无力更让双方军队的士气一个更高涨一个更低落。

⑩ 二战时法国号称拥有欧洲第一陆军,为什么会那么不堪一击

相信学过中学历史的人都知道,德国和法国是百年宿敌。在二战中,仅仅一个多月法国就亡国了,作为德国宿敌的法国为什么也在德国的战车下如此不堪一击呢?其中两个原因非常重要:一个是法国人过于迷信,过于幻想。所谓过于迷信,是说他们太迷信那条马奇诺防线了。马奇诺防线是法国为防备德国进攻而建筑的一条防御体系,位于法国边境从瑞士到比利时之间的东部国境上,1929年开始修建,以当时主持修建这条防线的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名字命名。里面有5600个防御工事,防线内堡垒林立,地下筑有坚固工程,还修建有地下铁道、隧道公路以及各种生活设施。法国上下一致认为,有了马奇诺防线,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当时法国总理勃伯鲁姆说:“这个工事虽然不是进攻的,但是防御是绝对没问题的。”法军统帅甘末林也说:“马奇诺防线是法国的英吉利海峡。”

法国方面的部署也有问题,例如大量老旧的坦克和装备,新式的坦克没有得到合理是运用,而最要命的就是法国空军完全招架不住德国空军的攻势,最后的结果就是法国军队变得不堪一击,而且法国政府在巴黎被威胁到的时候就决定投降了,政府的态度让士兵们无法坚定保卫国家的念头,失去了信念的军队,战斗力还能怎么样呢。

阅读全文

与法国二战为什么这么严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