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国和德国是怎么开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曼施坦因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⑵ 法国为什么将德国成为强盗
十九世纪末德意志统一后,普鲁士统一了德国,把奥地利分出德意志,然后发动了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国,于是与法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强迫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是法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紧邻德国的鲁尔区,这是一个原因。
但是一战后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二战时期,德国几乎占领法国全境,抢走法国各种物资和财富,包括卢浮宫收藏的艺术珍品
但是二战后法国也收回了德军抢走的东西
其实法国人骂德国多少有点五十步笑百步的嫌疑,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就抢走了许多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埃及的艺术珍品,现在依然在法国各大博物馆收藏,并且法国和德国大战总是胜少败多,总是靠别人帮忙,只能嘴巴上出出气!!!
⑶ 为什么法国和德国是历史上的宿敌
因为德国的前身德意志地区在法国国土所在位置以东,一个地区联盟的崛起势必成为法国在之后百年最为强劲的对手,而这个联盟的主导者,叫做普鲁士。
1866年,普鲁士在普奥战争中打败奥地利后,这场兄弟间的对决也让奥地利无法再与普鲁士争夺德意志地区的主导权。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成为了阻碍德意志实现统一的最后障碍。因而德意志要实现统一,法国必定会是跳出来予以反对的势力之一。这就是后来的历史事件——普法战争。
1866年的普奥战争的胜利严重威胁到法国在欧陆的霸权。关于法德两国的关系,其实尚未至战争阶段,普鲁士王国国王威廉一世曾回复法国称德法两国仍应展开会议商讨阿尔萨斯等地的归属,而俾斯麦断然拒绝了会议,使拿破仑三世十分愤怒,因而挑起普法战争。
(3)法国为什么杀德军扩展阅读:
公元800年,法兰克人首领查理曼建立了东自易北河和多瑙河,西至大西洋,南起比利牛斯山和意大利,北至北海的庞大帝国。查理曼死后,他的三个孙子在公元843年通过《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由此形成了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国的雏形。
本是同根生的法国和德国在千年之后成为欧洲大陆上一对难以化解的宿敌,两国的恩怨持续百年之久。1995年4月27日,德国统一后的总统罗曼·赫尔佐克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旧址举行的纪念集中营解放50周年集会上发表演说,提醒全体德国人绝对不要忽视或忘记法西斯德国犯下的罪行。
在演说中,赫尔佐克向全世界表示:法西斯德国写下的一段残害人类的黑暗历史,永远是德国的羞耻。
⑷ 法国遭到法西斯德军侵略为什么迅速灭亡
主要是英法对德采取绥靖政策,根本没料到德国会进攻法国。还有英法联军战术战略思想太落后(与德军先进的战术形成对比),将希望寄托在了马奇诺防线上,还以为可以打一战的斩壕战,但德军直接绕过了这个防线,英法最核心的防线速溃。另外,古德里安带领的装甲部队几乎以德国统帅部都感到可怕的力量推进,先进的装甲部队,尤其在加上先进的空中支援力量,迅速就突破了防线,很多法军根本未做抵抗就遗弃了大炮败退。
归结原因是:德国先进的战术。德国的装甲部队和空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⑸ 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强国,法国为何投降德国
法国作为欧洲大陆传统强国,每次提起,人们总会想起浪漫的男女、先进的科技以及战斗力孱弱的军队。每当人们谈起法国军队的时候,就会调侃:"没有人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当然,法国军队并不是一直都很弱,毕竟在英法百年战争打赢了英国,在路易十四时代不断开疆扩土,在拿破仑时期更是脚踩英国,拳打俄国。
自拿破仑之后,法军的战斗力便不断下滑,在普法战争中,巴黎未被攻陷,法军投降,二战时期,巴黎同样没被攻陷,法军投降。这两场战争虽然都是投降,但是战争的过程却是不一样的。
普法战争那是德法两军硬碰硬的结果,德军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战斗力强劲,法军战败情有可原。但是二战时期的法国拥有三百万军队,号称世界上最强的陆军,又有马奇诺防线作为屏障,结果在德军几个星期的攻势下便投降,法国为什么会败给德国呢?
其实,法国的战败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当时法国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甚至在民族的气节上都比不上德国。因为政治上各方势力过于均衡导致了各个利益团体之间相互倾轧,只要政府稍有不慎便会遭到政敌的攻击,政局混乱不堪。
军事上德军一直保留着军国主义的传统,至今仍然有"德意志战车"的美誉。当然这也跟法国讲究极度的个人主义有关,一战的流血牺牲让他们在内心中对战争有了权衡,他们并不想自己重蹈一战的悲剧,毕竟如今的法国人对当年的投降可不会感到耻辱。
⑹ 二战时,拥有240万军队的法国,为什么仅仅支撑了40天便被灭国
西线战事开始后,德军总共投入了137个师,盟军总共投入了135个师(法国94,英国10,比利时22,荷兰9)。武器方面,德军有3824架飞机和5820辆坦克,盟军择优3800架飞机和3100辆坦克。
从实力上看,2支军队应该属于势均力敌的,但是战争结果却大大超出让人们的想象。从1940年的5月10日到6月20日,短短的40天时间,法国却崩溃了,陆军共阵亡82000人,被德军俘虏的则有154万7000人。
1940年6月22日,法国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法国如此迅速的战败,原因有很多,比如战略判断失误,没有积极备战,有150万军队都是临时征集的农民,另外就是坚固的马奇诺防线竟然没有派上用场等等。
一、法国战略判断失误,致使仓促迎战
法国和英国虽然都是一战中的战胜国,但是法国的胜利完全是惨胜。一战的西线战场主要在法国境内,对法国的经济破坏很大。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同样波及法国,法国经济遭受重创。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下,法国对德国一再忍让。德国收回莱茵河地区、吞并奥地利等行动,法国均保持沉默。在德国入侵其盟友捷克斯洛伐克时,英法两国再次让步,以至于德国一口气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德国进攻波兰之后,作为波兰名义上的盟友,虽然英法两国也向德国宣战。但是两国一直按兵不动,两国希望德国继续向东去进攻苏联。不过此时苏联与德国已经达成了默契,德军主力开始掉头进攻西欧各国。英法两国均毫无准备,属于仓促迎战。
法国为了防御德国,耗费巨资修建了一条马奇诺防线。这道防线本身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由于法国战略上的失误,使这道防线成了二战中的笑柄。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德军想从正面攻破这道防线不是不可能,但要付出极大的伤亡。不过这道防线有一处致命的瑕疵,由于比利时的反对,法国没有把防线延伸到海边。德军先使用战略欺骗战术,引诱英法两军精锐力量进入比利时。随后30多万德军穿越阿登森林,长驱直入杀进法国。这一行动成功的绕到了马奇诺防线的背后,法军没有任何的防备,一时之间大败亏输。随后,德军开始向法国纵深挺进,法国始终未能组织起第二轮防御。
二、法国军队准备不足,主和派上台形势艰难
由于战争突如其来,法国军队毫无准备。为了抵抗德军,法国政府临时征集了150万军队。但是问题来了,法国拥有堆积如山的军服和粮食,但是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着新征集的150万军队。法军坦克的性能更胜德军一筹,但是法国空军的战斗力十分低下。法军坦克在进攻的途中被德军战机袭击,此后法国失去了抵抗德军的最后家底。法国军队的总兵力有240万,但那150万是连枪都拿不稳的新兵。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有战斗力的法军部队消耗殆尽。德军兵临巴黎城下时,法军数量还有170多万,但这些军队根本不是德军的对手。为了减轻国家的损失,法国政府宣布向德国投降。巴黎成为不设防的城市,德军在巴黎进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
法国投降的主因是因为主和派上台。法国总理雷诺是一个标准的抵抗派,但是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和副总理贝当等一大批人都主张向德国投降。总理雷诺在政府中孤掌难鸣,最终宣布辞职。在此之后,贝当成为法国总理,这位一战时的法军英雄却主动向德国求和。为了羞辱法国人,希特勒将一战时德国签订投降书的车厢从博物馆拖了出来。德军浩浩荡荡的进入了法国,他们发现了法军仓库中堆积如山的战争物资,但武器数量确实不多。为了彻底削弱法国,法国领土被一分为二。法国北部大西洋沿岸地区全部被德国占领,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则有维希傀儡政权控制。法军将领戴高尔逃往英国,在英国伦敦组成了流亡政府。
⑺ 二战时拥有强大陆军的法国,为何还惨被德军吊打
战术思路还留在一战外加战略性的失误才导致法国人崩盘这么快。
首先法国人的陆军整体数量是大于德军的,但是装备相对德军并没有明显优势。除了他们的坦克皮更厚点,其他的步兵、炮兵装备还多是一战留下来的(毕竟大把钱都咋进马奇诺防线了)。打赢了一战的法国人坚信防御才是现代战争的打法,因此对于机械化部队独立作战的理解很渣,坦克也只是作为步兵协同的辅助。火炮数量虽然比德国人多很多,但威力和射程也不及德国。另外空军更是弱鸡,数量不及德国一半,而且性能落后。
但德国人从阿登这个法国人以为不适合坦克行进的丘陵直接插入。
接着在色当,德国人用空军给法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空优学说课程,告诉他们坦克皮厚是没用的,空中炸B才是爸爸(后来美国人也同样给德国人上了这堂课)
在就没然后了,从阿登杀出的德军装甲师配合在比利时的德军步兵把在北边的英法联军包了饺子。断了后援的英法联军这时候已经成了坛子里的王八,要没有敦刻尔克估计全交代在这里。
回到主要问题,法国陆军整体实力不弱于德军。但是整体士气、训练水平、战术思路远逊于德军。装备的代差不大,但是偏向于防守性质,在闪电战中的空优学说和装甲学说面前就是被吊打的命。
⑻ 二战时法国为什么那么容易就被德国干掉
德国不宣而战,法国没有完成备战,也没有制空权,只能处于守势。
比利时害怕德国侵略,拒绝法军进入建立防线。德国背信弃义,侵入比利时。比利时军队不战而降,德军于是轻易借道比利时绕开了法军防线,到达法军侧后。
德军出现在法军后方,而法国后方空虚,又没有制空权,防线于是崩溃。
以上都不是关键原因。
关键原因是,
第一,法国人也是日耳曼白人,是确立日耳曼人在欧洲统治的法兰克部族的直系后裔。虽然混血程度比德国那边要高。
第二,法国左翼势力强大,工会运动此起彼伏,议会围绕着社会政策持续撕逼,上层权贵实在烦死这些傻X比X了。
总之,法国上层的意识形态和德国接近。
综上所述,法国上层放弃了抵抗。德法之间的矛盾,是谁主导法兰克人的矛盾;英法之间的矛盾,是法兰克人还是撒克逊人,谁才是日耳曼人正统的矛盾。
⑼ 二战时期法国人民是如何赶走德国强盗的
在美利坚合众国以及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盟友的帮助下,由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将军(虽然罗斯福讨厌他)组织的以敦刻尔克大撤退时残余的法国军队为主力的,从诺曼底发起的全境武装解放(没有武装的平民只需等着盟军来了放鞭炮就行了)
⑽ 一战后法国主张主张建立的莱茵共和国是什么对肢解德国起到了什么作
各主要国家怀着不同的目的参加此次盛会。美国携带实力、野心和理想主义来到欧洲,试图推行公开外交、民族自决和建立国联;法国目的是防止德国东山再起,确保自身安全,进而重建欧陆霸权,尽可能削弱德国;英国的主张是回到对欧陆的“均势”政策,反对肢解德国,以利于抗衡法国和苏联,同时大英帝国仍沉湎于世界霸权的迷梦之中,打算借战胜国有利地位,吞并更多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领地,与日本联手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利用法美矛盾限制法国称霸欧陆的计划。
英法美三国在德国疆界问题上的争夺最为激烈,法国的态度很坚决,即通过分割德国领土确定毗连德国的安全边界,不仅要收回阿尔萨斯、洛林,还要从德割让历史上一度属于法国管辖的萨尔南部,并提出把莱茵河左岸全部德国领土划归法国管辖,或建立“莱茵自治共和国”作为缓冲国;英美则强烈反对法国计划,英国认为这样会加强法国霸权,破坏欧洲均势,美国认为割让德国领土破坏了民族自决原则。英美同法国争夺异常尖锐,最终在威尔逊威胁退会的情况下,英国提出折中方案即“枫丹白露文件”:该文件建议保存德国,但要实行非军事化;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法国取得萨尔矿区15年的所有权,15年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英美两国许诺共同防御德国的侵略。
对于德国的赔款问题,法国提出巨大的赔偿数额,并要求得到最多的赔偿;美国要求按照军事开支分配赔款,并认为数额巨大的赔款会把德国推向苏俄一边;英国也害怕杀鸡取卵,使自己在德国的利益受到损失。各国协商未果,决定交由赔偿委员会去研究。
经过激烈的争夺,在《凡尔赛和约》中,德法边界恢复到普法战争前状态,德国将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开采15年,到期后全民表决归属;莱茵河右岸50公里不准德军驻扎,德国两处军事要塞及有争议的摩勒斯涅划归比利时;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地,经公民投票表决,前者归还波兰,后者仍留在德国;波兰独立得到承认,德国的波兹南、中西里西亚、西普鲁士等的一部分划归波兰;但泽被划为国联管辖的自由市,德国由此丧失了1/8领土、1/10人口,这种苛刻的条款引起的严重后果是德国民众的不满,这成为法西斯滋生的温床,为希特勒上台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