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国巴黎卢浮宫被称为“镇馆之宝”的三件物品
卢浮宫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
卢浮宫宫殿共收藏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法国人将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
卢浮宫区有198个展览大厅,最大的大厅长205米。用一天两天的时间根本无法欣赏全部的稀世珍品。
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埃及和古希腊、古罗马等6个门类。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
(1)法国的珍宝在哪里扩展阅读
卢浮宫绘画馆所收藏的绘画之全、之珍贵是世界上各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14~19世纪的各种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
比较杰出的作品有:富凯的《查理七世像》(15世纪)达·芬奇的《岩间圣母》(16世纪)拉斐尔的《美丽的园丁》(16世纪)勒南的《农家》(17世纪)里戈的《国王路易十四像》(18世纪)路易·达维德的《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大典》(19世纪)德拉克鲁瓦的《肖邦像》(19世纪)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19世纪)等。
它占地面积三公顷,馆藏艺术品四十万余件,既包括从十六世纪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就开始搜集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等,也有拿破仑一世东征西伐时,从世界各地掠夺来的艺术珍品。如记载两河流域文明的雕塑“汉漠拉比法典”、古希腊时代的雕塑“胜利女神尼卡”等等。
绘画中除了法国名家名画,还有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国艺术大师的惊世名作,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花园中的圣母》、米开朗琪罗的《奴隶》等等。卢浮宫博物馆分为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古代东方等六个部分。
一些着名画派、画家的作品则设专门画室陈列。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入侵法国巴黎前,卢浮宫许多名作分散藏于法国民间各地,希特勒法西斯曾多次想寻找夺走,最终却一无所获。
2. 卢浮宫三宝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着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在卢浮宫里面,有三件价值连城的传世之宝。分别是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像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这三件宝贝被称为“卢浮宫三宝”。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
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这是希腊化时期留存下来的着名杰作的原作,被奉为稀世珍宝。作者已无从考证。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尼凯像》。现在保存在法国国家艺术宝库——"卢浮宫",是三件镇宫之宝之一。 胜利女神是胜利的化身,是提坦帕拉斯和斯堤克斯的女儿。她的罗马名字叫Victoria 维克托里亚(维多利亚)。她的形象是长着一对翅膀,身材健美,像从天徜徉而下,衣袂飘然。她所到之处
胜利也紧跟到来。 她还是宙斯和雅典娜的从神。在提坦战争中倒戈向奥林帕斯并助其获胜。雕像原先是安放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石崖上。传说是纪念公元前306年国王德米特里战胜埃及托勒密舰队而建立的;也有考证是公元前2世纪作品,是公元前190年罗得岛人民为战胜叙利亚的舰队而立的纪念碑。 这尊雕像于1863年发现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尼凯像》。最早只是碎块,后经多年修复才得以重新站立起来,但仍然缺头少臂(1950年仅有一只手臂被找到)。雕像的作者难以考证,创作年代至今也没有最后定论,但大多数意见认为是创作于公元前200年左右, 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海战中打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最早矗立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着茫茫大海。 这尊雕像原为纯白色的雪花石雕塑,由于长期浸泡在爱琴海中,微生物的繁衍与海水的浸蚀,使得现有的雕像呈现出目前的历史沧桑。 这座雕像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雕像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隐见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是活物,人们在想象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 虽然胜利女神是希腊雕塑中的常见题材,但这一尊却与众不同。雕像的构思十分新颖,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胜利女神犹如从天而降,在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达了胜利的主题。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他仿佛赋予了冰冷的石头以生命般勃勃的活力,令后人在面对这部高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时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
景色。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100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当佩德雷蒂的这一观点在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后,许多美术史专家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肯定。
3. 枫丹白露宫中国馆的稀世珍宝都有哪些
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在法国北部法兰西岛地区赛纳——马恩省的枫丹白露
中国馆内景
1808年,拿破仑将历代国王的卧室改为皇帝御座厅。宫内有中国馆,由拿破仑三世时的欧仁妮皇后主持建造,馆内陈列着中国明清时期的古画、金玉首饰、牙雕、玉雕、景泰蓝佛塔等上千件艺术珍品,这些藏品大多来自圆明园,为法军统帅孟托邦献给拿破仑三世帝后的战利品。
枫丹白露宫周围面积为1.7万公顷的森林,有橡树、柏树、白桦、山毛榉等树木。过去是王家打猎、野餐和娱乐的场所。森林内有许多圆形空地,呈星形的林间小路向四面八方散开,纵横交错。圆形空地往往建有十字架,其中最着名的是圣·埃朗十字架。
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枫丹白露,原意为“蓝色之泉”,在巴黎东南90公里处,周围有2500公顷的森林,自古这里就是狩猎、避暑的胜地。法王路易六世时期(约公元1137年前后),这里最早开始兴建宫殿。经过几代帝王的不断扩建,枫丹白露宫日益完善并富丽豪华起来。
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在二十一世纪初,这里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也有3万多件。
4. 法国皇帝拿破仑,占领莫斯科时所得宝藏,到底藏在哪里
拿破仑,是法兰西帝国的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也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相传,拿破仑在攻打莫斯科时掠夺了大批财宝,用马车运输,然而运宝藏的马车竟然半路失踪,从此不知下落,关于拿破仑所得宝藏突然失踪的问题,虽然仍有待于人们的研究和发掘,但也有许多人相信,宝藏是确实存在的。
1812年5月,法国皇帝拿破仑,率领50万大军对俄国进行远征,一路势如破竹,同年9月14日就占领了莫斯科,迫使莫斯科大部分居民撤退出城,使莫斯科这座20多万人口的城市,仅剩下不到1万居民,几乎成了一座空城,然而就在拿破仑进入莫斯科的当天晚上,莫斯科城内有几处突然起火,随后火势迅速蔓延,造成城内大面积被大火吞噬,据说大火整整燃烧了六天六夜。
5. “圣殿骑士团”的珍宝藏在哪里
1119年,几个法国破落骑士,为保护朝圣者和保卫第一次十字军东侵中建立的耶路撒冷拉丁王国,成立了一个宗教军事修会。由于该修会总部设在耶路撒冷犹太教圣殿,所以叫做“圣殿骑士团”。
圣殿骑士团成立后,由于对伊斯兰教徒,同时也对基督教徒的敲诈勒索,加上朝圣者们的不断捐赠,以及教皇给予的种种特权,从而积聚了相当可观的财富。他们拥有封地和城堡,为朝圣者和国王们开办银行,是欧洲早期的银行家。由于他们生活奢侈,贪得无厌,热衷秘术,密谋参与政治活动,终于引起欧洲各国国王和其他修会的不满,被斥为异端,从1307年开始被欧洲各国陆续取缔。
1307年10月5日,法国国王菲利普四世下令逮捕所有在法国的圣殿骑士团成员。法国国王想通过打击圣殿骑士团,没收其财富,以接济日趋窘困的财政开支。但是,圣殿骑士团却巧妙地把大量财富隐藏了起来。
据几位历史学家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当圣殿骑士团大祭司雅克•德•莫莱在狱中获悉,法国国王是要彻底摧毁该修会时,他采取了断然措施,以便保存圣殿骑士团“传统的和高尚的基本教义”,他把自己的侄儿,年轻的伯爵基谢•德•博热叫到狱中,让伯爵秘密继承了大祭司,要伯爵发誓拯救圣殿骑士团,并把其财宝一直存到“世界末日”。随后他告诉伯爵说:“我的前任大祭司的遗体已经不在他的墓穴,在他墓穴里珍藏着圣殿骑士团的档案。通过这些档案,就可以找到许多圣物和珍宝。有了这笔财宝就可以摆脱非基督教徒的影响。这笔财宝是从圣地带出来的,它包括耶路撒冷国王们的王冠、所罗门的7支烛台和4部有圣•塞皮尔克勒插图的金福音。但是,圣殿骑士团的主要钱财还是在其他地方,在大祭司们墓穴入口处祭坛的两根大柱子里。这些柱子的柱顶能自己转动,在空心的柱身里藏着圣殿骑士团积蓄的巨额财宝。”
1314年,雅克•德•莫莱大祭司被法国国王处死后,基谢•德•博热伯爵成立了一个“纯建筑师”组织,并请求法国国王准许把莫莱的尸体埋葬到另外的地方,国王同意了。于是,博热乘机从圣殿骑士团教堂的大柱子里取走了黄金、白银和宝石。他把这些财宝藏在棺材里,也许还藏进了几只箱子,并转移到了只有几个心腹知道的安全地方。由于圣殿骑士团长期热衷秘术,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神秘符号体系。据说,他们就是用这种符号体系和秘密宗教仪式来隐藏和重新取出他们的珍宝。正因为这样,对于圣殿骑士团巨额财宝的下落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成了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有人根据当地的传说和发现的圣殿骑士团的神秘符号,认为藏进棺材和箱子里的财宝现仍在法国罗纳省博热伯爵封地附近的阿尔日尼城堡里。据称,那里除秘藏着圣殿骑士团的金银珠宝外,还有大量的圣物和极其罕见的档案。
阿尔日尼古城堡现在法国罗纳省夏朗泰市管辖区里,属于一位对圣殿骑士团颇有了解的伯爵雅克•德•罗斯蒙先生所有。1950年,罗斯蒙先生接待了一位英国上校的拜访。此据称是英国一个教会的代表,是专程来找罗斯蒙先生洽谈购买阿尔日尼城堡的。他告诉伯爵,愿出一亿法郎高价买下这座古城堡。然而,罗斯蒙伯爵的回答却是:“不卖!”
1952年,对圣殿骑士团神秘符号体系颇有研究的考古学家和密码学家克位齐阿夫人在阿尔日尼城堡进行实地考察后声称:“我深信圣殿骑士团的财宝就在阿尔日尼。我在那里找到了可以发现一个藏宝处的关键符号。这些符号从入口大门的雕花板上开始出现起,一直延续到阿尔锡米塔楼,那里有最后一些符号。我认出了一个埃及古文字符号,它表明,除有宗教圣物外,还有一笔世俗财宝。”据克拉齐阿夫人说:“阿尔锡米塔楼上有8扇又小又高的三叶形窗户,只有一扇窗户是用水泥黏合的石头堵塞的。必须开通这扇窗户,并在6月24日这一天观察射进这扇窗户的光线束。2~3点的阳光可能起着决定作用,它可能将照射在一块会显示出具有决定性符号的石头上。但是,我想只有一个人,一个熟悉内情的人,才会声称发现了秘密的钥匙。”
一位对寻找圣殿骑士团财宝感兴趣的巴黎工业家尚皮翁先生,曾经在秘术大师、占星家阿芒•巴波尔和对圣殿骑士团秘术有专门研究的作家雅克•布勒伊埃的指导下,对阿尔日尼城堡进行过发掘。由于对刻在建筑物正面的神秘符号的内涵始终束手无策,结果一无所得。雅克•布勒伊埃在阿尔日尼城堡考虑几年以后还写了一本书,叫做《阳光的奥秘》,他在书中也表露了跟克拉齐阿夫人类似的看法。
对于圣殿骑士团的财宝是否藏在阿尔日尼城堡,城堡现主人雅克•德•罗斯蒙先生是这样认为的:“在圣殿骑士团秘密口授圈子里的阿尔日尼城堡原属于雅克•德•博热所有。古城堡当年有幸逃脱了菲利普的破坏,因此,圣殿骑士团的财宝可能埋藏在那里。但是,我们既无手段,又无任何理由去拆毁我的这座建筑物里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墙。只有科学探测手段,才可能给予确切的指示。”
法国“寻宝俱乐部”根据最新发现的资料认为,圣殿骑士团的财宝可能不在阿尔日尼,因为迄今并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材料可以确定它们的存在。“寻宝俱乐部”倾向于认为,圣殿骑士团的财宝可能隐藏在法国夏朗德省的巴伯齐埃尔城堡,因为那里也发现了许许多多令人晕头转向的圣殿骑士旧的符号。巴伯齐埃尔城堡四周曾有三大块圣殿骑士团的封地,人们在其中的利涅封地刚刚发掘出一座墓穴,从其中掉下来的一些石头上刻着的符号中可以看出,在圣殿骑士团完蛋以后,有一个卫队曾在那里呆过多年,它的神秘使命似乎跟监视埋藏的财宝有关。
据说,圣殿骑士团还有另外一些财宝可能隐藏在法国的巴扎斯、阿让以及安德尔-卢瓦尔的拉科尔小村庄附近。在法国瓦尔的瓦尔克奥兹城堡的墙上也刻着圣殿骑士团的神秘符号,而且也有关于圣殿骑士团把财宝隐藏在那里的传说。据法国历史学家让•马塞洛认为,在法国都兰的马尔什也可能会找到圣殿骑士团的藏宝,那里以前曾是圣殿骑士团的“金缸窖和银缸窖”的所在地。圣殿骑士团的心腹成员知道在需要时如何从中取出必要的钱财,并会按接到的命令把新的钱财又重新隐藏起来。总之,人们认为,圣殿骑士团确实把一大笔财宝隐藏了起来,但是,究竟藏在什么地方,其谜底也许就像刻在石头上的神秘符号一样令人难以捉摸。
6. 法兰西迷宫的宝藏在什么地方
马丁?路德是德国北部的一个牧师,性格聪颖而坚强。他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
1513年利奥十世任教皇时,财政濒临破产。为了筹集现款,教廷开始销售“赎罪券”。所谓赎罪券就是用一定数目的钱换得一张羊皮纸,允许罪人可以缩短他死后需要呆在炼狱里涤罪的时间。按照中世纪后期的信条,教会既有权为凡是在死之前真正忏悔的人赦罪,当然也有权向教徒代为祈祷而缩短其灵魂呆在炼狱里赎罪的时间。但这些赎罪券必须用钱来买。
1517年,有一个名叫约翰?特茨尔的多明我派教士被派到萨克森地区专门销售赎罪券。这人原来是推销员,采取强买强卖来兜赎罪券。路德看到后觉得十分气愤,1517年10月31日,他走到维滕堡的宫廷教堂的门前,在门上贴出一张用拉丁文写着95条论点的布告,攻击教会销售赎罪券。路德本无意于掀起一场反叛,他只是反对销售赎罪券制度,并希望他的教会同事们支持他的主张。
然而,令路德始料不及的是,不到两个月,全欧洲都在热切讨论他的95条论点。教皇大为震惊,他命令路德到罗马去做出解释,路德担心被害,不敢前往,于是受到开除教籍的惩罚。
1520年,20岁的德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永姆斯会议上,判定路德是个在神和人面前的不法分子,禁止所有德国人供他吃、喝和留宿,禁止人们阅读他所写的书。路德则无视教皇的权威,自己动手把全部圣经翻译成德语,使所有德国人民都能亲自阅读和理解“上帝的声音”。
1546年2月,路德去世。一些支持路德、抵制罗马教廷的教徒成立了新教,宗教改革引起的骚乱席卷整个德国,出现旧主教和新教两个对立的教派。更加复杂的是:罗马教皇因反对宗教改革而支持德皇。法国为了反对德国的集权和统一,而支持新教诸侯反抗德皇;荷兰和英国也支持新教徒;丹麦和瑞典则想趁机夺取波罗的海。因此,法国、荷兰、英国、丹麦和瑞典支持“新教联盟”,而德国皇室、罗马教皇、西班牙和波兰则支持“天主教联盟”。这样,不但德国成了当时国际矛盾的焦点和各派势力争斗的战场,而且很快连整个欧洲也变成了一个政治与宗教斗争的大战场。
夏朗德位于法国西南部,虽然只有1000多居民,但也是一座历史名城。1569年的法国,新教徒和天主教徒打得不可开交,“异端邪说”被视为洪水猛兽,新教徒开始迫害天主教徒。天主教也不断把新教徒送上断头台。不论是哪一派的教徒,遇到对方都可能转眼之间招来杀身之祸,且常常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对方斩尽杀绝于混乱之中。
法国科利海军司令手下的一名中尉罗日?德?卡尔博尼埃男爵在占领夏朗德以后,不仅纵火烧毁夏朗德修道院,还屠杀了所有的修道士。
大屠杀之前,可能修道士们提前预见到这种被杀的可能性,早已十分谨慎地把圣物和财宝隐藏了起来。然而,由于没有一个修道士能逃脱灭顶之灾,没有留下一个活口,这批圣物和财宝也随之成了千古之谜。
几百年来,夏朗德居民一直都会不时地奇迹般地发现闪闪发光的金银财宝和各种罕见的圣物。而且每隔7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总有不少宣称“修道院的珍宝将出现在圣体显供台下”的布告张贴在夏朗德的大建筑物正门和古老市场的柱石上。令当地人心存异动,又不知所措。这使人们更加坚信,此地一定埋有一笔宝藏。
像我们中国的地道战一样,不知400多年前的夏朗德人是出于什么动机和目的,把这座小城的地下挖成了纵横交错的地下网道,其复杂程度不亚于现代的迷宫。这些地下网道大部分都跟地面建筑物接通,一部分地下网道与城堡相连,一部分地下网道与修道院、教堂接通,另一部分地下网道则与住宅、庄园相通,地下网道之间彼此连接。进入现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讲究“私密性”,这些地下通道有的因几百年失修造成坍塌,大多数已被居民们用水泥黏合的厚墙所隔断,所以要清理发掘这些地下通道几乎已不可能。
克莱蒙家族的后代子孙们一直在流传着他们家族在400多年前的一次奇遇:
1562年,有个年轻牧羊人克莱蒙为了逃脱胡格诺派教徒的迫害,躲进夏朗德附近的一个山洞中。他在山洞中偶然发现一个地下通道网。他沿着其中一条地道一直走了两天以后,发现有一个出口就在离夏朗德4公里处一个极为隐蔽的地方。据克莱蒙讲,这条地道之宽,足可以让一名骑士骑着自己的坐骑大摇大摆地行进,而且,地道里还有一大一小两座教堂,大的可能属于夏朗德城的楠特伊?昂?瓦莱修道院,小的也许属于夏朗德的圣索弗尔修道院。看来,这些地道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其功能可能是藏宝、作战、修道等。法国作家马德莱娜?马里亚还把这一传说写进了《夏朗德人的故事和传说》一书之中,此书被列为寻找夏朗德城珍宝的参考书之一。
住在离夏朗德附近4公里(地址与克莱蒙的说法不谋而合)处的巴罗尼埃小村里的维尔纳太太说:“50年前,我父亲对我讲,山洞里有一条可以通到山冈底下的地道。他曾在地道里看见过一座很高的大厅,像教堂一样,四周有100个凳子。这个地下工程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可以通过夏朗德城的楠特伊。”维尔纳太太所讲的他父亲的故事与克莱蒙所看到的一切相同。这似乎更进一步印证克莱蒙家族后人的传说。并且,当初不止一人进入过这条地下通道。
另外,据当地记载,圣索弗尔修道院当年曾修筑有一条20公里长的地下通道,可以直达夏朗德城的楠特伊、昂?瓦莱修道院。因此,如果这个神秘的地下通道网确实像牧羊人克莱蒙所讲的那样,那么夏朗德修道院的财宝,尤其是那些体积大且价值昂贵的财宝和圣物珍品,像金盘子、校形大烛台、瓷器,很可能藏在那里。
前几年,夏朗德有一群孩子在玩捉迷藏游戏时,在佩里隆家所在地区的一幢老房子下面发现过一条地道。孩子们非常好奇,他们偷偷溜进地道中,借着手电筒的亮光,没走多久就发现远处有一个带3个跨度的拱顶大厅,里面还有一个石头祭台。有人猜测,它很可能是一座地下教堂。那么,把教堂修到地下是什么目的呢?
有人认为是出于一种宗教虔诚,是想表明不但在地上,而且在地下人们都供奉上帝;有的人认为小教堂也许是一种标志,很可能是指明财宝藏于何处的标志。遗憾的是,从这个被认为是地下小教堂大厅伸延出去的地道已经有1/3地方被塌下来的土所填满。所以,尽管人们众说纷纭,但再也无法考证。
据那幢房子主人的一个孙子说,他小时候曾跟着父亲在这条没完没了的地道中走了一二公里,直到夏朗德河边附近时才发现地道早已被填塞。他父亲经过仔细观察后认为,过去有一些人也曾进入过这个地道,他们很可能发现了一笔财宝,但在挖掘时,由于误触了机关而使地道塌方,结果人财两空。许多人都相信这一看法,也有好奇的人慕名来此,想进入地道看看到底是什么机关。但遗憾的是,这块地方的主人拒绝让任何人进入,这就使进一步的探索无法进行。
当地人还说,有一条从一个谷仓底下开始的地道可通到圣索弗尔修道院及其四周附属的8座教堂。这条地道在朝这座房子方向另有一条支道可通往一座地下小教堂,从那里又可以继续通往巴罗尼埃村附近的一个山洞。在这个山洞里还有一个进口,可直达一座地下大教堂,在大小教堂底下还有一些地道通往不知名的地方,也许那笔巨大的藏宝就埋藏在此处。
总之,在夏朗德这座古城,不仅布满着迷宫一般的地下网道和大小教堂,而且还埋藏着中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笔难以估价的珍宝。几百年来,它令一代代寻宝者遐想联翩,但至今仍没有人能够找到。
7. 巴黎卢浮宫的镇馆三宝是什么
巴黎卢浮宫三宝:在卢浮宫里面,有三件价值连城的传世之宝。分别是爱神维纳斯雕像《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这三件宝贝被称为“卢浮宫三宝”。
一、爱神维纳斯雕像
雕像表现出的爱神维纳斯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思想化传统。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形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7)法国的珍宝在哪里扩展阅读
卢浮宫(法语:Musée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现为卢浮宫博物馆,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
卢浮宫已成为世界着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
参考资料:网络-卢浮宫三宝
8. 二战时凡尔赛宫的珍宝藏在哪
凡尔赛宫(法文: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着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当时的行宫拥有26个房间,如今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作为法兰西宫庭长达107年(1682-1789)。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在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此后凡尔赛宫沦为废墟达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才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
9. 在法国的卢浮宫里收藏的“三宝”都有什么
在法国的卢浮宫里收藏了40余万件的珍宝,每一件都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历史,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但即便如此,《米洛斯的维纳斯》仍然脱颖而出,成为最珍贵的“三宝”(卢浮宫的世界“三宝”: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